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七)-庾信-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雨晴至江渡柳宗元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1】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搓【2】在高树。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1】愚溪: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惊激,自称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为“愚溪”。
【2】浮搓(chá):水中浮木。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诗首句点题,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的江渡景象做铺垫。
B.柳诗末句,写洪水落后,浮槎高挂,一片菊条冷落景象。
C.韦诗末句“舟自横”是说雨后无人撑船,无法渡过涧口。
D.两首诗同写傍晚渡口,一写水落,一写潮涨,各有寄托。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頭》)B.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C.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出居》)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3)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澶之意。
“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5)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①[宋]黄庭坚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②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③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④寒挂屋山头。
注释:①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
黄十七:黄介,字几复。
②沈:污染。
③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
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
④斗杓:指北斗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2)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赠别几复[宋]黄庭坚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
①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释:①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拟咏怀二十七首详解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
生于公元513年(梁武帝天监十二年),卒于公元581年(隋文帝开皇元年)。
他早年出入梁朝宫廷,善作宫体诗,风格华艳。
梁元帝时出使西魏,粱亡后被强留北方,因为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先后得到西魏和北周的优待,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议同三司。
他虽居高位,内心却颇矛盾,在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乡关之思和羁宦北国的悲愤之情,风格也变得苍劲沉郁,和前期有显著不同。
他的作品时有用典堆砌和隐晦的缺点,但总的说来,庾信的诗,初步融合南北诗风,他是南北朝最后的一个优秀诗人,也是唐诗的先驱。
其艺术成就集六朝之大成,对唐代诗赋的发展产生颇大的影响。
有《庾子山集》。
《拟咏怀》共二十七首,大都为叙述丧乱,感叹身世之作。
此处选五首。
其四(楚材称晋用)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惟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楚国的人材被晋国重用,秦国的臣子戴上了赵国君王的桂冠。
毁坏了离宫才迎接子产入晋,羁旅的陈完被齐国优礼接待。
(这两句是说自已在北方受到北周诸帝的重视和优待。
)黎侯寄寓在卫国不是自己的安居之地,重耳想要安居在齐国偏偏不能安居。
(上二句是说自己被留于北方是出于不得已。
)孔子因为要远离鲁国而悲伤拭泪(以孔子去鲁比喻自己远离父母之邦),韩国被秦所破,张良想起自已的先人是韩国五代的宰相,因而以全部家财求客刺杀秦王。
(庾信与其父肩吾均曾仕梁,深念旧恩,故以张良五世相韩为比。
)只有那阮籍驾着车子走路,遇到没有路径可通就痛哭而返,才知道我的处境的艰难。
分析:本诗叙写流落异域,思念乡国的悲愤感情。
通篇用典,目的是借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说明自已远离父母之邦的梁朝而被羁留在北方做官,实在不是自己的本意,而是无可奈何,他对于有恩于他的梁主是耿耿不忘的。
本诗典故注释如下:楚材句,《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
”秦臣句,《后汉书·舆服志》“武冠谓之赵惠文冠,秦灭赵,以其君冠赐近臣。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庾信)原文鉴赏和赏析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庾信)原文鉴赏和赏析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北朝边塞多年来战事不断,北魏、北齐都曾修过长城,故亭堠堡障连绵不绝。
亭堠是一种专用于守望的简易建筑,堡障则是住兵的小城,均为长城的附属设施。
这二句写的是长城在北方广漠的边境上延伸开去的景象:亭障相属,风尘蔽日,一派惨淡光景。
“萧条”二字,暗点季节已是秋令,同时又与“凄惨”相应,造成一种“秋风萧瑟”的灰暗情调,从而使诗歌一起调便进入了一种冷落萧索的境界。
“关门临白狄。
”历代王朝修筑长城,都是为了防御北方外族来犯。
北朝也遭受柔然、突厥等强敌的频繁入侵,所以关门之外,尽是敌骑驰骋之地。
白狄为春秋时狄族之一支。
这里代指北来异族。
