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研究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重点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旅游系统:旅游系统是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四个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旅游规划:以调查评价为基础、以预测和管理为手段、以优化和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3、旅游开发:旅游开发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化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4、竞争力: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优势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5、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6、城市旅游:旅游者受城市文化、城市景观和城市商务氛围吸引,在城市区域内进行的,以探亲访友、商务会议、文化修学、观光购物遗迹游乐休闲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7、生态旅游:通过利用未受人类开发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
8、会展旅游: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运动会、招商会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洽谈贸易、旅游观光、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以此带动交通、旅游、商业、餐饮等多项相关产业的发展,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
9、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10、假日旅游: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外出旅游所引发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消费活动的总称。
11、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动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
基于SOPARC的城市绿地优化解析———以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为例
2022年第8期现代园艺关于城市绿地格局的研究多集中于景观生态学领域,通过构建理想的绿地景观格局,实现最大化的生态效益。
从考察城市绿地使用者的游憩活动形式出发,借助SOPARC (游憩观察系统),结合荆州市城市园林绿地分类,选取几个代表性的绿地,通过实际观察研究,获得不同绿地使用者(性别、年龄、活动能力)的基本数据。
以这些数据为依托,运用量化分析手段,并与城市绿地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建立联动,形成判断城市绿地布局、排列的综合评判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获得为主要目标,为城市绿地格局构建优化提供思路。
1研究案例概况按照最新《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城市绿地分为城市内部绿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的风景旅游区、林果园、农田网等。
根据荆州园林科学研究所提供的2020年城市园林绿化普查资料,荆州市建成区城市绿地面积总计3156hm 2(含附属绿地),其中,公园绿地1256.61hm 2、人均公园绿地7.78m 2、绿化覆盖率达38.8%。
城区公园绿地现状优劣差距较大,绿地分布不均,城市建成区以外的风景游览绿地、生态保育绿地等建设基础条件良好,旅游潜力高,但目前发展略显滞后。
但相继建成的方特东方神画主题公园、荆州园博园、楚王宫风景区、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等一系列旅游吸引力强劲的绿地建设项目,有效提升了荆州市旅游形象。
2研究方法及数据搜集2.1游憩行为观察法游憩行为观察法(SOPARC ),全称System for Observing Play and Recreation in communities,通过问卷、电话访谈等途径,收集获得样本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是Mckenzie 提出非参与式的基于瞬间批量抽样技术的身体活动类信息收集量表[1-3]。
借助该方法,观察者可在不影响被观察对象的前提下,周期性、系统性地观察和记录目标区域内样本人群的人口社会特征和环境行为信息。
SOPARC 广泛应用于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研究领域,其能帮助研究者获得开放空间游客的主要行为特征。
经纶学典·教材解析:旅游地理
经纶学典·教材解析:旅游地理旅游地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旅游活动为主题,将旅游活动中空间、地理环境、文化社会等要素进行有机融合,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旅游活动,并且以此为基础,建立和发展适应旅游活动发展的旅游地理学科。
旅游地理的研究主要是以旅游活动中的空间要素为主,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组织,旅游空间结构,旅游空间经济等。
在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要素方面,要着重关注旅游活动的空间规划,旅游空间结构和空间组织等内容。
旅游空间结构包括旅游空间的功能性划分,旅游空间的结构层次划分,旅游空间的类型划分等。
在这些划分的基础上,可以确定旅游活动的空间组织结构,从而确定旅游活动的空间布局,进而指导旅游活动的空间开发。
旅游地理学也研究旅游活动中的地理要素,即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旅游活动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可以从中洞察旅游活动的地理规律,从而指导旅游活动的空间开发。
