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普--1号

合集下载

四川省2010年人口普查公报

四川省2010年人口普查公报

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2011-05-06四川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基本情况2009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这是新世纪我国开展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

这次普查的登记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包括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台和外国人。

登记原则是按现有人口登记,即每个人都在其居住的普查区登记。

对离开户口登记地的人在其户口登记地也要收集相关信息。

普查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普查登记方法主要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

与历次普查相比,此次普查情况极为复杂,困难程度空前,任务十分艰巨。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广大普查工作者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前期各项工作任务:组建了省、市、县、乡、村各级普查机构;制定了普查工作规划和进度图;层层开展了普查专项试点和综合试点;落实了普查工作经费;制作了各级普查所需物资;开展了全省范围的宣传动员;选调了60多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并逐级开展了业务培训;完成了全省4.5万个普查小区名称和行政区划代码的核实、边界认定和地图绘制;开展了户口整顿暨流动人口清查;完成了清查摸底和入户登记;组织了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对普查数据进行了快速汇总;完成了普查表编码、光电录入和审核汇总,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目前,全省人口普查工作即将转入普查数据的发布及解读、普查资料的开发和应用阶段。

四川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整体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将人口普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为普查工作开展提供了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及时协调处理了普查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重大问题。

(二)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省人口普查办公室通过广泛调研,及时形成了“以数据质量为核心,突出政府行为,狠抓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体现四川特色,注重成果运用”的总体思路。

汕尾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汕尾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汕尾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第1号)汕尾市统计局2011年5月27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快速汇总任务。

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293571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45308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82633人,增长19.67%。