“城影入黄河”,长城的巨大身影映入黄河,这奇观可能是实写处长城与黄河相接的景象,然而也恰好借黄河概括了关城以内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这样,“白狄”与“黄河”的对仗,就不仅是为了字面色彩的整齐对应,而且更含有长城内外华夷之别的寓意,显得极为工巧。
正因如此,这两句相对首二句而言,固然可看作是近景的摄取,但更应看作是一种高度的抽象描写。
这种抽象化,又使写景的线条变得疏简,与首二句相呼应,更突出了关河冷落的印象。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以李陵长绝、荆卿不归自喻身世,在庾信诗中多见。
“秋风”二句亦正是重复拟咏怀之十“悲歌渡燕水”一诗中的意思。
但这两个典故用在此处,不仅感慨自己诀别故国,长留异域,而且还借其中的“秋风”、“寒水”之语,为亭障萧条、风尘凄惨的意境添加了瑟瑟寒意。
当然,诗人已不复有荆卿当初发指危冠的豪情了,何况即使有项羽那样的盖世英雄之气,身陷此境,也只好无可奈何地作“时不利兮骓不逝”的帐中歌了。
末二句用项羽被围垓下、夜起饮帐中、慷慨悲歌的故事,一典二用,既借喻梁亡,点明诗人所以陷入困境的原因,又形容自己在北朝营帐中悲吟的情状。
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阅读答案及解析
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阅读答案及解析【阅读理解题目】: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庾信悲歌渡燕水,弭节②出阳关。
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
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③雪。
游子河梁上,应将苏武别。
注:①诗歌写于诗人出使西魏时,当时,梁朝时局危难。
不久,西魏出兵灭梁。
②弭节:车马徐行。
③关山:边关山口。
这里指江南故国与北国往来的必经之地。
“李陵从此去……悬想关山雪”这六句是如何抒发诗人有国不能回的悲情的?【参考答案】:①用典。
使用李陵出塞因战败而被迫投降、荆轲刺秦而亡等典故表明诗人自己也会像他们一样一旦离开故国,再也不能回归。
②虚写。
想象:通过想象说从此以后故国朋友的形象会在自己的记忆中逐渐模糊,诗人也不能与他们再有书信来往了,进一步强化有国不能归的悲凉之情。
联想:通过诗人看到塞北的云联想到关山的雪等,表现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回答问题注重分析诗句使用的表现手法以及描写的内容和体现的情感。
比如,“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使用了李陵战败投降和荆轲刺秦而亡两个典故,以此表现诗人对不能再次回到故国的悲凉之情;再如“遥看”两句,诗人看到塞北的云想到了关山的雪,表现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作者: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
庾肩吾子。
梁时,任湘东王萧绎国常侍、安南参军,迁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正员郎,出为郢州别驾。
出使东魏,文章为邺都人士所称。
还朝,任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萧绎承制,任御史中丞。
及萧绎称帝,任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常侍,出使西魏,拜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不久进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入北周,封临清县子,官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
还朝,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封义城县侯。
又拜洛州刺史,征为司宗中大夫。
北周末,因病去职。
其前期诗风类于宫体,入北朝后,变为萧瑟苍劲、感情沉挚。
其后期诗作集南北风格于一体,对后世诗人如杜甫等有很大影响。
庾信《拟咏怀(其七)》“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古诗词阅读理解
庾信《拟咏怀(其七)》“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咏怀(其七)庾信①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②。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③。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晚年仕周时期所作。
①横波,指眼睛。
①据《山海经》记载: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蹋,开而为两。
此处指南归就像让华、岳两山复合阻断黄河一样,难以实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胡笳、羌笛这些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在作者听来都是哀怨之音,使人落泪断肠。
B.五至八句从对面着笔,通过写作者妻子的思念,来强化作者内心无法消解的悲苦。
C.结末两句用典抒情,用枯木填海、青山断河的渺茫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深挚的情感。
D.本诗多用对偶句,对仗工整,讲究押韵,音节和谐,这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
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羁留异乡的寂寞孤独。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写故国音信断绝后的孤苦状况,表达了诗人羁留异乡的寂寞孤独;①对故国的深切思念。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写出作者身处异邦之地,听到胡笳与羌笛这些异邦之音,引起内心对故国的深切思念;①故国难归的悲痛与无奈。
最后两句用“精卫填海”“青山断河”的典故表达自己明知回归故国希望渺茫,但依然存此执念,表达了故国难归的无奈与悲痛。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的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五至八句并非“通过写作者妻子的思念,来强化作者内心无法消解的悲苦”,也没有“从对面着笔”,而是承接屈原开创的“香草美人”的比喻传统,以女子自喻,写自己因思念故国故君而腰身消减,泪水长流,以致因悲伤过度而红颜过早衰老。
