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大有作为
高等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Core
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视角对高校的文化育人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在这其中,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场所,大学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一文化是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重要载体。
人类社会正是不断通过教育将人类创造的文化遗产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并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园地,也是传承和创新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高等教育在传承人类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和推进文化创新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传承传统文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博大精深、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其生存之根就是传统文化精神。
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否定传统,割断历史,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源泉,是民族的灵魂和脊梁,也是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
多元文化的并存与发展,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本力量。
文化通过教育一代代地传下去,从而得以延续和发展。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历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作为软实力,时刻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
当代大学生在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应发挥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在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应发挥的作用班级:高分子1001 姓名:范霆学号:012100105011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民族凝集力、创造力的形成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传承的文明古国,拥有着历史所以不能撼动的文化根基。
随着历史长河的流动,它也日益变得丰富,变得重实,而使其传承的责任也变得日趋重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大学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推动文化建设中肩负重要使命,应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文化定位与文化功能,发挥好积极作用!而作为当代大学一员的我们,作为祖国新一代的大学生,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来延续,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
于是大学在文化的发展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文化传承大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从我国来看,以儒学为主要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官学和书院的教学传习和典籍整理才得以保存并绵延至今的;从西方来看,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学是知识传承和文化保存的重要组织。
大学之所以能够在文化继承和文化保存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它拥有众多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和设备,具备文化传承所必需的人才和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就是知识的传习和文化的濡染。
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承文化是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大学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发挥好传承文化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立足所在地域和地区的实际,组建相关专业研究团队,深入发掘、整理、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发掘和阐发。
另一方面,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
大学实践报告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实践
大学实践报告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实践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软实力。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实践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常常能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相互交融的气息。
学校开设的各类文化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艺术鉴赏等,让学生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然而,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远远不够,实践才能让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比如,学校组织的文化考察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古老的村落、博物馆和历史遗迹,亲身感受岁月沉淀下的文化魅力。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不再是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去想象,而是亲眼目睹、亲手触摸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物和建筑。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文化变得更加真实可感,也激发了学生们传承和保护文化的热情。
同时,大学中的社团活动也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书法社、戏曲社、传统手工艺社等社团吸引了众多志同道合的学生。
他们不仅在社团内互相交流学习,还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文化展示活动。
书法社的同学们举办书法展览,将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书法作品;戏曲社的成员们在保留传统戏曲韵味的基础上,对剧本和表演形式进行创新,让更多年轻观众接受和喜爱戏曲。
除了校内的实践活动,大学生们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一些贫困地区,大学生志愿者们开展文化扶贫项目,为当地居民传授传统技艺,帮助他们通过制作手工艺品增加收入,同时也让这些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在城市社区,大学生们组织文化讲座和工作坊,向居民普及传统文化知识,促进社区文化的建设。
另外,互联网的发展也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大学生们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短视频、直播等,传播传统文化。
有学生通过制作精美的短视频,介绍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还有学生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示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仅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地方,也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
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挖掘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高校教育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历史、艺术和哲学等学科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学生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还能够培养出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思想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使得学生能够在面对挑战时从容应对,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然而,仅仅传承传统文化还不足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
高校教育也必须积极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创新。
教育创新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关键。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授,但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开设创新工作室和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通过这样的创新教育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也体现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通常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需要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高校教育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通过启发性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这种改革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的自主发展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高校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大学· 文化· 传承· 发展——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大学·文化·传承·发展,—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李晖冯晓莹内容提要: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其核心是大学精神。
历史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延续与发展。
通过内涵的发展、质量的提升发挥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文化、大学文化1.文化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总的趋势是概念的外延越来越宽,内涵越来越深。
将人类与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区别的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化学意义上的精神文化,如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道德等。
文化的起源是“由人变文”,文化的功能则体现“以文化人”。
文化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时刻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
2.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大学人”以校园为重要空间,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共同培育和营建的大学文化,得到学校师生的普遍认同。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纽曼)。
“大学是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服务站’”(克拉克·科尔)。
中国对现代大学的理解,大多引用蔡元培先生对大学的定性—“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大学自诞生之日起,便成为引领文化建设的主要机构和主要阵地,成为提炼民族文化并向普通民众传播的地方。
“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
