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则原文和译文
文言文论语三则
文言文《论语》三则如下: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第二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
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
以上三则论语分别讲述了学习的方法、态度和重要性。
第一则强调学习的乐趣和君子的态度;第二则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第三则强调
学习和思考的相互关系。
这些都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三则背景、原文、翻译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全书共二十篇,每篇有若干章,取首章中的两三个字为篇名。
一章记一件事或几句话、各章基本上是独立的,没有结构上的关系。
你所说的的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则见于《学而》篇,第二、三则见于《为政》篇,第四则见于《公冶长》篇,第五、六则见于《述而》篇。
论语原文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1.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2.孔子说:"好品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3.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学《诗经》可以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使人结交朋友,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怨刺不平之事。
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 字词注释1.知;同"智"。
2.箪(da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3.陋巷:破败简陋的居住区。
4.堪:忍受。
5.《诗》:指《诗经》。
6.兴:抒发情志。
7.观:观察(社会与自然)。
8.群:结交朋友。
9.怨:讽谏怨刺(不平之事)。
10.迩(er):近。
11.识:认识,了解,记。
附加要点第二则以对颜回这一正面榜样的称赞,倡导了勤学苦学,以学为乐的学习精神。
第三则指出了学习《诗经》能够产生的多方面的学习效应。
论语三则
初中论语三则(北京版)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论语为政》
释义
1.习到的东西,常常去练习、实践,不是很快乐吗?
2.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学习的榜样
3.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迷惑而更加危险。
上海版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论语三则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论语•子罕》
[解读]
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的节操和品格。 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 雕:同“凋”,凋零,零落。
《 论 语 》 三 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解读]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 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出人头地,必须首先学 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解读]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 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 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 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 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 度。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论语》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目录▼【一】作品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二】注释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9岁。
曾皙:姓曾,名点,字子皙。
曾参的父亲,约小孔子20多岁。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小孔子29岁。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小孔子42岁。
以上四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侍坐:卑者在尊者身旁陪伴叫“侍”。
单用“侍”是陪伴者站着。
用“侍坐”指双方都坐着;陪侍长者闲坐2.率尔:轻率地、毫不思索地样子。
3.千乘(shèng)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论语三则
论语三则
原文
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1.学习到的东西,常常去练习、实践,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学习的榜样
3.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迷惑而更加危险。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试译: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试译: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
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
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1.5 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试译: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试译:子夏说:“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与朋友结交,说话算数。
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论语三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复习。
同时,也提倡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共同进步。
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谦逊,不因别人的误解而生气,体现君子的风度。
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辰都围绕着它。
”解读: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德治”的思想。
他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以道德为根本,就像北极星一样,以德行为核心,使人民都围绕着道德而行。
三、《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个器物。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而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才能。
君子应该具有全面的素质,才能在各个领域都能发挥才能。
四、《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德之地,才是美好的。
选择不住在仁德之地,怎么算是有智慧呢?”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
孔子认为,选择居住在仁德之地,有利于个人的修养和成长。
反之,选择不住在仁德之地,就难以具备智慧。
五、《论语·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以兴趣为动力,只有真正喜欢学习的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论语》中的文言文语句简洁精炼,寓意深刻。
通过对这些语句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论语三则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意思:孔子说:“安住在仁的境界才是最宝贵的。
如果无法达到仁的境界,怎么能得到真正的智慧呢?”或者,达到仁的境界是美好的,做出的选择没有处在仁的境界,怎么算智慧呢?背景:本章教育人们处世之道。
“里仁为美”,就是说怀着美好善良仁爱的心去施善行仁。
也就是说美好的主观愿望支配着自己的美好的行为,美好的行为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和个人的私心,纯粹为了他人、为了社会、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人类的美好幸福而施善行仁。
要求我们将道德心(品德)与道德行为和道德智慧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美好的道德心(仁慈爱人之心)、美好的道德行为(仁慈爱人的行为)、美好的道德智慧(仁慈爱人的方法和艺术)三者必须统一起来。
美好的道德心是基础,美好的道德行为是目的,美好的道德智慧是桥梁。
三者缺一不可。
2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意思:孔子说:“控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回复到传统的礼所允许的范围,就是仁。