古代诗歌赏析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而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①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鎔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②(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位望通显”(《周书•庾信传》)。
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②《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思”两句直抒胸臆,写到自己梦想着获得食邑万户的显赫爵位,夜半时分,却忽然愁从中来。
这是在告诉我们,令诗人忧愁的原因就是为故国建功立业的失志之恸。
B.“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虽然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庄周。
通过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
C.“残月”两句使用比喻,道出在不同时间维度中的的“月” 与“秋”,在诗人的感觉之中没有什么不同,突显出“愁”的深远弥漫。
D.“乐天”两句,诗人以无奈的自问结束全篇:顺应天道变化, 接受命运安排,方能消愁解忧,可是自己何时才能做到呢?15.赏析“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的修辞手法。
16.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 “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六、句子默写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 ,青雀黄龙之舶。
(王勃《滕王阁序》)(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o (李密《陈情表》)(3) ________________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明星稀,o (曹操《短歌行》)(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未捷身先死,o (杜甫《蜀相》)(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舞幽壑之潜蛟,。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原文及赏析
拟咏怀诗·其原文及赏析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原文及赏析原文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庾信〔南北朝〕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译文及注释译文楚国的人才却被晋国所用,本是秦国的舍臣却戴着赵国的官帽。
郑国的子产毁坏馆舍争来晋国对郑国的礼遇,陈完去有齐国受有桓公的厚爱,却自称“羁旅之臣”,不肯接受。
黎候把卫国当成了自己的家,重耳逃有齐国又被迫离开了安闲舒适的齐国。
孔子留恋不舍离开了鲁国十四年,张良疏财舍身为韩国雪耻报仇恨。
只有阮籍绝路恸哭的无助,才能够形容世事的艰辛苦难。
注释楚材称晋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注:言楚亡臣多在晋。
秦臣即赵冠:《后汉书.舆服志》:“武冠谓之赵惠文冠,秦灭赵,以其君冠赐近臣。
”离宫延子产:《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相郑伯以如晋......子产使尽坏其馆。
”)秋时郑国的子产有晋国,因为晋侯没有见,子产命人毁坏馆舍。
离宫:原指古代帝王于正式宫殿外别建的宫殿,以便随时游处。
这里指招待外国贵宾的客馆。
延:接待。
羁旅接陈完:《左传.庄公二十年》:陈公子完(敬仲)奔齐,齐国使他为国卿,他自称“羁旅之臣”,不肯接受。
寓卫非所寓:《毛诗.正义.式微.诗序》:“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子也。
”)秋时期狄人追逐黎侯,黎侯寓于卫国,随行臣子你劝他子国。
后人因此以作思子的典故。
安齐独未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出亡有齐国,齐桓公将女儿齐姜嫁给他。
重耳有安居于齐之意,不复图晋国,齐姜部下赵衰等与齐姜共设计令重耳离开齐国。
雪泣悲去鲁:《韩诗外传》:“孔子去鲁,迟迟乎其行也。
”雪,拭也。
雪泣即拭泪。
这句以孔子去鲁事喻自己远离家乡故国。
凄然忆相韩:《史记.留侯世家》:“韩破,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舍父、父五世相韩故也。
”庾信父庾肩吾曾在梁朝任散骑常侍、度支尚书。
庾信《拟咏怀诗十七》“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古诗词阅读理解
庾信《拟咏怀诗十七》“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拟咏怀诗十七庾信①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
都护②楼兰返③,将军疏勒④归。
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
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
闻道楼船战⑤,今年不解围。
【注】①庾信:南北朝文学家,梁元帝时出使西魏,梁亡后被强留北方,先后仕于西魏和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
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
①都护:西汉宣帝神爵二年置“西域都护”,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
①楼兰返:西汉昭帝时楼兰反叛,傅介子奉命出使其国,刺杀楼兰王而返。
①疏勒:汉代西域车师国的一座城池,东汉明帝时耿恭坚守疏勒域,数败匈奴进攻,城中粮尽,只余数十人仍坚守不降,终为汉军迎归。
①楼船:即高大的战舰;楼船战,这里指北周军队在沌口与南朝陈国水军的一次水战,北周军大败。
有人认为此诗的最后三字“不解围”最为巧妙,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答案】“不解围”三个字卒章显志,与前八句凯旋荣归的强大军威形成了大起大落的鲜明对比,使前面的各种烘托都成为“不解围”的烘托映衬。