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校的主体。
因此,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
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高等教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作用及挑战。
1. 文化传承与高校教育高校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承担着传承社会文化的使命。
一方面,高校教育通过课程设置和学术研究,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例如,在文学、艺术、历史等学科中,高校教育通过教学与研究,将经典文化传承给学生,并使其在实践中得以体验和传承。
另一方面,高校教育也需要适应当代社会的多元文化需求。
如今,高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使他们具备应对多元文化挑战的能力。
2. 文化创新与高校教育高校教育不仅要传承文化,还要培养创新能力。
文化创新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造性发展。
高校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文化创新。
例如,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等方式,高校教育鼓励学生在不同领域创造性地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新。
此外,高校还通过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学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3. 高校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解决办法高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教育需要兼顾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传承。
解决此问题需要高校在课程设置和学术研究中注重结合本土与国际的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其次,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高校与社会文化机构的密切合作。
高校可以与博物馆、图书馆等合作开展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将校园文化联系到社会实践中。
此外,高校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改革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之,高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传承传统文化和培养创新能力,高校教育为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面对挑战,高校教育需要不断调整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为社会文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了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校园文化的传承校园文化的传承是指将学校积淀形成的历史文化、精神核心等有机地传递给后人。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庆、校园节日等,使学生对学校的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文化导航、习俗传承等方式,将学校的精神核心传达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最后,学校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将学校的价值观、道德观等传递给学生,以培养学生成为有品德、有文化的人。
二、校园文化的创新校园文化的创新是指在传承基础上,利用新的思维和手段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校园文化。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创新校园文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开设创客实验室、STEAM课程等,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多样化的俱乐部和社团活动,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例如,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类俱乐部,体育、科技等学科类社团,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
最后,学校可以积极探索跨学科的教育模式,促进校园文化的创新。
例如,通过跨学科合作的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文化的多元融合。
三、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互相借鉴的过程。
学校应该通过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为创新提供根基。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和风俗活动,融入现代元素,增加新的内涵。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创新实践,重新解读传统文化,使其更贴近现代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校园文化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可以通过学科课程的设计,将校园文化纳入课堂教学。
例如,通过历史课程讲解学校的历史文化,通过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通过音乐、美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行业特色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作用思考
行业特色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作用思考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血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改革和发展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突出强调了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并将文化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并列为高校的四大职能。
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与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进程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行业特色大学由于历史沿革和发展的相似,自身文化的形成有很多相近的特质;又由于与行业或企业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自身文化的形成受到行业1、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据统计,有关“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古代“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文治教化辞海: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大学如何在地域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作用
化多样性被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 适应时代前进的要求 , 吸收新思维、 新概念, 对传统的东西进 同 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 … 。由于 行新的诠释,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增加新内容。文化创新的
中国地域广大、 历史悠久、 民族众多, 文化多样性体现在地域 目的是使传统文化恢复活力, 提升传统文化的质量, 创造性 性、 民族性以及地域性与民族性交融等特点。尊重文化多样 地使之转为现代型, 并使之生生不息。总体而言, 地域文化 性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世界本来就是多样性的, 中 保护、 开发与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有很多专业性的问题需
构, 应 当增强责任意识 , 通过加 强研 究、 纳入课程体 系等途径 , 保护 、 开发 、 弘扬 、 创新 地域 文化 。 关键词 : 大学 ; 地域 文化 ; 传承 ; 创新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2 6 1 4 ( 2 0 1 4 ) 0 1— 0 0 1 3— 0 2
2 0 1 4年第 1 期 总第 2 3 7期
黑龙江 高教研 究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H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No .1, 2 01 4
S e r i a l No . 2 3 7
大学如何在地域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作用
朱 振 林
( 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 院, 黑龙 江 哈尔滨 1 5 0 0 8 0 )
摘要 : 中国历史悠久 , 幅员辽阔 , 勤劳的 中国各族人 民创造 了丰富灿 烂的地域 文化 , 这 些是 中华 文明保有 活力和发展动 力 的重要基础 。然而, 受到市场经济和 大众 文化等 的冲击 , 地域文化 出现萎 缩和消亡的危机 。大 学作 为文化传承创 新的重要机
高等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高等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高等教育在塑造和传承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
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就高等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进行探讨。
一、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
通过教授经典文化、人文精神以及传统艺术等课程,高等教育助力学生了解和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并进一步继承和传承这些文化。
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生也应该掌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从而使得文化得以传承。
文化传承也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
高校作为文化的重要基地,在校园内弘扬传统文化,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比如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文化讲座、艺术展览等,通过这些形式,使得学生更加融入到文化传承的过程中。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促使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而高等教育机构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引领文化创新。
首先,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高等教育应该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
通过更新教材、调整课程设置,使得教育内容与时代发展相契合。
此外,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为文化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其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等教育应该鼓励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创新成果等,使得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借鉴,从而创建更加富有创意的文化氛围。
三、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互动关系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在高等教育中,文化传承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基础和传统,而文化创新则使得文化传承塑造出新的形态和内容。
以文化创新为基础的文化传承,可以使得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比如通过新的表现形式、技术手段等,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生活中,引发年轻一代的兴趣。
