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9.初中语文语文七年级上鄂教版6《乌衣巷》课件(16张)

合集下载

刘禹锡《乌衣巷》课件

刘禹锡《乌衣巷》课件

刘禹锡《乌衣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乌衣巷》。

该诗选自教材古诗文单元,详细内容见教材第八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乌衣巷》。

2. 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了解刘禹锡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3. 领悟诗中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解读,诗人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的字词解释,诗句的翻译,诗歌的背景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乌衣巷》原文、注释、翻译、刘禹锡简介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乌衣巷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乌衣巷的背景。

2. 诵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乌衣巷》,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诗的背景、生僻字词、诗句翻译等。

4. 例题讲解:解析诗中的名句,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背诵:学生背诵《乌衣巷》。

六、板书设计1. 《乌衣巷》2. 内容:作者:刘禹锡诗句翻译生僻字词诗的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乌衣巷》。

(2)翻译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简述刘禹锡的创作背景。

2. 答案:(1)见教材。

(2)In the old days, the swallows in front of the Wang and Xie family's houses have flown into the homes of ordinary people.(3)刘禹锡生活在唐朝中期,其诗作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关注社会现实,表达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乌衣巷》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刘禹锡的其他诗作,深入了解其创作风格。

2015-2016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3课《短文两篇-枭逢鸠》(共11张PPT)

2015-2016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3课《短文两篇-枭逢鸠》(共11张PPT)

质 疑:
• 枭要向东迁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人们讨厌枭鸣叫的声音。 •鸠对枭东迁持什么态度?
斑鸠认为枭要改变自己的鸣叫的声音。 如果不改变,向东搬迁,人们还会讨厌 枭的声音。
• 文章脉络 短文《枭逢鸠》以鸠与枭的二问二答,鸠的一句 评论作结。只叙事,不点出寓意。课文将其分为5 节,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l、2节):鸠问枭答(一),知枭东迁。 第二层(第3、4)节:鸠问枭答(二),知枭东迁原因。 第三层(第5节):鸠启发枭:除非你能改变叫声(叫 声是各类动物天性决定,一般是不可能改的),否 则东迁是徒劳的,东边的人也会“恶”你之 “鸣”。
枭逢鸠
《说苑》(刘向)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 徙,犹恶子之声。”
枭逢鸠
《说苑》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它:“你打 算到哪儿去(安家)?” 枭曰:“我将东徙。”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1) 可从如何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 角度来谈。如:一个人有了缺点错误, 应该力求改正,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 如果只埋怨别人,只改换坏境是无济于 事的。(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 )
(2) 可从尊重共性与尊重个性的角度 来谈。枭的叫声是其本性决定的,也 是它区别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它没 有错,也不须更鸣。别人应该宽容地 对待它的个性。 (站在枭的立场上看 )
《枭逢鸠》
《枭逢鸠》又名《枭将东徙》,是一则动 物寓言。“枭”即猫头鹰,是传说中的一 种不吉祥的鸟。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 而且叫声凄厉,故而不受人们喜欢。枭意 识到这一点于是决定搬家。可是斑鸠告诉 它:除非它改变自己的叫声,也就是改变 它们的生活习性,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 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新鄂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6课《诗两首纸船》课件

新鄂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6课《诗两首纸船》课件
• 教师活动: 叠纸船是我们小时候很喜欢的一种游戏。叠 好了之后,你们都会怎么做呢?……为什么把纸船放到水 里?……我们怀着童年最朦胧的期盼,希望小小的纸船能 将它们实现。诗人冰心也叠了一艘艘洁白的小纸船,希望 它们载着一个女儿最真挚的爱和最深切的思念漂向自己的 母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这首讴歌母爱的诗篇—— 《纸船》。
• 步骤三:朗读感悟 • 教师活动: 记得台湾女诗人张秀亚在《诗与我》
一文中曾经这样写到:“诗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 几行字迹,而是记录着弥漫于天地间的一种情 绪。”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品读一下弥漫于 《纸船》这首诗中的情绪。 • 学生活动: 一读诗歌——第一次集体轻声朗读; 第二次在巴哈《布蓝登堡舞曲》(音乐特点:欢 快跳跃)的背景音乐下自由朗读诗歌第三次在马 斯奈《沉思曲》(音乐特点:感伤舒缓)的背景 音乐下自由朗读诗歌。 • 谈自己在三种不同情境下进行朗读的感受。
寄 母 亲
十 七
哀泪。一 我叠 在的
, 一 九
归叠 只 要着 船窗 去的 很 他, 头里
二 三
。, 小 到
上,
太 平 洋
万的的。 水白地
儿,



