小学语文 《会诊“问题习作”唤醒二次写作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两次作文”的实践与思考

“两次作文”的实践与思考

“两次作文”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倡导“两次作文”的探索。

经过一学年的尝试、实践,欣喜地发现“两次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改善了作文教学止步不前的状况,改进了教师书写评语、讲评习作的方式,改变了学生对待修改后作文的态度,看到了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

从“作文评语,由共性转为个性”“作后讲评,由弥散变为聚焦”“修改主体,由被动成为主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两次作文;共性与个性;重点一、作文评语——由共性转为个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师最辛苦的就是改作文,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神。

”很多同事常常感慨万分,望着一堆作文本,不愿落笔批阅。

长期以来,作文批改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而作文评语作为评价作文的一种方式,也是学校考核教师工作的方法之一,于是教师们总结了一系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共性化评语”,因而导致作文评语流于形式成为无用功。

“两次作文”的探索重在评价,作文评语的改革是其必然趋势。

作文评语由共性转为个性要注重两点。

1.作文评语需动之以情“两次作文”的作文评语必须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能让学生一眼看出这是为他的作文量身订制的评语,是老师在认真阅读他的作文后的中肯指导,是“个性化”的评语。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人的本质里最深层的驱动力是被重视。

”如果劳动成果受到了重视,心理上自然产生被重视的成就感。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学生自然愿意多写、认真写。

表达是人的本能,何况他的每一次表达都有一个真诚而忠实的读者。

可以说,教师只有以郑重之心下笔,学生才能以热情之心为文。

2.作文评语需授之以法学生作文之所以难写,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心理上的惰性造成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确实不知如何下笔,对作文的一般规律、基本技巧知之甚少。

“两次作文”的个性化评语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开源通塞,使他们豁然开朗。

例如:有的学生文体意识薄弱,教师写评语时应着力强化文体意识,帮助学生构建文体框架,以免学生混淆不清。

二次作文教学实验报告

二次作文教学实验报告

爱华,你的发言稿我看了,写的很细致,是篇好论文,但是有点主题不明,写得杂了一点。

我们是去展示我们在作文评价上的一些先进做法,就是独有的二次作文和二次作文的新设计,咱就把握好这一点来重点谈。

你是连镇所有教师代表,又是学校教研组长,既要谈自己,又要谈全镇和你校的先进经验做法。

我给搭了个路子,(这个路子你也再进行一下调整和删减,有些句子也还需斟酌),但是身体不行了,这两晚连着写材料到2点多,眼睛熬不住了,我发给你,你根据这个思路,把自己的文章融进去,没用的删去,利用明天一天重新改改。

明天别上课了,如果想在家写就给我发个短信我跟侯校长说让你去文教室。

争取定稿,周二如果我有空就去学校找你给制作课件。

这两天辛苦一下!提升评改质量,做做“表面文章”——“二次作文教学法”实验报告关于批改,今天我说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升评改质量,二是做好表面文章。

(这是大路子,具体语言再斟酌)第一点:提升评改质量一.评改的意义(或说重要性)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善于修改,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能力,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别人看来,则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一种非凡的人格魅力。

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的名句,贾岛再三推敲,留下了遣词用的千古佳话。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朱德熙等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则非常重视学生作文的批改。

仅从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中小学生作文评改举例》一书就可见一斑。

书中有一篇中学生的习作,题目叫《一张画像》,叶老从题目改起,将“张”改为“幅”,认为这样庄重些;文中的一些地方经叶老修改,用词准确了,句子干净规范了,读起来也顺畅了;他还在作文后面加了简短的鼓励性的评语。

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作文居然得到一位大作家的指点和鼓励,使小作者从此树起了写作的信心,后来成了著名的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肖复兴。

这是小学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讲的一个例子。

由此看来,善于修改,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能力,一种良好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作文教学系统中,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发现问题是再度写作的前提——由黄厚江老师的一堂作文指导课说开去

