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运动与平衡功能PPT课件

合集下载

平衡与协调PPT精选课件

平衡与协调PPT精选课件

小脑、脊髓、和锥体外系共同参与而完成精确的协调运动,因此根据中枢神 经系统的病变部位不同而将共济失调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小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性共济失调和感觉性共济失调。
1.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其主要功能是维
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张力和随意运动,因此小脑的损伤除了出现平衡功能 障碍外,还可出现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是小脑病变的主要症状,急性小脑病 变(如脑卒中、炎症)因无代偿,临床症状较慢性病变更为明显。小脑半球 损害导致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患者由于对运动的速度、力量和距离的控制 障碍而产生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上肢较重,动作愈接近目标震颤愈明显, 并有快速及轮替运动异常,字愈写愈大(大写症);在下肢则表现为行走时 的酩酊步态。
(3)前庭系统:包括三个半规管,感知人体角加速度运动,椭圆囊、球囊
(耳石器)感知的瞬时直线加速运动及与直线重力加速有关的头部位置改变 的信息,经中脑的第四对颅神经(滑车神经)进人脑干。头部的旋转刺激了 前庭系统中两个感受器。其一为半规管内的壶腹嵴(运动位置感受器),能 感受头部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角加(减)速度变化而引起的刺激。其二为前 庭迷路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感受静止时的地心引力和直线加(减)速度 的变化引起的刺激。在躯体感觉和视觉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前庭冲动在控制 人体重心位置上的作用很小。只有当躯体感觉和视觉信息输入均不存在(被 阻断)或输入不准确发生冲突时,前庭系统的感觉输入在维持平衡的过程中 才变得至关重要。
身体晃动)
它帮助
稳定但两脚 两脚较窄且
站立平衡
不稳定
较宽且需要 不需要帮助
帮助
轻推
开始倒
蹒跚,抓握
稳定
闭眼
不稳定
稳定
不 连 续 的 步 连续的步伐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ppt课件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ppt课件
运动控制三评定包括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 主观评定应用简便,适宜在社区使用。其 评定内容主要有:
1、坐位保持和平衡 2、站立位保持 3、单腿站立检查 4、强化Romberg检查 5、跨步反应 6、在活动状态下移动身体,在不同条件下行
走能否保持平衡。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非平衡性协调功能评定 1、指鼻、交替指鼻对指试验 2、对指试验 3、轮替试验 4、旋转试验 5、握拳试验 6、拍膝、拍地试验 7、跟-膝-胫试验 8、足趾接触检查者手指试验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 试验评分: • 5分——正常 • 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活动,但速
度和熟练度较正常稍差。 • 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活动,但协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 确定是否存在平衡 功能障碍; • 平衡障碍原因、程度, • 为确定康复治疗计划、评价康
复效果提供依据, • 预测可能发生跌倒的危险性。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的种类 • 人体平衡可以分为静态、动态和反应性平
衡三类。 平衡的机制 • 为了保持平衡,人体重心必须垂直地落在
支撑面的范围内。 • 保持人体平衡需要感觉输入、中枢整合和
平衡与协调 功能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coordination)是完成平 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 力
平衡(balance)是由于各种原 因使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 时,四肢、躯干有意识或反 射性地活动以恢复身体直立 稳定的能力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 神经、肌肉和骨关节系统的损伤 • 认知功能异常 • 躯体感觉功能异常 • 视觉异常 • 前庭系统功能异常
• 简易平衡评定法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 是判断有无协调功能障碍,

