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计量标准化管理知识点
计量工作必备知识点总结
计量工作必备知识点总结一、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计量的定义计量是指利用某种标准单位来度量非定量的事物或现象,确定其数量大小的过程。
计量工作是指利用各种计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测量和检验的活动,也是科学研究、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
2. 计量的基本原理(1)准确性:所得结果应该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反映被检测物体的真实状态。
(2)重复性:即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检测,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3)可比性:即不同设备、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应该是相互可比的,能够进行对比和分析。
(4)精确性:即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测量所得结果应该是符合规定标准的。
二、计量仪器的分类和使用方法1. 计量仪器的分类计量仪器按照测量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长度计量、质量计量、时间计量、温度计量等。
2. 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1)熟悉仪器的结构和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正确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测量,避免因为选择不当导致误差。
(3)标定仪器,确保其准确度和重复性。
(4)检修、保养仪器,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
三、常见计量单位和换算方法1. 常见计量单位(1)长度的计量单位:米、厘米、毫米、千米等。
(2)质量的计量单位:克、千克、吨等。
(3)时间的计量单位:秒、分、时、日、周、年等。
(4)温度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等。
2. 换算方法对于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需要根据具体的计量单位的关系进行换算,例如长度单位的换算可以利用10mm=1cm,100cm=1m等关系进行换算。
常见的换算方法包括乘除法、移位法、十进位法等。
四、计量误差的分类和控制方法1. 计量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即每次测量都存在的误差,可以通过标定仪器、调整仪器、提高测量精度来进行控制。
(2)随机误差:即由于外部环境干扰、测量方法等原因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均值处理、消除环境干扰等方法进行控制。
2. 计量误差的控制方法(1)选择准确度高的计量仪器进行测量。
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计量基础
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计量基础一、引言质量是一个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设定标准的程度。
在质量管理领域,计量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文将介绍质量专业中的综合知识计量基础,包括计量的概念、计量的重要性以及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
二、计量的概念计量是指通过比较或评估来确定某一物理量与其相应单位的关系的过程。
在质量专业中,计量是评定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一种方式。
通过准确的计量,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性能、优劣以及改进的方向。
三、计量的重要性在质量管理中,计量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计量可以帮助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性能水平,为质量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其次,通过计量,可以发现产品或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最后,计量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质量管控,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四、计量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在质量管理中,计量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方面。
首先,在产品检测和测试中,计量可以帮助确定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其次,通过采集数据并进行计量分析,可以发现产品或服务的潜在问题,并找到改进的方向。
此外,计量还可以用于评估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帮助企业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五、计量的技术方法在质量专业中,有许多不同的技术方法可以用于计量。
常见的技术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统计分析等。
通过这些技术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产品或服务的计量,促进质量管理的提升。
六、结论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计量基础是质量管理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计量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方面的应用。
在质量工作中,必须重视计量的基础知识,加强实践应用,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以上就是关于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计量基础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质量计量管理制度(大全)
标题:质量计量管理制度(大全)引言质量计量管理制度是确保产品质量和计量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计量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计量管理体系、质量检验与监控、计量设备管理、质量改进与持续改进等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计量管理制度,企业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质量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质量管理体系1.1质量方针与目标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以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质量方针应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质量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可达成,并与企业的总体目标相一致。
1.2质量组织结构企业应建立质量组织结构,明确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质量组织结构应包括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部门、质量检验部门等,以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1.3质量手册与程序文件企业应编制质量手册,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政策、程序和要求。
质量手册应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配、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等内容,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
二、计量管理体系2.1计量政策与目标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计量政策与目标,以确保计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政策应体现企业的计量要求和标准,计量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可达成,并与企业的总体目标相一致。
2.2计量组织结构企业应建立计量组织结构,明确各级计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计量组织结构应包括计量管理部门、计量技术部门等,以确保计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3计量设备管理企业应建立计量设备管理制度,对计量设备进行分类、编号、标识、校准和维护。
计量设备管理应包括设备选型、采购、验收、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以确保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质量检验与监控3.1质量检验流程企业应制定质量检验流程,明确检验对象、检验方法、检验标准和检验结果的处理。
质量检验流程应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等环节,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3.2质量监控措施企业应建立质量监控措施,对关键过程和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跟踪。
计量管理体系知识点归纳
计量管理体系知识点归纳1. 引言计量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量管理体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2. 计量管理体系的定义计量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产品和过程进行测量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可控、生产过程可持续、以及企业运作的高效性。
3. 计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计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产品和过程的测量:通过对产品和过程进行测量,可以获取关键的数据和指标,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控制。
