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古诗文鉴赏陆梦玲20161220

合集下载

高二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1)

高二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1)

高二语文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孤令:孤零。

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月光映照,清亮晶莹。

C.词人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词上阕主要写碾茶、煮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高二语文古诗文鉴赏

高二语文古诗文鉴赏

高二语文古诗文鉴赏高二语文古诗文鉴赏:(一)、古文诗歌中的形象与意境类:大家都知道,诗歌不是纯粹的描述什么,而是作者要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情感,这才是诗歌的主要目的。

正如在综述中讲到,诗歌的意象中包含了像、境、情,这三个要素的考试也是最主要的考察点。

(1)、抒情主人翁自己的形象,比如氓之妻、屈原、白居易、陆游、李煜、李清照;(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比如氓、琵琶女、刘兰芝、李凭;事物形象: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比如柳、梅、竹、雁、蝉、杜鹃;景物形象:诗歌所描写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比如春江花月夜、蜀道险境、赤壁美景。

看资料1、1题《春晓》,回答什么是意象。

1、意象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其实中国古代的诗歌意象都是具有比较固定的意义指代的,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

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常见意象代表:1)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2)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3)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4) 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5)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文学_高二语文课要求的古诗词鉴赏

文学_高二语文课要求的古诗词鉴赏

高二语文课要求的古诗词鉴赏高二语文古诗词鉴赏(一)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赏析: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

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

“桃源望断无寻处”。

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离郴州不远。

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

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他的《点绛唇》,诸本题作“桃源”。

词中“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写的当是同样的心情。

“桃源”是陶渊明心目中的避乱胜地,也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乐土,千古关情,异代同心。

而“雾”、“月”则是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它们以其本身的虚无缥缈呈现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征意义。

而“楼台”、“津渡”,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同样被赋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蕴涵,它们是精神空间的向上与超越的拓展。

词人多么希望借此寻出一条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

一“失”一“迷”,现实回报他的是这片雾笼烟锁的景象。

“适彼乐土”之不能,旨在引出现实之不堪。

于是放纵的目光开始内收,逗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桃源无觅,又谪居远离家乡的郴州这个湘南小城的客舍里,本自容易滋生思乡之情,更何况不是宦游他乡,而是天涯沦落啊。

这两句正是意在渲染这个贬所的凄清冷寞。

春寒料峭时节,独处客馆,念往事烟霭纷纷,瞻前景不寒而栗。

一个“闭”字,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欲求拓展的心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耕织叹(其一)(南宋)赵汝鐩春催农工动阡陌,耕犁纷纭牛背血。

种莳已遍复耘耔,久晴渴雨车声发。

往来逻视晓夕忙,香穗垂头秋登场。

一年苦辛今幸熟,壮儿健妇争扫仓。

官输私负索交至,勺合不留但糠秕。

我腹不饱饱他人,终日茅檐愁饿死!(1)本诗前八句记叙农民从________开始,下种、插秧、除草、培土,车水灌田,一年辛苦后,以________这一动作透露幸获丰收的喜悦之情。

(2)赏析本诗在叙事上的艺术特色。

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3)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同,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渡”“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课下能力提升八+Word版含答案.doc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课下能力提升八+Word版含答案.doc

课下能力提升(八) 阁夜 李凭箜篌引 虞美人 苏幕遮(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岁暮阴阳催短景.(yǐng),天涯霜雪霁.(qí)寒宵B .梦入神山教神妪.(qū),老鱼跳波瘦蛟.(jiāo)舞C .雕栏玉砌.(qiè)应(yīng)犹在,只是朱颜改D .小楫.(jí)轻舟,梦入芙蓉浦.(pǔ)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景色B .天涯霜雪霁.寒宵 霁:雪止C .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引D .梦入芙蓉浦 浦:水边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事音书漫.寂寥漫.卷诗书喜欲狂B.⎩⎪⎨⎪⎧春花秋月何.时了吏呼一何.怒C.⎩⎪⎨⎪⎧五月渔郎相.忆否及时相.遣归D.⎩⎪⎨⎪⎧一一风荷举.杀人如不能举.4.名句默写。

(6分)(1)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阁夜》)早岁那知世事艰,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2)吴质不眠倚桂树,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4)五月渔郎相忆否?____________,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二、阅读鉴赏(27分)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破阵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高二语文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语文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语文曲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答案】借代,反问【解析】“粉黛”代指歌女;“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的意思是“哪里还能见到当年歌女轻歌曼舞的景象呢?”是反问句。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象。

又通过“滔滔”“ 有些蝶飞”“ 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析】“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

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

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

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6分)[双调] 殿前欢•客中[元] 张可久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①,红叶湓江岸②,白草连云栈。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选自《元曲三百首》)[注]①青泥:指青泥岭,坎坷难行。

