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现代建筑思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野主义”
当时受“粗野主义”影响的还有英国的詹姆斯· 斯特 林爵士(Sir James Sterling,1926-1992)、 美国的保罗· 鲁道夫(Paul Rudolph,1918-)、 日本的前川国男(Maekawa Kunio,1905-1986)、 丹下健三(Kenzo Tange,1913-)等人。 对后人影响更大些的是斯特林和丹下健三。
金属玻璃幕墙
重量轻、便于安装,几乎是现代“密斯 风格”摩天大楼的标准外衣 在单透光性(保护隐私)、既透过阳光 又能绝热(否则大厦的中央空调就没有 意义了)等问题上,不算尽善尽美。 越来越严重的“光污染” 是一个挑战
幕墙
1952年SOM事务所设计的纽约利华大厦(Lever Building,22层)出来之后,大家意识到这才是 造高楼应该走的路——玻璃幕墙 1953年密斯设计的芝加哥湖滨公寓 一时间,钢框架、玻璃幕墙、外形简单的高层建 筑成了大都市市中心的一景。建筑评论界和业主 都喜欢这样的方盒子。
詹姆斯· 斯特林
詹姆斯· 斯特林初期是典型的“粗野主义”者,代表 建筑是Langham住宅。 “粗野主义” 之后风格多变,开始讲究装饰。但总 体来说还是喜欢运用大块的简单几何形体,还有 柯布西耶的影响的痕迹。 后期的代表建筑是Leicester大学的工程馆和剑桥大 学历史系大楼
。
剑桥大学历史系大楼(Cambridge University History Faculty Building)
现代建筑思潮与代表人物
第十-十一讲
新结构
折板结构
• 一种新的大跨度空间的构建方法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大厅(1958年) • 奈尔维----(1953--1958)----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会议大厅----巴黎 •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大厅用折板结构建造 屋顶和外墙,由于设计师的精心设计,折板形成 的大厅顶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西格拉姆大厦,总高158 米,底部除中央交通设备 电梯用地外全部留作开放 大空间,便于交通,外形 极简单,方整的六面体。 整座大楼按照密斯的一贯 主张,采用刚刚发明染色 隔热玻璃作幕墙,占外墙 75%的琥珀色玻璃,配以 镶包青铜的铜窗格,使大 厦在纽约众多的高层建筑 中显得优雅华贵,与众不 同。昂贵的建材,和密斯 精心的推敲使大厦成了纽 约最豪华精美的大厦。
奈尔维——钢筋混凝土诗人
• 出现了厚度仅1厘米左右的壳体。
• 比如为迎接1960年奥运会建造的罗马小体育宫 (Palazzeto Dellospori of Rome,1957年,) • 意大利,奈尔维
为迎接1960年奥运会建造的罗马小体育宫 (Palazzeto Dellospori of Rome,1957年)
【奈尔维】(Pier Luigi Nervi) (1891~1979)
• 意大利建筑师和工程师。生于意大利北部小镇桑德利奥, 1913年从波仑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在波仑亚市混 凝土学会工作。1920年同奈比渥西合组工程公司。 • 毕生致力于探索钢筋混凝土的性能和结构潜力,运用他 创造的钢丝网水泥和多种施工方法,创造出风格独特、 形式优美、有独特个性的建筑物。 • 代表作主要是佛罗伦萨市体育场,也是他的第一个重要 作品。他以超群的智慧、全盘考虑建筑处理的设计方法, 将体育场的看台的结构完全暴露在外,给人以简洁清新 的感觉。
“整体规划”不太成功的例子
• 印度昌迪加尔城(1950年开始建设),棋盘式的 格局过于理想化,一些建筑也没有贴近当地人民 的实际需要。 • 著名的失败是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亚(1956年开 始建筑)。整体布局如展翅的大鸟,虽然美观, 但居住区和工作区被分在两个翼上,市民每天要 花几个小时上下班,成了建筑师的牺牲品。城市 景观的人造味也太重。
悬索结构
• 现在国内很流行的斜拉桥上大量应用, 出现较早,使用远不止桥梁方面 • 受力形式和以往建筑迥异,造型较怪。 不少建筑师喜欢用它
英国伦敦的“千年穹顶”(Millennium Dome, 2000 )
张拉膜结构——“千年穹顶”
