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语文第3课《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教案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绿”的象征意义的分析,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以及如何分析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于“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总结象征意义的方法分析文章。

媒体使用:投影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课件中的一幅图“绿”,请同学设想在不同情况下观“绿”后的感受,例如夏季、冬季、欢乐时、忧烦时等,[在我的身后有幅绿,当你看到它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生自由发言)]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对物的感情,常有环境和情境的限制,从而使其明白了解作品的主旨与作者的感受,一定要关注写作的背景和情境。

2.引出课题二、释题启疑1.“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了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2.学生自读要求:自由朗读,找出“囚绿”的相关章节,并思考囚绿之前、之后又写了什么?划出关键词句,思考为什么囚绿。

三、字词梳理1.读准字音陆蠡( lǐ ) 涸辙( hé )猗郁(yī ) 蕈菌( xùn)( jùn ) 揠苗助长( yà )瞥见( piē ) 嫩芽(nèn ) 婆娑(suō ) 囚系( qiú ) 急不暇择( xiá )纤细(xiān ) 了截(jié ) 移徙(xǐ ) 淅沥(xī)(lī)葱茏( cōng )(lóng )2.辨析字形字音暇(xiá)揠(yà)缘(yuán )遐(xiá)偃(yǎn)椽(chuán )瑕(xiá)堰(yàn )喙(huì)3.理解词义涸辙的鱼:比喻处境危险。

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
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竟然“残忍”的绿枝条囚禁了起来。(联系同学,如果同学们被囚禁起来会怎样?颓废、抑郁、崩溃……)但是,最初的时间里,绿枝条比在外面生长的更为茂盛。
(2)、作者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欢喜”应该怎样理解?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这句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3)、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引导学生从作家自身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考。
(“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等)
囚绿记
项目
内容
课题
囚绿记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3、写作背景: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1、释题
《囚绿记》中的标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
“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记”说明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5)提问:而当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住下来,为什么连伙计都感觉到惊奇?

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高中语文第3课《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课前预习细读文本,对你最感兴趣的文句或文段做圈点批注,并完成《预习学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作者的感情,探究文章的主题,在多元解读中感受作品的生命力。

过程与方法:品读文章的优美语句,注重审美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我们知道绿色是具生命意识的颜色,提到绿色我们就会联想到生命、生机和希望。

是啊,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当一叶绿芽冲破险阻绽放绿意的时候,我们意识到了生命的顽强。

绿色就是这样,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让人觉得清新,而且在心理上也使人愉悦,给人带来希望。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绿的散文——《囚绿记》。

二、阅读文章,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看大屏幕读出学习目标)2、以生字注音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我们还看,课文的题目叫囚绿记,对于常人都喜爱的绿色,作者为什么要囚禁起来呢?请同学们带着这问题大声把课文朗读一遍。

4、畅谈初读感受: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你读完本文后的感受,好吗?(可以有5到7人分享阅读感受)5.解题释疑: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上来,作者为何要囚禁绿色呢?(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板书:方框)三、理清情感思路:1、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文中作者对常春藤的称呼是有明显变化的,你能快速找出来这不同的称呼吗?(绿影——绿色——绿友。

)2、这不同的称呼反映出作者对常春藤的情感有什么变化?情感小结之一:不管是称呼绿影、绿色还是绿友,都可可以看出作者在遇到绿和欣赏绿时的欢喜之情。

(板书:欢喜)2、作者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这位绿友的友爱的?(囚绿,即“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3 《囚绿记》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3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

2、品读关于绿发文句,概括作者笔下绿的特点。

3、结合背景,知人论世,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理清线索,品读文句,知人论世来阅读散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常春藤表现出来的永远向着阳光,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读关于绿的文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绿的象征意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绿色代表什么?自然,生命,阳光。

但有一个人却要将这美丽的绿囚禁起来,这个人是谁?(同学回答)他写的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请大家在文章中找出下列字词,并注音:陆蠡(lǐ)涸辙(zhé)淅沥(xī)猗郁(yī)移徙(xǐ)婆娑(suō)瞥见(piē)蕈菌(xùn )揠苗助长(yà)三、解题1、本文中的绿指什么?2、一句话概括囚绿的意思。

3、记。

散文的一种体裁。

通过叙事、写景、状物等方式来抒发某种情怀、抱负,或阐述某种观点。

四、整体感知,分享一段缘。

课文哪几段直接写了囚绿?在囚绿的前后分别写了哪些内容?(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明确:(择绿)遇绿——赏绿——囚绿——放绿——怀绿五、品读课文,欣赏一株藤。