发现问题是再度写作的前提——由黄厚江老师的一堂作文指导课说开去
作 文 指 导 到 底 要 从 哪 里 开 意 。 求 说 明 “ 原 来 的 作 文 是 怎 如 此 类 的 问 题 , 也 很 佩 服 黄 老 师 要 我 始 , 体 要 指 导 什 么 , 样 的 指 导 样 写 的 , 在 我 想 怎 样 构 思 , 想 的 启 发 诱 导 和 穿 针 引 线 。 而 , 具 怎 现 我 然 所 才 是 对 学 生 作 文 水 平 的 提 高 最 为 怎 样 写 ” 。 有 效 的?在 “ 效 写作 课堂 ” 讨 高 研 有 的 进 程 都 必 须 建 立 在 学 生 已经 74 .8号 徐 宽 的 《 这 个 冬 日 具 备 了发 现 自 己文 章 错 误 的 能 力 在 黄 老 师 的设 计 体 现 了 “ 学 以
读 同学 作 文 的 情 况 。 2 .推 荐 诵 读 或 点 评 同 学 作
精 神 、 责 任 以及 欲 扬 先 抑 的 手 法 的 方 法 是 建 立 在 学 生 能 发 现 自 己
瘤 , 修 改 。 要
1检 查 诵 读 自 己 的 作 文 和 阅 都 很 成 功 , 但 中 间 两 段 议 论 像 肿 写 作 问题 的 前 提 上 的 。 以 , 的 . 所 他
话题 形成 的思 考。 1 . 样 是 写 记 叙 文 , 黄 津 1同 和
其 实 , 自己修 改 ” 培 养 学 生 “ 是
4 用 3分 钟 时 间 对 自 己 的 文 汝 的 写 法 不 得 重 复 , 怎 样 再 度 写 自我 调 节 、 . 自我 控 制 能 力 的重 要 方
关键。 材 料 独 特 、 尾 震 撼 、 现 手 法 独 发 现 别 人 作 文 中 的错 误 ,却 很 难 结 表
我 们 先 来 回顾 一 下 黄 老 师 作 特 。 老 师 认 为 文 章 中 直 面 现 实 的 发 现 自 己作 文 中 的 错 误 。 黄 老 师 文指 导课 的大致程 序 :

谈“二次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谈“二次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环 节 。使 作文 教学 程序 变成 :命 题—— 写 作前 辅 导— —
写作 —— 面批 面改—— 二次 作文—— 再批 改—— 讲评 。


“ 二次作 文 ”具 有一定 的可操 作性
生对 各 自的 作文 已有 了解 ,教师 再分 别指 出优 缺点 及努
力 的 方 向 .每 一 个 学 生 既 能 对 自 己 的 作 文 有 一 个 认 识 ,
更 容易 让学 生接受 。 “ 批 面改 ” 面 .不 是 传 统 意 义 上 当 着 学 生 的 面 批 改 . 师 生 交 流 。 而 是 教 师 一 次 批 阅 一 个 小 组 的 作 文 ,然 后 把 这 一 小 组 召 集 起 来 , 由 于 先 前 有 了 小 组 批 改 这 一 关 ,学
的 确 立 ,是 一 个 理 论 到 实 践 、理 论 再 实 践 的 反 复 的 认 识 过 程 ,具 有 一 定 的 可操 作 性 。
【 键词 】二 次作 文 信 心 确 立 可操作 性 关
《 课标 》 新 指出 :教师 要转 变学 生 的学 习方式 ,要 体
在 “ 作 前 辅 导 ” 过 程 中 , “ 面撒 网 。重 点 捕 写 全 鱼 。 给 学 生 指 出 明 确 的 写 作 要 求 ,如 : 在 记 叙 文 的 练 ”
“ ”是 “ ” 了 , 不 是 学 生 自 己 的 改 , 而 是 教 师 越 俎 改 改
代庖的 “ ” 改 .学生 的 写作 还 停 留在 浅 层 次 ,学 生 的作
品 还 没 有 得 到 学 生 自 己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认 可 ,说 打 动 读 者 那 是 妄 论 。
学 生不 能 以欣 赏 的眼光 看 自己 的作 品 ,又怎 能提 高学 生 的 写作兴 趣 、写作动 力 呢?这让 我们 不得 不 反思我 们 的 作文 教学 。

引导学生“二次写作“的教学实践与探究

引导学生“二次写作“的教学实践与探究

引导学生“二次写作“的教学实践与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02-02《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课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准确定位,充分揭示了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影响。

然而,作为乡村学校来说,学生学习条件苦,学习环境差,留守儿童多,对学生的学习管理跟不上,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

在学生写作方面,教师的教学指导不到位,学生的习作训练相对较少,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又缺乏应有的学习督促,因此,学生作文就比较困难了。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曾经进行过多次作文教学方面的尝试,认为引导学生”二次写作”,能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所谈的”二次写作”,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教学指导下进行一次主题作文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生习作的阅读、讨论和有效修改,老师进行课堂点评,然后,将原作发给学生进行同一主题的第二次作文训练,老师再进行详批精改,重点讲评。

它的特点是学生能自我反思第一次写作的得失,强化学生自主写作、自主评价、自主修改习作的教学过程。

”二次写作”实践,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文章经过评价、修改,学生甄别作文的水平得到增强,写作能力得到提升,这也符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写作原则。

