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禁酒令时期的那点儿破事

合集下载

美国禁酒令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美国禁酒令时期

美国禁酒令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美国禁酒令时期

随着1920年1月16日颁布的宪法第18次修正案,美国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禁酒时期(The Prohibition)。

禁酒令规定,所有酒精类饮品的生产、运输、进出口和销售都是受限的或非法的。

直到1933年12月6日,第21次宪法修正案宣布废止禁酒令,这次徒劳的改革终于宣告结束。

这是美国酒业历史上的一个“奇葩“的时期,它不仅对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更是对美国的葡萄酒业造成了极其深重的影响,时至今日,都遗留着不可忽视的印迹。

禁酒令初期查封和销毁葡萄酒缘起清教规如果要全面地解析禁酒令的社会背景,恐怕要花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因为它关系到美国的宗教、政治、社会文化等等众多因素,甚至与当时的一战背景都密不可分。

简单地说,这一是次由宗教背景、进步主义和女权主义运动共同推动下的,为了解决高犯罪率、家庭暴力、移民矛盾等等社会问题所进行的一次文化战争。

清教传统-不可动摇的绝对道德如此主张民主与自由的一个国家却把禁酒写进了宪法,这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当我们反观美国的历史,就变得不那么难以理解。

清教是美国文化最主要的源头,在那时,土生土长的美国白人,也就是第一批欧洲移民的后代,无不从小受着清教文化的熏陶,他们恰恰成为了最保守的大多数。

在反对奢华纵欲、主张勤俭节忍的清教传统之下,让人们反对饮酒的理由可以有一万个饮酒伤身、醉酒闹事、酒后危险工作……归根结底,酒是万恶之源。

禁酒令的出现导致美国酒业出现毁灭性打击进步主义运动-后工业化的应对19世纪末的美国,刚刚结束了工业化,社会变迁剧烈,随之产生的,是一系列社会问题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显著、劳资冲突加剧,移民大量涌入,财富支配权力、贪腐现象滋生,物质主导下的社会传统道德受到挑战……社会秩序在方方面面受到巨大的扰动。

面对这样的现实,以中产阶级为主导发起了这场影响深远的进步主义运动。

简单地概括进步主义,就是主张加强联邦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监管,以促进社会的全面改善。

美国禁酒令

美国禁酒令

美国禁酒令1920年,美国宪法第18次修正案使美国的葡萄酒再次遭受挫折。

“全国禁酒法案”又称为沃尔斯泰德法案(V olstead Act),法案规定:禁止制造、销售、运输、进口、出口、递送或者拥有含酒精的致醉饮品。

一纸禁令延续13年,几乎使已经勃兴的酿酒业完全消失。

禁酒令的漏洞之一是允许生产和销售祭典用酒,允许持医生处方在药房购买药用酒,药用补酒则无需处方也可以买到。

更明显的一条或许是禁酒令允许任何人每年制造200加仑以下的水果汁或苹果酒。

果汁可以浓缩,而浓缩汁恰好是酿酒的理想原料。

人们从加州购买浓缩葡萄汁,运到东海岸,容器的盖子上印有起警示作用的大字“注意:不得添加糖或酵母,否则将导致发酵!”而走私贩所做的正是明文禁止的,就这样,这些果汁在美国通过走私者之手流通起来,然而不久之后政府介入并禁止葡萄汁的销售,杜绝了非法造酒,于是葡萄园不再种植葡萄,美国的酿酒业彻底中止。

加烈酒或药用补酒的酒精浓度为20%,更类似于提纯酒精而非寻常葡萄酒。

那个时候,这种稀有的酒精饮品成了全美头号“葡萄酒”,很快大受欢迎——不是因为风味,而是因为人们可以借它消愁。

那时正值大萧条,新名词“Wino”流行起来——被用来指代那些借助加烈酒忘却烦恼的人。

禁酒令废止于1933年,然而数十年后余波仍未完全消弭。

直到它真正终结时,美国人早已对优质葡萄酒失去了兴趣。

禁酒期间,美国数千英亩宝贵的葡萄资源消失殆尽。

酒厂通通关门,酿酒业萎缩,仅靠屈指可数的幸存者维系——主要在加州和纽约州,许多东海岸的葡萄种植者改行生产葡萄汁——这在当时算是对美洲葡萄最理想的利用方式。

1933-1968年,葡萄栽种者和酿酒师对酿造高品质葡萄酒没有太多的积极性,却批量生产大瓶装餐酒,它因容器而得名,价格低廉,毫无风味可言。

也有几家生产高品质葡萄酒的酒厂,最突出的在加州,而这期间绝大多数美国葡萄酒表现平庸。

尽管禁酒令摧垮了大多数美国酿酒商,却仍然有一些厂商依靠生产宗教圣典用酒而存活下来,比如Beringer,Beaulien以及Christian Brothers。

美国禁酒运动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美国禁酒运动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美国禁酒运动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美国是一个具有社会改革传统的国家。

曾有历史学家断言:一部美国史就是一部改革史。

在美国形形色色、目的与功能各异的改革运动中,禁酒运动(the Prohibition Movement)宛如一朵奇葩,独具异彩。

它从萌芽到走向顶峰共经历了一百多年时间,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以无比的热忱投入其中。

