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中国古代史分节资料6

合集下载

2010年高考历史真题中国古代史按时期分类汇编

2010年高考历史真题中国古代史按时期分类汇编
答案要点
14分态度与理由反对用“俑”随葬因为“俑”与人相像2分。思想主张仁
者爱人2分。
2010年重庆卷文综39题第1小题w_w w. k#s5_u.c o*m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
色。它不仅是名闻天下、内涵丰富的文化类遗产同时还拥有大量有价值的自然遗产。“三孔”
的建筑布局、规划和装饰等方面反映出儒家思想的精髓其内生长的17000余株古树名木是
研究古代物侯、气侯和生态问题的宝贵素材。
——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等
时期有 D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②7世纪初期 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2010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B w_w w. k#s5_u.c o*m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种建筑460余间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共计有孔氏子孙墓十余
万座林内保存有自汉代以来的墓碑和谒陵题记石刘等共5000余通孔府又称“衍圣公府”
有各类楼房厅堂共400余间。府内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
两千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大力推崇使得孔庙、孔林、孔府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
2010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27下列语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是 C
①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②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B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十年高考中国古代史分节资料

十年高考中国古代史分节资料

十年高考中国古代史分节资料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1998年上海卷)确立“中国人种自生说”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A传说、记载和遗址 B遗物、遗址和传说 C遗址、遗物和传说D化石、遗址和遗物(D)(2000年上海卷)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

这样,中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A、10万年B、 20万年C100万年D120万年(A)(2000年春季卷)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A群居生活 B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C人工取火 D使用简单的语言(C)(2003年上海卷)北京人遗址中发现许多石片、石块,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最有力的依据是A数量很大,约有10万多件 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C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D)(2002年上海卷)我国境内原始人分布十分广阔,其中活动范围最为接近的是A元谋人、蓝田人 B元谋人、北京人C北京人、山顶洞人D蓝田人、山顶洞人(C)(1999年全国、广东卷)《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D)(1997年全国卷)我国的氏族社会开始于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C)(1994年上海卷)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采用钻孔技术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B)(1993年上海卷)我国最早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的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蓝田人(B)(2000年全国、天津、江西卷)下列关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居住地区不同②体质特征不同③取火方式不同④社会组织形式不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C)(2000年春季卷)促使原始人定居的主要因素是A原始农业的发展B掌握建造房屋与制陶技术 C饲养家畜家禽D营造公共墓地(A)(1999年上海卷)在下列各项中,生活在不同石器时代的人是A元谋人和蓝田人B蓝田人和北京人C北京人和山顶洞人D山顶洞人和半坡人(D)(1998年全国卷)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B制造陶器C种植粟、水稻D饲养猪、水牛(B)(2004年上海卷)2004年3月。

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史(完整)

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史(完整)

2010年高考历史真题中国古代史按大类分类汇编注:本套汇编含2010年高考历史真题卷全部历史试卷,含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全国Ⅱ卷文综历史、新课标卷文综历史、北京卷文综历史、天津卷文综历史、山东卷文综历史、安徽卷文综历史、上海卷文综历史、浙江卷文综历史、福建卷文综历史、广东卷文综历史、四川卷文综历史、重庆卷文综历史、江苏卷历史单科卷、上海卷历史单科卷、海南卷历史单科卷、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历史试卷、浙江自选模块历史试卷。

中国古代政治(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16)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

”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斟酒相劝。

”从中可以得知 D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C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D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010安徽卷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C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010年北京卷文综12)图6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C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2010年福建卷文综14)《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册按章汇编(必修2)

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册按章汇编(必修2)

2010年高考试题分册按章汇编(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0年广东卷.13.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 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解析】C 庄园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证明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2.(10年新课标卷.27.)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的能力。

通过对图表的解读,故选A。

3.(10年四川卷.16)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

回答16~17题。

1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答案】:D 【解析】:D项错在“基本瓦解”,应为“受到一定冲击”(资本主义萌芽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4.(10年四川卷.12.)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

