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制法与性质的实验改进

合集下载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制取氧气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内容,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取氧气,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和乐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然而,在制取氧气的教学中,有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制取氧气的教学过程设计需要更加合理。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通常是老师直接演示制取氧气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缺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

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制取氧气的教学中,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实验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制取氧气实验的设备和条件需要改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通常使用的是玻璃瓶和酒精灯等简单的实验器材,这样的设备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也不能真正体现现代科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因此,应该引入更加先进的实验设备,如电解水制氧设备,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再次,制取氧气教学的安全问题需要重视。

制取氧气实验涉及到高温和高压等危险因素,如果不注意安全防护,可能会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详细介绍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最后,制取氧气教学需要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在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掌握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操作技巧,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应该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将实验结果与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制取氧气教学反思表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设备条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我们应该改进教学设计,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实践任务,引入先进的实验设备,加强安全教育,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浅谈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一体化”创新实验

浅谈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一体化”创新实验

浅谈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一体化”创新实验【摘要】: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要加强化学实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现象的观察更加清晰,对实验结论的认识更加深刻。

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存在实验现象不明显,操作步骤繁琐和药品难以回收等弊端,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创新。

【关键词】:氧气改进创新二氧化锰固体化一体化【正文】:一.教材中的实验:学生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在初中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人教版)P实验要求学生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如图1),用排水法收集若45。

干瓶氧气来探究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如图2)【1】。

图1 图2二.教材实验的不足:1.教材中的实验涉及到固固加热装置,步骤严谨繁琐,尤其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学生实验不易成功。

2.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学生经常会因粗心大意而使试管破裂。

加上这是学生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学生在加热过程中很容易烫伤手。

没有反应的高锰酸钾难以回收,加热后粘在试管壁的粉末难以清洗,影响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实验。

做完实验的试管清洗不彻底易在再次加热时破裂,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

3.在探究“铁丝在氧气的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要留有少量的水,但学生在收集气体时,往往会忘记这一细节,导致要重新收集气体,浪费资源。

教材实验步骤多,仪器多,药品不利于回收利用,造成浪费且存在危险性。

故我对实验进行了以下的改进。

1.实验的改进教材中的实验分为两部分,先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再探究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

我对该实验进行了两部分的改进:改进一: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的方法来制取氧气且创新地把二氧化锰固化。

实验准备:1.粉末状二氧化锰和水泥以质量比2:1的比例混合晾干,使之阴干24小时以上,硬化后用小锤敲打成玉米粒大小,用水冲洗掉粉末后晾干备用。

用纱布把块状二氧化锰包好,连接在一支注射器上,把注射器与抽滤瓶连接在一起,即制成一个简易的能控制反应开始与结束的气体发生装置(如图5)。

《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改进

《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改进

四、 创新的意义
1、简化实验,氧气充足,提高成功率;
2、增加储气装置,能节约氧气;
3、绿色环保,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 实验评价能力和创新精神。
谢谢!感谢指导!
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A
B
A
B
四、实验操作
1、氧气的检验及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按图1组装装置,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分液漏斗,
锥形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打开开关A、B,打开分 液漏斗活塞,在集气瓶口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氧气 的检验和验满。
氧气验满后,将系有一段火柴梗且绕成螺旋状的 铁丝在空气中点燃后,待火柴快燃尽时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完成后,若锥形瓶中仍有 气体产生,关闭开关B,使多余气体进入小气球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实验操作
2、硫在氧气中燃烧 按图2组装装置,开关A、B 均关闭,向装有空
气的集气瓶中滴加少量水,把在空气中点燃的硫迅 速伸入集气瓶,观察到硫在空气中燃烧。
若小气球中有大量氧气,打开开关B,若没有, 开关A、B均打开,并且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 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在集气瓶中观察到硫在氧气中 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集气瓶底部水中 的鸡蛋壳表面有气泡冒出。
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改进
一、 实验目的
1、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实验在教材中分开讲解;
一体化
2、教师上课需要提前 备好氧气,操作繁琐;
3、铁丝燃烧需要充足 的氧气,现象才明显;
4、硫在空气中燃烧产 物污染空气,破坏环境。
现场制备并储存
充足大量 封闭空间
二、 实验用品
酒精灯,火柴,分液漏斗,锥形瓶,直角 玻璃管,导管,胶皮管,双孔橡皮塞,胶头 滴管,玻璃片,T形管,小气球,燃烧匙, 铁丝,硫粉,木炭,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 溶液,10%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 鸡蛋壳

