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型教学体系初探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职 学科教学论实训模块
③职 专业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业
创 新 意 识 ) 以 及 针 对 职 业 学 校 “ 师 型 ” 师 岗 位 , 双 教 “ 作 过 程 ” 向 的 要 求 , 建 实 施 了 “ 序 列 、 层 工 导 构 双 四
次 、 模 块 ” 教师 资实践 教学体 系 ( 称 “ 四多” 多 职 简 双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 为 了 支 撑 “ 四 多 ” 践 教 学 体 系 : 双 实 的实施 , 造 了互利共赢 的“ 方合 作 ”学 院 、 业 打 三 ( 职
一
实践 教学基 地建设 合作 委员会 . 成 了“ 位一 体 ” 形 五 ( 践 教 学 教 师 、 生 、 业 学 校 、 业 、 业 技 术 教 实 学 职 企 职
,
这种 结合 和统一 的融合点 就是 职业 技术教 育 .
育教师 教育研 究所 )的实 践教学 改革 运行 机制 . 提
学 校 和 企 业 ) 实 践 教 学 基 地 及 共 建 共 管 平 台— — 的
践 现代 教 育 技 术 训 练模 块
( 言 程序 设计 训 练等 ) 践 语
教 多媒体技能训练等) ② 基础 网络训练模块 ( 学 教 育理 论课 微格教 学模 技能层 ( 计算机组网训练)
近 些 年 . 对 当 前 我 国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中 的 制 约 针 因 素 之 一 . 教 师 资 专 业 技 能 不 高 、 践 教 学 能 力 职 实 较 弱 的 突 出 问 题 . 京 联 合 大 学 师 范 学 院确 立 了 实 北
表 1 “ 序列、 双 四层 次 、 多模 块 ” 实践 教 学 体 系
、
序 块 工程 基础 训 练模块 序 列 ( 育 学课 程 微 格 教 学训 次 ( 教 电工 电子 实 习 工 艺技 列 练) 术 训 练 、专 业 技 术 实验
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战略思考
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战略思考[摘要]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建立高级乃至专家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战略选择。
但是,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体系建设未统一,层次限制未突破,顶层设计未实现。
因此,应该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办学体制的完善、招生制度的改革、培养模式的创新、投入机制的健全、质量体系的建立,着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由“层次”到“类型”的重大战略转变,加快提高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例,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类型战略选择[作者简介]顾坤华(1957- ),男,江苏扬州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学。
(江苏南京 211168)[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转型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批准号:dga090260)[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005-03发达国家及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完备体系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必须适应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
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新加坡及我国台湾地区等都在20世纪下半叶陆续建立了技术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生产第一线提供了大量高级技术型人才,有效地提升了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我国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大规模兴办高等职业教育,当时政策性地定位于专科层次,即所谓“高职高专教育”,这实际上是从认识和实践上误导了一种由“教育层次”来确定“教育类型”的倾向,由此导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及以上层次的空白。
技术人才匮乏凸显了培养缺陷,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的大都是学术型或工程型人才,难以满足生产第一线对从事技术开发、应用管理的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技术型人才供不应求,学术型人才供过于求。
关于构建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现代 教育技术 、 英语视听说等实践 性课 答 , 学生 了解英 语教 育专业 人 才 的实践 感, 掌握英语 教育科学 的基 础知识 , 基本理 能 、 使 论和教师的职业技能 , 具备独立进行教育教 程 , 多媒体课件制作 、 将 英语教育有关 技能 要 求 、 实践 实训 环节 , 中特 别制 订 的“ 其 第
学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 才。各个学 校选用 训 练等与英语教 师发 展密切相关 的内容融 二课 堂活 动规 定” 向学 生 明确课外 实践 的
将英语活 动、 音乐 、 体育舞蹈 、 必要性 。20 年 l 月 , 英语教育人才时 , 不是看重学历 , 而是 更注 入课 程教学 ; 09 O 我们建 成的省级精
生就业 岗位需求特 点 , 致力于构建 “ 以就业 目标 的实践内容 、 方法和手段 , 使英语 教育 精读》 采用研究式 、 色扮 演 、 角 任务型 、 模拟 为导 向 、 全程渗 透 、 开放 式 ” 的英语 教育专 专业 的实 践教 学形成 了一 个相 互补充 、 相 教学法 等 , 知识传授 、 融 能力 培养 、 素质教
21一4 00O
象 牙塔 内
关 于构建 高职高专英 语教 育专业 实践教 学体 系的研 究
钟菊英 韩 菁 近年来 , 国内外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改 创 新 能力为 中心 目标 , 除课 堂教学 的局 学 生实 践能力 的培 养渗 透到每 门课程 、 破 每 革不断深入发展。 0 1 20 年教育部新 《 英语课 限性 , 英语专 业基 本技 f J练和教 师职 个 教师的教学之 中。授课 教师应该从学生 将  ̄ t l 程 标准 》 的颁布激 发 了全 国中小 学英语 教 业 技能 培养有 机融 合到课 内外 、 内外实 的学习兴趣 、 校 生活经验 和认 知水 平出发 , 倡 学改革 的高潮 。高职高专 院校作为基 础教 践 中 , 同时采 用有效 的评价 机制 , 从而构建 导 体验 、 实践 、 参与 、 合作 与交流 的学习方
构建以能力为本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教 学 任 务 。这 样 不 仅 可 以节省 教 学 时 间 , 更重 要 的是
提 高 了教 学 效果 , 有利 于学 生能 力 的培 养 。
4实 用 性 原 则 .