舟 中
千船方
山儿去
,。
纸船 寄母亲
《繁星》《春水》
爱的哲学
母爱 童真 自然
• 拓展延伸
• 教师活动: 冰心叠了一只只的小纸船送给 自己的母亲,让她带去女儿的一片爱和思 念。我们同学今天也叠了一艘艘的小纸船, 你最想把你亲手叠的这只纸船送给谁呢? 纸船又寄托着你怎样的期盼、梦想、祝 福……?
我们,还在路上……ຫໍສະໝຸດ 这母我有叠我
求是不亲 总仍 有的 从成总从
他你要, 载至惊倘
希是 的被 望不 被天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纸船-寄母亲》ppt课件(课件优选)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纸船-寄母亲》ppt课件(课件优选)

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 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
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
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
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
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课件在线
12Biblioteka 五、课文总结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 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那么我们对母亲的印 象又是怎样的呢?
2、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 焰。——罗曼·罗兰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 是否会因一首歌或者 一件东西、一件事情 来想起自己的母亲呢?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 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课件在线
3
记忆中的母亲
母亲是那么的伟大,也是我们在异乡他地的牵挂!
课件在线
心 取 自 “ 一 片 冰 心 在 玉 壶 ”

作 家 , 社 会 活 动 家 , 散 文 家

人 , 现 代 作 家 , 翻 译 家 , 儿
, 原 名 谢 婉 莹 , 福 建 长 乐 人
1900 10 5 1999 2

年 月 日 -
年 月
6
二、写作背景
•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 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 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从写作时间来看,这 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 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 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 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 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 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 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 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这首诗 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乌衣巷PPT课件

乌衣巷PPT课件
《乌衣巷》
.
1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
2
者简介
.
3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 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
王刘胜。有“诗豪” 之称。贞元末, 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
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
后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 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旧世族的 楼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 姓家”了。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 子以历史证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 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
.
5
诗意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 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
6
诗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 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
7
赏欣
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 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事故的变迁,隐含着对豪门大 族的嘲讽和警告。
诗歌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在今南京 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 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 华的盛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 败荒凉。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 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新鄂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6课《诗两首纸船》课件1 (共14张PPT)

新鄂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6课《诗两首纸船》课件1 (共14张PPT)

1923年夏,冰心从燕京大学毕 业,准备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 学。告别了家人,只身乘车南下上海, 又乘船远赴大洋彼岸……
饱含感情地读诗,看看诗中哪些 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 的思念和依恋之 深,且由来已久。
从不肯 总是 一只一只 不 灰心的 每天的
爱和悲哀指什么?
对母亲 的思念和漂泊无依的孤独。
作者赋予“纸船”什么样的特殊含义? “纸船”象征诗人漂泊海外的孤独感; 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 象征诗人纯洁、美好 的心灵。
自学指导3: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歌表 达的感情,
思念母爱,孤独忧伤
动手写一写:
___,倘若你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__,这是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自学指导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节奏和停顿。
自学指导2.
结合背景思考下列问题,
1.诗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和依恋 之深?
2.纸船的命运如何呢?
3.作者希望纸船流到什么地方? 你相信纸船会 漂进母亲的梦中吗?你相信女儿会闯入母亲的 梦中吗?讲一讲你的理由。
4.“爱和悲哀”指什么?作者为什么把“爱和悲 哀”寄给母亲?
5.作者赋于纸船什么样的含义?
母爱是历代文 人墨客着力赞 颂的主题之一,你知道有哪些 歌颂母爱的诗或歌词,背给同 学们听听好吗?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纸船-寄母亲》ppt课件完美版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纸船-寄母亲》ppt课件完美版

