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 教案教学设计_1

合集下载

初中名著导读长征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长征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长征》这本书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出版社等。

2. 通过阅读选段,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3. 学习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的意义。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征》这本书的介绍和长征的相关背景知识。

2. 学生准备《长征》这本书的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长征》这本书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出版社等。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长征》的感悟和收获。

二、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10分钟)1. 教师介绍长征的背景,包括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的分裂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长征知识,如长征的路线、时间等。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的意义,即长征是一次伟大的转移和战略性的撤退,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学习长征精神(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长征精神,包括坚定的信念、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学习长征精神的感悟和收获。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长征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征的重要性和长征精神的价值。

2. 学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长征精神的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长征》这本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长征的背景和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长征精神也得到了学习和传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5篇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5篇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1一、词语积累1.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如:为了北上抗日,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远征。

2.万水千山: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如:红军跨越了万水千山,终于胜利到达了陕北。

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如:这事非同小可,切不可等闲视之。

4.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常用来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

如:逶迤的环山公路盘旋而上,直上云端。

5.磅礴:①(气势)盛大、雄伟。

如:黄果树瀑布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②(气势)充满。

如:革命者大义凛然、正气磅礴,吓得敌人心惊胆颤。

6.三军:①指陆军、海军、空军。

②对军队的统称。

③本课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7.开颜: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如:他听医生说自己的病不难治好,终于开颜一笑。

二、近反义词近义词:长征--远征等闲--平常逶迤--蜿蜒开颜--高兴万水千山--千山万水反义词:难--易暖--寒细浪--巨澜等闲--非常三、难句讲析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无数的艰难困苦,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括,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叙。

长征之“难”,一是“"远”,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二是“万水千山”,无数的险山恶水造成了征途的艰险;三是前有敌人的堵截,后有敌人的追击。

但这些艰难被红军视作寻常,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乌蒙”都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是“千山”的代表。

《长征》教学教案设计

《长征》教学教案设计

《长征》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征的背景、原因和历程;(2)掌握长征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战役;(3)理解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长征的历史背景;(2)运用地图、时间线等方式展示长征的历程;(3)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入理解长征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长征精神的尊重和崇敬;(2)激发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征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党围剿、红军战略转移等;2. 长征的历程:瑞金出发、四渡赤水、过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等;3. 长征中的重要战役:湘江战役、遵义会议、腊子口战役等;4. 长征的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征的背景、历程、重要战役和长征精神;2. 教学难点:长征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和长征精神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征的背景、历程、重要战役等;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长征精神,分享学习心得;3. 案例分析法:分析长征中的具体战役,深入理解长征精神;4. 视听教学法:观看长征相关影视资料,增强学生对长征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长征》;2. 参考资料:长征相关历史书籍、论文、影视资料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地图、时间线等;4.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方便学生分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征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长征的历程;3. 讲解重点:详细讲解长征过程中的重要战役;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长征精神,分享学习心得;5. 案例分析:分析长征中的具体战役,深入理解长征精神;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尊重和崇敬长征精神;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学习态度;3. 单元测试:设置有关长征的测试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长征》教案

幼儿园《长征》教案

幼儿园《长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长征》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
1.《长征》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2.《长征》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长征》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长征》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教学难点:通过较长时间的教学,让幼儿全面了解《长征》的详细内容及历史背景。

四、教学方法
1.观看多媒体影片。

2.集体探讨。

3.图画故事法。

五、教学流程
1. 字词解释(5分钟)
指导幼儿理解《长征》的基本概念,如:共产党、红军、长征等。

2. 观看多媒体影片(15分钟)
播放简短的《长征》影片,带领幼儿了解《长征》的基本内容及主人公
3. 集体探讨(25分钟)
引导幼儿通过老师提问,互相发表意见,让幼儿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长征》的内涵,了解《长征》背后的历史意义。