此外,旅游地理学也研究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社会要素,如旅游活动的历史社会背景,旅游活动的宗教文化等,以便从中洞察旅游活动的文化社会特征,从而更好地加以开发和指导旅游活动。
最后,旅游地理学也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经济,旅游空间资源利用,旅游空间产业发展等,然后把这些空间经济要素融入旅游活动的空间开发,以期更好地指导旅游活动的成功开发运作。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特点是将旅游活动中的空间、地理、文化社会等要素有机融合,从而深入地研究旅游活动,帮助更好地指导旅游活动的空间开发和发展。
因此,旅游地理学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是旅游活动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发展,旅游地理的研究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体现在旅游活动的空间规划、旅游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旅游活动的成功开发运作等方面,还体现在旅游空间的功能性分析、旅游空间的结构层次分析、旅游空间的类型分析、旅游活动的地形地貌等方面。
因此,旅游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旅游活动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以旅游活动为主题,将旅游活动中的空间、地理、文化社会等要素有机融合,从而深入研究旅游活动,指导旅游活动的空间开发和发展。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8.04•【字号】咸政办发〔2021〕23号•【施行日期】2021.08.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咸宁高新区管委会:《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8月4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目录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二)存在问题(三)发展机遇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建设目标三、构建“一核一带多极”创新空间布局(一)一核:咸宁主城区创新发展核心区(二)一带:赤壁嘉鱼沿江创新发展带(三)多极:通城、崇阳、通山创新发展极四、打造“主城区”创新发展“核”(一)咸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官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1.发展目标(三)梓山湖大健康示范区1.发展目标2.重点产业(四)武咸(贺胜)战略发展区1.发展目标(五)咸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含向阳湖)1.发展目标(六)咸安经济开发区1.发展目标(七)咸嘉临港新城(产业园区)1.发展目标(八)森林温泉大旅游产业示范区1.发展目标五、布局沿江创新发展“带”(一)赤壁市(二)嘉鱼县六、形成三个创新发展“极”(一)通城县(二)崇阳县(三)通山县七、打造与武汉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一)汇聚高层次人才队伍(二)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三)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八、建立与武汉协作的创新协同机制(一)加强产业协同(二)探索政策协同(三)推进资源共享九、加快与武汉融合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完善道路建设(二)打造优质生活圈(三)加快推进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十、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加大资金投入(三)强化用地保障(四)制定专项政策(五)加强宣传引导附件1附件2一、发展背景近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形成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结构优化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
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1.1数据的收集和处理1.1.1数据收集本文的第三章介绍了湖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数据来源,对于详细的湖北省的旅游收入和人口总数、地区生产总值,均来源于相关的统计资料,具体如表4.1所示。
表4.1 数据来源数据类型数据来源具体信息统计数据2022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湖北省年末人口总数、地区生产总值、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2022年各地市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地市州的生产总值、年末人口数、旅游总收入、接待游客人次网络数据湖北省文化旅游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扩展项目名录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宗教活动场所湖北省体育局公共体育场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湖北省商务厅中华老字号、湖北老字号、湖北特色商业街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录、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县以上等级公共图书馆名单、全国一、二、三级文化馆名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湖北省水利厅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名录湖北省地质局国家级和省级地质公园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地理信息数据GIS数据湖北省行政区划图(矢量地图)等数据1.1.2数据处理以前面所描述的内容为基础,将所选择的资源划分成4个大类和25个亚类,分别是:人类文化遗址遗迹类、历史建筑与文化空间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
