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真菌

合集下载

《真菌》说课稿

《真菌》说课稿

《真菌》说课稿
引言概述:
真菌是一类生物体,通常被归类为植物界的一个类群,但其与植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有益于人类生活,也有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

本文将从真菌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生态功能和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真菌的定义
1.1 真菌的基本特征
1.2 真菌与植物的区别
1.3 真菌的生物学分类
二、真菌的分类
2.1 以菌丝状体形态分类
2.2 以生殖器官形态分类
2.3 真菌的主要类群
三、真菌的生活习性
3.1 真菌的营养方式
3.2 真菌的生长环境
3.3 真菌的生命周期
四、真菌的生态功能
4.1 分解有机物
4.2 与其他生物的共生关系
4.3 影响生态平衡
五、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5.1 人类利用真菌
5.2 真菌对人类的危害
5.3 真菌在医学和科研领域的应用
结语:
真菌作为一类特殊的生物体,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真菌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生态功能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类生物,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愿本文能够带给读者更深入的了解和启发。

4.3 真菌

4.3 真菌

霉菌的结构:
菌丝体 孢子束 直立菌丝 细胞核 营养菌丝
青霉
曲霉
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 构成的。它们都是多细胞的生物,每个细胞都有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一把把小伞 似的蘑菇,也是菌丝集合而成的。
思考: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 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 不同点 青霉 曲霉 相同点 都是多细胞真菌,结构都是由细胞→ 菌丝→ 菌体, 都能产生孢子。 颜色 青绿色 孢子梗顶端 长有孢子的 菌丝 无膨大 成扫帚状 成放射状 (球状)
第三节 真菌
学习目标:
1、真菌的分类;
2、真菌的繁殖方式和条件; 3、真菌的营养方式;
一、真菌的种类:
1、单细胞真菌:
酵母菌
2、多细胞真菌: 3、大型真菌:
霉 菌
蘑 菇
1、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人们几乎天天都在享受着酵母菌的好处。因为我 们每天吃的面包和馒头就是有酵母菌的参与制成 的;我们喝的啤酒,也离不开酵母菌的贡献,酵 母菌是人类实践中应用比较早的一类微生物 。
4、下列关于真菌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都有菌丝 B.都是多细胞的 C.细胞内不含有叶绿素 D.都是腐生生活 5、夏天食品和衣服上容易发霉和长毛,这是由( A )引起的。 A.霉菌 B.酵母菌 C.病毒 D.细菌
6、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A )。 A.根瘤菌 B.酵母菌 C.黄曲霉
食用菌的作用: 友情提示:
1、能提高人的免疫力、防癌治癌、抗 流感病毒! 2、降低胆固醇、降低血糖,有效防治 高血压和糖尿病; 3、促进儿童成长发育、增强智力; 4、延年益寿、美容养颜、减肥等等。
食用菌的保健妙用: 1、益智菇: 金针菇、鸡腿菇、银耳 2、提高免疫力,抗癌,治癌、抗病毒: 香菇、牛肝菌、侧耳、口蘑 3、有吸附作用,是纺织工人、矿山工 人、理发师和老师的保健食品 : 木耳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第一章:微生物学基本概念1.1 微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史1.2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1.3 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技术第二章:细菌2.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2 细菌的生理代谢2.3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4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第三章:病毒3.1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3.2 病毒的复制与感染机制3.3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3.4 病毒与疾病的关系第四章:真菌4.1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4.2 真菌的生理代谢4.3 真菌的分类与命名4.4 真菌与疾病的关系第五章: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5.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5.2 微生物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5.3 微生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5.4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联第六章:微生物实验室技术6.1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操作规范6.2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6.3 微生物的鉴定与计数方法6.4 常见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案例分析第七章:抗生素与抗菌治疗7.1 抗生素的发现与发展史7.2 抗生素的分类与作用机制7.3 抗菌治疗的原则与策略7.4 抗生素的耐药性与防治措施第八章:感染性疾病8.1 感染性疾病的概述与分类8.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8.3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8.4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控制策略第九章:疫苗与免疫预防9.1 疫苗的原理与类型9.2 疫苗的研发与接种程序9.3 免疫记忆与疫苗的长期效果9.4 疫苗的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第十章:微生物学的前沿与发展10.1 微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10.2 微生物组与人类健康的关系10.3 微生物病原体的进化与适应机制10.4 未来微生物学的发展方向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补充说明:微生物的分类包括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病毒,特点包括微小、多样性、广泛分布等。

观察技术主要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培养技术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等。

二、细菌补充说明:细菌的形态包括球形、杆形、螺旋形等,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

《真菌》教案和教学反思

《真菌》教案和教学反思

《真菌》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真菌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 使学生掌握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探究真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真菌的形态结构:菌丝、子实体、孢子等。

2. 真菌的生活习性:腐生、寄生、共生等。

3. 真菌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等。

4. 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参与生态循环等。

5. 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品、药物、病原体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真菌的基本特征、繁殖方式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展示真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 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真菌的基本特征1.1 真菌的形态结构1.2 真菌的生活习性2. 第二课时:真菌的繁殖方式2.1 无性繁殖2.2 有性繁殖3. 第三课时: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1 分解有机物3.2 参与生态循环4. 第四课时: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1 食品4.2 药物4.3 病原体5.1 学生课堂表现及学习效果评估5.2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调整5.3 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教学反思:在《真菌》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掌握较为困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各种真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真菌的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启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如增加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真菌的理解。

真菌分类表

真菌分类表

真菌分类表以前的分类学家将真菌和细菌都列为植物,称为菌类植物,但他们和植物相当不同,都是异养生物,现在的分类法倾向将它们独立在动物和植物之外,各自单独分为一个界。