、
构 建 实践 教 学体 系框 架 的 目标
高 等 职业 技术 人 才 的 主要 任 务 是把 设 计 的方 案 “ 物
综 合技 能 有机 结 合 的相 对独 立 的实 践教 学 体 系框 架 。 通
过 包 括 基 本 技 能 训 练 、 验 、 程 设 计 ( 型 作 业 ) 实 实 课 大 、 习 、 业设 计 、 合技 能 考 核等 环 节 , 养学 生的 基本 技 毕 综 培 能 、 业技 能 和综 合 技 能 。 专
维普资讯
薯
_ 誊 毒 } I l 誊 萋 浮 季;誊 蒡 _
__
蠹 多
构建以 能力为本的高 职实践 教学 框架 体系
口邱 义臻
高等 职业 技 术教 育 的根本 目的是 培 养生 产 、经 营 、 由于理 论 教 学 与 实践 教 学有 密 切 的联 系 , 了便 于 为 实验 室 、 实训 室 于 一 体 , 营造 良好 的职 业 氛 围和 环 境 , 把 “ 、 、 ” 教 学 做 有机 结合 起 来 。如汽 车 原 理专 业 教 室 、 具 模 专 业 教 室 , 同一 教 师 , 同一 时 间 、 由 在 同一 地 点 , 成 同 完
业 教 育 必 须 更 新 观 念 , 展 思 路 , 照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拓 按 力 为本 的教 育 教 学指 导 思想 。 必须 以社 会经 济 需 要 为导
实践 教学 体 系要 有 明确 的 目的性 , 针对 专 业 的特 要 点, 分析 学生 未 来 岗位 ( ) 需 要 的知 识 结构 和 能 力结 群 所 构, 以此 来确 定 实践 教 学体 系 的总体 框 架 。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 ) 策 能力 。 4决
1 - 会 能 力 . 3社 2 ( ) 际交流能力 ; 1人 ( ) 共关系处理能力 ; 2公 ( ) 动组织能力 ; 3劳 () 4 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 2以 职 业 能 力 培 养 为 主 线 构 建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
1 .专业能力 .1 2 () 1 阅读一般性英语 技术 资料和进 行简单 口 交流能力 ; 语 ( 计算机操 作与应 用能 力 , 悉通 用常用 办公 、 2) 熟 设计 、 图等 软 制 件; ( 使 用设备 和工 具装配 、 3) 焊接电子产 品 , 并进行 检测和 调试 的能
科技信息
职教 与成 教
以 职业链力 为主线构建 离职实足 教学傩系 垂
高职应用 电子技术专 业实践教 学体 系探 索
湖 南. x  ̄ _技 术 学院 自动化 系 何 志杰 匡芬 芳 I _ . J 6 I k
[ 摘 要] 高等职 业教 育是培 养技 术应 用型、 能型人 才的教 育,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 育。提 升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 , 以服 技 是 是“ 务 为宗 旨, 以就业 为导向” 的职 业教 育的核 心任务。在教 学中培 养和训练学 生的职 业能力 , 主要通过 实践 性教学环节来进行 , 因此 , 如何根据职业 能力的要 求, 构建科 学、 合理 、 效的实践教 学体 系, 有 成为高等职 业教育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 技能型人才 的教 育 , 是以职业能 力培养为主的教育 。其实质是 就业 教育 , 具有很强 的职业针对性 , 它要 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 岗的实践训 练 , 毕业后能胜任专 业岗位的要求。 要达到这一 目标 , 必须对学生进行 职业技能训练 , 主要 是通过实践教 这 学体系来实现的 。 因此 , 高职的实践教学体系应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 进行构建 。 2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 1 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 由实践 教学活动 的各要素构成 的有机联系 的整体, 具体包 含实践教学活动的 目标 、 内容 、 管理和质量保障等要素。 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则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即围绕专业人才培 养 目标 , 在制订 人才培养方案时, 通过 了解 企业对人才的职业 能力要求 , 进行合理 的课程设 置和各个实践教学 环节的合理配置 ,建立 与理 论教 学体 系相辅 相成 的实践 教学 内容体 系。本 文主要讨论 以培养职业 能力 为 目标 的实践教 学内容 体系的构建。 22 -实践教学 的内容体 系 职业 能力 的培养 是一个 由浅人深 、 由简单到复 杂 、 由局部 到整体 、 由生硬到熟练再 到 自如 的训练过 程。 这就是 职业 能力培养 的一般规律 。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内容体 系的设计 , 必须遵循职业 能力培养规律 。 实践教学 内容体 系是 实践 教学 目标任务 的具体 化。根据对毕业生 所面 向的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 析, 按照职业能力 培养规律 , 高职应用 电 子技术专业 的实践教学 内容可以按基本技能培养模块 、专业技能培养 模块 、综合能力培养模块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循序渐进地加 以安排, 将 实践教学 的 目标 和任务具体落 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 ( 主要有 实验 、 实 习、 实训 、 程设计 、 课 毕业 设计 、 创新 制作 、 会实践 、 岗实习等) 使 社 顶 中, 学生在实践教学 中学到必备的 、 完整 的、 系统 的应用技术和技能。 实验教学 , 包括课程实验和课程实训 。应围绕专业职业能力。注重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 实训教学 , 包括课程设 计 、 毕业 设计 、 能竞赛 、 技 职业 技能训练 等。 是对 学生的操作 技能 、技术应用 能力 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训练 的教学 环 节 , 程设 计 应 注 重 专 业 实 践 技 能 的训 练 , 高 学 生 利 用 所 学 知 识 解 课 提 决专业 实际问题 的能力。毕业设计 的课 题应是在一定的专业理论 指导 下 的专业技 术应用 性课题 。职业 技能训 练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的关键 , 是 高职实训 教学的重点 , 应通过模 拟项 目、 模拟 产品等方 法 , 以课题 的 形式 对学生基本 操作技 能和解决实 际问题 的综合 职业技能进 行训练 , 它强调 的是独立操作 、 反复训 练 、 学会技 能 、 形成技 巧。 实 习教学 , 包括认识实 习 、 生产实 习和毕业 实习等。 此外 , 还包括社 会实践 、 社会调研等活 动。 主要培养学生综合 职业能力 , 认识实 习、 生产 实 习和毕业实 习内容要根 据实际情况确定 。让 学生 在实际生产环境 中 了解职业 、将校 内所学 的理论 和技能 向职业 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转换 的 重要教学环节 , 强调 内容 的覆 盖性 和综合性 。社会 实践 、 社会调研则可 以通过相 关课题 的社会实践 活动 , 培养 学生独立工作 、 公共关 系处理 、 人际交流 、 组织和决策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
“一体两翼、师德贯穿、阶梯递进”的高职教师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一体两翼、师德贯穿、阶梯递进”的高职教师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一体两翼、师德贯穿、阶梯递进”的高职教师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保障高职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高职教师培养体系既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时代需求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论述“一体两翼、师德贯穿、阶梯递进”的高职教师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一体两翼,即教学研究与实践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教师培养应以工作实践为基础,以学术研究为支撑,使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方式,将实践环节与理论教育有机结合,使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师德贯穿是高职教师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
高职院校应重视师德培养,通过德育课程、师德考核、师德宣讲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
同时,要注重教师的道德榜样作用,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推动全体教师积极向上的师德形象。
阶梯递进是高职教师培养体系的重要特点。
