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江南史专题讲义_序_王家范
王家范:明清江南消费风气与消费结构描述
王家范:明清江南消费风气与消费结构描述大约从明中叶开始,江南社会风气趋向奢靡的议论日见激烈,其间虽一度经历过顺治朝的经济低谷,大致到康熙前期,故态复萌,杞忧之士又良多感喟(本文所论,以启祯、顺康为主,稍前推后延)。
暂不论这些见解是否允当,至少它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似乎明中叶以后的江南已属于高消费地域,其消费水平与消费风气均领全国之先,殊为瞩目。
明末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借抄录万历《歙县志·风土论》,概述了有明一代社会风气演变的四个阶段,经史学家多次征引,已为同人熟知。
其实,最先敏感到这种变化的是苏州府人氏王犄。
他据其亲身经历,描述了明初以来的变化,认为早在成化前后,江南首府姑苏已得风气之先(1)。
稍后,嘉靖、万历间浙江仁和人张瀚更认为江南三吴的消费风气在全国具有“唯马首是瞻”的影响(2)。
松江府人徐献忠在其《吴兴掌故集》中也认为“今天下风俗,惟江之南靡而尚华侈,人情乖薄,视本实者竞嗤鄙之”。
江南另一中心城市杭州,王士性在其写于万历二十五年的《广志绎》中称“杭俗儇繁华,恶拘俭而乐游旷。
”不独中心城市,二、三等城市如松江府、县城亦然如此。
据同时期华亭人范濂所《云间据目抄》说:“吾松素称奢侈,今黠傲之俗,已无还淳挽朴之机。
”更可注意的是,第四等级的市镇,也受到了某种“高消费”风气的侵染,同样遭到呵责。
例如州府第一巨镇乌程县南浔镇,乾隆董志宁《镇志》据明嘉、万以来变化载道:“迩来风会日趋,稍不如昔,奢靡渐启。
冠婚丧祭,并尚繁文,颇有僭逾之风”。
又如嘉兴府桐乡县青镇早在明代中叶,该镇文人李乐据其亲历,也说“余生长青镇,独恨其俗尚奢,日用会社婚葬,皆以俭者为耻。
贫人负担之徒,妻多好饰,夜必饮酒,病则祷神,称贷而赛。
”(《续见闻杂记》卷十一)从有关方志材料看,湖州双林、菱湖,嘉兴王店、青镇,吴江盛泽诸镇多有妓院之设,颇可惊异。
其中盛泽归家院十间楼更是以拥有名妓多人而鹊声江南(3)。
钱牧斋爱妾柳如是青楼艳史即从此间而流衍于云间、虞山,成为明清之际江南一大轶闻。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第Ⅰ卷 (选择题共7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居住在山洞里,即“穴居”,而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却能过着定居的生活。
发生这种改变的主要缘由是()A.学会制造房屋B.能够掘井引水C.原始农耕经济得到发展D.自然环境的改变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A.骨耜 B.司母戊鼎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猪纹陶钵3.商朝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
商王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
这反映的政治特征是()A.商王就是神仙下凡B.皇权实现高度集中C.神权和王权相结合D.阶级冲突相对缓和4.商代的甲骨文目前仅集中出现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铜铭文则遍布四面八方。
这表明在周朝()A.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显著加强 B.汉字起先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字C.青铜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D.贵族阶级丢失了文化话语权5.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之制度大异于商者,包罗甚广。
不能在此一一论列,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
”其意在说明()A.西周制度深受商朝影响 B.商朝已有华夏民族观念C.分封利于华夏民族形成 D.西周已经进入封建社会6.周朝时,士以下的胥吏阶层靠“稍食”(官府发放的口粮及衣装)为生,它的多少要依职事与考课而定,按等级发放。
该制度()A.说明官僚政治起先形成 B.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C.说明等级制度渐渐加强 D.服务于分封制和宗法制7.闻名作家、学者易中天认为,周是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从文化的角度、文明的角度讲,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是在西周……之所以我要谈西周的政治才智,就是要寻根,找到我们文明历史的根”。
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四方”臣服中心的国家观念8.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选择性历史讲义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学生版)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1.农业工具的演变、特点及作用。
2.纺织、陶瓷、金属冶炼等手工业工具的进步及其作用。
3.劳作方式的发展。
知识点01 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1)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2)表现石器旧石器时代的制作方法以 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 铜器距今5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铁器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 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2.灌溉工具(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 进行灌溉。
