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说课标说教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第一课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授课目的(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见解 .(2)能从详尽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近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3)过程:在研究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详尽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授课重点、难点 :授课重点:常有几何体的鉴别授课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三、授课过程1.创立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显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2直观感知,鉴别图形( 1)关于各样各样的物体 , 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2)显现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 . 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相同的侧面,获取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极点等局部,获取的是线段、点 .(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 .( 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见解.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样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比方长方体,长方形,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 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 .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3.实践研究 .(1)引导学生观察帐篷 ,, 金字塔的图片 , 从面抽象出棱柱 , 棱锥 .(2)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 , 圆锥与棱锥的差异吗 ?(3)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4 )以下列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4.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作业设计课本第 121 页习题 4.1 第 1、2 题;第二课时几何图形授课目的1.能鉴别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2.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他们的简单组合的三种视图.3.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4.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5.在从不相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变,进而建立空间见解,发展几何直觉 .重点与难点重点: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领悟从不相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相同的结果 .2.能鉴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他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难点:1. 在面和体的变换中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2.能鉴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他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三、授课过程1.创立情况,引入新课( 1)思虑:为请欣赏漫画并什么会出现争执?(2)“横看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出名诗句(《题西林壁》).你能说出“横看作岭侧成峰”中包括的数学道理吗?2.新课学习(1)不相同角度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右侧,上面等各个角度观察:正方体木块,长方体木块,三棱镜,六角扳手,易拉罐,排球 , 圆锥,由浅入深,领悟从不相同方向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获取的平面图形,难点是在领悟曲面的透视图,让学生交流、体验,集体作出小结 . (能够给出三个视图的名称)( 2)猜一猜,看一看Ⅰ .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个物体都是圆?( 猜一物体 )Ⅱ . 什么物体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正方形?若是长方形呢?( 各猜一物体 )Ⅲ. 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请说出下面三幅图是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3)分别从不相同方向观察以下实物 ( 茶叶盒、魔方、书、乒乓球等) ,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你能一一画下来吗 7( 画出表示图即可 )(4)(从不相同角度看简单的组合图形,由少许组合渐渐加多)以以下列图,画出以下几何体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获取的平面图形 .(学生独立思虑、合作交流,最后从模型上获取考据)3.实践与研究( 1)上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获取什么图形?(2)再试一试,画出它的三视图.(3)怎样画得又快又准 ?( 4)用6个相同的小方块搭成一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以下列图 .则一共有几种不相同形状的搭法( 你能够用实物模型着手试一试)?4. 参照练习(⒈)图,桌上放着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下面a、b、c、d、e这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⒉)一个正方体中,截去一个小正方体的立体图以下列图,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获取的平面图形是()(3)一个由8 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上面观察这个图形时,获取的平面图形以下列图,那么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时,获取的平面图形可能是()( 4)如图分别是某立体图形三视图,请依照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⑴ 正视俯视左视图图图⑵正视图俯视图右视图5.作业设计课本第 118页练习 1 ,课本第 121页习题 4.1 第3、4题第三课时几何图形授课目的⒈认识直棱柱、圆锥等简单立体图形的侧面张开图。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简介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简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是“几何图形初步”。

本章是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章,本章将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几何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以及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本章共安排了4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教学时间约需16课时,大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4.1 几何图形约4课时4.2 直线、射线、线段约3课时4.3 角约5课时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约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一、教科书内容和本章学习目标1.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2. 教科书内容本章教学内容是初等几何学中最基本的一些知识。

我们生活其中的现实空间的各种物体都以其所具有的各种空间形式存在于我们周围,学习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能使人们更好的认识现实空间,并把有关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之中.本章是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章,介绍图形与几何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图形。

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如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体、面、线、点等,要在本章中从现实具体物体中抽象、归纳出来,直线、线段、射线、角及有关的概念在本章中得到比较详细的介绍,并被广泛应用于后续的教学中。

本章的教学属于初中几何图形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对于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影响深远。

在第4.1节,教科书首先用引言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俯瞰图和第4.1节开始的实物照片,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各种物体,从而进入到本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的学习中来。