而以文化传承为依托的文化创新,则能够使得传统文化在不同的领域中得到创造性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是高等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本文将就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进行探讨,以期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指将历史上积累的知识、思想和价值理念承载并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在高等教育中,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知识传承: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传承学科知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教学和研究,学术界将自己对学科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使其能够继承和积累前人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
2. 思想传承: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其思想素养和人文素养。
思想传承是通过教学、学术活动和社团活动中的思辨与讨论,将先贤和学术圈的思想精华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拥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 价值观传承:高等教育应该传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民族精神等核心价值观。
高校要通过教育引导,倡导积极向上、奉献社会、尊重他人等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成为有道德及职业素养的公民。
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指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并创造全新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
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创新:高等教育需要不断推动学科创新,通过学术研究和学科交流,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形成新的理论和方法,推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2. 创新思维培养: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创新项目、创业实践和跨学科交流,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文化多样性:高等教育要鼓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课程和国际交流项目,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
三、实现与平衡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实现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通过合理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机制,可以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
大学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
大学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阶段,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承和创新教育被视为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文化传承使大学生拥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传统价值观,而创新教育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践行。
一、文化传承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作为高等教育的阶段,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专业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和人文精神。
文化传承使得大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同时,文化传承也是保障国家文化传统的重要环节,通过大学教育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二、创新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价值创新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当今时代,创新能力被认为是个人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面对未知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育可以鼓励学生不断思考、质疑和提出新的观点,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如何有效实施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为了有效实施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大学教育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首先,建设全面的人文教育体系。
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开设人文科学的课程,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社会问题。
其次,推动课程改革和创新。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应该变成一个让学生能够提问和讨论的平台,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思想。
另外,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也是关键。
大学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教学理念,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传承文化,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大学应该加强师资培养和引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
最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应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校园中亲身体验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谈谈对高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理解
谈谈对高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理解高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而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地方,其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在这一领域中的责任和作用,以期能更好地理解高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和深度。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而其中包含了许多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了“仁爱”和“礼义”,道家主张“自然”和“无为”,佛家则追求“涅槃”和“解脱”。
这些传统文化的理念与价值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并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传承中华民族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三、高校在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1. 教育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高校应该着力于教育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仅应该将这些文化知识纳入教学内容,还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感悟力。
可以设立专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传统文化研究专业,举办文化节、讲座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 研究高校应该承担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责任。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高校可以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调研和研究工作,探索其中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并为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3. 宣传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平台,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
可以通过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思想理念等,并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四、个人观点与展望从个人角度来看,高校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还有许多可以做的地方。
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总结
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总结在校园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传承与创新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基石。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学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创办文化活动。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积极创办了各类文化活动,如艺术节、音乐会、演讲比赛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了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文化团队,组织各类社团活动,让同学们在文化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第二,加强文化教育。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开设了艺术、音乐、文学等专业课程。
同时,学校还组织了文化讲座、专题研讨等活动,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时事和人文科学。
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各个领域的文化,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三,挖掘校园文化资源。
学校不仅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还鼓励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校园文化资源。
学校成立了文化委员会,负责对校园文化资源进行统筹和管理,并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
这样的做法不仅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也为学校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四,加强国际交流。
学校注重与其他学校、组织和机构的交流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文化交流访问、学生交换项目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机会。
通过与国外学生的交流,学生们能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通之处,增长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五,利用互联网技术。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学校建设了校园文化网站,提供了在线文化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同时,学校还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及时发布校园文化活动的信息,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第六,强化文化遗产保护。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中,学校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学校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对学校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和展示。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摘要】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通过承传地方传统,地方高校不仅延续了地方文化的生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同时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和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推广地方传统文化也是地方高校的责任,可以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将地方文化传播给更广大的群众。