(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 ,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民间广泛使用。
(4)唐朝出现了 ,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3.畜牧业生产工具古人用 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微点拨】翻车与筒车的区别翻车与筒车都是古代灌溉工具,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翻车是靠人力踏动,筒车是靠水力冲动。
【知识拓展】 西亚、北非和欧洲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
这里是农业最早起源的地区,以后又最早出现金属器,最早进入文明时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即学即练1】1.下表是根据考古资料统计的汉朝出土铁农具种类及比例。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C.官私手工冶铁业很发达D.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即学即练2】2.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唐代出现了一种结构更加完备的耕作工具,操作灵活省力,便于转弯,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宜于深耕和精耕,不仅节省了畜力,也提高了耕作速度和质量。
这种耕作工具是A.大镰B.曲柄锄C.耧车D.曲辕犁知识点02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1.纺织工具2.陶瓷工具(1)主要工具:坯车、匣钵、支钉等。
江南与中外交流
和江南的过程,对这些物品的传人给江南的 日 常生 活和地方风俗带来的深刻影响作了精彩的论述。钱 杭的 《 民国初年浙江萧 山湘湖改造中的外国模型 》 主要考察了民国初年韩强士提出的萧山湘湖改造计
2 海 上 贸易 时代 的社 会 经 济 变迁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对明清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 发生 了深刻 的影响 ,这种社 会经济 变迁在 中 国的近
究在材料、 方法和研究视角上有较大的开拓。华立 的 《 本漂流 民眼中的清代乍浦港 》 日本漂流史 日 从 料 中整 理 了关于 清代 乍浦 港社 会风 貌 的记 载 , 并对 乍浦的对 日 贸易及 中日民间交流状况作了探讨。范 金 民的《 朝鲜人眼中的清中期 中国风情——以崔斗
1中外交往中的江南社会生活2海上贸易时代的社会经济变迁明清以来的江南社会生活向来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本次会议提交的论文对这一领域的探讨更从中外交流渐趋密切的时代大背景下展开很多研究在材料方法和研究视角上有较大的开拓
、 南 与 中 外 交 流
复旦 大学历 史 系
20 年 9 67日, 08 月  ̄ 由复旦大学历史系主办的 “ 江南 与 中外 交 流 ”国际学 术研 讨会 在 复旦 大学 召 开 , 次 会议 旨在 拓 展 江南 史 研究 的视 野 , 进 江 本 推
国人 的 中 国、 江南 游 记 , 这些 游 记 中关 于 江 南 环 对 向 “ 居 ”的过 程 中 , 城 在笔记 、 志等文 献 的撰述 中 方
蠢 境和生活的记载作了 详细的归纳和分析。
邱仲麟的 《 眼镜传人与明清江南 的 日 常生活 》 圣 和王鸿泰的 《 } l 倭刀与侠士 : 明代倭乱与江南士人的
赏析《哀江南赋·序》
赏析《哀江南赋·序》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山于语言文字的古今隔阂,要想较顺利地读懂古书,一般要参看注释。
注释对读者阅读和正确理解古书大有裨益,因此精准的注释尤为必要。
然而山于版本和注释家的不同,注释也会有所差异。
同时,有些词句,如果没有古人的注释,我们也无从知道其含义,阅读时就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对于以上问题,笔者参照王力《古代汉语》、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个版本,以《哀江南赋·序》的注释为例,试考论不同版本注释的正误,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此序。
从注释内容上可分为以下儿个方面。
下面试分析。
一、训释语言和文字这一部分主要解决两大方面:一是,字面生涩而义晦;二是,字面普通而义别。
(一)实词的解释1.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句中对“让”一字的解释。
王力《古代汉语》和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释为“让位,禅让”。
“让东海之滨”这句话解释成:让位而居于东海之滨,不说“篡”而说“让”,是掩饰之词。
而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认为“让”是“辞让,谦让”,《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为孤竹国君二子,兄弟相互辞让君位,逃至海滨。
”这句话喻自己本以谦让自守。
同一句话中,“让”字出现两种不同的注解,导致句意产生很大的差异。
倪播+庚子山集注》:“让东海之滨者,盖指魏、周禅受也。
”故根据语意和典故,笔者认为“让”解释为“让位,禅让”更妥。
让,古作“让位,禅让”讲。
如《荀子成相》:“尧让贤,以为民,泛利兼爱德施均。
”《吕氏春秋·慎人》:“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2.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王家范:治官之官越来越多而治民之官越来越少
王家范:治官之官越来越多⽽治民之官越来越少古代地⽅志今天,我们能从历史上留下来的旧⽅志⾥读到些什么?旧⽅志⾥的所记所载,有多少能为今⼈所借鉴?让我们来听听华东师范⼤学历史系教授王家范的解读。
了解国情,有现实与历史两条途径,哪⼀条也不能缺解放周末:国有史,家有谱,地⽅有志。
相⽐国史和家谱,地⽅志对于⼤多数⼈来说是⽐较陌⽣的。
王家范:是这样的。
按专业的说法,地⽅志分新编与旧刊两种,民国以前的⽅志统称为旧⽅志。
地⽅志起源很早,但历代遭毁损的情况⾮常严重。
