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四单元表格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包含了《古诗两首》、《草原》、《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古诗的韵味,又有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优美文章。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诗和优美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能够背诵指定的古诗;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指定古诗;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2.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对照课文,提高朗读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播放课文录音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美感。

随后,教师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诗歌《水调歌头》的意境和情感2.熟练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3.能够使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过程与方法1.通过诗歌朗读、分析、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小组合作、情感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水调歌头》的意境和情感2.朗读古诗的技巧3.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水调歌头》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2.通过表演等方式,真实地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三、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诗歌朗读音频等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背诵等一、导入教师播放《水调歌头》的音频,让学生跟读并聆听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二、学习与体验1.学生课前背诵《水调歌头》,并进行朗读。

2.分析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诗歌表演,真实地传达诗歌的内涵。

三、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诗歌表演成果,互相欣赏和分享感悟。

四、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欣赏古诗,拓展诗歌世界的认识。

四、课堂互动1.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其他古诗进行朗读和分享。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如诗歌朗读、小组合作表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感悟能力。

六、课后作业1.继续背诵和朗读《水调歌头》。

2.欣赏其他古诗,写下感悟。

3.准备下节课的诗歌表演。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美的力量。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
17、《梦想的力量》1课时
《口语交际与习作四》3课时
《回顾、拓展四》2课时
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或课题:14.《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噩耗、刚强、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1)检查字音、字形。
(2)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三、感受险情
1.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可怕的一幕。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文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会。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A.引导学生抓住“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想象当时这样做的危险和艰难,从而体会大娘为志愿军不顾生命危险的精神。
B.抓住“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来体会,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成语的含义,接着联系句子具体谈谈这个成语“雪”、“炭”分别指什么,最后想象“雪”——志愿军当时的困境及困境会给他们带来的后果,从而进一步体会大娘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为他们而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品质。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表格式附单元计划)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表格式附单元计划)
书课题,作者。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一幅图画,
聆听一段话语,体味一份感情。齐读课题。 二、理解诗题。 1.师简介诗人背景。 2..解题:题目的意思? (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 二、初读古诗。 1.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幅朝雨新柳图 (出示朝雨视频 ),此时此刻,这从柳枝上悄然
滑落的雨滴,这还是雨吗?
(2)那么诗人为什么写柳呢?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柳”与“留”谐音。
(3)这仅仅是在写景吗?不,这是诗人在借景抒情,读出
景中的情。学生练读,展示,师指导。
2.从两地的距离和环境的差异体味离别之情。
(1)饮了这杯酒后,元二就要到安西去了。而那里是一个
物的内心。通过学习真正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
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人格。
3. 教学建议:
( 1)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
物的内心。
(2)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
人物的内心。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步:单元内容总述
1. 本组教材以“家国情怀”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
园地等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 ;有介绍毛泽东
主席痛失爱子时的坚强精神的《青山处处埋忠骨》 ;有介绍革命前辈刘伯承
事迹的《军神》;还有介绍革命前辈方志敏事迹的《清贫》 。
2. 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
忠骨
2. 了解用动作、语言、神

态刻画人 有所感悟。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表格式附单元计划)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表格式附单元计划)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第一步:单元内容总述1.本组教材以“家国情怀”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

四篇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有介绍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时的坚强精神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有介绍革命前辈刘伯承事迹的《军神》;还有介绍革命前辈方志敏事迹的《清贫》。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通过学习真正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伟大人格。

3.教学建议:(1)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2)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9古诗三首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认会写“仞、岳、摩、遗”4个字。

理解“行”“浥”“将晓”“五千仞岳”“摩天”“遗民”“胡尘”“王师”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理解诗词的意思。

3.体会三首古诗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体会古诗意境,丰富学生情感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课时多媒体课件10青山处处埋忠骨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读写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拟定、锻炼、情不自禁”等1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1.通过课文中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课时1.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2.相关课件。

11军神1.学会写本课的15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诊所”“年龄”“土匪”“熟练”“绷带”“惊疑”等20个词语。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人教版教学教案《《语文园地四》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人教版教学教案《《语文园地四》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人教版教学教案《《语文园地四》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四》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综合性学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包含了“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和“语文实践活动”四个部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和写作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口语交际能力不够强,阅读理解深度不够,写作能力参差不齐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2.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深度;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的技巧和方法;2.阅读理解的深入和全面;3.写作的思路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教材、教案、课件等;2.准备好教学环境,如教室、多媒体设备等;3.准备好学生名单,以便于点名和课堂管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口语交际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和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可以选择小组练习或个人练习。

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演讲、表演等。

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教材内容概说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3.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1.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2.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3.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14、再见了,亲人【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准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表格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表格版)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总第()课时年月日五年级下册实用教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总第()课时年月日五年级下册实用教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总第()课时年月日五年级下册实用教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总第()课时年月日五年级下册实用教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总第()课时年月日五年级下册实用教师:③谈话过渡: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主席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④指导朗读,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感受泽东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2)【出示课件5】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①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毛主席回忆起毛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