未来,地方高校应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强化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更大的作用。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地方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地方高校、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使命、重要性、意义、承担、传承方式、融合、推广、未来发展、弘扬、作用、贡献1. 引言1.1 地方高校的重要性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教育的主要载体,承担着培养本土人才的重要任务。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在传承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地方高校的存在不仅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可以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地方高校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作为当地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承担着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通过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活动,地方高校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当地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帮助他们树立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地方高校是培养本土人才的重要基地。
通过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地方高校可以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本土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项目,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意义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是地方高校的使命之一,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基石,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记忆,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精神支柱。
高校要做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引擎
高校要做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引擎【摘要】在新时代,高校作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引擎,承担着重要使命和责任。
高校应该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创新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高校也需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责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
通过高校的引领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为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高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以此助力新时代的文化繁荣和国家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擎、创新、融合、学生、责任、教育、使命、引领。
1. 引言1.1 高校要做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引擎在新时代,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等重要使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也需要在当今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高校作为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引擎,应当发挥其在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传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和传统文化的淡化,高校应当积极承担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只有坚持传统文化的传承,才能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魅力。
高校要做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引擎,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高校应当引领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通过高校的努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要做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引擎
高校要做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引擎1. 引言1.1 引言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高校要成为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引擎,发挥其在教育、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为传承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高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通过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活动、讲座和展览,高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高校还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传统文化素养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团队,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更多的传统文化人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高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高校要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文化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结束。
2. 正文2.1 高校要做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引擎高校要做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引擎,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高校的积极参与和领导作用,只有高校作为社会主要培养人才的机构,才能起到主引擎的作用。
高校要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工作。
通过课程设置、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学生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激发他们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水平。
招聘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和教学经验的老师,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高校要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专门设立传统文化专业,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地位、方法一、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社会进步的根本。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先贤的文化概念生来就带有教育色彩,而高等教育更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近代以来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从萌芽到发展、壮大,始终肩负着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光荣传统和使命。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仅饱受列强摧残,更面临深刻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危机。
从那时起,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深刻认识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但如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自发端以来始终努力探索的命题。
京师大学堂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的办学方针。
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从文化角度深层次挖掘国家民族积贫积弱的根源以谋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方略的努力。
高校知识分子深深参与其中,引领了时代潮流,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广大高校知识分子,引领着全国知识界、教育界、文化界以至整个社会的风气,中国社会革命的气象为之一新。
文化传承创新将产生博大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巨大的感召力量。
文化传承创新,传承是前提,创新是动力。
传承与创新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才能推进大学的现代化建设,增强现代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现代大学作为人类传播、创造、发展知识的文化高地,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更要创新发展文化;不仅要研究回答现实社会思想理论问题,更要研究回答人生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国家民族与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动力。
现代大学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的继承,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
文化不是一朝一夕铸就的,它是通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凝聚、发展而形成的,是特定范围的“文化体”和“文化群”共同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认同的自然结果。
文化规制、传承与创新:高校的使命及其路径
文化规制、传承与创新:高校的使命及其路径【摘要】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场所,承担着规制、传承和创新的使命。
在文化规制方面,高校通过课程设置、学术研究等手段对文化进行引导和规范。
在文化传承方面,高校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得以延续和发展。
而在文化创新方面,高校则要通过跨学科研究和学术探索,为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同时肩负着培养和引领未来文化精英的使命,通过文化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文化的贡献不可忽视。
未来,高校应继续加强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视,积极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文化规制、传承、创新、使命、路径、角色、文化教育、重要性、未来发展、社会文化、贡献。
1. 引言1.1 高校的文化规制高校的文化规制是指高校内部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管理和约束。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基地,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规制机制,以保障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受干扰或扭曲。