1、在囚绿之前,作者是如何描写常春藤的?请概括它的特点。

明确:通过对常春藤卷须、嫩叶以及风雨中在各种姿态的描写,可以看出常春藤活泼可爱、自由自在、婀娜多姿的特点。

2、在囚绿之后,常春藤发生了哪些变化?它又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开始比外边长得更快,后来枝叶由青苍变成柔绿,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娇弱。

但永远向着阳光,永远向着原来的方向。

六、深入探究,理解一种爱。

1、从遇绿到最后的怀绿,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明确:喜爱——虐爱——敬爱2、你对作者囚绿的行为如何评价?明确:引导学生如何去爱。

爱是人类的共性。

但爱是有误区的。

狭隘的爱可能是自私,是魔念,是囚笼,是死亡。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囚绿记》教材概述: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一段“交往”的故事,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五个阶段。

通过描绘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写出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教学目标:1、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结合作者的身世,引导学生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绿”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发的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精神的赞美。

3、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重点:1、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2、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背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对于绿色,我们由衷地喜爱,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看见了绿色就会感受到生命的鲜活,生机的蓬勃。

自古以来,吟咏绿的诗人有很多,古诗词中描写绿的句子也有不少,请同学们说出两句来。

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绿色,不仅在视觉上让人觉得清新,而且在心理上也给人带来希望和生机。

但为什么作者却硬生生地把“绿”给囚了起来。

今天就一起走进散文——《囚绿记》,去揭开其中的谜底。

二、品析文章标题(一)解题本文题为“囚绿记”,这里的“绿”具体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明确:绿是“我”租住北平公寓小屋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高中语文 1.3《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1.3《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

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全班交流后明确: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

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囚绿记》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

2、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圈点批注,欣赏品析,形成阅读的能力。

3、理解作者对“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赞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2、理解“绿”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3、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三、书目推荐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作家和翻译家——陆蠡。

他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学习《囚绿记》,不妨先阅读散文集《囚绿记》的序言,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文本教学1、情景导入悲欢离合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草木非人,但它们却在永恒地演绎着生命的故事。

《囚绿记》中,作者和绿藤间有着怎样动人的镜头呢?2、、文意概括(1)北平的一家公寓房间很多,作者为什么偏要选定“这”一间?提示:作者对阳光反照下的常青藤的确“一片绿影“情有独钟(喜爱绿色的举动)。

(2)作者为什么对这“一片绿影”如此倾倒?提示:因为绿色是宝贵的,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3)作者为什么要把“绿”囚住?提示:让学生了解囚绿的动因,“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喜爱绿色的举动)(4)被囚的常春藤生长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提示:作者在文中两次写到“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意在提醒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紧扣文本,切忌泛泛而谈而抓不住要点(喜爱绿色的举动)。

(5)请根据被囚常春藤的特点,尝试着归纳出它的象征意义。

提示:一是象征它是给人的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和召唤,二是象征着作者憎恶黑暗和罪恶、向往自由和光明的情怀,三是象征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囚绿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囚绿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作为必修二中的一篇短篇小说,梁实秋的《囚绿记》将生动地表达了一个重要的主题:自由。

我们认为自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权利,但是它是在某些情况下被剥夺的,而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教师可以通过这篇小说来讨论这个主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自由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分析它们的表达方式。

2.学生们能够加深对自由的认知,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自由权。

3.学生们能够提高理解英语文本的能力,并通过朗读小说提高自己的发音和语调。

二、教学过程:1.教师讲解主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教师应该先介绍一下“自由”这个概念,然后询问学生们对自由的看法和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来引导进一步的讨论。

最后,把重点放在小说中的主题上,并解释它的意义和重要性。

2.阅读小说:由于小说篇幅较短,可分为几段阅读讨论。

如第一段,阅读内容是描述主人公所处环境,学生们应该能够理解这个关押于牢狱之中的主人公所经历的强制措施和深度痛苦的感受。

第二段讲述主人公是如何逃离押后之后,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穿新衣、偷东西、值夜、打工等。

英汉对照朗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音和读音。

3.测验:在阅读和讨论之后,可抽出10道选择题和3道问答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问答题的答案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意见,他们需要从小说中选择一个例子来支撑他们的回答,因此学生需要在阅读和讨论中认真思考,详细回答问题。