最终共筛选出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点7513个(图4.1),其次,根据收集到的文化旅游资源单体数据,使用百度中的坐标体系,进行具体的经纬度坐标的运算,之后利用坐标转点工具,将全部文化旅游资源点转为矢量点要素,然后导入ArcGIS10.8软件进行空间分析。
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
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1.1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现状1.1.1全省文化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资源利用水平低根据当前湖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湖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总量较大,资源类型十分多样化,在空间分布类型上,整体呈现集聚型的空间分布类型,形成了以武汉市中部区域的极核区、以黄石-鄂州-武汉-黄冈西北部为主的带状高密度区,以黄冈黄梅县和浠水县为主的次级密度区,总体的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呈现东密西疏,鄂东景点数量远高于其他区域,东西资源分布极其不均匀,缺乏资源的整合和整体规划,造成了对整个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程度低下。
所以,要对整个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进行科学而又合理的计划,可以使湖北省文化旅游的发展形成整体协调、高效的发展格局,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1.1.2区域文化旅游景点交通通达度有待提高在全区域旅游背景下,依托交通网络推动单一文化旅游景点建设管理向打造文化旅游集聚区转变,有利于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经景点空间整合和联动发展。
可以说,没有便捷、完善的文化旅游交通网络,就无法发挥文化旅游资源和景点优势以吸引广大游客进入,就没有规模化、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通过前文对湖北省主要交通干线与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交通连接性尚可,全省7513个文化旅游资源点,有85.85%分布在主要交通干线直线距离20km以内。
结果表明,湖北省一些地区的主要交通线缺失,交通便捷程度不高;旅游区与旅游区之间的路网连接不强,20km以外的有1063个资源点,占比14.25%,说明仍有不少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在距离主要交通干线20km 以外的区域,文化旅游景点的交通不够便利,可进入性不强,从而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分类型来看,文化旅游商品类资源对交通干线的依附性最强,20km以内的资源点占比达89.36%,其次是人文活动类、历史建筑与文化空间类,人类遗址遗迹类最低,占比仅81.80%。
因此,有必要对湖北省旅游交通提出优化对策。
发挥高分湖北中心职能优势推进湖北高分遥感产业发展
发挥高分湖北中心职能优势推进湖北高分遥感产业发展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发展潜力。
其中,高分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手段,对于推进湖北省高科技产业发展和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高分遥感聚集了大量的高级人才和研究机构,具备发挥高分湖北中心职能优势,推进湖北高分遥感产业发展的条件和潜力。
本文将从建设高分湖北中心、打造高分湖北品牌、加强产业链协同、深化国际合作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发挥湖北高分遥感中心的职能优势,推进湖北高分遥感产业发展。
首先,需要建设高分湖北中心。
高分湖北中心作为湖北省遥感应用相关领域的聚集地和创新中心,应该具备一定的研究和实践能力。
在建设高分湖北中心方面,应该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和模式,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和技术设备,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完善高分遥感技术研发和应用服务的体系。
同时,还需要依托地方政府和各级科研院所的支持,提供充足的经费和政策支持,打造一个良好的研究和创新氛围。
其次,打造高分湖北品牌。
湖北高分遥感作为湖北省的一项独特优势,应该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提升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此,应该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推出具有湖北特色的遥感产品、组织专家培训和知识产权运营等方式,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湖北高分遥感的研发和应用实力。
同时,还需要注重建设高分湖北品牌的市场推广和宣传工作,积极争取国内外高分遥感合作项目和工程,提高湖北高分遥感产业的市场份额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强产业链协同。
湖北高分遥感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应用服务等多个环节全面推进,而这些环节需要形成产业链的有机结合。
为此,湖北高分遥感中心应该与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应用服务机构等多方开展合作,共同促进湖北高分遥感产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要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分遥感产业集群。