4. 图画故事法(15分钟)
通过图画故事法引导幼儿关注《长征》的情节,让幼儿可以更形象地理解《长征》的故事。

5. 总结(5分钟)
以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的语言对《长征》进行总结,让幼儿形成对《长征》全面、深入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
1.此次教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全面深入了解了《长征》的故事和历史含义,达到了教学目标。

2.应该注意到幼儿记忆力和智力较为有限,需要通过多种表现方式,让幼儿可以更形象、生动地体验到《长征》的故事。

李吉林 ——《长征》_六年级语文教案

李吉林 ——《长征》_六年级语文教案

李吉林——《长征》_六年级语文教案李吉林教学设计——《长征》佚名【教学要求】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围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中”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尽、开颜”等主要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中运用的夸张手法的作用。

3、背诵全诗,并能讲出大意。

【课前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

《长征》歌曲录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范读、激起情绪。

同学们学过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长征诗(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当年毛主席亲自率领红军进行长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

现在李老师把这首诗朗读给你们听。

(教师背诵全诗)毛主席写这首诗热情地赞颂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二、初读,介绍时代背景,结合读讲一、二两句。

△试读1.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我们自己先试试把它读正确。

2.指名四人轮读,试读课文。

3.诗中涉及到好多山名水名,你们能搞清楚吗?山名:五岭乌蒙岷山水名:金沙江大渡河4.讲述(介绍时代背景):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指图),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讲读第一、二两句。

5.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说?(出示:万水千山千山万水)6.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

红军长征初中历史教案

红军长征初中历史教案

红军长征初中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2. 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和艰辛;
3. 掌握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历程和艰辛、重要事件和影响;
难点:理解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包括相关的教科书、参考书籍和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与红军长征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

2. 学习任务: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讨红军长征的背景、意义、历程和影响,并记录下讨论结果。

3.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导入教师讲解环节,向学生传授红军长征的重要知识点和历史背景。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意义。

5. 活动设计:设计习题、练习、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红军长征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其中的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自主学习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文章,表达自己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馈
收集学生的作业,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更多细节和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2、遵义会议教学难点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2、长征精神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以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挥泪送别红军的图片,并配以《十送红军》这首歌,以“江西人民为什么依依不舍送自己的亲人红军踏上征途?”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阅读课文内容,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第一组历史学家: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地理学家:考察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经过。

(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第三组红军战士:讲述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第四组随军记者:总结长征精神。

2、为什么江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流泪送别红军战士踏上漫漫征途呢?请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分析一下长征的原因。

(从背景分析原因)背景: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发动第五次“围剿”。

2.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人的围剿。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请一位地理学家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重温红军长征的过程。

紧接着请第二位地理学家从长征示意图中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掌握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并请第三位地理学家在地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的位置。

《长征》的教案设计

《长征》的教案设计

《长征》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征》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掌握长征的基本路线、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3)分析《长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2)运用比较分析法,研究《长征》与其他相关作品的异同;(3)运用审美鉴赏法,品味《长征》中的精彩片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长征精神的尊重和敬佩;(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长征的背景和历史意义(1)介绍长征的背景,如国内外形势、党的状况等;(2)阐述长征的历史意义,如党的成熟、新中国的奠基等。

2. 长征的基本路线、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1)梳理长征的基本路线,明确重要节点;(2)讲述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如四渡赤水、遵义会议等;(3)介绍长征中的主要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长征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长征的基本路线、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3)《长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长征过程中重大事件的深刻含义;(2)长征精神在当代的传承和发扬。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长征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2.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长征》与其他相关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长征精神的敬仰和传承。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细节;(2)整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3)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长征》及相关作品;(2)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3)准备课堂讨论和发言。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作品,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五年级语文长征教案二之《长征》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长征教案二之《长征》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长征教案二之《长征》教学设计注:本文为生成,其纯属虚构。