图7中①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A.葱岭B.玉门关C.大宛D.安息【答案】:A 【解析】:从于阗往西出国境应是“葱岭”,而玉门关在阳关以北,C、D两项在国外。

5.(10年上海历史卷.13.)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A.东晋B.南朝C .北宋D .南宋解析:此题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榷场在两宋时期都有,此题解题关键在于都城,都城在开封,而与西夏政权并存的只能是北宋。

故选C 。

6.(10年上海历史卷.6. )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A.西域、大食、波斯 B .大食、波斯、新罗C .西域、日本、大食D .波斯、新罗、日本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

十年高考中国古代史分节资料4

十年高考中国古代史分节资料4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1.(1997年上海卷)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提花机(C)2.(1996年上海卷)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曲辕犁和筒车的时期是A西汉 B东汉 C隋 D唐(D)3.(1997年全国卷)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桶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C)4.(2001年江西卷)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A东晋 B唐朝 C南宋 D明朝(B)5.(1998年上海卷)隋唐时,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A丝 B麻 C棉 D毛(B)6.(2005江苏历史)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AA.春秋时期道相孙叔敖修芍陂 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7.(2005天津文综)按图顺序,农具功能排列正确的一组是BA.①谷物加工②汲水③耕地④耕地 B.①耕地②汲水③ 耕地④灌溉C.①耕地②汲水③耕地④谷物加工 D.①谷物加工②耕地③耕地④灌溉8.(2005全国文综2)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 C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9.(2005上海历史)“檐yan剪新叶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A.屈原 B.陶渊明 C.曹操 D.白居易11.(2005广东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累迁扬片大都督府长史。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长潜、于辩要皆致之数万,唯?挺身而出。

――《旧唐书》卷88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

十年高考中国古代史分节资料8

十年高考中国古代史分节资料8

第五节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2001年广东、河南卷)下列事件中,没有中原王朝皇帝直接参与的是A白登之围 B淝水之战C靖康之变 D土木之变(B)2.(2000年全国、天津、江西卷)下列各项,在后世又曾大规模增修或扩建的工程是①郑国渠②都江堰③赵州桥④长城⑤大运河 A①② B③④C②⑤ D④⑤(D)3.(2000年上海卷)“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三藩之乱”所造成的直接社会后果,相似点是A封建王朝走向衰落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地方出现割据势力 D生产破坏人民遭殃(D)4.(2000年春季卷)下列事件发生在顺治年间的是A设置驻藏大臣B册封五世班禅 C土尔扈特回归D册封五世达赖(D)5.(2004年江苏卷) 1771年,为摆脱沙俄的统治,回到清朝的是A漠西蒙古准喀尔部 B蒙古鞑靼部 C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D天山南部的回部(C)6.(2002年上海卷)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A设置行政机构 B抵御外国入侵 C实行改土归流 D册封宗教领袖(A)7.(2004年北京文综卷)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回答1-4题1).“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

‘布达拉’,梵语意为佛叫教圣地”。

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②唐蕃和亲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④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 D③④(A)2).辽统治者认为“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反映这一认识的史实是A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 B和北宋贸易往来频繁C建造了崇圣寺千寻塔 D制造瓷器、印刷书籍(D)3).我国东北地区在元代属于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宣政院辖区D黑水都督府(A) 4).下列各项,属于清乾隆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是A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 B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C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D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B)8.(1994年上海卷)下列各朝代疆域西边及至最远的是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B)9.(2005全国文综1)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 D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B.在当地推广±司制度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10.(2005天津文综)据清代史料记载,台湾“百货皆取资于内地”;乾隆五十年浙江杭、嘉、湖三府歉收,“招商贩运闽省台湾仓谷,以资粜济”(粜指卖出粮食)。