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模式探究
图 1 旅游系统的结构 [ 5] F ig. 1 Structure of tour ism system
1. 2 目的地系统 目的地系统是旅游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 ,
它吸引游客到这里消费 ,既是产品的生产场所 ,又是消 费的场所 。吴必虎 [5 ]认为 : 目的地系统主要是指为已经 到达出行终点的游客提供游览 、娱乐 、食宿 、购物 、享受 、 体验或某些特殊服务等旅游需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体 。 因此 ,旅游目的地系统是旅游系统中与旅游者联系最密 切的子系统 。具体来讲 ,目的地系统由吸引物 、设施和 服务 3个要素组成 。
第三 ,旅游中心地具有可演化性 。较低级别的旅游 中心地 ,随着旅游景点 、景区的发展 ,旅游中心地功能的 逐步完善 ,会由级别较低的旅游中心地成长为级别较高 的旅游中心地 ;相反 ,如果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不注意 旅游中心地功能上的完善以及与旅游活动的协调 ,那么 便会导致旅游中心地等级降低 ;如果再加上旅游中心地 周围景点在功能上的退化 ,那么较低等级的旅游中心地 失去旅游中心地的职能便成为必然 。
第二 ,旅游中心地具有空间层次性 。 ( 1 ) 旅游目的 地系统内城镇体系具有层次性 。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 内的城镇体系是旅游中心地体系建设 、优化的基础 ,旅 游中心地的选择必须强调原有城镇的经济基础与基础 服务接待设施的状况 ,由此旅游目的地系统内城镇体系 的层次性就决定了旅游中心地也具有层次性 。 ( 2)旅游 目的地系统内的景点 、景区和服务设施具有等级层次 性 。不同等级的住宿设施需要建在不同等级的旅游中 心地 ,如客栈和乡村旅馆经常位于离大城市较远的郊区 或一些小城镇 。而五星级住宿设施一般布置在大城市 。 这样 ,旅游目的地系统内的景点 、景区和服务设施的等 级层次性就需要具有等级层次性的旅游中心地与之相 协调 。需要说明的是旅游中心地的层次关系与旅游目 的地城镇体系的层次关系不是完全一致的 ,旅游中心地 的层次关系是在区域城镇体系的层次关系之上发展起 来的 ,但城镇要真正成为旅游中心地 ,必须满足城市辐 射范围内旅游景点的丰度与质量 ,同时考虑旅游线路设 计以及与临近旅游区的联合等问题 。只有满足旅游线 路组织与旅游开发高效益等必要条件的前提下 ,一个城 镇才可能成为旅游中心地 。
第五章 旅游地空间结构与生命周期
第五章旅游地空间结构与生命周期第一节旅游空间结构的要素分析及其优化整合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其产生发展以空间系统为物质载体的。
旅游空间结构不是简单的几何分布,而是旅游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及聚集状态,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也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
对旅游空间结构要素的把握及其空间结构模式的建立,能够解答旅游目的地发展中许多关键性命题,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旅游科学的核心任务。
旅游空间结构可以抽象为: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区、节点、区内路径、入口通道和客源地市场等六个要素。
本节在综述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概况后,对这六个要素进行具体分析,再是简述三种旅游空间结构模式,最后以苏州为例阐述旅游空间结构整合。
一、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概况(一)国外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概况国外学者对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的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
区位论从诞生之日起就应用到游憩活动与地理空间的结构关系的研究(Christaller,1964;Lundgren,1973;Miossec,1976;Gormsen, 1981)。
Miossec(1976)和Gormsen (1981)从空间结构和空间动力学角度观察了目的地旅游演变过程,并将旅游者的行为和类型同旅游者的地理分布模型结合起来考虑。
Lundgren(1973)、Hills and Lundrgen (1977)和Britton(1980)建立了关于核心—边缘理论模型(core-periphery model),他们强调了在旅游行为中边缘地区对核心地区的依赖。
Pearce(1995)在讨论旅游规划时,将空间系统按尺度区分为全国水平、区域水平和地方水平三个层次。
60 年代,Christaller(1964)就提到了休假者向城市外部旅行时形成的扩展范围问题,日本经济学博士除野信道在其《观光社会经济学》223一书中也曾专辟一章“观光的空间构造”(1985)讨论旅游空间结构。
湖北九宫山风景区旅游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
九宫山风景区地处 我 国 中亚热 带 向北亚热 带过 渡区 , 拥 有在我 国具有典型性 和代 表性 的森林 生态 系统 , 该生态 系统研究较少 且旅 游 品质 高. 区处 于 “ 峡” “ 国” 景 三 、三 和 “ 汉 ) 阳) ( ” 武( 岳( 庐 山) 旅游线 中心. 托京珠 高速 、 依 京广 铁路 、 广 高铁 , 通 便 捷 快 速 . 长 沙 ( 0 K ) 武 汉 武 交 距 30 i 、 n (7 k ) 南 昌 ( 3 k ) 九 江 、 阳等 大 中城 市 在 1o 18 i 、 n 20i 、 n 岳 0 一
2 13 独 特 的人 文 旅 游 资 源 ..
一
第 3 卷 l
联合 的旅 成宣
传促销 的常 规机 制. 宣传推 广不 到位 , 缺乏 自己的特 色 , 产 生 的影 响力有 限, 限制 了九 宫山风景 区旅游 知名度 的提高 和扩大 .
九宫 山风景 区有观赏植物近 30种 , 0 一年 四季 奇花异木 、 繁 花似锦. 九宫 山有百年 以上 的古 树 30余株 ,0 0 5 0年 以上 的 2 0多棵 , 或古老苍劲 、 繁 叶茂 , 枝 或婀 娜 多姿 , 成 了极 具 构 生命特征 的珍贵旅游景观. 山上多黄 山松 , 有两松 已成 为胜 景, 一为立 于半 山腰 的“ 迎客松 ” 树 干挺拔 , 态别致耐 人 , 形
