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08财政学第四章
人大经济金融课件 财政学课件 第四章
表4-10 科技经费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部分国家R&D经费支出 与GDP的比值(%)
南非(2 0 0 3 年) 意大利(2003年)
1 : 2.6 : 21.6 1 : 2.0 : 17.1 1 : 1.6 : 10.0
表4-8 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和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的对比 (以小学生人均经费为1)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三节 文科卫支出
三、科学研究费支出
(一)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地位 (二)国家的科技投入政策 (三)财政的科学研究支出 (四)国际比较
二、教育支出
(expenditures for education)
三、科学研究费支出
(expenditures for science)
四、卫生支出
(expenditures for sanitation)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文科卫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年份
增长速度
官民比例
汉朝 唐朝 明朝
清朝
1:7934 1:3927 1:2299 1:911
建国初期
1:294
1978年
1:50
1997年
1:30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二、行政管理费
(一)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构成 (二)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三)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国际比较 (四)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科学经费筹集额(亿元): 政府资金
2589.4 656.4
企业资金
118094 财政学 教学大纲(国贸)
财政学Public Finance课程编号:118094 学分: 3开课学院:商学院课内学时:48课程类别:学科平台课课程性质:必修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财政学》是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课程。
目的:通过对财政与税收理论、政策与制度的学习,全面增强学生的税收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并提高其对国家经济与政策的理解能力和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处理能力,也为学生奠定企业经营与管理必要的基础知识,也满足我国财政与税收建设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财政学》是一门全面阐述财政与税收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我国财政税收的实务的课程。
主要包括财政职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理论,财政预算、国债、财政政策等理论,以及税收基本原理和我国税收实务。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掌握财政及其相关理论,能够理解财政活动、财政现象和财政政策,能够掌握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的税收实务,从而能够在宏观层面理解经济问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知识模块顺序1.知识单元一:财政概论(6学时)(1)知识点1:财政的产生、财政及其相关概念。
(2)知识点2:财政职能。
(3)知识点3:公共财政。
(4)知识点4: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财政产生和财政及公共财政概念(2)掌握财政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职能(3)了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4)理解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范围。
2.知识单元二:财政支出理论(6学时)(1)知识点1:财政支出分类和规模。
(2)知识点2: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
(3)知识点3: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财政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财政支出的影响。
(3)掌握我国财政支出的相关理论(4)掌握按经济性质分类的财政支出以及社会保障支出等。
3.知识单元三:财政收入理论(3学时)(1)知识点1:财政收入的分类。
(2)知识点2:财政收入的结构、规模、原则、质量及其内涵。
首经贸财政学复习题(重点)
首经贸财政学复习题(重点)《财政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重要名词市场失灵、市场缺陷、外部效应、公共物品、公共需要、政府缺陷和失效、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二、简答题1、什么是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它们表现在哪些方面?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3、公共需要的历史性和特殊性。
4、财政的基本特征。
5、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6、谈谈你对公共财政的理解。
7、在我国,财政职能的演变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有何联系?8、在大城市的居民密集区往往碰到这样的问题:宾馆酒楼空调散热器对着周围居民的门窗,使他们在炎热的夏天无法打开门窗,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
在居民看来,宾馆酒楼因安装空调散热器而侵犯了自己的权利,而酒楼宾馆则认为它有权这样做。
如果你是政府官员,且只是考虑效率,那么你认为将权利赋予给谁的效率最高,试说明自己的理由。
三、论述题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在哪些方面介入社会经济运行,如何理解财政的职能?2、为什么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推行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制度?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述一、重要名词“ 搭便车”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私人生产、要素收入分配、规模收入分配、“成本—效益”分析法、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瓦格纳法则”二、简答题1、为什么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2、混合物品的有哪几种提供方式?3、简述“成本—效益”分析法。
4、简述最低费用选择法。
5、简述公共定价法。
6. 简述财政支出按支出用途分类和按费用类别分类。
7.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8、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9、从政府职能角度判断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10、从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判断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三、论述题1、试论述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2、什么是财政支出中的公平和效率?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3、从世界各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的特殊性。
【密训资料】财政学(11页)
财政学目录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 (3)第二章财政支出总论 (4)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内容 (5)第四章财政收入总论 (6)第五章税收原理 (7)第六章税收制度 (8)第七章国债 (9)第八章政府预算 (10)第九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11)第十章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 (12)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内容知识点内容第一节 1.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的支农资金包括:(1)农林、水利、气象等方面的基本建设支出(2)农林购买性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3)农林部门科技三项费用(4)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5)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 2.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
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
3.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属于购买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消费性支出。
4.政府投资的特点有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5.影响国防支出水平的因素:第一,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国际局势的变化情况。
第三,国家主权范围。
第四,国防目标定位。
第五,国家财力的制约。
6.政府投资的特点有长期性、效益外溢性、非营利性、基础性。
7.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公检法司支出、外交外事支出和武装警察部队支出。
8.基础设施的特点包括准公共产品的属性、自然垄断性、回收慢、风险高、投资大、周期长。