运动治疗技术—平衡与协调训练(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运动治疗技术—平衡与协调训练(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3 稳定极限
稳定极限是指在不失衡的条件下,重心在支撑点上方摆动时所允许的最大角 度,其大小取决于支撑面的大小和性质,大、硬、平整时稳定极限大,小、 软、不平整时稳定极限则小。
4 摆动的频率
摆动的频率越低,平衡越好,反之摆动的频率越高,则越容易失去平衡。
5 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视觉、本体感觉、前庭感觉与平衡有重要关系。正常情况下在睁眼时控制平 衡以本体感觉和视觉为主,反应灵敏,而在闭目时则需依靠前庭感觉,但反 应不如本体感觉、视觉灵敏。
主要适用于因神经系统或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患者。
中枢性瘫痪伴有重度痉挛者;精神紧张导致痉挛加重者;对伴有高血压、 冠心病的患者要在治疗师的监督下进行。
平衡训练方法
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 坐位→站立位
仰卧位的平衡训练主要是躯干的平衡训练,所采用的训练方法是桥式运动, 其目的主要训练腰背肌和提高骨盆的控制能力,诱发下肢分离运动,缓解躯 干及下肢的痉挛,提高躯干肌肌力和平态平衡训练。
辅助站立训练 在患者尚不能独立站立时,需首先进行辅助站立训练。可以由治疗师扶助患 者,也可以由患者自己扶助肋木、助行架、手杖或腋杖等,或者患者站于平 行杠内扶助步行。
独立站立训练 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立位,这样在训练时可以提供视觉反馈,协助调整 正确的姿势。独立站立并可保持平衡达到一定的时间,就可以进行自动态站 立平衡训练。
循序渐进原则 1 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2 稳定极限由大到小 3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4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5 从睁眼到闭眼
个体化原则
因人而异,制订个体化的训练方案。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平衡功能障碍 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亦不相同,因此应该坚持个体化原则。

《平衡与协调训练》课件

《平衡与协调训练》课件

平衡和协调训练的注意事项
1 逐步增加难度
2 始终保持平衡
训练时应逐步增加动作的难度,避免过度 挑战导致受伤。
进行平衡训练时要保持双脚着地或平衡器 械稳定,避免摔倒或失去平衡。
3 保持正确的姿势
4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训练方法
训练时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避免造成 不必要的压力或伤害。
根据年龄、健康状况和训练目标选择适合 自己的平衡和协调训练方法。
结论及实践建议
平衡和协调训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且有益的。将平衡和协调训练融入 日常生活和运动训练中,可以改善健康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平衡与协调训练》PPT课件
适用人群介绍 平衡和协调的定义 为什么平衡和协调训练很重要 平衡和协调训练的好处 平衡和协调训练的常用方法 平衡和协调训练的注意事项 结论及实践建议
适用人群介绍
无论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如何,任何人都可以从平衡和协调训练中受益。无论是职场上的团队建设, 还是个人健康管理,平衡和协调都是关键的能力和素质。 图片:运动中的团队合作
平衡和协调的定义
平衡是身体在运动中保持稳定的能力,而协调则是各个身体部位共同运动的能力。平衡和协调是身体整 体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运动员进行平衡器械训练
为什么平衡和协调训练很重要
平衡和协调的训练可以改善身体的稳定性和整体运动能力,减少运动伤害的 风险。它还可以提高运动表现,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身体柔韧性,促进身心 健康。
平衡和协调训练可以促进身心放松,减轻 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平衡和协调训练的常用方法
平衡板训练
通过站在平衡板上进行各种 动作,如前后晃动、旋转等, 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球类运动
参加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 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反 应能力。

平衡协调功能训练ppt课件

平衡协调功能训练ppt课件

29
协调功能主要协调各组肌群的收缩与放 松。
动作过程是否流畅取决于肌肉在速度、 幅度和力量等方面的密切协调,同时体 现神经系统在不同时间内对各组肌肉运 动单位的动员数目和冲动频率的控制作 用
精选ppt课件
30
协调不同于平衡:
注意力要集中,在多中感受器的共同参 与下完成
精选ppt课件
31
协调运动障碍的分类
36
精选ppt课件
37
精选ppt课件
38
精选ppt课件
39
谢谢!
精选ppt课件
4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一定要在意识控制下进行; *感觉反馈尤其重要,训练过程中应提别强调 位置觉和触压觉; *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反馈 *结合其他方法(反射和姿势—抑制不利运动 的出现;电刺激以及感觉刺激如冷刺激、振动 和皮肤按摩等) *循序渐进 *示例:太极拳,自行车,登山器,闭链运动, 加压运动等
精选ppt课件
35
精选ppt课件
返回
精选ppt课件
66
支撑面与平衡的关系
支撑面—重心---稳定性
精选ppt课件
7
平衡障碍的原因
以下任意一项都会影响平衡的维持:
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
前庭功能
本体感受效率
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尤其是末梢)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协调动作
肌力与耐力
ROM和软组织的柔韧度精选ppt课件
27
应用
偏瘫 截瘫 脑瘫 截肢 其他
精选ppt课件
28
协调
概述
协调功能是人体自我调节,完成平滑、准确且 有控制的随意运动的一种能力