30 m之 间 , 0k 且位于武汉 、 长沙 、 南昌三角地 带的 中心 , 与其 它风景 区相 比, 理位 置与 区位优势 明显. 地
2 . . 丰 富的 自然旅游资源 . 12
十 收 稿 日期 :0 1一l o 21 O— 9
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
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作者:张海波周敏来源:《中国房地产·学术版》2017年第03期摘要:研究目的:利用偏移份额模型研究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探讨其变化的内在动因,为城市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偏移份额分析法。
研究结果:首先,各个城区不同类型土地的偏移份额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需求巨大,属于增长性结构,耕地、园地、草地、林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城市总面积的比例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过程中被不断压缩,面临巨大压力,属于衰退性结构。
其次,各个类型土地的竞争优势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差异。
研究结论:城市各类用地的规模变化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土地资源丰度、区域用地政策、产业结构变化等。
各因素影响力大小不同,从而使得各个城区城市用地规模变化轨迹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关键词:SSM模型,土地利用结构,武汉市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9138-(2017)03-0012-19 收稿日期:2016-12-261 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其利用程度和利用方式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特别是城市土地的利用,直接决定其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禀赋,其利用结构调整所涉及的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及未利用土地的合理开发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以把土地利用看作一个复杂、动态但可控的系统,其优化问题可以采用定性分析,也可以利用基于数学模型进行定量计算。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最优目标,依据土地资源的自身特性和适宜性评价,对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更加合理的数量安排和空间布局,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空间布局与结构变化的综合反映,它直接或间接地与城市人口、环境改变及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武汉东湖风景区规划可达性分析
武汉东湖风景区规划可达性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武汉东湖风景区概况 (6)2.1 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7)2.2 景区范围与主要景点介绍 (7)2.3 旅游资源特色及价值评估 (8)三、可达性理论基础 (10)3.1 可达性的定义与评价指标 (11)3.2 影响可达性的因素分析 (12)3.3 可达性研究的常用方法 (13)四、武汉东湖风景区规划可达性分析 (14)4.1 交通网络构建 (16)4.1.1 道路系统现状分析 (17)4.1.2 新建交通设施规划 (18)4.1.3 交通网络优化策略 (19)4.2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20)4.2.1 医疗卫生设施布局 (21)4.2.2 体育健身设施布局 (22)4.2.3 娱乐休闲设施布局 (23)4.3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4)4.3.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措施 (26)4.3.2 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 (27)五、结论与建议 (28)5.1 结论总结 (29)5.2 政策建议 (31)5.3 研究展望 (31)一、内容简述本文档旨在深入分析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规划可达性,全面评估其作为城市公园系统的优越性和发展潜力。
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交通网络分析等方法,我们发现东湖风景区在地理位置上紧密围绕武汉市中心,凭借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完善的交通网络,实现了与城市各区域的便捷连接。
在可达性方面,东湖风景区展现出了卓越的潜力。
其内部道路系统布局合理,主次干道相互衔接,为游客提供了多种出行选择。
借助公共交通和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游客可以轻松抵达景区各个角落,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我们还关注到东湖风景区与其他城市功能区的联系强度,通过分析交通线路、人口分布等数据,我们发现东湖风景区与武汉市中心的联系尤为紧密,不仅能够吸引大量市民前来休闲娱乐,还能辐射周边多个区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湖北旅游中心地发展状况综合评价及其空间结构系统构建
( H P ) 算 指 标 权 重 、 用 熵 技 术 对 权 系 数 进 行 修 说 , 游 中 心 城 市 既 是 旅 游 目 的 地 也 是 旅 游 客 源 地 , A 测 采 旅 同 正, 而得 到相 应 的 区域旅 游 发展 综 合 评 价 数据 。在 此 基