培养高素质的高职教师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培养路径和阶段性培养计划。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学历背景、工作经验、教学能力等因素,制定不同层次的培养计划,为教师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例如,可以设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和学历背景的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高职教师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需要高职院校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师资队伍、培养机制等方面做出全面改革和创新。
首先,高职院校要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大对教师培养的投入,提高培养质量。
其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和鼓励。
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人才、培养青年教师,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高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高职教育的特性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特性培养模式思考[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4-0027-02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的再认识作为高层次的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设计与实施、人才规格与类型方面具有自身的教育特性或办学特色。
具体比较如下:(一)课程体系比较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在高中文化基础上构建高层次的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课程体系;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普通高等教育是按学科设置专业,按学科理论体系设置课程,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而高职教育则是按职业的特性需要设置专业,按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来确定理论教学和实践的内容、时间及其相互关系,并构建自身的教学体系。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比较由于普通高等教育强调某一学科领域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它更侧重于理论教学计划的设计与实施,其实践教学的目的,也更多地围绕应用理论知识进行。
而高职教育则实行理论教育计划和实践训练并重的方针,而且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
就其理论教学来说,它是按照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学有关学科的知识,强调所学知识的针对性;就其实践教学来说,它注重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学生掌握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就是说,高职教育的要求,以职业技能的训练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人才规格有类型比较在人才培养数量、培养目标方面,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就培养的人才类型而言,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占社会需求量较大的技术型人才和高智能的技能型人才。
二、对我院发展高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思考我院作为一所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学校,应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依据自身实际实施改革,在下列方面有所创新:(一)教材方面的改革教材内容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用性,教材的编写始终坚持“够用为度,实用为主”的原则。
构建基于职业技能标准上的高职院校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初探
构建基于职业技能标准上的高职院校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初探【摘要】学生职业技能标准的制订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对高职院校培养优秀合格人才同样是关键,本文着重讨论了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了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职业技能标准前提下,实施“三双”人才培养目标与“五步骤”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技能标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一、前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个人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几率越来越小,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主体,培养学生具备关键职业岗位能力是其最重要的任务。
与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效果相比较,目前,我国高职业院校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是还停留在以文化课为主的层面上,国家省市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手段、渠道力推通过教学改革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但是有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就破在眉梢了。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纳入高职院校教学体系时间不并不长,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能做到科学、规范、有效就很少了,大部分学院为了应付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五年一次的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而开始考虑将实践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
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考虑了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操中却不能较好的实施,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调研不够深入,企业行业参与实践教学不够,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特色不鲜明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以前的中职转变而来,其主要职责和功能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前期深入企业行业调研程度不够,总体目标模糊,许多高职院校,为应付编写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个别中小企业联系的方式,任务式的与企业个别人进行交谈,调研不正式,不深入,形成的市场调研结果不具备代表性,不全面,撰写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出现了相互抄袭的现象,目标不明确,有云云亦云的现象,专业特色不强。
高等职业教育新模式的研究
新技术的不断产生,使大量需要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
用型、 技术型人才成为可能, 各个行业(基层)急需大量的具
有实际技能的新生劳动者 , 高等职业教育 以培养专业技能和 实践能力为目的, 因此高职教育已成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第 二功能 。 因此 , 高等职业教育( 国外多称高等技术教育) 在我国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这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 它是一种历史 趋势 。 2.高等职业教育中制约因素 2.1 源于传统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 目前承担职业教育体系的责任主要是由政府 ,特别是教 育部门承担的, 纳人国家正式的招生计划 , 这种形式具有一定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新 模 式 的研 究
赵 空 袁 华
