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重点古文复习[1]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

第1页 共6页 ◎ 第2页 共6页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重点语句一、诗词重点句子1.王绩《野望》①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是: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②引用典故,追古伤怀,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 崔颢《黄鹤楼》① 运用典故的两句诗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② 写登楼所见之景的名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③ 写作者浓浓思乡愁绪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 王维《使至塞上》①描写边塞的情势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②描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 李白《渡荆门送别》①写诗人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的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②写时间空间变换之景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③归结到诗题“送别”(或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思乡之情)的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① 描写莺燕报春的美好景象的语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陶渊明《饮酒(其五)》①《饮酒》中的名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但仍能有隐者心境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③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 杜甫《春望》①描写长安城被判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②运用夸张和借代的诗句(或)借助艺术形象总写忧国思家感情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③《春望》的千古名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④ 表达诗人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而反而更增伤感的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 李贺《雁门太守行》①写敌军的来势汹汹,守城的将士雄姿英发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八年级上册古诗重点

八年级上册古诗重点

八年级上册的古诗重点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全文记叙了作者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时,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游赏承天寺夜景的情景。

王绩的《野望》。

诗人在东皋伫足远望,抒发了他仕途失意、孤独羁旅、怀才不遇的抑郁情绪。

崔颢的《黄鹤楼》。

诗人登临黄鹤楼,触景伤情,抒发了诗人想念自己的家乡却有家难归的的无奈和惆怅。

王维的《使至塞上》。

诗人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景物来烘托出一种慷慨悲壮、抑郁不平的情感。

建议通过阅读八年级上册的古诗原文,查阅相关资料,或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来理解和掌握这些古诗的重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一)(12分)河之鱼①[宋]苏轼②,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③而食之。

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选自《苏东坡寓言选译》,张忠全编译,四川大学出版社) 【注释】①《河之鱼》为苏轼《二鱼说》中的一篇。

②鬣(liè):鱼类颌边的髫。

③磔(zhé):撕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飞鸢过而攫.之( ) (2)磔其腹而食.之( ) (3)好.游而不知止(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

3.下面这句话连用两个“怒”字。

请细细品味,说说“怒”字的表达效果。

(3分)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4.苏轼写这个小故事,既“悼世之人”又“以自警”,你从文中获得了什么警示?(4分)(二)(12分)怒蛙说(节远)[南宋]陈傅良日有乌①,月有蛙②。

蛙与乌相遇,乌戏蛙曰:“若,脔③肉耳。

跃之高不咫尺焉能为哉!蛙曰:“吾已矣,若无靳④我!”乌曰:“若亦能怒邪?”蛙曰:“吾翘吾腹,翳⑤太阴之光;呀⑥吾颐,啖其壤;瞠吾目,列星不能辉,奚不能怒!若不吾信,月于望⑦,吾怒以示若。

”其望,月果无光。

他日,蛙遇乌曰:“曩吾怒,得毋惕乎?”乌曰:“若焉能惕我哉!吾振吾羽,翳太阳之光;肆吾咮⑧,啄其壤,徐以三足蹴之,天下不敢宁而居。

吾视若之怒,渺矣,奚以若惕为!若不吾信,月于朔,吾怒以示若。

”其朔,日果无光。

啬人⑨伐鼓,驰且走焉。

(《立斋先兰文集》) 【注释】①乌:古代神话传说,大阳中有三只脚的乌鸦。

②蛙:蟾蜍,古代神话传说,月亮上有蟾蜍。

③脔(lu án):切成块的肉。

④靳(jìn):嘲笑,侮辱。

⑤翳(yì):遮蔽。

⑥呀:张开。

⑦月于望:农历的每月十五那天,下文的“月于朔”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题 (1)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题 (1)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题一、根据上下句默写1、,铁马冰河入梦来。