剑关:剑门关,地势险要。

②湓江:长江的支流。

【1】“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分)【答案】对比。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将功名之渺小和仕途奔波之艰难进行对比,突出了追求功名的沧桑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首先脑海中要有这个知识,即诗词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对比衬托等;此题要结合诗句和题目逐一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基于高二年级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表现的教学策略初探

基于高二年级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表现的教学策略初探

理2016.12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笔者以学生古诗词阅读的作答为切入点,经过统计分析,发现目前高二学生存在古诗词阅读总体能力偏低,整首诗词的识记能力有待提高,鉴赏评价能力偏低的问题。

基于此,笔者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提出部分策略,以期为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中国古代诗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其协调有致的旋律,整齐优美的句式,深沉炙热的情感与精炼含蓄的语言而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瑰宝。

正因为如此,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人格、价值观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历来是语文教学和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政策的出台,古诗词阅读教学的价值和地位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尽管如此,中小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现状却尚显模糊。

从已经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目前学界对于古诗词阅读能力的研究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偏重古诗词阅读能力方法、策略的理论和实践探讨(朱慧2011;杨来军2013;梁春燕2007);一是运用统计方法调查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孙敏2010;蒙芳玉2010;林警熙2013)。

但是整体来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的现状研究少之又少。

“探究学生的阅读能力表现,基于阅读能力测试结果提出教学诊断及教学建议,是教育界应该深入探索研究的问题。

”[1]那么,对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并根据其能力表现提出教学建议,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基于此,本文以高二年级学生的古诗词阅读作答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古诗词总体阅读能力、识记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等角度出发,对高二学生古诗词作答内容进行统计与深入分析,以期能了解当前高二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的一些表现特征,并以此作为反思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契机,为一线教学提供些许教学策略。

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对象为556名高二学生,其中一类校201名,二类校185名,三类校170名。

2023年文学_高二课堂讲解的课外古诗词鉴赏

2023年文学_高二课堂讲解的课外古诗词鉴赏

2023年高二课堂讲解的课外古诗词鉴赏高二课外古诗词鉴赏(一)玉阶怨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赏析]《玉阶怨》,见郭茂倩《乐府诗集》。

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长信怨》等曲,从古代所存歌辞看,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李白的《玉阶怨》,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

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

“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

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

二字似写实,实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

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

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

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

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

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

本以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入室。

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

帘既下矣,却更难消受此凄苦无眠之夜,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

此时忧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纷至沓来,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

“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

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

“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工力。

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故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声声慢》《醉花阴》《如梦令》群文阅读鉴赏课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声声慢》《醉花阴》《如梦令》群文阅读鉴赏课课件
结论:黄花喻女子容颜的憔悴
《醉花阴》— 诗意幽静的黄昏 《声声慢》— 凄苦萧瑟的黄昏
结论:黄昏呈孤寂感伤的特点
《声声慢》— 过雁
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 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一读一比一悟
《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 清照留守家中。这时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 论文、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漫长的白日里, 作者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看着那袅 袅的烟雾。季节正值重阳,气候已开始变凉, 尤其到了夜里,纱帐中、玉枕上,难以成眠, 更觉冷气袭人。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 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 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 中,她丢失了心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 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 境极其落寞。用这一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 了自己的晚年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醉花阴》是闺阁闲愁, 重阳佳节,丈夫远游,独守
空闺,寂寞无聊。
《声声慢》是丧夫之痛,孀居之悲、颠 沛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五读五比五悟
《醉花阴》— 比喻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 是原因,瘦是结果。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
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 内容: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 渡 生活。闲愁、容:反应战乱痛苦生活, 表现家国之思亡国之痛。 浓愁、哀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菩萨蛮(其二)》公开课一等奖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菩萨蛮(其二)》公开课一等奖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菩萨蛮(其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置身诗境,通过意象感受意境。

缘景明情,明白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重点:置身诗境,通过意象感受意境。

教学难点:缘景明情,明白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1课时一、导入新课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醉人的地方,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是一个让文人灵感大发的地方。

这里有烟雨楼台,柳絮飞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有小桥流水,美女如花。

江南它就是一朵美丽的花,在诗人的笔下,它成了一朵永不凋谢的传奇,今天,就让我们借着韦庄的《菩萨蛮》,来看看它是如何惊艳世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学习目标置身诗境,通过意象感受意境。

缘景明情,明白景与情的关系。

三、了解作者韦庄,字端己,唐末五代诗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之四世孙。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四、初逢江南1、学生读完全文后,谈谈这首词中的江南给你的第一感觉。

2、请同学们再一次朗读全词,并找出写景、写人的词句,并仔细品读这些词句。

明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五、相识江南诗歌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诗中出现的景物,这些景物安放在韦庄的词中,便有了韦庄所赋予它们的生命气息。