∙ 1 子囊菌门 Phylum (Ascomycota)1.1 外囊菌亚门 subphylum(Taphrinomycotina)▪ 1.1.1 粒毛盘菌纲(Neolectomycetes)▪ 1.1.2 肺孢子菌纲 (Pneumocystidomycetes)▪ 1.1.3 裂殖酵母纲 (Schizosaccharomycetes)▪ 1.1.4 外囊菌纲 (Taphrinomycetes)1.2 盘菌亚门 (Pezizomycotina)▪ 1.2.1 星裂菌纲 (Arthoniomycetes)▪ 1.2.2 刺盾炱纲 (Chaetothyriomycetes)▪ 1.2.3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1.2.4 散囊菌纲 (Eurotiomycetes)▪ 1.2.5 虫囊菌纲 (Laboulbeniomycetes)▪ 1.2.6 茶渍纲 (Lecanoromycetes)▪ 1.2.6.1 微孢衣亚纲 (Acarosporomycetidae)▪ 1.2.6.2 茶渍亚纲 (Lecanoromycetidae)▪ 1.2.6.3 厚顶盘菌亚纲 (Ostropomycetidae)▪ 1.2.7 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 1.2.8 李基那地衣纲 (Lichinomycetes)▪ 1.2.9 圆盘菌纲 (Orbiliomycetes)▪ 1.2.10 盘菌纲 (Pezizomycetes)▪ 1.2.11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1.2.11.1 肉座菌亚纲 (Hypocreomycetidae)▪ 1.2.11.2 粪壳菌亚纲 (Sordariomycetidae)▪ 1.2.11.3 炭角菌亚纲 (Xylariomycetidae)1.3 酵母菌亚门 (Saccharomycotina)▪ 1.3.1 酵母纲 (Saccharomycetes)∙ 2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2.1 异担子菌纲 (Heterobasidiomycetes)▪ 2.1.1 异担子菌亚纲 (Heterobasidiomycetidae)▪ 2.1.2 银耳亚纲 (Tremellomycetidae)2.2 同担子菌纲 (Homobasidiomycetes)2.3 锈菌纲 (Urediniomycetes)▪ 2.3.1 亚纲 (Agaricostilbomycetidae)▪ 2.3.2 微球黑粉菌亚纲 (Microbotryomycetidae)▪ 2.3.3 锈菌亚纲 (Urediniomycetidae)2.4 黑粉菌纲 (Ustilaginomycetes)▪ 2.4.1 亚纲 (Entorrhizomycetidae)▪ 2.4.2 外担子菌亚纲 (Exobasidiomycetidae)▪ 2.4.3 黑粉菌亚纲 (Ustilaginomycetidae)∙ 3 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 4 球囊菌门 (Glomeromycota)4.1 球囊菌纲 (Glomeromycetes) ∙ 5 接合菌门 (Zygomycota)5.1 毛菌纲 (Trichomycetes)5.2 接合菌纲 (Zygomycetes)子囊菌门(Ascomycota)外囊菌亚门(Taphrinomycotina)粒毛盘菌纲(Neolectomycetes)∙粒毛盘菌目(Neolectales)粒毛盘菌科 (Neolectaceae)肺孢子菌纲 (Pneumocystidomycetes)∙肺孢子菌目 (Pneumocystidales)肺孢子菌科 (Pneumocystidaceae)裂殖酵母纲 (Schizosaccharomycetes)∙裂殖酵母目 (Schizosaccharomycetales)裂殖酵母科(Schizosaccharomycetaceae)外囊菌纲 (Taphrinomycetes)∙原囊菌目 (Protomycetales)∙外囊菌目 (Taphrinales)∙棒囊菌目 (Coryneliales)∙梭绒盘菌目 (Medeolariales)∙菌粉衣目 (Mycocaliciales)∙小核衣目 (Pyrenulales)盘菌亚门 (Pezizomycotina)星裂菌纲 (Arthoniomycetes)∙星裂菌目 (Arthoniales)刺盾炱纲 (Chaetothyriomycetes)∙刺盾炱目 (Chaetothyriales)∙瓶口衣目 (Verrucariales)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煤炱目 (Capnodiales)∙座囊菌目 (Dothideales)∙纵裂菌目 (Hysteriales)科 (Mytilinidiaceae)假黑粉霉属 (Sirodesmium) ∙目 (Jahnulales)∙多腔菌目 (Myriangiales)∙胶皿菌目 (Patellariales)∙格孢菌目 (Pleosporales)散囊菌纲 (Eurotiomycetes)∙目 (Arachnomycetales)∙散囊菌目 (Eurotiales)∙爪甲团囊菌目 (Onygenales)虫囊菌纲 (Laboulbeniomycetes)∙虫囊菌目 (Laboulbeniales)茶渍纲 (Lecanoromycetes)微孢衣亚纲 (Acarosporomycetidae)∙微孢衣目 (Acarosporales)茶渍亚纲 (Lecanoromycetidae)∙地卷目 (Peltigerales)厚顶盘菌亚纲 (Ostropomycetidae)∙目 (Agyriales)∙凹盘衣目 (Gyalectales)∙厚顶盘菌目 (Ostropales)∙鸡皮衣目 (Pertusariales)∙星果衣目 (Trichotheliales)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柔膜菌目 (Helotiales)柔膜菌科 (Helotiaceae)火丝菌科 (Pyronemataceae)核盘菌科 (Sclerotiniaceae)李基那地衣纲 (Lichinomycetes)∙李基那地衣目 (Lichinales)圆盘菌纲 (Orbiliomycetes)∙圆盘菌目 (Orbiliales)盘菌纲 (Pezizomycetes)∙盘菌目 (Pezizales)马鞍菌科 (Helvellaceae)羊肚菌科 (Morchellaceae) - 羊肚菌肉盘菌科 (Sarcosomataceae)肉杯菌科 (Sarcoscyphaceae)块菌科 (Tuberaceae)侧盘菌科 (Otideaceae)盘菌科 (Pezizaceae)粪盘菌科 (Ascobolaceae)平盘菌科 (Discinaceae)火丝菌科 (Pyronemataceae)地菇科 (Terfeziaceae)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美球菌目 (Calosphaeriales)∙路霉目 (Lulworthiales)∙小煤炭菌目 (Meliolales)∙黑痣菌目 (Phyllachorales)∙假毛球壳目 (Trichosphaeriales)肉座菌亚纲 (Hypocreomycetidae)∙冠囊菌目 (Coronophorales)∙海壳菌目 (Halosphaeriales)∙肉座菌目 (Hypocreales)o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 冬虫夏草∙小囊菌目 (Microascales)粪壳菌亚纲 (Sordariomycetidae)∙团壳菌目 (Boliniales)∙目 (Coniochaetales)∙间座壳菌目 (Diaporthales)∙长喙壳菌目 (Ophiostomatales)∙粪壳菌目 (Sordariales)∙目 (Spathulosporales)炭角菌亚纲 (Xylariomycetidae)∙炭角菌目 (Xylariales)o炭角菌科 (Xylariaceae)酵母菌亚门 (Saccharomycotina)酵母纲 (Saccharomycetes)∙酵母目 (Saccharomycetales)o酵母科(Saccharomycetaceae)▪酵母属(Saccharomyces) - 酵母 - 酿酒酵母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异担子菌纲 (Heterobasidiomycetes)异担子菌亚纲 (Heterobasidiomycetidae)∙木耳目 (Auriculariales)o木耳科(Auriculariaceae)▪木耳属(Auricularia)▪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褐黄木耳(Auricularia fuscosuccinea)▪毡盖木耳(Auricularia mesenterica)▪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象牙白木耳(Auricularia eburnea)o黑耳科(Exidiaceae)o明目耳科(Hyaloriaceae)∙花耳目 (Dacrymycetales)o科(Cerinomycetaceae)o花耳科(Dacrymycetaceae)∙蜡壳耳目 (Sebacinales)o蜡壳耳科(Sebacinaceae)银耳亚纲 (Tremellomycetidae)∙目 (Christianseniales)o科 (Christianseniaceae)∙目 (Cystofilobasidiales)o科 (Cystofilobasidiaceae)∙线黑粉菌目 (Filobasidiales)o线黑粉菌科(Filobasidiaceae)∙银耳目 (Tremellales)o科(Aporpiaceae)o链担耳科(Sirobasidiaceae)o银耳科(Tremellaceae)∙丝孢酵母目 (Trichosporonales)同担子菌纲 (Homobasidiomycetes)∙伞菌目 (Agaricales)o蘑菇科(Agaricaceae )o鹅膏菌科(Amanitaceae)o粪锈伞科(Bolbitiaceae)o牛肝菌科(Boletaceae)o鬼伞科(Coprinaceae)o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o靴耳科(Crepidotaceae)o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o铆钉菇科(Gomphidiaceae)o蜡伞科(Hygrophoraceae)o环柄菇科(Lepiotaceae)o网褶菌科(Paxillaceae)o侧耳科(Pleurotaceae)o光柄菇科(Pluteaceae)o红菇科(Russulaceae)o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o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o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香菇 (Lentinus Edodes) ∙多孔菌目 (Aphyllophorales)o地花菌科(Albatrellaceae)o科(Atheliaceae)o耳匙菌科(Auriscalpiaceae)o刺孢多孔菌科(Bondarzewiaceae)o绒柄革菌科(Boreostereaceae)o革菌科(Coriolaceae)o伏革菌科(Corticiaceae)o科(Cystostereaceae)o云片衣科(Dictyonemataceae)o科(Epitheliaceae)o牛舌菌科(Fistulinaceae)o白肉迷孔菌科(Fomitopsidaceae)o灵芝科(Ganodermataceae)o褐褶菌科(Gloeophyllaceae)o科(Grammotheleaceae)o彩孔菌科(Hapalopilaceae)o丝毛伏革菌科(Hyphodermataceae)o茸瑚菌科(Lachnocladiaceae)o柔韧菇科(Lentinaceae)o薄孔菌科(Meripilaceae)o皱皮菌科(Meruliaceae)o科(Phanerochaetaceae)o柄杯菌科(Podoscyphaceae)o多孔菌科(Polyporaceae)o科(Pterulaceae)o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o科(Sistotremataceae)o齿耳菌科(Steccherinaceae)o科(Tubulicrinaceae)o科(Xenasmataceae)∙牛肝菌目 (Boletales)o牛肝菌科(Boletaceae)o硬马勃科(Sclerodermataceae)o须腹菌科(Rhizopogonaceae)o粉孢革菌科(Coniophoraceae)o科(Diplocystaceae)o腹孢菌科(Gastrosporiaceae)o拟蜡伞科(Hygrophoropsidaceae)o科(Leucogastraceae)o干腐菌科(Serpulaceae)∙鸡油菌目 (Cantharellales)o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角担菌目 (Ceratobasidiales)∙高腹菌目 (Gautieriales)∙地星目 (Geastrales)o地星科(Geastraceae)∙猴头菌目 (Hericiales)∙刺革菌目 (Hymenochaetales)o刺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 ∙腹菌目 (Hymenogastrales)∙马勃菌目 (Lycoperdales)o马勃科(Lycoperdaceae)∙鸟巢菌目 (Nidulariales)o鸟巢菌科(Nidulariaceae)o弹球菌科(Sphaerobolaceae)∙鬼笔目 (Phallales)o笼头菌科(Clathraceae)o鬼笔科(Phallaceae)∙韧革菌目 (Stereales)∙革菌目 (Thelephorales)o革菌科(Thelephoraceae)∙胶膜菌目 (Tulasnellales)∙柄灰包目 (Tulostomatales)锈菌纲 (Urediniomycetes)∙目 Atractiellales亚纲 (Agaricostilbomycetidae)∙目 (Agaricostilbales)微球黑粉菌亚纲 (Microbotryomycetidae)∙目 (Cryptomycocolacales)∙目 (Heterogastridiales)∙白冬孢酵母目 (Leucosporidiales)∙微球黑粉菌目 (Microbotryales)∙锁掷酵母目 (Sporidiobolales)锈菌亚纲 (Urediniomycetidae)∙目 (Classiculales)∙目 (Cystobasidiales)∙泛胶耳目 (Platygloeales)∙隔担子菌目 (Septobasidiales)∙锈菌目 (Uredinales)黑粉菌纲 (Ustilaginomycetes)亚纲 (Entorrhizomycetidae)∙目 (Entorrhizales)外担子菌亚纲 (Exobasidiomycetidae)∙实球黑粉菌目 (Doassansiales)∙叶黑粉菌目 (Entylomatales)∙外担子菌目 (Exobasidiales)∙目 (Georgefischeriales)∙目 (Malasseziales)∙目 (Microstromatales)∙腥黑粉菌目 (Tilletiales)黑粉菌亚纲 (Ustilaginomycetidae)∙条黑粉菌目 (Urocystales)∙黑粉菌目 (Ustilaginales)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芽枝菌目 (Blastocladiales)∙壶菌目 (Chytridiales)∙单毛菌目 (Monoblepharidales)∙目 (Neocallimastigales)∙∙小壶菌目 (Spizellomycetales)球囊菌门 (Glomeromycota)球囊菌纲 (Glomeromycetes)∙原囊霉目 (Archaeosporales)∙多孢囊霉目 (Diversisporales)∙球囊霉目 (Glomerales)∙类球囊霉目 (Paraglomerales)接合菌门 (Zygomycota)毛菌纲 (Trichomycetes)∙钩孢毛菌目 (Harpellales)o钩孢毛菌科(Harpellaceae)o科(Legeriomycetaceae)接合菌纲 (Zygomycetes)∙双珠霉目 (Dimargaritales)o双珠霉科(Dimargaritaceae)∙内囊霉目 (Endogonales)o内囊霉科(Endogonaceae)∙虫霉目 (Entomophthorales)o新月霉科(Ancylistaceae)o担子霉科(Basidiobolaceae)o虫霉科(Entomophthoraceae)o科(Neozygitaceae)∙梳霉目 (Kickxellales)o梳霉科(Kickxellaceae)∙被孢霉目 (Mortierellales)o被孢霉科(Mortierellaceae)∙毛霉目 (Mucorales)o刺枝霉科(Chaetocladiaceae)o笄霉科(Choanephoraceae)o小克银汉霉科(Cunninghamellaceae)o吉尔霉科(Gilbertellaceae)o毛霉科(Mucoraceae)o科(Mycotyphaceae)o水玉霉科(Pilobolaceae)o辐枝霉科(Radiomycetaceae)o瓶霉科(Saksenaeaceae)o共头霉科(Syncephalastraceae)o枝霉科(Thamnidiaceae)∙捕虫霉目 (Zoopagales)o卷头霉科(Helicocephalidaceae)o头珠霉科(Piptocephalidaceae)o科(Sigmoideomycetaceae)o捕虫霉科(Zoopagaceae)。