接着,教科书首先指出各种物体都具有形状、大小、位置的几何特征,并从学生熟悉的方体纸盒开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物体的外形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圆柱、球、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让学生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和想象几何体的展开图的过程,认识可以用平面图形表示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并进一步从体、面、线、点之间的关系以及运动的观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进一步认识基本几何图形,并渗透了几何图形的集合观点。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初步教案:几何图形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初步教案:几何图形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初步教案:几何图形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 4.1.1 平面图形与平面图形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1)初步了解平面图形战争面图形的概念.(2)能从详细物体中笼统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平面图形;能举出相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2、进程与方法(1)进程:在探务实物与平面图形关系的活动进程中,对详细图形停止概括,开展几何直觉.(2)方法:能从详细事物中笼统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画一些理想中的物体.3、情感、态度、价值观:构成自动探求的看法,丰厚先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起先生对几何图形的猎奇心,开展先生的审美情味.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罕见几何体的识别教学难点:从实物中笼统几何图形.三、教学进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 展现丰厚多彩的图形世界.2直观感知,识别图形(1)关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外形、大小和位置.(2)展现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先生区分从全体和局部笼统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全体上看,它的外形是长方体,看不同的正面,失掉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失掉的是线段、点.(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先生从中笼统出圆柱,球,圆等图形.(4)引导先生得出几何图形、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 我们把从实物中笼统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讨的主要对象之一.有些几何体的各局部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有些几何图形和各局部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3. 实际探求.(1) 引导先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笼统出棱柱,棱锥.(2)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吗?(3)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4)以下图中实物的外形对应哪些平面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4.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5.作业设计课本第123页习题4.1第1、2题;第125页习题4.1第7、8题。

《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说课稿

《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说课稿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课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课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流程、教学板书、教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一、教材分析(首先是教材分析,将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的内容是对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小学阶段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点、线段等几何图形已有了感性认识,因此对几何图形并不陌生。

从课程设置看,本节课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础。

从发展学生能力看,本节知识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对培养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既有的知识和能力,遵循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几何模型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识别简单的几何图形是教学重点。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教学难点。

(基于对教材理解结合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如何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下面我们来研究第二个方面:教法学法)二、教法学法分析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以直观感知、无意注意为主,空间观念较薄弱,经过本节学习及生活中大量几何图形的直观表象,使本阶段的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几何图形的画法。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形信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章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和后续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几何图形,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可能感到抽象难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初步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性质和判定方法,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2.难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归纳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概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际问题,引入几何图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教材分析 课件(共4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教材分析 课件(共48张PPT)

