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几何体1.1空间几何体的构造 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 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 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E D C B A ABCDE -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 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E D C B A P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 的局部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 五棱台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四棱台ABCD —A'B'C'D'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 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 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 间的局部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 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必修2-知识总结校对g

必修2-知识总结校对g

必修2-知识总结校对g必修2-知识总结《必修2》是中国高中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教材,涵盖了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

下面是对《必修2》涉及的一些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校对的文章。

一、文学知识1. 古代诗词欣赏《必修2》介绍了几首古代诗词,并对其中的一些典故和修辞手法进行了分析。

在欣赏古代诗词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和意义;- 分析诗词的结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诗的格律、押韵等;- 听诗词的朗诵和演绎,感受其中的音乐和美感。

2. 小说阅读《必修2》中介绍了一些当代小说作品,包括《红高粱家族》和《活着》等。

阅读小说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叙事手法,如时间线索、人物关系等;- 思考小说的意义和价值,如对于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思考等。

二、历史知识1. 古代文明《必修2》介绍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包括古代人类的起源、农业文明的形成、城市文明的出现等。

理解古代文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理解古代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如狩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等;- 了解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地理环境、技术发展等;- 探索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如法律制度、科学文化等。

2. 中国古代史《必修2》介绍了中国古代史的一些重要时期和事件,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衰、三国时期的分裂等。

理解中国古代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理解各个朝代的起源、兴衰和转变,分析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如封建制度、贵族地主等;- 探索古代历史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和启示,如民族精神、国家意识等。

三、社会科学知识1. 社会结构《必修2》介绍了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包括社会分层、社会角色等。

了解社会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研究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 分析社会结构中的不同阶层、群体和个体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如阶级斗争、社会流动等;- 探索社会结构对个人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影响和作用,如社会自治、社会控制等。

高中政治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二必背知识点第一课第一框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①从根本上说由我国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决定.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有利于形成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1)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2)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3)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4.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根本制度基础.5.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体现是什么?(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上。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6.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7.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1)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是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课第二框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如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1)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必修二基础知识点和方法总结

必修二基础知识点和方法总结

第二章 空间位置关系
平行:证线面平行:找线与面内一直线平行
构造三角形:利用中位线 构造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
证面面平行:找两个相交线与面平行
垂直:证线面垂直:面内找两相交直线与所问直线垂直(常用三垂线) 证面面垂直:找线面垂直 成角:
异面直线成交:平移
线面成角: 线上一点向面做射影
二面角:1.找交线 2.在两面内找交线垂线 3.这两个垂线成角即为二面角(常用三垂线)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直线过定点:按参数重新合并,列方程组,求x y =⎧⎨
=
⎩即为交点横纵坐标
直线到两定点距离相等:过两点中点
12
12
2
2
x x y y ++(,

第四章 圆的方程
标准方程:()2
2
2
()x a y b r -+-= (),a b r
一般方程:0Ax By C ++= -,2
2D
E ⎛⎫- ⎪⎝⎭
2
位置关系:
点与圆:确定点与圆心距离
,d 利用两点距离公
线与圆:一、确定圆心到直线距离,d 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d r d r d r >=<,相离 ,相切 ,相交
二、求曲线交点:联立方程组,22
00A x B y C x y D x E y F ++=⎧
⎨++++=⎩
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用2=4b ac ∆-,判断根的个数
圆与圆:确定圆心距,d 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d R r d R r R r d R r d R r d R r >+=+-<<+=-<-,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内含。

教材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教材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教材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必修二是我国普通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对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一、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由于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出鸦片,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鸦片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严厉的禁鸦片措施,引发了英国的强烈不满,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由洪秀全领导于1851年兴起。

该运动在中国南方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最终被清朝政府镇压。

3.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清朝末期的一次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

光绪皇帝任命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实行变法,试图改革朝政,推行君主立宪和改革政治等方面。