《真菌》说课稿

《真菌》说课稿

《真菌》说课稿引言概述: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真菌的特点、分类、生活习性、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真菌的特点1.1 真菌的细胞结构1.2 真菌的生活方式1.3 真菌的营养方式二、真菌的分类2.1 分生子囊菌2.2 孢子囊菌2.3 无性生殖真菌三、真菌的生活习性3.1 真菌的生长环境3.2 真菌的生长条件3.3 真菌的繁殖方式四、真菌对人类的影响4.1 真菌的致病性4.2 真菌的药用价值4.3 真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五、真菌在应用领域的价值5.1 真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5.2 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5.3 真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正文内容:一、真菌的特点1.1 真菌的细胞结构真菌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壁由壁膜、壁质和壁蛋白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参与细胞代谢和生长。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1.2 真菌的生活方式真菌是以吸收有机物质为主要营养方式的生物,通过分解外源性有机物质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酶类分解外源性有机物质,然后吸收分解产物。

真菌的生长速度较慢,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大范围的菌丝体。

1.3 真菌的营养方式真菌的营养方式主要包括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两种形态。

营养菌丝负责吸收和分解有机物质,生殖菌丝则负责生殖。

真菌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进行繁殖,增加种群数量。

二、真菌的分类2.1 分生子囊菌分生子囊菌是一类真菌,其特点是产生分生子囊,分生子囊内含有分生孢子。

这类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等,常见于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

2.2 孢子囊菌孢子囊菌是一类真菌,其特点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内含有孢子。

这类真菌包括黑曲霉、霉菌等,常见于食品、木材和纺织品表面。

2.3 无性生殖真菌无性生殖真菌是一类真菌,其特点是通过无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

抗真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目录(新)

抗真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目录(新)

抗真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目录(新)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建立一个抗真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以确保真菌感染患者能够获得适当的治疗。

该制度将分为不同级别,根据药物的安全性、效力和临床适应症来进行分类。

二、目录1. 背景和目的- 1.1 背景- 1.2 目的2. 分级标准- 2.1 一级抗真菌药物- 2.2 二级抗真菌药物- 2.3 三级抗真菌药物3. 管理机制- 3.1 药物审批程序- 3.2 药物使用方针- 3.3 监测和报告要求4. 实施计划- 4.1 培训和教育- 4.2 实施时间表- 4.3 评估和修订5. 结论三、背景和目的3.1 背景真菌感染在临床中逐渐增加,治疗真菌感染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为了提供多样化的治疗选择和确保患者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分级管理制度。

