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简介
庾信的名词解释
庾信的名词解释庾信(558年-618年),字聖千,世称庾子山,是中国南朝的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和书法家。
他在文学创作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并且在政治和军事上也有不俗的成就。
庾信的名词解释,既可以从他的文学作品中探索,也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中解析。
庾信的文学作品以诗歌和赋文为主,代表作品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咏史·风华绝代三般在》等。
他的诗歌以豪放而雄浑的风格为特点,表达了他对壮丽自然、人生哲理和爱国情怀的独特感悟。
庾信对诗歌的贡献在于打破了以律诗为主流的传统,推动了乐府诗的发展,并在唐代乐府诗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庾信的赋文也是他的创作重点之一,他的赋文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思想感情为主题,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和感官的艺术表达,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庾信的赋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文人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除了文学创作,庾信在政治和军事上也有出众的才能。
他曾担任过官职,多次参与国家政务,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他以清廉的政治风格和治国理政的智慧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庾信在军事方面也表现出色,他曾领导军队征战四方,在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庾信的书法技艺也是他的非凡之处,他精通隶书、草书和楷书等多种字体,驰骋于书法艺术的巅峰。
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雄健有力,字迹流畅自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庾信的书法风格影响了后世书法家,并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庾信是中国南朝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书法家。
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贡献和影响广泛而深远,突破了传统文学的局限,开创了新的文学风格。
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也为国家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他的书法作品精彩绝伦,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宝贵遗产。
庾信的名词解释不仅仅限于对他的个人生平理解,更是对中国文化传统和艺术发展的重要解读。
他的作品和思想一直在激励着后人,展示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庾信全集(南北朝)庾信著
庾信全集(南北朝)庾信著庾信全集庾信(513~581),南北朝文学家。
字子山。
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
梁代诗人庾肩吾之子。
他早年曾任梁湘东国常侍等职,随同庾肩吾及徐□、徐陵父子出入宫禁,陪同太子萧纲(梁简文帝)等写作一些绮艳的诗歌,被称为“徐庾体”。
他还曾出使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
梁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防守朱雀航,战败。
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
元帝承圣三年(554)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
他因此被留在长安,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又称“庾开府”。
庾信的文集据宇文□所作的序言说原有20卷。
《隋书·经籍志》著录为21卷,其中可能有一卷是目录,今存《庾子山集》已非宇文□作序和《隋志》所著录的本子,而是后人搜辑遗文重编。
今本《庾子山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代屠隆本为最早。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讲到明有汪刊本,共12卷;还有朱曰藩刊本,仅6卷,有诗无文。
此外还有明代张溥所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称《庾开府集》。
庾信集较早的注释本是清代吴兆宜所注10卷本。
稍后有倪□注本16卷。
对酒歌王昭君昭君辞应诏出自蓟北门行结客少年场行道士步虚词十首乌夜啼怨歌行舞媚娘乌夜啼燕歌行杨柳歌奉和泛江诗奉和山池诗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诗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游山诗和宇文京兆游田诗奉报寄洛州诗奉报穷秋寄隐士诗上益州上柱国赵王诗二首谨赠司寇淮南公诗正旦上司宪府诗任洛州酬薛文学见赠别诗将命至邺酬祖正员诗将命至邺诗入彭城馆诗同州还诗从驾观讲武诗奉报赵王出师在道赐诗和赵王送峡中军诗奉和赵王途中五韵诗侍从徐国公殿下军行诗同卢记室从军诗伏闻游猎诗见征客始还遇猎诗奉和阐弘二教应诏诗至老子庙应诏诗奉和赵王游仙诗奉和同泰寺浮图诗奉和法筵应诏诗和从驾登云居寺塔诗和何仪同讲竟述怀诗奉和赵王隐士诗经陈思王墓诗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和张侍中述怀诗奉和示内人诗奉和赵王美人春日诗奉和赵王春日诗梦入堂内诗和咏舞诗夜听捣衣诗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诗和宇文内史入重阳阁诗忝在司水看治渭桥诗