• 直径320m,周长大于1000m,12根穿屋面高100m的 桅杆,屋盖采用圆球形的张力膜结构。膜面支承在72根 辐射状的钢索上,钢索通过间距25m的斜拉吊索与系索 为桅杆支撑,吊索与系索同时对桅杆起稳定作用。另外 还设有四圈索行架将钢索联成网状。幅向索在周圈与悬 链索相连共固定在24个锚圆点上,顶部则与12根φ48钢 索组成的拉环连接,拉环直径为30m,中设天窗供穹顶 通风用。桅杆为梭形,由纵向的圆钢管与横向的方钢相 贯焊接成格构状,桅杆沿直径200m的圆周设置,支承 在由四根杆组成的四角锥形底座上。一些细钢索从高 10m的底座引出,不妨碍展出。
西尔斯大厦 (Sears Tower, 1974年,110层), 曾经是世界第一 高楼
“粗野主义”
“粗野主义”是追溯柯布西耶的一个重要群体,代表人物是英国的 史密森夫妇(Alison & Peter Smithson,1928-,1925-), 这个名字就是他们起的。 柯布西耶在马赛公寓和昌迪加尔城的建筑中的直接和不加修饰―― 用当时还少见的混凝土预制板直接相接,没有修饰,预制板没有 打磨,甚至一些安装时留下的痕迹也还在。 认为这种简洁是解决当时社会经济困难甚至伦理困难的一个途径。 其代表建筑有英国的Hunstanton学校(1954年)。
丹下健三
老师是前川国男。前川是第一批出国学建筑的日本留学生,他留学 时的老师是柯布西耶,前川是坚定的“粗野主义”者,作品有 1961年的京都文化会馆和东京文化会馆。 丹下健三曾经是日本建筑界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风格比较全面,曾 为东京发展提出过规划。代表建筑――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建的 代代木体育馆使用了当时还不多见的悬索技术。 但在对混凝土的偏爱上,可见他受前川的影响,还是比较倾向于 “粗野主义”的。这方面的例子有仓敷市厅舍
纽约的帝国大厦 (Empire State Building,1931年)
西尔斯大厦 Sears Tower
• 全楼总高443米,共110层。从开始建造 到完工的1974年间,共使用了76000吨铁、 16000张窗玻璃。现今,每天在里面工作 的人达12000名之多,其规模不亚于一个 城镇。 • 在1996年初马来西亚的吉隆坡高达450米 的新塔竣工之前,西尔斯大厦一直保持 着"世界之最"称号。 103层的了望台, 乘电梯仅1分钟即可。
•2000年建 成的英国 伦敦的 “千年穹 顶” (Millenni um Dome)
混凝土预制件
• 最初是现代派为了房屋建造的工业化提出的概 念,西欧三巨头尤其热衷,最后实现得很好 • 几千年来一贯的在现场一砖一石地盖房子的方 式被淘汰了,现在是先大批量地按计划生产出 预制件,然后到现场组装起来即可。 • 有不少的公司和事务所都为推广它作出了贡献。 柯布西耶率性地使用它造成的“粗野主义美感” 也曾为它吸引了不少注意。
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建的代代木体育馆
菲利浦· 约翰逊与“典雅主义”
在哈佛学的建筑,对当时在哈佛任教的格罗皮乌斯没有印 象,崇拜密斯。 后来,不满意密斯的简单。 偏爱:在简单实用的基础上有意地加上装饰,这种风格被 称 为 “ 典 雅 主 义 ” ( Formalism , 又 译 作 “ 形 式 主 义”)。代表建筑有AT&T大厦(1984年),屋顶明显是 在模仿希腊神庙的山花。 另一处著名建筑是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州立剧院(1964 年)。门前的柱廊明显也是在模仿希腊神庙。林肯艺术 中心可以说是典雅主义的一个展览,设计者除了约翰逊, 还有H&A和SOM的各一位主将,以及小沙里宁
“整体规划”
• 二战之后,被战争摧毁的欧洲很多城市的重建使 得“整体规划”又兴起了 • 战后资本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发展从另一个 角度推动了这个概念的成熟 • 很多建筑师都投身于“整体规划”中 • 对于人类居住环境的整体改造应该说是一个建筑 师可能有的最大梦想。 • 很多政府也通过这方面的实验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亚(尼迈耶,1956年开始建筑)
三权广场
设计师:奥斯卡.尼迈耶 (Oscar Niemeyer,1907-)
尼迈耶重视体形的表面,尤其爱用“自由的和有感情的曲线”。他 的作品具有现代主义建筑的形象特征,又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曲线 体形
路易· 康
生平