- 数据分析和控制: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以及异常数据的存在,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地测量、分析和控制,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实现持续的质量和效率提升。
4. 计量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计量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测量设备和工具:企业需要配备合适的测量设备和工具,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测量方法和程序:企业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和程序,以确保测量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 数据分析和控制方法: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的测量数据,建立相应的分析和控制方法,以保证数据的有效利用。
- 改进措施和机制:企业需要建立改进的机制和推动措施,以实现持续的质量和效率提升。
5. 计量管理体系的应用领域计量管理体系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
在制造业中,计量管理体系可以用于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服务业中,计量管理体系可以用于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在金融业中,计量管理体系可以用于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估等方面。
6. 计量管理体系的优势和挑战计量管理体系的优势包括: - 提升产品质量:通过测量和控制,可以及时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升产品的质量。
-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测量和控制,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以提高生产效率。
XXXXX公司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要点
XXXXXX集团公司2015年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要点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质量(北京)大会精神和2015年集团公司工作会议部署,坚持“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质量方针,以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企”为主线,切实发挥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着力提升质量计量标准化管理成熟度水平,以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支撑集团公司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杜绝重特大质量计量事故,杜绝销售质量不合格产品,杜绝不诚信计量。
——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车用汽柴油质量稳定达标;一、二类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9%以上;服务满意度力争达到75以上。
——计量技术能力明显增强,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100%,其他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0%以上。
——标准体系持续健全优化,标准化国际能力不断增强,标准制修订计划完成率达到90%以上。
——质量、计量、标准化管理成熟度水平全面达到规范级,部分进入优化级。
三、重点工作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2015年将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一)努力提升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的支撑性作用1.严格落实质量主体责任。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三个转变”和中国质量(北京)大会提出的实现宏观质量和微观质量“双提高”、国内和国外消费者“双满意”、推进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等新要求,全面强化质量意识,突出企业的主体责任。
本着“谁生产、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切实发挥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对于提升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切实做好依法合规管理。
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相关管理规定,进一步做好质量计量标准化合规管理工作。
标准计量与质量管理
标准计量与质量管理第一节: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商品生产还是服务提供,都离不开计量与质量管理。
标准计量和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原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标准计量与质量管理进行综述和分析,探讨其在不同领域和行业中的应用,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第二节:标准计量的概念和原则2.1 标准计量的定义和作用标准计量是指依据国家或国际规定的技术规范和程序,对在产品制造、测试、流通等环节中进行的计量活动加以规范和管理的体系。
标准计量的作用在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工业和经济的发展。
2.2 标准计量的原则(1)准确性原则:保证计量结果准确,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公平竞争。
(2)可追溯性原则:使计量结果能够追溯到国家或国际认可的标准。
(3)一致性原则: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进行的计量应当具有一致性。
(4)有效性原则:确保计量体系运作的成本最低并能达到预期效果。
(5)透明度原则:计量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对相关方透明。
第三节: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则3.1 质量管理的定义和作用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和措施,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和持续改进的目标。
质量管理的作用在于保证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3.2 质量管理的原则(1)客户导向原则: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期望。
(2)全员参与原则: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3)持续改进原则:通过对过程和系统进行分析,不断找到问题和改进的机会,实现质量的持续提升。
(4)数据驱动原则:依靠数据和事实做出决策,避免主观判断和随意改变。
(5)供应链管理原则: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质量可控。
第四节:标准计量与质量管理的应用4.1 标准计量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4.2 标准计量在贸易流通中的应用4.3 质量管理在服务行业中的应用4.4 质量管理在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第五节:标准计量与质量管理的挑战与发展5.1 挑战: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执行的难题5.2 发展:数字化技术、互联网应用和人工智能的推动第六节:结论本文对标准计量与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和应用进行了论述和分析,认为标准计量和质量管理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与标准化基础知识
质量与标准化基础知识
质量与标准化基础知识
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要求的程度。
标准化则是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来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高效率并促进国际贸易。
标准化可以分为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两类。
产品标准是指制定针对特定产品的规范,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测试和评估标准。
管理标准则是指制定企业管理方面的规范,如ISO 9001和ISO 14001等。
标准化的好处包括:
1. 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控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从而满足客户的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2. 提高效率。
统一的标准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标准化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竞争力。
3. 促进国际贸易。
国际标准可以帮助企业打开国际市场,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可信度和可比性,从而促进国际贸易。
总之,质量和标准化在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
企业应该致力于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并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来提高效率和促进国际贸易。