)你从中了解到毛岸英什么?(从中了解到毛岸英的成长经历。

)感受到什么?(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②请把“这次怎么会……”省略的内容补起来?(a. 这次怎么会牺牲了呢?b. 这次怎么会回不来了呢?c. 这次怎么会不能回来了呢?……)③从这里的省略号你又感受到什么?(毛主席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主席的无比悲痛。

)④指导朗读,从对毛主席的心里活动描写中感受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震惊和悲痛心情。

⑤简介毛岸英的成长经历。

【出示课件6】毛岸英的照片⑥学生阅读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

(3)【出示课件7】“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①指导朗读,从对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中体会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②谈话过渡:彭总司令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这是对烈士毛岸英的尊重,对领袖毛主席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方面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第四单元的重点知识和重点词语。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课文复习:复习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重点把握每篇课文的主题和要点。

2.词语复习:复习第四单元中涉及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3.阅读理解:进行一些阅读理解练习,培养学生理解和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教材、黑板等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学生备好课本、笔、纸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课文
1.教师对每篇课文进行复习,让学生逐段回忆、讲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表演或分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第二步:词语复习
1.教师板书生字词和重点词语,让学生跟读,加深记忆。

2.布置默写作业或词语拼图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

第三步:阅读理解练习
1.教师出题,让学生读一些小文章,并回答问题。

2.师生互动,讨论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
1.利用课堂小测验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的评价。

2.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3.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讨论。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引导。

同时,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次第四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水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学设计1-4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学设计1-4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学设计1-4单元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理解生字词的意思,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构成。

3.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字复述和表达,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信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单元一:《人民的名义》–学习生字词:国宝、铿锵有力–理解文章主旨,分析文章结构•单元二:《悯农》–领读课文,感悟诗意–识记词语:力量、耙稷、岁晏•单元三:《静夜思》–朗读、品味、体会诗意–解读诗中意象,感悟诗人情感•单元四:《爸爸的坚持》–理解文章蕴含的爱和责任–讨论文章中孩子与爸爸的亲情2. 生字词学习•单元一:大雁、脚踏实地、精明•单元二:梅花、默默忍受、守望、绝望•单元三:窗前、远处、竹影、叠句•单元四:科学、发现、严肃、热情3. 文学常识•认识古诗词,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

•通过经典名篇,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文章主旨。

2.学会使用生字词进行句子构成,理解句子意思。

3.进行文字复述和表达,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阅读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信息。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领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文章结构。

2.学生阅读:学生课间独立阅读课文,感悟内涵。

3.讨论分享:学生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感想和理解。

4.朗读表达:学生展示朗读能力,进行句子表达。

五、教学过程安排单元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生课前预备,熟读课文《人民的名义》。

•教师领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学生课间独立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进行晨读分享。

•教师讲解文章结构,分析主旨。

•学生小组讨论文章主题,分享讨论结果。

单元二教学设计(略)单元三教学设计(略)单元四教学设计(略)六、课堂作业1.写出单元中学习到的5个常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2.完成课文的朗读和表达练习,进行自我评价。

五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第四单元

五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第四单元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总 教学内容 课时 13、秦兵马俑(第二课时) 课型 授课时间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 中的作用。 2、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 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激发民族自豪感。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 的作用。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激发民族自豪感。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化备课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总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时 13、秦兵马俑(第一课时) 课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 年, 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 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 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 被人们称为 “世 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 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投影,创设情景 1 、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 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3、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4、默读课文,分段。 (1)2~10 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 (2)按两个方面给 2~10 自然段分为两段,过渡段是 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5、概括段意。 第一段:介绍秦兵马俑的位置。 第二段: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三段: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总结全文。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 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 个性化备课 授课时间 新授课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表格式)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表格式)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组教材以“家国情怀”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

四篇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有介绍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时的坚强精神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有介绍革命前辈刘伯承事迹的《军神》;还有介绍革命前辈方志敏事迹的《清贫》。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通过学习真正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伟大人格。

3.教学建议:(1)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2)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9.古诗三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出示课件6】读五六句。

指名读。

(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还有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