十年高考中国近现代史分节整理6

十年高考中国近现代史分节整理6

第五单元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年8月一1937年7月 )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第一节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1.(1996年全国卷) 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A地主阶级政权 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 C资产阶级政权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D)2.(2002年广东卷)下列各项,冯玉祥没有直接参与的是A北伐战争 B中原大战 C北京政变D“围剿”工农红军(D)3.(2002年春季卷)下列关于1927—1936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轻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B民族资本受益最大C官僚资本对金融的控制削弱 D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政策支持(A)4.(1995年全国卷)对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缓和人民的反帝情绪 B树立对外“自主”的形象C扩大税源,增加军费 D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D)时期乡民迁出总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2.(2002年上海卷)“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A上海工人起义 B南昌起义 C湘赣边界起义 D广州起义(C)3.(1998年全国卷)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A)4.(1994年上海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A奠定了“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开始 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B)5.(2001年江西卷)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A)6.(2004年江苏卷)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A《井冈山的斗争》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持久战》 D《论联合政府》(A)7.(1994年全国卷)在1931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消灭富农 B联合富农 C限制富农 D保护富农(C)8.(2001年上海卷)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D)9.(2005全国文综1)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

近六年(2012年——2017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中国古代史部分

近六年(2012年——2017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中国古代史部分

近六年(2012年——2017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古代史部分(2017.1.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017.1.25) 表1表1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2017.1.26) 表2表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2017.1.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017.1.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表4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7.2.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图5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017.2.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017.2.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10年高考历史题汇总按题型分类总结

10年高考历史题汇总按题型分类总结

10年高考历史题汇总按题型分类总结一、选择题中国古代史选择题1.2002上海,我国境内原始人分布十分广阔,其中活动范围最为接近的是A.元谋人,蓝田人B.元谋人,北京人C.北京人,山顶洞人D.蓝田人,山顶洞人2.2001全国,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于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3.2001春季,与半坡文化相比,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历史进步表现在A.定居生活B.按血缘关系组成社会集团C.从事农业生产D.出现贫富分化4.2000全国,下列关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居住地区不同②体制特征不同③取火方式不同④社会组织形式不同①②③④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2000年春季高考,促使原始定居的主要因素是A.原始农业的发展B.掌握建造房屋与制陶的技术C.饲养家畜家禽D.营造公共墓地6.2000年春季高考,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A.群居生活B.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C.人工取火D..使用简单的语言7.2000年上海,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这样,中国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A.10万年B.20万年C.100万年D.120万年8.1999年全国,《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瓜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9.1999上海,在下列各项中,生活在不同石器时代的人是A.元谋人与山顶洞人B.蓝田人与北京人C.北京人与山顶洞人D.山顶洞人与半坡人10.1998全国,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制造陶器C.种植粟,水稻D.饲养猪,水牛11.1998上海,确立中国人种自生说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A.传说,记载和遗址B.遗物,遗址和传说C.遗址,遗物和记载D.化石,遗址和遗物12.2000年广东,下列关于禹的表述,准确的是①传说中的人物②建立了夏朝③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④舜的儿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3.2002上海,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周公东征D.共和行政14.下列事件中,发生在商朝的是A.周公东征B.盘庚迁殷C.国人暴动D.平王东迁15.2000年春季,导致西周共和的直接原因是A.王室衰微,诸侯反叛B.奴隶起义C.国人暴动D.犬戎攻破镐京16.1996年全国,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17.2000年上海,公元前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①周室衰微王命不行②迁都频繁异姓反叛③列国内乱诸侯兼并④尊王攘夷大国争霸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1999上海,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19.1997上海,下列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牧野之战②盘庚迁殷③管仲相齐④平王东迁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20.2001年全国,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A.冶铁业B.制瓷业C.造纸业D.印刷业21.2000年全国,下列关于春秋争霸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B.尊王攘夷,维护周王室统治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D.正对土地和人口的兼并战争22.200年春季,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A.使用铁器和牛耕B.鲁国实行初税亩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23.1999上海,史学家认为,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提高了野人的地位24.1998年全国,屈原杯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A.反对君主专制B.要求革新图强C.主张抵抗秦军D.《离骚》触怒权贵25.1998上海,《周易》中八卦的总根源是A.天和地B.水和火C.山和泽D.雷和风26.1996全国,齐桓公多次召集诸候会盟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B.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C.协调诸侯国间的争端D.维护小国的经济利益27.2002年新课程文综,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8.2002年上海,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29.2002年广东,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毋多其时,数口之间可以无饥矣30.2001年全国文综,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31.2001春季,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A.民贵君轻B.人应互爱互利C.反对掠夺战争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32.2000年上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时的A.儒家B.道家C.发家D.兵家33.2000年广东,春秋战国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和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A.兼并战争B.铁器使用C.各国变法D.商业兴盛34.1999年全国,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实行商鞅变法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35.1999上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十年高考中国古代史分节资料3