三、难点突破
• 度分秒(60进制,除不开时) • 数直线、射线、线段条数 • 导角综合 • 折展问题
四、数学思想方法
• 1分类讨论:线段中点、角平分线等
线段 同一直线上有n个点,求线段的条数.
同一条直线上有 A, B,C 三个点满足
BC 1 AB ,则点 C 有两个可能位置: 2
A
C1
B
C2
角 平面内有共端点的n条射线,求角的个数.
(动手操作)
(空间想象与动手操作)
感性了解简单平面图形 具体的边、角关系等
直线、射线、线段的实例 认识概念、掌握符号表示和基
(会画、会度量、了解端 本事实;两直线位置关系;
点与延伸情况)
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会比较线段大小;理解线段和
差及中点的概念(会运算)
小学阶段已经学过
初中新增内容
知道周角、平角,了解锐 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
二、重点:逻辑推理与几何语言
• 基本几何概念:定义、性质、判定 • 因果逻辑:因为中点/平分,所以倍半等 • 注意标图 • 注意几何语言的表述规范
文字 图形
符号
二、重点:逻辑推理与几何语言
二、重点:逻辑推理与几何语言
三、难点突破
• 度分秒(60进制,除不开时) 例如: 24°25′12′′=________° 31.34°=____°_____′ ______′′ 21°17′×5=____ 33°25′÷2=____
《几何图形初步》教材分析
几何是研究图形的形状、 大小和位置关系的一门学科
现实生活 几何图形
本章结构图
立体图形
展开图 三视图 切面
平面图形
认识立体图 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几何图形【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过程与方法】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播放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宣传片.导语: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尽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它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图.(出示章前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学生看书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并思考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教学说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祖国的综合国力,选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图作为引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让学生体会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几何图形,并结合生活中具体例子(如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等),说明研究几何图形的应用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找一找探索教材第115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铅笔、帐篷、卢浮宫、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教学说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图形,棱柱、棱锥也是学生很熟悉的图形,通过找一找,结合具体实例引入.从熟悉的生活中识别立体图形,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议一议出示已准备好的教具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让学生看一看,比较观察后说说它们的异同.(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补充.)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观察、感觉几何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为了更好地识别几何体.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提醒学生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赛一赛小组长组织组员完成教材第116页思考题,并进行学习汇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完成平面图形学习,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如图,将下列两个图形沿AB剪开,再展开,实际动手做一做,再对照实物画出展开后的图形.【解析】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底面是一个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两底面是两个等圆.由此我们可以了解组成圆锥和圆柱的基本图形.解:圆锥、圆柱的展开图如下:【教学说明】认识一个图形的组成,实际动手操作是最有效的途径.解完这道题,你应得到这样的启示:实践是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必经之路.例2 请说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再根据你的感受简要说说它们的一些特征.【分析】(1)—(6)的名称比较容易识别,要善于发现其中所体现的独特特征.解:(1)圆柱.特征:两个底面是圆的几何体;(2)圆锥.特征:像锥体,且底面是圆;(3)正方体(也叫立方体).特征:所有面都是正方形;(4)长方体.特征:其侧面均为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为正方形);(5)棱柱.特征:底面为多边形,侧面为长方形;(6)球.特征:圆圆的实体.【教学说明】几何体的识别以直观为主,其几何特征也以形象感觉说明即可.当然,你还可以尽可能地从其他角度去感受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因为观察角度的变化,发现的特征就可能不一样.试试看.例3 先观察下列图形,再动手填写下表.【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四边形被一条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2条对角线,六边形被对角线分成4个三角形,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出的对角线条数恰为其边数与3之差即(n-3)条.所以构成的三角形为边数与2之差,即(n-2)个.解:2,4,n-3;2,4,n-2.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2.教材第116页练习.【教学说明】这两道题较为简单,教师可让学生口答,如学生回答不全教师可补充.【答案】略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3.选做题:(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本节教学应通过实际问题启发、做、想、试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来认识知识,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发现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样的教学,可使学生得到探索发现的成功感,自然获取知识并形成应用能力.第2课时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2.通过实际操作,能认识和判断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过程与方法】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几何意识.【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教学难点】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跨越学科界限,以苏东坡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营造一个崭新的数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比一比讲台上依次放置粉笔盒、乒乓球、热水瓶.请四位学生上来后按照不同的方位站好,然后向同学们汇报各自看到的情形.从身边的事物入手,采用游戏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感受新知.自己从中发现从不同的方向看,确实看到的可能不一样.如何进行楼房的图纸设计?出示楼房模型.多媒体展示神舟八号无人飞船.问:如何进行飞船的图纸设计?(出示三张设计平面图),并问每张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看起来,楼房、航天飞船等均是立体图形,但是设计图都是平面图形,建筑单位、工厂均按照平面设计图加工,其中一个小零件如课本第117页图4.1-6,先需要看的图是图(2),所以,我们要研究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 1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出示实物)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体验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长方体、圆锥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出示实物)这样,我们将立体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以四人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小组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教科书第117页图4.1-7,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适当变动正方体的摆放位置,你还能解决吗?