“不解围”的结果令人意外,想到一向威震异域的常胜将军们,如今却在江南水战中一败涂地,陷入重围绝境之中,这一结尾使得诗歌内容跌宕起伏,引人慨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认为此诗的最后三字‘不解围’最为巧妙,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这是针对炼字设题,然后理解词语的意思,分析其中使用的手法,结合句意分析效果。
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如下:解释词语的意思,指出手法,代入句中描绘画面,分析效果。
从诗中来看,前面几句是写出征,结尾二句突转跌宕,忽略双方交战的经过,用“不解围”,暗示出诗人的忧虑不幸而成为现实:沌口大战周军大败退守江陵,元定一军在巴陵已遭到全部围歼,沔州裴宽正被陈军水师围困……“不解围”三个字巧妙且蕴藉,战事尚未结束,而胜负大局已定。
这二句与前八句那种凯旋荣归的强大军威,恰好形成了大起大落的鲜明对比,令人想到一向威震异域的常胜将军们,如今却在江南水战中一败涂地,陷入重围绝境之中。
《拟咏怀二十七首》中庾信后期诗歌思想分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6,2018Genera.No.1652018年第6期(总第165期)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庾信的诗歌创作阶段可以按照不同风格做一个前后的分期,以公元554年庾信从南朝梁出使北朝西魏为分界点,之前的诗歌创作多以宫体诗为主,具有清新绮艳的特点;公元554年之后的诗歌创作对比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诗歌主题多样、情感表达真挚、思想内涵丰富,文学价值和文学成就要远远高于前期的文学作品,所以研究价值也相对高于前期的文学作品。
虽然现在对于《拟咏怀二十七首》的创作年代有所争议,但是就思想内容上来看,无疑是庾信后期的作品,这组诗歌在思想内涵上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悲切深沉的乡关之思《周书》中记载:“(庾信)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
”乡关之思是庾信后期诗歌创作中最主要的思想内涵,这种思想甚至始终贯穿庾信后期的诗歌创作中。
《拟咏怀二十七首》中有十七首都表达了庾信悲切深沉的乡关之思。
如《拟咏怀》之二十二:日色临平乐,风光满上兰。
南国美人去,东家枣树完。
抱松伤别鹤,向镜绝孤鸾。
不言登陇首,唯得望长安。
在这首诗中,庾信将自己比喻成出嫁后不能再回家的“美人”,认为自己是背井离乡的“别鹤”、“孤鸾”,表现出了庾信离开家乡的孤苦之感,但是又被困居北地,没有办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只能“不言登陇首,唯得望长安。
”再如《拟咏怀》其三:俎豆非所习,帷幄复无谋。
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
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
倡家遭强娉,质子值仍留。
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
庾信在这首诗中也表达了“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思念故国的痛苦与“倡家遭强娉,质子值仍留”困局北地的无奈。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极为严密的门阀制度,庾信出自于东晋的四大家族之一的庾氏家族,作为出自门阀家族中的子弟,庾信非常重视自己手中的政治特权,他认为自己是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己生来就应该读书入仕、报效国家、维护家族的荣誉,《哀江南赋》中庾信也提到:“家有直道,人多全节,训子见于纯深,事君彰于义烈”可以看出庾信的家族一直有着恪守孝悌和忠君守义的操守,强烈的伦理思想和忠君思想一直影响着庾信,庾信心中强烈的忠君思想使他不愿接受北朝的官位。
庾信《拟咏怀》中的“用典”手法探析
庾信《拟咏怀》中的“用典”手法探析作者:汤栩伦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12期摘要:“用典”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法,在庾信的代表作《拟咏怀》组诗中,“用典”这一手法十分突出。
在《拟咏怀》中,庾信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在引用典故同时模糊了古今时空界限和抒情主体;“用典”手法的运用,让诗歌产生了独特的美感,使诗歌的思想情感表达更为含蓄、自然而深沉。
关键词:庾信;拟咏怀;用典;诗歌情感“用典”即“引用典故”,指在创作中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词句以丰富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用典”这一手法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中十分盛行,而庾信作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用典”这一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出现得极为频繁,其后期作品《拟咏怀》二十七首便是他在这一方面的代表作。
《拟咏怀》是庾信诗赋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这一作品是庾信羁旅北朝时所创作的,在组诗中,庾信主要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痛、思乡之情和身世之悲,风格苍凉悲苦,情感深沉厚重;诗歌所隐含的意蕴极为丰富,这与庾信在诗歌中大量用典息息相关。
一、《拟咏怀》中“用典”的特点《拟咏怀》二十七首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这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内敛;综合来看,诗人在《拟咏怀》中用典手法的运用,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诗歌中引用的典故数量极多;二是引用典故时诗人模糊了时空界限和抒情主体。
下面作详细论述。
(一)《拟咏怀》二十七首中,诗歌引用典故的数量极多《拟咏怀》二十七首诗歌中,几乎每首诗歌都引用了历史典故;此外,典故在诗句中密集出现,一首诗可能会出现三四个典故,甚至出现一句一典的情况。
以《拟咏怀》其八为例:白马向清波,乘冰始渡河。
置兵须近水,移营喜灶多。
长坂初垂翼,鸿沟遂倒戈。
的颅于此去,虞兮奈若何。
空营卫青冢,徒听田横歌。
纵观全诗,作者几乎每一句都引用了一个典故,详情如表1。