然而,最终因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和帝国主义的干涉而失败。

4.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事件,发生于1911年。

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彻底变革。

5.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运动,发生于1919年。

该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在政治上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在文化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6. 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一次反抗封建统治、推翻北洋政府的革命战争,由国民党领导,在1926年开始,经过几年的战斗,最终推翻了北洋政府,完成了北伐战争。

7. 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屠杀事件,发生于1937年。

在此期间,日本军队在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导致了数十万无辜平民的死亡。

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世界近代史1.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事件,发生于1789年。

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整理一、数列与多项式1. 等比数列:其公比均相等的数列被称为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是一类特殊的等差数列,其公差为0,即该数列中任意相邻的两项的比值都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公比,称该数列为等比数列。

2. 等差数列:若一组数对相邻的两项之差均相等,则这组数叫做一等差数列,记作Sn = a1, a2, a3, … an,其中a1为数列的第一项;an项为数列的最后一项,d为数列的公差。

3. 多项式:多项式指由常数或变数的乘积、相加构成的形式而又不是等号的拮抗式,其系数最大的变数的指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阶数,多项式的问题记作P(x) = a0 + a1x + a2x2 + … + anxn,其中a0,a1,… ,an都是常数,x是变数,n是阶数。

二、函数与图象1. 函数:函数定义为一种从一个或多个输入变量到一个或多个输出变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函数是一种事物存在的方式。

若把一个变量(或数)作为函数的参数时,得到的另一变量(或数)称作函数的值。

用f(x)表示函数的通用符号,表示x的函数值是f(x)。

2. 运算: 函数的值的运算就是x的代换,其运算结果取决于x的取值,因此要区分x 的取值范围。

3. 图象:图象是一类函数图像,把函数表达式转化为图像,让人们更容易看懂函数的信息,可以把函数中的变量作为水平轴,把函数函数值作为垂直轴,将形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是函数f(x)的图象。

三、二次函数1. 二次函数定义:若一个函数中只含自变量的平方项,就称函数为二次函数。

一般的,形如y = ax2 + b的函数都可以被称为二次函数。

2. 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以一元二次方程式为概念的函数,常常用来模拟一些物理变化过程,例如重力和磁场的影响,物理变化的运动曲线,和财务计算等概念。

3. 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一般会描绘出一个一抛物线,当抛物线的 a 值小于 0 时,抛物线上方为凹,a 值大于 0 时,抛物线上方为凸若抛物线两个焦点在 x 轴上,则它表示为 y=ax2,若两个焦点不在 x 轴上,则可以表示为 y = ax2 + b。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空间几何1. 直线和平面的方程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4.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和距离5. 空间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6. 直线与空间中的曲面的位置关系7. 空间中的投影和距离第二章解析几何1. 平面直角坐标系2. 点、直线和曲线的坐标表示3. 点、直线和曲线的性质4. 直线的斜率和截距5.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6.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7.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8. 曲线的一般方程和特殊方程第三章函数与导数1.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函数的性质和分类3.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 极坐标系和参数方程5. 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点6. 幂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7. 三角函数及其性质8. 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9. 导数的定义和性质10. 导数的计算和应用第四章导数的应用1.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2. 函数的单调性与凹凸性3. 高阶导数与函数的泰勒展开式4. 函数的图形与导数5. 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6. 驻点和拐点的判断7. 函数的应用问题:最优化问题,曲线的切线与法线,函数的估值与逼近第五章不等式与函数图像1. 代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 高次多项式不等式的解法4.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5.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6. 函数图像的性质与变化趋势7. 函数的奇偶性与对称性8. 根据函数的图像作函数不等式的解第六章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2.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 条件概率与乘法定理4. 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5. 随机变量的概念和性质6.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函数7. 期望值与方差的概念和计算8. 典型离散分布和连续分布9. 抽样分布与统计推断10. 统计图表和统计量的应用。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式,及其未知量的解析解,二次
函数图像的性质,凹凸性和极值点位置,及其判定方法。