础 上 ,根据 2 0 0 5年 湖 北 1 市 级 中心 地 各方 面 的 统 7个 计 数 据 进 行计 算 和层 次 聚类 ,可 以将 湖 北 区域 旅 游 发 展 现 状 分 为 3个层 级 的旅 游 中心 地 。旅 游 中 心地 作 为 区域 旅 游 的旅 游 目的 地 、 源 供 给 地 、 客 旅游 集 散 地 和 旅 游 服 务 中心 , 区域 旅 游 的 发 展有 着 至关 重要 的 意 义 。 对 构 系统 的优 化 对 策 ,是推 动 区域 旅 游 业 进 一 步 发 展 的
中图 分 类 号 :F 9 , 文 献标 识 码 :A 52 7
文章 编 号 :l 7 一 3 X (0 7 3 0 0 — 4 6 l 9 1 2 0 )0 — 1 0 0
湖北 省面积 1 8× 14 i 2,0 5 年 末 总 人 口 为 0k n 20
中 心 性 ( e t ly 是 城 市 地 理 学 中 一 个 重 要 的 概 C nr i ) at
等 级 的 旅 游 中 心 地 为 区 域 内 的 低 等级 的旅 游 中心 地 提
形 。 研 究 旅 游 中心 地 的 空 问 结 构 ,分 析 旅 游 中 心地 空 间 结 供 服务 职能 , 成 等 级 网络 的旅 游 中心地 体 系…
( ) 游 中・ 地 空 间 结构 系统 二 旅 4 2
必 然要 求
一
中 心性 是 衡量 旅游 中 心地 等 级 高低 的指 标 ,反 映 了城 镇 在本 区域 内旅 游 业 发展 中 的相 对 重 要 性 。根 据 旅 游
景区空间分布模式分析及优化研究
景区空间分布模式分析及优化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休闲和旅游问题。
景点旅游业是国内外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
同时,景区的空间分布模式对于景区经济发展效益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本文将对景区空间分布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景区空间分布模式分析景区空间分布模式是指景区分布在空间中的规律性和特征性。
景区空间分布模式的类型可分为集中型、分散型和混合型。
集中型是指景区集中在某一区域内;分散型是指景区分散在不同区域;混合型是指景区呈集中分散型混合局面。
1. 集中型景区集中型景区有着明显的聚集效应和经济效益,容易形成景区集群,并形成旅游区旅游圈和景区品牌效应。
但是,集中型景区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人流过多、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2. 分散型景区分散型景区分布在不同地区,其游客来源较广泛,能够有效削减旅游资源的开发压力,避免了环境破坏。
同时,它也存在着旅游效价低、难以形成景区品牌效应和经济效应弱的问题。
3. 混合型景区混合型景区的分布方式介于集中型景区和分散型景区之间。
在一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内,有多个旅游景区分散分布,但其中有一个或几个景区规模较大,可形成集群,引导游客集中游览。
混合型景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要优于集中型景区。
二、景区空间分布模式优化建议1. 建设集中型景区,实现旅游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
但要注意避免产生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2. 发展混合型景区,大力推进旅游品牌的建设,增强旅游产业的品牌效应。
3. 优化分散型景区的布局结构,集中规划场所,提升游客体验。
4. 着力打造旅游区旅游圈,建立旅游资源联动机制和协同效应机制,提高景区集群的凝聚力。
5. 加强景区管理,协同环境保护和旅游经济发展,实现环境保护和旅游经济的双重效益。
三、结论景区空间分布模式对于景区经济发展效益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建议各地景区能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景区空间分布模式,以最优的配置方案增强景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中地区旅游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研究
摘
要 :基 于对 旅 游 中心 城 市 及 其 中心性 要 素 的界 定 ,选 择 表 征 旅 游 中心城 市社 会 经济 水 平 、城 市旅 游发 展 现 状 与 城
市 旅 游服 务 水平 的 1 1个 指 标 ,建 立旅 游 中心城 市 中 心性 综 合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运 用 AHP 法定 量 分 析得 出各评 价 指 标 权
DU on — h o Zh g c a , CH EN Shu q n — ig
( . Col geofTou im , R e o c s a 1 l e rs s ur e nd Env r m e , Xiny ng N o m a nie st ion nt a a r lU v r iy, Xiny ng 71 0 a a 2 00, Sha n , Chi a xi na;
St d n t p c t u t r ys e a d is o tm ii g u y o he s a e s r c u e s t m n t p i zn o o rs c n r lcte n Gu n ho g Re i n ft u im e t a iis i a z n g o
o a h n x, t e us s fe c i de hn e bl r e e a u tn m o l o a c l t t s t tc 1 fa to o a h t rs u r d v la ig de t c l u a e he yn he ia r c i n f e c ou im
重 , 以加 合 法 模 糊 评 价 模 型 求 算 出 各旅 游 中心 城 市 的 中心 , 综 合 分 值 ,再 结合 各 旅 游 中心 城 市 的发 展 现 状 , 构 建 关 中 t t . 地 区旅 游 中心 城 市 3级 等 级 体 系;提 出该 地 区旅 游 中心 城 市空 间 结 构 系统 的优 化 措 施 。 构 建 “ 4大旅 游 中心 城 市一 交
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刘皓;阮丹
【期刊名称】《商展经济》
【年(卷),期】2024()8
【摘要】当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旅游大省,对其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计量
经济学模型对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湖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将2003—2021年湖北省旅游收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被解释
