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科举制度的建立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

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
影响
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打破了士人阶层对政治 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和多元化;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教育的普及和 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对当今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启示
多元化考试方式
强化实践能力考查
科举制度废除后,教育考试制度逐渐 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今教育考 试制度改革可以借鉴科举制度的经验 ,采用多种考试方式和评价标准,以 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80%
士人阶层的特点
士人阶层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 政治地位,注重家族传承和家风 建设,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有 着重要影响。
民间教育普及和提高
民间教育的普及
科举制度推动了民间教育的普 及,许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能够 参加科举考试而积极送子女入 学读书。
教育水平的提高
随着民间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资 源的不断丰富,人们的教育水 平逐渐提高,文化素养和知识 水平也得到提升。
殿试
由皇帝亲自主持,对贡士进行策问,以定甲第。
八股文及其影响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 特殊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 、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 股八部分组成。
影响
八股文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 ,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武举与特科选拔
武举
唐朝武则天始设武举,以选拔武艺人才。历代因之,清光绪 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
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

CONTENCT

• 科举制概述 • 科举考试内容与形式 • 科举制度下的社会现象与影响 • 科举制度变革与衰落 • 评价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和
作用
01
科举制概述

【一课三练】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试题(课前自主梳理+课堂合作研习+课后拓展探究,pdf)

【一课三练】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试题(课前自主梳理+课堂合作研习+课后拓展探究,pdf)

人 才 ,科 举 制 度 正 式 诞 生
科 制
举 的
ïïï完 í

:唐 朝 时 科 举 制 逐 两科最为重要,
渐完
善 ,常 、武
设的 则天
考 、
试科
目中以 是完善

、 举制的关

人物


ï
ï
ï
ï影 ï

ìï科 ï科 íï科
举 举 举
制改 制促 制促
善了 进了 进了
,使 有 才 识 的 读 书 人 可 以 入 朝 为 官
——— (五 代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 是什么意思?
(2)他 是 在 什 么 情 况 下 讲 这 句 话 的 ?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
8.1905 年 9 月 ,慈 禧 太 后 根 据 刘 坤 一 、张 之 洞 建 议 宣 布 :“自 丙 午 科 为 始 ,所 有 乡 、会 试 一 律 停止。”至此,在我国实行了一千 三 百 多 年 的 科 举 制 退 出 了 历 史 舞 台。 科 举 制 初 创 于 隋 朝 ,完 善 于 唐 代 ,据 所 学 知 识 ,简 述 科 举 制 产 生 了 什 么 影 响 。
商殊类(应试)。”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包括( )
①唐朝科举考试有资格限制 ③统治者歧视商人
②以门第出身为标准选拔官吏 ④ 唐 代 科 举 制 有 进 步 性 ,应 肯 定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③ ④
11.古 人 诗 赞 “人 生 四 喜 ”曰 :“久 旱 逢 甘 霖 ,他 乡 遇 故 知 。 洞 房 花 烛 夜 ,金 榜 题 名 时 。”与 “金
14

七年级历史下册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六学习主题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唐朝科举制度
基本特征
分科考试 择优录取
进士科 最重要 分类 常 科 明经科
制 举“非常之人”
第六学习主题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shào
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第六学习主题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常科考试程序:州府考试(初试)→尚书省考试(省试) →吏部考查量才任用
第六学习主题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学习与探究
第六学习主题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学习活动
课堂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 ①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 ②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 ③考试纪律严格。
不同点:
项目 隋唐科举考试 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设置
偏重文科
有文科、理科,设置较合理。
科举制度的创立
第六学习主题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九品中正制度
推荐考查为主
第六学习主题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只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注 ——《晋书·刘毅传》 重
门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王沈传》 第
第六学习主题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废 止 九 品 中 正 制
大雁塔进士题名帖拓本
唐代进士及第后,要题名于大雁 塔,考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第六学习主题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度的影响
第六学习主题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度的影响
1.改革用人制度为隋唐时期的繁荣 提供人才支持; 2.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化艺术的 发展; 3.对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深 远的影响。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1.不属“科举制演变”这一主题的是A.诞生于隋朝B.唐朝时期逐渐完善C.明朝实行八股取士D.清朝实行文字狱【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解题时紧扣主题“科举制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明朝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而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科举制度无关,其是文化专制制度,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完善2.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解答本题时先理解“金榜题名”这一名词,金榜题名是指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在中国历经了1300多年,隋朝诞生,唐朝完善,清末废除,隋炀帝时正式确立了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科举制度3.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

