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除颤阈值测试没有必要的理由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参数优化减少不适当电击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参数优化减少不适当电击吴冬燕卢凤民付乃宽许静[摘要]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参数优化在减少ICD不适当电击中的作用。
方法62例植入ICD的患者,男45例,女17例,植入单腔ICD 29例,双腔ICD 13例,三腔ICD 20例,随访20.6±14.6个月。
结果6例出现不适当电击,占9.7%。
其中双腔ICD 5例,三腔ICD 1例。
出现不适当电击的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其他患者并无区别。
在分析患者发生不适当电击的原因后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ICD参数,包括:延长快室性心动过速(FVT)或VT2区的识别心搏数目;提高心室颤动区的判定心搏数目和低限频率;调整P R Logic分区比值;严格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流程。
经治疗后6例均未再发生不适当电击。
结论根据患者出现不适当电击的临床情况和ICD的内在鉴别流程,个体化ICD参数优化是减少不适当电击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参数优化;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不适当电击Optimal programming of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as a means to reduce inappropriate shocks.WU Dong-yan, LU Feng-min, FU Nai-kuan, XU Jing.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ianjin Chest Hospital, Tianjin 300051, ChinaCorresponing author: XU Jing, E-mail: drxj@[Abstract]Objective To demonstrate the specific role of the optimization of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s (ICD) on the reduction of inappropriate ICD shocks. Methods From Jan 2006 to Jul 2011, 62 recipients of ICDs were surveyed and ICDs were optimally programmed. Result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of half a year to 5 years, 6 of 62 patients (9.7%) experienced inappropriate shocks. Of the 6 patients, five were implanted with dual-chamber ICDs and one with the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system(CRT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inappropriate shocks versus those who did not. After giving anti-arrhythmia therapy and optimization programming, inappropriate shocks did not occur.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include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intervals to detect (NID) in the FVT zone, increasing the NID and its detection rate in the VF zone in order to lengthen the detection window, the optimal programming of the relative size of the antegrade zone in P R Logic and the individual programming of the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discrimination algorithm. Conclusion By using programming options that specifically address each patient′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the majority of the inappropriate shocks can be prevented.[Key words]Cardiology; Optimization;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nappropriate shock作者单位: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300051)作者简介:吴冬燕(1975-),女(汉族),山西太古县人,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专业特长为起搏与电生理。
医院除颤仪操作规程
医院除颤仪操作规程一、操作流程开机→连接好导联线→选择除颤能量→涂抹导电糊→充电→“Sternum”板置于患者右胸锁骨下,“Apex”板置于左胸乳头下方→所有人离床→放电→观察疗效。
二.操作常规1. 打开电源,让机器自检。
2. 按导联选择键“PADDLES”选择电极板导联,该电极导联可以直接获取病人心电信号。