1919年,有关禁酒的宪法修正案生效,然而时隔十四年之后的1933年,该法案又被另一条宪法修正案所废止。

在今天看来,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完全戒除饮酒的习惯都是不可能的。

尽管如此,作为美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禁酒令最终遭到废除并不等于禁酒运动本身缺少研究的价值。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禁酒运动的范围和影响都不是仅仅局限于饮酒问题本身,而是掺杂了美国社会生活中众多纷繁复杂的因素,成为折射美国社会历史变迁的一面镜子。

禁酒运动既是美国社会发生大变革下的产物,也在客观上推动了美国历史的前进。

因此,加强对美国禁酒运动及其所涉及到的复杂社会问题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入理解美国社会、理解各种社会改革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对于研究美国问题的学者来说,加强对这个领域的考察更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是以作者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所完成的若干学术论文为基础,又广泛搜集了众多英文原始资料和中外研究成果,综合考察分析之后而形成的,也可以说是作者对“禁酒运动与美国社会”这一课题进行长期思考后的一个结果。

虽然本文的命题是“美国禁酒运动研究”,但主要是以美国禁酒运动与社会变迁为着眼点,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禁酒运动和美国文化、观念、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复杂联系,考察它们之间的因果互动关系。

本文共分四章,另加绪论和余论。

绪论部分除就研究禁酒运动特别是禁酒运动与美国社会发展关系问题的意义谈了作者的基本看法之外,还论及了国内外对禁酒运动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的研。

美国禁酒运动的历史研究

美国禁酒运动的历史研究

美国禁酒运动的历史研究一、内容简述美国禁酒运动的历史研究,旨在探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这段时间里,美国社会为遏制酒精滥用和酗酒问题所做出的努力。

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禁酒运动正是这些变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禁酒运动起源于民间反对酒精滥用的呼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一场广泛的社会运动。

19世纪末,美国社会普遍认识到酒精污染严重威胁到公共健康和社会稳定,因此呼吁采取严格措施予以打击。

由于多方面的利益冲突,禁酒运动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巨大阻力。

进入20世纪,美国政府在舆论压力下开始采取措施禁酒。

1919年,国会通过第十九修正案,禁止在本国境内酿造、出售或运送酒精饮料。

这一法案未能有效执行,因为各地政府对酒精的态度和实践存在巨大差异。

美国政府又尝试通过征收高额税收等措施来抑制酒精消费,但这些措施同样难以达成预期目标。

除了政府层面的努力外,禁酒运动还得到了公众的广泛支持。

许多宗教团体、道德论者和社会改革家都积极参与到禁酒运动中,通过宣传、示威、演讲等方式争取人们对于戒除酒瘾的支持。

这种社会氛围为禁酒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尽管禁酒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并未完全解决美国的酒精滥用问题。

在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政府监管力度的减弱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禁酒运动逐渐陷入停滞。

美国酒精滥用问题依然严重,与禁酒时期的情况相比并无明显改善。

美国禁酒运动的历史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美国历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对于现代社会酗酒问题的深刻启示。

通过深入剖析禁酒运动的发展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我们可以认识到解决酒精滥用问题仅仅依靠禁止酒精销售并不是唯一途径还需要从源头上寻求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1. 禁酒运动的背景在探讨美国禁酒运动的历史背景时,我们必须首先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如何为这一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美国历史上的多个时期,烈酒的走私和消费问题日益严重,对社会秩序和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揭密20世纪初美国施行的“禁酒令”

揭密20世纪初美国施行的“禁酒令”

揭密20世纪初美国施行的“禁酒令”禁酒令下达后,美国联邦特工人员把威士忌酒倒入阴沟。

你能想象喜宴或朋友聚会时,无酒相伴的寂寞吗?你能想象因为在公共场合喝酒而招来罚款甚至牢狱之灾吗?你不要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事实上,在20世纪,准确地说是1920年-1934年间的美国,这样的事情的确发生过。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切法规都不可能一出台就是完善的,它和当时的政策、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当在实践中与市场需求发生冲突,或者外部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法规也会相应地加以调整或者改变,最终促进市场的发展。

美国往事:“禁酒令”的故事酒贩子的酒滞留海边,两位主人公马克斯和面条在海港附近的私酒仓库里向酒贩子们演示如何过关的妙计。

当他们过了关,划着船在雾气沉沉的哈得孙河上行进时,船周围浮起许多大皮球,每个皮球下都吊着一箱子酒。

他们就这样发了财—这是1984年上映的、由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影片《美国往事》里的几个场景。

“禁酒令”的背景和内容19世纪中期,美国一些地方的居民开始寻求以法律手段制裁酒徒。

这种呼声渐渐得到了全国范围的呼应,以维护传统家庭为己任的妇女组织更是其中的主力军。

1917年12月18日,美国第65届国会以“经济、效率和道德”的名义,通过宪法第18号修正案,并提交各州审议,它的内容是:第一款:本条批准一年后,禁止在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所有领土内酿造、出售和运送作为饮料的致醉酒类;禁止此等酒类输入或输出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所有领土。

第二款:国会和各州都有权以适当立法实施本条。

1 919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8号修正案,也就是《全国禁酒令》,规定自次年起,一切生产、销售、饮用酒类的行为违法。