现存宋代到民国的府县地⽅志,⼤约10000种左右,清代最多,民国与明代数量相当。
另外,明清还有乡、镇、村志,以南⽅居多。
今天,为什么要花⼤⼒⽓把旧⽅志好好搜集整理并重刊出版呢?因为把⼀万部⽅志连贯起来,可以读出的是全国各地⼏千年来发展奋⽃和社会治理的历史。
2001年起,上海⽅志办牵头,做了⼀件⼤好事,把现今上海所辖地域尚存的府县志旧籍收齐并整理印⾏,定名《上海府县旧志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规模宏⼤。
把本地区旧⽅志全部收齐,这在全国也算是⼀项创举。
解放周末:历史上的地⽅志,对⽣活在今天的⼈们有什么价值?王家范:如今,由于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商业需要,地⽅志中的物质⽂化、有形⽂化⾸先得到了各地政府和商家的青睐,得以开发。
但相对于这些物质⽂化、有形⽂化,⼈们对其中的“⽆形财富”还不够重视。
我说的是,地⽅志⾥蕴藏着的那些有关各地社会治理与经济、⽂化建设的历史财富。
解放周末:事实上,“⽆形财富”⾥所蕴藏的更具价值意义。
王家范: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外国的现代化经验对我们不⽆参考价值,但都不能代替我们⾃⼰的创造,因为我们有⾃⼰的国情,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和⽂化。
与此同时,中国有极为丰富的历史记载,国史、地⽅志、家谱、书信等,各种形式,长期连续,这在全世界是独⼀⽆⼆的。
了解国情,有现实与历史两条途径,哪⼀条也不能缺。
读地⽅志,正是了解国情的⼀条有效途径。
为地⽅说话,反映地⽅民情民意,这是地⽅志和国史最⼤的区别解放周末:听说以前的知县、知府,上任第⼀件事就是读地⽅志,是这样吗?王家范:这从⽅志⾥就能读到。
读王家范先生中国历史通论
读王家范先生《中国历史通论》王先生由太史公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起讲,道出了通史、通论的大体特点。
我自己的理解,首先是通史要道出整个宏观生存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沟通天人,阐释天人相生的智慧。
其次,通史道出了整个历史长河的脉络,只有这样才能够看到更渺远的过去,看到无穷的未来,看到人世沧桑中礼仪器物“损益几何”。
最后,通史应该出于通史家“专制”,而不是一味附会他人意思,不能做成零散、实际断裂的资料整理,要由史家个人“三才”去把它缕平,而且论述出某种智慧。
由这三点我又想到三个结论:第一,写通史的必要性。
这一点应该很明确。
王先生说:“《资治通鉴》,何止是一部迄于五代纪年史的书名,更是一部推动全数传统中国政治演进的‘发动机’”。
鉴于旧事,有资于治道。
若是《资治通鉴》只是为政治,那在现在全面发展当中还有更多的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方面的经验和构思需要从人类历史中去找答案。
只有汇通古今中外天地人,真正把握住历史的“通”,才能理性地看待此刻和预测未来,而且合理操作。
断代史和专门史固然不可缺少,但通史有它无法替代的功用。
常常听到此刻有些学者诟病通史,说通史家肯定是要用他人的功效,不是原创,此说固然有道理,但凡事换个角度衡量利弊,用心体察,破除偏执,也未为不可。
第二,王先生书中常常提到孟夫子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他主如果指中国传统政治中的“卡里斯玛型”人物,也就是政治精英。
我把它附会到史学英才身上。
在上下九千年中国历史上,总人口可能有几十亿,学者可能有万万,但真正能够做出好的通史、通论的人并无多少,孔夫子、太史公、刘知几、杜佑、司马光、郑樵、马端临、章学诚、明季的四位大师、钱穆、吕思勉、张荫麟等,应该过不了一百位。
王先生多次引到张荫麟《中国史纲自序一》中的一句话:“写中国通史永远是一种极大的冒险”,因为这需要独得史学三昧的人,要达到天时人地相宜等条件。
从王先生的讲解中我领略到,通史家的气魄、目光、才华、情感、嗅觉、毅力、气节、气质、理性都是一般人所不能具有的,一般人也领略不到通史家在工作中的境界。
中国通史6:江南市镇
中国通史6:江南市镇江南市镇(上)第⼋⼗五集:江南市镇(下)第⼋⼗五集:江南市镇苏州古城区相传明朝洪武初年,就在朱元璋,东进攻占苏州城后,不久,⼀位江南富商让这位开国皇帝龙颜⼤怒,惹怒朱元璋的,正是来⾃周庄的商⼈沈万三。
相传他富可敌国,家中有聚宝盆。
沈万三慷慨解囊,捐资帮助朱元璋修筑南京城墙,却不料,让草根出⾝打天下的朱元璋妒⽕中少。
明史记载,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请犒军,帝怒⽈:匹夫犒天⼦军,乱民也,宜诛。
最终在马皇后的劝解下,朱元璋没有杀沈万三,⽽是将他发配到偏远的云南,洪武26年,沈家再度卷⼊蓝⽟党案,从此萧条没落,周庄沈⽒富有的程度。
竟让皇帝都眼红,⽽这样的富户就⽣活在江南的⼀个⼩市镇中,到了明代中晚期,在太湖沿岸星罗密布⼤⼤⼩⼩的市镇之中,云集着更多的富商⼤贾,名门望族。
震泽镇,是座落在太湖南岸的⼀座江南市镇,这天,⼀个年轻的织⼯,带着他的妻⼉来到这⾥,他们将在这座⼩镇开始新的⽣活。
那时的震泽镇只有三四百户⼈家,此前元代诗⼈王杰曾以“存世萧条数⼗家”的诗句作为此地的景况写照。
这⼀家⼈选择在此定居,是因为他们可以在这⾥找到更好的⽣活,逐渐发达的商业与⼿⼯业会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作机会。
震泽镇,在明代⾪属于苏州府的吴江县,明代的苏州府下辖吴县、长洲县、常熟县、吴江县、昆⼭县、嘉定县和太仓州。
相当于今天的苏州市以及上海苏州河以北的各个区。
苏州府是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地区的六个府之⼀,其余各府包括松江府、常州府、杭州府、嘉兴府和湖州府。
它们处于环太湖流域,是明清两代最繁荣富庶、最有⽂化⽓息的地区,城市化程度很⾼,这便就是狭义的江南。
王家范(华东师范⼤学终⾝教授):市和镇把它合起来作为⼀个名词,这个名词呢,⼀般的明代⽅志⾥都有,依旧是带有市场贸易功能性质的镇,叫市镇。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跟过去的军镇区别开来,它说明了农业的中国商品交换、商品贸易发⽣得很早,农业跟商贸是同时发展的。
明代的⼀家三⼝迁居之地震泽镇就是⼀座典型的江南市镇。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PPT课件20 人教版优秀课件
讲授新课
三 江南地区的开发
观察和思考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 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 饶,覆衣天下。