三、文章初读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四、诗文赏析
• (1)课文结构: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乌衣巷》。

该文选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描述了乌衣巷的沧桑变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课文,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情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古诗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味。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通过分析课文,了解乌衣巷的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了解古诗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乌衣巷的遗址,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变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领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

(3)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1)分析句子:“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讲解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生字词造句。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课文已熟读,并能背诵。

(2)例句:“他穿着一件乌衣,显得十分神秘。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对比、拟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了解刘禹锡的生平事迹,了解古诗创作背景。

(2)搜集其他描绘历史变迁的诗句,进行欣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乌衣巷》这篇课文,了解古诗背景,体会作者情感,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乌衣巷》。

该章节选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描绘了乌衣巷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详细内容将围绕诗词的朗读、理解、赏析以及背景文化介绍展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乌衣巷》的诗意、韵律和修辞手法。

2. 通过学习《乌衣巷》,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背景文化。

2.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和赏析《乌衣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乌衣巷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分析诗词的字词、句子,讲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赏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乌衣巷》的理解和感受。

5. 例题讲解:结合诗词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和翻译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乌衣巷》2. 内容:a. 诗词背景b. 字词解释c. 意象分析d. 修辞手法e. 诗意赏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并背诵《乌衣巷》。

b. 根据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话翻译《乌衣巷》。

c. 结合《乌衣巷》的背景,写一篇关于乌衣巷的短文。

2. 答案:a. 背诵内容略。

b. 翻译内容略。

c. 短文内容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学生分享其他描写历史变迁的诗词。

b. 组织学生参观乌衣巷遗址,深入了解乌衣巷的历史文化。

c. 开展古典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黄色简约风乌衣巷刘禹锡语文课件PPT模板

黄色简约风乌衣巷刘禹锡语文课件PPT模板
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 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 昔。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 的无限感慨。
பைடு நூலகம்
〈诗意〉 野花在朱雀桥边遍地盛开著,乌衣巷口夕阳正在西落,映照 著失望与凄凉,昔日的辉煌与显赫早已不复存在。
朱雀桥边的野草丛生,野花点点开放的景象,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气氛。
乌衣巷口夕阳斜
斜:用作动词,斜挂,读xiá。与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用作动
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
夕阳:显示寂静冷清的意境
“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 的惨淡情景。 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 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 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 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 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神--苏轼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四年级语文上册《乌衣巷》课件教科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乌衣巷》课件教科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乌衣巷》课件教科版《乌衣巷》这首古诗,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它描绘了乌衣巷的繁华景象,以及繁华背后的沧桑变化。

这篇课文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领略古人的文学风采。

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乌衣巷》的阅读理解、生字词的学习、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探讨。

教材的章节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后练习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熟练地运用。

3. 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领略古诗的意境,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难点:对课文意境的理解,对古典文学的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情景引入,让学生想象乌衣巷的繁华景象。

2. 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回答相关问题。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熟练掌握。

4. 意境探讨: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含义和意境。

5. 课后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文的《乌衣巷》、课文的作者、以及课文中的主要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的大意。

2. 请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3.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乌衣巷的繁华景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是否能够熟练地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是否能够领略古诗的意境,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古诗,领略更多的古典文学风采;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古建筑,亲身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四年级语文上册《乌衣巷》课件教科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这些重点和难点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关键,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讲解和练习的部分。

四年级语文上册《乌衣巷》课件教科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乌衣巷》课件教科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乌衣巷》课件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年级语文上册《乌衣巷》这一课,该内容属于教科版教材的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作者背景了解,古诗的节奏与韵律感知,以及通过课文理解历史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乌衣巷》的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节奏美。

2. 分析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刘禹锡的创作背景,理解诗中所表达的历史兴衰之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的学习,古诗朗读与节奏感知。

难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作者情感的传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乌衣巷》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乌衣巷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今变迁。

提问:你们知道这条巷子背后的故事吗?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朗读课文:全班同学齐读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律。