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登州中新阁诗岁晚出横门诗北园射堂新成诗七夕诗园庭诗归田诗寒园即目诗幽居值春诗卧疾穷愁诗山斋诗望野诗蒙赐酒诗奉报赵王惠酒诗有喜致醉诗喜晴应诏勑自疏韵诗同颜大夫初晴诗奉和赵王喜雨诗和李司录喜雨诗郊行值雪诗奉和赵王西京路春旦诗奉和夏日应令诗和乐仪同苦热诗和裴仪同秋日诗咏园花诗西门豹庙诗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诗伤王司徒褒诗仰和何仆射还宅故诗送炅法师葬诗和人日晚景宴昆明池诗对宴齐使诗聘齐秋晚馆中饮酒诗奉和浚池初成清晨临泛诗和炅法师游昆明池诗二首见游春人诗别周尚书弘正诗别张洗马枢诗别庾七入蜀诗将命使北始渡瓜步江诗反命河朔始入武州诗冬狩行四韵连句应诏诗和王内史从驾狩诗入道士馆诗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十首率尔成咏诗慨然成咏诗奉和赐曹美人诗和赵王看伎诗奉答赐酒诗奉答赐酒鹅诗正旦蒙赵王赉酒诗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就蒲州使君乞酒诗蒲州刺史中山公许乞酒一车未送诗答王司空饷酒诗舟中望月诗望月诗对雨诗喜晴诗咏春近余雪应诏诗奉和初秋诗晚秋诗和颍川公秋夜诗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镜诗梅花诗咏树诗鬬鸡诗应令诗杏花诗赠周处士诗寻周处士弘让诗集周公处连句诗寄徐陵诗寄王琳诗奉和赵王诗和刘仪同臻诗和庾四诗和侃法师三绝诗送周尚书弘正诗重别周尚书诗二首赠别诗徐报使来止一相见诗行途赋得四更应诏诗和江中贾客诗奉和平邺应诏诗送卫王南征诗仙山诗二首山斋诗野步诗山中诗闺怨诗和赵王看妓诗看舞诗听歌一绝诗暮秋野兴赋得倾壸酒诗对酒诗春日极饮诗春望诗新月诗秋日诗望渭水诗尘镜诗和淮南公听琴闻弦断诗弄琴诗二首咏羽扇诗题结线袋子诗赋得鸾台诗赋得集池鴈诗咏鴈诗忽见槟榔诗赋得荷诗移树诗奉梨诗伤往诗二首春日离合诗二首和回文诗问疾封中录诗示封中录诗二首秋夜望单飞鴈诗代人伤往诗二首周祀圜丘歌十二首周祀方泽歌四首周祀五帝歌十二首周宗庙歌十二首周大祫歌二首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小园赋--------------------------------------------------------------------------------对酒歌春水望桃花。
庾信
• 《燕歌行》拓展了七言古诗的体制,不但篇幅变长以便铺 燕歌行》拓展了七言古诗的体制, 叙,而且配合感情的起伏,变逐句押韵为数句一转韵。庾 而且配合感情的起伏,变逐句押韵为数句一转韵。 信早期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探索值得珍视, 信早期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探索值得珍视,明代杨慎指出 :“庾信之诗,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升庵诗 庾信之诗,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 话》卷三)清代刘熙载也指出:“庾子山《燕歌行》开初 卷三)清代刘熙载也指出: 庾子山《燕歌行》 唐七古, 乌夜啼》开唐七律,其他体为唐五绝、 唐七古,《乌夜啼》开唐七律,其他体为唐五绝、五排所 本者,尤不可胜举。” 本者,尤不可胜举。 • 此诗的基本题材乃是写征人思妇的,前半写边关战况以及 此诗的基本题材乃是写征人思妇的, 征人思归,后半则写思妇盼望征人归来以及她的寂寞无奈 征人思归, 。开头四句写得阔大流转,气完韵足,技艺精致。且以其 开头四句写得阔大流转,气完韵足,技艺精致。 中所包含的明显比兴作为提领自然引出以下六句, 中所包含的明显比兴作为提领自然引出以下六句,描写征 人身处敌军重围,外界隔绝,无法传递音。 人身处敌军重围,外界隔绝,无法传递音。
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 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干寻瓦 裂。 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 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淮南子》 木叶落,长年悲" 斯之谓矣。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 乃歌曰: 乃歌曰: 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 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枪江潭; 今看摇落,凄枪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作者借《续晋阳秋》 世说新语》 思想感情 作者借《续晋阳秋》和《世说新语》所记两则晋人殷仲 桓温对树兴叹故事,演绎敷衍,借阐说树的荣枯, 文、桓温对树兴叹故事,演绎敷衍,借阐说树的荣枯,抒写自己的 乡关之思。 枯树赋》在写树之荣枯时,奢丽宏衍,恣肆夸炫, 乡关之思。《枯树赋》在写树之荣枯时,奢丽宏衍,恣肆夸炫,且 极力征事用典,以显文思富赡,也使此赋在情感充沛、 极力征事用典,以显文思富赡,也使此赋在情感充沛、气骨清健的 风格中,带有齐梁文学的华丽面貌,是庾信文风集南北大成的体现。 风格中,带有齐梁文学的华丽面貌,是庾信文风集南北大成的体现。 这篇赋写作时期不能确定,或根据上引《朝野佥载》 这篇赋写作时期不能确定,或根据上引《朝野佥载》,以为成于庾 信羁滞北方的初期。但从本文看,其情调之沉痛与绝望情绪, 信羁滞北方的初期。但从本文看,其情调之沉痛与绝望情绪,更接 近其晚年颓唐的心态。 近其晚年颓唐的心态。
庾信是个怎样的人历史上对庾信的评价
庾信是个怎样的人历史上对庾信的评价庾信庾信曾任右卫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封爵义城县侯,在侯景之乱后逃往江陵,之后羁留北朝,思念故国,却不得回到南方,尽管深受礼遇却无法忘记家乡,于581年老死北方。
庾信是个怎样的人>庾信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人物。
在鲍照之后的齐、梁、陈三朝和北朝,没有一个人能和他相比。
当时曾有“徐庾体”之说,时人将徐陵与其并列,其实徐陵成就在其之下。
庾信兼善众体、诗赋,文都取得相当高的成就,它是中国文学史上多产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赋在中国赋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同于前人骚赋,也不同于后人的律赋。
他将两汉以散文入赋变为以骈文入赋,使赋更具有形式美,将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同时,庾信还开唐人以诗入赋的先河,唐代王勃、骆宾王的骈作皆受其影响。