9.政府投资的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商品或准公共物品。
10.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的重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研与推广、农村教育、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11.定员定额管理是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管理的基础工作。
12.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越高,人员需求量就越是少,有关行政管理支出规模就小,所以有关行政管理支出规模与行政人员工作效率的高低成反比。
13.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包括:(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3)就业创造标准。
财政学教学大纲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财政学》教学大纲Public Finance课程编号:Z21207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本课程总学时:32学分:2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国贸系二00七年七月0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财政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总学时数:32学分:2学分编制部门:经管学院国贸系编制/修订日期:2007、7一、课题的性质与任务《财政学》是普通高校大学本科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学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及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财政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通过财政学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和理解财政基本规律,即国家生财、聚财、用财三财之道的规律和宏观财政政策的具体原理,理解与政府有关的诸多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基本掌握财政的基本规律、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说明经济生活当中所存在的系列财政现象,为将来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观点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教学方法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与新理论、新政策、新形势相衔接。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第一章财政概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财政的产生与发展、市场失灵与政府失效、财政本质、财政职能等财政基本知识,逐步理清“三财之道”的规律,并为后续学习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二、讲授内容第一节财政的产生与发展本节主要讲授财政现象、财政的产生与发展、财政的概念。
第二节市场失灵与政府失效本节主要讲授“市场失灵”、“政府失效”、财政的必要性。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成为了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领域。
而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政府在财政领域中的决策和运作,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各项政策措施。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支出和财政补贴等手段来引导经济发展。
比如,政府可以通过减免关税和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出口,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来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吸引外国投资和贸易合作。
财政学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研究也涉及到预算和财政赤字的问题。
预算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计划调配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合理的预算可以为国际贸易提供稳定的宏观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而财政赤字则是指政府在某一年度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情况。
财政赤字的存在可能会增加国家的债务负担,对国际经济与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财政学的研究也包括了如何合理管理预算和防范财政赤字的问题。
财政学还涉及到货币政策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关系。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国际贸易中,货币政策的调整可以影响国际汇率的波动,进而影响国际贸易的竞争力和国际收支状况。
财政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维护国际贸易的平衡和稳定。
财政学还关注税收制度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影响。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经济运行和促进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税收制度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财政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政府设计合理的税收制度,鼓励企业创新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经济与贸易与财政学密切相关。
财政政策、预算与财政赤字、货币政策、税收制度等都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财政学教学课件完整版
财政学教学课件完整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理解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
2. 掌握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学会分析财政支出效益。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财政支出效益分析、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经济效应以及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财政学教材、教案、PPT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数据,引发学生对财政支出问题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
3. 例题讲解:分析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
5. 知识拓展:介绍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7. 课堂互动:提问、答疑、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财政支出2. 内容:(1)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3)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
(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有哪些区别与联系?(3)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1)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实现公共服务目标,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具有直接经济效益,转移性支出则不具有直接经济效益。
浙江工商大学 国贸08己 财政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缺陷,这里我们统称之为‘市场失灵’。
二、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物价,是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有充分的信息,信息构成商品生产、消费和营销的最敏感的神经系统,生产者和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都要相互了解,商品营销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连接环节,更需要灵敏的掌握生产和消费的信息。
在试产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
外部效益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如上游水库可以使下游地区从中受益,是正的外部效应,造纸厂对河流造成污染,是负的外部效应。
)因此,外部效益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益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小律师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市场经济的第一道分配是要素分配,个人收入取决于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投入资本的多少。
效率和公平是矛盾的统一,效率是前提,首先是把‘蛋糕’做大,没有效率,即使是公平的,也是低水平的平均主义;但公平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收入差距过大,严重不公,会带来社会不安定,反过来会影响效率。
财政学课件整理版.