由表1可以直观看出,庾信在《拟咏怀》中的诗文创作引用了大量的典故,除了《拟咏怀》(其八)以外,其四、其十五等都几乎是一句一典的情况。
【古诗文阅读】庾信《拟咏怀(其七)》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庾信《拟咏怀(其七)》阅读答案及赏析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七)庾信榆斩波器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前流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攻灭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备注:庾信原为南朝梁时知名的宫体诗人,初仕梁,后使臣西魏被扣押,时值西魏攻灭梁,于是拘押北方。
历仕西魏、北周。
此诗为他仕北周期间所并作。
(1)此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分)(2)诗中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展开题壁?抓举一例并作详细表明。
(6分后)参考答案(1)此诗刻画了一个为乡国浮生煎熬的发福疲惫、悲痛欲绝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分后)(2)①用典:“枯木期填海”用枯木填海的神话故事表达自己南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一样不能实现,但心中依然执着此念,表现出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3分)或:“青山秋风河”,用了《水经注》中的典故,就是期盼青山崩落能够切断黄河,通畅辞官的路,诗人所为极难同时实现,甚至不可能将同时实现,却仍不死心,决不退出这样的心愿,把深邃的怀乡情愫写下得哀切感人。
②比喻:三、四两句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诗人自喻为红颜女子,因思念故国故君而腰身消减,泪水长流,以致因悲伤过度而红颜过早衰老,表达爱国思乡感情之炽烈。
(3分)[注解]1.庾:(yǔ)[评析]庾信是宫体诗派的重要作家。
他的前期创作多为奉和应制之作,内容关乎色情,形式绮丽浓艳。
后期庾信被迫留在长安,屈仕敌国。
特殊的生活背景,铸就了庾信后期诗赋的特色和成就。
表现乡关之思、身世之叹是庾信后期作品的的主要内容。
本诗作者从不同角风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前期的绮艳一变为刚健深沉、苍凉悲壮。
杜甫云:“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可谓一语破的。
全诗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和家乡的猛烈思念,抒写了无法返回祖国和家乡的悲愤。
本诗以流落的思妇自喻,并以纤腰消瘦、眼睛损坏和容颜迅速衰老等,表达爱国思乡感情之炽烈,最后又用两个典故,表达无法南归之痛,情真语痛,感人至深。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①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庾信①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拟咏怀二十七首庾信①。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拟咏怀二十七首庾信①。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漂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拟咏怀二十七首庾信①。
B.“中夜忽然愁”一句托物言志,夜半了,作者依然没有入睡,还在忧愁,突出愁之深、之切。
C.“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己可以像庄周一样,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D.“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
E.“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15.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拟咏怀二十七首庾信①。
答案14.BC15.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
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拟咏怀二十七首庾信①。
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
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七)阅读答案附赏析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七)阅读答案附赏析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前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灭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望断河。
注:庾信原为南朝梁时著名的宫体,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扣留,时值西魏灭梁,于是羁留北方。
历仕西魏、北周。
此为他仕北周期间所作。
(1)此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分)(2)诗中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进行咏怀?试举一例作简要说明。
(6分)参考答案(1)此诗塑造了一个为乡国离恨折磨的消瘦憔悴、悲痛欲绝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分)(2)①用典:枯木期填海用枯木填海的神话故事表达自己南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一样不能实现,但心中依然执着此念,表现出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3分)或:青山望断河,用了《水经注》中的典故,就是盼望青山崩塌能阻断,畅通归乡的路,诗人明知极难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却仍不死心,决不放弃这样的愿望,把深沉的怀乡情愫写得哀切感人。