六朝骈文盛极,而庾信可谓集大成者。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
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历史上对庾信的评价>宇文护:庾信南人羁士,至孝天然,居丧过礼,殆将灭性,寡人一见,遂不忍看。
>李延寿:①梁自大同之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
简文(萧纲)、湘东(萧绎)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扬镳。
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也。
②王褒、庾信、颜之推、虞世基、柳抃、许善心、明克让、刘臻、王贞、虞绰、王胄等,并极南土誉望,又加之以才名,其为贵显,固其宜也。
>张说:兰成追宋玉,旧宅偶词人。
笔涌江山气,文骄云雨神。
>杜甫:①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②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③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黄庭坚:谢康乐庾义城之诗,于炉锤之功不遗力也。
然陶彭泽之墙数仞,谢庾未能窥者,盖二子有意于俗人赞毁其工拙,渊明直寄焉耳。
>杨慎:庾信之诗,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
庾信
轶事典故
文才惊人
断袖之欢
据《朝野佥载》记载,庾信自南朝初至北方时,北方文士大多轻视他,庾信将自己的作品《枯树赋》给他们 看,自此之后无人再敢轻言庾信。
庾信在南朝度过的前期生活,正逢梁代立国最为安定的阶段,他的《哀江南赋》中描述为“五十年中,江表 无事”。他前期的诗文,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他在梁时的作品,特别是十九岁至三十 六岁在东宫任职期间的诗赋,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题材基本上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闺房器 物的范围。如《和咏舞》《奉和初秋》《鸳鸯赋》等题,属于萧纲率领周围文人同题共作的篇章。这种富于游艺 气氛的创作活动,要求作者适应宫廷的趣味,在应酬捷对中显露个人的学养与文才。
令狐德棻:尔其荆、衡杞梓,东南竹箭,备器用于庙堂者众矣。唯王褒、庾信奇才秀出,牢笼于一代。是时, 世宗雅词云委,滕、赵二王雕章间发。咸筑宫虚馆,有如布衣之交。由是朝廷之人,闾阎之士,莫不忘味于遗韵, 眩精于末光。犹丘陵之仰嵩、岱,川流之宗溟渤也。然则子山之文,发源于宋末,盛行于梁季。其体以淫放为本, 其词以轻险为宗。故能夸目侈于红紫,荡心逾于郑、卫……若以庾氏方之,斯又词赋之罪人也。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亦提及庾信与萧韶的关系:“至若娈童,本非女质,抱衾荐枕,不过以色为市耳。 当其傅粉熏香,含娇流盼,缠头万锦,买笑千金,非不似碧玉多情,回身就抱;迨富者赀尽,贵者权移,或掉臂 长辞,或倒戈反噬,翻去覆雨,自古皆然。萧韶之于庾信,慕容冲之于苻坚,载在史册,其尤著者也。”
庾信
拟咏怀 七
•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
•
榆关:或称榆塞,在今陕西省榆林县东。这里代指通往南方的 关口。汉使:汉朝的使臣,这里代指南朝的使者。这两句是说,通往 南朝的音信已经断绝了,使臣也没有来往了。 胡笳、羌笛:都是北方民族的乐器。这两句是说,自己听到胡笳 之声而落泪,听到羌笛之声而悲伤。 纤腰:细腰。素:束腰的白绢。横波:指眼睛。这两句是说,腰围 减细、身体已经消瘦,眼睛也哭坏了。 恨心:指离恨。红颜:指青春。这两句是说,自己有无穷无尽的 离愁别恨,忧能伤人,青春的年华也没有多少了。 精卫填海:相传炎帝的女儿溺死于东海之中,心恨不已,化为精 卫鸟,口衔西山的木石,企图填平东海。故事见《山海经·北山经》。 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回不去了,但仍然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这样的 志愿:以枯木填海,用青山断河。
拟咏怀诗 十八
•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
• 万户侯:汉制,有大功勋的人,封万户侯。这两句是说,一想起自己 没有能够为梁朝建功立业,便感到遗憾,所以夜里忧愁而不能入睡。
• 这首诗对仗工整,平仄谐和,称得上是开唐人五律先河的诗作。
• • • •
谢 谢 观 看
•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三、四句描写诗人“愁”中的所为所止: 抚琴消忧,琴声弥漫室内;举目观望,书 卷堆满案头。对于中国古人来说,琴不仅 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人格象征,君子常 御,不离其身。在生命价值虚无的境遇之 中,孤高的琴与寂寞的书,成为诗人生命 的依据。
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庾信
两大时期: 两大时期:
早期 庾信早期的赋,现存有《春赋》 对烛赋》 庾信早期的赋,现存有《春赋》、《对烛赋》、 荡子赋》等七篇,有些已残缺。这些赋均属宫 《荡子赋》等七篇,有些已残缺。这些赋均属宫 范畴, 体文学范畴 内容不外是女子的美貌或相思别离, 体文学范畴,内容不外是女子的美貌或相思别离, 篇幅短小,语言华艳,注重音节之美。其中《春 篇幅短小,语言华艳,注重音节之美。其中《 最具体表性。赋的开头和结尾多用七言诗句, 赋》最具体表性。赋的开头和结尾多用七言诗句, 有较强的音乐效果。歌咏对人生中短暂的欢乐时 有较强的音乐效果。歌咏对人生中短暂的欢乐时 光的留恋。 光的留恋。这种诗赋结合乃至诗赋难分的倾向也 为后人所继承。总的说来, 为后人所继承。总的说来,庾信早年的诗赋的主 要特点为: 要特点为: 1.“宫体诗”的风格特色 宫体诗” 宫体诗 2.题材狭窄,风格单一 题材狭窄, 题材狭窄 3.声律承接永明体,情调凄丽缠绵 声律承接永明体, 声律承接永明体
宫体诗: 宫体诗:
• “宫体诗”语出梁·简文帝萧纲。《梁书》本传:“余七岁 宫体诗”语出梁 简文帝萧纲 简文帝萧纲。 梁书》本传: 宫体诗 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指兴 起于梁代大通年间( ),以东宫太子萧纲为首的一种 起于梁代大通年间(527),以东宫太子萧纲为首的一种 ), 创作活动和诗风。始作俑者是徐摛,因萧纲的创作、 创作活动和诗风。始作俑者是徐摛,因萧纲的创作、提倡 而成为一代风气,故萧纲被视为“宫体诗”的领袖。 而成为一代风气,故萧纲被视为“宫体诗”的领袖。代表 作家有萧衍、萧绎、徐庾父子(时号“徐庾体”)、陈后 作家有萧衍、萧绎、徐庾父子(时号“徐庾体”)、陈后 主等。基本内容是描写宫廷生活,尤以咏物和女性的姿色 主等。基本内容是描写宫廷生活, 容貌、体态)、服饰、器物、生活环境、 )、服饰 (容貌、体态)、服饰、器物、生活环境、情态为描写对 艺术上追求描写细巧,重辞藻、典故、对偶、声律、 象。艺术上追求描写细巧,重辞藻、典故、对偶、声律、 秾丽,是富于音乐性的五言诗。今多保存在陈·徐陵选编 秾丽,是富于音乐性的五言诗。今多保存在陈 徐陵选编 的《玉台新詠》中。“宫体诗”所以形成、发展,自有其 玉台新詠 宫体诗”所以形成、发展, 世风、士风、艺风、诗风、审美观的背景。简而言之, 世风、士风、艺风、诗风、审美观的背景。简而言之,齐 梁文学集团应制、应教、宴游唱和、同题共赋的活动方式、 梁文学集团应制、应教、宴游唱和、同题共赋的活动方式、 核心人物萧纲等人力主新变的影响所及, 核心人物萧纲等人力主新变的影响所及,既促使当时的创 作形成了迎合帝王之需、之好的创作氛围(或曰“ 作形成了迎合帝王之需、之好的创作氛围(或曰“文坛风 ),也创造了打破陈规 争奇斗巧的创作氛围, 也创造了打破陈规, 气”),也创造了打破陈规,争奇斗巧的创作氛围,“宫 体诗”的形成、发展,其正面、 体诗”的形成、发展,其正面、负面影响都是由这样的艺 术氛围所孕育的。 术氛围所孕育的。
庾信简介PPT课件
与同时代文人的友谊与合作
与徐陵的深厚友谊
庾信与徐陵同为南朝梁代著名文人,两人友谊深厚,常有诗 文唱和。他们共同推动了梁代文学的发展,形成了文学史上 的“徐庾体”。
与沈约等人的合作
庾信与沈约、谢朓等人也有密切的合作。他们一起探讨文学 理论,共同致力于提高文学创作水平,对南朝文学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响。
庾信的诗歌创作继承了汉魏风骨的优 良传统,他的诗歌以气骨刚健、情辞 并茂而著称。他对汉魏风骨的传承和 发展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推动南北朝文化交流
庾信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他的文学创 作不仅继承了南朝文化的精华,也吸 收了北朝文化的营养。他的作品在南 北朝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 用。
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的角色
对后辈文人的提携与指导
提携后进
庾信非常注重培养后进,对有才华的年轻人给予大力支持和提携。他的门下聚集 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如江淹、孔稚圭等,共同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
指导创作
庾信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他对后辈文人的创作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帮助 。他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技巧对后辈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后辈文人的提携与指导
主题思想
庾信的作品主题多样,既有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战争的控诉,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情 感和浓郁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探讨
创作背景
庾信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历经战乱,身世坎坷。他的作品多反映离乱之苦和故国之思。
主题思想
庾信的作品主题多样,既有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战争的控诉,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情 感和浓郁的人文关怀。
艺术手法和审美价值分析
艺术手法
庾信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他的作品语言优美、凝练,富有音乐美。同时,他还善于将个 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庾信,字子乔,庾氏宗亲,唐朝文学家。
他生在一个繁荣而又文明的年代,与张旭、魏续、刘禹锡并称“唐四家”,可谓是唐朝最具贡献的文学家之一。
在整个仕途生涯中,庾信从不欣然拜曰,他有一个非常萧瑟的一生。
他家境贫苦,他的父亲以此为借口不让他进读,他只能在家自学诗词。
后来他有幸获得皇帝宠爱,从官场中获得一定的成就,但他总是沉浸在学习文学的世界里,并用自己的诗词,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来宣扬他的政治理念和情感。
他的诗词也很受欢迎,有很多著名的作品。
然而,当他接近晚年时,庾信状似文艺宗师,传奇般的生活也渐渐褪去,慢慢地,他被江关的毒辣陷害,最后把他拖入了漩涡。
此后,庾信被贬为河南郡司马,很多上官垂青的功业竟没能完成,只能在江关孤独地度过暮年,深受孤独害怕,很多诗词也带有悲酸的情绪,他的诗句充满哀怨的叹息:“江关无乐趣,乡关多苦难。
降贵老去日,遗志付烟沙”。
尽管如此,庾信仍然不至于垂头丧气,他几乎每天都在落笔,一手柔情脉脉的诗词荡漾而出,另一只手却不禁抖擞着他的英雄气概,他在江关创造了一部不世的经典,以他的体悟写就的诗词把自己的忧伤化为活力。
“山川皆若新,岁月及长河”,他在萧瑟的暮年里体现出前无古人的勇气,他的文字也是如此,“茫茫城郭曲,空山绝顶处”,
这些诗句犹如一颗颗明珠,把萧瑟的暮年景象一一勾勒出了来。
唐朝文学家庾信,以其贤者之风赢得了唐朝统治者的青睐,却也曾被江关所困,他最后的晚年,没有流传下他贤者之风,却有他为江关而落笔,留下落寞而又高远的文字,让世人了解到庾信最深刻的精神,让我们铭记庾信在江关的萧瑟一生。
庾信最著名的十首诗
庾信最著名的十首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庾信简介
2.庾信的诗歌成就
3.庾信最著名的十首诗概述
4.庾信最著名的十首诗详细解读
5.庾信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庾信,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诗人,字子山,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市内乡县)人。