导言长征是我们党的光辉历程,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持续奋斗、不屈不挠的象征。

五年级语文《长征》教学设计不仅是一篇文章的学习,更应是培养学生爱国、勇敢、团结、坚持的好机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针对五年级语文《长征》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内容。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背景和成立;2、了解长征的必要性及过程;3、领会长征精神,明确团结合作、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自我牺牲、坚持战斗的理念;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历史背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历史背景,掌握相关知识。

2、长征的必要性及过程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必要性,包括了解四行仓库事件、百团大战、毛泽东用“去蒋化”夺取红军军权等;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长征的过程。

3、长征精神的传承通过阅读,让学生领会长征精神,强调团结合作、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自我牺牲、坚持战斗的理念。

4、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学生小组分配角色,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此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诗歌朗诵:让学生朗诵《红军之歌》、《忆长征》等有关长征的诗歌,以抒发自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3)课堂游戏:通过课堂游戏,增强学生对长征历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比如,让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从图片中找出符合描述的场景或人物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历史背景的理解,了解长征的必要性和过程,明确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历史背景的理解程度有差异,如何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并进行深入了解是比较难的。

七律长征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七律长征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七律长征教案设计意图: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共四篇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群众在一起。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律诗,全诗气势磅礴,气魄雄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高度概括出红军长征的壮阔历程,高度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

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走近毛泽东,去感受他豪迈奔放的艺术风格,感受他伟人的风采。

学习目标:1、通过品词析句、朗诵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感受真实的长征,体会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走近毛泽东,初步感受其诗人风格和伟人风采。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课前播放简介长征的视频。

一、谈话导入,勾画人物轮廓;1、谈话导入出示长征路线图师:长征是什么?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神话”;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说起长征,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

出示诗人图像,学生谈对诗人的第一印象;2、在毛泽东笔下长征又该是怎样呢?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二、文本细读,感受人物形象。

视听感受欣赏毛泽东长征手迹,谈感受;朗读;听朗诵,谈感受;朗诵。

对话文本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出示部分注解。

)2、汇报:你读到一个什么样的毛泽东?教师预设诗题:介绍七律常识(四联八行五十六字;押韵。

);首联:重点:只等闲颔联:字词理解:逶迤(画简笔画)五岭:感受其绵延不断的特点。

(出示: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

)磅礴(画简笔画)乌蒙:感受其高大雄伟的特点。

(平均海拔两千多米;与身边的山对比感受。

)出示:《十六字令三首》颈联:重点:暖、寒,理解过金沙江的喜悦,及强渡大渡河的惊险。

《长征》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_1

《长征》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_1

《长征》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长征》教学设计执教者:王勇学校:大石小学班级:六(3)班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3个生字;②感悟“暖、寒、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的意思及含有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②自学与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养成自学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品质。

③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④培养学生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激发学生质疑和解疑的意识。

③自学和合作学习。

④培养学生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准备:自制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1、(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征》这一课。

师:谁来读读课题?大家来评判一下,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读出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英雄气概。

)齐读课题。

2、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了解什么?(什么是长征?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都是什么人?长征经过哪些地方?长征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疑。

)3、师点拨总结:同学们预习工作做得非常不错!抗日战争时期,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工农红军创下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前无古人的奇迹。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英勇的红军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高寒雪山,过生死草地,历经一年,终于胜利到达陕北。

现在我们来欣赏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片断,看完后,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播放课件)师:看完后,你有怎样的感受?(生答)(二)朗诵《长征》诗词。

同学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毛主席当时亲自率领红军长征,在胜利时回顾红军战士经历的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心潮澎湃,诗思纵横,挥笔写下了一首气魄雄伟、情感激昂的壮丽诗篇。

人教版长征教学设计(合集6篇)

人教版长征教学设计(合集6篇)

人教版长征教学设计(合集6篇)篇一:《长征》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长征》教学设计[教材理解]《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毛泽东。

这首诗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

全诗共八行,一、二两行总括全诗,说明长征中遇到无数艰难困苦,但在红军看来是平平常常的事。

第三至第六行,诗人以“五岭”“鸟蒙”为“千山”的代表,以“金沙江”“大渡河”为“万水”的代表,以红军翻过“五岭”、跨越“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典型事例,表现了红军把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的英雄气慨。