年平均增长率为1.81%。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582247户,家庭户人口为285812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4.9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99人减少0.08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504749人,占51.26%;女性人口为1430968人,占48.7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85下降为105.16。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715898人,占24.39%;15-64岁人口为2018444人,占68.75%;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1375人,占6.8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3.3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2.3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9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63674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31058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18362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98933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956人上升为216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5393人上升为1057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281人上升为4031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6596人下降为33700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大全一、中国邮票---普通邮票普 1 天安门图案(第一版) 1套9枚1950年发行普东 1 天安门图案(东北贴用第一版) 1套10枚1950年发行普旅 1 天安门图案(旅大贴用) 1套5枚1950年发行普 2 天安门图案(第二版) 1套3枚1950年发行普东 2 天安门图案(东北贴用第二版) 1套13枚1950-1951年发行普 3 天安门图案(第三版) 1套7枚1950年发行普 4 天安门图案(第四版) 1套10枚1950年发行普 5 天安门图案(第五版) 1套6枚1951年发行普 6 不同图案1套6枚1953年发行普 7 天安门图案(第六版) 1套8枚1954年发行普 8 工农兵图案1套9枚1955年发行普 9 天安门图案(第七版) 1套5枚1955年发行普 10 花卉图案1套3枚1958年发行普 11 革命圣地图案(第一版) 1套12枚1961年发行普 12 革命圣地图案(第二版) 1套14枚1962年发行普 13 北京建图案1套12枚1964年发行普无号工农兵和革命圣地图案 1套11枚1969年发行普 14 革命圣地图案(第三版) 1套11枚1971年发行普 15 交通运输图案1套2枚1973年发行普 16 革命纪念地图案 1套14枚1974年发行普 17 北京建筑图案1套2枚1974年发行普 18 工农业建设图案1套14枚1977年发行普 19 北京长话大楼图案1套1枚1981年发行普 20 北京风景图案1套3枚1979年发行普 21 祖国风光(雕刻版)1套17枚1981年发行普 22 祖国风光(影写版)1套5枚1981年发行普 22甲祖国风光(磷光) 1套3枚1982年发行普 23 民居1套14枚1986年发行普 24 中国石窟艺术1套4枚1988年发行普 24甲中华全国集邮展览’89.北京(小型张)1套1枚1989年发行普 25 民居1套2枚1989年发行普 26 民居1套3枚1990年发行普 27 民居1套2枚1991年发行普 28 长城1套3枚1995年发行普 29 万里长城(明) 1套21枚1997年发行普 30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1套8枚2002年发行普 31 中国鸟 1套9枚2002年发行普 32 美丽中国第一组 1套6枚 2013年发行普 32 美丽中国第二组 1套4枚 2016年发行二、中国邮票---加字改值邮票改1 “中华邮政单位邮票”(上海大东版) 1套6枚1950年发行改2 “华东区生产图邮票” 1套1枚1950年发行改3 “中华邮政(中央版)‘限东北贴用’邮票1套14枚1950年发行改4 “中华邮政单位邮票(香港亚洲版)” 1套4枚1950年发行改5 “中华邮政飞雁图基数邮票” 1套8枚1950年发行改6 “华东区三一版毛主席像邮票” 1套3枚1950年发行改7 ”华东邮政交通图邮票” 1套5枚1950年发行改8 “中华邮政单位邮票(上海大东版)” 1套4枚1951年发行改9 “中华邮政单位邮票(香港亚洲版)” 1套4枚1951年发行改10 “中华邮政汇兑印纸” 1套6枚1951年发行三、中国邮票---航空航 1 航空邮票(第一组) 1套5枚1951年发行航 2 航空邮票(第二组) 1套4枚1957年发行四、中国邮票---包裹包东 1 包裹印纸(东北贴用,东北币) 1套7枚1951年发行五、中国邮票---欠资欠 1 欠资邮票(第一组) 1套9枚1950年发行欠 2 欠资邮票(第二组) 1套5枚1954年发行六、中国邮票---军人贴用邮票军1 “军人贴用” 1套3枚1953年发行军 2 义务兵专用票 1套1枚1995年发行七、中国邮票---“纪”字纪念邮票纪 1 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套4枚1949年发行纪 1 再版1套4枚1955年发行纪 1 东北贴用1套4枚1949年发行纪 1 东北贴用再版1套4枚1955年发行纪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1套4枚1950年发行纪 2 再版1套4枚1955年发行纪 2 东北贴用1套4枚1950年发行纪 2 东北贴用再版1套4枚1955年发行纪 3 世界工联亚洲澳洲工会会议纪念1套3枚1949年发行纪 3 再版1套3枚1955年发行纪 3 东北贴用1套3枚1949年发行纪 3 东北贴用再版1套3枚1955年发行纪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1套4枚1950年发行纪 4 再版1套4枚1955年发行纪 4 东北贴用1套4枚1950年发行纪 4 东北贴用再版1套4枚1955年发行纪 5 保卫世界和平1套3枚1950年发行纪 5 再版1套3枚1955年发行纪 5 东北贴用1套3枚1950年发行纪 5 东北贴用再版1套3枚1955年发行纪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1套10枚1950年发行纪 6 再版1套10枚1955年发行纪 6 东北贴用1套10枚1950年发行纪 6 东北贴用再版1套10枚1955年发行纪 7 第一届全国邮政会议纪念1套2枚1950年发行纪 7 再版1套2枚1955年发行纪 7 东北贴用1套2枚1950年发行纪 7 东北贴用再版1套2枚1955年发行纪 8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1套3枚1950年发行纪 8 再版1套3枚1955年发行纪 8 东北贴用1套3枚1950年发行纪 8 东北贴用再版1套3枚1955年发行纪 9 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纪念1套3枚1951年发行纪 9 再版1套3枚1955年发行纪 10 保卫世界和平(第二次发行) 1套3枚1951年发行纪 10 再版1套3枚1955年发行纪 11 鲁迅逝世十五周年1套2枚1951年发行纪 11 再版1套2枚1955年发行纪 12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百年纪念1套4枚1951年发行纪 12 再版1套4枚1955年发行纪 13 和平解放西藏1套4枚1952年发行纪 13 再版1套4枚1955年发行纪 14 国际保卫儿童会议1套2枚1952年发行纪 15 国际劳动节1套3枚1952年发行纪 16 抗目战争十五周年纪念1套4枚1952年发行纪 17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二十五周年1套4枚1952年发行纪 18 庆祝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1套4枚1952年发行纪 19 中国人了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1套4枚1952年发行纪 20 伟大的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1套4枚1953年发行纪 21 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1套2枚1953年发行纪 22 马克思诞生一三五周年纪念1套2枚1953年发行纪 23 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套2枚1953年发行纪 24 保卫世界和平(第三次发行) 1套3枚1953年发行纪 25 世界文化名人1套4枚1953年发行纪 26 弗。

中国邮票目录大全(2010_EXCEL版)

中国邮票目录大全(2010_EXCEL版)

中国邮票目录大全此邮票目录所录入的邮票,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到2010年止,所发行的全部邮票。