生字词讲解: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标记。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刘禹锡的背景。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范例题,解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用彩色笔在课本上勾画重点,进行随堂背诵练习。

5. 课堂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乌衣巷的历史变迁,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乌衣巷》。

2. 在旁边列出重要生字词,以及作者刘禹锡的名字。

3. 画出课文结构图,标注历史背景和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乌衣巷》三遍,要求规范书写。

以“我眼中的乌衣巷”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100字。

2. 答案:短文示例:乌衣巷,一条古老的小巷,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它让我想起了那个曾经的繁华年代,也让我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氛围的活跃情况。

四年级语文上册《乌衣巷》课件教科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乌衣巷》课件教科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乌衣巷》课件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乌衣巷》。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全诗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描绘了乌衣巷的繁华与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辉煌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乌衣巷》;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3.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乌衣巷》;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难点:欣赏古典诗歌,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朗诵音频;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乌衣巷的视频,让学生对乌衣巷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诗歌朗读:让学生跟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解释诗中的难点词语。

4. 诗人介绍: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5. 情感体会: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意境。

7. 诗歌朗诵: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8.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乌衣巷》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意象:朱雀桥、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意象:乌衣巷、夕阳)旧时王谢堂前燕(意象:王谢堂、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意象:寻常百姓家)七、作业设计1. 请将《乌衣巷》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乌衣巷口有一座朱雀桥,桥边的野草花正在绽放,乌衣巷口的夕阳斜挂在天边。

以前,王导和谢安的家就坐在堂前,燕子在他们的家前飞舞,现在这些燕子飞到了普通百姓的家里。

2. 请谈谈你对《乌衣巷》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示例:《乌衣巷》描绘了乌衣巷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辉煌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我感受到了诗人的深情,也让我思考了时光流转中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乌衣巷》的理解和感悟较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诗两首课件1(26页)(鄂教版七年级上)

诗两首课件1(26页)(鄂教版七年级上)
参考要点:幸福和痛苦是分不开的,它们相 伴相生共同构筑人生。历经痛苦折磨后得到 的幸福更值得细细品尝、咀嚼。
配乐,朗读全诗
总结学习诗歌的有关方法 赏析意 象体会意境品读语言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2.思考题:“我的幸福观”。
根据上节课所学,尝试从一个方 面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1.设计本诗的朗读,用有感情的朗 读感染人。 2.调动想像力,将诗歌的内容演化 为生动的画面吸引人。 3.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以 精彩的分析打动人。 自由谈谈更喜欢哪一首诗
明确:作者从“幸福在哪里”的角度 诠释幸福的内涵。
1.自由朗读,要求能读准字音,力 求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2.找出作者表现“幸福”的事物(勾 画出关键词),尝试为前五节诗的内 容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1节:写收获之后的劳作者。
第2节:写静立田间的果树。 第3节:写疾飞的归鸟。 第4节:写雨中的浆果。 第5节:写劳作者团聚的温馨。
步步高
沉思 回家
小夜曲
诗歌前几节的最后一句都是“我想到 幸福”,大家在导演的过程中,是否 感受到了幸福?你认为那是怎样的一 种幸福?
明确:收获的满足、奉献者的期待、 归家的急切、成长的快乐、亲情的温 馨 。说明幸福无处不在。
品读诗歌语言
1.你们创意的灵感源自哪里?
2.抓住了哪些词展开联想,这些词用 得好在哪里?
当手轻划过你熟睡的稚嫩的脸庞 /恬静中/幸福在心中跳跃。
当笔在试卷上勾画出绚烂的红色 /深夜里/幸福在心中歌唱。
……
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诗。 2.练笔本上,以“幸福”为话题写 一篇随感。
1.学生分小组承担电视诗歌的导演任务。
(1)从备选音乐中,挑选适合本诗节诗意的 曲目作为背景音乐,也可自己推荐音乐。 (备选音乐:《步步高》、《沉思》、《回 家》、《小夜曲》等。)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诗词诵读6课件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诗词诵读6课件