1920年1月2日,禁止酿造和销售酒类的《沃尔斯特法令》在美国生效。

长期以来,美国社会,特别是妇女界强烈主张禁酒。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美国已有2/3的州实现了禁酒,而全国性的禁酒运动则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沃尔斯特法令》也称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凡是制造、售卖及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均属违法。

美国20世纪的禁酒运动与社会改革

美国20世纪的禁酒运动与社会改革

美国20世纪的禁酒运动与社会改革在20世纪初的美国,禁酒运动成为一场引起全国关注的社会运动。

这场运动旨在禁止制造、销售和消费酒精制品,以解决酗酒问题和犯罪率上升的社会问题。

然而,禁酒运动的实施和结果却远远超出了社会所期望的范畴,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改变。

禁酒运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那个时期,酒精滥用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们对酒精的使用失去了控制,导致许多家庭破裂、妇女受虐和儿童失去关爱。

同时,酒精的滥用也引起了大量犯罪活动,黑市交易和非法酿制酒品盈利巨大。

禁酒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是一些宗教和道德改革者,他们相信酒的消费是祸害社会的根源。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禁止酒精的生产和消费,才能解决社会的问题,还社会以一个清廉的、没有酗酒问题的未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禁酒运动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和参与。

人们组建了许多禁酒协会,制定了宣传材料,举办了集会和游行活动,以呼吁禁酒。

一些州级政府也开始通过立法来限制和禁止酒精的生产和销售。

其中,最重要的是1919年通过的第18修正案,全面禁止了全国范围内的酒精消费。

然而,禁酒运动的实施并不像预期的那样成功。

尽管在开始的几年里,禁酒的执行情况相对较好,酒精消费率下降,犯罪率有所减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禁酒的合法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酒精的禁止引发了很多非法的行业和活动。

黑市交易盛行起来,私人酿制酒品的制造和销售变得普遍,一些犯罪组织也开始通过非法交易获得巨额利润。

此外,政府的执法追捕活动也变得困难,执法人员很难掌握和控制非法酒精产业。

这些情况导致了腐败行为的增加,一些执法和政府官员受贿和合谋从事违法活动。

除了实施上的问题,禁酒运动也面临着广泛的反对和质疑。

一些人认为禁止酒精消费是对个人自由的侵犯,违反了美国宪法所保障的权利。

他们主张,人们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政府不应该过多干涉个人选择。

这些反对声音日益强大,最终促成了禁酒运动的瓦解。

读书“杀气腾腾”的禁酒令:政府“毒”死了自己的公民

读书“杀气腾腾”的禁酒令:政府“毒”死了自己的公民

读书“杀气腾腾”的禁酒令:政府“毒”死了自己的公民摘自《那年夏天:美国1927》,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经湛庐文化授权转载。

1927年6月23日晚上的某一刻,在纽约市发生了一起事件。

43岁的威尔逊·希科克斯(WilsonB.Hickox)是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一名富商(凑巧是驻法大使迈伦·赫里克的邻居)。

他从外面回到自己在罗斯福酒店的房间,给自己倒了杯睡前酒。

没过多久,希科克斯先生开始产生了一种奇怪而不快的感觉——喉咙和胸口发紧,苦涩的疼痛在整个身体中蔓延。

我们可以想象,随着症状越发严重,玻璃杯从他手里滑落,希科克斯先生痛苦地站起来,跌跌撞撞地走向门口想叫人帮忙。

随着马钱子碱的剧毒作用席卷而来,他身体的各个系统逐一崩溃、麻痹。

希科克斯先生没能奔到门口,而是慢慢地、悲惨地倒在房间的地上,茫然、惊惧着,哪怕一丝肌肉都无法动弹。

希科克斯先生之死最值得说明的一点是,他不是被人下了毒,而是政府害死了他。

从许多方面来看,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最奇怪、最不可思议的10年,禁酒令更让它怪上加怪。

这是一个原本理性的国家有史以来做过的最极端、判断最失误、代价最沉重、却也最易为后人所忽视的一项社会工程实验。

它一下就斩杀了美国的第五大产业,把每年将近20亿美元的收益从合法商人的手里夺过来,交给了杀气腾腾的暴徒。

它让老实人变成了罪犯,实际上还增加了全美人民的饮酒量。

然而,最奇怪的地方莫过于美国政府还公开实行这样的政策:为了让其他公民保持清醒,而随机毒死一部分公民。

希科克斯先生之所以显得有些不同寻常是因为富人一般会谨慎地从可靠供应商那里买私酒,难得受此戕害。

这就是为什么在禁酒令时代阿尔·卡彭那样的人大发其财,因为他们不害死自己的客户。

希科克斯先生被害死是因为颁布禁酒令时没充分考虑到一个问题:除了饮用,酒精还有其他各种用途。

酒精是(基本上至今仍然是)油漆稀释剂、防冻剂、洗涤剂、防腐剂、防腐液等的关键组成部分。

美国禁酒运动100周年: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为何最终失败了?

美国禁酒运动100周年: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为何最终失败了?