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

由此,官僚社会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该“制度”指的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内阁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隋唐时期”“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官僚社会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据此可知隋唐时期官员来源非常广泛,与隋唐实行的科举制度相关,从隋朝以后的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度的建立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度的建立

云雀 忽然从,草轻间捷直的窜叫向天子 题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短短的泥墙根 云 v“五经”: 《尚书》、
霄里去了。单是
《诗》、 《礼》、 《易》 、
低一唱
在这里弹琴 《春秋》
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
遇见,蜈蟋蚣蟀
们 斑蝥
用手。指翻轻开轻断砖
翌日,除道 ,修社 及商纣宫。 及期,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 。
来,有脊时梁会
想一想
武则天为 什么要开始 殿试?
资料:
科举制度的基本制度就是通过考试逐级选拔人才。唐朝 的科举考试分州县试和礼部试两级,宋代又增殿试一级。 明清时考试增为四级:科试,及格者为秀才;乡试,及 格者为举人;会试,及格者为贡士;殿试,及格者为进 士,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明清的各级考 试,每隔三年举行一次,进士及第后授给一定的官职。
资料:
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科士人,通称“举人”。举人登科便 授官,不再称举人,应试不合格则须再次应举。举人 没有出身,只享有免除本人丁役、身丁钱米的特权; 曾赴省试的举人,可以赎免徒以下的公罪和杖以下的 私罪。举人殿试合格,按五甲授予本科及第、出身或 同出身等身分。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殿试放榜,举行唱名仪式,皇帝临殿,由知举官依 照甲次、名次宣唤中第举人姓名,当殿授予出身, 并各赐绿袍、笏、靴等。新及第人选日期集,赴闻 喜宴,编同年小录等。
预习问题: 隋唐以前的政府是怎样选拔官员的?
v贴经:考官任意选取 不必说 碧绿的菜畦 ,光 “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
滑的 石井栏 ,高大的 皂荚 条将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
树,紫红的 桑葚 , 也不必说 话遮盖住要求考生将其默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 写出来。它是古代科举考

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设计

【导语】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官吏的⼀项基本制度,它在隋朝时创⽴,完善于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按⼠族出⾝取仕,到按才选拔官吏的⼀⼤发展,它在我国绵延了⼀千三百多年,在清末才被废除,对我国乃⾄世界影响深远,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知识与能⼒⽬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 通过讨论隋朝创⽴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

通过采⽤⼩组讨论的⽅式,培养学⽣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以科举制度创⽴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本课的难点:本套教科书前⾯的内容中没有介绍⼠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教法、学法]应⽤多媒体课件,运⽤启发式和问题⽬标教学法。

[教学⼿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科举制度相关多媒体、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导⼊新课: 教师可以从简介隋唐以前必须有地⽅官吏、⾼门权贵推荐才可以做⾼官,引出课⽂引⾔中李昂拒绝说情的⼩故事,在对⽐中激发学⽣对科举制度学习的兴趣,由此导⼊新课。

三、讲授新课: 1、介绍隋王朝建⽴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之后(583年)隋⽂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

他为什么要废除呢?请学⽣阅读课⽂正⽂第⼀段,⾃⼰分析或分组讨论隋⽂帝废除旧制的原因。

注意引导学⽣认识这种旧制对中央政权的不利之处。

2、在学习隋朝创⽴科举制时,教师可以围绕"按考试成绩选拔⼈才,会给各种⼈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指导学⽣进⾏推理分析"⾼门权贵的⼦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官和⾼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低微的读书⼈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门第不⾼的读书⼈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从地⽅集中到中央。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创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材分析】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发”。