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法构建多元回归线性模型,并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和自相关修正。
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国内旅游人数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其旅游收入有显著性
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湖北省旅游业持续健康地
发展。
【总页数】5页(P158-162)
【作者】刘皓;阮丹
【作者单位】武汉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F064.1
【相关文献】
1.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福建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2.北京市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
3.石家庄市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
4.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四川省成都市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大的差距,因此形成了第二级旅游中心地,襄樊是湖北省第 三大城市,拥有南北交汇、连接东西的区位优势,是鄂西北地 区的铁路交通枢纽,旅游接待能力较强,并且该市拥有丰富的 旅游资源,旅游发展与宜昌相距不大,因此与宜昌一起构成了 第二级旅游中心地。荆州、十堰、荆门和咸宁等城市的旅游发
低地位的是天门、仙桃、鄂州,各个城市的旅游发展不平衡,武 展较快,但是与武汉、宜昌、襄樊等城市存在明显的差距,是第
站。湖北省有 l06、l07、207、209、3l6、3l8 等四纵两横 6 条国道 位较高的旅游资源,但交通条件较为落后。而且区域之间的 过境,省内修建了横穿全省的宜黄高速公路和黄黄高速公路, 交通通道不健全,严重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742
经济地理
25 卷
2.3 湖北省旅游区空间结构现状分析
够促使区域旅游业实现良性循环。由于区位与交通等多方面
关键词: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湖北省;优化
中图分类号:F590 . 3
文献标识码:A
! 旅游中心地的内涵及其要素分析
!.! 旅游中心地的内涵 中心性(Centraiity)是城市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德
国经济地理学家 克 里 斯 塔 勒 在 其《 德 国 南 部 的 中 心 地 》一 书 中,最先提出中心地和中心性的概念。中心地是指为自己及 以外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等中心职能的居民点,中心性则是 衡量中心地等级高低的指标,它指中心地为其以外地区服务 的相对重要言,其服务内容包括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和 制造业等方面[2]。
对外旅游服务职能。一般来讲,旅游中心地所提供的服务职 能可以分为五类基本职能,即旅游交通服务职能、旅游接待服 务职能、旅游信息服务职能、旅游管理服务职能和旅游集散职 能。从基本职能出发可以定性地分析与界定旅游中心地。 l . 2 . 2 旅游中心性要素。旅游中心地具有不同的等级,旅游 中心地的等级由城市的旅游中心性的高低来决定。中心性高 的旅游中心地的等级越高,中心性低的旅游中心地的等级越 低。而旅游中心地中心性的高低是由反映城市的各个方面水 平的不同的指标综合来决定的,决定旅游中心地中心性的高 低的这些综合指标就是旅游中心性要素。在分析旅游中心地 的中心性的时候,本人选取了反映城市的社会经济水平的指 标如城市总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反映城市的旅游现状的指 标如旅游总收入,旅游等;发映城市的旅游服务水平的指标如 饭店接待能力、旅客周转量等,作为旅游中心性的要素。 l.2.3 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在空间上旅游中心地与 区域内的旅游功能区、旅游交通线路等整合为旅游中心地空 间结构。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包括三种要素:点要素,包括旅 游中心地、旅游目的地;线要素,包括联系旅游中心地与旅游 目的地的区域内旅游线路、联系不同旅游中心地的区域间旅 游线路等;面 要 素,包 括 旅 游 资 源 分 区、旅 游 功 能 区、旅 游 圈 等。
区域
全省 武汉市 宜昌市 荆州市 襄樊市 十堰市 咸宁市 黄冈市 荆门市 恩施市 孝感市 黄石市 鄂州市 神农架 仙桃市 随州市 潜江市
旅游产业 增加值 / 万元
1,232,450 . 70 552,881 . 20 155,535 . 03 121,845 . 62 96,207 . 43 55,168 . 29 49,032 . 65 46,202 . 42 38,472 . 94 37,501 . 58 29,227 . 60 11,740 . 28 11,605 . 60 7,973 . 39 7,331 . 39 6,427 . 03 5,250 . 80
成了一级旅游中心地,宜昌是鄂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中心城 性,增强其对区域的辐射和扩散功能,培育和发展次级旅游中
市,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对外交通较发达,旅游集散与接待能 心地,使之成为次级旅游区域的旅游中心地。从而形成合理
力较强,是鄂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但是与武汉相比存在 的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
表 1 湖北省各个城市旅游指标数据 Tab. 1 The tourism index data of each city in Hubei province
第 25 卷第 5 期 2005 年 9 月
经济地理 ECONOMIC GEOGRAPHY
文章编号:l000 - 846(2 2005)05 - 0740 - 05
VOi. 25,NO. 5 Sep. ,2005
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研究!