运用-研究性学习-对《氧气性质》和《氧气实验室制法》教学创新

运用-研究性学习-对《氧气性质》和《氧气实验室制法》教学创新

运用”研究性学习”对《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创新我根据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他们的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创新意识容易强化以及化学知识还较少等特点,我将《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设计为研究性学习内容。

通过学生的自我动手实践、观察,引导他们思考、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的讨论交流,形成知识,培养能力。

为了让学生从课堂中有较大的收获,我为学生设置了有梯度的质疑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形式,明确这节课的目的、操作方法以及观察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感受化学的奇观,引发他们无穷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也使我真正的走近学生,与他们共同学习。

结束实验后,让学生交流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形成结论,还要交流学生课堂上心理感受。

1.实施过程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实施过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分以下三个主要步骤来实施的:1.1 指导学生”自研”。

对于一个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精心细致的课前准备和指导,就让其进入实验室搞什么活动探究,那样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主要做了这样几个工作:(1)课堂铺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喜欢化学、爱学化学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因此,我们精心选择了在实验教学中最为出彩的《氧气的性质》这一节作为活动的切入点。

第一次尝试,我要非常的耐心、细致。

为了做好铺垫,我将氧气性质的四个演示实验分为两部分:铁、硫、磷与氧气的反应仍主要由老师在在课堂上演示;等同学们看到了:伴随剧烈反应的耀眼白光、瞬间产生的大量白烟和那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时,不禁对老师所做的实验充满神奇和向往:有的同学竟脱口而出:”真爽!”我不失时机地接上去说:”这一节还不算爽,下一节课会更爽!因为下一节课同学们要进入实验室,亲手来做某些实验。

”把同学们参与活动的情绪一下调动起来。

我做这样的安排不仅是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老师这一节课的演示和教学,让同学们接受到一些如何来研究一种物质性质的感性认识,甚至包括完成实验的一些细节提示,都对下一节课同学们顺利完成实验大有帮助。

氧气的制法课堂实践改进和反思

氧气的制法课堂实践改进和反思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法》课堂实践改进和反思课堂教学的改进一、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氧气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制取的方法,它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气体制取,讲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教学目的知识目的: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问题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氧气的制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量变能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

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手段:本节课设计投影机辅助教学,利用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充满乐趣,并且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空气中按体积计算氧气占21%,工业上就是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空气作为原料制取氧气的。

那么医院用的氧气是不是利用空气制取的呢?如果不是化学实验室里是怎么样把氧气制取出来的呢?又是怎么样收集的呢?设置这些问题是为同学们创造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性趣。

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汾当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

2、新课讲解: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报告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报告

南楼中学学生化学实验活动报告
姓名_____班级_____实验日期____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理解。

【实验用品】
酒精灯、铁架台、大试管、单孔塞、乳胶管、玻璃弯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片、药匙、坩埚钳、棉花、纸巾、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清石灰水、细铁丝。

(3)装入药品:
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
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
【巩固提高】
1.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你能根据下图设计出一套最好的装置吗?
(A)(B) (C) (D) (E) (F)
①你感觉__和__连接最好!
②你会检查(B)或(F)装置的气密性吗?
③你觉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2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7)先从水槽中取出导气
管:
(8)然后熄灭酒精灯:。

氧气制取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制取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制取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氧气制取及其性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2. 研究和探究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绝不可再生的气体,它是许多物质燃烧的必需气体,同时也是支撑生物生命所必需的气体。