最后两行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险,邓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1、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

2、是要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学习目标]1、认识“礴”等3个生字。

会写“丸”等3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4、制作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或是在课外书籍中,你们都读过哪些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2、同学们说得好,这些都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3、(课件出示线路图)教师介绍。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由毛主席指挥,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就在此时,毛泽东主席写下豪情万丈的壮丽诗篇--《七律长征》(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第一句。

《长征》优秀教学设计

《长征》优秀教学设计

《长征》优秀教学设计《长征》优秀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长征》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了解课文所赞扬的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学生质疑。

(2)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只等闲”(3)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4)长征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5)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6)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2、学习颔联。

(1)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2)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

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走:滚动;泥丸,泥球。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3)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

暖:暖的感觉;寒:寒气逼人的感觉。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4)质疑:为什么说暖、寒?(5)讨论归纳: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

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

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

《长征》教学设计

《长征》教学设计

《长征》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是一首七律诗。

全诗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长征》影音歌曲切入主题师:听到这首歌,你觉得这是一支怎么样的队伍?生:坚强的队伍、艰辛的队伍……师: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势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板书:长征师:有谁知道红军进行长征走了多远的路?生:走了2万5千里。

师:“征”字在字典里有如下几种意思:1、走远路,2、征讨,3、征求,4、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

在这首诗的题目里你认为应该选哪一种解释呢?生:应选第一种解释——走远路。

师:加上“长”,又该怎么读呢?二、上新课(一)揭题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齐读题目——《七律·长征》2.你们发现七律诗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说说?3.这首七律诗是写什么内容的呢?(长征)4.关于长征,你收集了哪些资料呢?5.师小结长征背景以及写这首诗的简要背景。

(二)读诗文,晓诗意,感悟语言下面让同学们通过读去理解诗文,感悟诗意.1.初读诗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长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征教学设计及反思(1)[长征教学设计及反思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自由地读读这一句诗,看看你从这句诗中的什么地方能看出翻越五岭和乌蒙的艰难呢?理解逶迤一词(课件出示:五岭图)换词理解。

并简介五岭的情况。

(2)用上述方法学习“乌蒙磅礴走泥丸”。

(3)指导朗读。

(4)想象一下,红军在翻越五岭和乌蒙的途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5)但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什么?通过这强烈的对比,谈谈你的感受。

(6)教师小结:红军在困难面前无畏、乐观的革命精神。

板书:乐观、无畏)(7)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导入:如果说翻越五岭、乌蒙是展现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自然的困难,那么渡过金沙江、大渡河,就是展现红军克服战斗的艰难,教案《长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读读这句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生汇报这句诗中有一对反义词“暖和寒”。

板书:暖与寒)(3)教师介绍当时红军渡过大渡河的背景。

1935年5月,红军来到了天险大渡河,河对岸敌人重兵把守,身后几十万追兵即将赶到。

而唯一通道泸定桥上的桥板早已被敌人抽掉,只剩下13根寒光闪闪的铁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22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展开了夺桥之战。

并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

)(4)指导朗读“渡桥横铁索寒”(5)教师介绍当时红军渡过金沙江的背景。

1935年5月,红军来到金沙江南岸。

他们成功运用调虎离山之计,结果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在敌人眼皮底下,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

)此时此刻,战士们心里又有怎样的感觉?(6)指导用欢快的语气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7)指导对比读这两句诗。

一暖一寒,两场战斗、两种心情。

来,把这两种不同的感受读出来。

)(8)小结:易也好,难也罢,红军战士只把它们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手指板书)这就是只等闲。

(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导入: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呀,来,读出这份欣喜,读出这份高兴吧!)指导朗读。

七律·长征_教案教学设计_1

七律·长征_教案教学设计_1

七律·长征本文是关于七律·长征,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三北大附小潘东辉学习目标1.认识“礴”等3个生字。