3.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根据抗真菌药物的特性,将药物分为不同级别,以帮助医务人员在治疗真菌感染时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

四、分级标准4.1 一级抗真菌药物一级抗真菌药物是安全性较高、有效性较强且广泛适应于各种真菌感染的药物。

4.2 二级抗真菌药物二级抗真菌药物是安全性和有效性较一级药物略低,适用于特定的真菌感染。

4.3 三级抗真菌药物三级抗真菌药物是安全性和有效性较低,适用于治疗复杂或难以治愈的真菌感染,或作为后线治疗选择。

五、管理机制5.1 药物审批程序所有抗真菌药物在上市前都需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5.2 药物使用方针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应遵循规定的使用方针,包括适应症、剂量和用药时机等。

5.3 监测和报告要求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机构应建立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汇报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耐药情况等信息。

六、实施计划6.1 培训和教育为了有效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医院应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真菌药物的认识和理解。

6.2 实施时间表医院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时间表,逐步推动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

6.3 评估和修订医院将定期评估分级管理制度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微生物育种_功能细菌_真菌_概述说明

微生物育种_功能细菌_真菌_概述说明

微生物育种功能细菌真菌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微生物育种是一种通过对微生物进行选择和培养,以达到改良其特性和功能的目的的科学技术。

它是利用微生物的基因变异和遗传重组来培养出具备特定功能或产生有益产物的微生物菌株。

在微生物资源多样性中挖掘潜力,并通过人工选择和改造来满足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对新型优质菌株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本篇文章所涉及的主题与背景,并明确文章的目标和意义。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我们将针对微生物育种进行定义、背景介绍以及常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在第三、四部分中,我们将专门讨论功能细菌和真菌这两类微生物。

其中,我们将描述它们各自的特点、分类以及在自然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同时,我们还会探讨它们在农业、医学、工业、环境等领域中所展示出的广泛应用案例。

最后,在第五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微生物育种、功能细菌和真菌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微生物育种、功能细菌和真菌等相关内容。

通过阐述微生物育种的定义、方法和应用领域,读者能够了解到微生物育种在农业、医药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针对功能细菌和真菌这两类微生物,我们将探讨它们的特点、分类以及在自然界和工业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通过阐明功能细菌和真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它们在人类社会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最后,通过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与展望,读者可以得出关于微生物育种、功能细菌和真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带来影响的结论。

2. 微生物育种:2.1 定义和背景:微生物育种是通过人工方法改良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培养具有特殊功能和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菌种。

它起源于对某些在自然界中存在但存在数量较少或难以获取的微生物有益特性的兴趣。

通过育种技术,人们能够增加这些微生物的产量或者改变其代谢途径,从而使其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真菌检测方法

真菌检测方法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料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置 37℃恒温箱中培养 24 小时,长成绒毛样菌丝,未见其它细菌生长。

经 48 小时培养长成白色菌落。

72 小时菌落呈纽扣状,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变深,转变成灰白色、灰绿色。

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大量球形的分生孢子。

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

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

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

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

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

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

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孢子丝菌、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

而霉菌多为细胞真菌的一种,也为深部感染真菌,包括烟曲菌、黄曲菌、黑曲菌、土曲菌等,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引起全身播散性感然,影响预后。

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实验材料和检验目的来确定。

目前国标方法中使用的培养基有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DA), 孟加拉培养基 (RBC) 、高盐察氏培养基 (CAO), 其中 PDA 和 RBC 适合于一般的霉菌和酵母菌生长 ,而 CAO 则适合于高渗性霉菌生长 ,酵母菌几乎不长。

在日常检测中我们发现 ,有些常见的耐高渗性霉菌,如局限曲霉、谢瓦曲霉、赤曲霉、Wallemia 等在 PDA、RBC 上生长非常缓慢或不长, 而这些菌在高渗培养基如M40Y 、 DG18(M40Y 琼脂配方 : 蔗糖400g, 麦芽提取汁20g, 酵母提取汁5g, 琼脂 20g, 氯霉素 50mg, 蒸馏水 1000ml;DG18琼脂配方:葡萄糖 10g, 蛋白胨 5g,KH2PO41g,MgSO4· 7H2O 0.5g, 氯霉素 0.1g,0.2% 二氯硝基苯胺1.0mL, 琼脂 15g, 蒸馏水 1000mL,PH6.5) 上则正常生长,孢子、形态特征发育良好,而且酵母菌也能在 M40Y 、 DG18 上生长 ,因此 , 若能同时采用 PDA 和 M40Y( 或 DG18) 分离培养各类样品中的霉菌 ,将能更全面地反映出污染霉菌的菌相。

4.3 酵母菌形态观察技术

4.3 酵母菌形态观察技术
也有少数存在,多为腐生型,少数为寄生型。
已知的酵母菌有500多种,共有56个属,分属于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 及半知菌亚门。
目录
content
一 酵母菌的形态和构造

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酵母菌的形态和构造
1.1 形态与大小 ——形态 酵母菌是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其形态因种而异.通常为圆形、卵圆 形或椭圆形。也有特殊形态,如柠檬形、三角形、藕节状、腊肠形,假菌 丝等 。无鞭毛,不能游动。 芽 体 与 母 细 胞 不 分 离
营养体为双倍体,不断进行芽殖, 双倍体营养阶段长,单倍体的子囊孢子 在子囊内发生接合。 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孢子形式存在,
故不能独立生活。
(三)酵母菌的生活史
3、单双倍体型
营养体可以单倍体形式存在也可以 双倍体形式存在。以啤酒酵母为代表。 特点: 单倍体营养细胞和双倍体营养细胞 均可进行芽殖。 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形式也可以双 倍体形式存在; 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性生殖。 单倍体和双倍体两个阶段同等重要, 形成世代交替。
一般成熟的细胞大于幼龄的细胞,液体培养的细胞大于固体培养的细胞。有些
种的细胞大小、形态极不均匀,而有些种的酵母则较为均匀。
图 1-2 白假丝酵母细胞形态
(左)在人体组织中呈假丝状 (右)在普通培养基中呈卵圆形

酵母菌的形态和构造
1.2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质
液泡
细胞膜
图1-3 酿酒酵母细胞结构
有的菌体还有出芽痕和诞生痕:
酵母出芽繁殖时,子细胞与母细胞分离, 在子、母细胞壁上都会留下痕迹。在母细胞
的细胞壁上出芽并与子细胞分开的位点称出
芽痕,子细胞细胞壁上的位点称诞生痕。由 于多重出芽,致使酵母细胞表面有多个小突 起。 根据酵母细胞表面留下芽痕的数目,就 可确定某细胞产生过的芽体数,因而可估计 该细胞的菌龄

肿瘤患者静脉血中真菌检出图像报告论文

肿瘤患者静脉血中真菌检出图像报告论文

肿瘤患者静脉血中真菌检出图像报告【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特征,真菌与肿瘤发生、生长繁殖、最终导致死亡的关连。

方法:通过研究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住院的51例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中真菌感染的实验室培养结果和镜检图像、50例痰涂片gram和亚甲蓝染色菌检及细菌培养相关检测,探索真菌与致癌患病的相关性。