4.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组提出“保护人类自由权”的计划方案。

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交流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讨论出一个完整有效的保护自由的计划。

每个小组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他们的计划,并给出他们相互的反馈。

学生们需要在活动中发展他们的逻辑和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3课《囚绿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囚绿记》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抓住重点词句,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其间蕴含的情感;探讨“绿〞的深刻含义;理解“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培养良好的情操。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与展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顽强的个人品质与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学习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其间蕴含的情感;探讨“绿〞的深刻含义。

三、学习难点理解“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培养良好的情操。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预习〔一〕预习导学案1.通读文章,掌握重点字音字形。

涸辙〔〕镶嵌〔〕婆娑〔〕蕈〔〕菌茎〔〕葱茏〔〕迁徙〔〕学徒〔〕猗〔〕郁瞥〔〕见急不暇〔〕择了截〔〕爽直揠〔〕苗助长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互相〔或教师〕纠正错误字音。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每一局部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完成表格〕行文思路段落范围表达思路的句子感情变化表达感情的语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几米说:生命中不断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我要问:你曾喜欢的那一片浓绿,囚住了,是不是可以算作真的拥有呢?〔二〕课文研读,品味鉴赏1.预习检测。

课文中哪一局部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每一局部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填写下表〕明确:行文思路段落范围表达思路的句子感情变化表达感情的语句寻绿1—4 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

满足心情占有它。

观绿5—7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喜爱留恋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囚绿8—11 突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

高中语文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囚绿记一学习目标1、品味关键句,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

2、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学习从文章标题和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

3、明确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

二预习方案方法指导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了解文意,把握文章关键词句。

(一)基本任务1、背景介绍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入侵租界为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

作者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

《囚绿记》就写于抗战前期(1938年)“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作者怀着“过于抑郁的心情”,自然对富有生命力,充满生机的绿色常春藤无比眷恋,于是作者由于恋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阴暗潮湿的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来“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

但是作者慢慢地发现,这“绿友”“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而在它见不到阳光的地方,“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黄”。

从而,文章引申出更深层的意蕴:因为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芦沟桥事变后,地点是又是烽烟四逼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体味到,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体味到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中所包含的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念,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心情。

2、相关知识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

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囚绿记》教案教学方针: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式。

2.过程与方式:探究赏析法,能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感情态度,说出绿的新的含义。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暗中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刚毅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把握散文大旨的一般方式:从品味关键句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放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代著名诗人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本身的一双慧眼来欣赏一组有关绿地图片。

欣赏完图片,相信同学们对绿都有本身的理解吧!在你的心中绿是什么呢?学生阐述对绿的理解。

师总结:绿是生命,是希望,是芳华,是快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可是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感情吧。

二、解题“囚”的含义是什么?明确:人居斗室为“囚”,在我们的理解里,“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

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三、读“绿”——品读悟情,感触感染绿之形象1.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请以作者口吻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表白。

(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注意赏析浮现作者爱绿的句子)我囚禁你,因为你。

过渡:一句句真情告白,让我们读到作者对绿的深深喜爱。

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必然会茁壮成长吗?或者: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第8段从这段中你感触感染到作者对绿具有怎样的感情?喜爱你还能从文章哪些地方感触感染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来并分析。

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必然会茁壮成长吗?2、找出文中描写“囚绿”后“绿”的形象的语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绿”寄予的深刻思想内涵。

(2)象征手法运用的独特技巧。

(3)知人论世的解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由表及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迁移训练,课外练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爱”观;明白对错误的自省便是一种成长。

以上三个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绿”的多重象征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2)知人论世的解读技巧。

2、教学难点作者在临行前才开释“绿”的原因;由此引发的对人性私心的审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观赏四幅图片。

提问,看着这些绿色的植物,你有什么感受?二、阅读文题,发现问题绿色是多么美好啊。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作家陆蠡也写过一篇关于“绿”的文章。

投影文题《囚绿记》,请同学们看文章标题,思考:这篇文章的标题,给你留下哪些悬念?学生发言,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制作成幻灯片三、阅读文章,合作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合。

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分小组。

几个问题分几个小组。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然后把自己的思考和小组成员交流,看是否一致。