美国禁酒运动100周年: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为何最终失败了?杂俎醯醢1小时前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正义。

那么,当法律缺席的时候,正义还在不在?“我发誓,由衷且毫不妥协地与酒类走私活动为敌。

我一直,也将以我所管辖的全部力量,与这种该当谴责、肮脏、腐化的买卖作斗争。

”十九世纪末,从职业棒球手摇身一变成为福音传教士的比利·森戴布道时每每如是说。

在森戴还是球员,需要游走全国各地巡回比赛时,经常借住“基督教青年会”的他亲眼见证了酗酒如何将一个又一个人毁掉。

而他有关禁酒的看法,受到希望保护自己家庭免受酒精侵害,同时又希望遵从自己宗教信仰的农村妇女组织的禁酒运动启发。

比利·森戴因应这种诉求,利用自己深入人心的传道方式,成功帮助很多人戒酒,重新变为有生活追求的劳动者。

森戴通过努力,筹集巨资在全美范围内开展禁酒宣传。

在其最早开始布道的底特律,实力非凡的大企业家们十分清楚酗酒对劳动力乃至自己企业所造成的损害。

很多底特律地区的大商人,包括亨利·福特,都曾向禁酒运动进行捐款。

一元店大王克瑞斯吉将自己宫殿般的豪宅提供给森戴作为行动总部,汽车生产商亨利·利兰则向其赠送了一台价值8000美元的凯迪拉克,聊表“个人的一点心意”。

在众人的帮助下,森戴将自己富有魔力的布道传播到了美国的各个角落。

他向信徒们表示:“威士忌和啤酒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们是地狱中的琼浆。

”他向美国人民承诺,只要让酒精从这片国土上消失,地狱中的恶魔就将变得无所事事,贫民窟也将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

成桶的酒被倾倒,满城都能闻到酒香联邦特工人员把威士忌倒入下水道虽然森戴充满激情,且颇能蛊惑人心,但将“反酒肆联盟”打造为一支全国性政治势力的,却是韦恩·惠勒。

起初,总部位于俄亥俄州的“反酒肆联盟”负责人聘请惠勒帮助组织支持禁酒的政治运动。

在后者的领导下,凡支持“反酒肆联盟”禁酒动议的政治人物,都将得到该组织的积极资助,同时,“反酒肆联盟”还不遗余力地攻击任何反对禁酒运动的政治人物。

美国禁酒立法的过程及启示

美国禁酒立法的过程及启示

美国禁酒立法的过程及启示美国禁酒立法是指1920年至1933年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一系列法律限制酒类生产和销售的时期。

这一立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酒精滥用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健康和经济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美国禁酒立法的历史和演变,并探讨其给我们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目前面临的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美国禁酒立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时一些州开始通过宪法修正案禁止酒类销售。

到了20世纪初,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酒精滥用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少州开始颁布更严格的禁酒令。

在此背景下,联邦政府也开始考虑禁酒问题。

1919年,美国宪法修正案通过了第18条,规定在所有州内禁止酒类销售和生产。

这项修正案的通过被视为美国禁酒立法的开始。

然而,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例如定义什么是“酒”以及如何处罚违反规定的行为等。

还有一些州的法院裁定该修正案违宪。

美国禁酒立法的过程中,主要有两股力量参与其中:反对酒类滥用的改革者和支持酒类销售的利益集团。

改革者认为酒类滥用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极大,而利益集团则从酒类销售中获得巨额利润,自然不希望禁酒。

在禁酒立法的过程中,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否应对某些特定类型的酒精饮料,如啤酒和红酒,实行更宽松的限制?美国禁酒立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背景、政治力量和公众压力。

在社会背景方面,工业化进程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酒精滥用等。

政治力量方面,一些政治家和利益集团推动或反对禁酒立法,以争取选民的支持或保护自身利益。

公众压力方面,一战期间和战后的社会变革以及广泛的社会宣传和教育运动,提高了公众对酒精滥用危害的认识,推动了禁酒立法的进程。

美国禁酒立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通过立法手段限制酒类销售和生产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可以有力打击酒精滥用问题。

然而,实施禁酒令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国外政策终结案例

国外政策终结案例

国外政策终结案例
那我给你讲个美国禁酒令的案例吧。

你能想象美国曾经有段时间不许喝酒吗?这就是禁酒令时期。

当时啊,那些政客们觉得酒这玩意儿引发了太多社会问题,像家庭破裂啊,男人喝多了不工作,还经常酒后闹事。

于是,在1920年开始推行禁酒令。

这政策一出来,可不得了。

从一开始呢,那些支持的人觉得这下好了,社会风气肯定能改善。

可实际情况却乱了套。

正规的酒厂、酒吧都关门大吉了。

但是呢,人们喝酒的需求可没消失啊。

这就催生了一大堆地下酒吧,偷偷摸摸卖酒。

而且,因为酒变成了违禁品,价格飙升,那些犯罪分子可就看到了商机。

黑手党之类的犯罪团伙就开始大规模地走私酒,暴力犯罪反而增多了。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以前喝个酒是合法的事儿,现在却变得偷偷摸摸,感觉政府像是在管着自己的生活琐事,心里就特别不爽。

然后呢,到了1933年,这禁酒令就被终结了。

为啥呢?因为这政策带来的负面效果远远超过了当初想要的正面效果。

政府发现想靠这禁令来改善社会风气,简直就是在做梦,不但没改善,还搞出了一堆新的麻烦事。

而且啊,当时美国又面临着经济大萧条,政府觉得要是能重新开放酒业,还能增加税收呢,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所以啊,禁酒令就这么灰溜溜地结束了。