一、普通邮票二、加字改值邮票三、航空、包裹、欠资、军人贴用邮票四、“纪”字纪念邮票五、“特”字特种邮票六、“文”字邮票七、编号邮票八、“J”字纪念邮票九、“T”字特种邮票十、编年邮票一、中国邮票---普通邮票普 1天安门图案(第一版) 1套9枚1950年发行普东 1天安门图案(东北贴用 第一版) 1套10枚1950年发行普旅 1天安门图案(旅大贴用) 1套5枚1950年发行普 2天安门图案(第二版) 1套3枚1950年发行普东 2天安门图案(东北贴用 第二版) 1套13枚1950-1951年发行普 3天安门图案(第三版) 1套7枚1950年发行普 4天安门图案(第四版) 1套10枚1950年发行普 5天安门图案(第五版) 1套6枚1951年发行普 6不周图案1套6枚1953年发行普 7天安门图案(第六版) 1套8枚1954年发行普 8工农兵图案1套9枚1955年发行普 9天安门图案(第七版) 1套5枚1955年发行普 10花卉1套3枚1958年发行普 11革命圣地图案(第一版)1套12枚1961年发行普 12革命圣地图案(第二版)1套14枚1962年发行普 13北京建筑1套12枚1964年发行普无号“文革”1套11枚1969年发行普 14革命圣地图案(第三版)1套11枚1971年发行普 15交通运输图案1套2枚1973年发行普 16革命圣地图案(第四版)1套14枚1974年发行普 17北京建筑图案1套2枚1974年发行普 18工农业生产建设图案1套14枚1977年发行普 19北京长话大楼图案1套1枚1981年发行普 20北京风景图案1套3枚1979年发行普 21祖国风光1套17枚1981年发行普 22祖国风光1套5枚1981年发行普 22(甲)祖国风光(磷)1套3枚1982年发行普 23民居1套14枚1986年发行普 24中国石窟艺术1套4枚1988年发行普 24(甲)中国他国集邮展览’89。

新中国邮票目录大全

新中国邮票目录大全

二、 中国邮票——加字改值邮票
改1
“中国邮政单位邮票”(上海大东版)
改2
“华东区生产图邮票”
改3
“中国邮政(中央版)‘限东北贴用’邮票”
改4
“中国邮政单位邮票(香港亚洲版)”
改5
“中国邮政飞雁图基数邮票”
改6
“华东区三一版毛主席像邮票”
改7
“华东邮政交通图邮票”
改8
“中国邮政单位邮票”(上海大东版)
改9
“中国邮政单位邮票(香港亚洲版)”
改 10
“中国邮政汇兑印纸”
1套2枚 1套14枚 1套1枚 1套3枚 1套17枚 1套5枚 1套3枚 一套14枚 1套4枚 1套1枚 1套2枚 1套3枚 1套2枚 1套3枚 1套1枚 1套4枚 1套4枚 1套8枚 1套4枚 1套2枚 1套4枚 1套2枚 1套3枚 1套2枚 1套2枚 1套2枚
1974年发行 1977年发行 1981年发行 1979年发行 1981年发行 1981年发行 1982年发行 1986年发行 1988年发行 1989年发行 1989年发行 1990年发行 1991年发行 1995年发行 1997年发行 1997年发行 1998年发行 1999年发行 1999年发行 2002年发行 2002年发行 2004年发行 2002年发行 2002年发行 2004年发行 2006年发行
四、 中国邮票——“纪”字纪念邮票
纪1
庆祝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纪1
再版
纪1
东北贴用
纪1
东北贴用再版
纪2
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纪念
纪2
再版
纪2
东北贴用
纪2
东北贴用改版
纪3
世界工联亚洲澳洲工会会议纪念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填写说明一、普查表的种类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共分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以下简称普查表短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以下简称普查表长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供港澳台和外籍人员使用)》(以下简称境外人员普查表)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以下简称死亡人口调查表)四种表。

二、标准时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

普查员在掌握普查标准时点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2010年11月1日零时以后出生的人不登记;2010年11月1日零时以后死亡的人仍要登记普查表短表或普查表长表。

(二)2010年11月1日零时以后发生迁移的人,仍在原住地登记。

三、普查对象(一)普查表短表、普查表长表和境外人员普查表的普查对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第(七)条规定,“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第(八)条规定,“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