选择Ⅰ,Ⅱ,Ⅲ导联时,要正确贴好电极片,并连接好导联线.3. 按”HR ALARM”设置参数报警范围(100/30、140/60、160/90、120/200).4. 进行除颤时,先进入除颤模式,按“能量选择”选择好除颤能量(SMART双向波形150J),除颤板涂导电膏或生理盐水纱布,按“CHARGE(2)”充电或位于“心尖”位置的浆形电极板的黄色“CHARGE”充电按钮进行充电,将标有“胸骨”的除颤板放置在患者胸部右侧锁骨下,将有“心尖”的除颤板放置在患者胸部左胸乳头下方.确保两个除颤板与病人皮肤接触良好.5. 所有人离床,同时按住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键放电.6. 室颤.室扑心率选择非同步模式,如选择同步模式,则由病人心电波触发放电.7. "GO SUMMARY"键为抢救实时记录,"RECORO"键为全程记录.8. 使用后用清水抹干净除颤机、各导线卷好放入抽屉中.三.注意事项1.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及起搏器植入病人除颤后应立即检查ICD和起搏器的功能。
2.每天自检一次,保证仪器处于正常待机状态.3.除颤仪自检方法:(1)将开关置于“Paddle”关同步键,电量调节至100J 或仪器说明书所提示的测试电量.(2)在电击板处于原味的情况下,按充电键.(3)握住电击板手柄,按心前区电击钮,除颤仪应不放电.(4)放开心前区电击钮,按胸骨电击钮,除颤仪应不放电.(5)按Sync钮,同时按胸骨电击钮,除颤仪应不放电. (6)再次按Sync钮,关闭同步复律功能.(7)同时按两个电击钮,心电图纸打印出结果,如果各项功能良好,其纸上会显示“TEST100J PASSED"(100J测试通过.如果显示"TEST100J FAILED"(100J测试失败),除颤仪不能正常使用,应立即与设备科联系,几时进行维修3 呼吸机操作规程:1、查对病人,神志清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护理体会(1)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护理体会(1)【摘要】目的:提高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的护理技术和质量,以保障病人生活品质。
方法: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实施术前、中、后的及健康指导。
结果:消除了病人的思想负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身心都得到康复。
【关键词】除颤器;安装;护理体会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的原因,约占心脏性猝死的87%。
虽然随着心电监护技术的发展,已使院内的猝死率大为降低,但院外心脏猝死常因不能及时复苏而死亡。
多个临床试验均已证实ICD具有准确检测和治疗猝死事件的功能。
因此植入ICD已成为防治具有极高死亡率的室速和室颤的重要措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现将我科成功进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3例的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患者1,男60岁,扩张型心脏病,心功能Ⅲ级,入院前心源性晕厥2次,入院后心电图证实室性心动过速。
患者2,男65岁,在家突然晕厥,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为主诉来医院,入院后室性心动过速频发,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患者3,女55岁,扩张型心脏病。
方法:3例均择日手术,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在局麻下于左侧锁骨中段下约2cm处,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在肠大肌筋膜下小心设置一起搏器囊袋,自切口内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
用Seldinger法置入9F、10F撕开鞘二根,沿撕开鞘插入右小房双极螺旋电极及右心室双极电极。
测试心房心室电极阀值,最大感知和阻抗。
在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下测试除颤阀值。
除颤阈值测试首次采用15J,不成功采用最大能量34J。
测试满意后关闭ICD除颤功能,逐层缝合直至皮肤,无菌敷料覆盖。
开启ICD功能,并初步设置工作参数。
2护理体会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术前以心理护理为主,向患者及家属耐心介绍ICD的效果、安全性,告诉他们安置ICD并非一件可怕的经历,它已帮助很多病人恢复正常和愉快的生活,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向病人介绍手术、经过及注意事项,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解除其恐惧与焦虑。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不恰当治疗的分析及处理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 电生理 杂志 2 1 第 2 0 0年 4卷第 2期
・1 5・ 2
埋藏 式 心脏 转 复 除颤 器 不 恰 当治 疗 的分 析 及 处 理
靳艳 于波 庞 雪峰 程颖 赵卫 华 齐 国先
[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埋藏式心脏转 复除颤 器(C 不恰 当识别与治疗 的原因及处 理对策 。方 法 对 3 植 ID) 4例 入 I D患者记录 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 C 归类 , 统计 ID记 录的各个事 件的次数 、C C ID不恰 当识别及 治疗 的原 因。结 果 随访 2 .7± 16 ( ~7 ) O 0 2 .6 1 1 个月 , D记 录室性 心律失 常事件共 2 9次, I C 8 7例接受 不恰当的识别 和治疗 ,C ID电 击治疗 8 , 3次 不恰 当电击治疗 2 次 ( 1 其中因心房颤动所致 6次 , 阵发性 室上性心 动过速 1 , 2次 肌电干扰 3次 ) 占 , 电击治疗总数 的 2 .0 2 / 3 , 过调整 ID的相关参数 、 5 3 %( 1 8 ) 通 C 应用抗心 律失 常药物 、 射频消融 手术 , 不 同的病 行 对 例进行个体化处理 。结论 室上性快速心 律失 常是 ID不 恰 当电击 治疗 的主要原 因 , 于 I D植入 患者 , C 对 C 应进行
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安全有效的心脏除颤器摘要: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Subcutaneous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S—ICD)目前已在欧洲、新西兰、美国投入临床使用。