这就告诉我们,政策得符合实际情况,不然就只能是个失败的尝试。

美国禁止酒精的时代结束月日历史事件的文化变革

美国禁止酒精的时代结束月日历史事件的文化变革

美国禁止酒精的时代结束月日历史事件的文化变革美国禁止酒精的时代结束:20世纪历史事件的文化变革20世纪初的美国,正值经济繁荣与社会变革的时期。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美国政府通过实行禁酒法案,以抑制社会问题与道德堕落。

然而,近一个世纪的实践证明,禁酒法案并未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1920年1月17日,禁酒法案正式生效,我将从历史事件的角度来讨论禁酒时代的结束和相应的文化变革。

一、禁酒时代的背景与实施进入二十世纪,酒精问题成为美国社会的焦点。

酗酒和酒精相关的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犯罪率的上升、家庭纠纷的增加以及道德沦丧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禁酒法案于1920年实施,全国范围内禁止经营、生产和销售含有酒精的饮品。

然而,禁酒法案实施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导致社会大众普遍的不满与反对,包括酒类的非法制造和贩卖、犯罪活动的增加以及走私活动的蓬勃发展等。

尽管禁酒法案实施最初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其局限性与失败之处。

二、禁酒时代的文化变革禁酒时代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变革,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影响。

这种文化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暗夜生活的繁荣:禁酒法案的实施迫使众多酒吧和酒馆关闭,但它同时也激发了暗夜生活的繁荣。

地下酒吧、私人聚会以及地下俱乐部迅速兴起,成为人们释放压力和追求快乐的场所。

2. 妇女自由的觉醒:禁酒时代,妇女开始参与社会活动,积极争取平等权益。

很多妇女参与了禁酒运动,抱着改善社会道德风气的期待,同时也通过参与运动找到了自己的社会定位。

3. 音乐与文化的创新:爵士乐和摇滚乐等音乐形式在禁酒时代兴起,成为了当时年轻一代的文化象征。

这些音乐流派不仅传达了人们对于自由和反叛的情感表达,也成为了畅饮文化的象征。

4.电影工业的崛起:禁酒时代,电影成为了人们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电影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社交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禁酒时代的结束与影响禁酒时代由于其实施的失败和不受欢迎,于1933年宣告结束。

美国“禁酒时代”一场高尚而失败的社会实验

美国“禁酒时代”一场高尚而失败的社会实验

修 正 案 废 止 ,支 持 者 惋 惜 地 称 之 为 “一 不 饮 酒 ,男 性 人 均 年 消 费 的 烈 酒 很 惊
场 高 尚 而 失 败 的 社 会 实 验 ”,这 一 番 荒 人 。内 战 前 ,遍 布 大 小 城 镇 的 酒提 供 了 笑 柄 。
到 I9世 纪 30年 代 ,美 国 烈 酒 人
只 有 以 “禁 酒 法 ”著 称 的 第 十 八 修 正 案 均 消 费 量 达 每 年 7.1加 仑 (约 26.8升 ),
在 l9l9年 颁 布 屙 。到 1933年 就 被 另 一 考 虑 到 那 个 时 代 妇 女 和 黑 人 奴 隶 几 乎
徒 移 民 后 代 中 的 很 多 人 存 口 袋 里 有 钱 熟 ,喝 酒 聚 会 是 打 发 工 余 闲 暇 的 主 耍
以 后 ,就 禁 不 住 物 质 生 活 的 诱 惑 ,逐 消 遣 方 式 。存 西 进 运 动 中 .边 疆 地 区
渐 远 离 清 教 徒 的 严 苛 戒 律 ,纷 纷 投 向 卫 生 条 件 差 ,烈 酒 还 扮 演 着 从 急 救 药
酒 精 的 抱 。
到 安 慰 剂 的 重 要 角 色 。随 着 时 代 的 变
在 早 期 殖 民 时 代 ,一 方 而 以 清 教 化 ,美 国 人 饮 酒 的 口 味 也 在 变 化 ,传
徒 为 主 的 保 守 殖 民地 文 化 强 烈 反 对 饮 统 的 朗 姆 酒 风 光 不 再 ,威 士 忌 仍 是 大
沿 用 至 今 。在 200多 年 时 间 垦 ,美 国 陆 美 国 开 拓 边 疆 的 运 动 中扮 演 从 包 治 百
续 颁 布 了 20多 个 宪 法 修 正 案 ,不 断 完 病 的 万 能 药 到 流 通 货 币 的 角 色 。

禁酒运动:美国领土上一场乌托邦式的“战争”

禁酒运动:美国领土上一场乌托邦式的“战争”

禁酒运动:美国领土上一场乌托邦式的“战争”在美国历史上,追求社会正义和理想的改革运动不胜枚举,禁酒运动就是诸多社会改良运动当中独具特色的一个。

它缘起于十九世纪初期,结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断断续续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社会各个阶层都被卷入到运动当中。

其特点是时间跨度长,规模大,影响深远。

1919年第18条宪法修正案的出台标志着禁酒运动达到了高潮,全国范围的禁酒正式开始。

十三年之后,第18条宪法修正案被第21条宪法修正案废止,旷日持久的禁酒运动就此结束,酒类管制权由联邦回归地方。

研究美国禁酒运动的目的,在于它能够透视美国社会在经历大变革、大转型之时涌现的种种复杂的社会问题,达到通过表象看实质,进一步深入读解美国社会的深层问题,理解社会改革运动的功能,从而揭示美国社会运动的一般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张章主要讲禁酒运动的根源。