最后推选一名同学发言。

四、解决问题,答疑解难1、囚绿探因(1)关于“生命、希望、慰安、快乐”当作者来到北平,选择公寓的房间时,他选择了一间在常人看来不甚理想的房间,房间的窗朝东,在亮得很早的北方的夏天,从早上5点到中午11:30,都受太阳照射,特别炎热,何况房间靠南的小窗,一角玻璃还给打碎了。

但“我”在有选择自由的情况下却选定了这间房,那是因为“我”喜欢破玻璃外长着的那根常春藤,可见“我”对绿的喜爱和向往。

这种对绿的喜爱应该是缘于一种人与生俱来的天性,那就是把绿当作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化身。

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囚绿记》【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抒发的对“永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2.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在鉴赏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注重对文本的解读。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学生喜爱哪种颜色并说明理由导入,引出本课。

二、速读,梳理文章脉络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速读文章,读完后概括全文各个部分的内容。

生答:寻绿→赏绿(关绿)→囚绿→放绿(释绿)→怀绿(想绿)师总结:很明显,全文围绕着“绿”展开,那么绿在作者的心中有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要写一枝常春藤?我们在文章中一寻究竟。

三、自主学习,品味语言再读文章,细细品味,找出对你有所触动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师提示:文章的第2段“小房间、潮湿的地面、灵巧的纸卷帘”---战乱年代对事物的热爱、诗意之情。

第5段“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自有一种柔美,内心的淳朴。

让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学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教师点拨,让学生感受绿的精神所在和作者淳朴、向往自由的情感。

)生可能答: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句式整齐,感情浓烈,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绿的喜爱。

)2.“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拟人的手法,看出常春藤的可爱。

)3.“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可以看出绿枝条身上的执着,倔强,坚贞,向阳)4.“我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活力的赞美。

)师总结提示: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绿的可爱、倔强,在作者的字里行间都满蘸着作者对这枝常春藤的喜爱与尊重,更能看出作者是一个淳朴,情感细腻的人。

那么,仅仅因为常春藤的倔强、可爱,作者就如此喜爱她吗?在这枝常春藤身上是否还隐含有其他的信息呢?试找出本文中能暗示主旨的句子。

《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教学目标: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绿”的象征意义,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教学设想:从形式到内容逐渐突破,由品味体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语句入手,通过几看课题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赏悟能力。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激情导入、走进陆蠡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恬美空灵的自然之美。

神游荷塘,我们品味到月色下缕缕的荷香;独立朔漠,我们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夕阳西下,我们咀嚼到“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在文学里融入自然,总会别有一番风味。

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去寻找那片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品读课文、体悟情感1. 检查预习,解读字词piēhézhéxǐyàxīsuōyīxùn瞥见涸辙移徙揠苗助长淅沥婆娑猗郁蕈菌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呢?读一篇散文,首先要做的就是抓住文章的线索,下面让我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这篇文章,请同学们勾画出有关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①绿指什么?(常春藤-爬山虎)②作者为什么要囚绿?(爱绿)③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④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线索)3. 美读课文,感受“绿”意(1)提问:作者为什么对绿情有独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学生自由朗读并圈点批注,朗读时要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指导朗读5-7段。

(2)请同学们以“绿是如此……”句式来造句。

4.精读课文,品味“情”感(1)过渡语:是啊,绿色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寂寞而又温柔,犹如温润的玉在胸中融化。