标准化计量质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概述一、标准及标准化定义\(一)、什么叫标准国家标准GB3935. 1-83 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对标准作如下定义:"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该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这种统一规定是作为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2)标准制定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这里讲的"重复性"指的是同一事物或概念反复多次出现的性质.只有当事物或概念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并处于相对稳定时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3)标准产生的客观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4)制定标准过程要"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就是制定标准要发扬技术民主,与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做到"三稿定标"即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5)标准文件有其自己一套特定格式和特定颁布的程序.(二)什么是标准化GB 3935. 1对标准化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1)标准化是一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3个关联的环节组成,即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标准化法>>第三条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2)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可以体现多方面,如在生产技术管理和各项管理工作中,按照GB/T 19000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简化设计,完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扩大通用化程序,方便使用维修;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国际贸易和交流等.第二节标准的分级,分类和标准体系一、标准的分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级(一)国家标准(1)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和审批.(二)行业标准(1)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审批,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2)行业标准制定对象:对没有国家标准又需要在行业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①行业术语、符号(含代号)、文件格式;制图方法等通用技术语言.②工农业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参数、质量标准、试验方法以及安全;卫生要求.③工农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计量管理工作内容知识梳理
计量管理工作内容知识梳理
计量工作(包括测试、化验分析、能源计量),是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贯彻技术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计量工作的任务是统一计量单位;组织量值传递,保证量值统一,使生产工艺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由于计量对生产车间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都有直接影响.所以生产车间必须对各种计量器具、试验分析仪器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具体来讲,计量管理工作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员工进行爱护计量器具和测试仪器的教育。
2、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熟练掌握计量器具及测量仪器使用技能和先进的计量检测方法。
3 、严格贯彻并补充制定有关仪器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4、建立健全量具及仪器使用的质量责任制,要落实到具体的班组与个人。
5、动员并鼓励员工不断改进计量器具和检测方法,对作出贡献的员
工,要给予适当奖励。
计量与质量、标准化的关系
计量与质量、标准化的关系计量与质量、标准化的关系内容概要:企业必须保证产品质量;标准是组织生产、检验产品质量的依据;计量是工业的眼睛,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合理的计量器具配备,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准确的计量数据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本文简要论述质量、标准化、计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质量、标准化、计量是企业的三大技术基础工作,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有机整体,都是依据国家《计量法》、《标准化法》、《质量法》进行的依法管理的技术工作。
清楚地认识三者的相互关系,对企业做好三项基础工作、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非常必要的。
质量是标准的体现,标准是衡量质量的尺度,计量是控制质量和检验质量,使之达到标准要求的手段.先谈定义质量: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总体特征和特性,基于此能力来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要。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搞好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关键是要对来自各方面的因素有个清楚的认识。
因此,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改进产品质量、改善各环节工作质量的最直接的原始资料和依据,是掌握提高产品质量规律性的基本依据。
由于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收集信息、判断、权衡的过程,各种决策必须建立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之上,只有充分了解企业内部及市场的情况,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质量信息工作必须满足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完整这五个方面的要求。
标准:技术意义上的标准就是一种以文件形式发布的统一协定,其中包含可以用来为某一范围内的活动及其结果制定规则、导则或特性定义的技术规范或者其他精确准则,其目的是确保材料、产品、过程和服务能够符合需要。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中的一项综合性基础工作,它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一定的秩序,使企业的各种经济技术活动遵循着共同的准则,使复杂的管理工作系统化、规划化、简单化,保证企业这一生产经营系统能够高效、准确、连续不断地运行。
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是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标准/计量管理知识点(公司首届“精益管理知识竞赛”专用教材)一、质量管理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ISO 9000标准把质量特性定义为:与要求有关的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
3、产品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4、服务质量特性一般包括: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等六个方面。
5、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6、质量概念涵盖的对象是一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7、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8、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一致的活动。
9、一般可以将现代质量管理分为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0、全过程质量管理强调必须体现两个思想,一是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二是为顾客服务的思想。
11、朱兰三部曲是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12、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3、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
14、质量改进和基本工作程序是PDCA 循环。
15、质量检验的实质是事后把关。
16、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认为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或轻或重地影响着最终的质量状况。
17、菲根鲍姆在1961年首次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18、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主要是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范和标准。
19、我国企业在实践中将全面质量管理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其中“三全”是指全过程、全员、全组织。
20、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分别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21、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卓越绩效模式提出了追求卓越绩效企业应该遵循的核心价值观。
包括:远见卓识的领导、顾客驱动的卓越、培育学习型的组织和个人、建立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关系、灵活性和快速反应、关注未来、促进创新的管理、基于事实的管理、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和系统的观点。
22、质量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三个层次构成的。
23、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24、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25、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
26、ISO 9001:2008标准将质量管理体系活动分为: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和改进四大过程。
27、卓越绩效评价是对组织管理成熟度的评价。