【教学说明】小组合作学习,你摆我答,动手画一画,展示此活动设计既能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在你摆我答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又给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突破创新,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探究2 (1)出示教材第118页图4.1-9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立体图形?【教学说明】教师让学生回答,若学生对此有困难,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仔细体会.(2)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墨水盒或其他正方体方盒,动手剪一剪,看能得到几种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说明】正方体的展开图是教学重点,教师必须对此重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剪切,争取尽可能地多剪出几种展开图,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予以板书和归纳.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你能画出如图所示的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吗?试试看!【分析】正方体的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正方形,圆柱体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长方形,从上往下看是圆.解:正方体看到的结果分别如图所示:圆柱体看到的结果如下所示:例2 (1)前面所讲的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中有一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请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这句话所表达的意境.(2)同伴交流一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特别谈谈对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迪.【分析】从诗句的意思中应看出这句话是以群山为背景的.诗句中所蕴含的哲理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互相交流十分必要.解:(1)如图(2)以下启示供参考:“变换思考角度,获得的结论就不同”.“从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可能获得不同的解决途径”等.例 3 如图,需要再补画一个面,折叠后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下面是四位同学补画另一个面的情况(图中阴影部分),其中正确的是().【分析】A、C、D三项中的展开图都不能围成正方体,只有B项符合要求.【答案】B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3.教材第118~119页练习.【教学说明】这几道题是考查立体图形的视图和展开图的.题目较为简单,教师可让学生举手回答.【答案】1.(1)是从上面看到的;(2)是从正面看到的;(3)是从左面看到的.2.圆柱体—(4),圆锥体—(6),三棱柱—(3).3.C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提醒学生注意:多看,多动手,多想象,是学好几何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教学应通过引导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探索来认识知识,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发现从不同角度看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在实践中体验认识生活与客观世界,并逐步养成勤于动手,善于观察,勇于思考的学习习惯.4.1.2 点、线、面、体【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实例,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情感态度】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多媒体演示西湖风光,垂柳、波澜不起的湖面、音乐喷泉、雨天、亭子……随着镜头的切换,学生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垂柳像什么?平静的湖面像什么?湖中的小船像什么?随着音乐起伏的喷泉又像什么?在岸边的亭子中我们寻找到了哪些几何图形?从中感受生活中的点、线、面、体.【教学说明】从西湖风光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对点、线、面、体有了初步的形象认识,感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如“点”是没有大小的,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可以借助湖中的小船、地图上用点表示这些生活实例在城市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点”的含义.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课件演示:灿烂的星空,有流星划过天际;汽车雨刷;长方形绕它的一边快速转动;问: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观察、讨论,让学生共同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让学生举出更多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利用学具完成教材第120页练习第2题.(动手转一转)【教学说明】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合作学习,感悟知识的生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化解难度.教师展示图片(建筑或生活的实物等),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平面、曲面、直线、点等.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更多的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的例子.1.教材119页思考,并回答它的问题.【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2.教材120页练习第1题(提供实物,议一议,动手摸一摸),对于第1题,思考以下问题:这些立体图形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圆锥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体会并小组讨论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 1 直观地认识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特别是对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有更多的感觉,认识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如:有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卡片若干张,使用这些三角形卡片拼出边长分别是2,3,4,……的等边三角形,这些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n,所用卡片总数为S:试求当n=12时,S=_______.【分析】据图可以看出,当n=2时,S=4;当n=3时,S=9;当n=4时S=16,由此可推出:卡片总数S与边长n之间的关系式S=n2,故所求答案为144.例 2 利用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图形分割与变化.如:苏学美同学为班级“学生专栏”设计了报头图案,并用文字说明图案的含义,如图(1).请你用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弧等)中若干个,为“环保专栏”在图(2)方框中设计一个报头图案,并简要说明图案的含义.【教学说明】本题由学生自主完成,互相交流.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1)柱体的两个底面一样大;(2)圆柱的面与面的交线都是圆;(3)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4)棱柱的侧面一定是长方形;(5)长方体一定是柱体;(6)长方体的面不可能是正方形.A.(1)(2)(4)B.(1)(2)(5)C.(2)(3)(5)D.(2)(4)(5)2.一个几何体只有一个顶点、一个侧面、一个底面,则这个几何体是()A.棱柱B.棱锥C.圆锥D.圆柱3.