氧气可以通过氯酸钾与锰(IV)氧化物反应来制取。

三、实验步骤
1. 实验器材准备:氯酸钾、锰(IV)氧化物、干燥试管、梨形瓶、燃烧塞等;
2. 在干燥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氯酸钾和锰(IV)氧化物;
3. 将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梨形瓶中,使试管口完全浸入水中;
4. 加热试管,观察气泡的产生;
5. 打开燃烧塞,在内部维持微弱的燃烧;
6. 将燃烧塞慢慢拔出,将梨形瓶盖紧,观察梨形瓶内的现象;
7. 观察氧气的性质,如燃烧、再燃烧、熄灭等。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1. 实验现象:在加热试管的过程中,观察到气泡的产生;打开燃烧塞,在内部可维持微弱的燃烧;关闭燃烧塞后,燃烧现象熄灭;
2. 实验数据:无。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取了氧气。

观察到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到促进燃烧的作用,同时也能再次燃烧,但需要较强的点燃源,当点燃源被熄灭后,燃烧现象也会随之熄灭。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应注意安全,避免操作不当导致事故发生;
2. 在进行氧气制取实验时,应控制好反应温度,避免过高温度引发危险;
3. 实验器材应干燥,以避免氧气与水分子反应。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改进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改进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改进引起爆炸,因此我将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分别放在两个小烧杯中,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次性加入,避免了混合时可能产生的危险。

此外,我还引入了验证氧气溶解性和密度的实验,通过将氧气通入分液漏斗中,再将分液漏斗倒置至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氧气溶解后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以及通过将氧气通入锥形瓶中,再将锥形瓶倒置至水中,观察氧气浮力对比水的现象,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氧气的性质。

最后,我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了“打树花”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氧气的强氧化性和燃烧性,进一步提高了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本次实验改进基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的第1课时,旨在化繁为简,让多个性质实验在同一根玻璃管中进行,提高课堂趣味性、探究性和获取科学知识的有效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对实验器材进行了优化,使用自制耐高温硬质具支玻璃管、鱼尾夹、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烧杯、分液漏斗、锥形瓶、三通管、导管、胶皮管、弹簧夹、橡皮塞、气球、耳挖、铁丝、硫粉、木炭、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10%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等器材。

同时,我们改进了发生装置、性质实验装置和夹取仪器,将多个性质演示实验整合为在一根硬质具支玻璃管中完成,具支处连接一根导管即可用来验证产物二氧化碳和吸收二氧化硫,具支玻璃管下端铺了一层石棉绒可防止铁丝燃烧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掉落烫坏进氧气的玻璃导管和橡皮塞。

另外,我们还引入了验证氧气溶解性和密度的实验,以及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了“打树花”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氧气的强氧化性和燃烧性。

为了确保实验安全,我们将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分别放在两个小烧杯中,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次性加入,避免了混合时可能产生的危险。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铁丝的剧烈燃烧对氧气的量要求较高,因此建议用2-3根铁丝拧成一根,粗细大致和石棉网上的铁丝一致时效果较好,火柴梗不需要太长,长度控制在一点燃差不多就可以伸入集气瓶中引燃铁丝,这样更方便控制伸入的时间。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验证实验报告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验证实验报告

O 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验证一、 实验原理 1.O 2的制取反应:1) KMnO 4 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产生O 2,并生成K 2MnO 4、MnO 2,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 4K 2MnO 4MnO 2+△O 2+2) KClO3在加热条件下并伴随MnO2的可以分解生成KCl 、O2,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2KClO 32KCl 3O 2+△MnO 23) H 2O 2在MnO 2的催化作用下也可以生成H 2O 和O 2,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2H 2O 2MnO 22H 2O O 2+4) 考虑到实验安全,本次实验只使用KMnO 4和H 2O 2分解制氧。

2.O 2的收集方法:1) 排水法: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求气体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2) 排空气法:排空气法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前者要求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平均密度,后者反之。

① 3.O 2化学的性质验证:1) O 2的物理性质:O 2是空气的组分之一,约占空气组分20.95%,无色、无臭、无味。

O 2比空气重,在标准状况(0℃和大气压强101325帕)下密度为1.429克/升,能溶于水,但溶解度很小。

在压强为101kPa 时,O 2在约-180摄氏度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摄氏度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2) O 2的化学性质:O 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起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有两种元素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称为氧化物。