本课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并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归纳总结来培养学生分析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那么科举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一、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

“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

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学生列表归纳)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有关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点

有关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点

有关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有关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七年级下历史第四课科举制度

七年级下历史第四课科举制度
2、对于学生的质疑其他学生能独立解疑的或合作解疑的教师不必补充,不能解决的教师补充讲解。
(四)运用拓展
请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社会风气以及对中外的影响等多方面来分析,应该如何评价科举制度?
学生谈本节收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课文找出问题
自主探究问题
学生看课本第18页图片,并阅读左边小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通过讨论解决。
小组讨论解决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
一、科举制度诞生
二、科举制度完善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课后反思】
希望学生能对科举制度的作用有初步认识。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课题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⑵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预习,问题设置。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法。
教学点
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 试好不好,为什么?
•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 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 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 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 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 的促进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 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 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 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 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 试制度 ,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 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 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 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看书、讨论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
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二、科举制的完善
朝代: 唐朝 人物: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过程: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 试内容;亲自面试
动脑筋
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
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
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
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 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4、科举制对世界其他各国的考试选官制 度产生影响
科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口试,帖经,墨义,策论和诗 赋。帖经,就是主考官任择经书中一页,遮盖全文,仅 留一行,再裁纸为帖,盖上三、五字,令考生念出或写 出这三、五字。帖经是唐代科举的主要考法之一,各科 考试,均须帖经。墨义,就是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 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策论,就是按策问临场撰文 回答问题。这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法。最后一种考 试方法诗赋,即令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 赋。唐自开耀元年后,规定进士科必须试杂文二篇(一 诗一赋),然后试策。科举考试中的帖经、墨义、诗赋 ,是考试方法的重大发展,是现在的填空、简答、论述 、作文等考法的源流。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 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 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 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 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 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 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 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 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南北朝时期一种重 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要的官吏选拔制度。 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又名九品官人法。 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局面。
看书、讨论并归纳: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你来告诉我:
唐时科举考的科目较多,以哪两科最重要? 常设考试科目:明法、明书、明算、
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
最为重要的科目:进士科和明经科
论一论:
大诗人李昂、李白、杜甫等参加过 科举考试吗? 中过进士吗?
看一看:
p16页《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图及太宗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组织学生讨论: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谁?
科举制的影响(依材料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科举 制给这些读书人带来了什么? 改善了中国的什么制度?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他们可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改善了中国用人制度。
材料:贞观年间是进士科发 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贞观 ★此材料反映 末年,唐太宗扩大进士科, 了科举制促进 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对 了什么事业的 于唐朝前中期科举制的兴盛, 发展?使社会 无疑起了推动作用。通过考 上什么风气盛 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 行? 了做官的途径,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知识讲述】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科举考试的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

它不仅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

唐代的科举制尤其是进士科的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

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勃兴和传奇小说的发展,使唐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能力拓展】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

科举制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

科举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

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

我国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地位。

明朝来华的著名传教士利玛窦赞扬中国科举制说:“他们(指中国)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称为儒生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着整个国家。

”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也都肯定中国科举制,称这个制度防止了权力的世袭化,保证了知识阶层的合法对流。

法国重农学派奎纳,更主张在西方仿行中国的文官考试制度。

因此,1791年起,法国率先实行了文官考试,接着1853年后英国也推广文官考试。

正如《英国大百科全书》所说的,“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我国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五权宪法·民权初步》里也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期末专题:科举制》试题与答案七年级历史-下

《期末专题:科举制》试题与答案七年级历史-下

七下历史《期末专题:科举制》夯实基础一、隋朝:1.建立: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注重门第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二、唐朝1.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2.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三、宋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四、明朝:1.八股取士: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答卷要由八个部分组成三句承题,两句破题,称为“八股文”。

