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高考历史人教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阶段四 第2讲 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 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一单元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一单元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湖南衡阳二模)下图为《秦国国君世系图》(部分)《秦国国君世系》(部分)第1世秦襄公在位12年(前777年~前766年)……第9世秦穆公在位39年(前659年~前621年)……第25世秦孝公在位24年(前361年~前338年)第26世秦惠文王在位27年(前337年~前311年)……第30世秦庄襄王在位3年(前249年~前247年)据此可以判断,战国时期()A.分封制遭到破坏B.宗法制遭到破坏C.礼乐等级制度森严D.出现官僚政治雏形解析:选A。

题干中秦国国君的称号开始为“公”,后来改为“王”,而按照分封制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秦国国君还只是诸侯却称王,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

2.据史料记载:战国后期,诸侯国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

下图即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官印。

这表明()A.官印最早产生于燕齐两国B.战国时期集权体制开始形成C.战国官印具有统一的风格D.玺印制度导致社会阶层固化解析:选B。

材料“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说明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内官员的任免和管理直接听命于国君,这是集权体制的表现,故选B项;诸侯国国君已普遍用玺印,燕齐两国只是其中的代表,没有信息显示官印最早产生于燕齐两国,排除A项;由玺印图可以看出,燕齐两国的官印是有区别的,排除C项;世袭制会导致社会阶层固化,而玺印制度会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D项。

3.吴国的国君本是周武王的先人古公的长子,到了江南后“文身断发”,服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

燕国的始祖召公与周同属姬姓,但燕国四周是戎狄的天下,其臣民中也有不少戎狄成分。

因此,在春秋时,吴国和燕国都被排除在“中国”之外。

材料旨在说明() A.“中国”的文化色彩浓厚B.华夏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C.血缘关系失去了政治意义D.“中国”已有了明确定义解析:选A。

据材料“吴国的国君……服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吴国和燕国都被排除在‘中国’之外”可知吴国、燕国等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与西周文化不相符,被排斥在“中国”之外,由此可知“中国”的文化色彩浓厚,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吴国等国因采用荆蛮的习俗而被中原各国所排斥,而非华夏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并非血缘关系失去了政治意义,C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中国”概念的明确化,D项错误。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1 第4单元 阶段贯通4 宋元时期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1  第4单元 阶段贯通4 宋元时期
√D.商品经济发展带来文学受众群体的变化
程朱理学反映的是士人阶层的价值取向,宋代小说反映的是市民阶层 的价值取向,排除A项; 科举制的完善促进了宋代社会门第观念的淡化,体现为士人阶层的不 断壮大,排除B项; 印刷术只能影响宋代小说的推广范围和市场供应量,不能影响小说的 主题,排除C项。
微专题2 宋元时期思想、科技、文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制下出现了大批平民出身的官僚 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国家土地所有制占优势转变为地主私有 制占优势;租佃经济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济的经营方式;两 经济方面 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由实物经济开始向货币经济转型;纸 币交子出现,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海上丝绸之路 更加发达;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军事方面
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
针对训练
1.(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宋仁宗时期,朝廷普遍认为:“状元登第, 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 亦不可及也。”这一现象表明北宋时期 A.程朱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B.干弱枝强的局面逐渐形成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变革
√D.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
据材料“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可知当时科举取士得 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具有很高的社会威望,反映了宋代崇文抑武的方 针下,文人士大夫得到了社会的尊崇,故选D项; 南宋时期程朱理学才成为官方哲学,排除A项; 北宋初年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已经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排除B项; 从隋唐实行科举制以来,科举取士一直受到社会的推崇,北宋时期这种 社会价值取向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解题过程 (1)审读题干:①时空:魏晋至唐宋; ②主旨:士族地位变化。 (2)注意问法:“材料表明”,考查由材料中现象推理实质,需要综合 分析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 (3)解决问题:从魏晋门阀等级森严到唐代打击“旧士族”,再到宋代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表面上体现了社会平等化的发展趋 向,背后折射的是门阀士族衰落的历程。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四单元 第2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四单元 第2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

”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A.人地矛盾的显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C.稻麦种植的减少D.技术交流的增加解析:选B。

通过“广种不如狭收”“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少种多收”可以得知,从宋到明,农学家主张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即对精耕细作的传承,故B项正确。