一般而言,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

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生成CO 2与H 2O 。

化学上曾将物质与O 2发生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发生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

3)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观察金属Fe 、非金属C 和Si 以及石蜡在O 2中的燃烧的实验现象及反应产物来验证O 2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的改进

氧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的改进

“氧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的。

蒙自县第二中学朱丽在传统教材和新教材中,对实验室制氧气与氧气的性质,都是制备和性质分开探究,然后再接着讲环保,内容比较分散。

我们对三个知识进行了整合和优化,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组合装置,既紧凑又可提高实验的效率,而且使知识系统化,整个探究实验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具有直观、对比性强的效果。

这一改进的实验在总复习时演示,能把氧气的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下面介绍该实验改进的装置和用法:1.实验改进装■M n02A B C2.装■说明(1)A图中插有分液漏斗的锥形瓶装置为氧气发生器,分液漏斗中装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中装二氧化锰粉末。

(2)B图的锥形瓶为洗气瓶,可洗去剧烈反应产生的大量水雾(这些水雾会影响后续的实验)。

(3)C图铁架台上被夹住的瓶子,是两个被切割了瓶底的集气瓶“对接”而成的直通型瓶套(接口处用透明胶带包裹),瓶套下口装了一个双孑L胶塞,插人了两根导气管,左边的导气管用来通入氧气,右边的导气管可以导出气体。

氧气导入这个集气瓶套中,可以做碳、硫、磷等物质的燃烧实验,(如果在导管的上方放上一个石棉网,可做铁的燃烧实验),生成气体后,用盖玻片紧密盖住瓶套上口,气体便从右边的导气管导出,进入烧杯中的吸收液,进行气体产物的吸收实验。

该改进装置可以将氧气的制备、洗气、氧气的化学性质、废气的吸收与环保等实验内容集成在一起。

3.实验操作操作步骤为:(1)将过氧化氢溶液从分液漏斗中放入装有二氧化锰的锥形瓶中,制备氧气。

(2)将生成的氧气通入盛有水的洗气瓶中。

引导学生:①观察氧气产生的速率:②思考洗气瓶的作用(反应剧烈时,会产生较多的水雾,影响后续实验,通过洗气瓶来冷凝和吸收氧气中的水雾):(3)继续让氧气导入集气瓶套中,将带火星的木条、红热的碳、燃着的硫、燃着的磷等物质插入集气瓶中,给学生观察实验,剧烈反应后,盖上玻璃片。

让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从右边的导气管导出,直接进人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消除了污染,达到环保的目的。

氧气的制法与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法与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法与性质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掌握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方法及性质实验的操作技巧;初步掌握本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1、高锰酸钾法:2KMnO4△K2MnO4+MnO2+O2↑2、过氧化氢法:2H2O2 MnO22H2O+O2↑3、氧气的性质:通常状况下,O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1.429g/l)比空气的平均密度(1.293g/l)大,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解氧气约30ml)。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三、仪器、材料和药品硬质大试管、锥形瓶、分液漏斗、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300玻璃弯管、1200玻璃弯管、酒精灯、火柴、垫木、水槽、集气瓶、蒸发皿、毛玻璃片、橡皮软管、铁架台(配铁夹)、玻璃棒、钥匙、脱脂棉、托盘天平、燃烧匙、大烧杯、坩埚钳、砂纸、细河沙、镊子、试管及试管夹;MnO2、KMnO4、10%H2O2、硫磺、木炭、铁丝、蜡烛、澄清石灰水。

四、实验内容1、O2的制取与收集KMnO4加热分解制取氧气装置(1)KMnO4加热分解法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取15g KMnO4加入硬质试管中,管口放好脱脂棉后,塞紧单孔塞。

否则,药品会随产生的气流喷向试管口。

KMnO4反应安全,约可得到1000mlO2。

准备6只集气瓶,装满水后用毛玻璃片横切瓶口,盖住以不留水泡为度,然后依次倒置在水槽中。

装置如图所示,点燃酒精灯后,先均匀预热试管,然后集中在试管的中下部加热,导气管开始有气泡冒出,待气泡快速、均匀冒出时,即表示管中空气排尽,这事将导气管伸进集气瓶集气。