知识小贴士
人物介绍
诗歌翻译:《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 乌衣巷口映照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从前歇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 如今再来却飞进了平常百姓人家。
诗歌翻译:《画眉鸟》 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 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在高高低低的树 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 我才明白:如果把它们锁在贵重的鸟 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 声了。
诗歌整体语意
《乌衣巷》是一首抚今吊古的 诗篇,此诗凭吊昔日东晋朱雀桥和 乌衣巷由繁华鼎盛到而今野草丛生 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 变。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 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 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 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 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
老师提示
知识小贴士
古迹介绍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 得,贞元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 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 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 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 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 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 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 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 容。
诗词诵读
6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乌衣巷位于 南京市秦淮区 秦淮河上文德桥旁 的南岸,是中国最古老而 著名的巷名。乌衣巷是晋代 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 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 因此得名。乌衣 巷门庭若市,冠 盖云集,走出了 王羲之、王献之, 及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等文化巨 匠。

【初中语文】诗词诵读·乌衣巷·赤壁教案 鄂教版

【初中语文】诗词诵读·乌衣巷·赤壁教案 鄂教版

诗词诵读(《乌衣巷》、《赤壁》)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4.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诗人是感情丰富的,他们不仅能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且也会面对人世的沧桑抚今追昔、怀古凭吊,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善感的两位诗人的情怀世界。

《乌衣巷》一、初读熟悉全诗:1、听范读,要求学生正音正字;2、生齐读;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4、再范读,简介作者及诗作:这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

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三、熟读理解全诗: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中的情怀。

景色荒凉,气氛惨淡。

感慨沧海桑田,突出今昔对比。

四、精读鉴赏全诗: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

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

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灸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五、悟读吟咏全诗:在字面上,朱雀桥同乌衣巷偶对天成。

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衣巷
刘禹锡(唐)
飞 入 寻 常 百 姓 家 。
旧 时 王 谢 堂 前 燕 ,
乌 衣 巷 口 夕 阳 斜 。
朱 雀 桥 边 野 草 花 ,
问题:
1.乌衣巷在哪?
南京秦淮河南岸/夫 子庙南 2.为什么叫乌衣巷?
军士穿着黑色制服
3.乌衣巷是宽阔的还是狭窄的? 窄窄的
问题: 3.乌衣巷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一千七百年 4.乌衣巷住着耳熟能详的什么世家?
王谢
5.王谢世家都有那些人才? 书圣——王羲之 竹林七贤——王戎 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 才女——谢道韫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南,三国时是吴国茂守石头城的部队营 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 名。后为东晋时高门士族的聚居区,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 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到了中唐,诗人刘禹锡 以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足见 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南宋时期,建康城曾一度得到恢 复和发展,“商品繁盛,民殷物阜”。人们又在倾圮的王、 谢故居上重建“来燕堂”。其址在乌衣巷东,建筑古朴典 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士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 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胜地。目前这里是一小狭窄的 小街,住的依然是“寻常百姓家”,只是小街两侧的铺面 房都开成了民间工艺品店,中外游人在此可以观赏和购买 到各类工艺品。 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 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
乌衣巷
刘禹锡(唐)
飞 入 寻 常 百 姓 家 。
旧 时 王 谢 堂 前 燕 ,Leabharlann 乌 衣 巷 口 夕 阳 斜 。
朱 雀 桥 边 野 草 花 ,
1.朱雀桥:在金陵 城外,乌衣巷在 桥边。 2. 燕子:旧时王谢 之家,庭多燕子。 3.寻常:平常。 4.旧时:晋代。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 满野草野花,乌衣巷 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 西斜。晋代时王导谢 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 老百姓之家。
世事沧桑、盛衰变化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772-842)唐洛阳(今属河南)人,著名文学家、哲 学家。字梦得。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辞科,官太子校书,后入为 监察御史。贞元末,参与王叔文、王伾改革,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 割据,授屯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后来,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他上 任后开仓赈饥,使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把曾在苏 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 堂。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的手法,抨击镇 压权贵一族,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的诗风渐趋含蓄。词作亦 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在洛阳时,曾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 词牌。 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xíng)阳(今郑州荥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