一旦这么做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实践仁德,全靠自己自觉自愿,难道还靠别人强迫不成?”背景:本章是孔子对学生颜渊说的一段话,有一天颜渊向孔子问,怎样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孔子就回答他,要做到仁,需先克己明心,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规范言行,帮助开明明德。
再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纲目,复礼纠正习气,使心性安住于仁。
此后可得明德心性的智慧妙用,以中庸至德利国利民,仍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行礼乐教化。
所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三步,实为言行、心行归礼一步,礼是儒家达道之本务。
3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意思:孔子说:“做事想要做好,就一定要把工具弄得锋利。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及译文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论语三则 文言文
论语三则文言文
1.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意为,虽然巧言令色可以迷惑人心,但这并不代表着仁慈。
强调一个人的品行很重要,如果常常使用巧言令色,往往会导致他离真正的仁德很远。
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这句话意为,单纯地学习但不思考,就像是一张空白,毫无价值;纯粹思考而不学习,则容易误入歧途。
只有理智地学习和思考并重,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
3.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意为,朋友从远方来到,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强调交友无国界,去除地域划分,不拘一格才能联友。
论语三则古诗小学五年级
论语三则古诗小学五年级论语三则原文注音版1、 子zǐ曰yuē :“ 学xué而ér 时shí习xí之zhī , 不bù亦yì说yuè乎hū ? 有yǒu 朋péng 自zì远yuǎn 方fāng 来lái , 不bù亦yì乐lè乎hū ? 人rén 不bù知zhī而ér 不bù愠yùn , 不bù亦yì君jūn 子zǐ乎hū ?”——《 论lún 语yǔ · 学xué而ér 篇piān》 2、 子zǐ曰yuē :“ 温wēn 故gù而ér 知zhī新xīn , 可kě以yǐ为wéi 师shī矣yǐ 。
”——《 论lún 语yǔ · 为wéi 政zhèn g 篇piān 》3、 子zǐ曰yuē :“ 学xué而ér 不bù思sī则zé罔wǎng , 思sī而ér 不bù学xué则zé殆dài 。
”——《 论lún 语yǔ · 为wéi 政zhèng 篇piān 》论语三则拼音版 1、 z ǐ yu ē :“ xu é ér sh í x í zh ī , b ù y ì yu è h ū ? y ǒu p éng z ì yu ǎn f āng l ái , b ù y ì l è h ū ? r én b ù zh ī ér b ù y ùn , b ù y ì j ūn z ǐ h ū ?”——《 l ún y ǔ · xu é ér pi ān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2、 z ǐ yu ē :“ w ēn g ù ér zh ī x īn , k ě y ǐ w éi sh ī y ǐ 。
文言文论语三则
文言文论语三则
摘要:
一、引言
- 介绍《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 提及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二、三则文言文《论语》的内容及意义
-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第二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第三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三、结论
- 总结《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 强调学习《论语》对于个人成长和道德修养的启示
正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以下是三则文言文《论语》: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则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提倡时常温习所学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所学。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则论语告诉我们,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启发新思路,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当一个人能够运用所学去教育他人时,他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则论语强调了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
无论与谁交往,都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知识和道理。
我们要学会择善而从,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总之,《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
论语三则
论语三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论语·为政》[2]释义1.学习到的东西,常常去练习、实践,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学习的榜样3.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迷惑而更加危险。
初中教程原文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1.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2.孔子说:“好品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3.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学《诗经》可以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使人结交朋友,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怨刺不平之事。
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字词注释1.知;同“智”。
2.箪(da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3.陋巷:破败简陋的居住区。
4.堪:忍受。
5.《诗》:指《诗经》。
6.兴:抒发情志。
7.观:观察(社会与自然)。
8.群:结交朋友。
9.怨:讽谏怨刺(不平之事)。
10.迩(er):近。
11.识:认识,了解,记。
附加要点第二则以对颜回这一正面榜样的称赞,倡导了勤学苦学,以学为乐的学习精神。
第三则指出了学习《诗经》能够产生的多方面的学习效应。
论语三章原文翻译
论语三章原文翻译论语三章原文翻译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
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论语三章原文翻译!论语三章原文翻译原文31 孔子谓季氏(1),“八佾(2)舞于庭,是可忍(3),孰不可忍也!”注释(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2)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
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3)可忍:可以忍心。
一说可以容忍。
原文翻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作品赏析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
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
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原文32 三家(1)者以《雍》彻(2)。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3),奚取于三家之堂(4)?”注释(1)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
(2)《雍》:《经周颂》中的一篇。
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3)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
相,助。
维,语助词,无意义。
辟公,指诸侯。
穆穆:庄严肃穆。
(4)堂:接客祭祖的地方。
原文翻译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
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
’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作品赏析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
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
论语三则翻译
论语三则翻译
原文: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译文: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学《诗经》可以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使人结交朋友,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怨刺不平之事。
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论语》全文及翻译
《论语》全文及翻译《论语》全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