S-ICD主要由脉冲发生器、电极导线组成,与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ransvenous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TV—ICD)不同的是,S—ICD的脉冲发生器经皮下置于左侧胸壁,电极是由两个感知电极及一个电击线圈组成的,经皮下置于胸骨旁。
作为全皮下心脏除颤系统,S-ICD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与静脉导线相关的围手术期及长期并发症,且手术过程不需要在透视下进行.S-ICD的适应人群主要包括伴有静脉畸形或梗阻不适合经静脉行心脏转复除颤器的儿童、感染风险大以及有猝死风险的年轻心律失常患者(如Brugada综合症、长QT综合症及肥厚性心肌病)。
然而,由于缺乏腔内电极,S—ICD无起搏功能(除电击后短期起搏外),因此,I-SCD不适合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及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适应症的患者.引言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目前是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1,2]及二级预防[3]的有效手段。
迄今为止,大部分ICD植入系统均通过传统植入方式,即经胸腔内大静脉将除颤电极置于右室,然而,TV—ICD具有较高的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最近的一项大规模研究表明,TV—ICD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大约为1。
5%,这些主要并发症包括:院内死亡、心脏骤停、心脏穿孔、心脏瓣膜损伤、冠状静脉损伤、血胸、气胸、深静脉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心肌梗死、心包填塞以及动静脉瘘[4]。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极绝缘故障导致的电极故障的发生率日益增加,有研究显示,电极植入10年后电极故障的发生率约为20%[5].因此,尽管TV—ICD能够有效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除颤操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除颤操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除颤操作的问题总结除颤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心脏复苏技术,已经在许多医疗场所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尽管除颤操作在拯救生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操作不当导致效果不佳:尽管除颤仪器在技术上越来越先进,但仍然存在操作不当的情况。
这可能包括贴片位置不准确、除颤能量选择错误等。
这些问题导致除颤操作的效果不佳,无法有效恢复患者的心脏功能。
2. 误识别心律:除颤操作需要准确识别患者的心律,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除颤。
然而,由于心律监测设备的限制以及医生的误判,可能会发生误识别心律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除颤操作或者错过了需要及时除颤的机会。
3. 除颤能量选择困难:除颤能量的选择对于恢复患者的心脏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医生可能面临除颤能量选择的困难,不确定该选择多大的能量才能有效复苏患者的心脏功能。
这可能导致除颤操作效果不佳,延缓了患者的心脏复苏。
二、除颤操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除颤操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技术、培训、设备等方面的因素。
1. 技术限制:虽然除颤设备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限制。
例如,心律监测设备可能无法准确识别某些心律异常,导致误识别的情况发生。
此外,除颤能量的调节范围也可能受到限制,使得医生在选择除颤能量时困惑。
2. 培训不足:正确操作除颤设备需要医生具备专业的培训和经验。
然而,一些医疗人员在使用除颤设备时可能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缺乏培训意味着医务人员对除颤操作的要求和流程不了解,容易导致操作不当。
3. 缺乏标准化流程:除颤操作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流程。
这使得医生在实施除颤时可能存在灵活度较高的操作方式,容易导致操作不当或困惑。
4. 时间紧迫和压力:在急救情况下,除颤操作的时间紧迫。
医生在紧张的情况下可能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或选择困难。
此外,心脏复苏的任务本身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可能影响医生的判断和操作。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AHAACCHRS指南解读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AHA/ACC/HRS指南解读心脏骤停(SCA)是心脏性猝死(SCD)的常见原因,是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生率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的50%[1,2]。
心律失常性猝死是SCD的最直接原因,其中约80%为快速室性心律失常(VA),20%为心脏骤停及各类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作为预防高危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I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针对SCD的高危患者防治恶性心律失常及SCD的发生;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猝死者防治其再发恶性心律失常事件。