幼儿园主题班会, 平衡、灵敏、协调,小小运动家ppt课件

幼儿园主题班会, 平衡、灵敏、协调,小小运动家ppt课件
们灵敏能力的提升。
鼓励尝试新动作
鼓励幼儿尝试新的动作和技能, 如学习翻跟头、倒立等,以拓展 他们的运动经验,提高他们的灵
敏能力。
03
协调能力
什么是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是指身体各部位在运动中相互配合、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包 括平衡能力、灵敏性和协调性三个方面的表现。
平衡能力是指身体在运动中保持稳定和平衡的能力,灵敏性是指身体快速、灵活 地应对外界刺激的能力,协调性则是指身体各部位在运动中相互配合、协同工作 的能力。
促进身体发育
运动能够刺激身体各器官的发育,特 别是骨骼、肌肉和心血管系统。
提高免疫力
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减少疾病 的发生。
促进大脑发展
运动能够刺激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和突 触的生成,有助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学 习能力。
培养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运动中的成功和失败能够帮助幼儿建 立自信心和面对挑战的勇气,同时通 过团队合作培养社交技能。
02
灵敏能力对于幼儿的身体协调发 展、运动技能掌握以及日常生活 活动中的动作表现都非常重要。
灵敏能力的重要性
提高身体协调性
灵敏能力有助于提高幼儿身体的 协调性和平衡感,使他们能够更 好地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和日常生
活中的动作。
促进生长发育
灵敏能力的训练有助于促进幼儿的 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 ,对身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定期进行户外活动
如每天晚饭后散步或周末去公园玩耍。
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如拖地、擦桌子等,能够提高孩子的身体协 调能力和肌肉力量。
利用家庭健身器材
如跳绳、哑铃等,进行简单的家庭锻炼。
与孩子一起进行运动游戏
如躲猫猫、老鹰捉小鸡等,能够提高孩子的 反应速度和协调性。

平衡和协调训练 ppt课件

平衡和协调训练  ppt课件
他动态训练 • 按疾病类型分类:脊髓损伤、中风、脑外伤、
帕金森综合征等的平衡训练
17
三 、平衡功能训练
18
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
• 支撑面积 • 平衡的条件 • 稳定极限 • 摆动频率 • 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 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 机体应付姿势变化的策略
19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原则
• 支撑面积由大变小 • 稳定极限由大变小 •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 从睁眼到闭眼 • 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20
平衡训练方法-训练顺序
截瘫患者: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
膝跪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 偏瘫患者:
仰卧位→坐位→站立位。
21
平衡训练方法-仰卧位
桥式运动分类:双桥运 动、单桥运动。
桥式运动方法:完成伸 髋、屈膝、足平踏于床 面的动作。
ppt课件
22
平衡训练方法-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15
观察法
• 1.在静止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 • 2.在运动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 • 3.侧方走,倒退走,环行走等。
ppt课件
16
平衡训练方法的分类
• 按训练时的体位分类: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 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 和站立位训练
• 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徒手、借助器械训练 • 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分类:静态、自动态、
3.训练时,治疗师要在患者旁边注意监 护,以免发生跌倒。
32
五 平衡训练的注意事项
4.训练前、训练中治疗疗程结束后,要注意 平衡功能评定,以了解问题所在,制定或修 改训练方案。
5.平衡功能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同时进 行相应的肌力训练等其他训练。

平衡与协调训练(运动疗法课件)

平衡与协调训练(运动疗法课件)