这也就是“意象”的美,解读意象,关键在于,结合诗句欣赏意象的特点,所以我们常常要在意象的前面,利用相关的联想,添补上准确的定语,来充实和扩展意象,让它们穿过时光的河流,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读:请同学们朗读词中那个写景和写人的词句,读的同时仔细感知这些词句中的意象。

重点赏析1、春水碧于天这句词具体写了什么意象?什么样的春如何解读这里的“碧"字师小结:一江春水,原来不仅要有芳草的绿,更要让碧空甘心为它陪衬,更或许还要融合玉石纯美的色泽,这江春水,清澈澄明,圆润通透,原来这就是滋养江南生命情趣的源头呀。

高二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解析

高二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解析

高二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练习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①【唐】皮日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咏②薛宝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

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

②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

③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

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2)这两首以“蟹”为主要内容的诗作,都是以小见大。

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坡杏花》)(3)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VIP专享】(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赏析指导《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案(四课

【VIP专享】(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赏析指导《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案(四课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案(修改稿)高二语文组于春丽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熟读诗歌。

2. 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象,品味诗歌的意境3. 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能自主赏析,品味诗歌意境美,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意境美教学用时:4课时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景物充分发挥想象,诵读品味,用心鉴赏。

*单元学习重点:品味诗歌意境美*单元涉及的主要内容:意象出意境;一字出意境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让学生回顾“意象”并举例(指名回答)1.什么是意象?“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

2.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先请学生试举例):(1).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离别、游子(2).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凄凉、悲愁(3).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高洁、隐逸(4).美人、神女、灵修:国君(5).杜鹃、磁针:坚贞(6).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思乡(7).青鸟、鸿雁、雁足、尺素:音信、书信(8).白雪、玉壶、冰心:高洁3.什么是意境?“意”,作者的感情;“境”,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意象)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中的艺术境界。

4.常见意境举例: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5.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教师点拨总结):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二、例举赏析6.例诗1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请学生充分思考回答)《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人教版高二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考点讲座系列(二)及解析

人教版高二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考点讲座系列(二)及解析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考点讲座系列(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第II卷(非选择题)一、诗歌鉴赏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 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 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4.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BE【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

高二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1)

高二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1)

高二语文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①陈与义海棠脉脉要诗催,日暮紫绵②无数开。

欲识此花奇绝处,明朝有雨试重来。

春寒③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④。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作于1125年北宋时期。

②紫绵:最名贵的海棠品种。

③此诗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

④园公: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寒未了怯园公”一句中的“怯”字,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

B.《春寒》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画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

C.古代诗词中的花草很多具有象征含义,比如牡丹是豪华富贵的象征,莲花是高雅纯洁的象征;桂花是阖家团圆的象征。

这两首诗中的海棠都是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

D.苏轼有《海棠》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以海棠幽寂喻自己贬官遭际。

而陈与义笔下的海棠也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2)这两首诗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咏海棠?请指出并分别举例。

(3)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通过写海棠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荀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

“残腊”即题中“冬末”。

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

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人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

E.全诗通篇写景,却将诗人内心情感表现得真切丰满,极具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古诗鉴赏
陆梦玲20161220
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①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耒江滨。

【注释①】镌,读‘捐’,‘刻’的意思;鑱,读‘缠’,‘刺’的意思。

‘镌鑱’可以解释为‘刻画’。

1.(1分)老杜指(人名)。

2.(1分)诗中用以称赞杜诗成就及同情诗人遭际的一联是:。

3.(3分)有人说,这首诗以赞颂为主,而以叹惋悲愤的心情出之。

请就这一说法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
【注释①】镌,读‘捐’,‘刻’的意思;鑱,读‘缠’,‘刺’的意思。

‘镌鑱’可以解释为‘刻画’。

11.(1分)老杜指杜甫(人名)。

12.(1分)诗中用以称赞杜诗成就及同情诗人遭际的一联是:首联。

13.(3分)有人说,这首诗以赞颂为主,而以叹惋悲愤的心情出之。

请就这一说法进行分
析。

(结合诗句分析赞颂2分,叹惋悲愤1分)
诗的开头作者赞叹杜诗的成就,是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达到精妙绝伦的程度。

第三四两句,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第五句概括杜诗所牵涉的内容极为广阔,第六句指杜诗四百年来引起后世的崇拜和共鸣,的确是王令发自内心的崇敬的声音。

诗的第二句道出了诗人生前虽有绝代才华,却被当世人视为平庸无能。

结尾两句,是王令对于杜甫的悼念和感叹。

作者感叹杜甫虽然大名辉耀后世,诗篇流传千古,但是毕竟身后萧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