十年高考中国古代史分节资料3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交替1.(1995年全国卷)下列战役中,战场位置最南的是A牧野之战 B垓下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B)2.(1994年上海卷)公元208年,左右东汉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A袁、曹、刘集团 B曹、刘、孙集团 C刘、孙、袁集团 D孙、袁、曹集团(B)3.(2001年全国卷)曾连续有六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今天的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D)4.(2000年全国、天津、江西卷)下列对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军队战斗力不强 B军事指挥不当 C攻打东晋不得人心 D游牧民族不习水战(D)5.(1993年全国卷)以下材料是淝水之战前前秦君臣对战争形式的分析,请认真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苻)坚曰:“……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材料二:京兆尹慕容垂(鲜卑族人)言于坚曰:“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此理势自然,非难知也。

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韩(信)白(起)满朝,而蕞尔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材料三:平阳公(苻)融曰:“……群臣言晋不可伐,皆忠臣也。

原陛下(苻坚)听之”,“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今)轻举大事(伐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不及也!”材料四:太子左卫率石越曰:“且彼(晋)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未可伐也!”回答:(1)材料一中,苻坚的话流露出一种什么情绪?它将对战争产生什么影响?(2)材料二、三、四中,三位大臣的话是否都是忠言,试加以分析。

(3)淝水之战的结局对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骄傲自大,骄兵必败。

(2)苻融和石越的话是忠言,因为他们比较客观地看到了前秦统治的内部危机和东晋的优势,这对战争决策是有益的。

慕容垂主战是别有用心,他代表鲜卑贵族的利益,希望苻坚失败,从而摆脱前秦的统治。

高三高考历史全册通史整理汇总

高三高考历史全册通史整理汇总

高三高考历史全册通史整理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上):先秦时期的中国时代特征:⏹中华文化起源与初步发展⏹前8世纪以前,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型和奴隶社会繁荣时期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下):世界时代特征:●古希腊奴隶制民主制时代,文化繁荣第二部分: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上):(中国: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第二部分: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中国:下 隋唐宋元)时代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第三部分: 14世纪-19世纪前期的世界时代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第四部分: 19世纪中-20世纪初的世界时代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穷途末路●中国:战争不断●中国:社会主义的确立与曲折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时代与潜在危机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必修一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集锦(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②“秦——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都空前加强。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1840--1900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史实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①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和最后一次自发而单纯的农民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局限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农民阶级已经无法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却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即将兴起的历史变革准备了前提。

第26题——十年(2010—2019)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

第26题——十年(2010—2019)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

(说明:2010—2014年大纲卷题号为14)第26题10年模块知识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通过对近10年第26题考查知识点分来来看,经济史比重比较大。

依据下面具体试题考查情况可以看出,政治史模块方面主要考查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经济史模块土地制度、经济重心南移、古代商业考查频率比较高;文化史方面,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宋明理学则考查频率比较高。

整体来看,第26题考查的时间段主要集中于宋、唐。

据25题、26题统计发现,唐宋时期史实在古代史中考查频率很高,是历史课本中重要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选择题命题的重要区域。