财政学课件整理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财政学》教材第四章“财政支出”的详细内容。
具体包括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以及财政支出管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财政支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案例分析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计算与应用。
教学重点: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与结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数据,让学生了解财政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财政支出的定义、分类、规模与结构,阐述各类财政支出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我国近年来的财政支出数据为例,分析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支出情况。
5.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15分钟)介绍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6.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与结构2.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3. 财政支出管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2. 答案:(2)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导向、社会需求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财政支出分类、规模与结构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在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财政支出政策动态,了解财政支出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计算与应用2. 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与结构分析3. 实践情景引入的案例选择与讲解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计算与应用(1)计算方法: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完整word版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
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分类:1. 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如国防和灯塔等, 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
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 拥挤就会出现。
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 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
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 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 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 。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 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2024年财政学课件整理版.
2024年财政学课件整理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以及我国的财政支出现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财政支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2. 使学生了解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与结构,以及我国财政支出现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数据,引发学生对财政支出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1)讲解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分析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介绍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以我国某地级市为例,分析其财政支出结构。
(2)计算该地级市财政支出效益。
4. 例题讲解:(1)计算某项财政支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
(2)分析如何实现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我国财政支出的主要类别。
(2)让学生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财政支出2. 内容:(1)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及其对经济的影响(3)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财政支出的分类及其特点。
(2)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 答案:(1)财政支出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特点:规模庞大、结构复杂、效益差异显著。
(2)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公共服务支出比重上升,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比重下降。
影响:有利于提高民生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财政学》教学大纲-新
《财政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财政学课程代码: 3100240所在学科:经济管理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时: 54学分: 3先修要求:西方经济学课程面向:会计学、工商管理、国贸、农经、区域发展、工商体开课学期:春、秋任课教师:朱永德教授课程简介:该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属宏观经济理论课程。
该课程以公共需要理论为依据,主要介绍公共财政理论与实务以及我国的财政理论与实践。
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公共需要理论,市场、政府与财政的关系,财政的职能,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与结构,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财政收入的来源、规模,国债原理、国债制度与管理,国家预算与财政管理体制,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财政运行的基本状况,了解财政政策的走向,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教材:《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2000年6月附件《财政学》教学大纲学时:54学时学分:3理论学时:45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适用专业:会计学、工商、农经、农发、国贸、工商体大纲执笔人:朱永德大纲审定人:张吉国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财政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宏观经济理论课程。
该课程以公共需要理论为依据,主要介绍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具体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的理论与实践。
该课程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财政职能、财政收支及其平衡、国债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关系,还可以明确我国的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等内容。
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定位,基本掌握国家财政运行的状况,以提高自身的宏观理论水平与政策水平。
教学中不仅要对财政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还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讨论、上网检索和课后作业等,启迪学生的思维,了解财政理论的最新动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财政学 第4章(3,4)
商品税为什么会得到政治家的青睐?