飞机飞行表演在空中留下漂亮的“彩带”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在朱自清的《春》中有描写春雨“像牛毛,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的语句,这里把雨看成了_______,这说明_______;把一张纸对折,形成一条折痕,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用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一个_______,这说明_______.4.如图是在一个正方体的一个角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后得到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顶点个数是_______.5.请你从数学的角度描述下列现象.(1)国庆之夜,炸响的礼花在天空中(瞬间)留下美丽的弧线;(2)用一条拉直的细线切一块豆腐;(3)将2012张十六开的白纸摞成长方体.【教学说明】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上述几题,然后让学生回答并予以点评.【答案】1.B 2.C 3.点动成线线线动成面面与面相交成线圆柱体面动成体4.145.(1)点动成线(2)线动成面(3)面动成体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实际生活中感受理解几何知识.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3.“当你远远地去观察霓虹灯组成的图案时,图案中的每个霓虹灯就是一个点;在交通图上,点用来表示每个地方;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也是由一个个小点组成;运用点可以组成数字和字母,这正是点阵式打印机的原理.”说说你对上述这段叙述的理解和体会.本节教学重在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成过程,把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提炼的素质放在首位.学生之间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中交流,使知识的认识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4.2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情感态度】初步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教学重点】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学会正确表示直线、射线、线段,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能够把几何图形与语句表示、符号书写很好地联系起来.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观察教材第125页图4.2-1.2.学校总务处为解决下雨天学生雨伞的存放问题,决定在每个班级教室外钉一根2米长的装有挂钩的木条.本校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八个班,问至少需要买几颗钉子?你能帮总务处的师傅算一算吗?【教学说明】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学生按照学习小组,利用打好的小洞,10cm长,1cm宽的硬纸条和撒扣进行实践活动,小组之间交流实践成果,相互补充完善,并解决问题1和2得到直线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画一画要求学生分别画一条直线、射线、线段,教师给出规范表示方法.【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猜想,合作交流,体验并感悟到直线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归纳性质,在小组交流中完善表述.(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性质,语言可能不够准确简练、完整细致,面对这种情况,不必操之过急,要允许学生有一个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结合自己所画图形寻找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交流.思考:怎样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射线或一条直线?举出生活中一些可以看成直线、射线、线段的例子.设计意图:在自己动手画好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说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完成教科书126页练习,使学生逐步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数学活动独立探究: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说说你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教师边说边示范尺规作图并要求学生写好结论.【教学说明】慢慢让学生读清楚题意并学会按照要求正确画出图形.并让学生自己说出想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自主探索的数学实验学习能力.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动手画一画,邀同伴讨论下列问题:(1)过一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2)过两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3)过三个已知点一定可以画出直线吗?(4)经过平面上三点A,B,C中的每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5)借鉴(4)的结论,猜想经过平面上四点A,B,C,D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不能画,请简要说明理由,如能画,画出图来.【分析】解答本题时,要仔细读题,注意体会不同问题间的细微区别,以便求得正确的答案.解:(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过两个点可以画唯一的一条直线.(3)过三个已知点不一定能画出直线,当三点不共线时,不能作出直线;当三点共线时,能画一条直线.(4)当A,B,C三点不共线时,过其中的每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所以共有三条直线;当A,B,C三点共线时,上面画的三条直线重合了,只能画一条直线,如图(一):(5)经过平面内四点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有三种结果,如图(二):①当A,B,C,D四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②当A,B,C,D四个点有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画出4条直线.③当A,B,C,D四个点中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画出6条直线.【教学说明】题(3)和题(4)中分别没有明确平面上三点,四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解答时要分各种可能情况解答,这种解答方法叫分类讨论.运用分类方法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形,不能丢掉任何一种,否则就不完整,不全面.例 2 如图(1)(2)(3)中给出的直线,射线,线段,根据它们各自性质,判断其能否相交?【分析】这是用几何图形语言给出的已知条件的例题,读懂图形语言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结合直线、射线、线段的几何性质作出判断.解:图(1)中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图(2)中射线CD与直线AB不相交,因为射线CD是以C为端点C向D所在方向延伸的;图(3)中射线CD与线段AB不相交,因为线段AB不能延伸,而射线CD延伸方向为C向D所在方向,故它们不相交;图(4)中线段AB与线段CD不相交,因为线段AB与线段CD都不能延伸.【教学说明】本题解答关键在理解三种基本图形的延伸性质.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互相交流我知道了哪些概念?我学会了什么解题方法?我发现了什么新知识?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主要介绍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典型的概念教学课.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探寻直线的基本知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的素材和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在活动观察时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体验.提醒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留心周围事物,借助实物来认识图形.。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的第四章,主要内容为几何图形的初步复习。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巩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直线、线段和角。