第26题10年题型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通过上图来看,说明、体现类选择题所占比重比较高(具体题型特点以及设问方式等在第24题中已经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背景、原因类选择题、比较类选择题比重比较高。

通过对图片分析发现。

第26题的题型,即设问方式比较多样,本节将对比较类选择题进行阐述。

比较类设问,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现象或者人物观点放在一起,归纳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考查点可能是中国或世界古今事件的比较,也可能是中外相关历史事件的比较,一般分为同比和对比两类。

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

比较类选择题题型特点:考查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历史制度的比较。

考查点可能是中国或世界古今事件的比较,也可能是中外关联比较(在非选择题中出现频率比较高)。

设问方式同比类……的相似之处是两者都…………的共同点是……一致的是等等对比类二者的最大区别是……二者有何不同……与……相比,不同/侧重于……等等解题策略材料内容考虑因素政治制度、政策两者的实行时间;两者实行的社会背景;两者产生的历史影响政体两种政体建立的时间;两种政体是否符合近现代历史发展趋势;两种政体产生的影响事件发生时间;发生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的性质;产生的影响经济改革措施实施时间;改革中重要人物;改革的侧重点;改革的意义体制重要人物;建立的主要目的;产生的影响组织各组织合作的领域;各组织的性质;对世界秩序的影响文化思想观点人物生活的时代;代表的阶级立场或观点的倾向性;思想产生的根源著作作者及代表派别;出现的年代;主要内容;进步性或消极性2019年卷Ⅰ卷Ⅱ卷III设问词据此可知主旨是这一制度(实质考查影响)考查点唐代社会风尚宋明理学宋代募兵制考查模块必修3 必修3必修1考查时期唐宋宋26.(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十年高考中国古代史分节资料9

十年高考中国古代史分节资料9

第七节明清时期的文化1.(2001年上海卷)祖国医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下列人物按他们所处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张仲景、扁鹊、孙思邈、李时珍 B孙思邈、扁鹊、张仲景、李时珍C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 D扁鹊、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C)2.(2001年上海卷)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首开风气的一点是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A)3.(1997年上海卷)下列4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史记·食货志》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D)4.(2000年广东卷)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学巨著是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梦溪笔谈》 D《农政全书》(B)5.(2004年广东卷)下列关于徐光启思想和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支持“反清复明”活动 B积极引进西学 C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D领导东林党的政治活动(B)6.(1999年上海卷)中国皇帝最早知道世界五大洲地理位置的时期是在A宋末元初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清末时期(C)7.(2000年广东卷)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阅历的相同之处表现在①生活在明末清初②参加过抗清斗争③学术活动集中在哲学领域④受到文字狱迫害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C)8(2003年春季文综卷)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2).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的主要后果是A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B儒家思想统治得到强化 C官僚机构更加臃肿 D提高了官僚从政能力(B)9.(2002年天津文综卷)儒家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

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详解(全国版)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原卷版

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详解(全国版)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原卷版

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2020年】1.(2020·新课标I)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2.(2020·新课标Ⅱ)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

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

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3.(2020·新课标III)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4.(2020·新课标III)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5.(2020·浙江卷)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

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塞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

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

①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②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③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④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2020·天津卷)井田制下,村社内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

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7.(2020·山东卷)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

中国古代史复习(高考)

中国古代史复习(高考)
1.农业生产的发展 (1)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 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各诸侯 国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国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水利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木,石制的农具.大约在春秋后期,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木,石制的农具.大约在春秋后期, 牛耕开始出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 牛耕开始出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模式. 模式. 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等. 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等. (3)个体生产的小农经济 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随着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以 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从此,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从此,"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西汉中央集权的巩固 (1)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想以此巩固皇权,稳定刘氏的天下. 想以此巩固皇权,稳定刘氏的天下. 景帝平定了" 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 140— 87年在位 即位后,实行" 年在位)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即位后,实行"推 恩令"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恩令",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 权. (2)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 为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为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汉武帝采取了建立中朝等重 要措施.选用一些级别较低的官员,作为皇帝身边的办事人员, 要措施.选用一些级别较低的官员,作为皇帝身边的办事人员, 直接对皇帝负责. 直接对皇帝负责.