2、造化钟神秀,。

3、晴川历历汉阳树,。

4、,一览众山小。

5、,我言秋日胜春朝。

6、,恨别鸟惊心。

7、松问沙路净无泥,。

8、,徙倚湖山欲暮时。

9、谁道人生无再少?。

10、,山山唯落辉。

11、日暮乡关何处是?。

12、迷津欲有问,。

13、,尚思为国戍轮台。

14、气蒸云梦泽,。

15、,带月荷锄归。

16、,烟波江上使人愁。

17、,夕露沾我衣。

18、,我言秋日胜春朝。

19、从今若许闲乘月。

20、僵卧孤村不自哀,。

21、春冬之时,,,,悬泉瀑布,,,良多趣味。

22、无丝竹之乱耳,。

西蜀子云亭。

24、复行数十步,。

土地平旷,,。

二、理解性默写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

”2、《陋室铭》中表现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3、《桃花源记》中描绘桃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4、《爱莲说》中写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5、王维《使至塞上》有一对偶句,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6、《春望》中着力写诗人忧时伤别的心里感受的句子是,。

7、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况将一去不复返了。

8、《游山西村》中“,”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9、《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角写景物变化的诗句是10、《归园田居》中能体现诗人要按自己愿望生活的诗句是11、《答谢中书书》一文中,写“朝夕”之景的句子是,,,。

12、《望岳》中最能体现诗人的豪气和雄心的诗句是“”,《春望》中借写花鸟传递愁情的诗句是“”,《石壕吏》中,能够印证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诗句是“”。

1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14、《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一、古诗理解性默写《望岳》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春望》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壕吏》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归园田居》1.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使至塞上》1.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渡荆门送别》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中考语文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阅读

中考语文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阅读
2.诗歌颈联因其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 观”。请结合具体内容,任选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2分)
【答案】(2分)示例一:颈联写的景物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营 造了一种雄浑旷远、苍凉悲壮的意境。(诗人巧妙运用大、孤、直、长、 圆等词,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 入到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对仗工整,笔力苍 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突出了边境的荒凉。同时侧面烘托了戍边将士 的艰苦生活,凸显将士们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精神。(意思对即可。如 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
第31首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2022考查鉴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022河南)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 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3分)示例一:肃杀的景象。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 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 的肃杀景象。 示例二:绚烂的景象。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 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 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 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

【解析】A项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B项山、月、江 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C项传达出诗人宁静、淡 泊的心情。D项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引发了诗人的乡愁。故选C。

初二上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考点

初二上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考点

初二上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考点在初二上学期的语文学习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考试中的必考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点,学生在复习时应重点掌握:1.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关雎》、《蒹葭》等篇章是常见的考点。

学生需要了解其内容、主题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 《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其中《离骚》是最为著名的篇章。

学生需要掌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唐诗: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杜甫、李白等诗人的作品是考试的重点。

如《望岳》、《春望》、《将进酒》等,学生需要背诵并能分析其意境、情感和艺术手法。

4. 宋词:宋词以其婉约、豪放两种风格著称,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如《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需要学生熟悉并能赏析其语言和情感表达。

5.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常见的文言文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等,学生需要理解其大意,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6. 古诗词鉴赏:学生需要学会鉴赏古诗词,包括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韵律、修辞等,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7. 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是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如直译和意译,并能够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8. 文学常识: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学流派等。

9. 诗词创作:部分考试可能会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诗词创作,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诗词格律和创作技巧。

10. 文化背景:了解诗词文言文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结合课本和教师的指导,系统地学习和记忆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鉴赏能力,以提高语文素养和考试成绩。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一 古诗文默写及鉴赏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一 古诗文默写及鉴赏

语文
2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 饿其体肤 ,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 为, 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
(2) 困于心 , 衡于虑 ,而后作; 征于色 , 发于声 , 而后喻。
(3)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
语文
18.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 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语文
三、古诗词鉴赏 1.(1)请将右边书法作品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
横线上,并标上标点符号。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 . 阶前梧叶已秋声。 .
语文
5.(1)下列书法作品都是描写端午香粽的诗句,对字体分析有.
误.的一项是(
)
A.图1是小篆,字形呈长方形,笔画复杂,圆劲均匀,粗细基本 一致,富有古风古韵。
B.图2是隶书,字形多呈扁宽,蚕头燕尾,将小篆匀圆的线条变 成相对平直方正的笔画。
悠然见南山 。
语文
7.《春望》中表达伤感别恨,用拟人手法所写的对偶句是: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8.《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 城下形势危急的紧张气氛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 9.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 杜牧《赤壁》中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
语文
26.《愚公移山》 (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 。
寒暑易节 , 始一反焉 。 (2) 汝心之固 , 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 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 孙又生子 ; 子又有子 ,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作者:陶渊明,朝代:诗人,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鲜美:鲜艳美丽(3)一字多义:志:处之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