其中,直线部分主要介绍了直线的定义、性质以及直线的表示方法;线段部分主要介绍了线段的定义、性质以及线段之间的关系;角部分主要介绍了角的定义、性质以及角的分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构成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几何图形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线段和角的定义;•理解直线的性质,能够根据已知信息判断是否为直线;•理解线段的性质,能够根据已知信息判断是否为线段;•理解角的性质,能够根据已知信息判断是否为角;•能够准确表示直线、线段和角。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和角的定义;•理解直线、线段和角的性质。

2.教学难点:•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首先,我将通过提问和展示几何图形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我可以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什么是线段?什么是角?请你们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2. 知识讲解(15分钟)接下来,我将对直线、线段和角的定义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首先,我会讲解直线的定义和性质。

我会提醒学生直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它没有起点和终点。

我会通过黑板上的图示和实物展示来说明直线的特点。

然后,我会讲解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说课标说教材(部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说课标说教材(部分)

中考链接: 1. 展开图问题 2. 度分秒的换算 3. 和线段中点有关的问题,线段的和差问题 4. 和角的平分线有关的计算问题就,和余角,补角有关的角的计算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发展基本理念基本理念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流程一说教材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概率统计函数初中数学知识结构第一章有理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七年级上册数学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2 直线、射线、线段4.3 角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图形认识初步习题教材编写体例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栏目章前图和引言选学栏目小贴士和云朵数学活动小结供学生预习用也作为教师导入新课的材料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选学栏目为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扩大知识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习提供资源小贴士介绍正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

云朵有助于理解正文的问题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知识结构图和本章内容回顾与思考练习、习题复习题图形认识初步二说课标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课程总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义务教育数学学习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的意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单元内容标准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图形认识初步 4.1 和 4.2 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直线和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了解这些性质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单元内容标准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图形认识初步 4. 3 角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初步认识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初步应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对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三说建议教学建议与已学内容联系与实际联系简单推理能力培养把握教学要求举出现实生活中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和感受它们的展开图以及简单的三视图注意与小学学段的衔接对推理的要求做到循序渐进图形认识初步举出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实际例子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作一些简单的推理有关线段和角的计算和推理教学中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点评的形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过程评价单元结束后利用单元自测形式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建议注意考查学生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在推理能力方面是否有所提高,但考查题目不宜太难。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综合(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综合(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角形、四边形和圆形的性质及面积、周长计算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性质、圆周率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几何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综合(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综合:
1.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圆的特征及分类。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性质。
3.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及性质。
4.圆的性质:圆周率、弧、弦、圆心角、扇形的认识。
5.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的面积公式及应用。
-例如:区分矩形和菱形,矩形有四个直角,菱形对角线垂直且相等。
-圆的性质理解:学生对圆周率、弧、弦等概念的理解容易模糊。
-例如:圆周率的含义,弧和弦的定义,圆心角与扇形的关系。
-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对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困难。
-例如:圆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通过积分或近似法理解π的含义。
-实际问题的抽象与建模:学生往往难以将现实问题抽象为几何模型,从而解决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剪刀和纸张制作不同几何图形,并计算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材分析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材分析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且AC=4CD,若CD=1,求AB的长.
部分
整体
②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点D为BC的中点,
且AC=4CD,若AB=6,求CD的长.
整体
部分
4.具体教学建议
具体建议 4.3角
• 角的概念 • 角的表示方法 • 度、分、秒的换算
4.3.1角 黄芊芊老师课例分享
4.具体教学建议
具体建议 4.3角
4.具体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4.1 几何图形 4.2 直线、射线、线段 4.3 角 4.4 课题学习 小结
4课时 3课时 5课时 1课时 2课时
4.具体教学建议
具体建议 4.1几何图形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 •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意识 识别图形种类
——摘自张鹤《唤醒思维的数学书》
4.具体教学建议
具体建议 4.1几何图形
动 态 演 示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4.具体教学建议
具体建议 4.1几何图形 考点1——识别几何图形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4.具体教学建议
具体建议 4.1几何图形 考点2——几何体的展开图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 点M是线段AB的中点
A
B
4.具体教学建议
具体建议 4.2直线、射线、线段
(4)线段的中点
线段的n等分点
分类讨论
4.具体教学建议
具体建议 4.2直线、射线、线段 (5)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位置:
M A
B
AM
理解
B
数量: AM BM AB
当且仅当点M在线段AB上时,AM+BM取得最小值AB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包括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知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还不够清晰,对于证明和推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难点:对于几何图形的证明和推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3.推理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几何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模型和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线段长度、计算角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向学生介绍线段、角、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几何图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第一节几何图形