当气泡量略有减少时,可移动酒精灯向试管底部加热。

当集气瓶口冒出第一个气泡时,表示已集满O2,这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如此连续收集6瓶氧气。

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伴随着集气瓶内水逐渐减少,氧气增多。

氧气制备及性质检验一体化实验改进设计

氧气制备及性质检验一体化实验改进设计

氧气制备及性质检验一体化实验改进设计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实验目的 (3)2. 实验意义 (3)3. 实验原理概述 (4)二、实验材料与设备 (5)1. 氧气制备材料 (5)2. 氧气性质检验材料 (6)3. 实验设备清单 (7)三、氧气制备实验改进设计 (8)1. 制备方法选择 (9)2. 反应条件优化 (9)3. 装置设计与改进 (10)4. 实验安全性考虑 (11)四、氧气性质检验实验改进设计 (12)1. 性质检验方法选择 (14)2. 试剂与仪器选择 (14)3. 实验步骤优化 (15)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16)五、实验实施与操作指南 (17)1. 实验准备 (18)2. 氧气制备操作 (18)3. 氧气性质检验操作 (19)4. 实验记录与数据分析 (20)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21)1. 制备结果分析 (22)2. 性质检验结果分析 (23)3. 实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25)4. 改进设计的有效性评估 (25)七、结论与展望 (27)1. 实验总结 (27)2. 改进设计的创新点与价值 (29)3. 对未来实验的展望 (30)4. 实验误差分析与改进方向 (31)一、内容简述优化实验流程: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进行梳理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实验效率。

采用分步滴定法代替连续滴定法,以减少滴定误差;采用磁力搅拌器代替手动搅拌器,以提高搅拌速度和均匀性。

改进实验方法和设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设备,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采用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氧气浓度,以替代传统的重量法;采用高灵敏度的气体传感器检测氧气含量,以提高检测精度。

加强实验操作技能培训: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质量。

教授正确的滴定操作技巧,如滴定速度、滴定顺序等;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如磁力搅拌器、气体传感器等。

完善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严格的记录、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改进方案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改进方案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改进方案一、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是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的重要的探究和演示实验。

也是九年级要求学生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通过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不仅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初步熟悉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二、教材中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本人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有以下不足之处:1.教材中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制取的方法制取氧气,要加热、操作繁杂,也不安全、方便、环保。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粉末很难控制反应速率以及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实验结束后,二氧化锰不便于回收利用,大都随仪器的冲洗浪费掉。

2.上氧气的性质实验课前,教师准备繁琐,利用课间制取几瓶气体,时间仓促,携带氧气进教室不方便,还很容易逸散导致实验不成功。

3.教材中,演示木炭的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将木炭放入盛入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实践中发现,由于木炭燃烧消耗的氧气不能及时补充,木炭燃烧不够剧烈,观察不到发出白光的现象。

4.教材中,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产生二氧化硫扩散到空气中,造成对环境污染,且对师生的身体健康也造成有害的影响,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5.教材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将铁丝成螺旋状绕在火柴杆上,实验时先将火柴杆点燃,再适时将其伸入集瓶中。

这样做,伸入集气瓶的时间不易把握,若过早或过迟均会影响实验的成功。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代替化学实验仪器,携带更加轻便,不易损坏,做实验也更加方便、简单。

如:用塑料瓶代替锥形瓶制氧气,用输液管代替导管,用橡皮泥代替橡皮塞等等。

用一吸滤瓶代替多个集气瓶,使实验更加简单。

2.粉末状催化剂二氧化锰改为用二氧化锰、黄沙、水泥自制的颗粒状自制催化剂。

可减缓反应速度,还可节约药品。

3.采用了用过氧化氢和催化剂在常温下制取氧气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不需要加热,还节省了能源。

4.在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中,用一小药瓶装自制催化剂,通过上下拉动小药瓶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这次我讲解的内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是一个需要进行大量实验的课题。

