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实验解难题——李世忍

合集下载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生活是最好的课堂,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设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情境,以“问题”为线索,以“动脑筋”为媒介,以“口语交际”为目的,展开饶有兴致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围绕“问题”,在“发现”中交际,在“讨论”中交际,在“评价”中交际,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实现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的交流。

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是做的比较好的:一、给学生一个生活的课堂。

口语交际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大,口语交际的空间就有多大。

教师能在广阔的生活中选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如“家里有了蟑螂怎么办?”,“队徽容易刺到皮肤怎么办?”等,让学生觉得有本之源,有话可说,学生的兴趣度和参与度极高。

二、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课堂。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走向社会的现代人,这就要求口语交际要实践性。

这节课里,学生针对“夏天戴队徽很容易刺到皮肤该怎么办”、“晚上起床找不到开关怎么办”等展开对话。

体现出“语文的综合性的实践性”,加强了课堂与课外生活的联系和沟通,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三、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学生间的对话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双向互动,“你来我往”中才能形成,在本课里采用了三种互动方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

正是这些互动使学生打了思路,激发了兴趣,锻炼了胆量,在多听,多说,多想中得到了发展,从而避免了那种“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单向传递状态,思维交流、碰撞较少”的弊病。

学生在互动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神采飞扬中真正展示自我,释放本真,实话实说。

一节课下来,学生交际的兴趣浓厚,基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懂得与人交际时应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认真倾听,教学目标的达成较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孩子在小组内大胆说而站起来说却很胆小,教师对个别学生具体的引导还不是很到位;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学生出现表达困难时,欠缺机智的引导,这些都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B.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元法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模型法D.根据速度定义式v=ΔxΔt ,当Δt非常非常小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A.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由于影响加速度的因素较多,为了研究它们之间关系,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B.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理想实验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故B错误;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C 错误;D.根据速度定义式v=ΔxΔt ,当Δt非常非常小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D正确。

故选AD。

2、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B.高速运动的汽车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D.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A.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即静止的火车与高速运动的汽车惯性可能相同,故A错误;B.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速度大小无关,即高速运动的汽车不能很快地停下来,不是因为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故B错误;C.乒乓球的质量小,惯性小,所以容易改变其运动状态,故C正确;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仍存在惯性,故D错误。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1【理论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建构新的科学概念,纠正错误的前概念,丰富有待完善的概念。

在建构科学概念的同时,思维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理想的状态是:在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与科学概念的建构协调发展。

【教学内容】《风的形成》选自河北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本课的教学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通过探究自然界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

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观察上升的空气”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风的形成”活动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

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对流知识解释暖气片使室内变热的原因和对空调安装位置的思考,尝试用科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已经知道了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们明白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的原理。

本堂课就是让学生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验证风的形成。

【教学目标】1、能从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用简单易得的器材做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并通过演示实验、对比模拟实验,运用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方法,归纳风的成因。

3、运用知识迁移,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尝试探究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思路】观察——质疑——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小结——运用【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实验材料:铁架台、细线、羽毛、硬质透明塑料罐(风箱)蜡烛、打火机、檀香、等。

广东省广州市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 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有效减弱噪声答案:A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 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 平面镜可以成实像D. 放大镜成的像总是放大的答案:A3.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表面出现小水珠C.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 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答案:B4.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 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C.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答案:A5.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不受力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 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4分)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大D.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A、D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是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故A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所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小,故C错误;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B. 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 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光的折射现象D. 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答案:A、C解析: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在其后面形成影子,故A正确;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 错误;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光的折射现象,当字位于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这三种色光被称为光的三原色,故D错误。

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中考猜题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中考猜题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中考猜题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第15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将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

B.一位乘客因为坐过站而不满和司机激烈争执互殴,引发坠江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C.海南铺前大桥的建成,将实现文昌与海口400多年的通车梦,提高铺前地区的旅游发展。

D.国家部门发布《保护生命长江武汉宣言》,发出保护生命长江、建设生态文明的倡议。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A.④②⑥①⑤③B.④③⑥②①⑤C.⑤④⑥①③②D.⑤③②①④⑥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所谓“半称心”并非消极应付,而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一种智慧的人生感悟,一种从容的处世哲学。