2、三角函数及其图形: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平面直角坐标系下
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图像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根据图形求三角函
数值,及其应用。

3、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常用的小数转分数的方法,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
其规律性的分析。

4、指数及对数:指数的定义,特殊指数的运算及其规律性,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对数的定义及其特殊性质,对数函数及其图形性质,及其一元二次多项式的变换。

5、多项式及其因子分解:多项式的基本定义,及其分母和分子的几何概念,多项式
的因子分解,及其唯一性的判断。

6、不定积分及其应用:不定积分的定义及其特殊性,常用的不定积分计算方法,及
其实际应用,求积分近似值的方法,以及实际的应用案例。

7、应用题中的数字变换:应用题中常见的实数变化,及其最高次数的判定,同时变
化的最小公倍数及其关系,求解应用题中特殊方程组的方法,及其实际案例。

8、圆的参数方程及极坐标方程:圆的定义,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方程的转换,园的性质,及其圆上点的定位方法,过定点且与圆的关系及应用。

9、高等函数及应用:高次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像的特点,高次函数的求解及其实际
应用,对数及指数函数的求解及应用,以及多项式、二次曲线等拟合应用。

10、三角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三角型函数的定义及其特殊性质,三角型函数的
变换及其图形改变,及其三角函数与几何图形联系的应用。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记知识点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记知识点整理

字词1、《荷塘月色》: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霎时脉脉酣眠参差峭楞楞倩影梵婀玲鹢首棹纤腰敛裾嬉游踱步2、《故都的秋》:混混沌沌潭柘寺一椽落寞歧韵颓废廿四桥3、《囚绿记》:猗郁蕈菌葱茏婆娑淅沥瞥见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4、《诗经》:氓蚩蚩愆期将子无怒垝垣尔卜尔筮咎言载笑载言于嗟桑葚陨徂尔汤汤渐车帷裳罔极咥笑隰玁狁不遑靡盬骙骙腓象弭鱼服雨雪霏霏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5、《离骚》:修姱忳郁悒侘傺溘死鸷鸟方圜攘诟谣诼岌岌杂糅昭质可惩6、《孔雀东南飞》:怀忿葳蕤玳瑁流纨磐石拊掌婀娜踯躅赍钱日暝摧藏蹑履怅然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否极泰来:否,不顺利;泰,顺利;极:尽头。

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

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7、《诗三首》:慷慨青青子衿阡陌羁鸟暧暧樊笼8、《兰亭集序》:修禊流觞激湍彭殇嗟悼会稽静躁虚诞世殊事异放浪形骸: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

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

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感慨系之: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

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9、《赤壁赋》:桂棹幽壑嫠妇愀然舳舻横槊赋诗麋鹿匏樽蜉蝣肴核狼籍枕藉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将断未断。

形容音乐细微绵长或声音微弱或情况危急。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

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竭,尽、完。

拿不尽,用不完。

形容极其丰富。

10、《游褒禅山记》:庐冢谬窈然瑰怪幽暗昏惑。

高中必修二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全部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生和生活1. 社会环境和主观能动性本单元主要是讲述了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强调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生的重要性。

人们经常通过社交互动来获取信息和经验,从而影响到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人们要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适应和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单元:生活与道德3. 道德的本质和作用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道德的概念和特点,道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

通过道德规范的约束,人们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增进社会和谐。

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准则和规范,同时道德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的本质是一种社会规范,它起着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第三单元:理想与现实5. 理想的作用和现实的制约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目标和动力。

而现实则是人们生活的现状和条件,它对人们的行为和选择产生着制约。

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理想是现实的推动力,而现实则是理想的制约力。

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条件,努力实现理想,同时也要对现实进行正确的认识,不断调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第四单元:知识与方法7. 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学习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人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同时,人们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第五单元:人生观和价值观9.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概念和特点,人生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看法和态度,是人们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认识和选择。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取舍,是人们对事物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和评价。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受到个体的文化、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个体自身的认识和选择的影响。