没有人来问渡口。

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以下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之文言文,以供参考:1. 《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唐贤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 《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 《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通假字,通“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资料(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资料(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填空式默写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杜甫《石壕吏》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1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1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1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1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17、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二)理解性默写《桃花源记》陶渊明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美好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复习资料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复习资料

三峡一、一词多义:1、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②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③哀转久绝(消失)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于,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3、属:①属引凄异(连接)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4、素:①素湍绿潭(白色的)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不加装饰的)二、翻译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狂风,也没有这么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水涨起来,漫上山陵的时候,上下游的船只都被阻断了,不能通行。

4、或王命急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可到江陵。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三、重点问题1.三峡不同季节江水各有何特点?答:夏天江水凶险、迅疾;春冬之时,江水清澈秀丽;秋天凄清萧瑟。

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哪两句诗?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文章最后两句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何作用?答: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凄清萧瑟的凄婉美。

孟子二章一、一词多义1、戒:①往至女家,必敬必戒(谨慎)②往送之门,戒之曰(告诫)2、拂:①行拂乱其所为(违背)②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3、于: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在)②舜发于畎亩之中(从)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4、是: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些人)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样的)5、之:①丈夫之冠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往送之门(到)③居天下之广居(的)④父命之(他)⑤母命之(她)6、士:①管夷吾举于士(狱官)②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7、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显露、流露)二、重点句子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一发怒,诸侯就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天下太平。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考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考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考点1. 重点字词。

- “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是“在”的意思。

这个字很简单,但考试的时候可别写错哦,要是写成“自从”,那可就闹笑话啦。

- “略无阙处”的“阙”,通“缺”,缺口的意思。

这是个通假字考点,就像给字变个魔法,在文言文里很常见呢。

- “重岩叠嶂”的“嶂”,是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这个字笔画有点多,可不要偷懒少写几笔哦。

2. 句子翻译。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为: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这里的“奔”是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这可是个语法考点呢。

就像马本来是在“奔”这个动作,在这里变成了一个可以骑的东西,是不是很有趣的变化?3. 内容理解。

- 描写三峡夏季水势浩大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夏季的三峡水就像一个调皮的大力士,把山陵都给淹没了,上下游的船都不能通行啦。

- 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景色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这里的景色可美啦,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还有怪柏、瀑布,就像一幅山水画卷。

作者从水、树、山等不同方面描写,体现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幽秀丽。

- 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秋季的三峡充满了凄凉的感觉,树林和山涧都冷冷清清的,猿猴的叫声在空谷里回荡,让人听了心里直发毛呢。

这一段描写也从侧面烘托出三峡渔民生活的艰苦。

1. 重点字词。

- “五色交辉”的“交辉”,是交相辉映的意思。

就像各种颜色的小精灵在那里互相炫耀自己的美丽。

- “晓雾将歇”的“歇”,是消散的意思。

早晨的雾要散去了,就像舞台上的幕布要拉开,美景就要登场啦。

- “夕日欲颓”的“颓”,是坠落的意思。

夕阳快要落山了,就像一个玩累了的大火球慢慢往下掉。

2. 句子翻译。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为: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话题。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复习 1.doc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复习 1.doc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复《桃花源记》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桃花源记》中桃花林景色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丝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二。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是:FS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语句: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巳?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田焉厂8、《桃花源记》的主旨是什么的社会生活图景,虚构了一个与墨暗社会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9、《桃花源记》的线索是: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具体为:发现桃花源一一访问桃花源一一离开桃花源一一再寻桃花源。