②万事只求“半称心”,这不是玩世,而是求是。

起伏聚散,坎坷波折,遵从本心,有舍有得。

不强求,不攀比,不自擾。

追求过,努力过,付出过,便是快乐,亦是精彩。

③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让我们珍惜拥有,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以求通达明智、沉浮自如。

④当然,“半称心”并不是只安于现状,而是要知晓自己的优劣,扬长避短,心存美好,不断向前。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敲鼓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B. 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C. 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B解析:A选项,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而不是音调越高。

音调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与振幅无关。

故A错误。

B选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正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故B正确。

C选项,超声波是声波的一种,它仍然需要介质来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真空中没有介质,声波无法传播。

故C错误。

D选项,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而不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D错误。

2、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搓手取暖B.用暖水袋暖手C.晒太阳取暖D.向手``呵气’’取暖答案:A解析:A选项,搓手取暖时,双手相互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得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故A正确。

B选项,用暖水袋暖手时,暖水袋的温度较高,与手发生热传递,使得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故B错误。

C选项,晒太阳取暖时,太阳放出热量,人吸收热量,使得人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故C错误。

D选项,向手“呵气”取暖时,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与手发生热传递,使得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故D错误。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先把凸透镜、发光体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然后进行实验。

他们让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用刻度尺量出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像距v,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u,记录多组数据后,他们发现当u>2f时,v在f和2f之间,且像的大小比发光体小;当f<u<2f时,v大于2f,且像的大小比发光体大;当u=f时,他们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当u<f时,光屏上也得不到像,但透过凸透镜却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随机进入式教学案例

随机进入式教学案例

随机进入式教学案例最近,小明的语文成绩一直不理想,他的父母感到很担心。

为了帮助小明提高语文成绩,他们决定请来一位专业的老师给小明辅导。

于是,他们找到了一位名叫李老师的语文家教。

李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他对教学非常有独特的见解。

他在教学中使用了一种随机进入式教学的方法,这个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小明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

第一次上课,李老师给小明讲了一个关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故事。

小明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李老师没有立刻告诉小明故事的结局,而是给他思考一下故事中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这样一来,小明就开始思考和讨论了。

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李老师给小明讲了《红楼梦》中其他角色的故事,比如贾宝玉、林黛玉等。

通过这种随机进入式教学法,小明不仅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其中的每个人物都能够清晰地回忆起来。

在学习了《红楼梦》之后,李老师开始教小明其他的古代文学作品。

他随机给小明讲了《水浒传》中的故事,再到《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

每个故事都令小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渐渐开始主动去了解这些作品并进行深入的探讨。

不仅如此,李老师还引导小明多读一些现代文学作品。

他给小明推荐了一些优秀的现代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并要求小明写读后感。

小明渐渐地从课本中的知识学习转变成了对文学的热爱和思考。

通过随机进入式教学法,李老师让小明看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不再是一味地记忆知识点和背诵课文,小明开始主动去思考,分析和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

随机进入式教学让小明的语文成绩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他之前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随机进入式教学不仅适用于语文学习,也适用于其他学科。

它通过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压力和负担。

总之,随机进入式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在小明的语文学习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初三物理创新实验

初三物理创新实验

用身边的物品做到物理试验!请你用饮料瓶和一杯水设计5个物理试验并操作试验器材:透明、光滑、无残的圆柱形小型饮料瓶(带盖)和烧杯各一个(量程250ml或相近规格,内装适量的水)。