2.(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表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商税统计表。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方()地区商税户数户均北方 3 633 392贯 5 676 606 640文南方 4 114 751贯10 893 968 377文全国7 748 143贯16 570 474 467文AC.农业生产较北方发达D.人口增长率高于北方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南方商税、户数均高于北方,但户均远远不及北方,由此可见南方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故B项正确;A项“已成为”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而非农业,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南北方商税对比而非人口增长,故D项错误。

3.(2020·江苏南京三模)宋朝高斯德有诗云:“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

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

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

”材料说明,宋朝() A.蚕桑业被大商人所操纵B.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C.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瓦解D.丝织业不再由政府管理解析:选B。

“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

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

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表明养蚕业因为桑的价格太高而破产,说明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故选B项。

4.(2020·福建厦门二模)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四单元 第3讲 宋元时期的文化 Word版含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四单元 第3讲 宋元时期的文化 Word版含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

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解析:选C。

《太极图说》汲取了佛道的思想,对世界的本原进行解释,故C项正确;周敦颐的学说认为意识在物质之前,不符合唯物主义哲学,故A项错误;《太极图说》是对宇宙的解释,其内容与封建迷信色彩无关,故B项错误;陆王心学完成儒学重建的任务,故D项错误。

2.“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的程颢指出:“佛学只是以生死恐动人”“佛之学为怕生死,故只管说不休”,并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

程颢如此评价佛教的主要原因是() A.三教合流推动佛教渐趋中国化B.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地位C.与儒家重世间伦理的理念不符D.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解析:选C。

“佛教渐趋中国化”在魏晋时期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不能体现对儒学的冲击,故B项错误;由“‘佛之学为怕生死,故只管说不休’,并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可知程颢认为佛学重业生,而儒学重现世,故C项正确;“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体现了对佛学的批评,不能体现统治者的利益,故D项错误。

3.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

”由此可推知,朱熹()A.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B.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C.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D.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的任务解析:选A。

孟子认为“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而朱熹则认为“理有善恶”,说明朱熹认为可以通过提高修养的方式,使人变善,故A项正确,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封建伦理纲常,故C项错误;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而非初步完成,故D项错误。

4.朱熹在兴复白鹿洞书院时,曾勖勉学生不要参加科举,不要只想追求利禄,即使是青衣紫袍满地皆是,也不要俯身去拾,而要向颜渊学习,居陋巷钻研圣贤经传,只追求明诚两进、敬义偕立。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第2讲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时作业(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第2讲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时作业(含解析)

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0·福建三明一中返校考)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这反映了宋代( )A.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土地私有不断深化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答案 B解析材料“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说明宋朝时期通过立法保护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故选B项。

材料没有反映税制的变化,排除A项;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2.(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下表为宋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表(单位:人/平方千米)。

这一变化( )B.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使土地集中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D.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102年到1223年,即1127年靖康之变后,从北宋发展到南宋,在此期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人口密度增加,这有助于南方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A项正确。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北方,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土地集中问题,C项错误;南方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D 项错误。

3.(2020·广东佛山适应性考试)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

据此图可知宋代(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 C解析材料中强调耕织户的分工更细化,不是强调农产品的商品化,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耕织户下面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说明当时手工业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故C项正确;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且材料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4.(2019·甘肃庆阳期末)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宋真宗因喜爱昌南瓷器,将年号“景德”赐于昌南镇,自此天下知景德镇。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四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宋元第2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时提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四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宋元第2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时提

第2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宋元时期的经济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1 政府政策与经济重心南移 2 宋代租佃制 3 宋代规范市场秩序 4 宋代社会结构变动 5 宋代女性社会地位 6 综合7一、选择题1.(2018·河北衡水统考)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

这一趋势(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解析:B 据材料可知,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有利于增加小农家庭劳动收入,有利于小农的稳定性,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地主所有制经济、农民人身自由和具体的农业生产情况,故A、C、D三项错误。

2.(2018·安徽合肥二模)以下是唐宋时期我国南北主要地区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它主要反映了( )北方陕西河南山西唐32 11 32北宋12 7 25南方解析:C 材料中唐宋时期南方修建的水利设施大大超过了北方,表明当时南方农业发展受到政府重视。