2010年6月8日全国各地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及详细解析(全国卷ⅰ)

2010年6月8日全国各地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及详细解析(全国卷ⅰ)

201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Ⅰ)一、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2.(4分)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变……(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3.(4分)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表中反映了这一时期()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4.(4分)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5.(4分)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

”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6.(4分)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7.(4分)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1.(1998年全国卷)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丝棉麻 B麻棉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D)2.(1994年全国卷)黄道婆的棉纺织先进技术学自 A白族 B黎族 C彝族 D 山越族(B)3.(1998年全国卷)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A广通渠 B通惠河 C会通河 D胶莱河(B)4.(1994年上海卷)我国古代开凿会通河、通惠河的直接目的是A疏水防洪 B加强统治 C灌溉农田 D方便粮运(D)5.(2000年广东卷)泉州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是在A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C)6.(1996年上海卷)南宋的海外贸易空前发达,其主要外贸港口是A广州、厦门、福州 B上海、广州、福州 C苏州、杭州、扬州 D泉州、广州、明州(D)7.(2003年上海卷)元朝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外贸和航运事业有了相当的发展,新兴的港口是 A广州 B泉州 C庆元 D上海(D)14.(2002年广东卷)两宋时期海外贸易有很大发展,试从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经济方面: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北方,泉州等海外贸易港口繁荣;制瓷业、丝织业发达,茶叶种植面积扩大,提供了丰富的海外贸易产品;国内商业活跃。

科技方面: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广泛使用。

(如答出其他原因,符合史实,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5.(1989年全国卷)南朝和南宋时期,南方经济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共同原因是什么?它们各自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共同原因:北方战乱,大批农民向江南迁移,带来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2)各自表现:南朝,刘宋时政治比较清平,史称“元嘉之治”。

梁朝时达到隆盛。

江南许多没有开垦的地区变成大量的耕地,农业比较发达。

长江下游地区变成全中国的精华之区,远远超过关中。

南宋,农业生产明显超过北方,水稻是第一位的粮食作物,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棉花种植已扩展到长江流域。

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继续发展。

泉州、广州、明州是三大海港,设有市舶司。

纸币“会子”成为和铜钱并行的货币,完成了经济中心的南移。

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1.(2000年春季卷)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是在 A唐末 B北宋 C 南宋 D元朝(D)2.(1994年上海卷)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作出最大贡献的是 A日本“遣唐使” B意大利传教士 C阿拉伯的商人 D中国的航海家(C)3.(1997年上海卷)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领先欧洲800年以上的有①张衡的地动仪②祖冲之的圆周率③《唐本草》④沈括的“十二气历”⑤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术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B)4.(1995年上海卷)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①雕版印刷术②地动仪③《授时历》④《梦溪笔谈》⑤《齐民要术》A②①③④⑤B⑤②①④③C②⑤①④③D⑤①④③②(B)5.(2001年全国文综卷)宋代教育的特点是A书院在教育体制中占据重要地位 B严格控制思想,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C学校教育未受变法运动的影响 D道德培养与能力培养并重(A)6.(2000年山西文综卷)宋代科举制比唐朝有所发展,表现为A废诗赋,改策论,设经济特科 B开始施行殿试与武举制度 C以八股取士D“乡、省、殿”三级考试成为定制(D)7.(1999年广东卷)我国古代著名编年体史学著作是A《史记》 B《史通》 C《通典》 D《资治通鉴》(D)11.(2005全国文综3)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12.(2005全国文综1)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B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14.(1995年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惑指迷失方向)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辨别方向的功能?(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战国。

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4)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15.(1996年上海卷)简述北宋及北宋以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展、传播及对世界的影响。

[参考答案](1)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以后由泥活字演变出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

