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3

合集下载

辩证法3、规律

辩证法3、规律

规律江苏省阜宁中学一、考纲规定的考点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认识和利用规律3、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4、科学发展观二、知识梳理(一)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素1、规律的含义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规律的普遍性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类思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2)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3、认识和利用规律(1)人们能够运用抽象思维能力,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们一旦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

4、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1)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成功。

违背客观规律,必然遭到失败。

(2)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

(3)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包括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四个方面。

全面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观,主要是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在开发和利用自然的实践中不仅要尊重价值规律等社会规律,更要尊重气候变化规律、生态平衡规律、某些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等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归要到底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五个统筹”。

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辩证法的三个基本特征

辩证法的三个基本特征

辩证法的三个基本特征
辩证法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1. 对立统一: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对立的因素组成。

这些对立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且在事物的发展中相互转化,最终达到一种新的状态。

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它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 质量互变: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质量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

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对立面的转化,其性质、特征、形态等都会发生变化。

3. 否定之否定: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事物不仅被新事物所取代,而且新事物也会不断地被更加先进的事物所替代。

这种否定性的发展,是一种推动事物发展的力量。

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反复,而是向更高一级的层面发展。

以上是辩证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理解和应用辩证法的基础。

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

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

善于把 握重点 和主流
我国古代名医华佗医术高超,对病状相似的 病人,能诊断出病因各异,所以;“治之宜 殊”。病人按药方服药,果然药到病除。这 件事启示我们( )
①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②只有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只要抓住事物矛 盾的特殊性,就能解决问题④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矛盾特殊性
含义: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每一侧面 各有其特点。
表现:①矛盾性质的特殊性 ②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③解决矛盾形式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首先,二者相互区别
普遍性即共性, 特殊性即个性。 其次,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2)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两点论
要 全 面 抓 重 点
两点是有重 点的两点
重点论
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
统 一
重点是两点 中的重点
每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
坚 持 矛 盾 分 析 的 方 法
事物都 是一分 为二的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对具体 问题具 体分析
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基本规律------揭示了事物发
展的原因,需要人们进行观察和分析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
处在最外层,人们可以直观地感觉到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
隐藏在内部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本质 按照康德的划分方法,它们三者依次相当于 感性、知性和理性。

辩证法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辩证法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辩证法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大定律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双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的关系。

矛盾对立双方存在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基本关系,也就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任何矛盾关睥事物都同时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属性。

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使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引起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只讲斗争不讲同一,只讲同一不讲斗争,都不符合事物矛盾的本质。

2、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处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内因是指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外因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事物外部的矛盾性。

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成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

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又统一又斗争,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和外因作为同时存在的内部和外部的联系,都对事物发展发生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在于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普遍性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实际工作中,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从而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各个侧面都各有特点。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三是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矛盾特殊性的观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讲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矛盾有两点论和重点论,所以我们做事要既抓主要矛盾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或者是既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2、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告诉我们做事要注意平时量的积累,当量积累的一定时,突破了度的限制,就达到了质的飞跃。

3、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指明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新的事物替代旧事物是历史的必然,但我们对待旧事物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正所谓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三大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

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

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一分为二的关系。

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其中的“一”。

量变质变规律与肯定否定规律是“二”。

用逻辑关系图表示,是这样的形式:对立统一规律┤ (核心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变化规律:内部变化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发展规律:外部过程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包含在肯定否定规律内部,属于发展的连续性具有的客观规律。

从哥德巴赫猜想的哲学证明中我们看到,对立统一规律表现得最突出,其次是量变质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存在不存在呢?我们说,这个规律在哲学证明中也体现出来了,但是很不明显。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质、量、度。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的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一定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

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一定的质就是一定的事物。

质是人们区分、认识具体事物的客观依据。

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事物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只要不引起质的变化,一事物仍保持其质的稳定性,仍是原来的事物。

这种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它所提示的是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总趋势。

1、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指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否定方面则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事物质变走向死亡的方面。