结果:51例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中均有真菌检出,并有两种真菌共存现象。

患者发病年龄在3~81岁,血液病患者30例,恶性肿瘤患者21例。

在恶性肿瘤的21个病例中有男10例、女11例。

21个病例中有胃癌5例、肠癌6例、盆腔肿物4例、肺癌3例、肝癌2例、基底细胞癌1例。

50例痰涂片gram染色镜检中有44例真菌阳性,gram(+)44例,占88%。

50例细菌培养血平板培养基上有42例24小时见较小、白色、较干、高庄状菌落,gram染色镜检真菌呈阳性gram(+),42例,占84%。

结论:菌检及细菌培养相关检测指标资料显示:恶性肿瘤病例的日趋增多与真菌感染的明显上升和发病率成正相关;真菌感染性疾病日趋呈增加趋势,且不易治疗,形成慢性感染性疾病,甚至恶变为癌症;应密切关注真菌感染与肿瘤的发生、生长,最终导致死亡的关联及因果关系。

【关键词】恶性肿瘤;真菌;静脉血【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61-03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近期肿瘤发病率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平均每小时就有六人被检出患上肿瘤,已成为当今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

虽然通过手术、放疗、化疗与多种综合措施治疗可以使大部分早中期患者病情得以控制,然而由于肿瘤对机体的损害,造成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最终危及生命导致死亡。

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患者数量的增加,我们在临床一线的检验工作者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注重了对血液和痰液中真菌的检测,在检测结果发现,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存在与恶性肿瘤发生直接相关。

(完整)院感基本知识

(完整)院感基本知识

(完整)院感基本知识引言概述:院感是医疗卫生机构中常见的问题,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了解院感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院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院感的定义、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常见院感病原体和处理方法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院感的定义1.1 院感是指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感染的疾病。

1.2 院感包括医院内感染和医院外感染两种类型。

1.3 院感的发生与医疗机构的环境、设施、医疗操作、患者病情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传播途径2.1 空气传播是院感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和空气气溶胶传播。

2.2 接触传播是院感的另一种重要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2.3 水和食物传播也是院感的传播途径之一,尤其是在医院中使用不洁净的水源或食品。

三、预防措施3.1 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包括洗手、消毒和使用手套等。

3.2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防止交叉感染。

3.3 定期对医疗设施和器械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

四、常见院感病原体4.1 细菌是院感的主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4.2 病毒也是院感的常见病原体,如呼吸道病毒、诺如病毒等。

4.3 真菌和寄生虫也可能引起院感,如念珠菌和疟原虫等。

五、处理方法5.1 对院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院内传播的可能性。

5.2 对院感病原体进行药物治疗,控制感染的扩散。

5.3 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院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院感问题。

结语:通过了解院感的基本知识,医护人员和患者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感的发生。

建议医疗机构加强院感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共同努力减少院感对医疗安全的影响。

真菌的危害评估

真菌的危害评估

真菌的危害评估附件
标题:真菌的危害评估
引言概述:
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些真菌对人类和动植物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真菌的危害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真菌危害的来源、危害的表现、危害的防范措施、危害的检测方法和危害的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真菌危害的来源
1.1 真菌来源于自然界
1.2 真菌来源于食品和饮用水
1.3 真菌来源于建筑材料和室内环境
二、真菌危害的表现
2.1 真菌感染会引起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
2.2 真菌产生的毒素会引起食物中毒和中毒性肝炎
2.3 真菌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引起室内空气污染
三、真菌危害的防范措施
3.1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干燥
3.2 定期清洁食品存储容器和饮用水容器
3.3 使用防霉剂和真菌抑制剂
四、真菌危害的检测方法
4.1 空气中真菌孢子的采样和检测
4.2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
4.3 建筑材料中真菌的检测
五、真菌危害的处理方法
5.1 感染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5.2 食物中毒和中毒性肝炎的治疗
5.3 室内空气污染的治理和清洁
结论:
通过对真菌危害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真菌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卫生。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真菌危害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建立全国真菌病监测网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建立全国真菌病监测网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建立全国真菌病监测网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5.18•【文号】国卫办医函〔2019〕481号•【施行日期】2019.05.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建立全国真菌病监测网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贯彻落实《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12号)要求,提高医疗机构真菌病诊疗能力及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我委决定建立全国真菌病监测网(以下简称监测网)。

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负责监测网的总体规划设计和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在建立全国真菌病监测网的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和医疗机构也应当逐步开展相应监测工作。

现将全国真菌病监测网方案(2019版,见附件1)印发给你们。

请按照方案要求,于2019年6月30日前遴选出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填写《全国真菌病监测网监测单位情况信息表》(见附件2)并报送至指定邮箱。

在确定监测网监测单位后,监督指导辖区内入选的监测单位按照方案和工作安排开展监测网有关工作。

联系人: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处王曼莉电话:************邮箱:*************.CN附件:1.全国真菌病监测网方案(2019版)2.全国真菌病监测网监测单位情况信息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19年5月18日附件1全国真菌病监测网方案(2019版)全国真菌病监测网(以下简称监测网)是由符合一定条件的三级医疗机构组成的国家级真菌病监测网。

一、监测网构成监测网采用分级运行管理机制,包括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和监测单位。

国家中心及省级中心可设立专门部门,负责网络运行、数据分析、质量管理、能力建设等工作;监测单位应当指定专门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上述工作。

(一)国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为监测网国家中心,负责监测网的总体规划设计和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4.3《真菌》知识背景--几种药用真菌(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4.3《真菌》知识背景--几种药用真菌(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几种药用真菌银耳(Tremella. Fuciformi)又称白木耳,新鲜时纯白色,半透明,由3-10多枚波曲的耳片组成。

状如鸡冠花或菊花。

大小不一,重量不等。

干时褚色或朱黄色,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极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

能治疗肿瘤、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增强患者对放射性治疗和化学治疗的耐受力.灵芝(Ganoderma lucidum)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

现代医学证明:灵芝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能够调节、增强人体免疫力,对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肝炎、糖尿病、肿瘤等有良好的协同治疗作用。

最新研究表明:灵芝还具有抗疲劳,美容养颜,延缓衰老,防治爱滋病等功效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和精氨酸,能促进儿童的健康和智力发育,国外称为“增智菇”。

是秋未春初寒冷季节发生的一种朵型小的伞菌。

菌体新鲜时呈金黄色或黄褐色,因色泽极似金针菜,故名为金针菇。

其肉滑、味鲜,是古今中外著名的食用菌之一。

可以防治癌症,降低血压,治疗肝脏及消化系统疾病。

猴头(Hericium erinaceus)为我国著名食用菌和药用菌。

猴头菌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历来被视为“山珍”,含有七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新鲜时菌体圆而厚,白色块状,肉质,形似猿猴头,故名之。

能治疗消化不良,消化道恶性肿瘤,胃、十二指肠溃疡。

对神经衰弱,身体虚弱有较好疗效。

短裙竹荪(Dictyophora duplicata)竹荪体态优雅,故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美誉。

为我国珍贵的食用菌。

脆嫩爽口,味道香,营养丰富。

用竹荪做的菜,吃不完放几天也不会馊坏,有相当于防腐剂的作用。

药用上常用于降血压,减肥等功效.多糖有抗癌和抗炎症的效果。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3.1 真菌 课件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3.1 真菌 课件
第三节
微生物
庞大的微生物家族
微生物主要有哪几类?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家族
真菌、细菌、病毒
。。。。。。
橘皮上的青霉
制作青霉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
提示: 1、用牙签挑取少许带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
装片 2、取好青霉后马上盖上培养皿 3、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青霉 4、观察青霉的时候不要凑得太近
显微镜下的青霉
能量
能量
真菌的基本特征:
真菌的基本特征:
少数单细胞,多数多细胞 有细胞核,没有叶绿素 孢子繁殖 异养(腐生)
思考与讨论:
蘑菇为什么也属于真菌?
蘑菇的结构模式图
尝试制作孢子印
实验 现象
无酒味,无气泡
原因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 分析 葡萄糖
试管 B
有酒味,有气泡
发酵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 葡萄糖
观察试管A和B,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其原因
试管A

