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心理学教育学常考重点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汇总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考点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阶段性与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考点2自我意识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考点3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从生理自我(3岁前)到社会自我(3岁以后到少年期基本成熟),再到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的过程。
考点4认知方式的差异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学习理论考点1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考点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考点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考点4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学习动机考点1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考点2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考点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点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点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1)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作出解释。
3.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4.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1)1.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2)教育者——教师的主体受教育者——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四、教育的起源(12)五、教育的发展历程(13)(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非独立性,与社会社会、劳动相连接(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平等性(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二)古代(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1.奴隶社会、出现教师,产生学校教育特征:(1)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4)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2.封建社会(与生产劳动脱离)—-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3.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其他国家古代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普陀罗种姓。
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1.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心理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上。
这些原理包括感知、认知、情感和动机等心理过程。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行为、思维和情感状态。
2.学习理论:有多种学习理论可以解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如何提高学习效果。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奖惩和条件反射,认知理论强调思维和问题解决,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等。
3.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著名的理论包括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
了解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4.情感发展和社会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和适应非常重要。
教育者应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人际关系和社会期望,以帮助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获得成功。
5.动机理论: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
了解动机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6.学习障碍和特殊需求:有些学生可能有学习障碍或特殊需求,如注意力缺陷障碍(ADHD)、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等。
教师需要了解这些障碍和需求,并提供特殊的支持和资源。
7.教室管理和纪律:教室管理和纪律是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教师需要了解合适的教室管理策略和纪律方法,以维持秩序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8.教学策略和评估:了解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评估学生的学习是了解他们的进展和提供指导的重要手段。
9.教育技术和在线学习:教育技术和在线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者需要了解如何利用技术工具和在线平台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10.职业发展和辅导: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职业发展和辅导的重要场所。
教师需了解职业发展理论和辅导技巧,帮助学生规划职业道路和提供支持。
以上是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要点的超详细归纳。
教育者可以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引言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相关心理现象的学科,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必备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和有意识地引导,促使个体在思想、知识、品德、技能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2.2教育目标的分类教育目标可分为个体发展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
个体发展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社会效益目标是指通过教育促进社会的稳定、进步和繁荣。
2.3教育内容的分类教育内容可分为学科知识、技能和德育三个层面。
学科知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技能是指实际操作中所需的技能和技巧;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4教育方法的分类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
3.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科学,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2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是指个体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获取、加工、组织、运用信息,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创新等环节。
3.3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情感教育理论等。
这些理论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而制定更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4.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4.1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学为教师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师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一、教育学常考知识1.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教育学科的基础,是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
教育学理论主要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教育学时,需对以下教育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主义教育学派(洛克、卢梭)•实用主义教育学派(杜威)•心理主义教育学派(赫尔巴特)•社会主义教育学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人本主义教育学派(马斯洛、罗杰斯)•综合主义教育学派(吴敬琏)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
教育心理学主要包括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策略与调整、教育咨询等方面的内容。
备考教育学时,需要对以下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有所了解:•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比亚格斯认知心理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知科学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琼斯学习风格理论。
•教育评价: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实验设计和量化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的实施和策略等。
•学生的心理问题:注意力缺陷症(ADHD)、自闭症、分裂人格症、情绪障碍、人格障碍等。
3.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学科学的核心内容,研究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规律等。
教学理论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师行为、知识传授、学习者的参与和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备考教育学时,需了解以下教学理论:•教学设计: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學方法選擇、教学材料的准备等。
•教学评价:测试与评估、学习评估、教学评估、咨询与反馈等。
•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虚拟教学实验室等。
二、心理学常考知识1. 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以及与行为间关系的学科。
备考心理学时,需要具备以下心理学基本概念:•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特殊的细胞,主要负责信息的传递。
•线性心理学:又称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是通过观察环境刺激对人体产生的反应行为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中必背的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以及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食物,都揭示了行为是如何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的。
在教育中,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学习者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关注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自由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好奇心、兴趣等。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如奖励、表扬等。
在教育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合理利用外部动机来促进学习。
2、学习动机的激发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开展竞赛和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事实、概念、原理等。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
教师上岗考试试题《常识性知识》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 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 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经典背诵版(精心整理)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点重点汇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概念界说?(1)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联系在一起是孟子;《孟子.尽心上》对教育的理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才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
2、教育定义?广义: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广义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包括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1)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2)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3)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简述学校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教育影响的过程。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愿望选择教育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在教育领域,教育学心理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以下是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中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婴儿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青少年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儿童通过与更有能力的他人互动来学习和发展。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发展(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婴儿期(0-15 岁):信任对不信任。