——《宋书》 想一想: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 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
讲授新课
江南地区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 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 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 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 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第四,经 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
随堂训练
我国现在的南方经济发达程度要强于 北方,而五代以前我国一直是北方经 济发达程度强于南方。开始发生这种 变化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 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大的开发。请你回 答: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2)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具体都 有哪些表现?请你举例说明。 (3)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何影响?
随堂训练
(3)影响或作用:江南地区的开发 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 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 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 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 ,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 棒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 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 奇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 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 看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 使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 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 错,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 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 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 战后,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 ,面对社会,面对工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 帮你,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 努力提高自己。看着身边一个个同龄人那么优秀,看着朋友圈的老同学个个事业有成、买房买车,我们心急如梵,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努力、焦躁、急迫这些名 太想改变自己,太想早一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收藏各种技能学习资料,塞满了电脑各大硬盘;报名流行的各种付费社群,忙的人仰马翻;于是科比看四点钟 纷开始早起打卡行动。其实……其实我们不觉得太心急了吗?这是有一次自己疲于奔命,病倒了,在医院打点滴时想到的。我时常恐慌,害怕自己浪费时间,就连在医 的一种浪费。想快点结束,所以乘着护士不在,自己偷偷的拨快了点滴速度。刚开始自己还能勉强受得了,过了差不多十分钟,真心忍不住了,只好叫护士帮我调到合 上,我就在想,平时做事和打点滴何尝不是一样,都是有一个度,你太急躁了、太想赶超,身体是受不了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够我们 是1000前面的那个若是1都不存在了,后面再多的0又有什么用?我是一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的,所以对于想改变自己,是比任何人都要心急。这次病倒了,个人感 一通乱忙乎才导致的,病倒换来的努力根本是一钱不值。生病的那几天,我跟自己的大学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想让老师帮我解惑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别人也很努 过我了,为啥他们反到身体倍棒而一无所获的自己却病倒了?老师开着电脑,给我分享了两个小故事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保龄球效应”,保龄球投掷对象是10个瓶子, 分是90分,而你如果每次能砸倒10个瓶子,最终得分是240分。故事讲完,老师问我明白啥意思没?我说大概猜到一点,你让我再努力点,对吗?不对!你已经够努力 诉你,你现在就是那个每次砸倒9个瓶子的人。你累倒的原因是因为你同时在几个场馆玩,每一个场馆得分都是90分,而有些人,则是只在一个场馆玩,玩多了,他就 十倍,得分却还是远远超过你。老师讲的第二故事是“挖水井”,一个人选择好一处地基,就在那里一直坚持不懈的挖下去,而另一个人则是到处选地基,这边挖几米 挖出水来了,而另一个人则是直到累死也没有挖出一滴水。首先,你必须承认努力是必须的,只要你比别人努力了那么一点,你确实能超过一些人。只是人的精力也是 最终得到的结果只会是永远装不满水桶的半桶水。和老师通完电话后,我调整了几天,也对自己手头上的事物做一些大改变。将目前摆在面前的计划一一列出来,挑出 ,再以此类推,排完手中所有的计划。