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 陋室铭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
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2〕注释: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德馨,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⑦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⑨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o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
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
《陋室铭》原文及注释
《陋室铭》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一、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二、译文:山并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龙在其中就会显得神秘。
这间屋子虽然很简陋,但是我的品德却很高尚。
台阶上长满了青苔,窗帘里透着绿草的色彩。
我与朋友们谈笑风生,相互交流都是些有才学的人,没有无聊的白丁。
我可以弹奏优美的素琴,阅读深奥的金经,没有刺耳的丝竹声,也没有烦琐的公文案卷。
这就像南阳的诸葛庐,又或是西蜀的子云亭一样,孔子曾问过,这里有什么简陋之处呢?三、注释:1. 陋室:简陋的屋子。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
惟:只。
德馨:品德高尚。
馨,香气。
这里是指“香气远播”(意思是好的名声远扬)。
4.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苔藓的痕迹。
上:长到;挂上。
阶绿:绿色的台阶。
入帘青:映入帘里满眼都是青色。
5. 谈笑有鸿儒: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6.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7.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地名,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诸葛亮隐居南阳卧龙岗时的三顾茅庐草堂。
西蜀:地名,现在的四川省成都市;扬雄,即扬子云,西汉时文学家,也是当时著名学者。
8.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陋室(1)铭(2)》刘禹锡(3)山不在(4)高,有仙则名(5)。
水不在深,有龙则(6)灵(7)。
斯(8)是陋室,惟吾德馨(9)。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10),往来无白丁(11)。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12)之劳形(13)。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后置句) 【注释】(1)作者给自己的居室起的名字,意为简陋的屋子。
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被后人称做“诗豪”.又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
(4)在:在于。
(5)名:出名,有名。
(6)则:就是。
(7)灵: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8)斯:这。
(9)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0)鸿儒:博学的人。
(11)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2)案牍:官府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
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
虽然我所居住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
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
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
平日里谈笑的都是的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
可以随心所欲地拨弄那位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杂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陋室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陋室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陋室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欢迎阅读!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神奇;灵异。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也有人认为是儒家经典。
金:珍贵的。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之:语气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赏析《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陋室铭》原文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鉴赏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
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
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
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山不一定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
水不一定在于深,有龙就能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因我有美好的品德而闻名。
青苔碧绿,爬上了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在一起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学者,彼此往来的没不识字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也可以浏览珍贵的佛经。
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也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我的身心。
这犹如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像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赏析】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内容大意课文中心(一)说明陋室之所以值得称颂,关键是身居陋室的人人品高尚。
(二)写陋室的环境、交往的人物和安贫乐道等,表达了室主人的高洁。
(三)归纳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现了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重点字词句1常用词理解(1)无丝竹之乱耳“丝竹”文中译为“音乐”。
这是根据修辞借代手法翻译的。
乐器中的琴类都是用丝线作弦的,笛子是用竹子做管的。
(2)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译作“身体”。
2多义词辨义(1)形罔不因势象形(形体。
《核舟记》)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表现,流露。
《黄生借书说》)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相貌。
《世说新语三则》)(2)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陋之有(表示句子结构的移位)友人惭,下车引之(他。
《陈太丘与友期》)3句子翻译例句1无丝竹之乱分析:“乱”一般用作形容词或名词,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这个“乱”译为“战乱”、“动乱”;“无丝竹之乱”的“乱”,应译作“扰乱”、“干扰”,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行拂乱其所为”的“乱”解释相同。
2何陋之有分析:这句应译作“有何陋”。
《陋室铭》原文及译文注释
《陋室铭》原文及译文注释《陋室铭》原文及译文注释《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陋室铭》原文及译文注释,希望能帮到大家!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鉴赏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鉴赏刘禹锡因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遭受当地官员的欺压。
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及注释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刘禹锡《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
刘禹锡《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刘禹锡《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导语:做《陋室铭》是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所作。
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⑴ 在:在于,动词。
⑵ 名:出名,著名,因--而著名,名词作动词。
⑶ 灵:显得有灵气,名词作动词。
⑷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此,这。
是:表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
⑸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上:动词,长到,蔓到。
⑺ 鸿儒:即大学问家,这里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⑻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⑼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
⑽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即《金刚经》。
⑾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音乐。
⑿之: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⒀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⒁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⒂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⒃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翻译你读过刘禹锡的《陋室铭》吗?这首诗又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感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及注释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1)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2)在(zài):在于,动词。