那么,如何对学生实施”二次写作”的教学指导呢?1.日常语文教学,对学生加强写作要求的渗透一篇好的学生作文,离不开遣词造句的丰富和词句的准确表达,离不开语言的流畅与形象的述人记事,离不开语义的逻辑连贯和鲜明生动的主题凸显,更离不开”写真事,抒真情”的写实主义文风。

因此,作文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了学生写作的方向和写作的效果。

乡村学校的学生,缺的是书籍,有的是生活与经历;缺的是训练与指导,有的是真实的人生感悟……要将学生这些优越的作文因素,转化为学生良好有效的写作实践,就需要老师的教学指导。

而笔者的做法是--①组织单元主题作文教学前,组织学生精读每一篇教学文本,最好让学生背诵所学文本或文本的精彩段落,然后引导学生对某一段或自己有阅读感悟的地方进行课堂片段写作,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语文基本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通过点评的形式,强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精美词语和句子的有效积累,并时刻运用积累的精美词句于自己的写作实践;还要引导学生每天早上反省自己的学习行为,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拿来与同学分享。

浅议“二次习作”的指导策略

浅议“二次习作”的指导策略

浅议“二次习作”的指导策略作者:何君来源:《考试与评价》2018年第07期【摘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评后修改,是习作训练的重要一环。

然而,长期以来,这个习作训练环节却普遍存在“弱化”的现象,影响、制约着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必要引入“小组议改、分层互改、集体评改”等指导策略,以有效引领学生做好习作评后修改,提升习作质量和能力,促进小学作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二次习作指导策略好文章离不开修改。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

”鲁迅先生也强调:文章写完后要修改,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正是经过反复提炼而成千古名句的。

经过“二次习作”,学生对“原创”文章内容、思想感情及其表达方法等重新加以审视,进行必要的“增、删、改、调”,加工润色等,文章质量自然会提高。

“二次作文”指的是在学生完成第一次作文之后,由教师进行精心点评和激励,学生再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加工。

简单地说,就是把同一体裁、同一题目的习作进行两次训练的作文方法称为“同题二次作文”。

这样的作文教学方法是相对于传统的“一次性作文”而言的,是一种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科学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

那么,如何进行二次习作教学呢?一、小组议改在教师进行讲评之后,学生进行“读——议——改”。

所谓“读”,就是将全班学生每六人分为一个小组,或至少两人一组。

学生各自朗读自己的文章及教师的评语,其他学生认真地听,在听的过程中要记录别人文章用得好的词、句子,用心认真地记下好文章的结构、写法,更要记录自己认为不足的地方。

也可以自己阅读别人的文章,划出文章中的错别字、需进行修改的地方以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和段落。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所谓“议”,即在“读”的环节完成后,每个学生谈自己的看法,互相发表意见,进行讨论。

在作文练习中提升二次作文能力

在作文练习中提升二次作文能力

在作文练习中提升二次作文能力作者:陈成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2年第08期很多同学会忽略作文的二次创作,殊不知二次创作,会让自己的作文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不少同学在作文训练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想当然地认为写完作文后作文训练过程也就随之结束了,并未有意识地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

二次作文是锻炼修改、润色及优化作文的能力。

二次作文可以针对原文的语言表达、结构框架、主题立意等展开,可以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一些典型问题,通过修改、润色,提升作文的质量。

一、对文章立意进行二次打磨二次作文能力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首先,可以对文章的立意进行二次打磨,使原文的立意更深刻。

高中的作文训练以议论文为主,在议论文写作训练中,具有较强的审题立意能力至关重要。

不少同学分析解读作文题目的能力不强,立意较为浅显,甚至对很多问题在认知上存在较大偏差,导致写出的作文不符合写作要求。

这就需要养成二次作文的写作习惯,就是写完作文之后首先对文章立意进行第二次打磨,看看原文的立意是否合理,是否与题目要求相符。

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应及时修改,完善作文的立意,使文章的质量得到提升。

比如,有同学在面对“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这个题目时,只看到了人们在疫情下保持距离,不敢亲密接触,选择线上购物等现象,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对新冠病毒的恐惧感,却没有表现出人们互相关心、全国人民为疫情严重的地区捐献财物、医务人员逆行抗疫等精神。

有的作文过于消极,主题显得“灰暗”,没有展现出生活积极阳光的一面。

这些都是审题立意存在的典型问题,需要在二次作文时改正。

关于“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这个题目,要针对“距离”与“联系”这两个关键词,结合疫情背景对这两个词语进行深入分析。