ICD二级预防循证医学证据包括AVID 研究、CIDS研究、CASH研究,研究结果均显示对于心脏骤停幸存者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或室颤患者,ICD比抗心律失常药物更有效。
在AVID试验[10]中,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比,幸存的SCD或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VT的患者,ICD改善了总体生存率(主要是胺碘酮),在其为期2年的研究中发现死亡率相对降低27%,绝对风险降低7%。
基于ICD的良好获益,目前在VA的管理和SCD的预防上持续助力,为此指南首次专门开辟一个章节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治疗(尤其是ICD治疗)的价值。
例如,经静脉ICD推荐用于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当根据患者的并存疾病和心功能状态推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风险很高而非心律失常(心源性或非心源性)死亡风险低时,患者更能够从ICD中获益。
下面将从与特定疾病状态相关及其他相关情况的VA和SCD风险的持续管理方面逐一阐述。
缺血性心肌病(IHD)新指南在缺血性心肌病二级预防的内容上涵盖了2008/2012年ICD 指南二级预防的内容,同时明确了对于患者预期寿命大于1年的要求。
对如下三种情况均给予了I类推荐:1、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因非可逆性原因引起的室颤(VF)或室速(VT)所致的心脏骤停,以及非可逆性原因的伴有[3-6]或不伴[7]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预期寿命1年以上应推荐植入ICD。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节律紊乱的医疗设备。
它可以监测心脏的电信号,并在检测到不正常的节律时,通过释放电击来恢复正常心律。
相比传统的外置除颤器,ICD能够在患者体内实时监测并治疗心律紊乱,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ICD由主机、电极和程序软件组成。
主机是ICD的“大脑”,用于接收、处理和分析电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治疗策略决定释放电击。
主机通常埋藏在患者的胸腔或肩膀下方,接受电极通过杂质的手术置入患者的心脏,以检测心脏的电信号。
程序软件则负责设置ICD的参数,包括心律监测的灵敏度和除颤电击的强度等。
ICD主要用于治疗两种类型的心律紊乱:室颤和室速。
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紊乱,患者的心脏无规律地颤动,无法有效地泵血。
如果不及时进行除颤,室颤将导致心脏停止跳动,即心脏骤停。
室速则是心脏搏动过快,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
ICD可以通过电击来恢复心律的规律性,使心脏能够重新开始正常的搏动。
ICD不仅可以监测和治疗心律紊乱,还可以记录和存储这些事件。
这对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通过ICD存储的信息,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心律变化、心脏功能和心脏节律治疗的效果,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虽然ICD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心脏节律紊乱的设备,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首先,ICD的手术置入过程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
其次,ICD的使用也有一定的风险,包括出血、感染和电极移位等。
此外,ICD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患者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随访和检查,同时需要遵循一些特定的生活和活动限制,以保证ICD的正常使用和患者的安全。
总的来说,ICD在治疗心脏节律紊乱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在患者体内进行实时的心律监测和治疗,还可以通过存储的数据评估治疗效果。
然而,ICD的使用需要谨慎,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合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后的连续性护理
人电极导线 , 电极 导线顶 端通常 置于右心室 心尖部或 右心室心 尖间隔部 , D植人于胸前 , I C 一般在左侧 。
3 住院护理 3 1 术 前护理 .
除颤 阈值测试 时 , 必须做好体外除颤应急抢救措施 的准备 , 尽量
缩短心脏和大脑缺 血时间 , 如低能量除颤不能转复 , 必须立即进
・
2 ・ 2
T ODA N Y URS De e e , 0 , . 2 E, c mb r 2 1 No 1 1
植 入埋 藏式 心律 转 复 除颤器 后 的连 续性 护 理
陈华 丽
摘要 介绍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住 院护理 , 出院随访和居 家护理指导。通过 术前进行 充分 准备 , 对患者资料 周密与详
恶性心律失常 , 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发
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随着心电监护技术 的发展 , 院患者 住
3, d 训练患者床上排尿 、 排便 , 术晨排空大小便 , 建立 下肢静 脉通
路。导管 室配备一 台体外 除颤器 , 体外程控 分析仪 和起搏器 分
析仪 , I D除颤阈值测试 时 , 在 C 一旦 ID不能 有效 除颤 , C 必须 由 体外除颤器除颤 , 为安全手术提供保证 。
均符合要 求后 , 嘱患 者数数 , 同时严密 观察 患者神 志 、 呼吸 、 心 电、 血压 、 血氧饱和度。评 估最低 有效除颤能 量 , 即心室短 阵快
速调搏 , 5 H 交流电刺激 , 用 0z 诱发室颤的发作 , 室颤发作至除颤 放 电至少在 1 s 0 以上 , 2 2 J终止 至窦 性心 律 的出现 。在 用 0~ 5
3 12 加强与患者和家属 的沟通 ..