(3)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4)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5)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6)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8)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陋室铭》原文注释
《陋室铭》原文注释《陋室铭》原文注释导语: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所以这篇文章就让小编带你一起学习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
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2〕注释: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德馨,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
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和注释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和注释《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和注释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陋室铭》的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喜雨时,爽气天。
秋月朗,飞景洪。
何笔汲汲黄河图,西峰高壮清风围。
论功业,今人盛,口虽不能言,心每惭。
内忧外患,疑妻鬼侣。
问天地、形神、乃自宽。
百年灯下,其如练。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实吾友所述,心非木石。
若有 L 子者,遣涕方中肯。
下面,让我们来分步骤阐述《陋室铭》的翻译和注释。
第一步:第一句话的翻译和注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翻译:不一定非得山峰耸峙才能有名气,只要有仙人出现就可以了。
注释:寓意是指,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太多财富和地位才能出名,只要能做出一定的贡献,而且道德高尚,就是一种奇人异士,可以受到人们的关注。
第二步:第二句话的翻译和注释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翻译:水不必太深,只要有龙出现就可以具有神奇的气息。
注释:寓意是指,家境虽然不富裕,但只要能有志气、敢于奋斗并且做出一定的成绩,就可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关注。
第三步:第三句话的翻译和注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里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但是我却保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口碑。
注释:寓意是指,即使我们所在的环境条件不太好,我们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品格和价值,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第四步:第四句话的翻译和注释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门前的台阶上长满了绿苔,屋内窗帘上布满了青草。
注释:寓意是指,这个陋室虽然简陋,但是它依然充满了自然的生机和灵气。
第五步:第五句话的翻译和注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这里有文化渊博的贤人和高雅的氛围,来往的人也都是有学问、有见识的。
注释:寓意是指,这个陋室虽然简陋,但是它里面却充满了智慧和思想,来往的人也都很有学问,充满了交流和互动的欣慰。
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以下便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的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陋室铭》原文:作者: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赏析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作者刘禹锡,其人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宫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
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
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
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的自明。
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一、(1—3句):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即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声名远播。
二、(4—7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三、 (8—9句):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初中必考文言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考文言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译文全文
陋室铭译文全文【原文】陋室铭刘禹锡〔唐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神奇、灵异。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陋室铭原文与解析
陋室铭原文与解析陋室铭,原名《陋室铭·其一》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与简要解析。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一共有七句,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居住状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修身立德的追求。
下面对陋室铭的原文进行逐句解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这一句意味着山并不需要特别高大,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拥有声名远扬。
这里的“有仙则名”可以理解为只要追求卓越,就能赢得声誉和名望。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同理,水并不需要特别深,只要有龙居住,就会显得神奇。
这里的“有龙则灵”可以解读为只要我们自己充实内涵和才华,就会展现出生机和活力。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这个平凡朴素的房屋中,唯有我自身的德行发出芬芳。
作者在这里强调,内在的品德和修养才是最重要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两句描绘了房屋的环境状况,苔痕覆盖着石阶,绿草从窗帘渗入。
这些景象与陋室相互映衬,形成一种质朴而自然的美。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与来往之人的交往情况。
谈笑间的人是高雅的文人,互相交流着知识与思想;而往来的人则没有无知和庸俗之辈。
这里的“白丁”可以理解为平庸之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两句描述了陋室中可以进行的休闲活动。
可以弹奏简朴的琴曲,也可以阅读名贵的经书。
诗人通过这一描写,展示了自己在陋室中追求知识和艺术的精神。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两句表达了陋室的宁静与舒适。
没有音乐的喧嚣扰耳,也没有繁琐的文书让人奔波。
陋室给人一种宁静和自在的感觉。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提到了历史上著名的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
这与之前描绘的陋室形成对比,强调了陋室的平凡和简朴。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全诗的结尾,文中引用了孔子的话语:“何陋之有?”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住所的肯定和自豪。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一词多义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词类活用1、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
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例句:《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
《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见被贬,故意刁难之。
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原文
陋室铭原文《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作品,流传至今,一起去欣赏这篇佳作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鉴赏这篇传诵人口的借陋室抒情的短文,只用了寥寥八十一字,就表现了作者高尚的品德情操,安贫乐道的志趣和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文章很讲究陪笔的运用,反复用相类似或相对立的事物,或从正面或从反面进行衬托。
文章以正衬发端,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类比,烘托“陋室”不凡的原因——居住的是“德馨”之人,点出全篇的主旨:陋室不陋,在于室主的道德高尚。
接着以优美清静的环境描写烘托不陋的“陋室”和室主的高洁。
然后以室主对“鸿儒”和“白丁”的截然不同态度作对比,暗衬出与室主来往的也无不是“德馨”的君子。
再以“乱耳”的“丝竹”和“劳形”的案牍,反衬“调素琴,阅金经”的雅趣,显示出作者对勾心斗角的官场的鄙视和追求自我修养的无限喜悦。
篇末以诸葛亮、扬雄自况,以古之名庐名亭衬托今之陋室,再引孔子“何陋之有”的话作结,说明陋室的主人指归何在,与文章开头呼应,浑然一体。
作者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只字不写“陋室”如何“陋”,而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从“斯是陋室”归结到“何陋之有”,最后对“陋”字做了彻底否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二陋室铭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和作者
同学们学过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七言律诗,知道作者是谁呢?明确:刘禹锡。
这首诗里有一句富有哲理流传至今的名言大家还记得吗?明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诗再背一遍呢?