对于那些不是很急的,对目前生活和工作不是特别重要的,先果断放弃。我现在最迫切的目标是什么?当然是七月份的转行新媒 是第一位。而新媒体所需学习的技能又有很多,那怎么办呢?先挑自己有点底子的,有点基础的,把巩固持续加强。个人感觉自己写还是有点小基础的,所以就给自己 篇文字,加强文案方面的训练。而另外PS也是做运营的必备条件之一,所以在训练文案的同时,还得练习PS,给自己的要求是每天练习PS半小时。还有别的吗?不敢 差不多了。一直很喜欢作家刘瑜的一段话:每当我一天什么也没干的时候,我就开始焦虑。每当我两天什么都没干的时候,我就开始烦躁。每当我三天什么都没干的时 了,我三天什么都没干啊,我寝食难安……这正是我三个月前的真实写照。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一种习惯,绝不让任何一分钟死有余辜:我在堵车的时候听日语,在等 看书,在任意两件事的衔接点那里扒出细缝,用来回邮件、回短信……我以为这就是所谓的勤奋,也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同伴的钦佩。但我很快就发现,我的工作时间越 我的情绪越来越焦躁,只要有十分钟的无作为,我就会变得非常慌张!而我的社交时间也不得不尽量地缩短,我甚至不再有功夫交朋友。更可怕的是,我的工作量明明 成倍地递增。我开始害怕夜幕降临的那一刻,因为那意味着这一天有更多的事情被贴上了“没完成”的标签。我责备那是自己“无能”的表现,直到我意识到问题的关 ”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根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汉代,北方干旱地区盛行将农作物播种在垄沟中(如图),等幼苗长成后,通过中耕除草,逐渐把垄上的土铲下来,培在禾苗根部;到盛夏时,垄上的土已全部培在禾苗根部了,于是庄稼的根很深,庄稼抗风和抗干旱的能力增强了。
这反映了当时A.使用铁农具提高了生产力B.农业产量已大大提高C.农耕文明养活了更多人口D.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2.(2019·南京模拟)以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牛耕?邮票。
邮票中的生产工具是( )A.耧车B.耦犁C.曲辕犁D.翻车3.“其车之制,除压栏木及列槛椿外,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阔那么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
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
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上。
大轴两边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那么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 )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B.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D.是农业灌溉机械的重大改进4.(2019·无锡模拟)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如“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在后打土块〞“男子持锨扬场,女子抱麦子〞“一农妇连枷打场〞,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禽等。
由此可知,汉朝的小农经济 ( )A.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B.采用了家庭生产的形式C.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开展D.摒弃了自给自足的特点5.?春秋谷梁传?记载:“初者,始也。
……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文献中的记载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被废除B.公田也要按亩收税C.法律上成认私田地位D.只有私田按亩收税6.?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中国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定型为士绅经济,历一千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
江南史研究的”新“与”旧“:从华南学派的启示谈起
江南史研究的”新“与”旧“:从华南学派的启⽰谈起内容提要对于已经果实累累的江南史研究⽽⾔,近年来⽣机勃勃的华南学派所倡导的“⾃下⽽上”的历史⼈类学视野具有⽅法论上的启发意义,是区域研究范式的重要参照。
江南史研究应当⼴纳“新”、“旧”诸法,兼顾⼤问题与⼩问题、新材料与旧材料的关系;⽴⾜于与国家史进⾏区分的“江南视⾓”,在整体史视野下,勾画区域社会的内在结构、历史过程及其反映的中国历史发展模式。
浙江社会科学2018年01期1990 年代初以来,带有经验主义实证性质的中国区域史研究令⼈瞩⽬。
其中,关于江南的地⽅社会、经济与⽂化发展历程的研究成果蔚为⼤观,但近年来华南史研究中异军突起的华南学派令⼈⽿⽬⼀新。
⽣机勃勃的华南学派给⼤家带来了发掘新史料的思路,拓宽了地⽅史(Local History)审思的视域,从⽽对既有宏⼤叙事进⾏若⼲修正。
⽽他们除了产⽣出诸多具体的地⽅史研究成果外,也提出了关于华南社会在与中原中央王朝的互动关系中的区域发展逻辑。
其实,冠诸该学派的历史⼈类学⽅法由来已久,在年鉴学派所倡导的⽇常社会史研究中被⼴泛应⽤;⽽作为历史⼈类学精髓的⽥野调查⽅法在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史领域更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也是华南学派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缘由。
但不能忽视的是,近年来这种研究路数在中国区域史研究领域产⽣了显著的影响,推动了区域史研究的进⼀步展开。
从事江南史研究的⼈员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之众,虽然远⾮岭南史或华南史所能⽐肩,但重视华南学派的研究路数和⽅法,对推进江南史研究不⽆裨益。