具体讲述禁酒运动如何从一开始的劝导为主发展成后面的更有组织更成熟。

并重点分析了禁酒运动的宗教动因和社会动因以及第18条宪法修订案的通过。

第二章重点在于禁酒运动在全国推行后,所遭受的一些阻力。

私人酿酒开始盛行,地下酒馆遍地开花。

走私犯罪泛滥。

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女性在禁酒运动中的贡献和角色。

第四章主要讲述禁酒运动如何走向没落直至最后随着第21条宪法修订案的通过而彻底终结。

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结论。

禁酒的成功和失败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美国社会大环境发展的使然。

禁酒是社会各阶层在社会剧变过程中重新寻求社会定位的一次尝试,同时,反映了美国人民在社会改革中的追求理想主义的浓厚色彩,这也是禁酒运动最终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历史经验说明,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来强制和规范社会道德和个人生活习惯的做法不仅行不通,还会导致更大的社会问题。

大萧条时期发财的人

大萧条时期发财的人

大萧条时期发财的人一、1920年,美国发布了禁酒令,禁止制造、销售、运输酒类。

于是,私酿和私贩酒开始大行其道。

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越来越多人开始借酒消愁,私酒贩子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当时,码头上往往停靠着无数二手游艇。

放平时,这些二手游艇的价格动辄就要50万美金,那可是上世纪30年代的50万美金,当然很少有人买得起。

而随着大萧条时期的到来,这些二手游艇基本上成了破铜烂铁,无人问津。

直到有一天,一个私酒贩子将这些二手游艇全部买了下来。

原来,由于FBI已经盯上了他,导致他以前运酒的船全部都不能用了。

于是,他决定把这些游艇全部都改装成运酒船,这样他就可以继续大贩特贩。

经济大萧条,挥金如土,这就是私酒贩子们。

二、还有一个人,叫做威廉·本顿。

在1929年之前,威廉·本顿的人生和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按部就班的上班,升迁。

而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威廉·本顿在一片萧条之中,发现了蕴藏的商机。

大萧条期间,大批工人失业,导致很多工厂生产的商品根本就卖不出去。

威廉·本顿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认为,这个时候很多老板一定肯花大价钱来推广自己的产品。

于是,威廉·本顿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

果不其然,不少工厂老板找到了威廉·本顿,希望他能够推出一些新颖的广告,来促进商品销量。

结果在试验了一些广告后,这些产品的销量都取得了大幅度增长,越来越多的工厂主找上门来。

最终,威廉·本顿的广告公司一跃成为世界六大广告公司之一,也是大萧条期间最成功的广告公司。

三、大萧条期间,保险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当时有一个富商因为大萧条破产了,他买了10万美元的保险,然后自杀了,只为了能够让妻子儿女靠赔偿金活下去。

事实上,当时这么干的人并不少。

除了靠自杀来获得保险赔偿金之外,当时很多富人也纷纷将钱放在了保险公司里。

作为在经济危机时最好的避险手段,在其他资产价值纷纷下降的时候,保险公司成了“资本”的避风港。

禁酒令造就黑社会黄金时代

禁酒令造就黑社会黄金时代

禁酒令造就⿊社会黄⾦时代禁酒者原本希望改善社会道德⽔平,纯洁⼈们⼼灵,没想到却使⿊社会发展壮⼤起来,这其中的误区在哪⾥?民主决策要禁酒20世纪初,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举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但在这个时代,美国也出现了⼀系列社会问题,其中酗酒问题尤为突出,⼤量的美国⼈沦为酗酒者,美利坚就像⼀个酒醉⼤汉踉跄⽽急速地奔跑。

⼤量的酗酒者造成了家庭暴⼒、犯罪、贫困、⽣产效率低下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越来越多的美国⼈相信,把卖酒定为⾮法,不仅能够彻底根除酗酒和醉酒,更能让整个国家为之振奋。

妇⼥更是推动禁酒运动的急先锋,许多妇⼥痛恨丈夫酗酒,进⽽痛恨所有造酒、卖酒的⾏为。

她们认为酒破坏了家庭,呼吁国家⽴法禁酒。

在美国社会的呼吁下,美国的⽴法者们决⼼运⽤法律,来帮助某些没有⾃制⼒的家伙改掉⾃⼰的坏⽑病。

1920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禁酒法案。

法案规定:凡是制造、售卖乃⾄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在家⾥喝酒不算犯法,但与他⼈共饮或举⾏酒宴则属违法,最⾼可被罚款1000美元及监禁半年。

根据该修正案的要求,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取缔了美国境内的⼀切酿酒⼚,从商店的货架和酒吧的饮料架上取下了⼀切烈性酒,所有⼈都没有合法的烈性酒可喝了。