文章最后的落脚点应放在“联系”上,要凸显特殊时期人和人之间的彼此关心,彰显人们战胜困难的决心,要通过作文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经过这样的二次打磨,文章会更加积极向上,立意也会更加深刻。

以“循环作文”促进第二学段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以“循环作文”促进第二学段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5.2017.9~2017.12研究以“循环作文”在促进学生语言的丰富化和规范化方面的可用策略;同时研究不同评改方式,对于促进学生提高习作兴趣、提升习作能力的作用。
6.2018.1~2018.8整理研究成果,汇编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余下3页自行添加)
对这一阶段学生的习作困难成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缺少写作素材,对生活缺乏观察和体验,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第二,语言基础薄弱,口语化程度高,书面语言表达不清晰、不规范;第三,思维能力弱,无法将一件事的各个阶段进行正确地划分和排序,只能产生笼统而模糊的印象,同时缺乏联想和想象力。而面对学生的习作困难,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又缺少真正有效的写作动力机制,教师统一进行习作教学的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也难以提供个性化的习作指导。
2.“循环作文”教学方式在开拓学生思路、解决写作素材方面可以采用的策略及所起的作用。第一,研究在命题习作、半命题习作、话题习作、自由习作中,指导学生习作素材获取和甄选的策略;第二,研究在写实类习作和想象类习作方面,如何既实现学生间的互相启发,又避免彼此思维过度影响造成干扰;第三,研究类似“故事接龙”这样的小组合作创编类习作过程中,指导学生活用素材,整合思路的策略。
2.2017达成习作目标上,所起到的不同作用。
3.2017.5~2017.6研究“循环作文”在开拓学生思路和解决习作素材问题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及有效的促进策略。
4.2017.7~2017.8整理学生习作,回顾“循环作文”教学开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调整下学期的研究思路。
三、研究指向与内容:
本课题以三、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循环作文”这种习作教学方式实施过程中,如何运用有效策略,整体提高第二学段班级学生的习作能力。重点研究以下四个方面:

小学语文教研组: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语文教研组: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语文教研组: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与探索小学语文教研组: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与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写作能力好的孩子,不仅可以让老师和家长们感到欣慰,更可以让孩子们在读书和生活中表现出类拔萃的优势。

所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研组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一、小学生写作现状现在,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他们的作文语言乏味,缺乏语言表现力。

很多小学生写作时,不知道如何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

其次是语言错误比较多,例如:基本的语法知识掌握不到位,造成句子结构混乱;错误的用词、用错词,造成文章表达不清晰。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写作的质量。

如何针对这些问题,为小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是小学语文教研组探索和实践的重点。

二、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研组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发现,以下教学策略对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非常有效:1. 注重写作过程写作并不是一篇文章立刻写成,而是一个过程。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写作的过程。

帮助小学生真正理解“写作过程”,并按照“准备、组织、写作、修改、修缮”等步骤开展写作活动。

在每一个步骤中,老师应该耐心指导,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2. 采用情境教学以前,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往往只是让学生照着课文抄写,或让他们自己构思一个题材来写作。

这样的写作方式,无疑限制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我们开始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小学生通过参观实地,观察生活,并利用身边的素材来进行写作锻炼。

这种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3. 细节训练细节训练是小学生写作的重要步骤之一。

通过阅读和分析篇章中的细节,让小学生了解细节在文章表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细节来渲染氛围和环境。

同时,帮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注意细节和描写,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首先,我们在阅读中通过分析篇章来认识细节,学会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同时,理解细节在文章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运用细节来渲染氛围和环境。

读写结合视角下小学习作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探索

读写结合视角下小学习作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探索

读写结合视角下小学习作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探索摘要】中年级的习作教学,要让学生经历习作的全过程,从说到写,从仿到作。

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恰为《习作4》写好人物对话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基于此,应该调整教学顺序,并通过补白和充实,使重新整合后的单元架构为读写结合提供可能,从而帮助学生走好习作之路,真正达成单元目标“学——练——用”的有效统一。

【关键词】缺失;整合;丰盈;读写结合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8-066-01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众所周知,习作作为个性与思维的产物,要想在教学中促成批量式的生产和复制,这不太符合习作的规律。

苏教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创设动笔表达交流的情景,让学生不吐不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广阔的写作空间;提出“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模仿起步”等习作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为习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文本示范,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苏教版习作教材的缺失,主要有以下两点:一、缺失——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理性审视1、读写不结合苏教版习作教材虽然强调“读写结合”,但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其习作系统的安排显得过于“随意”,单元文章与习作之间关联不够紧密,习作内容出现缺少依托。

以第六册教材为例,第五单元的三篇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都是科普童话,习作5却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整理、综合资料,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