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

(板书:放歌纵酒)全班读。

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2)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评:还在巴峡流连),小组读(评:到了巫峡),大组读(评:到了襄阳),全班读(评:洛阳到了!)(3)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出示课件7】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表格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课前准备
搜集、了解有关抗美援朝的知识。
主要环节
教与学的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复习巩固上节课总结的第一段学习方法。
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2、检查第二自然段学习成果。
(1)(出示)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主要环节
教与学的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二、细读课文赏析语言
三、归纳概括深化主题
(2)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挖野菜致残
(3)指导朗读,读出感激之情。
4、小结。
(1)有感情朗读1、2、3自然段
(2)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别,来送行的人成千上万,志愿军战士多么想一一道别呀,可列车已启动,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再见了,亲人”。
小金花救老王妈妈牺牲;
大嫂挖野菜身受重伤。
5、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文中哪句话表明了志愿军与大娘的情谊?
指导品读:您说,这比山海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品读相关语句。
6、总结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
(1)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2)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
2.师引读(投影句子)
3.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
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1、学生分角色或轮读全文。
2、组织讨论:课文通过描写具体事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园地”为线索,将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写、查等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本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字词句的训练,有阅读理解,有作文指导,还有课外拓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字词句段篇的构成有一定的了解,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字词的书写和理解还不到位,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字词句段篇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2.字词句段篇的理解3.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2.生字词卡片3.PPT课件4.相关课外阅读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课文原文呈现,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句段篇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生字词卡片操练,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4.巩固(10分钟)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习作他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5分)èhào yǔn nuòpáo xiào pēi tāi jǔjué二、请用“____”划出句中的错别字,并依次改正在括号里。

(4分)1.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钓上,闪硕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茫。

()2.那宠大的身躯,屈膝点头时竞然像一个杉杉有理的绅士。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4分)()紫嫣红杯水车()含情()()五彩()纷()山峻岭含辛()苦废()忘食负()请罪四、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_”。

(3分)才干.(ɡuànɡàn)调.度(tiáo diào)上当.(dānɡdànɡ)丞相.(xiànɡxiàn)挑.战(tiǎo tiáo)折.本(zhéshé)五、请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4分)如果……就……虽然……但是……只要……就……无论……都……1.()困难有多大,我们()会竭尽全力去克服。

2.()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蔺相如()把和氏壁交给他。

3.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还要注意节约。

4.()多读多练,()会提高作文水平。

六、判断下列句子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4分)1.“我们应该先预习再听课,先做作业再复习。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2.习作的一般步骤是审题、选材、定中心、列提纲、起稿。

()3.我的作业全都做完了,还有一道应用题没做。

()4.我的作业基本上做完了,还有一道应用题没做。

()六、把句子补充完整。

(4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2.九曲黄河万里沙, 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天连碧水碧连天。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从军行教学目标:1、边塞诗歌的特点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1、理解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2、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1、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猛打猛冲,屡立战功,频频荣升。

2、理解“从军”板书:从军3、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板书:行二、解诗题,知诗人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

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说说你对唐朝的边塞有多少了解?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教师范读4、通过王昌龄的《从军行》,看到唐朝的边塞哪些景物?唐朝的首都是长安(西安),当时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

5、看图读前两句,你有何感受?带上感情读一读。

(戍边将士艰苦、孤寂的生活,怀念家乡)6、过渡语:尽管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7、齐读后两句。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8、第三句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将士们面对困难,报国壮志不但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四、体会意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重新回到唐朝的西北边陲,再一次将所想到的、见到的、听到的,留在心中。

让我们牢记戍边的将士,学习他们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从军行七首作者:王昌龄原文:1、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四单元表格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四单元表格教案
4、感受反问句的作用。
这位老大娘是志愿军的亲属吗?可是为了志愿军战士,她却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在大娘的心中,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志愿军战士在心里深情地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是不会忘记的。课文是这样说的吗?(对比: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板书:比山高,比海深)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老汉是怎样指挥村民们渡过木桥、脱离险境的。
3、研读文段,指导朗读,从老汉的语言、动作中感受老汉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领悟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①点生找出并朗读老汉指挥村民过桥的语句,体会老汉的意图,感受老汉在生死关头,先人后已、顾全大局。
②通过修改标点,对比分析,揣摩老汉说话的语气,感受老汉的坚定果敢。
4.小结本段写法:劝忆颂。
四、放手自读第三自然段。
1.补充板书。
2.指导朗读:用关切、敬重的语气。
3.检查3个生字:跺、莱、挎。
五、依据板书,总结提升,知道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教案尾页
读写
结合点
结合课后的练笔内容,进行构思写作。
板书
设计
6、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昏倒
大 娘
救伤员失孙
深情厚谊
小金花救老王失母
课题
16桥
课型
精读
共2课时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重点语句,感受洪水肆无忌惮、死神来临的危险情景,体会老汉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嫂挖野菜致残
教学
反思
教学得失细节陈述
归因
分析
改进
措施
教案首页年月日
课题
15金色的鱼钩
课型
略读
共1课时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
重点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依依深情。
2、小组讨论后小结
四、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教学
用具
课件
教案续页
教学流程
目标对应点、
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1.交流收集到的关于抗美援朝历史事件。
2.师:中国人民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三年抗战,五年建设,1958年,他们要回国了,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纷纷前来送行,他们握着志愿军的手,激动的泪水不往地流:志愿军握着朝鲜人民的手,干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们发出深情地呼喊:亲人,再见了!再见了,亲人!(板书: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3.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学情
分析
我班有不少男孩子对历史、军事知识非常感兴趣。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上下载,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也能较好地做到了课内外结合。
1、配音朗读课文第三部分,了解故事结局,渲染氛围,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2、读写结合,直抒胸臆,让学生写出内心感受。
3、师生交流,寄托哀思,分享感悟。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通过学习,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能体会善良、执着、无私、奉献给人们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别人的风尚。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2.在阅读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3.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教学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方法