会写“丸”等3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1.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与本诗歌相关的知识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讨论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二北大附小郭琼↘谈话激趣,导入新课①出示毛泽东主席的相关图片。

导语: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②学生结合“资料袋”和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教案教学设计
《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弄清诗中大意,从中领会全诗所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诗这种题材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1.透过诗句领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长征精神及现实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同学们,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举世无双的长征。

看,这是长征的路线图,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了湖南、广东、贵州等11个省,历经二万五千里路,整整走了两年。

毛主席回首这惊心动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
律长征》。

(齐读课题)
这行程二万五千里长哪,再读诗题。

这首诗不仅是毛泽东主席的代表作,也是诗中的精品。

二、初读诗句。

1、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读通顺。

(课件出示《长征》这首诗。


2、谁来读一读《长征》?(指读)(读得很通顺。


3、这诗中精品,老师忍不住想诵读一番。

想听吗?(范读)
4、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己练读。

→指名读。

(师:他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肯定也是心想画面、言表诗情。

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


三、细读诗句。

1、毛主席这首诗短短五十六个字,却生动再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

其中有句中心句,你能马上找出来吗?(指名说,教师在黑板上划)
这两句是全诗的首联,起到了总领全诗的作用。

我们一起读。

2、“等闲”是什么意思?
3、“万水千山”的障碍,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平常小事。

那么红军到底翻过了哪些山,涉过了哪些水呢?请默读下面的诗句,把诗中有关山水的名称圈划出来。

简单交流。

(师相机在黑板上圈划)(师评:你找得很准确!)
3、具体交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A、五岭
(1)让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在五岭山脉上。

“五岭”是指一座山峰?
生:五岭是五个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

(2)师:五岭就是这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

(相机简笔画)(3)谁来抓住“逶迤”,来读出五岭的山势?(指名读)
(评:真绵延啊!/绵延千里呢!谁再来读?/对于我们来说,平常要翻越一座山,就会累得——气喘吁吁,何况要翻越绵延千里的五岭呢?一起读。


B、乌蒙
(1)再说这乌蒙山是怎样的?(海拔2300多米)此时,你脑海里浮现出的乌蒙山是什么样子的?(高大险峻、直耸云霄)(简笔画)
C、指导读
这就是诗中“磅礴”一词所描绘的画面。

谁来读好这个词?(指读)
(评:气势真大啊!/乌蒙山再高些/再陡峭些/)
五岭这么绵延,乌山这么陡峭,这远征真——难哪!可在红军眼里,它们五岭成了什么——(翻腾着的细小波浪)(简笔画)乌蒙山成了——小泥丸(简笔画句号)
这一强烈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板书)
谁来试着读出这些感受?(指个人读→小组轮读)
导评:五岭山脉再绵延一些/乌蒙山再高一些
D、红军是如此的——(藐视困难、大无畏)正如全诗开头所写的:红军——(引读)
红军战士靠着大无畏与乐观主义的精神,翻越了一座座山,涉过了一条条水。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金沙水拍云崖暖
(1)看,红军正来到了金沙江畔。

谁来看着画面介绍一下金沙江。

(2)在这金沙江上,还有一场著名的战斗呢。

谁能根据课前积累的资料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心里肯定非常——高兴。

(4)读出这份心情!(生读)
长征中,红军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每天都有战友牺牲,可是,巧渡金沙江之战却没费一枪一弹!好兴奋啊!一、二组读。

金沙江之战,干净利落,快刀斩乱麻,现在想来心里还觉得暖洋洋的!三、四组读。

我的战友一个都没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呀!那几组读
B、大渡桥横铁索寒
(1)可惜,这样令人欣喜的战斗太少了。