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第一节几何图形

课程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的第一节“几何图形”。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几何图形中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也学过了基本的边、面积等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对前期学习的承接和深化,学生接触的新知识主要是在立体知识上。

二、教学内容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和立体图形,是研究物体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知识,数学的几何图形学习不包括物体物理或化学等特征的研究,只是图形形态的抽象研究,是从空间维度上研究图形的构成。

本节主要内容是各种图形的基本特征、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立体图形的平面图、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三、教学目标1.内容目标掌握“平面图形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而立体图形的所有点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基本掌握立体图形的平面图与展开图。

使学生能准确认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图形,并能描述其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一个物体的外形抽象分析出几何图形,能准确认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简单表述区分的理由。

使学生能明确柱体和锥体的区别,能准确区分圆柱和圆锥、棱柱和棱锥。

使学生能在数学的几何研究中将物体的物理或化学等特征脱离出去。

通过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使学生能从真实的物体观察中抽象地判别出抽象化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学生从物体的外形上,通过观察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之一,学生把握各种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图形)的抽象特征是难点之二,识别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和展开图是难点之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通过导入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

前几天,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曹操的《短歌行》。

我的导入设计是: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一张曹操横槊赋诗的画面,然后学着学生的情态背起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首诗背下来,学生顿时觉得今天有点与众不同,他们心里想: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讲古诗?初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整体说课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整体说课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整体说课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才点等。

2.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3.直观地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不重合)之间的关系:相交与不相交。

4.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6.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7.理解的概念,会比较角的大小。

8.认识度、分、秒,会对度、分、秒进行简单的换算,并计算角的和、差。

9.通过实例了解视图与展开图(球除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教法(一)教材分析本章研究的内容是几何图形。

点、线、面、体既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本身又是基本几何图形,而直线、射线、线段是研究数轴、函数图象以及各种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章中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几何变换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开始学习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初步知识,为学习相关的后继内容打好基础。

学生在一二学段已接触过几何图形,为使学生在心理上能较好地过渡到第三学段,激发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

本章内容可以作为与第二学段内容的衔接以及第三学段内容的导入,因此本章的教学,对于学生开始第三阶段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法建议1.本章中的基本几何图形,学生在上一学段大多已有接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衔接、总结和提高。

2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提供的情境以及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实例,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然后着重分析并对照图形的特征,把概念与图形结合起来,进而提示它们的本质属性。

3.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对概念,应使学生参与其形成过程,即怎样从实例抽象概括出来。

例如,体的概念是怎样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对图形的性质,应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实验、思考、探究和交流,通过教学活动,自己的得出结论。

例如直线的性质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动手过两点画直线得到,线段的性质可通过观察比较连接两点的多条不同形状的线而发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说课稿

几何图形讲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课时《几何图形》。

下边我从教材剖析、学情剖析、教法与学法、教课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剖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小学认识的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存在的大批图形下手,引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使学生感觉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变,进而初步成立空间观点,发展几何直觉,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重兴趣。

2.教课目的确实立我以为数学教课不单是知识的教课,技术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育以及感情的教育。

所以依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联合我所教课生的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课目的以下:知识与技术:经过察看生活中的大批图片或实物,体验感觉认知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点,能辨别这些几何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研究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点,培育察看、剖析、抽象、归纳的能力同时也提升着手操作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觉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经过与其余同学沟通活动,初步形成踊跃参加数学活动、主动与别人合作沟通的意识。

3.教课要点、难点要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和简单的立体图形。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变;4、课时安排:一课时二、学情剖析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表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议“人人都能获取必要的数学,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获取不一样的发展”。

此刻初中乡村校生数学基础差、能力低,好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所以我在讲七年级的几何图形时,会从我们平常所见到的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多让学生讲话,慢慢的指引他们,让他们感觉本来数学也不是那么难学,它和我们的生活离得很近,多鼓舞“数困生”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指引他们学会反省解题的思想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学好数学。

2015年秋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精编说课稿第四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共四节内容共8课时)

2015年秋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精编说课稿第四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共四节内容共8课时)