他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
庾信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婉美、清新见长,充满了个性与激情,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十首诗包括:《北风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寄柳州薛五使君》、《春夜喜雨》、《杜工部蜀中离席》等。
《北风行》是庾信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描写北风带来的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庾信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而《寄柳州薛五使君》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思念的佳作,诗中通过对友人在边疆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注。
庾信的诗歌作品在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与创作技巧对唐代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与社会风貌,为后世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总的来说,庾信的诗歌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着独特的魅力,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述庾信赋的特点
庾信(公元423年-公元465年),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初期的文学家,他的赋文以《临江仙·满江红》最为著名,被誉为南朝赋的代表之一。
庾信的赋具有独特的特点:
1. 豪放豁达:庾信的赋文豪放豁达,气势磅礴。
他以奔放的笔墨,表达豪情壮志,将个人的感慨与对时局的思考融入其中,使作品充满激情与张力。
2. 描写景物:他擅长以生动而深刻的描写手法,展现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壮丽。
在《临江仙·满江红》中,他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满江的红晕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
3. 婉约之美:虽然以豪放见长,但庾信的赋文中也融入了一些婉约的意味,使整体氛围更加丰富。
他对于女性的描写往往充满温柔和细腻,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
4. 抒发感情:庾信的赋不仅注重描写,更注重抒发自己的感情。
在作品中,他通过对个人遭遇、时局困境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时代的感慨与思考,形成了独特的感情表达。
5. 音律优美:庾信的赋以其音律优美而著称,他注重用词的押韵和谐,使作品在朗朗上口的同时,保持了一定的音韵美感。
6. 政治关怀:庾信的赋文中常常夹杂着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状况的关切。
他通过个人感慨,表达对乱世的忧虑和对社会风貌的审视,增加了作品的深度。
总体而言,庾信的赋以其豪放、生动、抒情的特点而脱颖而出,被后人誉为南朝赋的代表之一。
庾信
庾信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人。
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被称为“徐庾体”。
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
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
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但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
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
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
有《庾子山集》。
庾信的文学创作,以他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并流寓北方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前期在梁,“文并绮艳”,作品多为宫体诗,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
所谓宫体诗,指兴起于南朝梁代宫廷中的一种诗风。
内容上以宫廷生活、妇女容貌、服饰等为描写对象,满足一种感观上的享受,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柔靡婉弱,而形式上则注重辞藻的华艳,追求声律、对偶的精工,被称之为“宫体诗”,代表诗人有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陈后主以及徐陵、庾信等人。
关于“宫体诗”的评价:1)重形式,轻内容,开启浮艳文风《梁书·简文帝纪》:“(萧纲)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痴,长而不倦。
’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
”(张溥)《汉魏百三家题辞》:“帝(萧绎)不好声色,颇有高名,独有诗赋,婉丽多情……非好色者不能言。
”《北史·庾信传》:“(庾信)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既文并绮艳,故世号‘徐庾体’焉。
”(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梁自大同(梁武帝年号,535-546)之后,雅道斯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
简文、湘东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道扬镳。