28、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包括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和经营结果等七大类目的要求,包括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
29、过程方法就是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30、卓越绩效模式的主体内容包括卓越绩效核心价值观、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分系统。
31、ISO 9000族的核心标准是ISO 9000、ISO 9001、ISO 9004 、ISO 19011。
32、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帮助组织实现顾客满意、为组织提供实现持续改进的框架、向顾客提供信任。
33、GB/T 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有助于组织获得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作为卓越绩效自我评价的准则、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
34、ISO 9000;2005标准中对质量方针的定义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全部意图和方向:35、ISO 9000;2005标准中对质量目标的定义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36、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主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方法。
37、目标管理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管理专家德鲁克提出来的。
38、组织方针目标的制定要立足于企业的上存和发展,其主要依据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规划和中长期计划、上一年度方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企业自身的资源情况。
39、方针目标管理的特点:(1)强调系统管理。
它层层设定目标,建立目标体系,按PDCA循环原理开展工作,重视整体策划,进行综合管理。
(2)强调重点管理。
它不代替日常管理,只是重点抓好对组织和部门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点目标、项目和措施,其他则纳入到组织的日常管理中去。
(3)注重措施管理。
管理的对象必须细化到实现目标的措施上,要切实将目标展开到能采取措施为止,对具体措施实施管理。
(4)注重自我管理。
它要求发动全体员工参与方针目标管理的全过程,而且为各级各类人员规定了具体而明确的目标,从基层员工到管理人员都要被目标所管理;同时又要为完成目标调整自己的行为,实行“自我管理"。
40、方针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方针目标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组织进行战略部署,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
(2)可以调动各级员工的积极性。
(3)是提高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
41、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42、QC小组活动的特点突出表现为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和严谨的科学性。
43、QC小组活动课题分为五种类型,即:“现场型”、“服务型”、“攻关型”、“管理型”和“创新型”。
44、QC小组实施改进,解决问题除运用专业技术外,所涉及的管理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遵循PDCA循环;其二是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其三是应用统计方法及其他多种工具方法。
45、QC小组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所确定的活动课题是现场型课题。
46、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的作用是联谊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展示QC小组活动的技巧和方法,推广应用;鼓足士气,满足小组成员自我实现的需要。
47、QC小组活动起源于日本。
48、QC小组从选题到完成,每个课题的活动周期一般为3个月左右。
49、QC小组活动遵循PDCA循环,其基本步骤为:①找出所存在的问题;②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③确定主要原因;④制定对策措施;⑤实施制定的对策;⑥检查确认活动的效果;⑦制定巩固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⑧提出遗留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50、QC七大手法:控制图、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分层法、调查表、直方图。
二、标准化管理1、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2、我国规定国家标准的复审年限为5年,企业产品标准为3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于1989年4月1日正式实施,共5章26条。
4、企业标准体系是指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5、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是我国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的一种专用证明标志,是企业对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的自我声明形式。
6、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
7、《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90年4月6日发布,条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8、标准的层次分为部分、章、条、段和附录等形式。
9、标准化法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10、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为维护国家或区域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等目的,通过颁布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实施认证、检验检疫等技术措施,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进行控制的技术性限制措施。
1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12、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
13、《企业标准体系》强调对标准体系结构的不断优化,淘汰标准体系内低功能要素,增加和补充高功能要素。
14、《标准化法》第八条规定: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环境。
15、世界标准日是10月14日16、“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企业标准体系文件齐全,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要求,且文件发布后,实施应在三个月以上并能有效运行。
17、我国的强制标准是我国“技术法规”的主要文件形式,这在我国加入WTO的谈判过程中和入世后WTO/TBT委员会对我国的过渡性审改中,都得到广泛的承认。
18.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标准。
19.地方标准主要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
20.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21.对于国际标准中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应尽量等同采用。
22、国家标准是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
23、制定国家标准未组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可以由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负责标准草拟和参加标准草案的技术审查工作。
24、标准由制定、实施、修订这样一个不断发展,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标准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过程。
25、一般来说,标准实施工作,大体可分为计划、准备、实施、检查、总结步骤进行。
26、对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商品的,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处以该批商品货值金额10%至20%的罚款。
27、标准内容主要由若干规范性要素和资料性要素构成。
28、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优化原理.29、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由法律、法规、规章三个层次构成。
30、企业标准体系表具体包括: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统计表和体系表编制说明等四项内容。
31、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有等同、修改两种。
32、对标准实施的监督,一般可分为企业自我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行业监督四种。
33、对标准草案审查的内容主要是标准草案是否符合或达到预定的目的和要求、标准规定是否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与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标准是否协调一致、技术内容是否符合我国实际和科技发展方向。
34、企业标准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由企业法人代表授权的部门统一管理。
35、标准复审的结果包括修订、确认有效、废止等备案。
36、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进口、出口转内销。
37、制定标准是对标准制定部门对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编制计划,组织草拟、审批、编号、发布的活动。
38、WTO/TBT采取必要措施的正当理由:保证出口产品质量,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