必修二全册知识点

必修二全册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0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周期3.族4.元素周期表的轮廓结构巧记口诀: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四长三个短,第七尚不满。

纵行称为族,共有十六族,一八依次现,一零再一遍。

一纵一个族,Ⅷ族搞特殊,三纵算一族,占去8、9、10。

镧系与锕系,蜗居不如意,十五挤着住,都属ⅢB族。

5.元素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0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元素周期表在元素推断中的应用(1)利用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推断(本方法常用于确定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元素)。

“三个”关系:等式一: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等式二: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等式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3)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如a X(n+1)+、b Y n+、c Z(n+1)-、M n-d2.元素原子序数差的确定方法(1)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

(2)同主族相邻两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情况。

①若为ⅠA、ⅡA族元素,则原子序数的差值等于上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②若为ⅢA族至0族元素,则原子序数的差值等于下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03/碱金属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相似性原子都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化学性质活泼,它们的单质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它们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及水反应。

碱金属与水反应的通式为2R+2H2O===2ROH+H2↑(R 表示碱金属元素)。

(2)递变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①②与O2的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更加复杂,如Li与O2反应只能生成Li2O,Na与O2反应还可以生成Na2O2,而K与O2反应能够生成KO2等。

③与H2O的反应越来越剧烈,如K与H2O反应可能会发生轻微爆炸,Rb与Cs遇水发生剧烈爆炸。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如CsOH的碱性最强。

高一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高一必修2课程是中学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涵盖了多个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第一章:直线与圆的基本性质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介绍了直线的斜率计算方法,以及斜率与直线的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2. 平行线与垂直线:介绍了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以及判定方法。

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切、相离和相交等情况,以及如何判断两者的位置关系。

4. 切线与割线:讲解了切线和割线的概念,以及如何求解切线和割线。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介绍了函数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常用的函数表示方法。

2.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讲解了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以及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等函数的性质。

3. 函数的运算:包括函数的加减乘除、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等运算方法。

4.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介绍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特点、性质及其图像。

第三章:三角函数1. 弧度与角度:讲解了角度与弧度的相互转换关系以及常用的角度制和弧度制。

2. 各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及其性质。

3.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介绍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绘制方法以及周期性、奇偶性等性质。

4.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讲解了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以及其推导过程。

第四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与表示:介绍了数列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常见数列表示方法。

2. 数列的通项公式: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方法。

3. 数学归纳法:讲解了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五章:平面向量1.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表示:介绍了平面向量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常见的向量运算法则。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讲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涵盖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定义、求解方法以及几何意义。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详细归纳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详细归纳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详细归纳第四章曲线运动第一模块: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夯实基础知识』■考点一、曲线运动1、定义: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始终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即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3、曲线运动的性质因为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因为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

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因为其方向持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因为曲线运动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持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物体做一般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物体只受重力,初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

可推广为物体做类平抛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到的恒力方向与物体的初速度方向垂直。

(3)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垂直于物体的速度方向,且合外力方向始终在同一个平面内(即在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内)总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5、分类⑴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⑵非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变力(大小变、方向变或两者均变)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

■考点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运动的合成: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因为它们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运动合成重点是判断合运动和分运动,一般地,物体的实际运动就是合运动。

2、运动的分解:求一个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⑴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⑵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时间相等⑶独立性:一个物体能够同时参与几个不同的分运动,物体在任何一个方向的运动,都按其本身的规律实行,不会因为其它方向的运动是否存有而受到影响。

必修二知识点大总结

必修二知识点大总结

必修二知识点大总结必修二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向量代数等内容。

在学习必修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强化我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本文将对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大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运动和位置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

在必修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的方程和性质、圆的方程和性质、抛物线的方程和性质等知识点。

1.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指平面上每个点都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表示,也就是点P(x, y)与数对(x, y)的一一对应。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点的坐标来确定该点在平面上的位置,也可以通过给定的直线或者曲线方程来确定它的位置和性质。