我的教学反思如下实验教学:在这次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实验教学。

我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教学方法:这次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进解、演示、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挑战性。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我这次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课程结束后,我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询问他们对本次课程的感受和建议。

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出,他们普遍认为这次教学很有趣,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些建议,例如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等。

这些评价让我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下一次教学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我认为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我特别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

教学反馈:在这次教学中,我也得到了很多教学反馈。

从学生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实验教学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实验学到了很多东西。

同时,学生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等。

这些反馈让我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下一次教学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总之这次教学让我收获了很多。

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例如,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如何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改进

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改进

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改进学生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合作者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控实验室制备和搜集氧气的方法,并熟练掌握排洪法与排在空气法的操作方法。

2、学习如何验证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1、高锰酸钾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者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很多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三、实验药品及器材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药匙,棉花,高锰酸钾。

四、实验步骤1、氧气的制备与收集(1)实验装置图(恳请图画在右空白处)(2)实验步骤①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安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现象(4)实验注意事项①首先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较好,实验方可展开。

初中化学实验【对《氧气性质》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实验【对《氧气性质》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实验【对《氧气性质》实验的改进】一、实验目的:熟悉氧气的化学性质,感受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特点。

二、改进实验的目的:通过自制贮气瓶持续、方便提供氧气,在长颈漏斗中进行实验,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此改进,使此实验:①准备简便;②携带方便;③节约氧气;④废品得到很好利用。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自制沉浮式贮气瓶、橡皮管、长颈漏斗、玻璃片、自制铁丝支架、燃烧匙、酒精灯、镊子、带双孔胶塞的小广口瓶、木炭、硫、用氢氧化钠溶液湿润的滤纸、清洁用钢丝球(代替铁丝)、火柴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图1)(图2)说明:①图1是实验主要装置,左边是自制沉浮式贮气瓶,是用已损老式贮气瓶、饮料瓶制成,这种贮气瓶在使用时不必通过连续加水来排气,只需在上部适当配重,就可以连续提供氧气。

自制的铁丝支架在携带时,可套在贮气瓶外筒上,利用它收贮氧气,到教室上课,准备更简便,携带更方便。

右边长颈漏斗放在自制铁丝支架上,进行氧气性质实验。

长颈漏斗因空间比集气瓶小很多。

因此可以节约氧气。

在长颈漏斗中放入一小片湿润的滤纸,可防止铁丝燃烧时的熔化物濺落,还可防止铁丝燃烧产物落入长颈漏斗的玻璃管中。

②图1中间的试剂瓶中装水,目的是观察气体排出情况,更好的掌握排气速度。

③图2中,用一漏斗,内贴用氢氧化钠湿润的滤纸,在做硫燃烧实验时,可更好的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同时,在长颈漏斗中也放入一片用氢氧化钠湿润的滤纸,吸收效果会更好。

④长颈漏斗在教材中虽然没有被列入可加热仪器,但通过实验证明,做此实验不会损坏长颈漏斗。

五、实验操作:1.准备: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用自制沉浮式贮气瓶收集氧气。

2.实验:①将套在贮气瓶上的铁丝支架取下放好,再将贮气瓶上的胶皮管一端与长颈漏斗连接,然后将长颈漏斗放置在铁丝支架上(如图1)。

②打开阀门,使氧气进入长颈漏斗,一小会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漏斗中是否充入氧气,若复燃则充入氧气,同时此现象也证明气体是氧气。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改进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改进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改进
主题: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年级:初中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难点: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氧气的制备方法:
a. 通过加热过氧化铁的方法制备氧气;
b. 通过分解过氯酸铵的方法制备氧气。

2. 氧气的性质:
a. 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b. 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c. 氧气能够促使金属燃烧。

3. 氧气的用途:
a. 氧气是生命的来源,呼吸氧气能够让人体细胞活动正常;
b. 氧气用于医疗领域,能够治疗一些疾病;
c. 氧气用于工业领域,例如焊接、氧化反应等。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与示范;
2. 学生实验与实践;
3. 综合讨论与展示。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 学生进行实验,制备氧气并观察氧气的性质;
4. 学生小组讨论氧气的用途,并展示给全班;
5. 教师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并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
对于初中生而言,化学知识相对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实验和生活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此外,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氧气制取实验的改进