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乎?”2)拓开文学的女性题材;3)进一步完善诗歌的声律、对偶等形式美,讲究文词的精美,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直接影响。
北周庾信资料_庾信代表作
北周庾信资料_庾信代表作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
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
庾信代表作有《庾开府集》。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北周庾信资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北周庾信资料北周庾信,子子山,生卒年(513——581年),南阳新野人(今河南新野)。
他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家室也算显赫,父亲庾肩吾曾是当时的大官更是有名的文学家。
北周庾信祖籍是南方人,后人称他为北周庾信是因为在他的后半生一直在北方生活,并被北方帝王所青睐。
这也实属无奈,他一心想回故土,可是北周帝王都很喜好他的文采不肯放其回去,最后只能客死他乡。
庾信从小就喜好文学,也天生聪慧,勤奋好学。
十五岁时入宫为太子萧统所在的东宫讲读,后来萧统去世,十九岁的他又担任东宫抄纂博士,父子两人同时为东宫效力。
庾信与徐陵都才华横溢,文采出众被世人称之为“徐庾体”。
后来由于侯景之乱,被迫逃至江陵,辅佐梁元帝。
在承圣三年时,受梁元帝所派出使西魏,在此期间西魏攻破江陵,庾信被迫留在长安,从此以后他的一生都在北方度过。
由于庾信文采出众,又早已名声大作,北方的帝王将相都很钦佩他。
当时的帝王都喜好文学,而他的文采又都很出色,所以北方帝王对他很是重用,而且加官进爵,不比在南方时的待遇差。
在陈朝与北周互通友好之时,曾提出要寄居他乡的南方人士重回故土,但是北周武帝只放还了王克、殷不害等人,而将庾信、王褒继续留任北方,而且把庾信征调为司宗中大夫。
虽然虽然庾信一生显贵,但是也常念故乡,然而时局如此他最终还是没能回到故乡,最后客死他乡。
庾信代表作庾信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写过很多诗词歌赋,而且庾信代表作也有很多。
在了解其作品之前,我们应该先谈谈其人,庾信是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入宫给太子讲读,到了十九岁就开始担任东宫抄写博士,当时他和他的父亲均在东宫,其受到的恩宠是无人能及的,好景不长,就在台城失陷以后,庾信逃往江陵,被湘东王封为御史中丞。
到了承圣三年,庾信出使西魏,自此以后,庾信也被留在了长安。
概述庾信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概述庾信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摘要:一、庾信简介二、庾信诗歌创作的主题分类三、庾信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四、庾信诗歌创作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正文:庾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本文将概述庾信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以主题分类为线索,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历史地位。
庾信的诗歌创作主题丰富多样,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抒发个人情感2.描绘山水田园风光3.反映社会现实4.咏史抒怀5.宗教思想首先,在抒发个人情感方面,庾信的诗歌表现了他对生活、政治和命运的感慨。
如《将进酒》一诗中,他写道:“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表达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其次,庾信以山水田园风光为题材的诗歌,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
如《临高台》一诗中,他描绘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的美丽景色。
再次,庾信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民生疾苦、政治腐败等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揭露。
如《乌夜啼》一诗中,他写道:“黄泉归客路,白骨敝平原。
”对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进行了控诉。
此外,庾信还通过咏史抒怀,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先贤的敬仰。
如《拟古》一诗中,他写道:“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以古人古事为题材,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在宗教思想方面,庾信的诗歌表现出他对佛教的信仰和追求。
如《夜听捣衣诗》一诗中,他写道:“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表达了对佛教境界的向往。
总的来说,庾信的诗歌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作品以丰富的主题、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庾信—搜狗百科
庾信—搜狗百科庾信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庾信少负才名,博览群书。
十五岁入宫为太子萧统伴读,十九岁任抄撰博士,后任梁湘东国常侍等职,陪同太子萧纲(梁简文帝)等写作一些绮艳的诗歌。
梁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御敌,战败。
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
元帝承圣三年(554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
他被留在长安,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又称“庾开府”。