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

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普查对象具体是指普查小区内的全部人口。

即2010年10月31日晚住本普查小区的人口和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小区但201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普查小区人口。

分为两种情况:1.2010年10月31日晚住在本普查小区的人,不管其户口登记在何处。

包括户口在本村(居)委会的人口,也包括户口在外村(居)委会的人口。

2.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小区,但201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普查小区的人,无论其外出时间长短、外出原因如何,均普查登记。

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在其现住地进行登记,填写境外人员普查表。

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并于11月10日结束,主要数据于2011年4月28日发布。

人口总数此次调查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大陆人口为1339724852;香港人口为7097600;澳门人口为552300;台湾人口为23162123.人口增长比2000年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 。

年平均增长率为0.57%性别构成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年龄构成0-14岁人口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177648705人,占13.2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少数民族人口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城乡人口城镇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乡村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人口的流动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6652人。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亿。

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28日发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初步预计,年末全国总人口134100万人。

”(即13.41亿人)可以看出,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与统计公报的数据基本吻合。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在发布会上说:“这个涉及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问题,我可以向大家说一句。

这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质量是比较高的,或者说这是一次高质量的人口普查。

”本文假定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是真实、准确的,下面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

首先是性别结构。

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这是总人口的性别比。

一般来说,女人比男人长寿,因此,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但这无助于缓解性别比失衡问题,显然,要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娶六七十岁的老太婆为妻是不现实的事情。

因此,更重要的性别比数据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比,这个数据与中国将来出现的光棍问题密切相关。

《数据公报(第1号)》没有给出这个数据,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发布会上说:“我们这次普查根据初步汇总的情况,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的话)是118.06,这个数据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但是这个数据比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118.59下降了0.53,比2009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的119.45下降了1.39。

”在国际上,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水平是102-107,显然,中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仍然远远高于正常值。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中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一直偏高,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其次是年龄结构。

0-14岁人口占16.60%;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1-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1-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之一——关于普查登记时地址名称代码和建筑物编号填写相关问题的说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按照划分的普查区域进行。

每个普查对象要在现住地进行登记,属于人户分离的,同时在户口登记地登记相应信息,按照现住地和户口登记地实际所在普查小区和建筑物,填写地址名称代码和建筑物编号。

对一些特定人口群体(武警、服刑、劳教人员及大规模户口空挂人员),登记时的地址名称代码和建筑物编号需要特殊处理。

现就相关问题具体说明如下:(一)各地在组织开展普查区域划分和名称地址代码清单的确定工作时,暂无需考虑特定人口群体。

要按照“有实际地域和地域完整覆盖”的原则,依据除特定人口群体之外的普查对象的规模与分布,划分普查小区。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核实确定的普查区名称地址代码清单以及实际划分的普查小区个数,统一整理、生成普查小区名称地址代码文件(标准地址码库),供登记填表使用。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武警机关负责登记填写普查表短表,并移交所在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

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需要,在标准地址码库中本县级公安机关所在的普查区内,虚拟一个或多个普查小区,供填写地址名称代码使用。

虚拟普查小区的地址代码自“800”开始,依次增一顺序编码,并以编码序号命名,如第800普查小区、第801普查小区。

(三)依法被判处徒刑、劳动教养的人员由县级公安机关和监狱、劳教机关负责登记填写普查表短表,并移交所在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

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需要,在标准地址码库中本县级公安机关所在的普查区内,虚拟一个或多个普查小区,供填写地址名称代码使用。

虚拟普查小区的地址代码自“850”开始,依次增一顺序编码,并以编码序号命名,如第850普查小区、第851普查小区。

(四)在户籍地登记人户分离人口时,对大规模连片拆迁区域内户口未迁的户籍人口,高校、人才交流中心、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集中管理的空挂的大集体户人口,由乡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提出,经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核准后,登记时均填写普查表短表,并在标准地址码库中本乡级区域的相关普查区中,虚拟一个或多个普查小区,供填写地址名称代码使用。

中国数学会第六次普及工作会议纪要[1990年11月9日]

中国数学会第六次普及工作会议纪要[1990年11月9日]