自然辩证法第3章

自然辩证法第3章
第三章 生态自然观
一、基本思想: 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它为可持续发展研究提 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思想理论前 提。 2,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体现, 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二、讲解方法: 结合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以生态科学基础, 论述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三、基本内容: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 建设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发展原则。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可持续性原则。在不超出地球生态系统承载能力 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3、共同性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国家超越 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来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 4、公平性原则 一是代际公平 二是代内公平
三、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人类文明的进化经历了原始文明(采集与狩猎文明)、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大阶段。 工业文明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但它严重地损害 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指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 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 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 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 社会。”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 2、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3、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 4、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 “自然主义”,就是遵循自然,遵循“人与自然和谐” 的原则。 “人道主义”,是指所有的人都享有公正和平等的权 利与义务。实施人道主义,不但对人,而且对人以 外的生命,给予必要的关怀。 共产主义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在共产 主义社会,人的“自然的存在方式”与“人的存在 方式”统一起来。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本章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强调科学技术研究是实践活动,方法论也应该按照科学实践的实际过程,从思维与实践的关系入手,讨论辩证思维与实践特性,让研究生变表征的科学观为实践的科学观,变表征的方法论为实践的方法论。

第一节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教学要点是讲清什么是辩证思维和辩证思维对于科学、技术和工程研究的意义。

1、本节有四对辩证范畴: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

要分析为什么单独的一个概念会走向与辩证法对立的形而上学?为什么在科学研究中需要把这些对两两范畴结合起来?为什么结合才是辩证思维?教学难点也在这里。

2、辩证思维对于科学、技术和工程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节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教学要点是要讲清创新思维的特性,如何把握创新思维的特性,形成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情境,从而触发创新思维的产生。

1、本节讨论了四个创新思维与方法的特性:收敛与发散;逻辑与非逻辑;直觉与顿悟;移植、交叉与跨学科。

2、教学重点是在讲解清楚每一个特性的基础上,讲清如何在这些两极特性间保持张力的创新思维特征。

教学难点也是如此。

第三节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教学要点:帮助研究生意识到数学和系统思维是当代科学方法的重要方面。

把握数学方法和系统思维的特征、运用的情境和条件。

培养科学抽象、建模、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有系统化特征的思维习惯。

1、数学方法的教学重点:讨论每一种数学方法对于科学抽象、建立模型认识世界的意义和作用,简化研究对象、条件和情境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是如何处理数学方法的方法论意义,数学可以使人精确,但过分数学化也使人远离自然,过分狭窄。

2、系统方法的教学重点:在讲述四类系统方法各自的用途以及优势的基础上,讲清系统方法的整体处理问题的视野。

3、复杂性思维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处理问题时不要过分简化与还原,建立多学科融贯的信念和思维。

复杂性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

2.20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三大规律

2.20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三大规律

课外补充资料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三大规律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亦称矛盾规律。

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两点论和重点论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2、内因和外因内因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外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常见的哲学谚语】①两点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②重点论: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

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打铁先得本身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好酒不怕巷子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④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名师出高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将手下无弱兵。

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铃还需系铃人。

二、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和度质:一事物成为它自身而区别于其他事物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度: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限度、范围。

2、量变、质变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辩证法三条规律

辩证法三条规律

辩证法三条规律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

2.质量互变。

3.否定之否定。

一、什么是对立统一?以后说矛盾论,就知道说的是对立统一。

关于矛盾有个典故: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

这个典故说的就是矛盾的对立性,矛盾本身是不可调和的,但是这种互相对立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又是统一的。

那什么是矛盾呢?如:天和地、高和低、强和弱、美和丑、前和后、战争和平都是一对对矛盾,相反而对立。

再如:数学中的正数和负数、化学中的化合和分解、物理的作用和反作用、生物学中遗传和变异、电力的正电子和负电子等等,都是成矛盾存在的。

传统文化易经“阴阳”,道德经的“高下相倾,前后相随,音声相和”,说的都是矛盾。

什么是矛盾?也很好理解,只要有一存在(事、物、概念),就一定有它的对立面同时存在,和它相反。

自然、社会、思维普遍都是矛盾的存在。

得出一个结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存在。

事物就是矛盾,事物的运动就是矛盾斗争,矛盾具有普遍性,贯穿在一切事物的中,贯穿在一切事物从头至尾的过程中。

所以矛盾是无处不在的,如果世界没有了矛盾,世界不存在,矛盾就是运动,就是生命体,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对立而存在,互相斗争,所以我前面的文章说,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呈矛盾存在的,这是哲学一直发展的内在动力。

既然矛盾是对立存在,为何又说统一呢?虽然矛盾都是对立的,斗争的,这是绝对性的,但是我们说矛盾又是统一的,这说的是相对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双方统一起来。