没有其它任何材料和工具。

示例:试验过程:去掉瓶盖,用手捏扁瓶体,口朝下没入水中,在松开手。

试验现象:瓶体复原,瓶内水面高于瓶外水面。

原理和结论:大气压把水压入瓶内。

要另外想到5个!!!有加分!其实这样的问题很多的!比如:1、用手压瓶,瓶变形,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2、把它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力使它滚动,它会逐渐慢下来,直到停止,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空瓶做,然后用装满水的瓶做,你还能得出惯性和质量有关);3、装部分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突然推它,水会向后方倾斜,这是由于水的惯性引起;4、装满水,放在阳光下,做光的折射实验;5、把瓶盖旋下来,放在烧杯的水面上,这是由于浮力引起的,说明浮力;6、把烧杯中的水用力泼出去,水在空中能“飞行”也是应用了惯性原理:其实还有很多!!参考资料:版权所有,严禁抄袭给你一个无砝码,无游码但已经调好的等臂天平和一个量杯,细绳,一些沙子以及适量的水(设水的密度p水为已知),请测出一块小矿石的密度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及要测量的物理量2.推出用所测物理量表达矿石密度的表达式1先在量杯中盛一定量的水, 记录体积V12用细绳栓住小矿石,将矿石放入其中,记录体积V23通过刻度差可求出矿石体积V4将空量杯放在天平一端,另一端放入适量细沙使天平保持平衡,再在放细沙的一端放上矿石,接着往量筒内加入水,使天平平衡.5.记录倒入水的体积V3,由密度公式计算出水的质量m=ρ水V3,即为矿石的质量所以矿石的密度为ρ石=ρ水V3/(V2-V1)第一步:测量小石头的质量M,将量杯放在天平的一端,在另一端放入适量的沙子,使得天平平衡,然后,把小石头放在有沙子的托盘内,其后,往量杯内注入适量的水,使得天平再次平衡。

用眼查看量杯内水的体积V1,小石头的质量M=V1*P水。

二氧化碳制取研究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二氧化碳制取研究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二氧化碳制取研究教学设计(通用1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二氧化碳制取研究教学设计(通用14篇)教学计划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工作规划,也是学生学习的规划,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巧妙设计实验 有效进行探究

巧妙设计实验  有效进行探究

巧妙设计实验有效进行探究发表时间:2020-10-15T12:06:47.7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9期作者:李晓磊[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李晓磊哈尔滨市香滨小学校 150030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而科学学科就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把科学课上得有滋有味,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

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

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怎样设计实验,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探究这个层面上。

对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例如在教学《分离食盐与水》这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先是出示一杯几天前放置在教室的清水,并说明水是会蒸发的,然后出示一杯盐水,提问这杯盐水放置几天会怎样?此时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水会蒸发,盐会留下;有的说水和盐会一起被蒸发;还有的说盐和水都不会有变化。

那么针对同学们的猜想我们这节课就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经过大家的研究和讨论,学生们一致决定要用加热的方法来验证,所以我们就按照同学们的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给盐水加热的实验。

运用“探究一研讨”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运用“探究一研讨”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运用“探究一研讨”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冷继茂
【期刊名称】《山东教育:中学刊》
【年(卷),期】2005(000)016
【摘要】一、准备充足的探究材料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材料,注意体现“感性一理性一感性”的认识规律特别重要。

如在教学《种子的构造》一课时,事先安排学生在家泡好菜豆、大豆、花生、绿豆、玉米、小麦等种子,并准备好镊子、小刀等工具,上课时带来,为学生自行探求“种子构造的有关知识”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

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准备,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有结构、有层次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准备各种电器材料和与电有关的工具。

【总页数】1页(P51)
【作者】冷继茂
【作者单位】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6
【相关文献】
1.探究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J], 相春梅;付立伟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创新意识 [J], 张华宝
3.运用引导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J], 王建军
4.浅谈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J], 陈燕凤
5.运用探究研讨法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J], 赵慧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挖掘隐含条件感悟解题思路

挖掘隐含条件感悟解题思路

挖掘隐含条件感悟解题思路
连泽仁
【期刊名称】《政治思想史》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 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出现反应物的质量有剩余量或不完全分解的情况.这类题大部分问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也有一些题目的条件,需要经过分析有关数据才能弄清楚,有些同学由于挖掘不出这些隐含条件而导致错解.本文略举三例,旨在使同学们对挖掘隐含条件的有关解题思路有所了解.
【总页数】1页(P25)
【作者】连泽仁
【作者单位】上海市中原实验学校,2004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挖掘隐含条件打开解题思路 [J], 李丙立
2.隐含条件知多少——谈三角函数解题时对隐含条件的挖掘 [J], 蒋利敏
3.挖掘隐含条件拓展解题思路 [J], 尤金元
4.挖掘隐含条件拓展解题思路 [J], 尤金元
5.例析隐含条件的挖掘途径及隐含条件对解题的作用 [J], 刘永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高效开展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高效开展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高效开展石井镇香城小学李西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所以,在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怎样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从而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每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值得深思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认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今后继续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为终生学习的前提。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