站立位的平衡反应
站立位向侧方倾斜时的平衡反应
自动迈步以保持平衡或重获平衡
引导迈步获得平衡
侧方迈步
后方迈步
单脚站立的平衡
协调训练
一、概述
• 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地运动的能力 • 所完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
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 方面 • 简单的动作也需要多个肌群共同参与 •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 指鼻试验 • 指-指试验 • 跟-膝-胫试验 • 拍地试验 • 一侧性或双侧性? • 什么部位最明显?
五、协调训练原则
•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 重复性训练 • 针对性训练 • 综合性训练
• 卧位→坐位→立位→步行 • 简单→复杂 • 大范围快速→小范围缓慢 • 先做健侧、残疾较轻的一侧、或是右侧 • 单块肌肉→多块肌肉 • 分解→整体 • 睁眼做→闭眼做
平衡训练
一、概述
• 平衡是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 人体平衡是一种姿势状态,指人体在突然受
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
• 平衡功能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功能和基本运 动技能日常生活中各种动作依赖于有效的 平衡功能
• 许多疾病会引起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类
• 静态平衡: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 • 自动态平衡: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能重新获得稳定
平衡反应的促进
• 一定要让患者有安 全感,否则因害怕、 紧张而诱发全身痉 挛
• 密切监护以防意外, 但又不能把患者过 度扶劳,否则患者 不会作出反应
俯卧位平衡
手膝位平衡
坐位平衡
立位平衡
平衡板训练
仰卧位平衡板倾斜
一侧时的平衡反应

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评定ppt课件

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评定ppt课件

1、协调定义
• 协调:指人体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 力。
• 协调运动: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与特定 运动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 用,从而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
• 它要求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力量 进行运动。
2、协调的临床评价
• 中枢神经系统由三个领域控制协调运动的产生, 它们是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脊髓后索。
平衡功能评定适应证
•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 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氏病、小脑疾 患、脑瘫、脊髓损伤等
• 前庭功能损害
•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或损伤:下肢骨折、截肢、 运动性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
平衡功能评定禁忌证
• 严重的心肺疾病 • 下肢骨折未愈合
(四)平衡评定方法
• 1、评定的程序 • 2、评定方法
极明显,动作慢、笨拙和不稳定。 • 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 • 1分-不能活动。
谢 谢!
平衡仪测 试法
平衡反应的形成规律
• 平衡反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 • 通常在出生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
7~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 9~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12~21个月形 成站立反应。
谢 谢!
二、协调功能评定
二、协调功能评定
• 1、协调的定义 • 2、协调的临床评价 • 3、评定程序 • 4、评定方法
然停下和开始.
1、评定程序
• (3)在一个动态支撑点保持平衡 • (4)在用力时维持平衡(推一个物体) • (5)在睁眼、闭眼时能控制姿势
2、平衡评定方法
• 观察法 • 量表法 • 平衡仪测试法
观察法
• 1.在静止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 • 例如:睁、闭眼坐,睁、闭眼站立,双足靠拢站,

康复评定(平衡与协调)PPT课件

康复评定(平衡与协调)PPT课件

上肢协调功能评定
肩部活动度
评估肩关节在各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包括前屈、后伸、外展、 内收等,以判断上肢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肘关节屈伸
观察肘关节在屈伸运动中的动作是否流畅、协调,以及关节活动范 围是否正常。
手部协调性
通过观察手部精细动作,如抓握、捏取、对指等,评估手部肌肉的 协调性和灵活性。
下肢协调功能评定
05
CHAPTER
平衡与协调评定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发
虚拟现实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环境,评估患者的平衡与协调能力,提 供更具沉浸感的康复训练。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评定的准确性 和效率。
生物电信号分析
利用生物电信号分析技术,如肌电、脑电等,对患者的平衡与协调功 能进行深入评估。
疗效评估
通过定期进行平衡与协调评定,可以评估康复治疗的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康复效果。
预测与预防跌倒
预测
通过平衡与协调评定,医生可以预测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预防
对于高风险跌倒的患者,通过平衡与协调评定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高 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平衡与协调的生理机制
01
02
03
前庭系统
负责人体平衡感受和空间 定位,通过感受头部位置 变化和线性加速度来维持 平衡。
视觉系统
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来协助 平衡调节,提供身体姿势 和运动的信息。
本体感受系统
负责感知肌肉和关节的位 置、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传递信息给大脑以调节身 体姿势和运动。
02
CHAPTER
平衡能力