举例说明:生和死是一矛盾,对于我们整个生命来说,没有生不存在死,没有死也就不存在生,生死本身就是生命,人的生命不是生的状态就是死状态。

对于整个生命过程来说,生和死这个矛盾是一个统一体。

辩证法的三大主要原理

辩证法的三大主要原理

辩证法得主要原理辩证法得主要原理一.联系观1、联系普遍性原理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得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联系具有普遍性,用普遍联系得观点瞧问题。

2、联系客观性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得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得联系改变事物得优点,调整原有得联系,建立新得具体联系。

3、联系得多样性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就是有条件得,要注意分析与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得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整体与部分得辩证关系原理A、强调整体得原理坚持整体与部分得统一,整体居于主导,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得功能,部分就是整体得部分。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最优方案,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与得理想效果。

B、强调部分原理坚持整体与部分得统一。

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得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得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构成整体,要搞好局部,用局部得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5、系统优化得方法A、系统得特征就是整体性,有序性与内部结构得优化趋向。

B、要着眼于事物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得优化趋向用综合得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发展观1、发展得普遍性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得实质就是新事物得产生与旧事物得灭亡.用发展得观点瞧问题。

2、发展就是前进性与曲折性得统一发展就是前进性与曲折性得统一。

发展得前途就是光明得,道路得曲折得。

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得成长,又要做好充分得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3、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就是量变与质变得统一。

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就是质变得必要准备,要重视量得积累.质变就是量变得必然结果。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量,实现(或者质变就是量变得必然结果,要坚持适量原则)。

质变又为新得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得量变,事物得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得基础上开始新得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自然辩证法3

自然辩证法3

二.辨析题:1.科学假说是科学方法发展的形式吗?答:是的。

科学假说就是人们在探索错综复杂的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中,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为根据,用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科学假说是人们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和手段,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假说是科学理论的初级形态,是科学进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建立科学理论的桥梁。

恩格斯指出:“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例如魏格那提出版块漂移假说、海王星的发现、马恩提出的共产主义学说等等。

任何科学假说都有一个发展过程,这过程有两个基本阶段,即形成阶段和检验阶段,而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提出假说、验证假说、不断修改完善假说、使之转化为科学理论的过程。

因此,科学假说是科学方法发展的形式。

2.所有的观察称述都是单称陈述吗?科学观察过程中形成的陈述是单称陈述还是全称陈述?答:是的。

观察陈述具有语言形式,可以在人际间进行交流,它以语言形式直接陈述或描述外部世界的可观察现象。

它们是观察者在特定的地点、时间运用他们的感官得出的结果。

一般认为(至少一般的较健全的持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学说都认为),我们人的感官直接面对外部世界,又通过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协同作用而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形成关于外部世界之“反映”的人的各种感觉和知觉,然后通过语言形式依据我们的感性知觉对外部世界作出陈述和描述。

任何观察陈述都是单称陈述,而理论假说却是全称陈述,是对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的一般陈述。

归纳正是通过对观察得到的一系列经验事实进行考察,然后得出一般的陈述,也就是说,是要从“单称陈述”(个别经验事实)过渡到“全称陈述”(理论假说)。

然而从逻辑的角度讲,我们所拥有的所有观察结果都支持一种理论,这并不能保证未来观察的结果也支持同样的理论。

单称陈述。

全称陈述是对所有对象属性的描述,单称陈述是对单个相关对象属性的描述,两者是特指与单指的区别。

辩证法的三个阶段-定义说明解析

辩证法的三个阶段-定义说明解析

辩证法的三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旨在探究现象和事物的本质、发展和变化规律。

它在中国古代就有较为丰富的内涵,而在西方哲学中,辩证法主义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派。

在辩证法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形式逻辑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关于形式和思维规律的问题,以逻辑为基础,通过分析和辨析来寻找真理和判断。

形式逻辑是一种理性思维的方法,它注重推理的规范和合理性。

在这一阶段,人们通过逻辑规则来区分正确和错误,以及分析和判断真理的方式。

第二阶段是辩证逻辑阶段。

这一阶段超越了形式逻辑的限制,主要关注矛盾和变化的规律。

辩证逻辑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在这一阶段,人们通过分析和研究矛盾,揭示事物的本质矛盾和内在规律,进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阶段是实践阶段。