2.影响:八股文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针对性练习一、综合题1.北宋吸取历史教训,实行了新的政策,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宋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1)根据材料一,说出北宋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采取该政策的原因:材料二:宋初大将翰的《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朝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2)北宋武将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材料三: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四:《劝学诗》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材分析】“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步的科举制就是在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使处于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它从创立到清朝末年结束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科举制的创立》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教材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繁荣情况的基础上,安排这一专题课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了解这一制度诞生的社会背景,也为后续学习中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科举制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作为一个专题学习,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但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另一方面已具有较系统的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如高考制度是我国现在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在古代则是通过科举制来选拔人才的。

学习本课——科举制,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结合高考、隋唐时主要皇帝的图片、科举中的“状元”“榜眼”“探花”这些词等趣味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因素,并加以讲解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鼓励他们去深入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1.4《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1.4《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家子弟。胄:后裔。蹑:登。 英俊:有才能的人。沉:埋没。 下僚:地位卑下的小官。)
一、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绩选拔官员,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望 各拼 位爹 有的 志年 之代 士已 ,一 用去 功不 读复 书返 ,, 来未 年来 进的 士仕 及途 第得 ,靠 衣自 锦己 还去 乡拼 。,

3 、科举制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从事冷静的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中,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 倒,待到晚年一中了举,有人送银子,有人 送房子,有人送丫鬟,有人送衣服。就连平 日恶语相对的岳丈胡屠户,也送来了猪肉和 几千钱。而范进听说自己中举后,竟然发疯 了。
科 举 制 的 创 立
诞生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关键人物

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应试者众多,录取率极低 进士科第一名称“


状元”
现 存 状的 元唯 卷一 一 张
唐太宗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赚 得 英 雄 尽 白 头 ”
太 宗 皇 帝 真 长 策 ,

2 武则天:
大力提倡科举; 创设殿试和武举。
宋人殿试图
3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 要的考试内容。
完善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设殿试,开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改善了用人制度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影响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废除 延续了1300多年,到清朝末年废除
当堂检测
1.正式设置进士科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他们都曾进士及第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对未来的展望
改革考试制度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针对科举制度的局限,未来的考试制 度应该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减少对单一知识点的考察。
通过改革考试制度和选拔机制,打破社 会阶层的固化,让更多有才华的人能够 脱颖而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强化实践能力
未来的选拔制度应该更加注重考生的 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使选拔出来的 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选拔人才需要
为了打破门阀士族对政治的垄断,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进入政 府,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创立过程
隋朝创立
隋文帝废除九品官人法,采用分 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 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 成。
唐朝发展
唐朝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增 加考试科目,严格考试程序,提 高进士科地位,使其成为科举中 最重要的一科。
元朝科举制度的存废之争
元朝曾一度停废科举,但后恢复并确立了科举取 士的规则。
清朝科举制度的衰落与废除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弊端丛生,废除科举成为必 然。
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戊戌变法与废除八股文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废除了八股文,改试策论 。
辛亥革命后的改革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新式学校开始 兴起。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创举,为人才 选拔提供了相对公平的途径。
科举制度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强化了社会对教 育的重视。
科举制度对东亚地区的考试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科举制。
02
科举制度的起源
起源背景
社会阶层固化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的崛起,社会阶层逐渐固化, 寒门子弟难以进入上层社会。
科举制度的意义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使学生掌握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提高其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学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科举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3. 采用比较法,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在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中的独特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科举制的背景,引发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

2. 讲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阐述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

3. 分析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选拔流程和选拔标准。

4. 探讨科举制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科举制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起源、发展过程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在历史上地位和影响的认知。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

2. 参考资料:科举制相关论文、书籍。

3.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科举制:介绍科举制的背景、起源和发展过程。

3. 分析科举制考试内容:讲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4. 探讨科举制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书第12课

七年级历史书第12课

七年级历史书第12课第12课:唐代的科举制度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其科举制度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唐代的科举制度,包括其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

一、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科举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但真正成为国家选拔官员的制度是在唐代。

唐代时期,科举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完善。

在唐代初期,科举制度主要是通过举荐和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举荐是由地方官员推荐有才能和品德的人才,经过中央政府的审查后,确定是否录用。