不仅习作与整个单元的课文毫无关系,且与后面的口语交际或其它练习都没有一个结合点,真可谓“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像这一类的安排,比比皆是。

也许编者另有意图,但却让绝大部分一线的小语教师都感到困惑。

2、写作过程缺乏指导苏教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强调“想写”和“写什么”,关心学生的习作状态,却淡化语言的形式训练,忽略“怎样写”的过程指导。

大多学生特别是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语言功底并没有上去”,因此解决学生“怎样写”的过程指导是习作教材急需完善的模块。

未成曲调先有情情到深处吐为快——小学语文习作实践活动案例

未成曲调先有情情到深处吐为快——小学语文习作实践活动案例

未成曲调先有情情到深处吐为快——小学语文习作实践活动案例《学会看病》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

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课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的视角,反映母爱的广袤深远。

《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这两篇课文着力于颂扬父爱、母爱的崇高与无私。

而《“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则体现了在生存竞争如此残酷的现代社会,父母立足于孩子的未来,严格要求,培养孩子的耐挫心理和独立能力。

口语交际和习作则是让学生在交际和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让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

回顾.拓展中强调了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通过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来品味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意蕴。

这一单元既是对上组课文-生活感悟的延伸与深化,又为第七组课文对国家、民族历史的思考埋下情感的伏笔。

教学这一单元时,围绕“父母之爱”这个话题,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加强前后单元之间的联系,加强阅读与生活的联系。

课前留心生活细节,感受父母真情,培养一颗感恩之心。

虽然父母之爱是不求回报的,但应让学生明白,不能自私地索取而不知回馈,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有愧于父母之爱,从而奠定感受体验的基础。

课中,让学生充分读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各部分的联系,注意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然后,借助《感恩》主题报告会激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更深刻体会,使他们有对父母表达爱的愿望。

动员学生在周末为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并用照片记录下来;邀请家长写活动感言;出以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利用班会时间交流感受。

最后,我带着学生回顾本单元写法,明确写作要求,整理素材,进行习作。

我让学生回忆爱,寻找素材。

我对学生说:“如果让同学们说说父母给了你哪些爱,你们肯定可以滔滔不绝,娓娓道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次创作思路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次创作思路

前言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是中国广大小学教师常用的语文教材之一,该教材注重知识的传递,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但是教材本身的结构和内容难以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教学需求,教师需要进行二次创作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教学需求和学习能力。

二次创作思路对于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二次创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教学。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设置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不同的阅读任务和不同的辅导方式,实现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化教学。

教师也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比如游戏式学习,主题教学等。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二、教学手法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手法多样化,创设有趣的学习场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故事课堂剧的形式,让学生实践与表演相结合,更好的领悟故事情感和结构,增加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深度。

又如,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作文命题和写作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写作想象空间,发挥创造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吸引学生更好的完成作文任务。

三、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对于语文教学,更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技巧,而是在日常语言生活中得到了应用,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提升语文的应用能力。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语文诵读比赛”,“口语交际表达比赛”,“文学作品解读与理解比赛”等诸如此类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与竞争中切实提高语文表达的有效性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同样,通过多渠道的阅读,包括阅读热门小说,民间故事,获得更加广泛,丰富的知识积累,通过多层次阅读让学生更加能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

四、落实“生活化教学”落实“生活化教学”非常重要,让学生在课外也能体味到语文的魅力和作用。

语文二次作文漫谈

语文二次作文漫谈

语文二次作文漫谈作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在中学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二次作文,正如其名,是在第一次作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的作文。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二次作文的重要性、修改的技巧、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巧妙地完成二次作文。

二次作文的重要性相比于第一次作文,二次作文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理由如下:首先,二次作文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写作的意义和方法。

通过对第一篇作文的反思、修改、完善和重写,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优点和擅长之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作品,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

其次,二次作文可以培养我们的语文思维能力。

通过二次作文的过程,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学会利用不同的修辞方法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最后,二次作文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文化素养。

修改的技巧在进行二次作文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审视自己的作品,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语言表达不当、概括不够、内容不够充实等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地找出每一个问题,并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其次,在修改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规范化的问题。

例如,表述不清楚、语法错误和词汇使用不当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文章的质量,而且也会降低读者的阅读体验。

最后,在修改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逻辑思维。

例如,在阐述一个观点时,应该先列出观点的理由,然后针对这些理由进行解释。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逻辑结构和脉络的把握,切忌“瞎捣乱”。

常见的问题在进行二次作文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常见的问题:首先,审题不清。

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我们需要认真阅读题目,确保自己理解清楚题目的要求和任务。