这一阶段注重实际行动和实践,认为真理的标准是实践的效果。

实践是辩证法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这一阶段,人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检验理论,不断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总的来说,辩证法的三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通过形式逻辑的思考,我们可以建立起理性思维的基础;通过辩证逻辑的思考,我们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和发展规律;而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将理论转化为行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这三个阶段的辩证法,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工具和方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2. 正文2.1 第一阶段2.2 第二阶段2.3 第三阶段文章的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辩证法的三个阶段,分别探讨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内容。

通过对每个阶段的分析,读者将更好地理解辩证法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2.1 第一阶段在这个部分,将对辩证法的第一阶段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阶段主要关注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和运用。

文章将介绍第一阶段的起源、重要思想家以及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

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等。
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02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和能源危机等。
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03
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我们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
的方式,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人类的需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 式。
和谐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科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发展, 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解决新的问题。
3
科学技术的现代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 要力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自然界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正面影响
01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福利,如医疗技术、
古代自然哲学家的观点
古代哲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关于自然界 和宇宙的理论和观点,如泰勒斯的“ 水是万物的本原”、亚里士多德的“ 四元素说”等。
近代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的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开始对自然界进行更加系统和 深入的研究。
科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如哥白尼的日心 说、牛顿的经典力学等。
现代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自然辩证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人类 认识和改造自然界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2 自然界的辩证法

辩证法三个基本规

辩证法三个基本规

在学习和实践中就必须要有脚踏实际,埋头苦干的精神
在进行量的积累时就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和信念
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在学习和实践中就要高度重视质变,敢于破旧立新
《杰米扬的汤》
杰米扬是一非常热情好客的人。有一次他邀请 了一批客人到家里作客,用鲜美的鱼汤招待。他一 盆接着一盆的请客人喝汤,没有休止。最后客人忍 无可忍,纷纷拂袖而去,再也不敢上门。
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在哲学上,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 又统一的关系又称作矛盾关系。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原理
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事物内部
事物之间
矛盾双方相互排 斥、相互分离的 属性、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吸 引、相互联结的 属性、趋势
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①促使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推动事物的量变。 ②推动事物的质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交织、交融, 共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 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毛泽东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 :失马 儿腿残
福: 得马 免兵役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事物显著的变化 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飞跃
区分量变质变的根本标志: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1)什么是量变?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主要方面
事 物
内部矛盾
斗 争 、 依 存
次要方面
量 变
力量上的增减
(矛盾双方的斗争还在统一体内进行)

辩证法三大定律

辩证法三大定律

辩证法三大定律
辩证法的三大定律是指黑格尔在其哲学著作《逻辑学》中提出的三个基本原则,它们是:
1.量变引起质变:这个定律指出,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就是说,事物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2.对立统一:这个定律指出,事物之间存在着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也就是
说,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又是相互依
存、相互转化的。

3.否定之否定:这个定律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
中包含着否定和肯定的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
一系列的否定和肯定,最终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自然辩证法》3

《自然辩证法》3

第二、在人与自然这个共同体中, 人是中心,是主导方,只有人类才能 自觉地认识到,生态恶化的结果无益 于人类的利益和价值的实现,主动地 反思和计划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调节 和控制自己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和行为, 并能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履行对自 然的责任。所以,人应该成为人与自 然关系的理性调控者;
第三、为了人与自然的生存和 进化,人类应该而且必须妥善地解 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在利益发生 冲突的时候,也不要以破坏环境为 代价去赢得某一方面的胜利。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的具体的, 在不同的条件下,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一阶段人类文明的初期阶段 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阶段 第三阶段是工业化文明阶段
(四)当前,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 使全球生态危机成为人与自然之间的 最大矛盾,主要原因是: 1、人类未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 的内在统一性,无视自然界存在的价 值,这是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思 想认识根源。
3、劳动推动人类发展的决定作用
(1)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全部 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源泉
劳动是维持人的生存需要的根本条件,离开了劳 动,人类就不能存在下去,马克思说:“任何一亿, 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个,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 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马选》3—368) 劳动还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就是说,人 们首先必须通过劳动解决吃、住、穿等问题,然后才 能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社会活动,这是在生产 劳动的基础上才能的一个根本问题。
2、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社会发展 与“五个统筹”有机的结合,是自 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注意: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也是 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自然辩证法第3章-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自然辩证法第3章-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1)技术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干预; (2)技术涉及物质装置; (3)技术涉及技艺; (4)技术涉及知识; (5)技术涉及目的; (6)技术是一种可操作性的体系。
技术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 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 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 接生产过程”, 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 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 产力。
如斯塔迪梅尔(J. Staudenmaier)所说的,
“……脱离了它的人类背景,技术就不可能得 到完整意义上的理解。人类社会并不是一个装 着文化上中性的人造物的包裹。那些设计、接 收和维持技术的人的价值与世界观、聪明与愚 蠢、倾向与既得利益必将体现在技术的身上。” 的确,技术的起源必须根据它的特定的社会背 景来理解。例如,中世纪寺院中机械钟表的发 明必须追溯到当时僧侣的有规则的祈祷生活。 福特公司对简单便宜的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和 IBM把个人电脑推向市场都反映了美国人对个 体自由、隐私权与便利的偏爱与选择。
2、技术的中立性(工具性)与价值性
技术的工具性指的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体系,
具有其作为达到人类目的的手段的作用。对技 术的工具性的强调,导致一种技术中性论的观 点,这就是简单地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 具体系,每一种技术都被用来解决特殊的问题 或服务于人类特定的目的;并进而认为技术是 中性的,只是那些创造和使用技术的人使得技 术成为一种善的或恶的力量。
技术的社会建构性是指技术是一种由社会建构
的产物。的确,社会对技术及其发展的决定性 影响,技术总是居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 境之中的,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这个的过程 是技术的社会化过程,是技术的社会制约过程, 也是技术的社会建构过程。因此,技术的起源 必须根据它的特定的社会背景来理解。例如, 中世纪寺院中机械钟表的发明必须追溯到当时 僧侣的有规则的祈祷生活。福特公司对简单便 宜的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和IBM把个人电脑推向 市场都反映了美国人对个体自由、隐私权与便 利的偏爱与选择。