那么,在⽅法和技术上,华南学派究竟给江南史研究带来哪些新的因素?如何看待这些“新”因素与“旧”因素的关系?本⽂试做若⼲思索。
⼀、⼤问题与⼩问题:江南区域史中的“普世性”近百年的江南史研究始终贯穿着鲜明的问题意识,这与江南⾃⾝历史的重要性与数代学⼈基于现实关怀的史学⾃觉密切相关。
[1]从1930年代的社会史论战,到持续到 1980年代末的半个世纪之久的资本主义萌芽讨论,再到世纪之交以来的早期近代化/⼯业化纷争,江南都是检验诸“普世性”理论范式的历史场域。
《江南》免费优秀课件
详细描述 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知识点二:江南历史文化
详细描述
江南地区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名人
总结词:江南地区的文化遗产和 历史名人介绍
江南地区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江南地区的传统艺术和文化形式
知识点三:江南自然风光
总结词:江南地区的 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 介绍
详细描述
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 和旅游景点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 围绕诗中的主题、意境、 语言等方面进行讨论,互 相交流观点。
提问与回答
鼓励学生提问,针对诗中 的疑惑和问题进行解答, 增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 动,共同探讨诗中的艺术 手法和文化内涵。
案例分析
选择典型案例
选取《江南》这首诗中的典型 案例,如某句或某段,进行深
反馈内容
教师和学生就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交流,及时解决问题。
反馈目的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05
课程亮点
知识点突
总结词
该课件在知识点传授方面非常突出,每个章节都明确地列出了关键点,使学生 可以清晰地了解学习目标。
详细描述
课件中的每个章节都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总结了核心知识点,并在必要的地方提 供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确保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掌握。
情。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能够激发 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同时 也可以帮助儿童学习中文歌曲。
课程目标
帮助儿童掌握《江南 》的演唱技巧和节奏 感,提高音乐素养和 演唱能力。
培养儿童的团队协作 能力和表演能力,让 他们在表演中展现自 己的才华。
通过学习歌曲,让儿 童更加了解和喜爱江 南水乡的文化和风情 。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2_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2206051108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管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2.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称之“义门〞。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足足延续了十五世。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3.据宋代?图经?记载:“秦郡天下,定江南郡会稽,置长水县〞。
以下对该史料的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A.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B.郡县区划形式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C.长水县是会稽郡的分封之地 D.长水县长官由会稽郡守任免调动4.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
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公布?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系统完善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5.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
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
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的根本目的是〔〕A.削弱国王势力 B.整肃地方吏治C.加强中央集权 D.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6.按唐制,中男不服兵役,成男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兵役的建议,得到唐太宗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方法。
最终此建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 C.门下省D.吏部7.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
常举每年举行考试,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
第18讲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课件+--+202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视角2 小农经济的特点
史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