• 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 • 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 • 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西法尼亚大学,后进费城J.莫利 特事务所工作 • 1928年赴欧洲考察 • 1935年在费城开业 • 1941-1944年先后与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 设计 • 1947-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 (1952-1954) • 1957年后又在费城开业,兼任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教 授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 (AT&T Building,1984 年)
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州立剧院(NY State Theater,Lincoln Cultural Center, 1964年)
雅马萨奇(山琦实)
日本移民的后裔,初期是现代派的支持者,自50年代起开始反思现 代派诸人、特别是柯布西耶的“历史无用论”的口号。也许是他 的东方背景,后来提出了“人本主义建筑”的口号,希望建筑和 文化背景相协调 有人拿他的建筑被拆毁作为现代派建筑死亡的时间。比较有名的设 计 有 普 林 斯 顿 大 学 威 尔 逊 学 院 ( 1965 , Wilson School , Princeton University),颇有希腊神庙之风。 现在最为人所知的设计是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双楼
普 林 斯 顿 大 学 威 尔 逊 学 院 ( Wilson School , Princeton University,1965年),颇有希腊神庙之风。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双楼 (Twin Towers,NY World Trade Center,1972年)
密斯答辩词
• “……当我们徘徊于古老传统时,我们将永远不能 超出那古老的框子,特别是我们物质高度发展和 城市繁荣的今天,就会对房子有较高的要求,特 别是空间的结构和用材的选择。第一个要求就是 把建筑物的功能作为建筑物设计的出发点,空间 内部的开放和灵活,这对现代人工作学习和生活 就会变得非常的重要……这座房子有如此多的缺 点,我只能说声对不起了,愿承担一切损失。”
路易· 康
大器晚成 就读宾州大学建筑系,美国建筑系的王牌,全方位照搬法 国的巴黎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学生从柱式学起,折衷 主义在美国的据点 自从现代派开始之后,折衷主义衰落了 路易· 康简直到了潦倒的境地,直到50多岁接手耶鲁大学 美术馆的扩建工程才一炮而红 这幢建筑可以说是典型的现代派
路易.康的设计哲学
• 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 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 • 作品坚实厚重,不表露结构功能,开创了新的流派。 • 在设计中成功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 者。 • 在有的设计中将空间区分为“服务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 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 设计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 灵感是一种激励启迪。
1952年SOM事务所设计的纽约利 华大厦(Lever Building,22层)
1950年Harrison & Abramowitz(H&A)事务所设计的39层的纽约联 合国总部(UN Headquarters)
高层:纽约的帝国大厦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对高层建筑的发展起 了奠基作用,但是美国后来流行欧洲的折 衷主义,高层建筑上面加些仿古典的装饰 成了时尚。 最 著 名 的 就 是 纽 约 的 帝 国 大 厦 ( Empire State Building,1931年),其尖顶是模 仿哥特式。
钢筋混凝土诗人——皮埃尔· 鲁基· 奈尔维
(Pier
Luigi
Nervi)
是现代几位使结构和施工发生变革,创造了新空 间形象的前驱者之一。 被称作“钢筋混凝诗人”,在国际建筑界曾享有 盛名。从1954到1973这二十年间,先后获得了国 内外12个建筑师协会和艺术学院授予的会员或名 誉会员称号,并8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