《平衡训练》课件

《平衡训练》课件

平衡训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健身训练
平衡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稳定性 和协调性,增加训练的效果和安 全性。
运动康复
平衡训练对于运动康复非常重要, 可以帮助恢复肌肉的控制能力和 平衡力。
老年健康
老年人常常会出现平衡问题,平 衡训练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稳定性, 预防跌倒。
平衡训练的益处
• 改善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 提高肌肉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 预防跌倒和受伤的风险 • 增加运动的乐趣和挑战性
结语和总结
平衡训练是提高身体稳定性和协调性的有效方法。无论是健身训练还是康复 治疗,平衡训练都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益处。开始平衡训练,享受更健康和平 衡的生活。
《平衡训练》PPT课件
在这份PPT课件中,我们将探讨平衡训练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基本原则和方法。 了解平衡训练的益处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平衡训练的定义和概念
平衡训练是一种通过改善身体平衡能力来提高整体协调性和稳定性的训练方法。它涉及到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 以及提升神经系统对身体位置的感知。
平衡训练的重要性
2
均衡练习
结合不同方向、不同部位的平衡练习,全面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3
姿势训练
通过练习各种平衡姿势,加强身体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协调性。
常见的平衡训练练习
平衡板训练
利用平衡板进行练习,全面锻炼身 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瑜伽树式
通过练习瑜伽树式,提高腿部肌肉 的稳定性和垂直平衡能力。
走钢丝
模拟走钢丝的训练,锻炼腿部肌肉 和全身协调性,挑战身体的稳定性,减少摔倒和跌倒的风险。
2 增强协调性
通过平衡训练,可以培养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3 提升运动表现

幼儿园主题班会, 平衡、灵敏、协调,小小运动家ppt课件 (2)

幼儿园主题班会, 平衡、灵敏、协调,小小运动家ppt课件 (2)

01
在日常活动中,协调能 力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 完成动作,如走路、跑 步、跳跃等。
02
在体育运动中,协调能 力是掌握各种技巧的基 础,如游泳、滑冰、篮 球等。
03
在艺术表演中,协调能 力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 完成舞蹈、体操等表演 。
04
在集体活动中,协调能 力有助于提高团队协作 能力,促进幼儿之间的 交流与合作。
鼓励和表扬
亲子运动活动
在幼儿进行运动时,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 激发他们对运动的热情和兴趣。
组织亲子运动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 与运动,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培养幼儿对 运动的兴趣。
幼儿运动安全注意事项
检查场地设施
确保运动场地平整、无障碍物,设施 稳固且无破损,防止幼儿在运动中受 伤。
幼儿园主题班会:平
衡、灵敏、协调,小
小运动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REPORTING
• 平衡能力 • 灵敏度 • 协调能力 • 小小运动家
目录
PART 01
平衡能力
REPORTING
平衡的重要性
促进身体协调性
平衡能力是身体协调性的基础,良好 的平衡能力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和稳定性。
REPORTING
灵敏度的定义
01
灵敏度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多 变的运动过程中,能够迅速、准 确、协调地改变身体姿势、运动 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02
灵敏度是人体在运动中表现出的 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的综合体现, 对于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和提高 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灵敏度训练游戏
躲闪游戏
孩子们在一定区域内进行躲闪游 戏,通过快速移动和变向来训练

平衡协调功能的康复训练ppt课件

平衡协调功能的康复训练ppt课件

ACL的大体解剖
ACL是含有血管的结构,血液供应由腘动 脉的关节内分支,主要是中央分支提供
ACL如果撕裂,关节内出血是一个重要的 临床特征
ACL的解剖特点
ACL在膝伸直时最紧张,但只是后外束紧 张
开始屈膝并内旋胫骨, ACL纤维束的中部 变得紧张
膝关节完全屈曲时, ACL纤维束的前内束 变得紧张
主要由肌肉的等张收缩完成
维持平衡的因素
保持姿势:人体具有保持身体位置稳定的 能力
调整姿势:在随意运动中能调整姿势 维持动态稳定:能安全有效的对外来干扰
做出反应
维持平衡的因素
肌力 平衡感觉 神经传导和控制
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
视觉 前庭功能 本体感受效率 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视觉和空间感知能力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协调
协调功能障碍
协调功能障碍称为共济失调 前庭性:环境空间的调节暂时紊乱 感觉性:深感觉障碍,不能意识到动作中
肢体的空间位置 小脑性
协调性训练
控制和协调能力 目标:形成感觉印象和运动程序 学习控制和协调能力最主要的是重复 基本原则:明确要完成的运动或任务,不
断重复这个活动,同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直到形成恰当的感觉印象和运动模式
对关系,保证正确的动作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股四头肌的力量练习 股四头肌的力量练习必须要抗阻,负荷逐
渐增加,逐步增强股四头肌力量 股四头肌的开链练习 股四头肌的牵拉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轻快的步行练习 双腿交替的上下楼梯练习 除了蛙泳以外的水中运动
第五阶段的应用手段
第五阶段的应用手段
第五阶段的应用手段