(苏州托普职业信息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311;长春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1) 摘 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时职
缺少接受职业教育的迫切使命感。 高职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学生生源不统一, 多数学生 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 积极性低, 学习方法不正确, 从路径依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的大众化职业教育,为特 定的职业群培养人才,不能说高职教育定位于职业培养应用 人才, 地位就降低了, 高职教育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 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国通过对外开放,大量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 备, 改造传统产业和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引 起教育的变更。 劳动力素质不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 势必影响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面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一方面劳动力素 质需要普遍提高 ,另一方面导致中高级技能的人才存在较大
理论,把专业技术深化为理论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技术的本 质, 掌握技术发展的规律, 获得技术创新的理论指导。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开放课程体系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开放课程体系王正万摘要: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和就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培养的核心。
同时,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是充分体现专业办学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抓手。
本文经过深入行业企业、标杆职业院校调研分析,以及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的应用总结,深化对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人才培养;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252-03一、背景及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以及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文件要求,明确了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和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任务,实施基于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与创新,是与当前高职生源素质、教育特色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因素决定的,对解决高职教育当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升人才培養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目标1.建设思路及原则。
从以下几方面建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六平台+资源+保障机制”的课程体系:(1)通识课程平台建设;(2)素质养成平台建设;(3)选修平台建设;(4)专业课程平台(含专业类基础课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工学结合平台)建设;(5)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6)质量保障机制。
“以就业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面向企业及社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论高职课程体系建设
论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摘要:高职院校对如何培养出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的建设就成了人才培养的核心。
结合实际提出了改革课程教学的具有实践性和可行性的措施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校企合作一.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问题(一)教育理念陈旧由于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仍存在偏差,办学理念不够明确,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立,仍借鉴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其特点是课程结构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的分类进行,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又划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两部分。
各类课程各自为政,按照各学科知识内容的顺序进行,这样形成一个各科内容似衔接又非衔接杂乱体系。
(二)高职特色不明显高职特色不明显,与社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作为普通高校对学生的要求是,追求知识的全面性,深入性,建立深厚的理论功底,而高职教育是一种技术型教育,应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现行教学体系结构过多地受到老式教育的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既无深度和广度的知识理论,又无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尴尬局面。
(三)教师实践能力欠缺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这种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组成要么是普通院校的教师,要么是才毕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他们虽然学历较高,但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缺乏工作技能和经验,致使在教学中,重课堂教学轻实际操作,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
(四)校企合作力度不足高职应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而在校实训的时间与实训基地的不足给学生的技能培养带来诸多不利,加之很多校企联盟只停留在形式上,更是无法提供企业的真实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培养的机会,学生感受不到最先进的技术以及企业的运作。
高职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要求。
二. 高职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一)更新办学理念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对学校而言应全面审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建设目标,关键是教育理念的转变,重新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探索创新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推进职业教育课程变革,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的良好发展。
浅析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初探
落后,教材 内容陈 旧等等 。
目前 ,我 国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中 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有 : 1 . 1 教 育教 学 体 系 仍 停 留在 传 统 模 式 中 在大 多数 高职 院校 , 很 多 教 师 在 教 学过 程 中受 传 统 教 学
观念的影 响 ,认 为教 师将知识传 授给学 生即达到教 学之 目
和 方 向 ,是 高 职 教 育 教 学 质量 的关 键 。部 分 高 职 院校 尽 管 提
是机遇。然而 ,在历史 巨大的挑 战与机遇面前 ,我国高等职
业 教 育 在 快 速 发 展 的 过 程 中逐 渐 暴 露 出 一 些 亟 待 解 决 的 问 题 。 比如 ,很 多 高 职 院 校在 面对 新形 势 时准 备 不 够 充 分 ,应 对 乏 力 ,加 之 师 资 队伍 建 设 落 后 ,办 学投 入 严 重 不 足 ,缺 少 实验 场所 及 实 训 、实 习基 地 ,缺 少 实训 设 备 ,人 才 培 养 计 划