的猝死率大为降低, 但医院外心脏}猝死常因不能及时转复而死 生
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与随访
江苏实用心 电学杂志
2 0 1 3年第 2 2卷第 5期
・
7 71 ・
・
பைடு நூலகம்
论著 ・
植 入埋藏式 心脏 转复除颤器 的临床应用与随访
邵山 钱 波 王 小青 孙 建辉
[ 摘要 ] 目的 报道 1 3例 埋 藏 式心 脏 转 复 除颤 器 ( i mp l a n t a b l e c a r d i o v e r t e r d e i f b r i l l a t o r , I C D) 对 置入 1 0例 单腔 I C D及 3例 双腔 I C D 患者进 行 电话 询 问和
I C D植入 后 应 加 强 随
访, 及 时调 整 工作参 数 , 同时给 予 患者心 理 治疗 、 对提 高 I C D 的治 疗效果 非 常重要 。
S H A O S h a n ,Q I A N B o ,W A NG X i a o — q i n g,S U N J i a n — h u i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t h e F i r s t
A T P治疗 。1 例 术后 3个 月 出现心律 失常 “ 电风 暴 ” 。共有 3例 术后 因 V T发 作 频繁 而服 用胺 碘 酮和 ( 或) 美托 洛 尔, 并根 据心律 失常发 作 情 况调 整 用 药 剂量 。结 论 [ 关键词] 心血 管病 学 ; 埋 藏 式心脏 转 复除颤 器 ; 心脏 性猝 死 ; 随访 [ 中图分 类 号 ] R 5 4 0 . 4 [ 文 献标 志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8— 0 7 4 0 ( 2 0 1 3 ) 0 5— 0 7 7 1 — 0 3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的心理问题
活频率下 降 ; 国内谭 琛等 报 道 了 1例性 功 能 障碍者 。 笔者对文献报道 中涉及 心理 问题 内容 较完整 的随访 资料进
行归总 , 现国内心 理问题的发生率 平均 为 3 . % (2 5 发 7 8 1. %
~
10 ) 见 表 1 0% , 。其 中由 电击产 生 的心 理 问题 或 障碍最
中图分类号 1 1. 1 1 8 1 3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25 (09)1一 0 5— 4 0 7— 6 9 20 0 o 1 0
对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来说 , 植人埋藏式 心脏转 复除颤 器 (C ) I D 无疑是一 件重 大 的生 活事 件。患者 对这 一事 件应
该 有 一 个 心 理 适 应 的 过 程 ; 外 , D 治 疗 过 程 中产 生 的 躯 另 I C
体不适 , 患者 的心理也应 有一 个接受 过程 , 也就是 说患 者 的 心理和 ID的治疗有 一个 心理 的磨 合过程 。如 果患者 心理 C
适应不 良, 则会 产生心理 问题 , 甚至心理 障碍 , 从而影 响 ID C 的治疗以及患者 的身心健 康。还有 ,C I D的患者也 可能发生
作者简介 : 向晋涛( 9 3 , 汉族 ) 湖 北仙桃人 , 16 一) 男( , 编审 , 中国心 《 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编辑部 主任 , 医学 学士 , 技哲 学硕士 , 科 研 究方 向为 电生理学 、 科技编辑和医学科学研究方法 。
・
1 6・
埋藏式心脏转 复除颤 器治疗 的心理问题
4例有心理障碍 , 均经历过 电击 的痛 苦 , 现为恐惧 、 表 情绪低
落 、 度抑郁 等症 状 。有 1例 因室性 心动 过速 ( 极 简称室 速 ) 而 电击 , 大声 嚎叫 , 极度恐惧 。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中除颤阈值测试的管理
有出现持续低血压 、 低 血氧和除颤阈值 偏高等情况的可能 , 全面 、 有效的监护管理能显著 降低 D F T测 试中的风险 。
关键词 : 埋藏式心脏转复 除颤器 ;除颤阈值测试 ; 管理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6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 2 3 5 3 ( 2 0 1 3 ) 0 2 — 0 4 5 — 0 3 DOI :1 0 . 7 6 1 9 / j c mp . 2 0 1 3 0 2 0 1 8
2 0 1 3年第 1 7卷第 2 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 o u ma [ o f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i n e i n P r a c t i c e ・4 5・
埋 藏 式 心脏 转 复 除颤 器 植 入 术 中 除颤 阈值 测 试 的 管理
Ma na g e me n t o f d e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t h r e s h o l d
t e s t i n t h e i m pl a n t a t i o n o f i m pl a n t a b l e
周 燕 ,王 玉如 ,翟 大玲 ,徐金 凤 ,胡 玉芳 , 陈桂 花 , 何 英, 殷 雪梅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 心血 管内科 , 江苏 南京 , 2 1 0 0 2 9 )
摘 要 :目的 探 讨埋 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 1 C D) 植入术中除勖阈值( 叮) 测试过程中的监护与管理要点 , 降低测试过程
N a n j i n g, J i a n g s u, 2 1 0 0 2 9 )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g u a r d i a n s h i p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p o i n t s o f d e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CRTD的术后护理常规医学知识讲解