2016高考第一轮复习哲学考点分析之辩证法(3)

2016高考第一轮复习哲学考点分析之辩证法(3)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 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 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6、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 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 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A.对立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统一是绝对的、不变的
C.就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D.相对 应而存在,相哲学考点分析之辩证法(3)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全面的观点)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哲学范 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 方面: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 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 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意义: 学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 一点,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 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为指导,努力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 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第二,认识事物、研究问题时,要遵循从特殊(个别)到普 遍(一般),再从普遍(一般)到特殊(个别)的认识秩序,不 断地提高和深化认识。
A.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 会看到黑点
B.拥抱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明明靠得那么近 ,却远得看不见彼此的脸
C.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 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06(上)《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 (硕士研究生)一、辨析题:(先判断是非,再简述理由。

21分,每小题7分)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

答:错。

因为: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学科。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答:正确。

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支配能力急剧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人的自我意识极度膨胀,自视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逐渐漠视自身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对自然一味地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人对自然的对立。

3、用系统思想来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之间的矛盾。

答:正确。

因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是由技术内外的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技术体系内在动因来看,劳动过程中各种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原因。

它们以技术规范和技术实践的矛盾表现出来。

技术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技术改变、创造结构,从而开发功能。

二、简述题:(简述问题要点,并对要点进行阐释。

30分,每小题15分。

)1、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答: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协同论、分形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和混沌理论所构成的“复杂理论”体系。

它从各个不同角度阐明了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其方法论意义在于:(1)耗散结构理论解决了达尔文进化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界演化方向上的矛盾。

(2)协同论解决了自组织系统的多自由度和多演化方程的问题,可以有效地确定自组织系统在走出不稳定点后会出现怎样的新结构。

(3)突变论改变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注重研究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质变的改变方式的改变。

它将质变的方式分为飞跃和渐变两种方式。

它提供了许多突变模型,表明如果系统的势函数具有一个以上的势谷,那么系统就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选择结构,事物的质变就可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途和方向。

(4)超循环理论提供了循环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以获得最大产出比的科学依据和解决创造性产生的问题。

(5)分形理论提供了一种透过思维之窗观察无穷的有形思维方法:提供了理解各个学科内复杂性的新语言和新工具:为解决有限与无限、简单与复杂、整体与部分、破碎等矛盾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复杂性、非线性和系统演化的空间图景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思考途径和方法。

(6)混沌理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及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辩证思想的正确性: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哲学认识论上的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深化了我们对“关节点”的认识。

其世界观的意义:(1)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科学上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它为人的认识社会、自然发展观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它是一次科学作为整体的历史大转折,即从经典科学(机械论科学)向新型科学(有机论科学)的历史性转变,使人的认识从存在论到演化论、从物质论走向信息论,从构成论走向生成论,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一元性到多元性,从分析到综合,并由此影响人类思维方式。