大渡河可不是那么好渡过了。

你知道大渡河是怎样的吗?(学生说)
(2)我们一起来看(出示铁索桥画面)
师:这就是位于大渡河上的铁索桥,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生:铁索寒光闪闪——师:这就是“寒”
生:心惊肉跳——师:这还是“寒”
师:如果让你攀着铁索过桥,那又是怎样的感觉?
生:毛骨悚然——
师:这些都是“寒”!更可怕的是对面还有敌人的机枪疯狂扫射!(播放课件视频)这场战斗非常惨烈,有多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

此时此刻,你感觉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
生:战斗惨烈、激烈——师:这就是“寒”
生:惊心动魄——师:这也是“寒”
生:红军损兵折将——
师:同学们,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激战,一场恶战。

毛主席回顾这强渡大渡河一战,还觉得阵阵心寒啊!
(3)谁来读出这份心寒?(指读)
他们在强渡大河时,左边是高人云霄的陡壁,山腰是终年不化的积雪,银光耀眼,寒光袭人。

回想着铁索桥,流淌着战士的鲜血;湍急的大渡河,带走了战士的生命。

真让人心寒啊!我们一起读这一句。

C、师: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是红军战士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两场战斗,两种场面,心情完全不一样。

你能读出这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

指读。

分男女组朗读。

D、不管是巧战还是恶战,红军都是坦然面对。

这点点滴滴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红军不怕——(一、二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他们翻过岷山,意味着长征即将胜利。

在胜利的时刻,红军战士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
能不能用成语来形容红军战士当时的心情或神情?(喜笑颜开、笑逐颜开、欢呼雀跃——)毛主席是怎么来表达战士们的心情的?(尽开颜)请用你们的表情来再现红军战士当时的样子。

(生微笑)你开颜,她开颜,我也开颜,我们大家都开颜,这样就是——“尽开颜”
(2)这两句,相信你们自己一定能读好。

老师不光从你的语言,还要从你的表情、眼神来感受你内心的快乐,再大胆读一遍。

跟老师读!(师生读)
(3)同学们,此时我们感受到了红军是这样的欣喜若狂。

你们可曾知道,在这欣喜的背后,曾流淌了他们多少的血汗啊!让我们一起来回首他们爬雪山的情景。

(录象)
现在,你能否具体说说,红军“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生——)
翻越岷山,长征历时一年,接下来还有征途呢!可是红军对未来的征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充分体现出了他们的——(4)学到这儿,我们再来诵读全诗的总起句,你的感受是否又会多一点。

(上黑板写下来)(乐观主义精神)
四、拓展“难”
1、红军远征难,难道就“难”在诗中所描绘的三座山,两条河吗?
2、是啊,“千山万水”哪,红军曾强渡乌江,四渡赤水,三次翻越夹金山,这千山万水毛主席怎能一一写尽啊!只能代表性
的选取三座山、两条河。

而且,红军远征难,不仅仅难在自然界,还有其他方面的难。

根据你们的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具体的困难?
生:过草地时没有粮食吃
生:时间很长
师:毛主席写这首诗是在1935年10月,当时长征历时一年,1936年10月,红军在甘肃会师时长征历时整整两年。

生: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
3、可是,不管困难多大,不管困难多险,红军始终不怕——(引读1、2句)
4、总结:(课件播放图片)
看,千里冰雪的岷山拦不住他们,绵延千里的五岭峰、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拦不住他们,激流峭壁的金沙江,寒气逼人的铁索桥拦不住他们,蒋介石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不上他们,因为他们的名字叫——红军!因为红军拥有着——因为红军目标一致,一心想革命到底,解放中国。

五、整体悟诗。

1、耳濡目染了红军的英雄风采,我们感慨万千,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多少文人学者为它赞叹,多少音乐家为它高歌,让我们一起来用心聆听。

播放歌曲《长征》。

2、师:气势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红军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背《长征》,来表达对
英雄的沉痛缅怀及崇高敬意。

(全班站立背诵诗歌)
六、拓展精神
70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红军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思考,去读书,看有关长征的历史,读毛主席的诗词、传记,在学习与生活中发扬这种长征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