禁酒让⿊社会壮⼤禁酒令本意是要剔除酒精对社会的危害,修正社会道德、让⼈们更加纯洁。

可实际上,它不但没有禁掉饮酒者,反⽽促进了美国⿊社会的空前繁荣。

事实证明,禁酒运动对社会的危害远远⼤于不禁酒。

在禁酒法案⽣效前⼀天,路上的运酒车络绎不绝。

许多⼈都忙着在法律⽣效以前把酒运回家⾥,以便以后享⽤。

到了晚上,街道上空⽆⼀⼈,⼈们聚在家⾥或其它公众场合举⾏最后⼀次合法的“告别酒会”。

那天晚上之后,酒并没有“告别”美国社会,虽然从合法变成⾮法,却更加泛滥了,许多⼈想尽各种办法依然酿酒、卖酒、买酒和喝酒。

在美国禁酒令实⾏的⼗⼏年间,酒的价格不断翻倍,啤酒从⽣产、运输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巨⼤利润空间。

禁酒立法四十年

禁酒立法四十年

禁酒立法四十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的大发展也带来了政治法律上的一系列变化,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社会上进步运动的浪潮以及国家政治架构中联邦权力的迅速扩张。

禁酒运动以及第18条宪法修正案的出台是这种形势下的一个典型事例,第18条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既是进步运动发展到顶峰的突出表现,其背后又是联邦权力膨胀的直接反映。

联邦治安权本就是那个时代联邦政府伴随着其权力的扩张而产生的管理州际犯罪等问题的权力,但第18条修正案的通过却让这个联邦政府拥有不久的权力插手到属于州内绝对权力——州治安权的范围之中,最终导致联邦政府根本没有能力去执行这项禁酒修正案。

第18条宪法修正案也最终被第21条宪法修正案所废除,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唯一条被废除的宪法修正案。

除去导论和结论,文章的正文共分为三大部分,五章内容。

第一章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分别对美国禁酒的历史追溯和当时治安权的发展进行说明,是后两大部分的基础和铺垫,意在说明为什么禁酒在那个时代的美国社会中是如此重要的话题,而禁酒的问题又需要由谁进行管理,是否具有宪法的依据,管理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第二、第三章是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详细介绍联邦的禁酒立法过程。

从《威尔逊法案》,到《韦伯—凯尼恩法案》,论述禁酒者是怎么样一步一个台阶地扩大禁酒立法范围的,揭示出联邦权力与州权力在禁酒问题上是如何博弈的,联邦的权力是如何伸向州内的,州基于治安权又是如何进行回应的。

第五、第六章是文章的第三部分,通过对第18条修正案立法过程的叙述,展示出禁酒这样一个问题是如何最终被推上美国宪法的,联邦权力又是如何在禁酒中居于主导的。

而通过第18条修正案艰难运行,到第21条修正案最终将其废除这个过程的叙述,阐明联邦的管辖权力应该基于什么限度,禁酒问题为什么不应该在联邦宪法中出现。

第18条宪法修正案是进步运动顶峰和联邦权力扩张问题的突出反映,而其作为唯一一条被废除的修正案,其教训更是值得深刻反思,文章试图以对该修正案以及当时美国禁酒立法的研究来揭示其背后隐藏的联邦与州在治安权的争夺问题。

美国黑社会势力急剧膨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禁酒令》颁布

美国黑社会势力急剧膨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禁酒令》颁布

美国黑社会势力急剧膨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禁酒令》颁布美国黑社会势力急剧膨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禁酒令》颁布《禁酒令》美国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国家,喝酒这样的小事情也都可以归入到宪法中去。

美国人当然也是更有意思,你如果问他美国过去的历史,估计没几个知道的,但是如果你和他打听《禁酒令》,我相信几乎没人不知道,估计连十几岁的小孩都会说的出来哦!《禁酒令》那么至于为什么美国要颁布《禁酒令》呢?其实,这个事情还挺有意思的。

因为美国当时一直谋求如何做到民主,最后决定服从多数人的意愿,少数人的意愿暂时得到抛弃,可是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暴政,我们下面具体来看看!当时为了这个禁酒令,美国开始进行了投票选举,而在当时美国女性也获得了投票权,大家应该知道在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谁的投票个数多,谁就会获得胜利,最后赞成禁酒令的人成功了,没办法最后《禁酒令》只能开始实施了。

美国黑社会《禁酒令》的实施的确给美国女性带了很多的便利,因为她们的老公从此再也不会去酗酒了,也就不会去乱花钱了,一些喝了酒经常家暴的案例也几乎没有了,但是没想到的是《禁酒令》居然引发了更大的社会问题—黑社会实力急剧膨胀。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我们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啊!虽然美国政府已经颁布《禁酒令》,但是渴望喝酒的人还是有非常多的,所以就产生了很多的商业暴力,有了暴力黑社会自然而然的就会出来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暴力出现,无论是黑社会还是国家公职人员,都暗箱去从中牟取暴利,甚至都出现了官员与黑社会的勾结。

这个问题出现之后,已经受到很多美国高层领导的重视了,他们从这件事情之中知道原来多数人赞成的事情并不一定全是对的,恰恰有些时候有些时候必须也要站在少数人的利益面前看问题啊!在罗斯福当选总统之后,立马就废除了这个已经实施十年之久的《禁酒令》,随着《禁酒令》的撤销,黑社会立马得到缓解,因为大家都没有利润可图了,那么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必要去冒险了。

现在的美国很多人都会有所了解,知道他们不仅可以正常喝酒,而且可以自由持枪,因为在他们看来,权利绝对是第一位的,伤害才是第二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禁酒令时期的那点儿破事
作者:L
有段时间,在美国卖私酒能让你比阿拉伯酋长还富有。