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埃及、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受教育的状况。

(2)北宋发现磁针指南原理,制成指南针,又叫罗盘针,用于航海。

阿拉伯、波斯人向中国学到这一发明,传往西方,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

(3)北宋广泛使用火药,制作火药武器。

元时,火药与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16.(2003年上海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成果为人类闻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器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请按朝代顺序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十项成果,并逐项概要说明理由例:战国时期的“四诊法”,奠定了中医诊断的基础。

汉代的造纸术,方便了文字记录,也是对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大贡献。

[评分要点]每项成果及其理由只要言之有据各1分,有成果无理由或理由错误都不得分。

火药、活字印刷、指南针对世界近代文明的三大影响各1分。

例:题中示例前者给1分;后者给2分,但只答“方便文字记录”,未答“对世界文化交流的影响”,只给1分,反之,也只给1分。

同一朝代不分先后,朝代顺序错误,按最小剔除法处理,如c.a.b.e.f.d.g.h.j.i,c.d.j不计分,a.b.e.f.g.h.i计分。

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1.(1993年上海卷)今天的南京在古代的名称主要有A建康、集庆、金陵、天京 B建业、建康、中都、天京C建业、建康、集庆、应天 D建康、集庆、应天、天京(C)2.(2000年全国、天津、江西卷)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A废除丞相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B)3.(2003年广东卷)明朝掌管地方民政、财政的机构是A布政使司 B行省 C按察使司 D都指挥使司(A)4.(2002年上海卷)明太祖废丞相,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A健全地方职能 B厉行思想控制 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D)5.(2000年上海卷)与秦朝御史大夫职权相似的明朝中央机构是A按察使 B都察院 C大理寺 D锦衣卫(B)6.(1994年全国卷)明朝北京的紫禁城是指A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B)7.(2004年天津文综卷)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设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

对五军都督府职权表述正确的是A五军都督府掌京师军权,兵部掌地方军权 B五军都督府掌地方军权,兵部掌京师军权C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无调兵之权 D五军都督府有调兵之权,无统兵之权(C)8.(2001年北京、内蒙、安徽春季卷)东晋南朝、隋唐、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东晋南朝士族依靠家世门第,世代把持重要官职;隋唐实行科举制;明清规定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八股取士。

东晋南朝士族腐朽衰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隋唐时期庶族地主兴起,通过科举选官扩大统治基础、打破士族垄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实行文化专制,引导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培养皇帝忠顺的奴仆,严重影响科学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第二节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1.(1999年全国卷)下列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中,发行货币的是①张楚②大齐③大顺④大西A①B②C①②D③④(D)2.(1999年上海卷)明太祖时,曾镌铁牌于宫门:“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然而,正是明朝,宦官专政曾几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直接原因是①皇帝昏聩腐败少问政事②宦官利欲熏心权力膨胀③朝臣阿谀奉承治国无方④藩王势力太大亟需监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A)3.(1997年上海卷)下列农民起义领袖中,曾在今西安建立政权的是①陈胜②张角③黄巢④朱元璋⑤李自成A②④B③⑤C①③⑤D③④⑤(B)4.(1992年全国卷) 阅读下列四段反映同一朝代的材料: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摘自《杨文弱先生全集》材料二: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仿其制而乘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

摘自《胶滨语录》材料三:徒党不下千数,始则占耕民田,后遂攻打郡县。

摘自《王文成公全书》材料四:十四年正月攻河南,有营卒勾贼,城遂陷,福王常洵遇害。

摘自《出劫纪略》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后期的什么社会问题?(2)对于这一社会问题,材料二、三反映了两种解决方法,这两种解决方法的根本不同是什么?(3)材料四中的“贼”指什么?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参考答案](1)明末,土地兼并严重。

(2)一种是借鉴先代田制进行改良,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一种是夺取地主土地,采用暴力手段打破旧秩序。

(3)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作者站这地主阶级立场,仇视农民起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