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巩固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提高观察实验现象的
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
②学习对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燃烧条件的方法
③能够运用灭火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灭火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知道科学是把双刃剑。
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纸巾、酒精、坩埚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归纳小结思考电影和魔术带
来的问题,并交流
总结燃烧条件
交流、回答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提问:魔术解密?
展示:图片
创设情景,让学生
根据物质燃烧所需要
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自己的生
活经验与已有
的知识体系分
组讨论、交流、
回答
归纳小结展示燃烧条件和灭
火的对比
使学生印象更深刻学生总结多媒体
学习评价播放救火录像,从
中找出灭火方法及
原理
使学生体会化学来源
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学生完成该录
像题
多媒体视频
板书设计
(三者缺一不可) (破坏一个条件即可)课后作业:课本131第3、4、5题。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思考。
2. 讲解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与灭火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火灾原因,引导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学生对灭火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3. 评价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
5. 评价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员或火灾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火灾预防和应对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或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开展火灾预防宣传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火灾预防工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燃烧与灭火》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火焰、可燃物、灭火器等。
3. 案例资料:火灾案例、火灾预防宣传资料。
4. 教学课件:燃烧与灭火的动画或图片。
九、教学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
2. 使用灭火器时,确保学生正确操作,避免误伤。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你们好!我为大家说的是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具体直观体现,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学生熟悉,倍感亲切。
通过学习,学生再次体会到,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重要的。
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为生活服务,科学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思想。
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情景,更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燃烧的做法。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二、教法分析: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及初中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我采用了引导启发、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类比归纳的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学生以空间与时间,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化学学科的乐趣。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讨论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了信息量。
三、学法指导1)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引言: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现象,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加以控制,也可能带来危险。
因此,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保障我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燃烧的基本原理,以及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燃烧与灭火的知识。
一、燃烧的基本原理1. 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与氧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着明亮的火焰、热量和烟雾的产生。
2. 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可燃物质、氧气和着火源的同时存在。
可燃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氧气是支持燃烧的必需气体,而着火源则是引发燃烧的能量来源。
3. 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点火、传播和燃烧。
- 点火:当着火源的能量超过可燃物质的点火温度时,燃烧就开始了。
点火温度是指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热源的情况下自燃所需的最低温度。
- 传播:一旦点火发生,燃烧会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迅速传播。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可燃物质内部的分子传递;对流是指热量通过热气体的对流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能够传递电磁辐射的空间传递。
- 燃烧: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二氧化碳等物质。
同时,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二、灭火方法在燃烧发生时,我们需要采取措施迅速灭火以避免火势扩大和其他危险的发生。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1. 绝缘灭火法绝缘灭火法是利用隔绝燃烧物与空气接触,使其失去燃烧所需的氧气而灭火的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阻燃毯或湿毛巾包裹可燃物质,阻止其与氧气接触从而灭火。
2. 隔离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是利用物理屏障隔离燃烧物和可燃物质,阻止火势蔓延的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防火墙或防火门将燃烧区域与其他区域隔离开来,以保护人员的安全。
3. 抑制灭火法抑制灭火法是利用灭火剂抑制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从而扑灭火势的方法。
常见的灭火剂包括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
这些灭火剂可以通过抑制燃烧所需的氧气、降低燃烧物表面的温度或阻断燃烧链传递来灭火。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燃烧与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的概念和条件。
2.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4.形成安全意识和防火意识。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隔绝氧气。
3.灭火的方法: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抑制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不同灭火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1.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燃烧和灭火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2.讲解与讨论: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场合的灭火方法。
3.案例分析:分析火灾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4.小组合作:分组进行灭火演练,让学生掌握不同灭火方法的操作技巧。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火灾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讲解:讲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知识。
3.实验:进行燃烧实验和灭火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场合的灭火方法,分析火灾案例。
5.演练:分组进行灭火演练,让学生掌握不同灭火方法的操作技巧。
6.小结: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基本知识,强调安全意识和防火意识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讨论、演练等环节中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
2.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情况。
3.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灭火演练中的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