语文小专题交流唤醒学生习作发表的意识

语文小专题交流唤醒学生习作发表的意识

语文小专题交流:唤醒学生习作发表的意识语文小专题交流:唤醒学生习作发表的意识一、回顾课标新课标对习作部分的描述:【第一学段】(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第二学段】(三)习作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二、存在的最大问题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习作动力不足。

学生不爱写作文,作文写不长。

这个问题是要命的。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作文的诸多目标无法实现。

三、分析原因只有找对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否则就是白费力气。

学生习作缺乏动力可能的原因有:1,写作评价不足,写出来的一篇作文没有带来自我成就感。

2.写作素材缺乏,无话可说。

四、解决措施1.构建班级写作动力系统具体措施案例1:【景山学校海甸分校陶芹老师写作的评分措施】完成习作,个人累计积分。

语文小专题交流唤醒学生习作发表的意识

语文小专题交流唤醒学生习作发表的意识

语文小专题交流:唤醒学生习作发表的意识语文小专题交流:唤醒学生习作发表的意识一、回忆课标新课标对习作部份的描述:【第一学段】(三)写话1.对写话有爱好,留意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依照表达的需要,学习利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情愿与他人分享习作的欢乐。

“【第二学段】(三)习作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情愿与他人分享习作的欢乐。

2.观看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感觉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常积存的语言材料,专门是有新鲜感的文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文句。

依照表达的需要,正确利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三)习作1.知道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意观看周围事物的适应,成心识地丰硕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存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情感真实。

能依照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念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互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标准、整洁。

依照表达需要,正确利用经常使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必然速度。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二、存在的最大问题存在的最大问题确实是习作动力不足。

学生不爱写作文,作文写不长。

那个问题是要命的。

若是不解决那个问题,作文的诸多目标无法实现。

三、分析缘故只有找对缘故才能”对症下药“,不然确实是白搭力气。

学生习作缺乏动力可能的缘故有:1,写作评判不足,写出来的一篇作文没有带来自我成绩感。

2.写作素材缺乏,无话可说。

四、解决方法1.构建班级写作动力系统具体方法案例1:【景山学校海甸分校陶芹教师写作的评分方法】完成习作,个人累计积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诊“问题习作”,唤醒二次写作的实践探究【内容摘要】笔者在习作教学中发现,学生习作中的素材陈旧、虚假、空洞的现象比较普遍。

多年来,笔者致力于建构“问题习作资源库”,利用“问题习作”的生存价值,落实“问题习作”的收集积累,归纳类别,整合分析,问题呈现,会诊整改,引导学生再次写作。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点亮“问题习作”的暗区,促使学生推敲出隐藏在“问题习作”中的闪光点,唤醒学生学会再次写作的灵趣,提高学生修改“问题习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绽开灵趣写作美文的新篇章。

【关键词】问题习作会诊问题策略研究再次写作【正文】身为一线小学高段语文教师,每次批阅学生的习作时总有许多的感慨:班中人数55,新颖独特的材料呈现和表达总是那么五、六个,大部分学生基本是一般的,读起来似乎是符合基本要求的,细读起来又有明显的素材划一问题。

不禁思索:问题何在?对策何在?笔者把班级曾经写过的习作罗列归纳发现,一般水平的习作有些也会有写作技巧的运用,也会有一些优美精彩的句子,比较起个性化的佳作又有很多的偏差,真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要表现在素材雷同、情景重复、煽情虚假、虚幻随意、废话空洞等现象严重。

主要利用“问题习作”培养学生怎样修改“问题习作”,培养学生写作美文的灵感,写作美文的兴趣,写作美文的能力。

建立“问题素材”资源库一、回收利用“问题素材”为我所用“问题习作”尽管看起来,读起来是无趣,无味,厌倦的垃圾一般,但它不全是废料,站在学生的角度细读起来,很多问题素材的价值点还是有的,只是隐形的,没有外露,没有凸显。

作为语文老师在点评或是批改过程中忽视甚至放弃“问题习作”的二次利用,那将会让学生否定自己,削弱兴趣,甚至都不相信自己能写出好的习作,长此以往,导致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习作”视为可回收的习作素材资源,并积极为之建立一个“问题资源库”,引导帮助学生认识问题所在,并在今后习作中努力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那么学生写作能力将会得到质的飞跃。

2.归类分析“问题素材”,对症下药鼓励人人参与搜寻“问题习作”,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质量较好的大硬面抄——最好能用一学年或是一学段。