有酒味,有气泡
原因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
发酵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
分析 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 葡萄糖 二氧化碳+酒精
青霉的结构模式图
电子显微镜下 的霉菌孢子
发酵前
发酵后
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
提示: 直接取A试管中一滴酵母菌培养液, 制成临时装片
显微镜下的酵母菌
酵母菌的结构模式图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模式图
观察试管A和B,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其原因
试管A
实验 现象
原因 分析
试管 B
发酵
观察试管A和B,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其原因
试管A
实验 现象
原因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 分析 葡萄糖
试管 B

2018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4章第3节《真菌》知识点考点总结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4章第3节《真菌》知识点考点总结人教版

真菌知识点1:各种各样的真菌1.真菌的种类常见的真菌包括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

单细胞真菌常见的有酵母菌等。

多细胞真菌包括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

2.几种常见的真菌(1)牛肝菌:菌盖较厚、肉质,呈浅红褐色,菌盖下面有无数小孔,是菌管的开口,菌柄粗壮。

牛肝菌生长在林间地上,与树根形成菌根,可以食用。

(2)香菇:也叫“冬菇”,香菇菌盖的表面呈褐色,上面有淡色的鳞片,菌肉厚,呈白色,菌柄白色,常弯曲,菌褶也呈白色。

新鲜的香菇,香气并不浓厚,在用火烤干或阳光晒干后,会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

香菇含有一般蔬菜所缺少的麦角甾醇,它可在人体内转变成维生素D,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香菇生长在枯死的枫香等树木上,需要非常适宜的温度和适宜的湿度,子实体在立冬后至来年清明前形成。

香菇味鲜而香,是一种优良的食用菌。

(3)木耳:常见的大型食用真菌,木耳的子实体略呈耳形,胶质,有弹性,表面光滑或有脉状皱纹。

新鲜的木耳呈红褐色,干燥后强烈收缩,并呈深褐色以至近黑色。

木耳爽口清香,别具风味,具有益气强身、活血、止血和清痰的功能。

(4)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

银耳子实体纯白至乳白色,胶质,半透明,柔软有弹性,由数片至10余片瓣片组成,形似菊花形、牡丹形或绣球形。

银耳夏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在我国分布广泛。

知识点2:真菌的结构1.酵母菌(1)结构:酵母菌是无色的、卵形的单细胞个体。

酵母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里面有明显的液泡。

(2)营养方式:腐生。

(3)出芽生殖:酵母菌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2.青霉(1)形态: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其菌丝有隔,青霉是多细胞生物。

青霉的菌丝,有的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菌丝;有的深入营养物质的内部,叫营养菌丝。

(2)结构:青霉的每个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3)营养方式:青霉的细胞内不含叶绿素,依靠营养菌丝从营养物质中吸收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

真菌分类表

真菌分类表

真菌分类表以前的分类学家将真菌和细菌都列为植物,称为菌类植物,但他们和植物相当不同,都是异养生物,现在的分类法倾向将它们独立在动物和植物之外,各自单独分为一个界。