②比喻:三、四两句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诗人自喻为红颜女子,因思念故国故君而腰身消减,泪水长流,以致因悲伤过度而红颜过早衰老,表达思乡感情之炽烈。
【注释】庚信出身贵族,自幼博鉴群书,有文名,亦有军事才能,在梁朝曾任抄撰学士、东宫掌兵官。
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侯叛乱,建康沦陷,梁元帝萧绎在江陵即位,庚信奔赴江陵,被任为右卫将军,封武康侯,加散骑待郎。
承圣三年(公元554年) 奉命出使西魏到长安。
此时西魏却发兵攻陷江陵,元帝遇害。
江陵王公贵族、官民十万余人被俘到长安为奴婢。
西魏爱庚信文才,任以高官。
北周伐魏后,对他更是宠遇有加。
这时期庚信虽然位居通显,但由于国破家亡,羁旅北地,内心痛苦,时常怀念祖国和故乡。
其诗赋多抒写乡关之思。
《拟咏怀》二十七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一篇为拟咏怀的第七首,表达了作者被留西魏时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家乡的强烈思念,抒发了无法回到祖国和家乡的悲痛。
陶渊明《拟古》其七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陶渊明《拟古》其七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渊明《拟古》其七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拟古(其七)陶渊明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注释】①扇:用作动词,吹动。
扇微和:春风吹拂,天气微暖。
②佳人:美人。
美清夜:爱清夜。
达曙:到天明。
酣:酒足气振的样子。
这两句是说美人喜欢这清静的夜晚,通宵喝酒唱歌。
③歌竟:歌唱完了。
此:指下文四句歌辞。
持此:仗着这支歌曲。
感人多:十分动人。
这两句是说美人唱完歌便长声叹息,这首歌极其动人。
④皎皎:光明的样子。
灼灼:花盛的样子。
华:同“花”。
⑤一时好:一时之美好。
指“云间月”圆而又缺,“叶中花”开而复凋。
这句和下句是说月和花美在一时,不能长久。
【参考译文】日暮长天无纤云,春风微送气温和。
佳人喜爱清澄夜,到晓酒酣欢唱歌。
歌罢凄然长叹息,此情此景感伤多。
皎洁明月在云间,绿叶之中鲜艳花。
虽有一时风景好,好景不长当奈何!【赏析】这首诗拟的是古代那些表现“美人迟暮”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古诗”中有,不过,对照起来,拟的更像曹植的《杂诗》“南国有佳人”之类。
诗写的是佳人在春天的一个“日暮”和“清夜”的感触。
日暮的景色很美,天空万里无云,显得何等澄澈;春风把微微的暖意一阵一阵地送来,叫人感到多么舒适。
面对如此景色,自然使人为之心旷神怡,而春风又似乎对人特别有情,殷勤地传布着“微和”,显得人情物态极为融洽。
“日暮天无云”,即目生情,出语清新自然,“春风扇微和”,“扇”的拟人,“微”字的体贴,都富于情意。
这是“日暮”。
“清夜”的景色又将如何呢?天色、暖意当亦如之,而后面又补写了“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显出更是花好月明,景色就更加迷人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赏析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试题】(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答“远离尘世”给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1)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初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
结合后面的几句及作者阮籍《咏怀》组诗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为“高洁”。
(2)可以回答托物言志、象征、比兴其中的一种,这也是“咏怀”诗歌的总的特点。
至于情感,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考点】(1)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2)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作者简介】阮籍(210-263)三国魏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县)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
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为人志气宏放,博览群书,尤好老子和庄子的哲学。
爱饮酒,能长啸,善弹琴。
文学艺术才能超群。
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蔑视礼教,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司马氏多所牴牾。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
古文学之庾信《拟咏怀》其七
庾信《拟咏怀》其七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 生于公元513年(梁武帝天监十二年),卒于 公元581年(隋文帝开皇元年)。他早年出入 梁朝宫廷,善作宫体诗,风格华艳。梁元帝时 出使西魏,粱亡后被强留北方,因为有很高的 文学修养,先后得到西魏和北周的优待,官至 骠骑大将军、开府议同三司。他虽居高位,内 心却颇矛盾,在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乡关之思 和羁宦北国的悲愤之情,风格也变得苍劲沉郁, 和前期有显著不同。他的作品时有用典堆砌和 隐晦的缺点,但总的说来,庾信的诗,初步融 合南北诗风,他是南北朝最后的一个优秀诗人, 也是唐诗的先驱。其艺术成就集六朝之大成, 对唐代诗赋的发展产生颇大的影响。有《庾子 山集》。
本篇写诗人远在异国怀念故国故君的思想感 情。此诗塑造了一个为乡国离恨折磨而消瘦 憔悴、悲痛欲绝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栩栩如 生。感情强烈激楚而又悲回婉转,风格苍凉 老成而又清新绮丽,诚所谓“绮而有质,艳 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升庵 诗话》)又通篇对仗匀称工整;用典除末尾 两句是明典(“精卫填海”和《水经注· 河水》 典故,前者见陶渊明诗,后者如下:“华、 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 手荡脚蹋,开而为两。”)外,其余用李陵、 昭君两事都属暗典,确如沈德潜《古诗源》 所评:“造句能新,使事无迹。”且用典又 兼比喻,以古喻今,以男女喻君臣,以神话 喻俗事,丰富多采,顺手掂来,无不自然贴 切。少陵诗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 笔意纵横。”又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 年诗赋动江关。”(《戏为六绝句》)这实