像这样好的作品和好的诗人都是流芳千古的。
刘禹锡不仅在诗歌领域大有作为,而且在散文方面也颇有成就。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介绍创作背景。
所谓陋室,顾名思义就是简陋的房子。
铭,古代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补充其特点:①篇幅短小②一般是押韵的。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
禹锡馨鸿儒牍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试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再读课文,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五、研读课文
刘禹锡身居陋室,反说陋室不陋,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间陋室有那些独到之
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那些地方是写陋室之美的,在找以前,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
.
1、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学生翻译,答案见书本。
老师重复解释,随后提出疑问:这两句诗着重在于哪两个字呢? ——绿和青.
我们能不能想象一下这样一个景况:远看,一个小木屋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若隐若现;近观,小木屋四周绿树环绕,郁郁葱葱.再走近一点,可以看到碧绿的苔痕铺满石阶,青葱的草地撒满阳光,草色映入眼帘,也使小屋充满青绿之色。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在这样一种景色之中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
——安静,祥和,令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
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乐土,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作为一个情致高雅之人何不喜居于此呢?何不钟情于这个小木屋呢?——景色清幽
但是同学们在想一想,作者喜爱陋室,说“陋室不陋”仅仅是因为景色优美吗?明确:当然不是,还是陋室中的生活。
2.请一位同学读出文中描写陋室生活的语句,然后全班齐读。
3.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都在和哪些人交往?
鸿儒。
鸿儒:博学之人。
白丁;没有学问的人,浅薄之人。
4.学生翻译此句。
5.老师补充翻译:只和博学之人来往,不结交那些世俗浅薄之人,可见作者志趣之高雅,品德之高尚。
板书:友人博学。
6.那么除了交友之外,作者还有那些生活情趣呢?
弹琴,读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佛经。
7.从“素琴”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
明确:联系生活中的琴,可见作者不喜奢华。
8.那么该怎样理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呢?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书桌和木简,这里指官府的公文。
9、为什么作者一方面“调素琴”,一方面又认为乐声乱耳?
刘禹锡是憎恶官僚权贵的。
他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
生活在陋室之中,和博学之人谈笑,弹弹素琴,读读经书,而不是声色犬马,活得怡然自得,高雅脱俗。
能够在纷扰世俗的社会中保持一份高洁傲岸的节操,在看似简陋的屋子里却活得逍遥自在,安贫乐道。
板书:情志高尚
10、由此可见,陋室虽然简陋,但关键看是谁住了。
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样的人住进去才不感到简陋呢?
像刘禹锡那样品德高尚之人。
11、这正是应验了哪一句话呢?能不能在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主题?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学生翻译此句。
惟吾德馨。
并重译此句,加强印象。
12、那么文章到此已经告诉读者,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那为何还要写前面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呢?那不显得多余吗?这两句话和紧接在后面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找一位同学把这三句话连在一起翻译一遍看一看,然后再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这三句话到底有何关联。
山不在于有多高,只要有仙就有名了。
水不在有多深,只要有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同样,房子不在乎简陋,只要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
我们可以发现,这三句话在表达上极其类似,由前两句话可以很快的导入到本文的主题。
我们把这种形式称之为“类比引题”。
13、与此相类似,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后面还有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呢?
南阳诸葛亮的茅草屋,西蜀扬子云的亭子都很简陋破旧,但因为住的人赫赫有名,所以同样被人们景仰。
我们这一课是讲刘禹锡的陋室,干嘛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呢?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呢?
这两句话是再一次证明了我们的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前面开头是用山和水来证明,后面结尾是用历史人物来证明,中间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
因此刘禹锡在最后能够水到渠成地引用大圣人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来结束全文。
抒发了一种追求高尚情趣,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志向。
因此我们把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板书)。
14、学生一齐大声朗读此文。
15、当堂背诵《陋室铭》。
六、布置作业。
1、默写这篇短文。
2、由刘禹锡我们可以想到很多,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有较好的物质生活和经济条件,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条件呢?同学们能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板书设计
景色清幽
陋室不陋友人博学惟吾德馨
情志高尚
教后记:
用前面学习过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引导学生回顾刘禹锡其人,接着介绍了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刘禹锡三更其室他有事如何对待的呢?他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做法,进而和作者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高尚人格,进而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