1 高职教 育教 学 中存在 的 问题
改 革 开放 的 不 断深 入 , 为 高 职 教 育 提 供 了广 阔 的 发展 空
间。从 1 9 9 8年至今 ,高等职业教育 已占据了高等教 育的半 壁江山,各类 高职 高专学校 已占到全国高等院校 的将近二分
之 一 。迄 今 为止 ,高职 教 育 己为 我 国 培 养 出 数 以 百万 的技 术 型 应 用 人 才 ,对 社 会 经 济 的发 展 做 出 了巨 大 贡 献 。 我 国 国 民 经济 的迅 猛 发 展 ,开辟 了空 前广 阔 的 市场 ,同 时 对 人 才 的 需求 也 超 出 了 以往 , 这 对 高 职 院 校来 既是 挑 战 也
个 环 节 ,实 验 实 训 设施 更 是举 办 职 业 教 育 必 不 可 少 的 硬件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能力为 目标 . 通过 改革 创新 高 等职业 教 育人 才培 养 模 式 , 整 合原 有实 践教 学 活动 中 的课 程 实验 、 程 设计 、 学实 课 教 训 、 产 实习 、 业实 习 、 业设 计等 环节 , 生 毕 毕 以及 进 行 系统
顶 层 设 计 和 系 列 制 度 措 施 制 定 .构 建 起 一 套 贯 穿 学 生 在
础 的 专 业 ( ) 才 培 养 方 案 ,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实 践 教 学 群 人 是
体 系 的 基 础
在 高 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创 新 的 起 点 上 . 我 们 根 据 高 职
教育 的 特点 .针对 各 高职 专业 教育 所 面 向的职 业 技术 领
域 ( 岗 位 群 ) 构 建 了 “ 个 公 共 技 术 平 台 + 个 专 业 方 或 . 一 多 向 ” 专 业 ( ) 设 框 架 。其 中 , 业 ( ) 共 技 术 平 台 的 群 建 专 群 公 模 块 面 向 某 一 岗位 群 . 力 培 养 学 生 的 职 业 素 质 、 用 技 着 通
在 对 实 验 ( 项 实 训 )综 合 实 训 和 顶 岗 实 习 三 个 层 面 进 单 、 行 重 新 设 计 的 基 础 上 .把 工 学 结 合 实 训 教 学 改 革 与 建 设 作 为 关 键 环 节 和 突 破 口 .重 点 围绕 强 化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培
、
构 建 以 “ 个 公 共 技 术 平 台 + 个 专 业 方 向 ” 基 一 多 为
的工 作 环境 中整 体 化解 决 综 合性 专 业 问题 的 技术 能 力 、
思 维 方 法 与 综 合 素 质 二 、 设 以 培 养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为 目 标 的 综 合 实 训 课 创 程 . 高等职 业教 育 实践教 学体 系构 建 的突破 口 是
建立适应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的高职技术教育初探
摘 要 : 立 适 应 河 北 省 现 代 产 业 体 系 的高 职 教 育 , 职 教 育 就 要 不 断 改 使企业在分 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大对学校人才培养 的扶持力 建 高 革, 为培养创 新型高技能人才进行有效 的教学 改革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持续 度 , 使学校在校 企合作 中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 , 提高技能型刨新人才的 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 是现代产业体 系的突 出特征 , 也是对高职教育 培养 培养质量。 企业 为学校提供场地派专业技术骨干参与实践教学管理 , 的 人 才具 备创 新 能 力 的 要 求 。 参 与教 学质量评价 , 从而完善 以高职 院校为教学核 心, 政府引导 , 企 关 键 词 : 代 产 业 体 系 刨 新 能力 校 企 合 作 高 技 能 人 才 现
一
高职院校应积极与行业 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 根据技术领域和 教 育模 式 、 投 入 的 三 大 制 约 : 是 要 在 制 度 上 完 善 行 业 、 业 和 高 和难点。 和 ~ 企 职业 岗位群 的任职要求 , 参照相关 的职业资格标 准 , 改革课程体 系, 职 院校 共 同 参 与 、 成 开 放 型 高等 职 业 教 育 体 系 问题 。 形 目前 高职 院校 建 立 突 出职 业 能 力培 养 的课 程 标 准 , 范 课 程 教学 的基 本 要 求 , 高 规 提 进行 的教 学 改 革 实施 校 企 合 作 办 学 方面 有很 好 的理 念 和 想 法 , 需要 有制度上 的保 障 二是要在办学机制上完 善学 中做 、 中学 、 习与 课 程 教 学质 量 。加 强 课 程 建 设 规 划 与研 究 工 作 ,改 革 教学 方法 和 手 做 学 融 教 为 强 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 形成开放型人才培养模 式。 目前高职 院校在 段 , “ 学做 ” 一体 , 化 学 生职 业 能力 的培 养 。 24 建设 “ 师素 质 ” 资 队伍 , 化 高 职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条件 的 . 双 师 强 工 学结合课程改革、 行动过程 导向教学模式方面正在进行积极探索 , 但是 既缺少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和指 导、又缺少权威 的高标准 的核 心 特 色 高职 院校 教师队伍建设要按 照开 放性 和职业性的 内在要求 , 着 课 程 教 学 标 准 。 是 要 在投 入 上 加 大 地 方 财 政经 费投 入 机 制 , 等 职 三 高 重 加 强 “ 师素 质 ” 构 的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 把 优 化 “ 师 结 构 ” 为 双 结 要 双 作 业 技 术 教 育 要进 一 步 符 合 现 代 产业 体 系 的人 才 需 求 ,就 要 在 职 业 教 育特色和服务 区域经济上强化人才培养特色 ,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 专业 教 师 队伍 建 设 的 重 点 ,尤其 要 加 快 聘 请 行 业企 业 的专 业 人 才和 能工 巧 匠担 任 兼职 教 师 ,加 大 兼 职 教 师 比例 并 逐 步 达 到 11 兼 结 :专 养 质 量 。 只 有这 样 高 职 教 育 才 能发 展 , 才能 为产 业 经 济 服 务 。 构 , 高 行业 企 业 专 家 兼 职 授课 的 比例 。 了保证 “ 师 ” 构 教 师 队 提 为 双 结 2 如何建立与当前现代产 业适应 的高职教育 伍 的教 学 质 量 , 逐 步 建 立 “ 师 ” 师资 格 认 证体 系 , 究 制订 高 职 要 双 教 研 21突 出职业道德教育 , . 强化人才培养特色 院校 教 师 任职 标 准 和 准 入 制 度 , 重视 教 师 的职 业道 德 、 工作 学 习经 历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企业亟需的高技能技术人才 ,要把 立 和科技开发服 务能力, 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 切实将 高职教育 德作为根本任务 , 要坚持德育为 先, 促进学生 的全面综合 素质发展 ; 还 造 高职 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的高技术应 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 要加 大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 , 就 一 批 站 在 专业 前 沿掌 握 行 业 企 业 最 新技 术 动 态 的领 军人 物 i重视 人 才 ,尤其 是 符 合 现代 产 业 体 系的 先 进 制 造业 和 现 代 服 务 业 急 需 的 高技能人才。 人才不仅具有解决问题 的知识 , 更重要 的是要有解决 问 中青 年 教 师 的培 养 和 教 师的 继 续 教 育 , 提高 教 师 的 综 合 素质 与 教 学
工学结合构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初探
于学生 的实践 教 学 内容 , 调动 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性 和
主动性 , 到 了提 高学 生技 能的 目的 。 达
4.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3
教 师不 仅 仅 是传 统 意 义上 的双师 型 人 才 , 要 更
相关 部 门建立 的联 系 , 以及 学生 在企 业工 学结 合 、 顶
校 内实训 基地包括 常规实验 室及 实验场所 。校外 实 践 基地指签 有实践教 学协议 的生产企 业单位 。校外 实践基地 能够准确及 时 的反 映 出生产 第一线 对人才 专业 技术操 作能力 的要求 。校外实训 基地 的实践教 学是 真正 的上 岗操 作 训 练 , 学 生真 正接 触 到 生产 使 实 际的实践操 作要 求 , 保证 他 们毕 业 后能 够 马上 上 岗, 尽快适应 企业 T作 。校 外 实践 教 学基 地 建设 可 使校 企之间实 现 资源 共享 , 势互 补 , 力增 强 . 优 实 共 同发 展 。校外 实习基 地是学 生“ 零距离 ”接触 生产
改变 传统 的教学 方式 , 分发 挥学 生 的主动性 , 充
变学 生 的被动 接受 为 主 动探 索 , 改变 以教 师 为 教 学 中心 的教学 方 式 。基 础 实践 课 以教 师 指 导 为 主 , 强
节 、 目的教 学 目标 、 项 内容 、 求 、 式 、 要 形 手段 、 学时安
( 郑州 牧业工 程高等专科 学校 , 南 郑州 4 0 1 ) 河 5 0 1