这促成了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项正确。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逐渐超过了北方,故A项错误;由于北宋始终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而南宋更是偏安一隅,所以北方修建的水利设施数量必然不及南方,但这并不是政府不加重视的结果,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南北方水利设施技术,D 项错误。

3.(2018·河南六市联考)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这表明宋仁宗时期( )解析:A 材料反映了皇帝出台命令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以保护生产正常进行,表明当时的主佃矛盾较多,A项正确。

由材料“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主人非理拦占……”可以看出佃户与地主非隶属关系,B项错误。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检测评估4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含解析)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检测评估4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含解析)

跟踪检测评估4 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成都高中毕业班诊断]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

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

这反映出唐代( )A.门阀士族的衰落B.重农抑商政策的调适C.人地矛盾的缓解D.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化解析:题干中“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说明部曲、奴婢被门阀所控制,而唐代门阀士族衰落,所以对部曲、奴婢不再授田,故A项正确;均田制的授田行为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从“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无法判断人地矛盾状况,故C项错误;从“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无法判断底层民众生活的情况,故D项错误。

答案:A2.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 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 980处。

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

这反映了( )A.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B.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C.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D.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连年暴雨和严重涝灾,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官员的擢升,故B项错误;题干信息说明江南地区的水利建设情况较好,而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人口增加,故D项错误。

答案:C3.宋代圩田开辟尤为突出,例如江南鉴湖分隶会稽、山阴两县,北宋初年有27户农家盗湖为田,到英宗时,达80余户,围湖达700余顷,到南宋时鉴湖田达2 300余顷。

这说明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自耕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农业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南方圩田开辟增多,土地得到利用,这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故选C项;材料强调宋代南方圩田开辟增多,并非说明经济重心的区域格局,排除A项;圩田开辟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与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项;圩田开辟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D项。

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

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

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1.(2018·河南六市联考一)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这表明宋仁宗时期( )A.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B.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C.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D.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解析据题干材料“客户(佃户),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可知政府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这反映出北宋由于“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租佃关系盛行,地主与佃户关系紧张,故选A项。

答案 A2.(2018·安徽合肥质检二)以下是唐宋时期我国南北主要地区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它主要反映了( )北方A.B.政府忽视北方水利兴修C.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南移D.南方水利技术领先北方解析观察表格可知,唐宋时期南方修建的水利设施大大超过了北方,结合这段时期的安史之乱和靖康之变,这些都促成了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故选C项。

答案 C3.(2018·安徽蚌埠质检二)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作有条件的迁移。

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

这一变化( )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D.有益于封建统治的维系解析据题干材料“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可以得出这一变化是封建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可以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故选C项。

答案 C4.(2018·湖南G10教育联盟联考)在唐代,饮茶习俗逐渐风靡全国,许多著名的茶园占田大,产量多,唐中期的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交子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四 第2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练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四 第2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练习

第2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考点角度题号宋元时期的经济南宋时期的人地矛盾 1 宋朝南方的水利工程与经济发展 2 宋元时期土地转让的制度化 3 宋代市场的专业化特征 4宋朝对外贸易的务实性 5元朝纸币政策的影响 6 综合7一、选择题1.(2017·内蒙古包头一模)南宋政府曾三令五申禁止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围湖造田之风,但这些政令如一纸空文。

太湖流域“涝则水增溢不已,旱则无灌溉之利”。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湖田垦种成本低且收益大B.吏治败坏使政府职能降低C.赋税的繁重加重民众负担D.人口压力使人地矛盾尖锐解析:D 随着南宋政权的建立,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彻底南移,加之人口的不断南迁和自然增长,日益严峻的人口压力使得人们不得不向田要粮,因而围湖造田的现象屡禁不止,也给自然环境带来空前的压力,故D项正确。

2.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 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 980处。

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

这反映了( )A.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B.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C.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D.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解析:C 材料未提到连年暴雨和严重涝灾,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官员的擢升,故B项错误;题干中“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 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 980处。

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说明江南地区的水利建设情况较好,而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人口增加,故D 项错误。

3.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

这一规定( )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B.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C.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D.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解析:C 材料“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体现了土地买卖的规范,不能体现土地兼并的剧烈程度,故排除A项;租佃关系是地主与佃农间的一种租地关系,不是材料中的土地买卖,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可知,政府对土地的买卖进行规范,体现了一种制度化,故答案为C项;材料“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体现的是政府的一种管理权限,而非限制买卖,故排除D项。