健康宣传教育
3.安装起搏器后可正常工作,但必须注意休 息,术肢防止提重物或幅度过大旳动作, 以免引起电极脱位。防止在人群中拥挤, 防止撞击心前区。
4.一般家用电器不影响起搏器旳工作,但尽 量与之保持一定距离。
5.起搏器植入部位防止按摩,若发觉红肿热 痛等炎症反应或出血现象,应立即就医。
小结
CRT-D治疗心衰旳机制在于提升收缩协 调性,增长左心室充盈时间,降低瓣膜返 流和保持房室同步,研究表白心脏再同步 化治疗不但能够增长运动耐量,改善心功 能分级,提升生活质量,而且能够降低心 力衰竭死亡率。
健康宣传教育
1. 指导患者自我检测,教会患者正确测量脉 搏旳措施,了解固定频率,发觉心率过快 过慢,不规则或出现头晕、胸闷、心悸、 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 指导患者注重术后随访,术后1、3、6个 月、1年随访,若无异常今后每年1次,如 有起搏失灵或电池耗竭征象应没有1次。 随访时携带出院小结或起搏器登记卡。
(1)若心室起搏呈完全左束支阻滞图形,提醒冠 状静脉内电极移位。
(2)若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提醒右室电极移 位。
若测得动脉脉搏或心率每分钟超出或少于预置心 率旳5次以上者,即为异常;若脉搏心率每分钟 <40次时,易造成阿斯综合征旳发生,应立即告 知医生紧急处理
生命体征监护
• 护理目旳:掌握病人生命体征和病情旳变化 • 护理措施:(体温观察)
护理措施:
植入术毕即可正常进食,因为长时间卧床,患者胃 肠蠕动较慢,所以可能出现腹胀,可予以低盐、 清淡、易消化食物,注意增长蛋白质、维生素摄入 ,以增进创口愈合,同步摄入合适旳纤维素和水分, 以保持大便通畅,
若患者腹胀可遵医嘱予以胃肠动力药物。
生命体征监护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电风暴事件临床分析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电风暴事件临床分析何冉;陈晓杰;时东曼;王正斌;宋红星;刘怀霖;李春生【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595-597)【关键词】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电风暴【作者】何冉;陈晓杰;时东曼;王正斌;宋红星;刘怀霖;李春生【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郑州450052; 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郑州4500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郑州450052;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郑州4500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郑州450052;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郑州450006;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郑州450006;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郑州450006【正文语种】中文#通讯作者,男,1954年6月生,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介入,E-mail:*******************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问世及发展改变了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命运。
随着技术改进及程控参数的多元化,ICD的应用更为普及,已成为心脏科医生防治恶性心律失常的一把利器,但是其特有的电风暴现象被称之为患者和医生的噩梦。
作者回顾了近年收治的42例IC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4例9次电风暴事件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自2008年7月以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对42例符合ICD相关指南及建议[1-2]的Ⅰ类或Ⅱa类适应证标准的患者植入43台(更换1台)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
42例中扩张型心肌病24例,缺血性心肌病11例,特发性室颤、室速3例,长Q-T综合征2例,左室致密化不全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例;一级预防16例,二级预防26例。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术前均给予充分抗心衰药物治疗,二级预防患者均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MERIT-HF试验中不同NHYA分级患者的死因分析表明,中度心衰患者一半以上死于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因此ICD对心衰患者而言非常重要。
1.循证医学证据在MADIT-试验及SCD-HeFT临床试验中,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除颤器治疗可减少23%-31%的死亡危险性。
COMPANION临床试验结果显示,CRT治疗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下降24%);联用ICD与CRT治疗使病死率进一步下降(下降36%)。
上述临床试验显示植入除颤器可以改善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预防性植入ICD在这些患者中是值得推荐的。