幼儿园主题班会, 平衡、灵敏、协调,小小运动家ppt课件

幼儿园主题班会, 平衡、灵敏、协调,小小运动家ppt课件

走直线
让幼儿沿着一条直线( 如胶带或画线)行走,
以训练其平衡感。
踩踏板
利用平衡板或小型踏板 桥等工具,让幼儿在上
面行走或保持平衡。
球类游戏
玩球、拍球等活动能够 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和
平衡技巧。
舞蹈游戏
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和 音乐节奏,让幼儿感受
身体的协调与平衡。
02
灵敏能力
灵敏能力的重要性
提高反应速度

3-6岁
孩子逐渐掌握跑、跳、攀爬等动作 ,灵敏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6-9岁
孩子开始学习各种运动技能,灵敏 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这些 技能。
培养灵敏能力的活动和游戏
01
02
03
04
追逐游戏
通过追逐游戏,孩子可以锻炼 快速反应和灵敏能力。
障碍跑
设置一些障碍物,让孩子快速 穿越,以锻炼其灵敏和协调性
预防跌倒
平衡能力有助于降低幼儿 在玩耍或运动时跌倒的风 险。
平衡能力的发展阶段
0-1岁
婴儿在初生时无法自主保 持平衡,随着成长逐渐能 够抬头、翻身、坐立。
1-2岁
幼儿开始学习走路,逐渐 掌握行走和停止的平衡控 制。
2-3岁
幼儿开始能够进行一些基 本的运动,如踢球、跳绳 等,平衡能力进一步提高 。
培养平衡能力的活动和游戏
案例三
小华在田径比赛中获得世界冠军,成为小小运动家代表。
THANKS
感谢观看
幼儿园主题班会:平衡、灵 敏、协调,小小运动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 平衡能力 • 灵敏能力 • 协调能力 • Nhomakorabea小小运动家
01
平衡能力

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要点ppt课件

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要点ppt课件
Berg平衡量表评定指南
测评者按照以下说明示范每个工程和〔或〕 给予受试者以指导。如果某个工程测试双侧 或测试1次不成功需要再次测试,那么记分时 记录此工程的最低得分。
大多数工程中,受试者在要求的位置上需保 持一定时间。不能到达所要求的时间或距离, 或需要监护,或需要外界支持或测评者的帮 助,那么按照评定标准给予相应的分数。受 试者要意识到完成每项任务时必须保持平衡。
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
22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测评工具:秒表或带有秒针的手表1块、直尺或带 有5、12、25cm刻度的测量尺1把。测试所需的椅 子要高度适中。在进展第12项任务时要用到一个 台阶或一只高度与台阶相当的小凳子。
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
24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动态姿势图根本原理
平衡调节主要依赖躯体感觉、视觉和前庭 觉三种感觉,采取如下方法可评估平衡控制中 感觉的作用。
1.改变受试者的支持状态、视觉状态,干扰受试 者的躯体感觉、视觉,使机体仅依靠前庭觉来 调节平衡。
平衡反响的表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支撑点发生变化,身体向外力方向弯 曲、伸展;
第二种方式:支撑点发生变化,躯干向倾斜上方弯 曲,肢体外展;
第三种方式:从前向后推,出现足趾屈曲、屈髋、 躯干屈曲、上肢前平抬、头与肩前倾;
第四种方式:从后向前推,出现足趾屈曲、足跟抬 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后摆、肩后伸、头后仰
静态姿势稳定性评定