而考试则是通过文、武两科的考试来选拔官员,其中文科的考试内容涉及经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而武科的考试则主要是体能和军事技能的测试。

到了中唐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发展为以考试为主的选拔方式。

唐玄宗时期,科举考试被分为三个等级:进士、明经和举人。

其中进士是最高级别的考试,合格者可直接担任朝廷的高级官员。

二、唐代科举制度的特点1.选拔范围广泛:唐代的科举制度不仅对士人有资格参加考试,也允许平民百姓参加考试。

这一特点使得社会上的人才得到了更好的发掘和利用。

2.注重文学修养:唐代科举考试注重文学修养,尤其是对诗词才能的重视。

考生需要通过作文和诗词的表达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品德。

3.社会地位的提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头衔的人,可以直接成为朝廷的高级官员,享有高官厚禄的待遇。

这使得科举考试成为社会上提升地位和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4.士人文化的繁荣:科举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士人文化的繁荣,使得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唐代的文化繁荣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之一。

三、唐代科举制度的影响唐代的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的官员大多具备较高的才能和道德水平,使得政府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得到了保障。

科举制度为后世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唐代的科举制度成为了后来科举制度的典范,对后世的科举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 一 想
科举考试比原 来的选官制度有 什么进步? 什么进步? 科举考试的受 益者是谁? 益者是谁?
科举考试的影响
政治统治上: 政治统治上:扩大了统治基础 社会思想上:有利于思想的统一, 社会思想上:有利于思想的统一,但禁锢了思想 文化教育上:扩大了学校规模, 文化教育上:扩大了学校规模,促进了诗赋的兴盛 社会矛盾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社会矛盾上:缓和了社会矛盾,缓和阶级矛盾 社会风俗上: 社会风俗上:读书求取功名成为社会风气 国际影响上:日本和新罗引入中国科举制 国际影响上: 世界考试制度的开始 现实社会上: 现实社会上:学习风气盛行 国家公务员考试
翻开断砖来,有时 会 遇见蜈蚣 , 还有 斑蝥 ,倘若 用手指轻轻 按 住它的 脊梁 ,便会啪的一声, 从 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 除道 , 修社及商纣宫。 翌日, 及商纣宫。 翌日, 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 。 及期, 及期, ——《尚书 逸周书 克殷解》 逸周书克殷解 《尚书逸周书 克殷解》
提示一: 提示一:金榜提名 提示二: 提示二:名落孙山 提示三: 提示三:范进 提示四: 提示四:江南贡院
预习问题: 预习问题 隋唐以前的政府是怎样选拔官员的? 隋唐以前的政府是怎样选拔官员的?
贴经: 贴经:考官任意选取 碧绿的菜畦 ,光 不必说 五经” “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 滑的 石井栏 ,高大的 皂荚 条将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 树,紫红的 桑葚 , 也不必说 话遮盖住要求考生将其默 鸣蝉在树叶里长上 ,轻捷的叫天子 试“明经科”中的一种试 明经科” (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 云 题类型。 题类型。 霄里去了。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 五经” 尚书》 “五经”: 《尚书》、 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 《诗》、 《礼》、 《易》 、 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春秋》 《春秋》
答案: 三个字) 答案 (三个字) 科举制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九品中正制后期的弊端: 九品中正制后期的弊端: 按照门第的高低选拔官吏 高门子弟做大官, 高门子弟做大官,寒门子弟无法做官 表现: 表现: 世胄(zhòu)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世胄(zhòu)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郁郁涧(ji n)底松 离离原上草。 (jiàn)底松, 郁郁涧(ji n)底松,离离原上草。 上品无寒门,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想一想
唐玄宗以诗赋 作为科举考试 的内容好不好? 的内容好不好? 为什么? 为什么?
李 德 裕
唐朝中后期的一位宰相李德裕认为: 唐朝中后期的一位宰相李德裕认为:朝 廷中的大官,都应该由公卿子弟担任, 廷中的大官,都应该由公卿子弟担任, 因为他们熟悉朝廷的事务和礼仪。 因为他们熟悉朝廷的事务和礼仪。出身 贫穷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能,当官以 贫穷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能, 因为不熟悉朝廷的事情, 后,因为不熟悉朝廷的事情,也不能称 职。 李德裕对于科举制是赞成还是反对? 李德裕对于科举制是赞成还是反对? 你认为他的话是否有道理? 你认为他的话是否有道理?