观察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看见了”并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例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所以,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

良好的观察品质主要包括:(一)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

应让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观察的持久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结果。

如: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通过24年的物候记录,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等物候之间的关系。

达尔文也是经历了几十年含辛茹苦的观察与实验,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

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观察的敏锐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伽里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

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

如何提升农村科学实验教学实效

如何提升农村科学实验教学实效

如何提升农村科学实验教学实效
李自明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卷),期】2013(000)022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上好科学实验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综合素养。

小学科学课也是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的基础。

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教学条件的制约,当前农村小学的大部分教师对科学实验教学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仪器设备应用不充分、教师演示水平不高、学生操作能力不强、实验参与率低、教师教法呆板、实验趣味性不强等问题,使实验教学比较低效,极大地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根据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农村小学装备条件相对不足的现状,笔者提出开展好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要采取的对策。

【总页数】1页(P160)
【作者】李自明
【作者单位】积石山县深沟小学 7317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2.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3.均衡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效性探讨
4.提高科学实验教学实效性策略
5.论如何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实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士彬
【期刊名称】《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年(卷),期】2013(000)021
【摘要】高中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艰巨任务。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众多数学教师丞需解决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围绕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总页数】1页(P375-375)
【作者】李士彬
【作者单位】河北安国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改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新课标为理念探索与实施语文教学高中历史新课改之我见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讲授中如何渗透物理方法教育关于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探索改变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学案教学的实践总结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浅析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精心设计教案增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素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探
3.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由一道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引出的思考4.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以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5.大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数学开放题为载体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以数学开放题为载体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以数学开放题为载体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李希森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卷),期】2009(000)031
【摘要】@@ 所谓数学开放题,是指题中条件不足或多余,或者结论隐去或不确定,或者解题有多种策略,或者只给出问题情景,对解题的限制很少,但要求尽可能多地得出不同的答案,这就给学生创新思维创设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用多种的思维方式(如观察、联想、猜测、直觉、类比、综合、发散等)思考和探索.用开放题作为载体,除了能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外,还能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页数】1页(P41)
【作者】李希森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宁溪初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数学开放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运用多向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以利用面积法解决函数相关问题为例
3.以化学试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4.运用多向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以利用面积法解决函数相关问题为例
5.以化学试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注重有效性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注重有效性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注重有效性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谢继贤
【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年(卷),期】2015(000)032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改革。

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当代的课堂教学不再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学生素质的提高。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就要在生物教学中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页数】1页(P132-132)
【作者】谢继贤
【作者单位】广西岑溪市第一中学,543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41
【相关文献】
1.开展有效性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J], 王莲招
2.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J], 孙德志;曾涑源;刘彩华;张翀;魏西莲
3.注重科学方法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J], 侯秀姣
4.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J], 温觉钟
5.加强阅读与写作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 蔡欢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对策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对策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对策
李士敏
【期刊名称】《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版)》
【年(卷),期】2018(000)008
【摘要】数学无论在任何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在初中阶段,数学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拥有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所以在当前的初中教学当中,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相关要求的提出,教师们也在尽量提升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以求能够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帮助学生们获得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但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当中,仍然有一定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本文首先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给初中数学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意见.
【总页数】1页(P33)
【作者】李士敏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第一实验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效率对策探析
2.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巧选授课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3.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4.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5.新课程目标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另辟蹊径用假设与排除策略解决生活中的推理问题齐卓久

另辟蹊径用假设与排除策略解决生活中的推理问题齐卓久

另辟蹊径用假设与排除策略解决生活中的推理问题齐卓久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上册《生活中的推理》
题目如下:
学校开设了美术、、音乐和体育三门课,王、李、张三位老师分别教其中一门课。