把每次习作材料的问题片段摘记在本子上,设计一定的收集格式:写作日期,习作标题,问题来源,问题呈现,自我诊断,同伴建议,老师会诊,整改方案,再次写作等等。

与此这同时教师也建立一个习作“败笔”文库,这是专门记录学生普遍的、常见的、习作“败笔”方面的问题,也像学生一样的格式。

至少一周批阅一次学生积累的“问题习作。

进行呈现,归类,分析。

教师在每周五专门开设一次“败笔”修改课,再次写作是指在原来“问题习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剖,寻找“问题习作”的新颜点,推敲隐藏在“问题习作”的闪光点。

让“问题素材”和再度写作的习作一一对比,通过再次写作激发了学生修改“问题习作”的兴趣;通过再次写作点亮“问题习作”的暗区;通过再次写作唤醒学生取材的灵感;通过再次写作警示学生避免再次出现“问题习作”。

我想再次写作一定能绽开精彩的新篇章,使得“拨开云雾见到彩虹”。

会诊“问题习作”开良方一、彰显“凸眼点”,透露生命力“问题素材”拓展的空间是很大的,其实是有太多的“平板”和“白板”,让人感受“描写过于平淡”——看似还有点味的习作却还仅仅停留在一般水平。

如果不把此处的显眼点彰显出来,那么学生的水平可能还只能在原来的那个台阶,我们应抓住这种契机,巧妙引导学生在平淡处注入生命的活力,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深化内涵,彰显灵动的对话,让文章的白板处富有色彩。

1.呈现“问题”:《后陇山》一文的小作者在一次爬山活动中细致地观察了后陇山的景物,对景物一一进行描写,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中队长举着队旗,我们排着队,又来到了山脚,抬头看,一条弯弯曲曲曲的山路。

鲜红的映山红开了,我看见一朵特别红的花,就摘下来了。

我还看见了许多蕨菜,大家都顾不上山路的滑陡,冲上去就抢。

我们一边爬,一边欣赏玩耍就到了山腰,看见了高大的松树,都冒汗了,我们没顾上,就到了山顶,山顶看景色真是太美了……也累了,老师下令了,我们排着队,不舍得下山了。

2.诊断“问题”:景物的描写形式单一化,仅仅只是看到什么是什么,尽管从写作顺序上和色彩描绘上都符合常理,但过于简单平淡,没有闪亮的文眼,显现不出春色的活力,不能上到优秀的等级。

3.辅导之策略:人教版六上第一课,文本《山中访友》复现,让眼中大自然的景物都能展现自己独特的生命力,结合景物展开合理的想象,让小作者尝试揣摩文本的特色,走进后陇山的世界,采用实景描绘与自己想象相结合,人景结合进行互动沟通和对话交流,在灵动对话里自然流露对大自然的喜爱。

4.唤起再度写作的灵动:……我们在鲜红队旗的带领下,有序地来到山脚。

“你好!美丽的后陇山,我们又来相会了,让我为你唱支歌吧!你好吗?蜿蜒的山路,让我们为你留下印痕作为纪念吧!艳丽夺目的山花!你太漂亮了,别害羞呀!让我带你回家陪伴我吧!举着绿鼓鼓的囊的不是味美的蕨菜么?是你已准备好被席卷么?你的付出,你的子民会感激你的!”一路上一边招呼一边玩耍不亦乐乎,一下子就到了山腰,松树爷爷早就撑开大伞迎接我们的到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它的特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这样进行再次写作后,以平实加想象来刻画“平板”,弥补“白板”,让人一看就凸显文章的立意,让文章不仅流动着春色的气息,也流动着生命的色彩。

二、手术“流水帐”,观摄体验情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而小学生对生活往往熟视无睹,不善于观察、提炼,导致习作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平时的叙事类习作或随笔,最多的就是“流水账”。

尽管我们总是反复强调习作不要记流水账,习作拒绝平庸,流水账就是平庸,但总是屡禁不止,难以除根。

当然,对流水账,我们首先要宽容,作为认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们毕竟是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

他们在认识之初,真伪不辨,主次不分,是在所难免的。

但这种问题的现象并非是一个不可解决的问题。

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审视我们的习作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仔细琢磨,不断挖掘,流水账里的闪烁点,即使只有一丁点也是闪光源,抓住这个闪光源,用亲身的体验放射开去,或是透过流水账以外也看到界外的光源,摄取光源,照亮原点。

让学生认识到“流水账”也是写好习作的基础性作用。

针对这类“问题习作”进行大刀阔斧的删减,大胆去其糟粕面,反复推敲取其精华点,朝着“立足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的方向,变茫然的流水账为一汪清泉潭。