2. 直线的方程和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通过一般式方程、斜截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来表示。

直线的性质包括斜率、截距、角平分线的性质等。

3. 圆的方程和性质圆是平面上一点到另一固定点的距离等于一个确定的正数,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这个确定的正数叫做半径。

圆的方程可以通过一般式方程和标准式方程表示,圆的性质包括圆心、半径、切线、法线等。

4. 抛物线的方程和性质在解析几何中,抛物线是指平面上的一点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定直线的距离。

抛物线的方程可以通过标准式方程、顶点式方程和焦点式方程来表示,抛物线的性质包括焦点、准线、顶点等。

二、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尺寸、位置和运动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

在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空间直角坐标系、三视图和投影、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和投影、旋转体的体积等知识点。

1. 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是指空间内点的坐标系,用以表示空间内的点。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点的坐标来确定该点在空间中的位置,也可以通过给定的直线、平面或者曲面方程来确定它的位置和性质。

2. 三视图和投影三视图是指物体在一个平面上的三个视图,分别是俯视图、前视图和侧视图。

高中政治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二必背知识点一、政治生活的主要领域1. 政治权利与义务-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表达政治意愿的自由- 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 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 政治制度- 国家的政体和国体- 政治体制的类型- 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 政治组织- 政党制度- 政治团体和利益集团- 政府机构和行政体系二、政治活动的基本原则1. 法治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法律的权威和公正2. 民主原则- 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 民主参与3. 平等原则- 政治权利的平等- 机会的平等- 反对歧视三、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1. 选举- 选举制度的类型- 选举程序和规则- 选举的意义和作用2. 公共决策- 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社会听证和民意调查- 公共参与的渠道和方法3. 社会运动- 社会运动的形式和特点 - 社会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 社会运动的组织和实施四、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1. 政治文化- 政治价值观- 政治信仰和政治意识形态 - 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变迁2.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政治社会化的意义和作用五、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1. 政治发展- 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政治参与的扩大与深化- 政治文明的进步2. 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的条件和因素- 政治冲突的解决与调解- 政治秩序的维护六、国际政治与全球治理1. 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 国际政治的基本原则- 国际政治的主要问题和挑战2. 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机制和机构- 全球问题的合作与应对- 全球治理的挑战和前景以上是高中政治必修二的一些必背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发展批判性思维,并为将来的政治参与打下基础。

在复习时,学生应该结合实际案例和历史背景,深入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时,学生也应该关注时事政治,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6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6分)(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6分)(3)比较图中(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8分)2010年,曹妃甸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已全面投入生产。

(4)说明钢铁厂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8分)(5)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8分)【答案】(1)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河道变窄,分叉减少。

主要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少,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

(4)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集聚;促进当地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

(5)制约因素: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应对措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 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5、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1 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2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2. 城市与城市化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2、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功能区比较注1:高级住宅区分布城市外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邻;低级住宅区多分布城市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注2:中心商务区特征(建筑物高大密集、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是城市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地方。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OA——商业区(距市中心近,交通便利、有大量的消费人口)AB——居民区(介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便于购物和上下班)BC——工业区(远离市中心,土租低而工业占地面积大,可降低成本)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依据: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德国南部为例)6、中心地理论理想状态下城市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同一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排斥,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的相互重叠、层层嵌套。

2.3 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土地的城市化(乡村用地变为城市用地)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城市化的意义:(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发达国家:起步早(第一次产业革命后);水平高(平均70%);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起步晚(二战后),发展快;水平低(平均33%);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物圈:生物多样性减少;岩石圈:城市土地质量下降;水圈: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大气圈:城市热岛。

同时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城市环境: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

8、如何建设“生态城市”:(1)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3.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1 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的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7、农业地域的含义: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8、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生产方式、技术先进;政策支持。

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发展措施:东水西调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1)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2)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5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传统经验丰富。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1)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2)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人多地少,消费量大)(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4、措施: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商品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