2.ICD临床应用建议(1)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符合以下条件,推荐植入ICD作为一级预防减少心脏性猝死从而降低总死亡率:心肌梗死后至少40dLVEF30%;长期最佳药物治疗后NYHA分级H或1级;合理预期生存期超过一年且功能良好(I类适应证,证据水平A)。
(2)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符合以下条件,推荐植入ICD作为一级预防减少心脏性猝死从而降低总死亡率:LVEF30%长期最佳药物治疗后NYHA心功能:或m级症状;合理预期生存期超过一年且功能良好(I类适应证,证据水平B)。
(3)对于NYHAID-IV级、LVEF35%且QRS120mS的症状性心力衰竭可植入具有双心室起搏功能的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以改善发病率和死亡率(a类适应证,证据水平B)。
3.应用要点心衰患者是否需要植入ICD主要参考发生SCD的危险分层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和预后,最终结果要因人而异。
①对于中度心衰患者,符合适应证,预防性植入ICD是必要的。
②重度心衰患者的预期存活时间和生活质量不高,ICD可能不是最佳治疗策略。
③符合CRT适应证同时又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心肌梗死后或缺血性心肌病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应尽量植入CRT-D。
埋藏式除颤器置入试题
埋藏式除颤器置入试题摘要:1.埋藏式除颤器简介2.埋藏式除颤器置入试题的目的3.埋藏式除颤器置入试题的流程4.埋藏式除颤器置入试题的注意事项5.埋藏式除颤器置入试题的答案解析正文:一、埋藏式除颤器简介埋藏式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医疗设备,通过电击使心脏重新恢复正常的心律。
ICD 主要适用于患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心脏骤停的患者。
二、埋藏式除颤器置入试题的目的埋藏式除颤器置入试题旨在评估医生对ICD 置入术的掌握程度,测试医生是否能够正确地进行ICD 置入操作,以及在出现并发症时能否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三、埋藏式除颤器置入试题的流程1.患者准备:检查患者病史,确保患者符合ICD 置入的适应症。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2.医生准备:医生应熟悉ICD 的工作原理、适应症、禁忌症等,掌握ICD 置入的操作技巧。
3.术中操作:医生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将ICD 置入患者的胸部。
手术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4.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确保ICD 正常工作。
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观察是否有异常心律发生。
四、埋藏式除颤器置入试题的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ICD 置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ICD 置入。
2.术中操作要细致,避免损伤周围组织,防止出血和感染。
3.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ICD。
五、埋藏式除颤器置入试题的答案解析根据以上试题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答案解析:1.患者准备:确保患者符合ICD 置入的适应症,进行必要的检查。
2.医生准备:熟悉ICD 的相关知识,掌握ICD 置入的操作技巧。
3.术中操作: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注意无菌操作,将ICD 置入患者胸部。
4.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确保ICD 正常工作,进行心电监测。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护理经验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护理经验
郭瑞贤;李转珍;尚喜艳
【期刊名称】《中华当代医学:护理版》
【年(卷),期】2006(004)001
【摘要】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发生心脏性猝
死的主要原因。
虽然随着心电监护技术的发展已使院内的猝死率大为降低,但院外心脏性猝死常因不能及时复苏而死亡。
多个临床试验均已证实ICD具有准确检测
和治疗猝死事件的功能。
因此,置入ICD已成为防治具有极高死亡率的室速和室颤、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手段。
ICD的临床应用,在国内外也是一门较新的技术,因此在护理上也是一门新的课题,某些方面正在实践探索中。
现将我院成功进行ICD置入术7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郭瑞贤;李转珍;尚喜艳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1例心脏再同步联合埋藏式心律转复起搏除颤器并发电风暴的护理心得 [J], 李
晓丹
2.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安置的临床经验 [J], 王景峰;伍卫;张燕;聂如琼;周淑娴;孔
敏仪
3.1例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病人的护理 [J], 唐文婧
4.置入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护理经验 [J], 胡淑芬;吴剑胜;方卫华