中国数学会第六次普及工作会议纪要[1990年11月9日]佚名
【期刊名称】《中等数学》
【年(卷),期】1991(0)1
【摘要】中国数学会第六次普及工作会议于1990年11月6日至9日在湖南省宁乡县召开.会议是在我国成功地举办了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之后召开的.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常委,各省、市、自治区普委会负责人以及部分出版社的同志共76人.湖南省教委副主任田维泉同志、湖南省数学会名誉理事长萧伊
【总页数】1页(P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通知 [J],
2.中国数学会第七次普及工作会议纪要 [J],
3.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纪要 [J],
4.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常委会名单 [J],
5.中国地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2004年年会会议纪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人口金字塔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人口金字塔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201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9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19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19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9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同2019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

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

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

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_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_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消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1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2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3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4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5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 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 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广东中山市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东中山市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东省中山市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作者:————————————————————————————————日期:2中山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山市统计局2011-05-06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312088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36354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57342人,增长32.04 %。

年平均增长率为2.82%。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904455户,家庭户人口为246759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1人减少0.88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56314人,占53.07%;女性人口为1464570人,占46.9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9.01上升为113.09。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63844人,占11.66%;15-64岁人口为2620738人,占83.9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6302人,占4.3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4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6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0.17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265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5553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40382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61337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精选】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精选】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13.39亿人2011年04月28日10:18本文来源于财新网订阅《新世纪》 | 注册财新网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1号公报,全国总人口为13。

397亿人。

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91.51%,比2000年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占8.49%,上升0.08个百分点。

我国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

6139亿人,比2000年增长81.03%。

我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

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为4.08%。

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

6557亿人,占总人口49.68%,2000年来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漏登率为0.12%。

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人口性别比为118.04。

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8,人口更替水平为2.1。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0.57%,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国家人口计生委“一二三四”总体工作思路2009-12-20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

坚持一条道路: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推进两个统筹:即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化三个注重:即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更加注重服务关怀,更加注重宣传倡导。

促进四个转变:即人口计生工作要积极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促进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促进工作机制和方法转变。

六个中国普通球粒陨石的组成和各相元素分布

六个中国普通球粒陨石的组成和各相元素分布

7/ ̄s一 ,
E.佩 里 卡
(德 国马普核 物 理研究 昕 ,海 镥堡)
内容提要 本文运 用 INAA 测 定 了 6个 中国 普通 球粒 陨石 磁性 相 21个元 素和 非磁 根 20个 元素 的 含 量o 5个 H群 球 粒 陨石 的组 成没 有 显 示出 明显 的差 异 ,但 其 元素 丰度 明 显地 不 同于 另一 个 L群的 肇东 球粒 陨石 。 相对 于 CI,磁性 相 中 Ga归一 化 的元 素丰 度可 以 作 为普 通球 粒陨 石分 群 的指 示 剂。 根据 普 通球 粒 陨石各 相元 素 丰度 建 立 的模式 成 分 和组成 与 全 岩分 析结 果 一 致。
中子 活化 照 射 在 德 国海 德 堡 大 学 TRIGA 反 应 堆 中进 行 , 中 子 通 量 ~ 2× 10 n·
cm
· s_ 。

对 磁 性部 分 样 品 ,根 据 不 同粒 径按 比 例 准 确 称 取 约 1 00mg样 品 和 Mundribi.
1la铁 陨 石 金 属 相 样 品与 配 制 的化 学 标 准 一 起 送 入 反 应 堆 照 射 5rain,铡 定 Mn,Na,Ga,
表 l 六 个 中国 普通 球粒 陨 石磁 性部 分 INAA 测 定结 果
陨 石
武 安
枣 阳
肇 东
老 城 镇
长 兴
路 南
娄 型
H 6

L}

H 5
H6
sc( g,g) Cr(/Jg,g) Mn(/ ̄g ) Na(mg/g) Rc( g ) 0s( g,g) w ( g/g) lr(/ ̄g/g') Ru( glg) l't(t ̄g/g) Ni(mg ) Co(rag ) Fe(mg/g) Au( g ) A s( g,g) cu( g ) G^( g ) sb(t ̄g/g) Br( g,g) se(t ̄g/g) zn( g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发布,具体内容如下: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1339724852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
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119636790(8.9%)人;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14.0%);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38.8%)人;
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26.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9]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
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九、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10]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6652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十、登记误差
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随机抽取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样调查。

抽查结果显示,人口漏登率为0.12%。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
和外籍人员。

“境内”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内,“境外”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

[3]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数据不包括居住在境内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4]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

[5]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

[6]台湾地区的人口数为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2010年底的户籍登记人口数据。

[7]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8]文盲率是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9]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我国境内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10]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