平衡与协调的评定课件ppt

平衡与协调的评定课件ppt

感觉系统——前庭系统
• 半规管内的壶腹嵴:为运动位置感受器,感受头部在三维空间中的旋
关节的灵活度转、运肌力动与耐的力角等 速度变化引起的刺激。
要求受试者尽可能沿着与直尺平行的方向,向前前伸。
轮替试验• :受前检庭者双迷手张路开内,一的手向椭上圆,一囊手向斑下、,交球替转囊动斑; :感受头在静止时的地心引力和头的 前通后过方 头向的的调最整直大反线摆应动改加角变度颈速约部度为肌肉12运张.力5动度来,刺保左持激右头方的。向直为通立1位6过度置。。头的调整反应改变颈部肌肉张力来保持头 的直立位置。 在这个极限范围内,平衡不被破坏,重心能够安全地移动而无需借助挪动脚步或外部支持来防止跃倒。
• 前后方向的最大摆动角度约为12.5度,左右方向为16度。 当重心偏离并超出支持面范围以外,超出稳定的极限时, 平衡便被破坏以致跌倒。
维持平衡的生理机制
• 适当的感觉输入
– 视觉 – 躯体感觉 – 前庭觉
• 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
– 感觉信息在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 案
• 运动控制
平衡反应
评定平衡功能的量表,秒表,小凳子,台阶,椅子,皮尺
是检完查成 方精法 •细:运检平动查技者衡能将动受反作检的者应必上要肢是条向件一指侧牵平拉 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 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或不能主动合作者
1、按形态结构和进化可分为:绒球小结叶(原小脑或古小脑),小脑前叶(旧小脑),小脑后叶(新小脑)。 关节的灵活度、肌力与耐力等
• 评定的目的:
– 确定是否存在平衡障碍 – 确定平衡障碍的水平和程度 – 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病因 – 指导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 监测康复训练疗效 – 跌倒风险的预测 – 特殊职业选拔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人体各种动作的完成及正常姿势的维持,是在大 脑皮质运动区、小脑、前庭器官、深部感觉、视 觉等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的精细控制下,由骨 骼肌、肌肉、关节紧密配合,协调活动来实现的。
人体任何一种正确运动,必须依赖主动肌、对抗 肌、协同肌和固定肌等四组肌肉的相互解调才能 完成。运动的协调是通过小脑、深感觉、前庭系 统及锥体外系的共同作用。

3

包括:

协调运动障碍
以笨拙的、不平衡的和不准确的运动为特点的 异常运动; 不随意运动;
肌肉痉挛、肌肉肌腱挛缩等造成的运动异常。



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小脑、基底节、脊 髓后索)的损伤所致;前庭迷路系统、本体感觉与 视觉的异常也可造成。
4
•纹状体系统:分为老纹状体(苍白球、红核、黑质) 和新纹状体(壳和尾状核)两部分。 5
16


共济失调的类型

小脑共济失调:肌张力降低、眼球震颤、动作性 震颤等。 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对动作的幅度、力量和方 向判断不足,闭目后或在黑暗场所协调障碍加重。 闭目难立征阳性。主要见于脊髓痨(晚期神经梅 毒、后根和后束有变性),也可见于亚急性脊髓 联合变性和多发性神经炎。

17

前庭性共济失调:多由内耳迷路受温度或 旋转的刺激或由内耳的急性疾病引起。
7


老纹状体损伤引起静止性震颤;
新纹状体损伤引起肌张力减退和不随意运动,最 常见的是手足徐动症和舞蹈样运动。 小脑系统本身不引起动作,但对动作起共济协调 作用,可以调节肌紧张、控制躯体姿势和平衡, 协调感觉运动和参与运动学习过程。 在学习精细运动过程中,大脑皮质和小脑之间不 断进行环路联系,同时小脑不断接受感觉传入冲 动信息,逐步纠正运动中的偏差,达到精细运动 的协调。
15

共济失调:

各种协调运动障碍的特征
指随意运动的平稳性、动作的速度、范围、力量及持 续时间的异常。 上肢重于下肢,远端重于近端,精细动作较粗大动作 明显。 特征:①ADL受限;②醉汉步态;③震颤:意向性、 姿势性、静止性;④轮替运动障碍;⑤辨距不良;⑥ 肌张力低下;⑦书写障碍:书写控制不良、画线试验 (+)、字体大小改变;⑧模仿画线异常;⑨协同运 动障碍:起身试验、立位后仰试验;⑩其他:眼球震 颤、构音障碍。
它包括小脑本体及传入与传出的有关各束。小脑
本体包括小脑两半球和中央的蚓部,以上、中、 下三个脚与脑干联系。上脚(结合臂)与中脑联 系、中脚(脑桥臂)与脑桥联系、下脚(延髓绳 状体)与延髓联系。
6
•脊髓后索:包括楔束、簿束。前者主管上肢和上 半躯干的深感觉及精细触压觉,后者主管下肢和下 半躯干的深感觉及精细触压觉。

通过影响肌张力来维持人体的正常姿势;对大脑 皮质呈反馈作用的环路联系。
10

锥体外系是在锥体束的管理下活动的,并支持锥 体束的随意运动。只有在锥体外系使肌肉保持适 宜的紧张度和协调的情况下,锥体束才能完成肌 肉的精细活动。 有些活动,开始时由锥体束发动起来,但活动成 为习惯的自律性运动时,便处于锥体外系的管理 之下。大脑皮质的运动冲动沿着上述两条通路下 行,二者互相协调,完成有机体整体性的复杂随 意运动。
协调运动障碍的评定
1

定义:指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与特定运动 特点:适当的肌力,适当的速度、节奏,准确
的距离和方向。
协调运动
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用, 从而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

分类:⑴粗大运动:大肌群参与的身体姿势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保持、平衡等,如翻身、坐、站、行走;⑵精细 活动:由小肌群实施的动作,如手指的灵巧性、 控制细小物品的能力等。
8


锥体系的功能

主要是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 兴奋性,易化或抑制由其他途径引起的活动,特 别是在快速随意控制肌肉的精细运动中起基本作 用。 锥体束任何部位损害,临床上表现随意运动功能 的丧失、肌张力低下、手的精细运动功能丧失。

9
锥体外系的功能

不经过延髓锥体,作用不能直接迅速抵达下运动 神经元,不能引起肌肉的随意收缩,只是影响运 动的协调性、准确性。

迷路的急性刺激性病变可引起偏斜误指试验+, 闭目难立征+。

急性小脑病灶也会出现眩晕和一侧性共济失 调。 前者伴耳鸣、耳聋;眼震慢动相朝向患侧, 快动相朝向健侧。
18


大脑病变的共济失调:

额叶病变可引起对侧肢体的轻度共济失调, 多无眼球震颤。 丘脑病变也可引起对侧上下的共济失调, 伴对侧感觉障碍,但共济失调与感觉障碍 的程度不相称,即感觉障碍并不严重,不 足以解释共济失调。此可能由于小脑半球 通过骨骼的畸形、骨、关节、肌肉、血管 等病变引起步态的异常。


检查肌群共同协调的完成运动控制的能力
评估测定或判断运动的速度和距离的能力 检查将肢体保持在某一位置上的能力 评定维持平衡和保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14
评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除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所致的协调功能异常外,任 何引起协调运动障碍的疾患均需评定。

感觉性运动失调:传导本体感觉的纤维受损; 小脑性运动失调:小脑及其向心或远心径束的损害; 前庭性运动失调:前庭器官、神经和核的病变; 额叶性运动失调:额叶前部的损伤; 锥体外系运动失调:基底神经节的损害。
11

协调障碍的相关因素

肌力低下:肌肉不能有效收缩,常过度用力,不能 产生姿势与运动的协调。 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运动的自由度受限。 肌张力异常:影响运动的效率与准确性:肌张力低 下收缩无力;张力高则运动阻抗增高,动作僵硬刻 板,出现异常的姿势。 感觉障碍:躯体运动觉/感觉障碍使患者不能维持肌 肉收缩,运动发动缓慢,运动速度缓慢,肌肉不能 协同收缩,运动的准确性与效率降低。 适应性降低:CNS病损,不能控制精细运动,不能 作不同速度的协调运动。 12




评定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功能活动的 能力 帮助制定治疗计划和确定治疗目标 为制定改善协调的运动疗法方案提供依据 帮助确立一些适应活动的方法 帮助选择能够促进行为或改善活动安全性的适应 仪器 确定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对协调运动的效果
13
评定目的


评定内容

检查对抗肌群间逆转运动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