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政治思想家约翰· 密尔 (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在《代议制政 府》(Consideration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一书中分析了间接税的特征。在 密尔看来,除非政府税收的承担者是有教养和 深思的人,所有工人家庭通过购买茶、咖啡、 白糖、麻醉剂或酒类等商品负担的间接税是难 以被感觉到的。
选民与政治家对公共预算方案的选择 官僚对公共预算方案的影响 预算方案决定中利益集团的作用
4.3.1 投票者的行为分析 ⑴ 目标 ①个体的追求目标——极大化自身利益 ②所在团体的利益
投票者的行为分析
⑵ 投票人是否投票 ①参加投票的效益和成本 ②对公共选择发生影响的可能性。
美国医改为什么这么难?
1. 美国为什么要医改? (1)医疗系统的低覆盖、低效率和高成本 (2)昂贵的医疗费用 (3)医疗负担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的掣肘
美国医改为什么这么难?
2.美国医改要改什么? 目标:“广覆盖”和“低成本” (1)严格管制商业保险公司的行为 (2)提供补贴以帮助收入并不高的人购买保 险 (3)穷人医疗保险 (4)压缩老人医疗保险的巨额费用负担
铁三角
政治家与任命官员和特殊利益集团形成 一个“铁三角”, 即议员批准一个既定项 目,官僚实施这一项目,特殊利益集团则 从中获益。
寻租案例:郑筱萸权力寻租
2007年5月29日,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因收受贿 赂、玩忽职守两罪成立一审被判死刑。腐败犯罪被 判死刑的第四位省部级官员 收受贿赂达649万元 三项玩忽职守,核发药品批准名号、申请药品经 营许可证、办理药品进口许可等方面降低审核标 准 由于拥有强大的审批权力,仅2004年,国家药监局 竟受理了10009种新药审批,平均每天审批29种之多。 而同年美国药监局仅受理了148种新药申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明了的定义:
公共选择:政治市场上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
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核心问题:如何把个人偏好归纳成集体偏好? 两大需要研究问题:一是人们怎样显示偏好, 二是公共部门怎样加总偏好。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
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的人。官员亦是总在 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比如他们的目标函 数可细化为:薪金、外快、公众声誉、权力、人 事任免权、官僚机构的产出、亲而易举的制造变 化、轻松的从事行政管理。
阿罗集体决策的准则(阿罗社会福利函数的基本条件) 无论投票者的偏好结构是什么样的,它必须能产生 一种决策。 个人理性假设。它包括社会选择所产生的社会秩序必须 具有完全性与传递性。 定义域的非限定性假定。形成的社会选择的范围必须包 括所有的个人偏好顺序。 帕累托原则。如果社会所有人认为X比Y好,在社会顺序 中必然表示为X比Y好。 与选择方案无关的独立性假设。个人对社会状态进行选 择时,其选则只取决于个人对这些状态的偏好顺序。 排除独裁。社会偏好对于只有单个人的偏好,必须 不作出反应。
3、阿罗不可能定理
投票是将个人价值转换为社会选择的手段,即通过投 票将选民对公共选择的各个方案偏好的排序转换为社会
排序。由于转换过程中遵循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因而 存在投票悖论,也就是说社会排序有可能不能产生结果, 除非采用独裁或强加手段。而独裁或强加有悖于投票的前 提和阿罗社会福利函数的基本条件。因此,阿罗由此得 出结论:无论是简单多数规则,还是任何比例代表制, 也无论多么复杂的设计,都无法消除投票悖论。