2.经营方式: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经营方 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_租__佃___关系。
①战国:已经产生。 (2)发展②宋代:日益普遍化,_租__佃___经__营__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③明清: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①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3)影响 ②佃农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1)水利建设 ①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有的楚国修建的
芍陂 、秦国修建的
_都__江__堰___和 郑国渠。 ②西汉也陆续建成漕渠、_白__渠___等水利工程。
③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如西域地区的坎___儿__井___。 (2)治理黄河:从 汉 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3)灌溉工具:曹魏时马钧发明了_翻__车___、 唐 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时出现
形成了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新的技 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来增加总产量。借 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 完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4.水利设施的兴修
(1)原因∶①根本∶土地私有土制地的发兼展并和土地买卖的盛行为 土 魏。巩 地 至②固 兼 唐政统 并 中策治 , 期, 保 实:政 护 行封府 小 均建采 农 田取 经 制政措 济 ,府施 。 明的如抑 朝北制 重
广西田阳高中2022_2022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
广西田阳高中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
〔此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春秋时,合族迁徙尚属常见;战国时,却代之以匹夫匹妇襁负其子辗转四方。
这一变化〔〕A.是分封制遭到破环的表现 B.反映了兼并战争更为残酷C.标志着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D.加快了血缘政治的瓦解2.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韩非子主张“万乘之主〔注:指君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由此可知〔〕A.儒家与法家都重视道德 B.三者均认同国家一统C.孔孟和韩非均推崇霸道 D.儒法都主张王权独尊3.?史记?中记载了一次秦朝廷议的场景,廷尉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伐,周天子弗能禁。
〞由材料可知,李斯明确反对( )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4?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C.统一文字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5.?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这种现象反映了汉朝〔〕A.分封带来弊端 B.地方郡县势力强大C.皇权遭到削弱 D.矛盾锋利,社会动乱6.汉武帝时,重用低级官吏和侍从人员为尚书令、侍中等,共议军国大事;东汉光武帝“虽置三〔司徒、司空、太尉〕,事归台阁〔尚书台〕〞,尚书台官位卑微,职权却较大。
这说明两汉时期〔〕A.中枢机构出现重大调整 B.行政机构形同虚设C.分权制衡体制逐步形成 D.政府决策渐趋集中7.西汉初年,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钱币形制繁杂且重量缺乏,引起物价上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第5期
●序与跋
《江南史专题讲义》序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王家范
“江南”作为一个地域概念,无论是在历史文献上,还是在今日学者笔下,都不是稳定的、无歧义的名词。
有些学者专为此写出了考订文章,工夫周到,省却了我们再重复劳动的必要。
从我阅读的经验看来,“江南”这个概念是随着历史渐进而越来越趋向于缩小。
一方面,曾经作为大区域的“江南”,其内部经济、社会、文化的地方差异日益拉开,各自逐渐塑造出不同的个性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很难作为一个“共相”的大概念被长期广泛使用;另一方面,研究者的精力与兴趣也趋向于缩小范围,做细做深。
区域越大,资料搜齐的难度越大,归纳判断更不容易。
因此,今天江南史的研究者多数采取“小江南”作为目标,最多只是把宁绍与徽州包容进来,与当下“长三角经济区”的地域范围大体吻合。
本书的作者绝大多数也是在这种意义上使用“江南”概念的。
记得数年前,我们在海盐召开过一个纪念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的研讨会。
是时,江浙沪群贤毕集,共同咀嚼走过的艰辛历程,与会者无不动容。
现奉牟主任之命,不能拂其尊重长者的诚意,提笔为教研室同人结集写篇序言,脑海里不断浮现的总是这么一个问题:在已经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之后,江南史研究如何再向前走,开出新境界?
第一,需要有后生不断接力赛跑。
教研室这次编出专题史教材,志存高远。
在本科生阶段就培养起对江南史的兴趣,由相识、相知到相爱,一路走来,我想总会出一些“爱你如同爱自己生命”的痴情后继人才。
没有一定的数量积累,难有高质量的人才脱颖而出。
我们不必期望所有的本科生都成为未来的史学家,中国也不需要那么大数量的史学家队伍。