庾信被强留于长安,永别江南,内心很是痛苦,再加上流离颠沛的生活,使他在出使西魏以前和以后的思想、创作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庾信出使西魏以前的作品存者不多,一般没有摆脱“宫体诗”的影响,迄今被传诵的诗赋,大抵是到北方后所作,这些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
他的诗歌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虽属模拟阮籍,实则全是感叹自己的身世。
他的乐府歌行,常常使用比兴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杨柳歌》等。
庾信到北方以后的诗歌苍劲沉郁,和他经历战乱及对北方景物有较深的感受有关,佳作有《郊行值雪》、《望野》、《燕歌行》、《同卢记室从军》。
他的一些小诗写得亲切动人,很少用典,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师三绝》、《重别周尚书二首》等,都很著名。
庾信在辞赋方面的成就并不亚于诗歌,他的抒情小赋如《枯树赋》、《竹杖赋》、《小园赋》和《伤心赋》等,都是传诵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赋》是其代表作。
庾信又是南北朝骈文大家,他的文风以讲究对仗和几乎处处用典为特征,其文章多为应用文,但常有抒情性和文学意味。
今本《庾子山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代屠隆本为最早。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讲到明有汪刊本,共十二卷;还有朱曰藩刊本,仅六卷,有诗无文。
此外还有明代张溥所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称《庾开府集》。
庾信集较早的注释本是清代吴兆宜所注十卷本,稍后有倪璠注本十六卷。
试论庾信的生平和创作的关系。
试论庾信的生平和创作的关系。
庾信(约423年-465年)是中国南朝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生平与他的创作密切相关。
以下是对庾信的生平和创作关系的论述:庾信出生在一个文学世家,他的祖父庾亮是晋朝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这使得他从小就接触到文学和政治,并对这两个领域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庾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精通经史文学、音乐和武艺,有着广博的知识和多才多艺的才华。
庾信早年进入政府任职,先后在吏部、刑部等职位上工作,并受到了当时权臣刘宋政权的赏识和重用。
然而,在刘宋刘子业篡权之后,庾信对刘宋政权的腐败和内乱感到失望,决定隐退山林。
这段时间里,庾信写下了许多代表作。
庾信的创作与他的生平经历和人生观密切相关。
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他在政治和社会方面的批评和愤慨。
他经历了刘宋政权的衰落和内乱,这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对时代政治动荡的担忧和忧虑。
他的诗作中批判社会黑暗、抒发自己的愤怒和哀伤。
例如他的《山中与幽人对宿》一诗,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
庾信的诗歌作品中也流露出对自然、山水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悟。
他怀古忧今,对人生命运、生老病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对社会的反思,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总的来说,庾信的生平经历和他的创作密不可分。
作为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创作是在对时代政治和社会的经历和思考下产生的。
他借助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对时代的批判和对自然、人生的思考,使得他的作品兼具文学和思想性。
他的诗歌作品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和文人的独特视角和文化观点,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漂泊伶仃的异域
• • • • • 侯景之乱 出使西魏 强留长安 开府仪同三司 时陈氏与朝廷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 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 高祖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留而 不遣。 ——《周书庾信传》
•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 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 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 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 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 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 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 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 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 以悲哀为主。 ——《哀江南赋序》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屈原《招魂》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子山词赋,体物浏亮、缘情绮靡之作,若 《春赋》、《七夕赋》、《灯赋》、《对 烛赋》、《镜赋》、《鸳鸯赋》,皆居南 朝所为。及夫屈体魏周,赋境大变,惟 《象戏》、《马射》两篇,尚仍旧贯。他 如《小园》、《竹杖》、《邛竹杖》、 《枯树》、《伤心》诸赋,无不托物抒情, 寄慨遥深,为屈子旁通之流,非复荀卿直 指之遗,而穷态尽妍于《哀江南赋》。早 作多事白描,晚制善运故实,明丽中出苍 浑,绮缛中有流转;穷然后工,老而更成, 洵非虚说。 ——《谈艺录》