文化规制包括对师生的行为规范、对课程设置的规定、对研究成果的管理等方面。
通过规制,高校可以确保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纯粹性和持续性,推动文化的深入发展。
在高校的文化规制中,师生的行为规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需要师生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保持文明礼貌,尊重传统文化,注重学术诚信,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校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注重创新思维的意识。
除了师生行为规范,高校还需对课程设置进行规制。
高校的课程设置应符合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需求,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传授和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校应根据社会文化的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开设具有创新性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的文化规制是保障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科学的规制机制,才能确保高校文化事业的顺利进行。
高校要做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引擎
高校要做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引擎【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不仅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还应该开展相关教育和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高校也应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应对传承中的挑战。
在结论部分指出,高校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引擎,应积极发挥作用,推动传承与发展工作的开展。
整体而言,高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努力发挥其引领作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引擎、教育、研究、认同感、传承意识、创新发展、挑战、对策、积极作用、推动、结论。
1. 引言1.1 高校要做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引擎高校作为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引擎,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新时代,高校要积极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为培养具有民族传统文化自信心和传承意识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高校作为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应当发挥其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开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研究。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和研讨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高校还应当积极探索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使之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心。
高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挑战,如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教育资源的不足等问题。
高校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教育资源,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高校作为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引擎,应当积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校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尤其是要加快文化研究及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积极为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不断满足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需要。要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政策研究,努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社会进步的根本。“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先贤的文化概念生来就带有教育色彩,而高等教育更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近代以来,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从萌芽到发展、壮大,始终肩负着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光荣传统和使命。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仅饱受列强摧残,更面临深刻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危机。从那时起,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深刻认识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但如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自发端以来始终努力探索的命题。京师大学堂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的办学方针。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从文化角度深层次挖掘国家民族积贫积弱的根源以谋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方略的努力。高校知识分子深深参与其中,引领了时代潮流,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广大高校知识分子,引领着全国知识界、教育界、文化界以至整个社会的风气,中国社会革命的气象为之一新。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不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推动中华先进文化走出去。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的多元化日益深化,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日益频繁。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发展迅速,应当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高校要率先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国际交流中自觉守望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善于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突出文化内核的中国元素,善于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突出表达形式上的世界性,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国际高等教育交流大放异彩。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和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历史新阶段。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我国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稳步迈进。
(作者单位:教育部社科中心文化美育研究处) Biblioteka 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大有作为
■周茂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作了研究和部署,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高等教育肩负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大有作为。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使命
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大学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正是传承创新人类优秀文化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高校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着眼于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凝练、弘扬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和文化传统,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培养更多高层次文化领军人物和大批高素质文化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回顾百年沧桑,可以说,中国高等教育在保存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建设现代新文化方面,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而今,高校负有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已是社会各界的共识,并成为党和国家对高校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中高校具有特殊作用
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首先,决定一切事业成败的关键是人才,而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也包括文化专门人才),也就是培养未来的知识精英群体,其培养质量如何,尤其是文化育人的成效如何,对于文化强国的目标能否实现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其次,大学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它吸纳了大批致力于优秀文化传承和思想文化创新的守望者,而知识分子云集,使大学居于知识、思想、道德、价值的文化高地,成为各种思想碰撞、融合以及新文化、新思想诞生的重要场所。第三,大学以其富集文化人才和文化成果的巨大优势,通过人才培养、文化研究和服务社会,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第四,在全球化、国际化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国际交流日益活跃,大学通过学术交流的渠道和形式,在研究、消化异质文化和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校要注重在校园中加强创新文化的培育,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哲学社会科学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核心要素之一。高校要破除阻碍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积极研究如何吸收利用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如何有效增强国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出更多代表国家标准、具有世界影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校责无旁贷。
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若干“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实现这个目标,高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入总结自身的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和现实条件,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以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在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学科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制度、社会形象等方面树立自己的文化旗帜,为国家民族以至全人类的发展作出自己的文化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