(3)自组织理论揭示了构建自组织系统的所需的条件、演化路径、发展动力、时空结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方式等问题,阐明了复杂系统进化的机理。

2、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实质。

答: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现代针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1)生态自然观的内涵:①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

②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③生态系统是具有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④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

⑤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2)生态自然观进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①生态自然观把人和自然看成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关系的整体性和组合性。

②生态自然观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统一起来,使科学技术变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手段。

③人类和社会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

人类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自然。

④生态自然观强调自然事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分析综述题:(49分)1、综述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25分)(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4)学生个人的总结结论。

2、联系考生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

(24分)(1)以研究方向为指导,大量收集国内外相关情报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形成学科前沿问题综述报告。

(2)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分析,找出问题。

即在大量收集专业和专业方向的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的分析中发现问题:或从实践、社会、市场的调查中发现问题。

(3)根据科学选题的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对问题进行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4)对研究课题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进行比较研究,提出研究方案,建立模型,并对方案和模型进行系统评估。

(5)确定主要技术思路(线索),预测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主客观困难和条件问题,准备备选方案。

(6)比较择优,最后决策,结合实际,对多种备选方案进行优化抉择。

(7)通过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证实问题并获得数据结论。

(8)写出相关论文。

(9)学生的自由发挥。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卷(答案)一、辨析题:(先判断是非,再简述理由。

30分)1、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可以相互替代。

答:错。

虽然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研究自然规律,但前者研究的是一般的自然规律,后者研究的却是特殊的某一领域的自然规律,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

2 、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

P4答:错。

虽然它们都是自然,但是天然自然是指未被人类活动所影响的那部分自然,而人工自然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在天然自然的基础上深刻地打上了人类活动印记。

3、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

答:错。

科学事实是构建科学体系的原材料,但单纯的事实并不等于科学体系,必须对科学事实进行理性加工,形成科学概念、科学理论。

这样才能构建起科学体系。

4、自组织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形理论到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后一个理论都有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与超越。

答:错。

(1)自组织理论是自然界演化的主要形式;(2)自组织理论不是谁超越谁、谁否定谁,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完善自组织理论的体系结构。

如耗散结构理论建立了体系框架,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确立了建立理论体系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从空间和时间分析了自组织的演化过程。

5、E.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致力下载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

”答:正确。

这一观点正确反映了科研选题应遵循“审时度势、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善于调整、转向进攻、变副为主”的技巧和要求。

二、简述题:(回答问题要点,并对要点稍加阐述。

30分)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答案要点:从科学研究的程序来看,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

因为(1)只有在发现和找出问题后,才能解决问题,才产生科学。

正如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伟大。

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出现以大漂移实验的零结果、黑体辐射两朵乌云(两大问题)导致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产生。

(2)科学就是研究、解决问题的,基础科学解决新现象、规律的探索问题,应用科学解决如何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的问题的,工程科学是为了解决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

(3)观察渗透理论与问题,没有问题无法观察。

(4)问题就是矛盾(新观察与旧理论的矛盾,理论之间内部的矛盾)矛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2、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1)辩证地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既要它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也要看到它所带来和造成的社会问题。

(2)这两种思潮各执一端都具有片面性。

(3)这两种观点所阐述和强调的内容,对我们深化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全面认识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三、论述题:(40分)1、如何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胥斯热寂论的对立统一?答案要点: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胥斯热寂论反映的是自然界中客观、普遍存在的进化和退化两种趋势和过程,表现了进化与退化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进化是指物质客体演化过程中由无序向有序,由低序向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退化物质客体演化过程中由有序向无序,由高序向低序的趋势和过程。

第一、二者相互包含。

以进化为主的过程往往内在地包含着退化。

同样,以退化为主的过程也常常内在地包含着进化。

纯粹的进化或纯粹的退化至少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第二、进化与退化同存同生。

它们同时存在和同步发生的,它们往往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它们各自以对方为代价而获得自身发展的。

例如:生产以耗费材料、能源、环境人力等为代价而发展的。

第三、进化与相互交替。

进化与退化往往是在一定条件下交替进行相互转化的,非平衡自组织理论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进化与退化的相互交替,表明了自然界的演化是一个曲折的过程,追求直线性的演化图景原则上是不会成功的。

总之,进化与退化是两种不同的演化趋势,它们在自然界中都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相互包含、同存共生、相互交替,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演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