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现代建筑思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野主义”
当时受“粗野主义”影响的还有英国的詹姆斯· 斯特 林爵士(Sir James Sterling,1926-1992)、 美国的保罗· 鲁道夫(Paul Rudolph,1918-)、 日本的前川国男(Maekawa Kunio,1905-1986)、 丹下健三(Kenzo Tange,1913-)等人。 对后人影响更大些的是斯特林和丹下健三。
金属玻璃幕墙
重量轻、便于安装,几乎是现代“密斯 风格”摩天大楼的标准外衣 在单透光性(保护隐私)、既透过阳光 又能绝热(否则大厦的中央空调就没有 意义了)等问题上,不算尽善尽美。 越来越严重的“光污染” 是一个挑战
幕墙
1952年SOM事务所设计的纽约利华大厦(Lever Building,22层)出来之后,大家意识到这才是 造高楼应该走的路——玻璃幕墙 1953年密斯设计的芝加哥湖滨公寓 一时间,钢框架、玻璃幕墙、外形简单的高层建 筑成了大都市市中心的一景。建筑评论界和业主 都喜欢这样的方盒子。
詹姆斯· 斯特林
詹姆斯· 斯特林初期是典型的“粗野主义”者,代表 建筑是Langham住宅。 “粗野主义” 之后风格多变,开始讲究装饰。但总 体来说还是喜欢运用大块的简单几何形体,还有 柯布西耶的影响的痕迹。 后期的代表建筑是Leicester大学的工程馆和剑桥大 学历史系大楼

剑桥大学历史系大楼(Cambridge University History Faculty Building)
现代建筑思潮与代表人物
第十-十一讲
新结构
折板结构
• 一种新的大跨度空间的构建方法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大厅(1958年) • 奈尔维----(1953--1958)----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会议大厅----巴黎 •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大厅用折板结构建造 屋顶和外墙,由于设计师的精心设计,折板形成 的大厅顶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西格拉姆大厦,总高158 米,底部除中央交通设备 电梯用地外全部留作开放 大空间,便于交通,外形 极简单,方整的六面体。 整座大楼按照密斯的一贯 主张,采用刚刚发明染色 隔热玻璃作幕墙,占外墙 75%的琥珀色玻璃,配以 镶包青铜的铜窗格,使大 厦在纽约众多的高层建筑 中显得优雅华贵,与众不 同。昂贵的建材,和密斯 精心的推敲使大厦成了纽 约最豪华精美的大厦。
奈尔维——钢筋混凝土诗人
• 出现了厚度仅1厘米左右的壳体。
• 比如为迎接1960年奥运会建造的罗马小体育宫 (Palazzeto Dellospori of Rome,1957年,) • 意大利,奈尔维
为迎接1960年奥运会建造的罗马小体育宫 (Palazzeto Dellospori of Rome,1957年)
【奈尔维】(Pier Luigi Nervi) (1891~1979)
• 意大利建筑师和工程师。生于意大利北部小镇桑德利奥, 1913年从波仑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在波仑亚市混 凝土学会工作。1920年同奈比渥西合组工程公司。 • 毕生致力于探索钢筋混凝土的性能和结构潜力,运用他 创造的钢丝网水泥和多种施工方法,创造出风格独特、 形式优美、有独特个性的建筑物。 • 代表作主要是佛罗伦萨市体育场,也是他的第一个重要 作品。他以超群的智慧、全盘考虑建筑处理的设计方法, 将体育场的看台的结构完全暴露在外,给人以简洁清新 的感觉。
“整体规划”不太成功的例子
• 印度昌迪加尔城(1950年开始建设),棋盘式的 格局过于理想化,一些建筑也没有贴近当地人民 的实际需要。 • 著名的失败是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亚(1956年开 始建筑)。整体布局如展翅的大鸟,虽然美观, 但居住区和工作区被分在两个翼上,市民每天要 花几个小时上下班,成了建筑师的牺牲品。城市 景观的人造味也太重。
悬索结构
• 现在国内很流行的斜拉桥上大量应用, 出现较早,使用远不止桥梁方面 • 受力形式和以往建筑迥异,造型较怪。 不少建筑师喜欢用它
英国伦敦的“千年穹顶”(Millennium Dome, 2000 )
张拉膜结构——“千年穹顶”