王老师不是美术老师,李老师从不在操场上课,张老师上课要用钢琴。

这三位老师分别教哪一门课?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知道用列表推理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即由:
得到:
但学生的思维是多向性的,我们不能局限于这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可能每一次都进行列表,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引导学生进行假设推理,可能锻炼学生的多向性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由已知进行假设:
1.老师不是美术老师,那他可能是音乐老师或体育老师;
2.李老师不是体育老师,那他可能是音乐老师或美术老师;
3.张老师上课用钢琴,他只能是音乐老师。

结论一:从1和3里可以判定,由于张老师是音乐老师,所以李老师的两个可能的假设里,音乐老师是不成立的,那他只能是体育老师。

由结论一可判定,李老师的两个可能的假设里,只有美术老师是成立的。

用图表示如下:图1
由图1可以判定:图2
由图,结果可想而知。

用假设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推理问题,要比列表的方式抽象些,但较为快速方便,加上图,更加形象直观,可以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对于思维不够敏捷的同学,直接在草纸上画图也更加适合。

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 李世玺

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   李世玺

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李世玺发表时间:2020-12-03T12:19:33.02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上作者:李世玺[导读]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数学的学习和解题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强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将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到解题过程中。

马山县永州镇州圩中心学校李世玺 530606【摘要】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数学的学习和解题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强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将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到解题过程中。

而小学数学正是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阶段,教师能够进行正确的教学引导,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对此,教师需要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来寻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问题解决;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作为教育中基础科目之一,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今后学习的深入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问题解决教学作为学习的一部分,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在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学活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因此,在数学解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现状(一)内容脱离生活在一些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将数学教材上的知识和内容转述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利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单纯的数学问题.而没有将这些数学知识同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际情况进行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实验解难题
潮河学校:李世忍新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注重科学探究,而开发课程资源是对实现以学生为本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新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结合实际教学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可以创设更多的实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正确知识或者更容易突破难点。

在教科版八上“水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中都有大量的“白气”产生。

这与同学们日常生活经常说的水开了冒“气”的经验相吻合。

所以同学们都错误的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

尽管教师一再强调“白气”不是水蒸气,但从他们疑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并不相信这个说法,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白气”是什么?,“白气”是怎么产生的?,我在本章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中的“液化”中设计了下面这个探究实验进行比较,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白气”,效果明显。

我设计的实验装置所图如示:
实验器材:
取一个烧杯,一个带有两个小孔的橡皮塞,一个孔插入温度计,另一个孔插入玻璃的直角弯形导管,两个酒精灯,石棉网,水,铁架台。

具体步骤:
按图里的装置安装好,然后把水烧开,这时有大量的白气跑出直角弯形导管,这时问同学们这“白气”是什么?
(学生一般都会回答是水蒸气)
然后教师问学生,在烧杯里面的水上面有水蒸气吗?
(学生一般都会回答应该有)。

那么为什么水上面的水蒸气看不见,而直角弯形导管跑出来的却看得见呢,这说明“白气”很可能不是水蒸气。

这个时候同学们还是有很多的迷惑的地方,这时教师把另一个酒精灯放到直角弯形导管的“白气”下面,并把酒精灯点燃,结果“白气”神奇的消失了,这个时候教师问学生,“白气”消失了,变成了什么?(教师提示,变成了冰,水或者水蒸气)
(学生回答是水蒸气)
教师引导学生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看不见,所以“白气”很可能不是水蒸气,那“白气”究竟是什么呢?
教师再用一块玻璃板挡住“白气”,学生观察现象,发现有玻璃板上布满了小水珠。

从这个实验学生就明白了“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珠。

这时教师提问,水蒸气是怎么变成小水珠(“白气”)的,而当第二个酒精灯对“白气”加热时,“白气”(小水珠)变成了水蒸气,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变化的条件是什么?
(这时候学生很容易回答:水蒸气变成“白气”是要遇冷,而“白气”消失是要吸热。


这个实验因为是针对水蒸气变成“白气”,“白气”又变成水蒸气,所以学生能很好的理解“白气”不是水蒸气,并且学生能理解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白气”),那么个难点就解决了。

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中,使这两节的疑惑迎刃而解,又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识欲和探索兴趣,也使课堂教学达到优化整合的目的。

所以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实验室的教学资源,争取创设更多的实验教学,从而达到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