∙ 1 子囊菌门 Phylum (Ascomycota)1.1 外囊菌亚门 subphylum(Taphrinomycotina)▪ 1.1.1 粒毛盘菌纲(Neolectomycetes)▪ 1.1.2 肺孢子菌纲 (Pneumocystidomycetes)▪ 1.1.3 裂殖酵母纲 (Schizosaccharomycetes)▪ 1.1.4 外囊菌纲 (Taphrinomycetes)1.2 盘菌亚门 (Pezizomycotina)▪ 1.2.1 星裂菌纲 (Arthoniomycetes)▪ 1.2.2 刺盾炱纲 (Chaetothyriomycetes)▪ 1.2.3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1.2.4 散囊菌纲 (Eurotiomycetes)▪ 1.2.5 虫囊菌纲 (Laboulbeniomycetes)▪ 1.2.6 茶渍纲 (Lecanoromycetes)▪ 1.2.6.1 微孢衣亚纲 (Acarosporomycetidae)▪ 1.2.6.2 茶渍亚纲 (Lecanoromycetidae)▪ 1.2.6.3 厚顶盘菌亚纲 (Ostropomycetidae)▪ 1.2.7 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 1.2.8 李基那地衣纲 (Lichinomycetes)▪ 1.2.9 圆盘菌纲 (Orbiliomycetes)▪ 1.2.10 盘菌纲 (Pezizomycetes)▪ 1.2.11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1.2.11.1 肉座菌亚纲 (Hypocreomycetidae)▪ 1.2.11.2 粪壳菌亚纲 (Sordariomycetidae)▪ 1.2.11.3 炭角菌亚纲 (Xylariomycetidae)1.3 酵母菌亚门 (Saccharomycotina)▪ 1.3.1 酵母纲 (Saccharomycetes)∙ 2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2.1 异担子菌纲 (Heterobasidiomycetes)▪ 2.1.1 异担子菌亚纲 (Heterobasidiomycetidae)▪ 2.1.2 银耳亚纲 (Tremellomycetidae)2.2 同担子菌纲 (Homobasidiomycetes)2.3 锈菌纲 (Urediniomycetes)▪ 2.3.1 亚纲 (Agaricostilbomycetidae)▪ 2.3.2 微球黑粉菌亚纲 (Microbotryomycetidae)▪ 2.3.3 锈菌亚纲 (Urediniomycetidae)2.4 黑粉菌纲 (Ustilaginomycetes)▪ 2.4.1 亚纲 (Entorrhizomycetidae)▪ 2.4.2 外担子菌亚纲 (Exobasidiomycetidae)▪ 2.4.3 黑粉菌亚纲 (Ustilaginomycetidae)∙ 3 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 4 球囊菌门 (Glomeromycota)4.1 球囊菌纲 (Glomeromycetes) ∙ 5 接合菌门 (Zygomycota)5.1 毛菌纲 (Trichomycetes)5.2 接合菌纲 (Zygomycetes)子囊菌门(Ascomycota)外囊菌亚门(Taphrinomycotina)粒毛盘菌纲(Neolectomycetes)∙粒毛盘菌目(Neolectales)粒毛盘菌科 (Neolectaceae)肺孢子菌纲 (Pneumocystidomycetes)∙肺孢子菌目 (Pneumocystidales)肺孢子菌科 (Pneumocystidaceae)裂殖酵母纲 (Schizosaccharomycetes)∙裂殖酵母目 (Schizosaccharomycetales)裂殖酵母科(Schizosaccharomycetaceae)外囊菌纲 (Taphrinomycetes)∙原囊菌目 (Protomycetales)∙外囊菌目 (Taphrinales)∙棒囊菌目 (Coryneliales)∙梭绒盘菌目 (Medeolariales)∙菌粉衣目 (Mycocaliciales)∙小核衣目 (Pyrenulales)盘菌亚门 (Pezizomycotina)星裂菌纲 (Arthoniomycetes)∙星裂菌目 (Arthoniales)刺盾炱纲 (Chaetothyriomycetes)∙刺盾炱目 (Chaetothyriales)∙瓶口衣目 (Verrucariales)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煤炱目 (Capnodiales)∙座囊菌目 (Dothideales)∙纵裂菌目 (Hysteriales)科 (Mytilinidiaceae)假黑粉霉属 (Sirodesmium) ∙目 (Jahnulales)∙多腔菌目 (Myriangiales)∙胶皿菌目 (Patellariales)∙格孢菌目 (Pleosporales)散囊菌纲 (Eurotiomycetes)∙目 (Arachnomycetales)∙散囊菌目 (Eurotiales)∙爪甲团囊菌目 (Onygenales)虫囊菌纲 (Laboulbeniomycetes)∙虫囊菌目 (Laboulbeniales)茶渍纲 (Lecanoromycetes)微孢衣亚纲 (Acarosporomycetidae)∙微孢衣目 (Acarosporales)茶渍亚纲 (Lecanoromycetidae)∙地卷目 (Peltigerales)厚顶盘菌亚纲 (Ostropomycetidae)∙目 (Agyriales)∙凹盘衣目 (Gyalectales)∙厚顶盘菌目 (Ostropales)∙鸡皮衣目 (Pertusariales)∙星果衣目 (Trichotheliales)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柔膜菌目 (Helotiales)柔膜菌科 (Helotiaceae)火丝菌科 (Pyronemataceae)核盘菌科 (Sclerotiniaceae)李基那地衣纲 (Lichinomycetes)∙李基那地衣目 (Lichinales)圆盘菌纲 (Orbiliomycetes)∙圆盘菌目 (Orbiliales)盘菌纲 (Pezizomycetes)∙盘菌目 (Pezizales)马鞍菌科 (Helvellaceae)羊肚菌科 (Morchellaceae) - 羊肚菌肉盘菌科 (Sarcosomataceae)肉杯菌科 (Sarcoscyphaceae)块菌科 (Tuberaceae)侧盘菌科 (Otideaceae)盘菌科 (Pezizaceae)粪盘菌科 (Ascobolaceae)平盘菌科 (Discinaceae)火丝菌科 (Pyronemataceae)地菇科 (Terfeziaceae)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美球菌目 (Calosphaeriales)∙路霉目 (Lulworthiales)∙小煤炭菌目 (Meliolales)∙黑痣菌目 (Phyllachorales)∙假毛球壳目 (Trichosphaeriales)肉座菌亚纲 (Hypocreomycetidae)∙冠囊菌目 (Coronophorales)∙海壳菌目 (Halosphaeriales)∙肉座菌目 (Hypocreales)o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 冬虫夏草∙小囊菌目 (Microascales)粪壳菌亚纲 (Sordariomycetidae)∙团壳菌目 (Boliniales)∙目 (Coniochaetales)∙间座壳菌目 (Diaporthales)∙长喙壳菌目 (Ophiostomatales)∙粪壳菌目 (Sordariales)∙目 (Spathulosporales)炭角菌亚纲 (Xylariomycetidae)∙炭角菌目 (Xylariales)o炭角菌科 (Xylariaceae)酵母菌亚门 (Saccharomycotina)酵母纲 (Saccharomycetes)∙酵母目 (Saccharomycetales)o酵母科(Saccharomycetaceae)▪酵母属(Saccharomyces) - 酵母 - 酿酒酵母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异担子菌纲 (Heterobasidiomycetes)异担子菌亚纲 (Heterobasidiomycetidae)∙木耳目 (Auriculariales)o木耳科(Auriculariaceae)▪木耳属(Auricularia)▪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褐黄木耳(Auricularia fuscosuccinea)▪毡盖木耳(Auricularia mesenterica)▪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象牙白木耳(Auricularia eburnea)o黑耳科(Exidiaceae)o明目耳科(Hyaloriaceae)∙花耳目 (Dacrymycetales)o科(Cerinomycetaceae)o花耳科(Dacrymycetaceae)∙蜡壳耳目 (Sebacinales)o蜡壳耳科(Sebacinaceae)银耳亚纲 (Tremellomycetidae)∙目 (Christianseniales)o科 (Christianseniaceae)∙目 (Cystofilobasidiales)o科 (Cystofilobasidiaceae)∙线黑粉菌目 (Filobasidiales)o线黑粉菌科(Filobasidiaceae)∙银耳目 (Tremellales)o科(Aporpiaceae)o链担耳科(Sirobasidiaceae)o银耳科(Tremellaceae)∙丝孢酵母目 (Trichosporonales)同担子菌纲 (Homobasidiomycetes)∙伞菌目 (Agaricales)o蘑菇科(Agaricaceae )o鹅膏菌科(Amanitaceae)o粪锈伞科(Bolbitiaceae)o牛肝菌科(Boletaceae)o鬼伞科(Coprinaceae)o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o靴耳科(Crepidotaceae)o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o铆钉菇科(Gomphidiaceae)o蜡伞科(Hygrophoraceae)o环柄菇科(Lepiotaceae)o网褶菌科(Paxillaceae)o侧耳科(Pleurotaceae)o光柄菇科(Pluteaceae)o红菇科(Russulaceae)o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o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o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香菇 (Lentinus Edodes) ∙多孔菌目 (Aphyllophorales)o地花菌科(Albatrellaceae)o科(Atheliaceae)o耳匙菌科(Auriscalpiaceae)o刺孢多孔菌科(Bondarzewiaceae)o绒柄革菌科(Boreostereaceae)o革菌科(Coriolaceae)o伏革菌科(Corticiaceae)o科(Cystostereaceae)o云片衣科(Dictyonemataceae)o科(Epitheliaceae)o牛舌菌科(Fistulinaceae)o白肉迷孔菌科(Fomitopsidaceae)o灵芝科(Ganodermataceae)o褐褶菌科(Gloeophyllaceae)o科(Grammotheleaceae)o彩孔菌科(Hapalopilaceae)o丝毛伏革菌科(Hyphodermataceae)o茸瑚菌科(Lachnocladiaceae)o柔韧菇科(Lentinaceae)o薄孔菌科(Meripilaceae)o皱皮菌科(Meruliaceae)o科(Phanerochaetaceae)o柄杯菌科(Podoscyphaceae)o多孔菌科(Polyporaceae)o科(Pterulaceae)o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o科(Sistotremataceae)o齿耳菌科(Steccherinaceae)o科(Tubulicrinaceae)o科(Xenasmataceae)∙牛肝菌目 (Boletales)o牛肝菌科(Boletaceae)o硬马勃科(Sclerodermataceae)o须腹菌科(Rhizopogonaceae)o粉孢革菌科(Coniophoraceae)o科(Diplocystaceae)o腹孢菌科(Gastrosporiaceae)o拟蜡伞科(Hygrophoropsidaceae)o科(Leucogastraceae)o干腐菌科(Serpulaceae)∙鸡油菌目 (Cantharellales)o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角担菌目 (Ceratobasidiales)∙高腹菌目 (Gautieriales)∙地星目 (Geastrales)o地星科(Geastraceae)∙猴头菌目 (Hericiales)∙刺革菌目 (Hymenochaetales)o刺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 ∙腹菌目 (Hymenogastrales)∙马勃菌目 (Lycoperdales)o马勃科(Lycoperdaceae)∙鸟巢菌目 (Nidulariales)o鸟巢菌科(Nidulariaceae)o弹球菌科(Sphaerobolaceae)∙鬼笔目 (Phallales)o笼头菌科(Clathraceae)o鬼笔科(Phallaceae)∙韧革菌目 (Stereales)∙革菌目 (Thelephorales)o革菌科(Thelephoraceae)∙胶膜菌目 (Tulasnellales)∙柄灰包目 (Tulostomatales)锈菌纲 (Urediniomycetes)∙目 Atractiellales亚纲 (Agaricostilbomycetidae)∙目 (Agaricostilbales)微球黑粉菌亚纲 (Microbotryomycetidae)∙目 (Cryptomycocolacales)∙目 (Heterogastridiales)∙白冬孢酵母目 (Leucosporidiales)∙微球黑粉菌目 (Microbotryales)∙锁掷酵母目 (Sporidiobolales)锈菌亚纲 (Urediniomycetidae)∙目 (Classiculales)∙目 (Cystobasidiales)∙泛胶耳目 (Platygloeales)∙隔担子菌目 (Septobasidiales)∙锈菌目 (Uredinales)黑粉菌纲 (Ustilaginomycetes)亚纲 (Entorrhizomycetidae)∙目 (Entorrhizales)外担子菌亚纲 (Exobasidiomycetidae)∙实球黑粉菌目 (Doassansiales)∙叶黑粉菌目 (Entylomatales)∙外担子菌目 (Exobasidiales)∙目 (Georgefischeriales)∙目 (Malasseziales)∙目 (Microstromatales)∙腥黑粉菌目 (Tilletiales)黑粉菌亚纲 (Ustilaginomycetidae)∙条黑粉菌目 (Urocystales)∙黑粉菌目 (Ustilaginales)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芽枝菌目 (Blastocladiales)∙壶菌目 (Chytridiales)∙单毛菌目 (Monoblepharidales)∙目 (Neocallimastigales)∙∙小壶菌目 (Spizellomycetales)球囊菌门 (Glomeromycota)球囊菌纲 (Glomeromycetes)∙原囊霉目 (Archaeosporales)∙多孢囊霉目 (Diversisporales)∙球囊霉目 (Glomerales)∙类球囊霉目 (Paraglomerales)接合菌门 (Zygomycota)毛菌纲 (Trichomycetes)∙钩孢毛菌目 (Harpellales)o钩孢毛菌科(Harpellaceae)o科(Legeriomycetaceae)接合菌纲 (Zygomycetes)∙双珠霉目 (Dimargaritales)o双珠霉科(Dimargaritaceae)∙内囊霉目 (Endogonales)o内囊霉科(Endogonaceae)∙虫霉目 (Entomophthorales)o新月霉科(Ancylistaceae)o担子霉科(Basidiobolaceae)o虫霉科(Entomophthoraceae)o科(Neozygitaceae)∙梳霉目 (Kickxellales)o梳霉科(Kickxellaceae)∙被孢霉目 (Mortierellales)o被孢霉科(Mortierellaceae)∙毛霉目 (Mucorales)o刺枝霉科(Chaetocladiaceae)o笄霉科(Choanephoraceae)o小克银汉霉科(Cunninghamellaceae)o吉尔霉科(Gilbertellaceae)o毛霉科(Mucoraceae)o科(Mycotyphaceae)o水玉霉科(Pilobolaceae)o辐枝霉科(Radiomycetaceae)o瓶霉科(Saksenaeaceae)o共头霉科(Syncephalastraceae)o枝霉科(Thamnidiaceae)∙捕虫霉目 (Zoopagales)o卷头霉科(Helicocephalidaceae)o头珠霉科(Piptocephalidaceae)o科(Sigmoideomycetaceae)o捕虫霉科(Zoopagaceae)。