4.反馈与改进: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七、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理解能力,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或增加相关实例。
2.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和能力提升。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通过实验得出的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仪器药品】木条、石块、蜡烛、烧杯、小纸片、镊子、火柴、剪刀、水、湿抹布、碳酸钠、盐酸【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讲授新知[引入]恩格斯说: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开来!燃烧给我们光明和温暖,从古代的钻木取火到现在,人类使用火的历史已经有几十万年了。
人类利用燃烧发射火箭、利用燃烧冶炼钢铁、烹调食物等。
(展示图片)燃烧不仅给我们带来光和热也会给我们带来永远的伤痛。
(展示图片)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的概念]在日常生活和试验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你能列举一些燃烧现象吗?燃烧的共同点是什么?归纳燃烧的定义?[燃烧条件探究]倾听根据已有的知识,列举燃烧现象找到燃烧的共同点归纳燃烧的定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燃烧是怎样发生的,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想。
通过下面的三组实验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实验一:用火柴分别点燃木条和石块。
实验二:点燃小蜡烛,然后将其用烧杯罩住。
实验三:将一张纸和一木条用火柴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教师板书燃烧条件:1、可燃物;2、和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教师讲解着火点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 播放课件:白磷和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
猜想燃烧的条件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理解着火点的概念倾听,观看视频锻炼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对书中的实验现象展开讨论。
《燃烧与灭火》教案
教案《燃烧与灭火》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了解燃烧所需的条件。
2.培养学生安全使用火源的意识,掌握基本的灭火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基本原理2.燃烧所需的条件3.灭火的方法4.实验操作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如蜡烛、火焰等,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原因和条件,引出本课的主题。
2.讲解燃烧的基本原理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
3.讲解燃烧所需的条件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
4.讲解灭火的方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灭火的方法,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燃料等。
5.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燃烧现象,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等。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安全使用火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防火。
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灭火的方法。
2.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分析其燃烧的原因和条件。
3.设计一个灭火实验,验证灭火方法的可行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灭火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意外。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燃烧与灭火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燃烧现象和灭火原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实验操作也涉及到安全问题,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一、实验操作的重要性1.直观了解燃烧现象: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亲眼观察到燃烧的过程,如蜡烛的火焰、木柴的燃烧等,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燃烧现象。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第一篇:燃烧与灭火教案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简单原理。
(2)认识常见的消防标志,并知道标志的使用范围(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观察、实验探究、控制变量等方法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控制变量对比法在化学探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整合教学仪器:教师用具:(1)多媒体(2)实验仪器:500 mL烧杯一个,250ml烧杯两个,大试管3支,薄铜片酒精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简单装置一套,镊子, 火柴, 餐巾纸, 药匙,(3)实验药品: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学生用具:酒精灯,250ml烧杯两个,沙子,坩埚钳,玻璃片,剪刀,水槽;火柴,煤块,木条,蜡烛两根,教学创新点:1.以魔术引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2.燃烧条件探究中设计的实验“铁棒上的纸条加热不能燃烧”,增强学生的好奇心3.学生探究灭火原理过程,以图片投影方式展现,让每位学生都可以看到别人的做法,多角度思考,取长补短4.板书设计,“火”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火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化学反应。
在化学大事记中,燃烧?【学生举例】天然气燃烧,蜡烛燃烧,煤燃烧。
【图片展示】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师提问:结合这些物质燃烧时的现象,大家给我说说,燃烧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燃烧?【投影】燃烧:一般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师提问:有发光、放热现象一定是燃烧吗?举例说明【创设情境】在生活中我们还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提出问题:物质的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说说你的猜想。
《燃烧与灭火》教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分析一些实例;3、通过火灾图片,让学生思考在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方法;[教学内容]1、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2、了解消防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课所学的基础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现象,本课题从几幅利用燃烧的图画引入,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研究燃烧的条件,以及让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
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学生思考如何在火灾发生自救,从而启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消防安全。
[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分析。
[教学准备]白磷、红磷、碳酸钠、稀盐酸、热水、蜡烛、烧杯、薄铜片、制氧装置、剪刀、湿布、水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其实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可能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了。
(展示图片)在古代人们利用燃烧取暖、烘烤食物、驱赶野兽、冶炼金属等;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加工各种美食,火箭的发射等航天航空领域更离不开燃烧,可见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发生呢?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又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回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做过蜡烛、硫磺、铁丝、木炭等燃烧的实验,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通过相互讨论来总结一下燃烧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燃烧与灭火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探求燃烧的条件的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归纳得出燃烧的条件。
2、学习运用自动探求的方法,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灭火的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成绩,使先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2、加强日益生活中的防范灾祸的认识,并留意采取安全的措施。
【教学重点】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运用。