浅析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的多元主题
作者: 贺翠翠
作者机构: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出版物刊名: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74-17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7期
主题词: 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多元主题
摘要: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亡国之使"的经历改变了他的命运,给他的作品增添了几许忧愁。
他的《拟咏怀二十七首》内容丰富、情感多样,具有思念故国的惆怅、贰臣身份的惭愧、物是人非的感慨、身不由己的无奈、壮志未酬的失意、故国将灭的忧虑等多元主题。
庾信对隋唐诗文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山居即事阅读答案
山居即事阅读答案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本诗意象丰富,请赏析第三联中的“嫩竹”“红莲”意象。
6分2.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5分3.1简析“遍”“稀”两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1.嫩竹生长,红莲花落,“嫩竹”、“荷花”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山居环境的清新雅致,2分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隐逸情怀,2分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2分2.首联隐居环境的静寂,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
1分颔联颈联的“鹤”“松”“竹”“莲”等意象写出了诗人高洁情怀,1分尾联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表现了诗人的悠然闲适。
1分整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内心落寞、品行高洁、悠然享受隐居生活的隐士形象。
2分3.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闲适的心情。
首联二句是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他引用了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七"日晚荒城上。
苍茫余落晖"诗句。
顾安《唐律消夏录》谓此诗首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
其实不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
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
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颔联二句运用了对比手法。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
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七)|庾信|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拟咏怀二十七首|庾信|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拟咏怀二十七首
庾信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前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灭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注:庾信原为南朝梁时著名的宫体诗人,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扣留,时值西魏灭梁,于是羁留北方。
历仕西魏、北周。
此诗为他仕北周期间所作。
此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中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进行咏怀?试举一例作简要说明。
此诗塑造了一个为乡国离恨折磨的消瘦憔悴、悲痛欲绝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①用典:“枯木期填海”用枯木填海的神话故事表达自己南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一样不能实现,但心中依然执着此念,表现出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或:“青山望断河”,用了《水经注》中的典故,就是盼望青山崩塌能阻断黄河,畅通归乡的路,诗人明知极难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却仍不死心,决不放弃这样的愿望,把深沉的怀乡情愫写得哀切感人。
②比喻:三、四两句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诗人自喻为红颜女子,因思念故国故君而腰身消减,泪水长流,以致因悲伤过度而红颜过早衰老,表达爱国思乡感情之炽烈。
【赏析】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家乡的强烈思念,抒发了无法回到祖国和家乡的悲痛。
本诗以流落的思妇自喻,并以纤腰消瘦、眼睛损坏和容颜迅速衰老等,表达爱国思乡感情之炽烈,最后又用两个典故,表达无法南归之痛,情真语痛,感人至深。
本诗全用对偶句组成,各联属对工整,而又恰切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全诗隔句用韵,音节和谐,对于表现哀痛之思,不无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