高考历史宋元时期练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考历史宋元时期练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练习题一、选择题:1.(2020·北京高考题)宋代自然灾害频发。

王安石认为“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

以下措施反映其救荒思想的是①实行均输法②兴建水利工程③鼓励百姓养马④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2.(2020·山东高考题)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3.(2020·全国高考题)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4.(2019·全国高考题)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5.(2018·浙江高考题)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6. 元朝多沿袭前代的制度,同时又有创新和发展。

下列关于元朝政治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书省替代了前代的三省,成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B.宣政院是管理西藏地区佛教和军政事务的地方官署C.行省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D.行省制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7. 宋仁宗时,范仲淹等人上书称,科举“惟以词藻、墨义取之,加用弥封,不见姓字”,要求外郡推荐考生“须是履行(指行为)无恶、艺业及等者”,且“不弥封试卷”。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四 第2讲 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四 第2讲 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翻车。

4.重心南移:南宋时期完成,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核心论点:表明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说明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二、手工业的进步1.纺织业(1)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元代黄道婆创造新式纺车,推广织棉技术,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2.冶金业: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的明确记载。

3.陶瓷业(1)宋代制瓷业兴盛,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2)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三、商业的繁荣1.繁荣状况(1)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2)北宋时在益州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3)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大港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2.“市”的进步(1)“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2)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

(3)“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宋朝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核心论点:宋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放开对城市的商业管理,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3.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为官;流行“榜下捉婿”的风习;官商分利原则运用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众多商人与官府合作,地位尊崇。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四第2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课件(48张)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四第2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课件(48张)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
4.(2015·高考全国卷Ⅱ·T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
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
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
解析:选 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 主要原因。从东汉末年开始,受中原地区战乱等因素的影响, 中原人民开始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 南地区的开发,南宋时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因此农业技 术的进步是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C 项符合题意;A、 D 两项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故排除;土地集中加剧是土 地私有制发展的结果,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关联不大,故排除 B 项。
【探究】 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解读】 根据史料一中的出处判断史料反映的是宋朝东京的 情景。“鬼市子”“夜游吃茶”反映了宋代东京商业不受时空 限制,城市的市场由以前封闭性市场演变为开放性的市场。从 史料二可以看出,宋朝商家有了商品品牌和商标意识。 【提示】 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有饮食服务设 施,人们的商业意识增强。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
2.(2016·高考全国卷Ⅱ·T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
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
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解析:选 B。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 项正确,宋代的“不抑 兼并”政策助长了土地兼并,因此租佃关系盛行;C 项与题干 无关;D 项说法错误,宋代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三单元 第2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和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三单元 第2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和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

这说明当时东吴()A.地主田庄自给自足B.不注重保护环境C.士族制度十分腐朽D.农业商品化加强解析:选A。

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田庄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材料论述东吴大姓的经济状况,可以“闭门成市”,结合东汉以来田庄经济的发展状况,故A项正确。

2.北朝奴婢和牛只亦得受田,隋则奴婢受田已有限制,至于丁牛受田至隋代已取消,唐代则奴婢及牛固不得授田,妇女亦无授田之例,只有寡妻妾可得口分田三十亩。

由此可知()A.隋唐时期人口逐渐增加B.均田制日益遭到破坏C.政府注重维护弱势群体D.自耕农经济逐渐恢复解析:选A。

根据“隋则奴婢受田已有限制……只有寡妻妾可得口分田三十亩”等可知,政府对受田者的限制逐渐增加,这反映了受土地有限和人口增多的影响,隋唐政府进一步发展了均田制的内容,A项正确;均田制授田标准由北朝到隋唐的变化,不能说明均田制遭到破坏,B项错误;“寡妻妾可得口分田三十亩”只是部分信息,不能充分说明政府注重维护弱势群体,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自耕农经济的恢复,D项错误。

3.《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农耕,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这段话体现了() 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解析:选D。

根据材料“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农耕,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可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生产的技术经验,这体现了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故选D项。

4.(2020·江淮十校联考)下图为考古发现的两幅北朝壁画和砖画内容。

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四第2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四第2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赣州期末)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佃关系盛行。

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

地租形式分为成租和定额租。

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

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C.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推动解析:选B。