菌种传代与复苏

菌种传代与复苏

4.1 菌种是从事微生物学及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材料,在医学领域中,诊断制品的制备,菌苗的生产、微生物致病性研究,药物的抑菌试验及药品微生物检验等都有一套完整的菌种、微生物具有生命活力,在传代过程中易发生变异甚至死亡,因此菌种传代与保藏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4.2 菌种代号国内药品微生物检验所用的菌种代号是CMCC(F)或CMCC(B),CMCC--中国医学菌种保藏中心,、,B——代表细菌,F——代表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肠杆菌CMCC(B)44102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 黑曲霉CMCC(F)980034.3 传代和接种4.3.1 菌种冻干粉复苏4.3.1.1把冻干菌种管、灭菌1ml滴管、双碟、镊子、营养肉汤培养基、营养琼脂斜面数支,移入接种室或净化台。

4.3.1.2 先用砂轮将冻干菌种安瓿瓶颈部挫出挫痕,再将冻干菌种管外壁用75%酒精擦洗消毒,稍干,用75%乙醇棉擦净,放在灭菌双碟内,待干。

点燃酒精灯,将菌种管的封口一端在火焰上烧灼红热,用灭菌滴管吸取营养肉汤培养基,滴在灼热的菌种管封口一端,是骤冷而炸裂。

4.3.1.3取灭菌镊子,在火焰旁,将炸裂的管口打开,放入灭菌双碟内,领取一只灭菌滴管,在火焰旁吸取营养肉汤少许,加至菌种管底部,将冻干菌搅动促使溶解,随即吸出管内菌液,分别接种至营养琼脂斜面及普通肉汤内,并将滴管及菌种管投入消毒液内,将已接种的营养肉汤及营养琼脂斜面进行培养。

4.3.2菌种斜面传代操作4.3.2.1 培养基应新鲜制备,如斜面已无冷凝水者,不宜再使用。

标签上注明菌种名及菌种编号。

至冰箱取出的菌种斜面,应在室温放置约30分钟,待温度平衡后再移入接种室或超净工作台。

4.3.2.2点燃酒精灯,用左手握住菌种斜面,将管口靠近火焰旁,右手拿接种棒后端,将接种环烧红30秒,随后将全部接种棒金属部分在火焰上烧灼,往返通过3次。

CT室急救药品

CT室急救药品

CT室急救药品标题:CT室急救药品引言概述:CT室是医院内常见的重要医疗设备之一,用于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

在紧急情况下,CT室也可能需要进行急救处理。

因此,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药品对于确保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一、必备急救药品1.1 心肺复苏药品: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等,用于处理患者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等急救情况。

1.2 抗过敏药品:如肾上腺素、氯雷他定等,用于处理患者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情况。

1.3 血管扩张药品: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用于处理患者出现心绞痛或高血压等紧急情况。

二、常用急救药品2.1 吸氧药品:如氧气瓶、面罩等,用于处理患者缺氧或呼吸困难的情况。

2.2 止痛药品:如吗啡、消炎痛等,用于处理患者出现急性疼痛的情况。

2.3 抗生素药品:如头孢、青霉素等,用于处理患者出现感染等急救情况。

三、特殊情况急救药品3.1 抗凝药品:如肝素、华法林等,用于处理患者出现血栓形成或栓塞等情况。

3.2 抗心律失常药品:如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用于处理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

3.3 抗中毒药品:如乙醇、对乙酰氨基酚等,用于处理患者中毒的情况。

四、储备急救药品4.1 补液药品:如葡萄糖、氯化钠等,用于处理患者失血或脱水等情况。

4.2 抗病毒药品: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用于处理患者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

4.3 抗真菌药品: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用于处理患者出现真菌感染的情况。

五、常规检查急救药品5.1 镇静药品: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用于处理患者出现焦虑或激动的情况。

5.2 抗惊厥药品:如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用于处理患者癫痫发作的情况。

5.3 解热镇痛药品: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用于处理患者发热或疼痛的情况。

结论:CT室急救药品的准备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应当熟悉各种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急救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褶 真菌孢子着生 于菌褶内,制 作孢子印时, 需用解剖刀将 菌盖整个取下。
工具
观察与思考
各种各样的真菌
青 霉 的 结 构
生活环境: 潮湿,富含 腐殖质的 环境。
子实体
靠菌丝吸收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液泡 DNA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图
细菌的结构模式图

它是典型的单 细胞真菌,个体微 小,可用来酿酒, 做面包和馒头。一 般情况下,生殖方 式为出芽生殖。营 养状况不好时,还 可进行孢子生殖。
酵母菌
真菌的繁殖
孢子囊孢子
青霉
曲霉
形态特点
结构特点
生殖方式
细 个体微小, 都是单细胞个体, 菌 有球状、 细胞具有细胞壁、 分裂生殖
杆状、螺 旋状。
细胞膜、细胞质, 无成形细胞核,有 的有鞭毛、荚膜。
真 个体差别 菌 大,大多
少数为单细胞, 多数为多细胞 孢子生殖 数菌体由 个体,有细胞 菌丝构成。 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