1920年1月17日
零点,美国《禁酒令》正式生效,政府夺走了男人们手中的酒杯。

那一届总统真勇敢,换做今天,奥巴马宁愿向塔利班宣战十次,也不会让《禁酒令》通过。

《禁酒令》当然是理性的产物。

从“五月花号”走下来的清教徒们是最早的美国
人,他们忠于信仰、勤俭自律,饮酒行为对他们来说既粗俗又邪恶。

酒是犯罪
的根源,这些远古美国人从未停止过与酒的斗争。

到了19世纪晚期,越来越多的移民登陆美国:德国人、爱尔兰人、意大利人……这些狠角色一路唱着祝
酒歌来到了新大陆。

为禁酒拼搏了多年的清教徒发现,现在要挤开酒桶才能看见蓝天了。

新移民干着社会底层工作,生活方式和雅士们格格不入。

美国的酒精消费量直线上升,气得清教徒们脸都绿了,他们象复读机一样催促政府禁酒。

禁酒是一面旗帜,象征着对纯洁信仰的捍卫。

资本家也赞同禁酒。

体力劳动者常常从酒精中寻找安慰,工人们喝得醉醺醺的,脚上打着漂到30楼外墙敲钉子,工伤赔偿快让保险公司吃不消了。

喝酒影响了生产效率,车间里到处是慢镜头,更别提次品率了,宿醉的工人造出来的轮子不一定是圆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把男人送上战场,女性走上工作岗位,女权
运动蓬勃而起。

女士们以高昂热情支持禁酒,酗酒的丈夫太邪恶了,连原本打不过老婆的男人,酒后也想试试身手。

无数理性的声音齐声呐喊:“禁酒!禁酒!”于是《禁酒令》诞生了。

这个法令
不象柏林墙那样搞突然袭击,而是提前很久就放出了风声,极限缩减版条款如下:
1. 可以在家独饮,但和别人共饮或举办酒宴违法;
2. 凡生产、运输、销售酒精含量超过0.5%的饮料即违法;
3. 21岁以上的人能在指定地点限量买酒;
4. 法令生效前购买及制造的酒可以继续饮用;
5. 违法者处以1000美元罚款及半年监禁。

我猜你盯着第4条看了很久,当年美国人也看中这一条,他们可没时间发愣,加入抢购才是当务之急。

街上一片车水马龙,看起来足有200多岁的老头也在往家搬威士忌。

禁令实施前的最后一晚,万人空巷,平日喝酒与不喝酒的都啸聚一堂,豪饮到扶着墙走。

一位参议员叹道:“今晚是美国人个人自由被剥夺的前夜。

”离别总是让人感伤,零点钟声敲响,美国迎来空前清醒的一段岁月……嗯,理论上应该是清醒的。

合法买酒的渠道被收窄,非法销售的通道被打开。

黑道分子通过私自酿造和走私建立起地下酒业王国,违法的东西通常都昂贵,黑帮由此获得更大的议价空
间。

酒是大众消费品,而且有成瘾性,政府对禁令的可行性过于乐观了。

饮酒者从非法渠道继续买酒,美元象流淌不息的哈德逊河水一样流进黑帮的钱袋。

《禁酒令》没有让酒消失,而是将酒精控制权由政府转交给了黑帮。

一些深谋远虑的黑帮,将盈利投资到组织发展上,他们从虚张声势的小螃蟹,成长为实力超群的巨型八爪鱼。

黑帮的崛起得益于一项政府法令的推出,没人想到结果会是这样。

上世纪20年代,美国街头成了《教父》的天下,好汉们
需要一些够劲儿的军火来表明身份,别名叫“芝加哥打字机”的汤姆森冲锋枪正合他们胃口,这件大杀器开起火来,象有50年经验的打字员在化悲愤为产量。

美国政府原本每年有几亿美元的酒税收入,现在没了,还要倒贴大笔钱财查禁私酒。

在酒的战场上,黑帮的财力已超越政府,他们用成箱的现金买通警察和官员,他们的武器也比警方高级。

政府渐渐发现,禁酒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支持禁酒的声音渐行渐弱,黑帮却象打了激素一样越来越强大。

美国民众也不见得全都站在政府一边。

一些人尝试在家用最简陋的设备酿造私酒,然后亲自当小白鼠,那几年美国酒精中毒者猛增。

医生的处方可以合法地开出威士忌,据说用来治疗流感和疟疾,结果医生们开出的威士忌能浮起一艘航空母舰。

以前的酿酒厂转而生产麦芽糖浆,然后在《使用书》上写明你不能怎样,因为如果怎样就会把糖浆转化为酒精饮料,掌握酿酒技术的人越来越多了。

要知道,古埃及人连电灯也没见过都会酿酒,一个20世纪的美国人如果真想
DIY点喝的,谁能拦得住呢。

转眼到了30年代,经济危机来了。

失落的民众需要酒精安抚情绪,政府对禁
酒也已筋疲力尽,几亿美元的酒税对口袋空空的政府来说,是一笔诱人的外快。

饮酒合法的呼声四起,罗斯福把废除《禁酒令》写进了竞选纲领,他赢了大选,允许喝酒真是深得民心。

1933年,实施了近14年的《禁酒令》终于被废除,美国人又可以痛快喝酒了。

据说,美国禁酒期间的实际酒精消费量,要比开放饮酒时还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