2、儿童早期(15-3 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6、7 岁):主动对内疚。
4、学龄期(6、7-12 岁):勤奋对自卑。
5、青春期(12-18 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二)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有助于教师采用更适合的教育方式。
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试误说:认为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而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强调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结合导致条件反射的形成。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学生心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教育心理规律: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所遵循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3. 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个人、家庭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如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个人素质等。
4. 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制度:国家或地区对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规范。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和具体措施。
5.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方法:教育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6. 学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形成。
情感发展: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情感调节能力的提高。
意志发展:学生意志力的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7. 教师心理与职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如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情感等。
职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等。
8. 教育评价与改革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9. 教育公平与差异教育公平: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教育差异: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10. 教育环境与资源教育环境: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
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见考点集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常见考点集合第一章教育学1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2 、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3 、制度化教育开始于近代。
4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5 、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6、普及义务教育始于资本主义社会。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7、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
9、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孔子。
10、世界上最早专门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古代的《学记》。
世界上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大教学论》。
11、裴斯塔洛齐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2、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夸美纽斯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
他提出“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伟大艺术”。
14、学校教育产生与奴隶社会初期.1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1904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16、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7、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18、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其代表作为《教育漫话》1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20、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提出和谐教育理论。
21、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考点汇总,推荐文档
第一部分:教育学部分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
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其特征1、人本主义;2、古典主义;3、世俗性;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二、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1、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选择)3、教育学的发展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b.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批判教育学c.当代教育学发展d..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专题二小学教育一、义务教育1、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学习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才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和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师招聘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的定义和本质: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人的发展过程,旨在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差异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师生互动原则、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3.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4.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协作学习方法等,以及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方法。
5.教育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构建主义教育学等理论。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教育学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6.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教师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心理学知识点:1.心理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个体差异和诊断评估:包括智力、性格、情商等个体差异的诊断评估方法。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
4.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发展心理学、动机与情绪心理学、教育评估心理学等。
教师应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6.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包括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等。
教师应了解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教师考试心理学教育学常考重点知识点汇总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二战后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
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随着一次性教育相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2、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 教育的终身化。
终生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 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的中青年都脱除文盲运动。
3)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化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二战后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
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随着一次性教育相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2、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 教育的终身化。
终生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 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的中青年都脱除文盲运动。
3)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化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3、政治经济制度是如何制约教育的?(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生产力是如何决定教育的?(1)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为什么说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
有两种情况:(1)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2)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6、科学技术是如何影响教育的?(1)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7、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1)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程,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
(3) 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教师的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面。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学生的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和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贪污提出起诉讼。
学生的义务:尊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
为了预防、减少和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除应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外,还应对其强化纪律观念,尽量减少因自违纪行为而导致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教师违反《教师法》的法律责任:教师违反教师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况主要有三种;第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第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第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按现行教师管理权限,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部门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师有上述违法行为之一,对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和学生造成损失或损害的,还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教师侵犯学生的形式:侵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财产权,通信自由仅和隐私权,对学生身心名誉方面造成伤害,因此,教师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做一个无愧于自身地位和称号的合格教师。
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传道者角色。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
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 授业、解惑者角色。
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 示范者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 管理者角色。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 朋友角色。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 研究者角色。
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的掌握,对基本的技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的理解。
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
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动向,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学科发展的因素,该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
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等。
2.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试述课的一般结构。
1. 组织教学。
通常在上课开始时,需要有组织教学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