氧气制取实验的改进

氧气制取实验的改进引言: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医疗、工业、航天等。

制取高纯度的氧气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介绍一种改进的氧气制取实验方法,旨在提高氧气的产量和纯度。

一、实验原理氧气制取实验是通过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电解水是指将水分子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2H2O(l)→2H2(g)+O2(g)。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电解池来实现这一反应,电解池由阳极和阴极组成,通常使用铂金作为电极材料。

二、实验改进为了提高氧气的产量和纯度,我们对传统的氧气制取实验进行了改进。

具体改进措施如下:1. 优化电解质溶液:传统实验中常使用的电解质溶液是普通的盐酸或硫酸溶液,我们发现这些溶液对电解池的腐蚀性较大,容易导致电极的破损和杂质的产生。

因此,我们改用无机酸性盐溶液作为电解质,如硝酸铵溶液。

这种溶液具有较低的腐蚀性,可以减少电极的磨损,提高氧气的纯度。

2. 设计合理的电解池结构:传统的电解池结构是将阳极和阴极分别放置在两个容器中,通过导管连接,这样容易导致氧气和氢气的混合,降低氧气的纯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电解池结构,将阳极和阴极放置在同一个容器中,通过隔膜分隔开,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提高氧气的纯度。

3. 控制电流密度:传统实验中常使用较高的电流密度来提高氧气的产量,但过高的电流密度会导致电极的热量积聚,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调节电流密度,找到合适的工作条件,既能保证氧气的产量,又能避免安全风险。

4. 定期清洗电极: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会产生一些杂质,影响氧气的纯度。

为了保证氧气的纯度,我们定期清洗电极,去除杂质,保持电极表面的清洁。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改进实验的进行,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 提高了氧气的产量:与传统实验相比,改进实验的氧气产量明显提高了。

这是由于优化了电解质溶液、控制了合适的电流密度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 。 因为是 这样 . 多学生 意识 不到 自己具有 正 很 反思 的能力 .我们 可 以通 过 问卷调查 的方 式来 间 接调查 一 下他们 的学 习反思现 状 。例如 :
教研组积极的配合和沟通 : 对于学生来说 。 需要和
其他学生交换学习心得 .也需要 向老师传达学习 经验和倾诉学习困惑。 这样 .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检
贵州 长顺
500 ) 57 7
文献标 识码 : B
中图分类 号: 6 38 G 3.
氧 气 的性 质 与制 取是 九 年级 化学 学 习 的一个
重点内容 , 它涉及到很多实验。 但有的实验在实际
回收二氧化锰时浪费了很多时间 若在此基础上 将实验装置作一下改进、 催化剂作一定 的处理 , 就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 的进行与停止 .且催化剂可以
下 .那每个同学都会从别人那里得到不同的经 验. 取长补短 , 自都会有进步的空间与潜力。 各