• 直径320m,周长大于1000m,12根穿屋面高100m的 桅杆,屋盖采用圆球形的张力膜结构。膜面支承在72根 辐射状的钢索上,钢索通过间距25m的斜拉吊索与系索 为桅杆支撑,吊索与系索同时对桅杆起稳定作用。另外 还设有四圈索行架将钢索联成网状。幅向索在周圈与悬 链索相连共固定在24个锚圆点上,顶部则与12根φ48钢 索组成的拉环连接,拉环直径为30m,中设天窗供穹顶 通风用。桅杆为梭形,由纵向的圆钢管与横向的方钢相 贯焊接成格构状,桅杆沿直径200m的圆周设置,支承 在由四根杆组成的四角锥形底座上。一些细钢索从高 10m的底座引出,不妨碍展出。
西尔斯大厦 (Sears Tower, 1974年,110层), 曾经是世界第一 高楼
“粗野主义”
“粗野主义”是追溯柯布西耶的一个重要群体,代表人物是英国的 史密森夫妇(Alison & Peter Smithson,1928-,1925-), 这个名字就是他们起的。 柯布西耶在马赛公寓和昌迪加尔城的建筑中的直接和不加修饰―― 用当时还少见的混凝土预制板直接相接,没有修饰,预制板没有 打磨,甚至一些安装时留下的痕迹也还在。 认为这种简洁是解决当时社会经济困难甚至伦理困难的一个途径。 其代表建筑有英国的Hunstanton学校(1954年)。
丹下健三
老师是前川国男。前川是第一批出国学建筑的日本留学生,他留学 时的老师是柯布西耶,前川是坚定的“粗野主义”者,作品有 1961年的京都文化会馆和东京文化会馆。 丹下健三曾经是日本建筑界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风格比较全面,曾 为东京发展提出过规划。代表建筑――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建的 代代木体育馆使用了当时还不多见的悬索技术。 但在对混凝土的偏爱上,可见他受前川的影响,还是比较倾向于 “粗野主义”的。这方面的例子有仓敷市厅舍
纽约的帝国大厦 (Empire State Building,1931年)
西尔斯大厦 Sears Tower
• 全楼总高443米,共110层。从开始建造 到完工的1974年间,共使用了76000吨铁、 16000张窗玻璃。现今,每天在里面工作 的人达12000名之多,其规模不亚于一个 城镇。 • 在1996年初马来西亚的吉隆坡高达450米 的新塔竣工之前,西尔斯大厦一直保持 着"世界之最"称号。 103层的了望台, 乘电梯仅1分钟即可。
•2000年建 成的英国 伦敦的 “千年穹 顶” (Millenni um Dome)
混凝土预制件
• 最初是现代派为了房屋建造的工业化提出的概 念,西欧三巨头尤其热衷,最后实现得很好 • 几千年来一贯的在现场一砖一石地盖房子的方 式被淘汰了,现在是先大批量地按计划生产出 预制件,然后到现场组装起来即可。 • 有不少的公司和事务所都为推广它作出了贡献。 柯布西耶率性地使用它造成的“粗野主义美感” 也曾为它吸引了不少注意。
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建的代代木体育馆
菲利浦· 约翰逊与“典雅主义”
在哈佛学的建筑,对当时在哈佛任教的格罗皮乌斯没有印 象,崇拜密斯。 后来,不满意密斯的简单。 偏爱:在简单实用的基础上有意地加上装饰,这种风格被 称 为 “ 典 雅 主 义 ” ( Formalism , 又 译 作 “ 形 式 主 义”)。代表建筑有AT&T大厦(1984年),屋顶明显是 在模仿希腊神庙的山花。 另一处著名建筑是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州立剧院(1964 年)。门前的柱廊明显也是在模仿希腊神庙。林肯艺术 中心可以说是典雅主义的一个展览,设计者除了约翰逊, 还有H&A和SOM的各一位主将,以及小沙里宁
“整体规划”
• 二战之后,被战争摧毁的欧洲很多城市的重建使 得“整体规划”又兴起了 • 战后资本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发展从另一个 角度推动了这个概念的成熟 • 很多建筑师都投身于“整体规划”中 • 对于人类居住环境的整体改造应该说是一个建筑 师可能有的最大梦想。 • 很多政府也通过这方面的实验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亚(尼迈耶,1956年开始建筑)
三权广场
设计师:奥斯卡.尼迈耶 (Oscar Niemeyer,1907-)
尼迈耶重视体形的表面,尤其爱用“自由的和有感情的曲线”。他 的作品具有现代主义建筑的形象特征,又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曲线 体形
路易· 康
生平