[ 中图分 类号 ] G 4 .2 6 2 4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 10 -7 4 2 1 ) 10 4 -2 0 46 0 ( 0 1 0 -0 80
高 职教 育人 才培养 是以培养 高等技术 应用性 专
新型教育技术体系构建初探
务, 发挥 着 各 自 要 的作 用 。 重 但是 , 相对 独立 的各职 能 部 门 间彼此 缺 乏联 系 , 以从全 局 难
出发, 合理地组织学校 的教学工作。一定程 度上也影响了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进一步 开展, 学校教育技术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所 起 到 的促进 作用 也 无法 更好 的体 现 。
教育技术 工作 应 当从学校 教 育 工作
念 的 最 终 形 成 也 是 一 种 非 常 有 益 的尝 试 。
新型 的教育技术 中心 打破 原有 电教 、 计算 机 、 网络等职 能部 门的界 限, 统一于 教育技术 的服务、 开发、 究和 实践工作 。 研 在部 门内部既有 从事 传播 理论 、教 学设 计 、 件开 发 的电教人 员 , 有从事 计算 课 又
法与思考 。
的整体 出发 , 与学 校 教 学 的 实 践 研 究 部 门 相 结 合 , 筹 全 局 , 化 教 学 结 构 , 根 本 统 优 从 上 促 进 教 学 思 想 、 学 内 容 、 学 方 法 和 教 教 教 学 手 段 的 变 革 ;应 当 与 学 校 实 验 室 建 设 、 验室管理 、 验室教 学密切结合 , 实 实 与 直 接 教 学 单 位 、 系 部 专 业 授 课 教师 相 配 各 合 , 教 师 在 进 行 教 学 设 计 过 程 中 合 理 的 使 选 择 现 代 媒 体 , 构 建 科 学 高 效 的 教 学 模
教育技术 工作的教学 中心 、培训 中心 、 软
件 研 究 开 发 中 心 、 产 中 心 。 一种 较 理 想 生 的教 育 技 术 体 系 至 少 应 具 备 服 务 、 开发 、 研究 、 践几种基本功能 。 实
适应 新 的高等教育 形势 的需要 所 做 的关 于 教 学 观 念 、 学 模 式 、 学 方 法 等 一 切 教 教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初探
于, 普通高等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具有 高素质的研究型人才 , 而高等 职 业技术教育是针对行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高等 职业教育不能照
搬 普 通 高 等 教 育 模 式 , 要 过 分 追 求 理 论 知 识 的 完 整 性 、 统 性 和 严 密 不 系
知识可以解决什 么问题 。在教师讲解如何解 决问题 时, 生可 以主动思 学
导和抽象的概念, 但更不能将知识 的相关概念简化成“ 商品介绍” 。我们 需要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搞好技术应用 , 能够举一反三 , 以必须 给 所
学生 讲 清 知 识 的来 龙 去 脉 , 过 简 单 的 推 导 让 学 生 掌 握 其 知识 内涵 。 例 通
如, 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的自动控制课 程巾 , 热电偶原理就是典型 的例
两者 的 关 系。教 学 过 程 中要 重 视 对 学 生科 研 能 力 的培 养 。
关键词 : 高等职业教 育; 学方法 ; 教 科研能力
中图 分 类 号 : 7 85 G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应用。目 , 前 由于多媒体进入教学领域 , 使教学手段大为改进。 有些知识如 机械结构等, 单凭书本上的图形 , 学生根本就无法理解 , 而使用多媒体设备 就可以方便地演绎其外部和内部结构 , 使学生在教室里就可看到类似现场 的实际情况。 尤其是设备的内部结构. 即使学生到现场也不能看到, 但多媒
第 2 期 8
收稿 日期:0 8 0 — 4 2 0 — 8 1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方 法 初 探
李铁苍
( 山西 电 力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西 太原 ,3 07 山 002 )
摘
要: 论述 了高等职 业教育既要 注重实践教 学, 更要 重视理论教 学, 要合理地 处理好
高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对独立 ,技 术 知识 为核 心 内容 ,教 学 内容 前后 衔 出 实践 管理 制度 和考 核 措施 。实践 教学 考 核评 价 接 、 序渐 进 、 循 层次 分 明 的实践 教学 体 系 。本专 业 体 系包括 对 指导 教 师和 学生 两个 方 面 的评 价 。评 的实践 教 学可 以分 成基 础 实践 、 专业 实 践 、 综合 实 价 内容 主要 由实 训 、实 习 以及 毕业设 计 等 三个 实
实 践 教 学 是 应 用 性 高 等 教 育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实践 是 以职业 训 练 为主要 内容 的与所 学专 业 紧 密 分 , 高等学 校 根据 专业 培 养 目标 的要求 , 计 划 联 系 的各 类实 践教 学 活动 。在 教学 过 程 中 以理论 是 有 地组 织 学生 以 获得感 性 知识 和进 行 基本 技能 训 练 为指 导 , 以实 践 为 主线 , 学 生通 过 实 践 内容 , 使 进 的重 要环 节 。它对 培 养学 生 沟通 、 调 、 作 等综 协 合 步加 深对 理 论 的认识 ,提高 现代 教育 技 术专 业 合素 质 , 迪 学生 思维 、 合运 用 知识 和技 能 解 决 操作 技 能 和专业 素 质 。综合 实践 则 是在 经过 基 础 启 综 实际 问题 , 高学 生实 践 能力 , 强独 立 1 作 能力 实 践 和专 业 实 践 的 训 练 的基 础 上 , 求 学 生 在 校 提 增 = 要 发 挥着重要 作用 。 外结合专业参加实习 、顶岗实习以及撰写毕业论 广 东女 子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从 2 0 0 6年 开 设 现 代 文 , 使学 生 系统 巩 固所学 的知识 , 在课 堂教 学 中 把 教 育技 术专 业 ,以社会 对 现代教 育 技术 的专 门人 所 学 的理 论 知识 灵活 地 应用 于实 践 中 ,提 高 学 生 才 的 实际需 求 为 出发点 ,以培养 能从事 现 代 教育 综 合 把握 和 运用 学科 知识 发 现 问题 、 出问 题 、 提 解 技 术设 备 、 网络 管理 与 维护 、 网页设 计 与多媒 体 开 决 问题 的能 力 , 化学 生 的创 造性 、 索性 思维 , 强 探 使 发 制作 、 教育 电视节 目制作 与后 期处 理 、 育资 源 学 生 的综 合实 践能力 得 到提高 。 教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形势与政策》“时代主题型教学”初探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形势与政策》“时代主题型教学”初探[摘要]《形势与政策》是一门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来进行形势与政策系统学习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以塑造学生和谐人格为核心、以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施行“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和成效检测综合化”的“时代主题型教学”。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时代主题型教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2-0089-03一、“时代主题型教学”的含义《形势与政策》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课程。
一般来说,《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础知识系统,即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础理论知识、国内国际基本形势以及党和政府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二是专题内容,即及时跟进新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政治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调整,对教学内容做系列专题安排。
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中,应该深刻理解和把握时代主题内容的基本脉络,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和学生心育及其健康成长,着力践行“时代主题型教学”。
第一,在教育观念上,强调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以塑造学生和谐人格为核心、以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根据高职学生相对缺乏系统性政治理论知识等实际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集中选取一些专题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并不断更新、丰富和拓展。
第三,在课程类型上,以专题讲座为主线,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公共选修课、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相互结合。