材料不涉及农业生产技术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可知,农民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放松,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突出租佃关系,不涉及土地利用效率,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租佃关系,不涉及政府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

2.(2019·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宋代整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对于国家财富的看法是“财富的来源不在于小农而在于豪强,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

在这种看法的影响下,宋代()A.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度B.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C.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D.租佃经济发展解析:选D。

材料主要论述宋代整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认为国家财富的来源不是小农,而是地主豪强,他们兼并小农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守财”。

这充分说明在宋朝由于“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导致了土地兼并严重,在此种情况下,租佃关系普遍化,故D项正确。

3.(2019·安徽十校发展共享联盟联考)黄道婆之前,闽广棉花已引入乌泥泾种植。

然自黄道婆“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这个先前的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

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 A.优良棉种的引入种植B.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C.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D.乌泥泾人的勤劳创造解析:选C。

从材料“然自黄道婆‘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这个先前的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可知,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故C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岳麓版

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江西第一次联考)《文献通考》对古代农业生产有过如下一段描述:“圩田、湖田多起于(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

”这说明( )A.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B.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C.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D.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严重的水患灾害解析据材料“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可知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宋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严重的水患灾害,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7·湖北武汉调研)北宋规定,无论是典卖还是绝卖,均需订立买卖合同,合同为一式四份,“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付商税院,一留本县”。

至南宋时改为一式两份,即“在法,典田宅者,皆为合同契,钱、业主各收其一,此天下所通行,常人所共晓。

”此材料说明宋代( )A.土地契约制度已比较完善B.自耕农的数量增多C.政府对土地控制完全放开D.庄园经济迅速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土地契约普遍存在,到南宋时更加简化,故A项正确;土地契约与自耕农数量无关,故B项错误;完全放开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庄园经济,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8·山东菏泽模拟)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材料表明南宋以后( )A.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经济重心基本转移至南方C.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D.中原成为棉花种植的中心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由于棉花于宋末元初传至中原地区,这直接导致了此后的古代中国种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棉花逐渐取代木棉成为人们衣被原料的主要材料,故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的标志是南方人口的增多以及南方赋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而非棉花的普遍种植,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政府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这并不直接代表“中原成为棉花种植的中心”,故D项错误。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4)(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4)(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课时作业(4)(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xx·杭州师大附中月考)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理学,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宋朝是理学的形成、发展时期,理学的核心主张是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来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使得这一时期的儒学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严密的系统性。

答案:C2.(xx·北京东城示范校综合考试)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 A.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D.朱熹教人首先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信学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致良知”是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特点。

故D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

答案:D3.《朱子语类》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B.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C.朱熹与黄仁卿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解析:根据材料“尽是尊君卑臣之法”分析,秦朝的制度是君尊臣贱,体现了对二者关系的批判,B正确。

A没有从该句出发分析。

C中朱熹思想主要是维护封建专制的。

D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4.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解析:朱熹强调“格物致知”,也就是要亲身实践,探究外物,才能获得真知,这最能体现西方“科学”的含义。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宋元时期的政治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宋元时期的政治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宋元时期的政治第4单元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宋史。

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A. 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B. 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C. 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D. 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2、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

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

该材料反映出( ) A.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考试内容在《四书》之内C.宋代开始打破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D.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公正3、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

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

由此可知当时()出身时间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宋神宗宗宋哲宗宋徽宋钦宗宗武职出身正职3 (人) 6 6 7 0 0 0 0 0 文职出身正职2 (人) A.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 B. 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C.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 D. 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4、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庆历中平江府(苏州)绍兴二十六年 2021 13 153:1 赴试人数 200 分配名额 4 录取比例 50:1 1 6 22 5 7 5 10 5 第 1 页绍兴二十六年福州淳熙十年开禧间 3400 15000 18000 62 62 54 56:1 242:1 333:1 A.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 C. 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 D. 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5、“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通史版:阶段四 课时2 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 (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通史版:阶段四 课时2 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 (作业).doc

课时2 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河南六市联考一)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这表明宋仁宗时期( )A.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B.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C.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D.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解析据题干材料“客户(佃户),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可知政府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这反映出北宋由于“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租佃关系盛行,地主与佃户关系紧张,故选A项。