2015年秋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精编说课稿第四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共四节内容共8课时)第一课时:点、线和面课题简介本课时介绍了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即点、线和面,并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教学目标1.掌握点、线和面的基本定义;2.理解几何图形中点、线和面的关系;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几何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点、线和面的基本定义;2.几何图形中点、线和面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3.归纳总结法: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点、线和面的基本定义。

教学准备1.讲义、课件或黑板;2.相关实例和图片。

教学过程1. 问题引导(5分钟)•引入问题:你们能举出一些点的例子吗?线的例子呢?面的例子呢?•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并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出点、线和面的基本定义。

2. 实例分析(10分钟)•讲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窗户、台球桌等,展示点、线和面在不同物体中的应用;•学生跟随讲师分析实例,理解点、线和面的定义。

3. 归纳总结(15分钟)•学生复习和总结点、线和面的基本定义;•讲师通过让学生讲解,巩固学生对点、线和面的理解。

4. 拓展训练(15分钟)•学生通过讲师提供的练习题,巩固对点、线和面的理解;•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并相互核对答案;•讲师公布标准答案,与学生进行讨论。

5. 课堂总结(5分钟)•讲师进行课堂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几何图形中的基本概念,即点、线和面。

通过引导问题、实例分析和归纳总结,学生理解了点、线和面的基本定义,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第一课时说课稿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王红旭各位领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课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所含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已有了感觉认识,以现实背景为素材,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能有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本节课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础,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

2、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能举出类似于几何图形的物体实例。

3、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

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1)说教法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个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兴趣,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引导发现法,电脑多媒体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方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是黑板与粉笔无法比拟的,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发现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动手操作表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进而完成对知识的消化,使书本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标
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角 度发现、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知识 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并 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数学思考 知识技能
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 出符号的过程;理解有 理数、整式、一元一次 方程;掌握必要的运算 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 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用整式、方程表述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延伸主要的课程 资源——教材, 让教材发挥更大 的作用。
用 和课 开程 发资 源 的 利
及时捕捉互动 生成的课程资 源。
教师是教材的主人,不是教材的奴隶
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 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 段中点的意义;掌握两 个基本事实;能度量两 点间的距离;能比较角 的大小并计算角的和差
整式的加减
几何图形初 步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本册不涉及
数与代数
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 值、乘方意义;能用数轴上 点表示有理数及比较大小; 掌握有理数运算;理解运算 律,能运用;能用有理数运 算解决简单问题
用知识树说教材
人教出版社 七年级数学(上)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城郊中学
内容结构
体例、意图
课程目标
立体整合
说教材
教学建议
说课标
说建议 说课流程
评价建议
课程内容
初几 步何 图 形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一、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用整式、方程表述数量 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 想、建立符号意识;发展合 情推理能力;能独立思考, 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 方式
习题分为:复习巩固、 综合运用、拓展提高
通过让学生观察 实际生活中的问 题和图形,加强 对问题和图形的 直观认识和感受, 从中“发现”数 学问题,构建数 学模型,提高思 维能力。
循 序 渐 进 地 进 行 推 理 训 练
编排意图
丰富多彩的数学 活动,使学生增 加了合作、交流 的机会。加大了 探索交流的空间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六、教 学 评 价
1、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2、关注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3、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相结合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七、课程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
善于利用身边熟 悉的课程资源。
合理开发 学生生活 中的课程 资源
七年级上册
课 程 目 标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 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 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 惯
二、内容标准
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意 义;理解整式概念,掌握合 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法则;能 进行整式加减运算;能分析 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用整 式表示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数量 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建 立数学模型思想;掌握 等式基本性质;能解一 元一次方程
内容标准
综合与实践
七 年 级 上
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反思参与 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 应用意识和能力
三、教材的编写体 究、 讨论等栏目引导学生自 主探索,激发学生进行 思考,促进合作交流。
在七年级主要采取渗透 说理的方式,从七年级 下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开始正式出现证明,初 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内容结构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四、教材的立体整合
几何图形初步是在学生已有的有理 数运算 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展开的,是 学生以后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 四边形,圆的直接基础,具有承前启后, 精简整合的作用
五、教学建议
1、注重联系实际,尽可能从学生 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在恰当的问题 情景中进行教学 2、类比学习方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 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注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