第四,在教学实施模式上,构建“时代主题型教学”体系及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初浅理解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初浅理解发表时间:2011-12-22T14:51:55.36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10月下期供稿作者:苏云峰[导读] 高等职业教育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现以来,正如雨后春笋一样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
苏云峰(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0-0005-01摘要: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其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职场能力,要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始终高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大旗;始终坚持能力本位、学生中心的原则;始终本着德育为先、文化育人的方针。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场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现以来,正如雨后春笋一样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倡导,高等职业院校从学校的数量到在校生的人数毕业生的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
高职教育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者黄炎培先生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说明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场能力,就是要通过学习,使人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仅能就业,而且能创业;不仅现在能就(创)好业,而且以后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纲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为“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已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明确了政府、企业、社会、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责任和任务,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中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型教学体系初探Ξ欧阳河(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湖南长沙415005) 摘 要: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出发,通过对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结合中国的实际,对构建技术型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技术型教学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本文认为:技术型教学体系是反映高等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主流教学体系。
它由驱动、受动、调控、保障四个层面,以及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师资队伍、学生、教学管理、学业成绩等八个要素组成。
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技术型教学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教学体系的共性和技术型教学体系的个性的集合。
技术型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是:(1)把培养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的,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
(2)以某个职业或职业群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进行教学的基础,作为设计课程和相关教学环节、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依据。
(3)产业界深度参与教学、良好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双师型”教师是高质教学的关键。
(4)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学完规定课程之后可以获得国家主管当局认可的在劳务市场上从业的能力和资格。
(5)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准备,又为学生自我发展做准备,还为学生将来履行公民职责做准备。
本文建议:在发展中构建技术型教学体系,学校要加大技术型教学体系建设的力度,完善行业和企业深度参与教学的机制,完善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通过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来推动技术型教学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型;教学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516(2002)0620058205 朱钅容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要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发展。
”[1]的确,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高等技术应用人才供需矛盾的关键。
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高质量教育,是靠高质量教学来完成的。
因此,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体系是由若干教学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几乎涵盖了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构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丰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教学体系的认识与分析按照《辞海》的解释,“教学”是学校工作中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
“体系”是由若干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教学体系是由构成教学系统的诸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具体涵盖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管理与评估等[2]。
教学体系的上位概念是教育体系,它是教育体系的一个真子集。
教学体系的下位概念是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把教学体系作为一个对象来研究,在国内是近十多年的事,是社会对人才培养模式高度关注和系统科学迅速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体制市场化,科技网络化,人文多元化,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使教学体系呈现出不断完善、不断更新和多样化发展的态势。
国外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2)加拿大、美国以能力为基础(CB E)的培养模式;(3)英国、澳大利亚的能力本位(CB ET)培养模式;(4)日本企业内培训模式。
纵观这几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1)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组织教学,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指导思想;(2)职业能力标准都是由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来制定,85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2年第6期Ξ收稿日期:2002211220作者简介:欧阳河(19522),男,湖南临湘人,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并以此为根据进行课程开发;(3)产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4)毕业可以获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职业资格证书。