答案 A2.(2018·山东日照期末)以下是唐宋时期我国南北主要地区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它主要反映了( )北方A.B.政府忽视北方水利兴修C.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南移D.南方水利技术领先北方解析观察表格可知,唐宋时期南方修建的水利设施大大超过了北方,结合这段时期的安史之乱和靖康之变,这些都促成了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故选C 项。

答案 C3.(2019·山东青岛模拟)据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十六记载,“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

复以医药弗便,饮膳难得,自村疃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

材料所述“地主城居”现象( )A.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衰落B.导致了坊市界限的瓦解C.推动了市镇经济的繁荣D.密切了城乡经济的联系解析“地主城居”是为了追求生活便利,其土地仍在乡间,因此这必然会密切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故D项正确。

答案 D4.(2018·湖南G10教育联盟联考)在唐代,饮茶习俗逐渐风靡全国,许多著名的茶园占田大,产量多,唐中期的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交子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的多数地主选择了租佃方式,“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佃农有了一定的承退佃自由,取得佃权的农户可以将土地转租他人,地主不得干涉佃权转让。

这说明租佃方式()A.逐步改变了土地所有制B.损害了地主利益C.有利于新生产方式出现D.巩固了小农经济解析:选D。

根据“取得佃权的农户可以将土地转租他人,地主不得干涉佃权转让”可知,佃权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产权形式,使小农户能取得足够的户口的资产,从而巩固了小农经济,故D正确。

2.(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表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商税统计表。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方()A.C.农业生产较北方发达D.人口增长率高于北方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南方商税、户数均高于北方,但户均远远不及北方,由此可见南方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故B项正确;A选项“已成为”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而非农业,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南北方商税对比而非人口增长,故D项错误。

3.(2020·南京三模)宋朝高斯德有诗云:“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

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

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

”材料说明,宋朝() A.蚕桑业被大商人所操纵B.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C.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瓦解D.丝织业不再由政府管理解析:选B。

“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

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

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表明养蚕业因为桑的价格太高而破产,说明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故选B项。

4.(2020·厦门二模)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

户部则提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

材料反映宋代()A.小农经济具有韧性和张力B.社会阶层实现垂直流动C.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认同D.地方官员挑战中央权威解析:选A。

通过题干可知,南宋知州对“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现象表示反对,而户部则认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在南宋时期,农民一方面可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去经商,说明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具有韧性和张力,故选A项。

5.(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在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

”“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由此可知,宋代() A.承认了私营商业的合法性B.严重阻碍了市镇的设置C.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D.影响了小农经济的地位解析:选A。

材料中“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说明当时设镇是为了增加政府的商业税收,即对私营工商业给予一定的承认,故选A项。

6.(2020·郑州模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富民阶层。

苏洵对此有这样的描述:“富民之家,地大业大,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四处漂泊的人),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

”由此推知,当时()A.土地兼并导致了流民问题B.农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C.政府实行特殊的土地政策D.人身依附关系更为严重解析:选C。

宋代政府“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出现富民阶层,故选C项;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政府政策导致出现富民阶层,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农业经营方式落后与否,排除B项;人身依附关系是逐渐松弛的,并且材料也不涉及这一方面,排除D项。

7.(2020·汕尾二模)下表为宋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表(单位:人/平方千米)。

这一变化()A.B.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使土地集中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D.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解析:选A。

材料说明南方人口密度有所增长,这有利于提供劳动力从而促进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北方,排除B项;表格中并没有提及土地兼并和集中的问题,排除C项;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8.(2020·皖江名校联盟联考)宋代《武林旧事》记载,皇帝游幸西湖时,西湖边往往出现“以轻桡趁逐求售者”不计其数;每逢酒库开新,“书库名高品,以长杆悬之,谓之‘布牌”’。

这些主要表明()A.临安的商业规模较大B.宋人的商业意识较浓C.宋代市民文化较发达D.商人很注重商品宣传解析:选B。

仅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宋代临安城市的商业发展规模,排除A项。

皇帝游幸西湖,带来了商业机遇,因而出现了许多售卖商品的商家;酒库开新,悬挂广告借以积极宣传推销,这些反映出宋代人的商品意识较浓,B项正确。

宋代市民文化较发达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排除。

商人很注重商品宣传是对材料信息的部分解读,故排除D项。

9.(2020·皖南八校联考)下表所示为南宋前期绍兴府部分地区每年征购盐额情况。

A.商业税率比较低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商品经济占主导D.特色手工业市镇的兴起解析:选D。