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参与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形式。把第二、三自然段放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互评互议,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仿照课文练说,在时间上给予保障,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是以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再见了,亲人》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金色的鱼钩》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讴歌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精神世界。《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梦想的力量》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文中加拿大一个年仅6岁的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一个毫无可能实现的梦却变成了现实,而且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赞扬了瑞恩善良、坚定执著、金子般美好的童心。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
问:“亲人,再见了”与“再见,亲人”有什么区别呢?等课上完了咱们再来讨论、解答。
二、自主学习,完成要求。
1.把这篇课文分为两大段,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
2.学会五个生字:供、唯、谣、噩、耗。
3.说说这几个词的意思:雪中送炭、唯—、同归于尽、代价。
三、检查讨论自学结果。
第1题:课文按主要叙事和主要抒情分为两段,第—大段三个自然段的结构形式差不多。分段的依据是自然段归并法。
教学
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
方法

手段
通过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从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第2题:提供多音字,读g6ng;谣(yáo)随口唱出的没有伴奏的歌:噩耗(èhào),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第3题:释文见“资料拾阙”部分。具体检查步骤为:在哪里出现(读一读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字、词典上是怎么说的,课文中的具体意思。(这4个词语为第一大段的重点词语,通过4个词语的检查讨论.使学生了解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
4、感受反问句的作用。
这位老大娘是志愿军的亲属吗?可是为了志愿军战士,她却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在大娘的心中,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志愿军战士在心里深情地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是不会忘记的。课文是这样说的吗?(对比: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板书:比山高,比海深)
教学
用具
课件
教案续页
教学流程
目标对应点、
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学生质疑;
二、复述课文,理清层次,了解大意;
三、再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四、课堂小结,词语读写,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一、走近画面,唤起记忆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提示词语,回顾洪水肆无忌惮、人们惊慌失措的画面,感受大难将至的危险情景。
三、齐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比较与第—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在话别对象上有何不同,该用怎样的朗读语气(亲切、关怀、鼓励的语气)。
2.你能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板书,补上这一自然段的板书吗?
3.根掘板书,说一说这一段的内容。
(提要: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不顾生命危险,失去妈妈没有落泪,和志愿军分别的今天却落泪了,她把志愿军看作是比妈妈还亲的亲人,即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
4.小结本段写法:劝忆颂。
四、放手自读第三自然段。
1.补充板书。
2.指导朗读:用关切、敬重的语气。
3.检查3个生字:跺、莱、挎。
五、依据板书,总结提升,知道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教案尾页
读写
结合点
结合课后的练笔内容,进行构思写作。
板书
设计
6、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昏倒
大 娘
救伤员失孙
深情厚谊
小金花救老王失母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读、齐读、试背第二自然段,指导背诵的方法——按结构线索记忆:请求——回忆——安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题是“再见了,亲人”,那么,“亲人”指谁呢?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板书:志愿军、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学第一自然段。
1.指读(读出亲切、劝慰和感谢的语气)。
教案续页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老汉是怎样指挥村民们渡过木桥、脱离险境的。
3、研读文段,指导朗读,从老汉的语言、动作中感受老汉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领悟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①点生找出并朗读老汉指挥村民过桥的语句,体会老汉的意图,感受老汉在生死关头,先人后已、顾全大局。
②通过修改标点,对比分析,揣摩老汉说话的语气,感受老汉的坚定果敢。
教学流程
目标对应点、
及设计意图
2.梳理,给这一自然段分为3个层次。并说说每个层次各对大娘说了什么。(第一层中“劝”,劝大娘停住送别的脚步,劝大娘别担心,“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妈妈;第二层是“忆”,回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具体说了两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孙子:第三层是“颂”,赞颂大娘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③读文体会,从老汉一“揪”一“推”的动作中,从老汉前后语言的矛盾中,感受老汉的正直刚硬,而在父子间却显现出深沉的父爱。
4、转换角色,将“老汉”改为“父亲”,将“小伙子”改为“儿子”,师生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5、文本延伸,通过猜想在生命最后一刻,父亲想对儿子喊些什么,触及学生内心。
四、铭记画面,寄托哀思
二、自学质疑
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理清文脉
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