本文的顺序是:时 1WW10、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渔人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TTF者虚构世外桃源的目的是什么?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噢了广大人居追求美好生活明愿望。

-12、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1增添神秘色彩。

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14、从本文的主题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古义和今意分别是什么?世外桃源古义捐与世隔绝,殴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今义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周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厂15、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知识归纳(一)通假字: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八分有奇《核舟记》诎——屈qū弯曲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衡——横héng横着的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甫——父fǔ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简——拣jiǎn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与——举jǔ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矜——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曾——层céng重叠荡胸生曾云《望岳》阙——缺quē中断略无阙处《三峡》通假的类型:(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二)词类活用:类型例句出处解释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对……感到诧异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听妇前致词《桃花源记》往前、上前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尽,走到头名词作动词有仙则名《陋室铭》有名气名词作动词有龙则灵《陋室铭》有灵性使动用法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杂乱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名词作状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胡须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核舟记》黑的故人不独亲其亲, 以……为亲意动用法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人、以……为子女形容词作名词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望岳》神奇、秀丽的景色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望岳》认为……小使动用法恨别鸟惊心《春望》使……受惊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三峡》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空谷传响《三峡》回声形容词作动词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坠落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散步名词作状语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观潮》用银、用玉形容词作动词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穷尽名词作动词皆披发文身《观潮》画着文彩形容词作动词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变白名词作动词客此《湖心亭看雪》客居名词作状语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在夜里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_八上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_八上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一.《三峡》1、文学常识:①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②《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

阙:通:“缺”,断缺。

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或:有时奔:飞奔的马。

御:驾着。

以:认为。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极。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良:实在。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属引:接连不断。

绝:消失。

3、重点句翻译: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④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⑤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4、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分写)6、运用:(1)2003 年6 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内容复习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内容复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当做)业。

缘(沿着)溪行(行走),忘路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几)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非常)异(对……感到惊异)之(代看到的桃林美景)。

复(又)前(向前)行,欲穷(穷尽)其(这,那)林。

林尽水源,便得(看到)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隐隐约约)若(像)有光。

便舍(丢弃)船,从口入。

初极狭(狭窄),才(只、仅)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土地平旷(平坦宽广),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都)如外人。

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并怡然(愉快的样子)自乐。

见渔人,乃(就)大惊,问所从来。

具(详细)答之(代桃源人问的问题)。

便要(通“邀”,邀请)还家,设(摆,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都)来问讯(打听消息)。

自云(说)先世避秦时乱,率(带领)妻子(妻子和子女)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再)出焉(从这里),遂(于是)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竟然)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

此人一一为(给,向)具(详细)言所闻,皆(都)叹惋(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又)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离开)。

此中人语云:“不足(值得)为(向,对)外人道也。

”既(已经)出,得(找到)其船,便扶(沿着)向(原来的,旧的)路,处处志(做标记)之。

及(到)郡下,诣(到,拜见)太守,说如此(见到桃花源的经过和桃花源人的生活状态自己做了标记等事情)。

太守即(立即,马上)遣(派)人随其往,寻(寻找)向所志(标记),遂(终于,最终)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代这件事),欣然(开心的样子)规(计划)往,未果,寻(不久)病终。

后遂无问津(这里指探访,探究。

津:渡口)者。

1.本文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散文家,自号五柳先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重点古文复习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欲穷其林。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陋室铭》中“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望中之所见,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

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12、《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13、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拓展性默写1、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关注民众疾苦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桥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抒发作者爱国情怀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表达作者充满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桃花源记》一、词语解释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二、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

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①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

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

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

三、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4、甚异之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陋室铭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灵:成为灵异的水2、斯是陋室斯:这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译句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回答下列问题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八年级上册:7、爱莲说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答案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译句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大道之行也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选贤与能与:通“举”举荐,选拔2、古人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

亲:亲人、父母3、不独子其子子:以……为子。

子:子女4、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职业5、货恶其弃于地也恶:憎恶6、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7、是谓大同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8、女有归归:女子出嫁二、译句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