李 玲l,李娟文2
(l . 湖北大学 商学院旅游管理系,中国湖北 武汉 430062;2 . 湖北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湖北 武汉 430062)
汉的极化现象非常突出。
三级旅游中心地。由此可见,湖北省的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
2.l. 2 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初现。湖北省的各个城市旅游 已经初具雏形。这为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的建立奠定了 发展不平衡,具有明显的等级性,武汉由于其经济地位,交通 基础。但是一级和二级中心地的中心性较强,次级旅游中心
区位条件,旅游接待能力强,旅游发展处于绝对优势,因此形 地中心性还不明显。因此需要加强一级旅游中心地的中心
市州
国内旅游总收入 / 万元
国内旅游总人数 / 人
入境旅游人数 / 人
旅游外汇收入 / 万元
武汉 黄石 十堰 荆州 宜昌 襄樊 随州 鄂州 荆门 黄冈 孝感 咸宁 恩施 仙桃 潜江 天门
l,5ll,090 . 4 l9,370 . 83 200,939 . l9 279,434 . 6l 399,964 . 65 279,55l . 24 27,946 . 29 34,4l8 . 45 9l,366 . 64 l5l,0l4 . 23 76,050 . 56 98,023 . 23 l27,l63 . 2l l5,658 . 26 l7,075 . 97 l4,780 . 82
是对外旅游交通还是对内旅游交通,其在地理区位上都没有
得到均衡发展,不同区域的旅游交通状况差距较大,交通问题
仍是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许多重点景区交通方式单一,
可进入性差。如神农架,距离其重要的旅游客源依托城市武
图 1 湖北各个城镇旅游发展状况柱状图 Fig. 1 The block diagram of the tourism
旅游中心城市首先本身拥有一定的旅游吸引物,成为了 旅游目的地,其次这些城市为周围的旅游景点和旅游区提供 客源,成为了旅 游 客 源 地,由 于 其 良 好 的 交 通 条 件 和 交 通 设 施,可以成为进出各级旅游目的地的入口和旅游集散地,最后 这些城市还具有一定的为外旅游服务职能,是一定的服务中 心。在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和中心性的论述的理论基础之 上,结合旅游中 心 城 市 的 特 点,对 旅 游 中 心 地 的 概 念 进 行 界 定。旅游中心地就是具有一定的旅游吸引物,具有一定的集 散功能,能够面向城镇外区域内的旅游景点和旅游区或城镇 外旅游者提供一定强度的旅游交通、接待、信息、管理等对外 旅游服务职能和客源的中心城镇。旅游中心性是衡量旅游中 心地等级高低的指标,反映了城镇在本区域内旅游业发展中 的相对重要性。根据旅游中心性高低的不同,可以划分不同 等级的旅游中心地,不同等级的旅游中心地的对外服务职能 也不相同。高等级的旅游中心地能够为更大区域内的旅游吸 引物与更多的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职能。高等级的旅游中心 地为区域内的低等级的旅游中心地提供服务职能,形成等级 网络的旅游中心地体系。 !." 旅游中心地的相关要素分析 l.2.l 旅游中心地的职能。旅游中心地在区域旅游发展中 的重要性并不仅仅体现在自身提供旅游吸引物,而是体现在 旅游者接触旅游吸引物的过程中承担中继、媒介的作用,发挥
development of each urban in Hubei 2.2 旅游交通发展现状 2 . 2 . l 对外旅游交通条件较好,对外交通网络基本完善。湖 北省对外旅游交通便利,可进入性较好。已基本形成水陆空
立体化交通网络。长江、汉水贯穿湖北省 2,000 多 km,大小 船只可直接通江达海、京广线、焦柳线、京九线纵贯南北,汉丹
!收稿日期:2005 - 04 - l0;修回日期:2005 - 06 - 04
5期
李 玲,李娟文: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研究
74l
集中了全省外汇收入的 56 . 47% ,入境人数的 37 . 46% ,国内 旅游总人数的 36 . 67% ,国内旅游总收入的 48% 。从湖北省 各个城市旅游指标数据(表 l),以及各个城市旅游发展状况 柱状图(图 l)可以看出武汉市的旅游业的发展在湖北各个城 市中处于绝对优势。其次是宜昌、襄樊、荆州、十堰。处于最
摘 要:旅游中心地作为区域旅游的旅游目的地、客源供给地、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对区域旅游的发展有
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旅游中心地的空间结构,分析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的优化对策,是推动区域旅游业
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介绍了旅游中心地的概念和界定方法,分析了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的现状和
系统构建途径及优化措施。
22,023,0l7 487,868
4,305,798 5,092,426 6,869,602 6,59l,848
522,678 49l,l29 3,465,652 3,l34,l63 2,l88,373 2,389,744 l,744,834 300,578 4ll,38l 27l,833
383,7ll l,l6l l9,89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549
线、襄渝线、武浔线连接东南和西南铁路网,全省形成了武汉、
襄樊两大铁路枢纽,各主要城市和重要旅游景区都建有火车
汉市有 700 多 km 的路程,而且目前只有公路交通,这对于没 有过多休闲时间的现代人来说,要花掉一半的时间在路上颠 簸,很不划算。所以,交通条件的限制使得一部分人转向选择 交通便捷的其他景区;再如,旅游资源丰富、景观奇特的恩施 州地区,长期以 来 也 深 受 交 通 条 件 的 困 扰,公 路 交 通 路 线 太 长,航空费用高昂,非一般游客所能接受,而且安全系数较低, 所以,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种交 通状况不符合游客“快旅慢游”的要求,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 2.2.3 交通发展与旅游资源分布吻合度尚不够高。东部地 区经济相对发达,交通便捷,如武汉就有“九省通衢”之称,但 东部品位较高的旅游资源相对较少。西部地区拥有大量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