枯树赋
•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 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 生意尽矣。 •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抵盘魄,山崖表里。 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 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 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 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 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 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 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拟咏怀二十七首
其三 俎豆非所习 帷幄复无谋 不言班定远 应为万里侯 燕客思辽水 秦人望陇头 倡家遭强娉 质子值仍留 自怜才智尽 空伤年鬓秋 其七 榆关断音信 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 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 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 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 青山望断河 其十一 其十八
摇落秋为气 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 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 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 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 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 谁论身后名
梁简文帝 萧纲
梁元帝 萧绎
春赋
• 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钗朵多而讶重, 髻鬟高而畏风。眉将柳而争绿,之台, 鸣佩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 石榴聊泛,蒲桃酦醅。芙蓉玉碗,莲子金杯。 新芽竹笋,细核杨梅。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 来。
补全下列古诗词。
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
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清新 ,俊逸鲍参军。
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庾信(513—581)字子 山,小字兰成,南阳 新野(今属河南)人, 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 代表作《哀江南赋》 《小园赋》《枯树赋》 《拟咏怀》
辞采飞扬的梁朝
梁武帝 萧衍
昭明太子 萧统
•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 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 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 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 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 则长松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 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 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载瘿 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 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 • 乃为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 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寻思万户侯 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 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 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 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 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 何时能不忧
总结
• • • • 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是有故事的人 每一个深刻的读者都是有故事的人 现实压倒理想 西风压倒东风
• 譬如,说到道德,你会想到道生之,德蓄之;据 于道,成于德,还是只想到西方伦理学意义上的 道德?就想到“moral”这个字,或者是康德或亚里 士多德讲的道德?再比如说到“知识”,是“识 为了别,知为定止”吗?还是只想起Knowledge? “明白”是什么意思?“知常曰明,虚室生白”。 这可不只是英文的“understanding”而已。 • 如果没能唤起汉语的语感,我们就丧失太多东西 了!一百多年来,因为我们丧失了太多汉语的语 感,没办法雅致,也没办法深入。作为一种伟大 的人类文明,中华文明只能在西方的框架下,做 一个代工,甚至只是代工上的螺丝钉而已。 ——林安梧《现代化不是单数的,而是多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