课 小 结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诞生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唐太宗时扩大了国学的规模
科举制度
完善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改善了用人制度
影响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科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口试,帖经,墨义, 科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口试,帖经,墨义,策论和诗 口试 赋。帖经,就是主考官任择经书中一页,遮盖全文,仅 帖经,就是主考官任择经书中一页,遮盖全文, 留一行,再裁纸为帖,盖上三、五字, 留一行,再裁纸为帖,盖上三、五字,令考生念出或写 出这三、五字。帖经是唐代科举的主要考法之一 是唐代科举的主要考法之一, 出这三、五字。帖经是唐代科举的主要考法之一,各科 考试,均须帖经。墨义,就是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 考试,均须帖经。墨义,就是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 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策论, 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策论,就是按策问临场撰文 回答问题。这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法。最后一种考 回答问题。这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法。 试方法诗赋 诗赋, 试方法诗赋,即令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 唐自开耀元年后,规定进士科必须试杂文二篇( 赋。唐自开耀元年后,规定进士科必须试杂文二篇(一 诗一赋),然后试策。科举考试中的帖经 墨义、 ),然后试策 帖经、 诗一赋),然后试策。科举考试中的帖经、墨义、诗赋 是考试方法的重大发展,是现在的填空、简答、 ,是考试方法的重大发展,是现在的填空、简答、论述 、作文等考法的源流。 作文等考法的源流。
资料: 资料:
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科士人,通称“举人” 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科士人,通称“举人”。举人登科便 授官,不再称举人,应试不合格则须再次应举。 授官,不再称举人,应试不合格则须再次应举。举人 没有出身,只享有免除本人丁役、身丁钱米的特权; 没有出身,只享有免除本人丁役、身丁钱米的特权; 曾赴省试的举人, 曾赴省试的举人,可以赎免徒以下的公罪和杖以下的 私罪。举人殿试合格,按五甲授予本科及第、 私罪。举人殿试合格,按五甲授予本科及第、出身或 同出身等身分。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同出身等身分。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殿试放榜,举行唱名仪式,皇帝临殿, 殿试放榜,举行唱名仪式,皇帝临殿,由知举官依 照甲次、名次宣唤中第举人姓名,当殿授予出身, 照甲次、名次宣唤中第举人姓名,当殿授予出身, 并各赐绿袍、 靴等。新及第人选日期集, 并各赐绿袍、笏、靴等。新及第人选日期集,赴闻 喜宴,编同年小录等。 喜宴,编同年小录等。
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发展: 科举制的诞生与发展: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完善
隋文帝: 隋文帝:开始科举 隋炀帝: 隋炀帝:创设进士科 唐太宗:扩大国学, 唐太宗:扩大国学,严格考试 武则天:开设殿试, 武则天:开设殿试,创设武举 唐玄宗:主考诗赋, 唐玄宗:主考诗赋,亲自面试
想一想
武则天 为什么要开 始殿试? 始殿试?
资料: 资料:
科举制度的基本制度就是通过考试逐级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的基本制度就是通过考试逐级选拔人才。唐朝 的科举考试分州县试和礼部试两级,宋代又增殿试一级。 的科举考试分州县试和礼部试两级,宋代又增殿试一级。 明清时考试增为四级:科试,及格者为秀才;乡试, 明清时考试增为四级:科试,及格者为秀才;乡试,及 格者为举人;会试,及格者为贡士;殿试, 格者为举人;会试,及格者为贡士;殿试,及格者为进 士,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明清的各级考 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每隔三年举行一次,进士及第后授给一定的官职。 试,每隔三年举行一次,进士及第后授给一定的官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