2、培养先生提出成绩、分析成绩、解决成绩的能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探求教学、小组讨论
【教学器材】
实验仪器:镊子、烧杯、试管、气球、橡胶塞、打火机、坩埚钳、剪刀实验药品:红磷、白磷、碳酸钠、稀盐酸、水、蜡烛、酒精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火灾案例,引起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
2. 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3. 灭火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掌握灭火的三个原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器材的使用演练,提高学生的灭火技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正确判断火灾原因和选择灭火方法。
3. 学生能够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掌握火灾逃生的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或《化学》。
2.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水、灭火器等。
3. 案例资料:火灾案例、灭火实例等。
4. 课件: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5. 灭火器材:灭火器、灭火毯等。
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理解。
3. 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以真实火灾案例为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运用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2. 灭火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掌握灭火的三个原理。
3. 灭火器材的使用: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器材的使用演练,提高学生的灭火技能。
4. 火灾逃生:讲解火灾逃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消防安全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博物馆,了解火灾历史和灭火技术的发展。
3. 开展火灾逃生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2. 利用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火灾案例,引起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生活实例分析: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讨论如何预防火灾,以及遇到火灾时如何正确灭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燃烧与灭火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心得体会:通过作业收集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内化程度。
七、拓展与延伸:1. 探讨不同类型的火灾及其灭火方法。
2. 研究现代灭火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3. 了解火灾防护和自救知识。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如火柴、蜡烛、酒精灯、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包含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
3. 火灾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
2. 注重实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3.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入真实的火灾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用性。
十、课后反思: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如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火灾现场,以提高学生的沉浸式学习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如何设定具有针对性、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5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
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板书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观看联想】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燃烧的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活动探究一】
讲解:借助幻灯片展示火的起源、应用,指出火是一种燃烧现象,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指出燃烧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有关燃烧的概念,建立燃烧的定义。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四:教学用品:
仪器:蒸发皿、烧杯、薄铜片(或铝片)、小刀、玻璃片、镊子、火柴、试管、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药品:酒精、凉水、蜡烛、白磷、红磷、热水(60
℃以上)、氧气。 五.课时按排 1课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共五篇)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的出发点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本节课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解决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在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水平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微课,通过“我预习我知道”、“我质疑我勇敢”、“我释疑我进步”、“我探究我明了”、“我查阅我提升”五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学生在微课学习中产生的疑问,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进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课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实验,这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内容分析鉴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且难度不大的特点,本节课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微课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微课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启发,从而生成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对本课题基础知识的完善和提升。
本节课设计选择其中学生可能有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演示实验,自主实验等形式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目标1.通过微课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在微课学习中对燃烧和灭火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燃烧与灭火教案ppt燃烧与灭火教案(多篇)
燃烧与灭火教案ppt燃烧与灭火教案(多篇)燃烧与灭火教案(三篇)燃烧与灭火教案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认识防火、灭火的措施以及自救的一般方法。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理解对比的学习方法。
2.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
2.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加深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选自人教2012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接触过一些燃烧现象,并初步了解了氧化反应的概念;并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单元学习中了解到二氧化碳是可以灭火的。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在这一课题中学生将会对燃烧进行理论层面的认识,并为在下一课时对氧化反应类型(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的梳理打下基础。
燃烧与灭火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
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化学现象的实际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
燃烧与灭火教案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燃烧三要素的理解。
2. 灭火原理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水、灭火器等。
3. 安全防护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火灾案例,引起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
2. 燃烧的条件:讲解燃烧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即氧气、可燃物和点火源。
3. 燃烧实验:演示蜡烛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燃烧过程。
4. 灭火方法:介绍灭火的原理,讲解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隔离可燃物三种灭火方法。