高中语文《囚绿记》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囚绿记》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2
第7段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自己观赏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柔软的卷须伸开,然后攀缘;看它的嫩叶舒展开,然后变青、变老……作者希望“它长得快,长得茂绿〞。就连下雨时,作者都候在它身旁,听“它淅沥的声音〞,看它“婆娑的摆舞〞,这里作者笔下的常春藤,既像是一个让人呵护备至的孩子,又像是一个娇美小姑娘,使人怜爱不舍。
第12、13段为第四层:放绿。
作者本打算七月尾回南时放“绿囚〞出牢,但由于卢沟桥事变,七月中旬便“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并祝它繁茂苍绿。
因为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芦沟桥事变时,地点又是烽烟四逼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到,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到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中所包含的民族光明前景的祝愿和信念。
第5段写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故而“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的我,喜欢绿色,依恋绿色。
在表达这种依恋之情时,作者使用了极生动形象,具有极强表现力的比喻:“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如此焦渴,如此依恋,当一片“绿影〞映入眼帘时,还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作者对它的占有呢?小屋的低矮、狭小、潮湿、简陋、炎热等等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因为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芦沟桥事变时,地点又是烽烟四逼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体味到,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体味到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中所包含的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愿和信念。
第三部分〔第14段〕,写作者对的圆窗和绿友的怀念――思绿。
文章第1段说“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本段说“离开北平一年了〞,首尾互应,结构严谨。
综观全文,文章写作者在某某“孤岛〞时期,怀念的生活:窗外充满生机的常春藤让作者无比依 恋,于是由于恋绿而将它从窗外牵进潮湿的房间,搭在迎窗的案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一“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等,然而这“绿囚〞的尖端仍朝着窗外的阳光,“永不屈服于黑暗〞,以至“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的瘦,变成娇弱〞直至抗战爆发,作者被迫南归,才将这个“囚人〞释放,并祝它繁茂苍绿。散文写“囚绿〞的故事,实际上含不尽之意在言外,他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也表达了对民族光明前景的诚挚祝愿和坚定信念,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愤慨情感。所以说常春藤是具象征意义的一个意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抒发的对“永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2.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
在鉴赏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注重对文本的解读。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学生喜爱哪种颜色并说明理由导入,引出本课。

二、速读,梳理文章脉络
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速读文章,读完后概括全文各个部分的内容。

生答:寻绿→赏绿(关绿)→囚绿→放绿(释绿)→怀绿(想绿)
师总结:很明显,全文围绕着“绿”展开,那么绿在作者的心中有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要写一枝常春藤?我们在文章中一寻究竟。

三、自主学习,品味语言
再读文章,细细品味,找出对你有所触动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师提示:
文章的第2段“小房间、潮湿的地面、灵巧的纸卷帘”---战乱年代对事物的热爱、诗意之情。

第5段“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自有一种柔美,内心的淳朴。

让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学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教师点拨,让学生感受绿的精神所在和作者淳朴、向往自由的情感。

)生可能答:
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句式整齐,感情浓烈,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绿的喜爱。

)
2.“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拟人的手法,看出常春藤的可爱。


3.“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可以看出绿枝条身上的执着,倔强,坚贞,向阳)
4.“我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活力的赞美。


师总结提示: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绿的可爱、倔强,在作者的字里行间都满蘸着作者对这枝常春藤的喜爱与尊重,更能看出作者是一个淳朴,情感细腻的人。

那么,仅仅因为常春藤的倔强、可爱,作者就如此喜爱她吗?在这枝常春藤身上是否还隐含有其他的信息呢?试找出本文中能暗示主旨的句子。

四、合作探究,了解背景,挖掘主旨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小说的解读是这样,对于散文的解读也是这样,作者为什么如此喜爱、珍重一枝常春藤?文中有没有直接的阐释?
师补充写作背景并引导:
这篇文章写于沦陷区上海。

上海沦陷后,陆蠡是坚守上海孤岛的革命作家之一。

1942年,陆蠡的杂志社被查封,陆蠡前往日本宪兵队交涉。

日本人问他:你认为日本能战胜中国吗?陆蠡答:不能!日本人又问:日本能实现大东亚共荣吗?陆蠡答:不能!陆蠡最终受尽酷刑,死在日本宪兵队的监狱。

这就是陆蠡。

如果说前文,我们总结出陆蠡是一个热爱生活,内心淳朴的人的话,至此,我们又可见出他的另一面,他身上的那种不屈与刚毅。

那么,我们倒也不难理解他为何会如此欢喜那抹绿色了。

既然如此欢喜绿色,为何又要放绿?试从文章中找出。

生答:卢沟桥事件发生。

担心朋友电催我南归。

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师提示:这里交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北中国在日军铁蹄践踏下,山河沦亡,百姓流离。

作者和绿枝条身上有共通之处吗?
生答:“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表达作者对这抹绿色的珍重与尊敬。

同时也点出了文章的主旨。

正是因为他们身上都有这种不屈,坚贞,向往光明的精神,所以,作者才如此喜爱,珍重这抹绿色。

师总结:很好,这就是文章的主旨。

不仅是绿枝条和作者,更是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的中国人民,他们有着不屈的精神,向往自由与美好的精神,所以他们不屈服,他们坚贞,他们勇敢!而在文章的结尾也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这种写作手法就是象征。

绿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气节!
五、作业
课后练习第三题,200字。

六、板书

赏向往自由、光明
囚绿(象征)
放执着、坚贞、顽强
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