同人们往往感叹中国古代史失去了往日的地位。
这中间有许多因素,但也得坦然地接受史学随着时代的变迁,内部结构比例总会发生变化。
比例小了,队伍精致了,不也照样拥有生存的尊严?!江南史的研究人才至少要从本科生培养起,经历十余
年的磨练,才有可能造就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江南史学者。
这些人一定是喜欢甚至醉心于此,把它看作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寄托。
“专题史”教学担当牵线结缘的红娘,介绍相识相知的任务很光荣。
本书是以同人“现身说法”的方式来作导引。
这里还想推荐南大范金民老师的《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入门》,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像范金民教授那样的领军人物,愿意俯下身来,凝聚平生积累的阅历、心得、体会,写导引入门的书,这对我们愿意走入这个领域的后生是一种幸运,是一种福份。
建议大家认真读一读这本不算厚的“小书”(开本小,便于携带;我现在很不喜欢大而厚的“奢华本”,翻阅都感困难),兼及海盐会议后出版的那本纪念文集(内有不少亲历者的回忆文章,颇具史料价值),并且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亲近江南史的“前世今生”,用心体会。
第二,需要有永远不知足的求实精神,孜孜不倦探索的好奇心。
“生命没有终点”,即使像阿Q那样不识字的农民,也知道二十年后又会出一条好汉。
但如果我们只是像阿Q所想的那样二十年一轮回,始终故我,阿Q不死,就不会有什么希望之梦。
不断注入新的精神,生命体才能越来越强大。
尽管今天踏进江南史研究,比草创时期要艰难得多,起点比较高,在承袭的基础之上超越前人不容易,但我想没有人会认为江南史研究已经走到了“历史终结”的尽头。
学问之道,从根本上说是精神性的,雨入花心,自成甘苦,冷暖巧拙唯己知。
所谓“学问为己”,也就是要把整个做学问的过程当作人生经验、知性理性不断锤炼完善的过程。
一边以学问展示自己知性的收获,一边以学问拷问自己知性的不足。
真有学问的人不会把话说满,不自信的人才把自信挂在脸上。
高开低走,半途而废,往往吃亏在自我满足,鲜有三思之明。
我一直很敬仰日本的滨岛敦俊教授,年高八旬,思考不停,探索不辍,敢
59
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第5期
发惊人之语,不时提出一些新话题以打破学界“常识”,如“明清江南无封建”、“明清江南无宗族”等等。
保有赤子之诚,心理年轻,好奇不衰,我以为这正是我们滨岛老人学术始终充满张力的内在生理秘密。
《淮南子》云:“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
后生们要接力前行,敬仰乃至崇拜前辈亦人情之常,但亲自加入到“织网”过程之中,创造新的记录才是最紧要的。
说到织网,不能不羡慕起蜘蛛织网的巧夺天工。
据专家研究,建成蜘蛛网最关键的就是第一根丝线的架接。
蜘蛛个体较小较轻,它先把丝的一端固定好,利用弹跳,加风力,使它像荡秋千一样,甩到另一棵树上。
见到蛛网的人,可能会因为蛛网的结构完整而认为蜘蛛在织经线时一定是一根连着一根织。
其实不然,蜘蛛会先拉好几条经线,然后跑到另一端,重复同样的动作。
如果它依照顺序编织经线,很可能无法顾及全局,容易使网偏向一边,两头平均拉扯经线,就能使网线绷得更紧,分布得更均匀。
等经线全部编织完毕,蜘蛛便回到轴心休息,然后沿着经线所拉的轮轴,从事纬线的编织工作。
蜘蛛以轴心为中点,用肉眼几乎看不到的细丝,绕过经线慢慢织出横线来,这块用细心编织出来的区域称之为“休息区”。
休息区建好以后,蜘蛛开始拉粗丝,这重粗丝是看的见的。
它可以任意调节丝线的粗细,并且用螺旋织法,将粗纬线之间的距离拉开,不断完善网络。
时人有诗赞曰:“千辛一网成,摇扇居中坐。
风割几摧残,再织得圆簸。
”如果把江南史看做一张“蜘蛛网”,“摇扇居中坐”的人便是傅衣凌先生。
傅先生不仅拉出江南史的第一根经丝,而且还拉出了由中国传统社会“弹性论”、“早熟又不成熟论”、“公私体系论”以及“多元结构论”等经线(核心观点)架构起来的社会历史的大网络体系。
正是拜惠于傅先生特有的理论性开拓,江南史从起步开始,就始终与社会史、经济史、区域史密切关联,无分彼此,开放融通。
今后从事江南史的人,仍要把握好傅先生“中国社会历史”大论要义,始终不能忘记“江南是中国的江南”;仍要真切地体会中国社会“变又不变”的历史特点,使摸索到的江南区域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细节获得大气的解释,有机地纳入到中国社
会史的整体网络中去。
人各有所长,史无定法,但让丰富的江南历史记忆不再是碎片洒落一地,逐渐回归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境界,这是学术共同体需要达成的共识。
我觉得“蜘蛛网”的比喻,多少能表达史学、包括江南史的思维应该是立体的、多线交叉的、互相关联的“整体性”思维。
在更大的中国历史网络中,“江南史”只是其中的一个网络区域,它外与其它区域(甚至世界)有经纬线相连,而内部又是由东西南北许多小网格联体组合。
这些内外联系理应在江南史的史实解释中有所反映。
假若再变而为动态性的观察,纵向的时间轴上“江南”如何变迁,是目前江南史研究中比较薄弱的一环。
本教研室从事宋以前断代史的人占大头,因此这方面的成果是比较有特色的。
如何上下甄别比较,由古代直通现当代,找准特征性的标志,贯通无隔无碍,尚有待继续深究挥发。
而最有戏剧性的是,在经济、政治、文化横向坐标轴上,中国的变迁,在各个时期、各个区域升降轨迹是起伏不匀的。
总体上说,中国历史上经济的变动具有较大的能量,速率、变幅明显,而政治、文化则相对不明显;但经济变革积累到一定程度,政治、文化会在“不变”的外相下悄然地潜露出“变”的内涵,速率、幅度虽小得多,微妙在道是无情(情节)却有情(情节)。
这些特征单纯用西方的社会理论模式很难解释。
这就期待中国的史学家由事实推出理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无疑,江南地区由于历史文献积淀的丰厚,理应成为提出史学创见比较理想的实验场所。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江南专题史”课程教材的开发是个好兆头。
希望能用三年五载的时间,再结出一批由新人写作的研究成果。
或许我的这个期望有些急躁,原谅我,因为上帝给我观察的时间越来越不充裕了。
这就是我写此序时怀有的最大的心愿。
王家范识于丽娃河西岸
2013年6月5日
(牟发松主编:《历史时期江南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专题讲义》,即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