• 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 • 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 • 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西法尼亚大学,后进费城J.莫利 特事务所工作 • 1928年赴欧洲考察 • 1935年在费城开业 • 1941-1944年先后与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 设计 • 1947-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 (1952-1954) • 1957年后又在费城开业,兼任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教 授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 (AT&T Building,1984 年)
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州立剧院(NY State Theater,Lincoln Cultural Center, 1964年)
雅马萨奇(山琦实)
日本移民的后裔,初期是现代派的支持者,自50年代起开始反思现 代派诸人、特别是柯布西耶的“历史无用论”的口号。也许是他 的东方背景,后来提出了“人本主义建筑”的口号,希望建筑和 文化背景相协调 有人拿他的建筑被拆毁作为现代派建筑死亡的时间。比较有名的设 计 有 普 林 斯 顿 大 学 威 尔 逊 学 院 ( 1965 , Wilson School , Princeton University),颇有希腊神庙之风。 现在最为人所知的设计是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双楼
普 林 斯 顿 大 学 威 尔 逊 学 院 ( Wilson School , Princeton University,1965年),颇有希腊神庙之风。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双楼 (Twin Towers,NY World Trade Center,1972年)
密斯答辩词
• “……当我们徘徊于古老传统时,我们将永远不能 超出那古老的框子,特别是我们物质高度发展和 城市繁荣的今天,就会对房子有较高的要求,特 别是空间的结构和用材的选择。第一个要求就是 把建筑物的功能作为建筑物设计的出发点,空间 内部的开放和灵活,这对现代人工作学习和生活 就会变得非常的重要……这座房子有如此多的缺 点,我只能说声对不起了,愿承担一切损失。”
路易· 康
大器晚成 就读宾州大学建筑系,美国建筑系的王牌,全方位照搬法 国的巴黎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学生从柱式学起,折衷 主义在美国的据点 自从现代派开始之后,折衷主义衰落了 路易· 康简直到了潦倒的境地,直到50多岁接手耶鲁大学 美术馆的扩建工程才一炮而红 这幢建筑可以说是典型的现代派
路易.康的设计哲学
• 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 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 • 作品坚实厚重,不表露结构功能,开创了新的流派。 • 在设计中成功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 者。 • 在有的设计中将空间区分为“服务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 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 设计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 灵感是一种激励启迪。
1952年SOM事务所设计的纽约利 华大厦(Lever Building,22层)
1950年Harrison & Abramowitz(H&A)事务所设计的39层的纽约联 合国总部(UN Headquarters)
高层:纽约的帝国大厦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对高层建筑的发展起 了奠基作用,但是美国后来流行欧洲的折 衷主义,高层建筑上面加些仿古典的装饰 成了时尚。 最 著 名 的 就 是 纽 约 的 帝 国 大 厦 ( Empire State Building,1931年),其尖顶是模 仿哥特式。
钢筋混凝土诗人——皮埃尔· 鲁基· 奈尔维
(Pier
Luigi
Nervi)
是现代几位使结构和施工发生变革,创造了新空 间形象的前驱者之一。 被称作“钢筋混凝诗人”,在国际建筑界曾享有 盛名。从1954到1973这二十年间,先后获得了国 内外12个建筑师协会和艺术学院授予的会员或名 誉会员称号,并8次获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