竞选策略的典型分析:在野党与执政党刻意相左案例 • 所表态的问题并非一维 • 三位选民:L、M、N • 两党:A、B • 两维问题:X、Y • 设对X,L和M赞同,N强烈反对 • 设对Y,M和N赞同,L强烈反对 • 假定执政党意见:两方案X和Y各有两人赞同,决定让X、 Y获得通过 • 在野党可以针锋相对,强烈反对两方案获得通过,于 是获得反对人的票数L、N,即为多数选票(谋求极端选 民的支持) • 若执政党考虑两方案都搁置起来,在野党 就可能采取 同意一个,反对一个的策略,同样获多数票。
•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 •选民追求投票净利益最大化 •执行决策的官员追求预算最大化
理论特点
不在于做出价值判断和道德上的判断。
不在与研究选择结果的好坏,而是研究作为集体的
国民为什么选择这样而不是选择那样.没有价值观
的判断,而是对普遍规律的
总结。
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分析根据在 政治领域的应用。
政治市场的构成
互投赞成票( logrolling )
互投赞成票可能使社会总福利增加
选民甲 方案 1 方案 2 方案 3 总计 150 -40 -10 100 选民乙 -10 130 -20 100 选民丙 -80 -40 220 100 总计 60 50 190 300
互投赞成票可能使社会总福利减少
互投赞成票, 有些或者全部 的无效项目都 可以获得通过。 利益集团可能 利用规则达到 自己利益最大。
一个投票选择的智力测念题: 假设有五名强盗,这五个强盗抢到了100枚金币, 但是怎么来分这些金币呢?假设每一枚金币都价值 连城,非常昂贵。后来他们设计了一个办法,五个 人来抽签,排出1、2、3、4、5号。让抽出1号的人 提出分配方案,如果他提出的方案很好,大家就鼓 掌通过,就按照他的方案分配;如果他提出的没有 超过半数的人同意,这个人就要被扔到海里喂鲨鱼。 然后依次进行。这里面还有一个假设,即每个强盗 都知道自己的最大利益在什么地方,而且都是很理 性的。
可能导致个人放弃对集体选择过程的参与。
第四章
预算方案的公共选择
四、代议制民主制度下预算方案的决定
在多数的场合,公民们需要选出代表来,让他们按公民 的名义进行决策。 • 公共决策的参与者 选民 政治家(代表是怎么确定的?他们是否真正代表了选 民的利益?怎样才能当选代表?欧美国家倾 向于结成政党。两党制下政党政见趋于一致) 官僚 利益集团 • 预算方案 盈余方案 赤字方案
从方法论上看,认为个人是进行分析和规范化的 基础;社会被视为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总量结果 集体行动被视为当一些个人选择集体地实现其目 标时的个人行动。排斥了任何的独立的“公共利 益”。政治(和国家)便成为个人寻求自身利益 的一种机构。
公共选择的前提:经济人假设
人都是理性行为者,其行为的目的是谋求私利的 最大化.政治领域中的人,政治家,文官及其他国家 和政府代理人同市场经济中的人是一样的,都是 经济人, 均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NB=P〔U(X)〕- C
(3)投什么票?与许多因素有关。 收入水平、税收制度、选票形式等。
二、公共选择规则
1、一致同意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unanimity decisionmaking rule),是指一项集体行动计划,必 须得到所有参与者的认可,即同意或者不反对 (弃权)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的一种决策规则。 放弃了“公共利益”标准,也不诉诸于社 会福利函数,更没有纯粹的主观的价值判断, 一致同意规则便是导致结果最优的帕累托标准; 只有一致同意规则才会保证所有的外部效应全 部被消除。
2、多数投票规则
多数投票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计划,须得到所有 参与者中超过半数或超过半数以上比例(如2/3,4/5, 60%等)认可(即同意或者不反对)的情况下,达成 协议的一种集体决策规则。 多数投票规则
简单多数投票规则
(这就是好的制度吗?有人怀疑过这个规则吗?)