材料所说绍兴府部分地区的盐额只是纳入官府专卖范围的定额,如果考虑到当时普遍存在的私盐现象,则其实际产量和流通量还要大,由此可推断具有特色的盐业市镇兴起,故D项正确。

10.(2020·南京三模)《东京梦华录》载:“每日如宅舍宫院前……卖铜铁器、衣箱、磁(瓷)器之类……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十字街南去,姜行……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馀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马行(街)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傅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材料主要体现了北宋()A.市场分布类化B.彩瓷交易频繁C.商帮经营兴盛D.长途贩运盛行解析:选A。

材料信息“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十字街南去,姜行……”说明北宋东京的“市”已经打破了空间限制,并且不同地区卖不同的商品,即市场分布类化,故A项正确。

11.(2020·芜湖三模)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解析:选C。

据材料“瓦子50多处,游艺场所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并结合所学瓦子是市民阶层的娱乐场所可知,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故选C项;材料“不得置市”说明是政府控制不是不具备条件,排除A项;材料“草市迎江货”说明该地草市繁荣,不能说明草市在全国普遍出现,排除B项;材料“明州初置市舶司”只能说明当地初次设置,不能说明市舶制度开始建立,排除D项。

12.(2020·甘肃二模)南宋陈耆卿曾说:“古有四民……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

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

”这反映了陈耆卿主张()A.农本商末B.重农抑商C.工商皆本D.四民皆本解析:选D。

题干中提及士农工商都重要——“四者皆百姓之本业”,故选D项;题干中“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即“商”也是本业,排除A项;重农抑商与农本商末思想一致,排除B项;工商皆本思想是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来的,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13.(2020·苏州二模)中国古代以抑商为主的商业政策几经变化,影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走向。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思想呈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否定商业,限制商业,肯定商业三种商业思想……孔子不反对人们从事商业活动,也不反对正常的商品流通,而是在许多场合都给予肯定。

孟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说明了商品交换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他认为个人不能仅靠自己的劳动来生产本人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如果否定商品交换,相互依赖的各种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都会陷入困境,使社会退回原始时代去。

——魏向远《我国古代商业思想和政策的历史演变》材料二北宋东京城简易图材料三四年十一月丙戌,诏“仍禁濒海居民不得私出海”“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

挑担驼载之人,减一等。

物货船只并入宫”……清朝时为了推行抑商政策,采取大量对商业、手工业、运输业的禁止或者限制措施,如用行会制度限制工商业自由发展。

清政府就是利用这种制度对从事国内贸易的商业资本进行有效的垄断与控制,从而达到既能使商业资本为封建政治、经济服务,又能对商业资本瓦解封建经济的作用进行限制的目的。

——史慕华《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与政策探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肯定商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否定商业、限制商业的分别是什么学派,并简述理由。

(2)据材料二所示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商业活动的特点,分析其对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政府抑制商业的表现和根本目的。

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商业政策变化的认识。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材料一“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说明”体现商业活动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第二小问学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道家和法家。

第三小问理由,从所学道家主张小国寡民和法家主张重农抑商等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特点,据地图可得,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据所学知识可得,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督。

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世俗化可得,以词、话本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兴起,居民娱乐场所(瓦肆)增加。

(3)第一小问表现,结合材料三可得,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清朝实行行会制度。

第二小问根本目的,据材料三“为封建政治、经济服务”可得,维护封建统治。

第三小问认识,结合材料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可得中国古代总体采取抑商政策,商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

答案:(1)原因:商业活动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否定商业的是道家。

理由:道家主张“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

限制商业的是法家。

理由:法家主张“重农抑商”。

(2)特点: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督。

影响:以词、话本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兴起,居民娱乐场所(瓦肆)增加。

(3)表现:明朝,“海禁”政策;清朝,行会制度。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认识:中国古代总体采取抑商政策,商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

(言之成理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拟定论题,根据表格可知,不同时期中国古代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并不断发生着变化,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关中及巴蜀地区开发得比较早,农耕经济处于领先地位,而到了唐宋及明清时期,中国东部及东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远远超过西部,而西部却渐渐衰落,所以围绕中国古代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这些变化提出相关论题,并进行阐述,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