5. 灭火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灭火实验,掌握灭火方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燃烧与灭火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拓展学习:鼓励学生课后调查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原因,提高防火意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灭火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思考与反思:评价学生对火灾事故案例的分析能力和防火意识的提升。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员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消防安全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博物馆,了解火灾历史和防火技术发展。
3. 开展校园消防演练,提高学生的火灾应急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操作安全,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2. 在讲解火灾案例时,注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火灾,避免产生恐慌情绪。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基本知识,提高防火意识。
2. 家长反馈:家长认为孩子在课堂上学到了实用的消防安全知识,有助于家庭安全。
3. 同行评价:认为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方法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
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也是一节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实验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燃烧的条件;能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设计思路】1、通过探究实验由学生讨论燃烧条件。
2、灭火原理:利用教材中的讨论由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来推出,让学生亲身体验,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然着的蜡烛,并说明自己的灭火原理来加以验证,教师只是引导学生,主要是联系生活实际,多列举生活中实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
3、灭火和方法及火灾中如何自救?用录相的形式来解决。
4、学生自学易燃物和易爆炸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生活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物质的燃烧,如木材,煤炭,蜡烛等物质的燃烧,你能总结出什么叫燃烧吗?你能猜想燃烧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吗?【自主学习】结合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燃烧及前面所学知识总结燃烧的概念【展示交流】1.通常所说的燃烧,指可燃物与________所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物质燃烧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3.如何灭火呢?【合作探究】活动与探究1:1.分别点燃小木条和小石块,观察现象;2.用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蜡烛,另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空气中,观察现象;3.分别点燃小木条和小煤块,观察现象。
分析讨论:通过以上对比实验,你能得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交流学习:分析得出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
(介绍表7-1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活动与探究2:教师演示实验(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分析讨论:1、燃烧这三个条件有怎样的关系?2、划着的火柴梗向下向上,燃烧情况有什么不同?你能由燃烧条件推出灭火原理吗?交流学习: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选其一)创设情境,亲身体验: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然着的蜡烛,并说明自己的灭火原理。
实践应用,火场逃生1.观看火场逃生视频。
2.总结火场逃生方法。
自学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释疑拓展】1. 物质燃烧一定需要氧气吗?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条件是:如图.3.着火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课堂小结】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当堂检测】有效训练一、选择题1. 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A.纸比煤跟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火会更旺,这是因为()A.木柴是可燃物 B.温度已达到着火点C.散热快 D.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3. 使用酒精灯时,不慎将其打翻引起桌面着火,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措施是()A.马上拨打119 B.用嘴吹灭C.寻找灭火器把它扑灭D.用湿抹布盖灭4.(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能力提升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到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3.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一练必做题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最确切的是()A、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B、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C、可燃物不进行点火是不可能燃烧的D、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2、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3、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的是()A、住宅着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B、烧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方的小片树林砍掉4、在煤矿的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A、进矿井时先做灯火实验B、准备好灭火器材C、通风并严禁烟火D、戴装有活性炭的面具5、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和运输储存方法不正确的是()A、存放时要露天存放,紧密堆积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砸摔和撞击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6、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A、木柴是可燃物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C、散热的速率快D、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7、将下列灭火时采取措施的原理填在横线上(1)森林着火后铲出一条隔离带(2)家里煤气起火时,应先关闭阀门(3)用尘土盖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4)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选做题8、(08河北)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1)厦门市逸夫中学廖彩娥一、教学设计思路: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充分利用展台、实物、图片、实验以及Flash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的。
具体思路为: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分组实验,讨论与交流,初步悟出燃烧的条件──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观看图片以及Flash课件,了解家庭火灾时的一般灭火方法以及如何从火场中逃生的技巧──演示灭火器原理以及面粉爆炸实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常见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教案课题燃烧和灭火授课人廖彩娥学校厦门市逸夫中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仪器、药品学生分组:小蜡烛(2支)、水、镊子、酒精灯、烧杯、棉花、小石子、小木条、滤纸、小刀、抽滤瓶、试管、灭火器。
教师演示:白磷、红磷、碳酸钠(固体、浓溶液)、盐酸(1:4、浓)、导管、烧杯(500 mL1只、1 000 mL3只)、铜板、吸耳球、酒精灯。
三、对两个演示实验的反思与评价1、实验改进:此实验装置可将导管改为一个倒置的漏斗罩住白磷,通入氧气可用洗耳球向里面鼓入空气代替,效果不错,且简单易行。
但要注意不要将水吸入洗耳球。
2、面粉爆炸的演示实验不易成功,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面粉太潮湿②里面的蜡烛易熄灭③随着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里面的氧气不足以使面粉爆炸。
所以我认为此实验有待改进。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2011-12-24 07:59:49)标签:杂谈分类: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
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思路】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也是一节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