5.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分类及探讨经静脉埋藏式三腔起搏心脏转复除颤器(BVP-ICD)的临床应用 [J], 赵淑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T外 , 常 常 在 出院 前 1 2天 常 规 进 行 测 试 , 些 医 院 早 F 还 ~ 有
期还 曾进行每年一次的 D T, F 获得的数据偶尔会提示需要调
整系统 。 D T测 试 的 产 生 是 由于 在 ID植 入 的 早 期 除 颤 失 败 较 F C
速) 或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 等猝死 高危患者 , 且当时治疗程
现代 ID的可靠性使大 多数 电生理专 家放 弃 了在 患者 C 出院前常规测试 D T 甚至是过去很 常见的每年一 次的 D F F, F 测试如今也很少做了。事 实上植入 I D后 , F C D F测试只在很 特殊的情况下保 留 , 以前 的测试结 果处于 临界 , 如 现需要 观
察电极状态或改变药 物治疗 。
有报道显示该 发生率为 0 1% 。有部分患者在 自然状态 .8 下频繁发作室速或 室颤 , 至产生晕厥 , 甚 但术 中反 复不能诱 发, 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 , 我们诱发 出的室颤 与患者 临床上 出现的室颤是否相 同, 我们 冒了风 险和代价诱发的室颤是否 能预测临床出现 的室颤 , 于诱发 的室颤成功除颤是否代表 对 也能成功除颤 自然发生 的室颤还有疑问。因此 , 真的还需要 诱发室颤以确保 ID能够可靠 的检测 到室颤 的发 生并成功 C
直接死亡等风险 ; 器械 的改善 ( 单相变双相 ) 已经 降低 了 D T; F 首次放 电失败 的患者 , 二次放 电均成功 除颤 ; 发室 诱
颤除颤成功率不能预测临床室颤除颤成 功率 ; 废除 D- } T测试 最大的诱 惑是更多 的患者有机会接受这种挽救生命 的 治疗等诸 多原 因, 我们认为 ID植入术中应放弃进行 D T测试 。 C F
[ 关键词 ] 心血管病学 ;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 综述 ; 除颤 阈值 ; 室颤动 ; 心 室性心 动过 速
D I1.9 9 ji n 10 2 5 .0 0 o .0 O :0 3 6/.s .0 7— 6 9 2 1 . 10 3 s
中图分 类号
R 1. 1 R 4 . 38 1 5 17
波 斜 率 或 改 变 除 颤 向 量 以及 增 加 皮 下 除 颤 片或 电 极 组 在 当 今的临床实践中已极为罕见。
越 来 越 多 的 医 生 开 始 选 择 在 ID 植 入 过 程 中 不 进 行 C D T测试 , 别 是对 于那 些 为 了 防止 与 左 室 功 能 受 损 有 关 的 F 特 猝 死 而 预 防性 植 入 I D的 患 者 。我 们 觉 得 应 当 放 弃 术 中 C D T测试 , 由 如 下 。 F 理 1 D T 测 试 的 历史 演 变 F
再次调整 J C 。ID的适应证也逐渐扩大 , 已被用 于室速 、 现
室 颤 的 一 级 预 防 。此 外 , 速 室速 也 可 以通 过 抗 心 动 过 速 起 快
搏 (nicyada aeA P 程序而得到有效治疗 。术 中进 atahcri p c , T ) t
行D F F 测试会引起致命性 、 潜在致命性或致 残性等并 发症 ,
・
1 2・
中国心脏起搏 与心 电生理杂志 2 1 0 0年第 2 4卷第 1期
■国圈
埋藏 式心 脏转 复除 颤 器除 颤 阈值 测试 没 有 必要 的理 由
王龙 赵菁 郭继 鸿
[ 摘要] 自从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C ) I D 在上世纪 8 0年代进入临床使用 以来 , 否需要评估除颤阈值( F 测 是 D T) 试 逐渐成为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鉴 于诱发性心室颤 动 ( 简称室 颤) 自发性 室颤不 同; 与 是否测试 D T并 不影响 F 远期死亡率 ; D大多数针对 的治疗 为室性心动过速而不是室 颤 ; F I C D T存在脑 梗死 , 肌酶升高 , 心 心功能恶化 , 甚至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2 5 (00 叭 一 0 2— 4 07— 6 9 2 1 ) 01 0
自从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C 使 用以来 , ID) 是否需要 评估除颤阈值 ( e bia o rso , F ) df rlint ehl D F 测试逐 渐成为一 i lt h d 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 。在 ID使 用初期 , C 自动 除颤失败 的 情况相对多见 , 接受其治疗的多 为有室性心 动过速电极经皮静脉穿 刺植入 , 既感 知又除颤,
增加起搏功能 , 增加 电刺激终止室速功 能 , 构成 了 ID的分 C
层治疗。双相除颤 ID出现后 , C 平均 除颤 阈值 降低 了。植入
后需要修改调整 ID系统 的变得非常少见 。调整极性 、 C 除颤
序仅有电击。随着 I D技术的发展 , F C D F测试的范围大多在
较 ID最 大 输 出能 量 低 l C 0J内 , 整 个 除 颤 系 统 很 少 需 要 且
常见 , 者有很高 的室 速或室颤 发生风 险 , 患 而且 针对快 速室
速或室颤的治疗只有放电。① 18 9 0年第一代 I D: C 仅有高能 量除颤功能 , 体积大 、 结构复 杂 , 外科 医生开胸 植入 , 需 埋在 腹部 。对于最大放电能量为 2 到 3 的 ID, 5J 0J C 传统上反复 使用接近 2 的能量测试 D T来评 价除颤效 果。最早期的 0J F 除颤器植入时要求 1 0J的安 全范 围。可植 入除颤器 的发明 者和早期研究者选择 1 作为安全范 围是基 于 2 0J 5J为最大 可使用能量 , 以及早期在动物及人体研究 中提示的有效 D T F 大多为 l ; 9 6年第二代 ID: 5J ②18 C 增设 R波同步功能 , 增设 低能量转复室速的功能 , 经静 脉 ( 开胸 ) 非 导联 系统 ; 19 ③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