中国20多年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经历了逐步认识的过程。
比如培养目标,曾有不同的表述:有的提培养应用性人才,有的提培养实用性人才,有的提培养高级操作型人才,有的提专门人才,等等。
在业务规格上,有的提接受工程师的初步训练,有的提接受应用(现场、工艺)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有的提接受高级技术员的基本训练,等等。
在实践中,也形成了多种培养模式,如“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阶段”,“技术岗位群型”,“一主两辅(以应用型为主,复合型、外向型为辅)”,“季学期小课制”,“3+2”,“五年一贯制”,“能力本位”等10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还提出了多种教学体系的设想,如“能力目标型教学体系”[3],“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4],“职业技能培训教学体系”[5],“能力本位教学体系”[6],“MBA案例教学体系”[7],“素质教育教学体系”[8]等近10种教学体系。
近年来,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上已取得以下共识:(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4)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5)“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6)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
这些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领域里的认识问题。
但是,从教学体系的角度出发,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尚未提出反映高等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教学体系;(2)对教学体系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尚未进行明确界定和描述;(3)对教学体系的运行和评价未见切实的方案。
上述问题,至少提醒了我们一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构建一种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反映高等职业教育自身本质特征的教学体系。
二、技术型教学体系的构建构建教学体系的基本依据,是人才培养目标。
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培养目标是第一性的,教学体系是第二性的。
他们之间是决定与被决定,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层次不同,教学体系亦不同。
教学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
因此,构建反映高等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教学体系,必须弄清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大学分化为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学习年限少于3年的教育三个部分。
学习年限少于3年的高等教育,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中,属于5B类。
5B类教育是面向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9]。
这类教育培养的人才,我国称之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培养这类人才是世界各国高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培养人才的方式和称谓也各具特色。
中国称高等职业教育,日本称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法国称大学技术学院,加拿大称社区学院。
在界定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时,应考虑以下四个特性[10]:(1)教育类别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具体职业的,是为学生从业服务的。
普通高等教育也面向职业,但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目的是为研究做准备,或为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做准备,从事职业的层次相对较高。
(2)教育层次的高等性: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之上的专门教育,是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
它培养的人才属于高等专门人才。
(3)工作岗位的“一线”性:“一线工作”是一种形象的说法,难以科学定义,与“蓝领”、“基层工作”近义。
也就是说,是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人才。
(4)业务内涵的技术应用性:就是能将设计、规划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具体作用,其显著特征或根本标志是对成熟技术、关键技术、技术规范的牢固掌握,以及对前沿技术、高新技术的及时了解,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技术教育的范畴。
技术应用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业务内涵,也可以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灵魂。
为此,本人将反映高等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教学体系,命名为“技术型教学体系”,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型教学体系相对应。
这个体系,以某个职业或职业群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全面素质为目标,以技术应用为核心,以职95第6期 欧阳河: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型教学体系初探业能力为基础,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基本途经,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考核标准,来主导和组织教学。
技术型教学体系的设想提出后,最初得到了湖南省教育厅段志坚先生的认同,并于2001年写入湖南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文件和讲话之中。
值得指出的是,技术型教学体系应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流教学体系,对于工程技术类专业是适宜的。
而其他类专业也许采用“技能型教学体系”更为适合,这个体系有待另行研究。
技术型教学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由四个层面八大要素组成。
根据系统工程原理,教学体系由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四大层面组成。
八大要素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师资队伍、学生、教学管理、学业成绩评定。
和学科型教学体系一样,技术型教学体系同属于教学体系,凡教学体系的共性特征,技术型教学体系都具有。
技术型教学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教学体系的共性特征与技术型教学体系个性特征的集合。
技术型教学体系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各要素的特征上。
各要素的主要特点是:(1)教学理念: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探寻经济上、社会上、技术上、文化上和职业化的教育特征。
据此,其教学的中心和重点是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传授给学生充分的职业技能。
其教学始终关注现实社会需求、技术进步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①具备高级专门人才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②具备从事某个职业或职业群、技术领域实际工作所要求的能力和资格;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④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
[11](3)教学内容和课程计划: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职业和职业群是划分和设置专业的主要依据。
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主要以学科为依据划分专业。
课程和教学内容是面向具体职业或实际的。
以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基础来设计教学课程和相关教学环节。
这种课程以技术应用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