选民理论: 人类有一种聚在一起与其他人对抗的本能。
中间投票人理论(median voter theorem)
中位选民:他的偏好顺序位于所有选民的中间(单 峰偏好情况下)。
中 位 选 民
甲 15 元 乙 10 元 丙 25 元 丁 20 元 戊 55 元
在简单多数规则下,反映中位选民的偏好或意愿的提案将获 得通过,这就是中间投票人定理。此谓集体意见。(何谓公 共利益?绝对民主?)。 尽管不完美,中间投票人定理仍为关于公共品的需求的研究 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
——意大利政治哲学家莫斯卡
理性选民理论 利益集团
三、公共选择规则的有效性
1、循环大多数(孔多塞悖论)
第一选择 张先生 王先生 李先生 A B C
第二选择 B C A
第三选择 C A B
峰(peak),我们定义个人偏 好中的峰为这样的一个点, 在该点,所有相邻点都会低 于它。 单峰偏好,游离偏好点后, 效用总是下降。多峰偏好, 游离偏好点后,效用会下降, 然后会上升。 具有单峰偏好是会产生一种 一致结果的充分条件。
需求方 ←----→供给方
↓
投票者 ←----→官
↓
僚
政治市场上参与者的行为:
投票者:是理性的,即选收益。
偏好显示的途经
偏好:个体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择对象之间关
系的一种主观感觉。
(1)发言、进退、投票、反叛。
(2)为何投票?投票净收益决定。
选民甲 方案 1 方案 2 方案 3 总计 150 -100 -60 -10 选民乙 -110 140 -50 -20 选民丙 -60 -50 100 -10 总计 -20 -10 -10
简单的多数投票规则还会发生一个问题: Bare preferences and enormous preferences can not be distinguished.
效用
李
张
王
方案
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存在单峰偏好, 投票人数为奇数,且按简单多数规则投票, 那么,对所有方案持中间立场的人所偏好的 方案最容易获胜。 假定有三个纳税人R、M、P 。 R: Gr﹥Gm﹥Gp M: Gm﹥Gp﹥Gr P: Gp﹥Gm﹥Gr 表决结果是M所倾向的Gm获胜。
点投票制:每个投票人有相同数目的点,他
们可以把这些点投给他们中意的方案。
点 投 票 制
甲董事 赵先生 钱先生 总计 40 60 100 乙董事 35 65 100 丙董事 90 10 100 总点数 165 135 300
从全体投票者的角度来说,显然点投票制 更能准确衡量投票人的意愿,但大范围内无法 实行。
上述准则看上去都相当合理,不幸的是,阿罗分析的结论是: 要发现一个满足上许全部准则的规则是不可能的。其实是说 不能担保社会有能力去做(比如:社会具有一致偏好)。
第四章
预算方案的公共选择
4、投票的理性放弃
在任何选举制度下,随着选民数量的增加, 当个体在参与决策时认识到他自己的选票表 达出来的他自己的偏好没有决定意义时,便
对某种产品的供应要想达成一致,有两种可 能: 一是在相同的付费水平下,不同的消费者 享用不同的产品数量; 二是在相同产品数量下,不同的消费者采 用不同的付费标准。
比如:班级同学想要集体出资买一束鲜花 放在教室里美化环境。
如果公产用品市场 价格为P,亚当承 受的份额为A,夏 娃为B,且A+B=1 (两人社会),林 达尔均衡即两人对 公共用品投票份额 为OS*和O’S*。 林达尔均衡揭示: 投票(纳税)份额 与公共品的提供数 量可以为全社会成 员同时接受。 观念上可行,实际 不可行。
问题的思考:
首先考虑第五个人M5会怎么想,他最后都有票权,他当然希望前面的 人都扔到海里。再看第四个人M4,他很清楚,假如前面三个人都被扔 到海里,M5肯定也要把他扔到海里。 基于这种的情况,M4的是最不希望前面的人被扔到海里去的。假如MI 和M2都被扔到海里,他很不希望M3被扔到海里。 M3当然知道M4的弱点,他就会给出这么一个方案:自己拿走一百个 金币。M4会同意M3的方案的,毕竟生命更重要! M2知道M3会这么想,如果轮到他分配,给M3多少他都不会满足,M2 会去争取后面的人,给M4、M5各一个金币,他们会乐意的,方案就 得到了通过。M2得了98个金币。 再看M1,他知道M2的方案,给他超过98的话,别人不会同意,只得 放弃M2,可能给M3一个,优于M2分配,给M4或M5一个(三票足 以),自己得97个。——这个答案是对的。 这个问题有很多假设和隐含条件,现实中有任何一个条件变化都会否 定这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