事实上 . 反思只是个代名 词 , 对于学生来说 ,
反 思本身 就是 一个 动态 过程 .更 是一 个需 要 大 家彼 此交 流 的过程 。 于 教师来 说 . 要与 一个 对 需
完全可以用其他的词语代替。甚至根本不需要任 何词语 .只是平时对某道题 目的进一步思考或者 是知识点的系统总结等都是学生学习反思的具体
5你会 在 脑子里 回忆 知识 体系 吗? .
课程改革的实践重任必须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担负 才可能顺利完成。
若改用过氧化氢溶液 .传统的做法是往盛二 氧化锰 的容器 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这样反应非 常剧烈 。 速度也很快 , 不易控制。后来改用分液漏
斗 向盛二 氧化锰 的容器 中慢慢滴人 过氧化氢溶 液, 这样反应速度也较快 , 易把瓶塞冲漏气。若将 大量 二氧化 锰加 到 即使是 3 %的过氧 化氢 溶液 中, 反应也很剧烈 , 也不容易控制 。曾经有专家做 了这样 的改进 : 将很少量的二氧化锰加到 3%的 0 过氧化氢溶液 中。 由于产生 的氧气往上冒出 . 从而 导致二氧化锰浮于过氧化氢溶液液面上 .反应速 度得 以控制 ( 反应速度由二氧化锰的量来控制 ) 。 这样做虽然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 .但仍然存在不 足: 由于二氧化锰是粉末状 , 一旦加入到过氧化氢 中, 一直要 到反应完全才能停止 , 浪费 了药 品 。 且 化学教 与学 2 1 年第 6 00 期
氧气 制法 的改进
教材 中制取氧气使用的药品是高锰酸钾 . 其
用两个大注射器筒( 可用双通管、 塑料瓶等代 替 )将两个容器的下端 口部用橡皮管连接构成连 , 通器 。 在其 中一个容器上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 。 如
下 图 1 :
反应速度适中 , 比较适合初学化学者 。 但它也存在 着 以下 几 方 面 的缺点 : 1 使用 的药 品高锰 酸钾如果混有还原性物 . 质, 如木炭 、 纸屑等易发生爆炸 , 比较危险; 2 用试 管要干燥 . . 所 否则加热过程 中试管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教学研 究 ・
氧气制 法与性 质 的实验 改进
程 胜 富
( 州省长顺县鼓扬 中学 贵
文章编号 :0 8 0 4 (0 00 - 0 3 0 10 — 5 6 2 1 )6 07 — 1
di1.9 9 jsn10 - 5 6 0 . . 0 o:03 6/.s.0 8 0 4 . 1 0 0 i 2 063
操作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 若将其稍作改进 . 会起 到很好 的效果 。现将本人在教学实践 中的一些做 法和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仅供化学教 师
和 学生 学 习参 考

循环使用 ,从而节约药品。用作学生实验方便易
行, 笔者认为十分理想 。具体做法如下 :
1 . 装置 的 改进

炸裂 :

3 管 口要放少量疏松 的棉 花 . . 试 防止加热 时
高锰酸钾的粉末进入导管.从而导致收集的氧气 呈 红色 :
4 . 操作不当也容易导致试管炸裂 : 5 . 实验废渣不容易处理等。
图1
图2
2 化 剂 的处理 改进 . 催
催化剂处理 : 将水泥用水搅拌均匀 .制成约 05m厚的水泥板 .然后在水泥板表面撒 上适量 . c
的二氧化锰 。 等到五成千后 . 按需要切成一定大小 的块状 , 完全干燥后备用 。这样处理后 , 将粉末状 的二氧化锰制成了块状 . 有利于与液体药品隔离
开和循环使用 催化剂改进 : 将生 的马铃薯按需要切成一定 大小 的块状或 片状代替二 氧化锰作催化剂备 用。
用生的马铃薯代替二氧化锰 .反应速度虽然 比不 上二氧化锰 。 但马铃薯本身可以切成所需的形状、 大小 .从而节省了将二氧化锰制成块状 的这一道
工序 。 3方法 步骤 .
将上面改进 的装置检查气密性 .取下带导管
的橡皮塞 .将适量上 面处理过备用的催化剂放人 容器中, 塞紧橡皮塞 。从另一容器 ( 下转第 4 页) 8

7 3—

教师专业发展 ・
鼓励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 ,让她们充满 自 信的学 习, 如果这样 , 教师和学生能保持持续的互动 , 教
验彼此反思的效果并制定新的改进 目标 .才能更 好地体现其双重角色。总之 , 反思是必须的 , 但不 需要固定的模式 。 更不只是局限于教师的圈子 , 新
1 . 你会重新思考一下做的经典题 目吗?
2 对于老师和同学给 出的题 目的其他解法 . .
你会进行适当的吸纳吗? 3 . 你会经常和同学探讨 问题吗? 4 后, . 课 你会 自己总结知识点吗?
情况 . 教师可以举 出卤素这个知识点 。 学生都说出 自己学 习卤素的方法 。不可能每个人的学习方法
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将有相应 的改
善。 四 、了解 学生 并定 时举行 学 习反 思经 验 交流

都一样 . 三人行 . 必有我师 。如 同快乐被别人分享

样 .如果大家都把 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别人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