1.呈现“流水帐”:《野炊》一次野外体验生活活动……今天是我们去野炊的日子,组长让带上了锅和柴火,我带上锅和柴火来到学校,教室里热闹极了,应有尽有的厨房用具,蔬菜,水果……出发了,我们拿的拿,抬的抬走出校门,大家叽里呱啦的,我们来到竹柏坞小溪边,大家便开始动手忙开了,我负责烧饭,小城和我一组负责搭锅,开始我们锅搭不起来,后来成功了,两个小时过后,终于烧好了,组长终于召集大家开饭了,大家开心极了,今天饭真好吃。

饭后我们收拾了残局,老师说要爱护环境,我们还下水去捉螃蟹。

傍晚了,我们回家了。

2.诊断“问题”:文章的主题是正确的,围绕“野炊”进行,写了野炊的全过程,不少的学生写得更是大同小异。

把从家里出发到学校集中,然后出校门到目的地的活动过程,最后回到学校的把所有经过描述了一遍。

一点也不落下,小作者还认为不错。

没有认识到文点的面面俱到其实就只是蜻蜓点水而已,一点也没有新意,根本没有着眼于自己与众不同生活感受和心理体验。

忽视自我的真切体验的展现,不会挖掘和提炼自己野炊过程的感悟。

3.取舍之策略:毕竟,生活的体验是多彩的。

人心是多样的,眼光是多维的,体验是多元的,语言是各异的。

让孩子用自己的“心眼”只选取一两个点亲身体会,印象最深的场景或是发生意料之外的事,剪截野炊片段或是精彩场景回放。

大胆砍除主题之外次要的流水线,改变流水的模式,“泉眼无声息溪流”。

侧重写自己和搭档搭灶头和煮饭的过程、心情和体会,来表达亲自动手的快乐和忧愁,表达出野炊的意义,也感受简单的煮饭也不是件易事。

4.提炼个性的体验:小组分工后,我和小诚负责搭锅灶煮饭,我开心极了。

我俩找了一块凹陷的石滩,把一块块石头都捡到到边上,找来了三块较平整的大石头,其中一块有个缺口。

很快围城三面夹击状,留出一个小南门放柴火。

“哈哈!灶搭好了……点火”!另一小组的女生羡慕不已。

我把柴火不听地塞进灶膛里,看着燃燃着的火苗,别提有多得意。

水冒热气了,锅底冒水泡了,水泡不断变大,开了,放米!小城兴致勃勃地赶来……啊!不好!锅突然倾斜。

半锅水直侵火苗“噗嗤……”一股烟雾腾地而起,我被眼前的情景吓呆了,烟雾直熏我的眼睛,眼泪不止地往外流,老师同学们都赶来问“烫去没”?我一抹眼,全是黑灰,“没,没有……”大家看到我的样子都捧腹大笑!看着奄奄一息的锅灶,看着组长的眼神,我只好重新再来……还是写野炊的素材,再度写作中,学生们的体验被唤醒了,找到了写作的感觉。

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瞬间,《第一次野外炒菜》《剖鱼不成反湿鞋》《挑战大螃蟹》《烤番薯》《野炊合作曲》《老师,我还想去野炊》……流水帐流走了,流出了清凉的山泉“叮叮咚咚”,体验生活的滋味在文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使孩子在写作中获得自我生命的觉醒和深刻的成长的经历。

三、摒弃“旧事例”,活现新思路不难发现,学生总是会习惯于某一种约定熟成的思维方式,喜欢走老路,不愿意尝试自己不熟悉的路,所以一旦把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习作中,很容易就走进了熟悉化的状态,有的学生一谈到母爱就是母亲送自己去医院,似乎母爱只有生病时才会体现。

不会寻找自己身边的实例,或许有的是不说真话,客套的大话比比皆是。

为了避免主题的陈旧性,在材料处理上转变视角点,使陈旧的话题散发清新的气息,给人全新的视野和独特的陌生化感受。

1.呈现“旧观念”:六上第五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我的老师对我们很关心,对工作很负责人,我们放学回家了,她不顾自己的儿子,还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

夜静静的,只有老师还在默默奉献……2.诊断“问题”:看似多么好的老师啊!好像选用正常的事例来表现,可是说了假话,学生都回家了,怎么能看到老师这样辛苦,一定是哪个习作书上或是网上看来的,老师出了工作负责辛苦就没别的了,俗套的虚情假意。

作为老师,这样写老师很让人伤心。

老师都是没人性的,连自己儿子都不顾的老师还算负责的人?学生还不会独出心裁的捕捉发生在身边的事,抓不住人物的性格特点。

还只老生常谈的搬运脑子里腐朽的题材;没有灵性的流露,唯有人云亦云的无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