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前教育政策对幼小衔接教育出版市场的推动
浅谈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是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幼小衔接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过渡。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转变,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如果幼小衔接不顺畅,学生容易出现适应困难,导致学习压力增加,甚至影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幼小衔接对学生学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幼小衔接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为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反之,幼小衔接不良会导致学习困难,影响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
幼小衔接也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顺利的幼小衔接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而幼小衔接不良则可能引发学习焦虑、社交问题等心理困扰。
幼小衔接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应当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幼小衔接机制,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长质量。
1.2 研究背景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过渡,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我国,幼小衔接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幼小衔接这一教育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幼小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的断档现象频发,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发展。
家长和教师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加强幼小衔接,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社会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幼小衔接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加强对幼小衔接的研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探讨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对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不统一。
在幼儿园阶段强调开放性、感性教育,而到了小学阶段却要求学生逐渐接受系统、理性的学习方式,这种转变容易造成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脱节。
关于幼小衔接的国家政策和文件
关于幼小衔接的国家政策和文件
关于幼小衔接的国家政策和文件主要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等。
这些政策和文件都强调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要求幼儿园和小学加强合作,注重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建立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其中,《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提出的指导意见。
该指导意见要求强化衔接合力,提出了五条主要举措:
1.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
2.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与幼儿园
教育相衔接;
3.建立幼小联合教研制度,指导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
的合作交流与研究;
4.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
容的危害,积极配合做好衔接;
5.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衔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违反教育规律
行为的持续治理。
此外,该指导意见还要求各省(区、市)以县(区)为单位确立一批幼小衔接实验区,遴选确定一批试点小学和幼儿园,先行试点,分层推进。
总的来说,这些政策和文件旨在推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科学衔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中国幼小衔接行业白皮书
中国幼小衔接行业白皮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前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
幼小衔接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幼小衔接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次研究发布了中国幼小衔接行业白皮书。
中国的幼小衔接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程。
在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市场的推动下,幼小衔接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实践经验,导致许多问题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凸显出来。
研究方法为了全面了解中国幼小衔接行业的现状,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调查问卷:针对幼小衔接机构的负责人、教师和家长,设计问卷收集基本信息和意见。
访谈:对幼小衔接机构、教育专家和家长进行深入访谈,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挑战。
文献研究: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幼小衔接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与分析发展现状:中国的幼小衔接行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所提高,但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的幼小衔接工作相对滞后。
问题分析: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内容不匹配、教学方式单师资力量薄弱和家长认识不足等问题。
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建立完善的幼小衔接教育体系,包括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和教学管理等方面。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儿童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积极开展有益的游戏活动和户外教学。
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本次研究发布的中国幼小衔接行业白皮书,详细分析了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我们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进一步推动中国幼小衔接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走向及改革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走向及改革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经历了多次重要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础,对儿童的发展和社会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政策的历程以及未来的改革趋势两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走向。
一、政策的历程1. 1978年至1990年:基础奠定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学前教育受到了重视并得到了发展。
国家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中。
此阶段主要是奠定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基础,完善了管理体制和教育资源的配置。
2. 1990年至2000年:普及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儿童接受普遍的学前教育。
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设学前教育机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供经济支持等。
这些措施使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3. 2000年至2010年:质量提升阶段这一阶段,学前教育政策的重点逐渐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政府开始关注学前教育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善评估体系、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等措施,促进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同时,相关政策也鼓励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增加了家长的选择空间。
4. 2010年至今:多元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主要趋势是推进学前教育的多元发展。
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扩大了公办学前教育的数量和规模,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园,增加了学前教育的供给。
同时,政策也开始注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二、改革趋势展望1.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未来学前教育政策将会更加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政府将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建立健全专业培训机制,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和机会,以提高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 推动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渐凸显。
有效推进幼小衔接策略分析
有效推进幼小衔接策略分析一、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长效机制要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平稳过渡,需建构立体化衔接机制,采取多元化调控手段,突出幼小衔接工作“科学性、有效性和长效性”的内涵和特点。
“科学性”落脚于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使其做好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教育。
幼儿园做到全面准备,突出重点内容、全程准备,突出重点阶段、回归规律,立足幼儿发展;小学做到坚持零起点教学、实施游戏化教学、设置入学适应期。
“有效性”落脚于多方资源的有效整合,使行政力量、教科研力量、教育机构、家长社区等多方均参与至幼小衔接工作中。
一方面幼儿园和小学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同步化,形成教育合力;另一方面,借助行政力量与教科研力量,完善幼小衔接政策举措,健全联合教研制度,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长效性”落脚于多元机制的立体建立与支持,如在信息化时代变革背景下引入技术支持机制,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建立成果孵化机制,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完善追踪评价机制,力求通过多元机制的建立与支持,使幼小衔接工作全面铺开、均衡提升、持续推进。
二、有效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现实意义(一)全面提高保教质量《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提出,幼儿进入小学应当从四个角度进行准备,分别是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以及学习准备。
既要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在他们进小学之前帮助其建立明确的小学生活规则意识。
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需从幼儿园以及家长等多个角度入手,才能为幼儿构建良好的成长氛围,提升保教质量。
(二)有效减缓入学坡度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也对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各级各类幼儿园应当在适龄入学幼儿的大班教育或学前班教育中,通过明确准备工作,与各个教师构建合力,立足幼儿园自身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完整、合理、系统的教学体系,一来减轻家长面对幼小衔接时的焦虑和负担,二来促进幼儿顺利走进小学。
国内幼小衔接研究综述
国内幼小衔接研究综述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小衔接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过程,这一阶段的顺利过渡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逐渐增多,涉及内容广泛,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幼小衔接的研究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幼小衔接的理论基础,包括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为幼小衔接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幼小衔接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当前幼小衔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是幼小衔接的策略与方法,探讨如何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四是幼小衔接的效果评估,通过对幼小衔接实施效果的评估,为改进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依据。
综观国内幼小衔接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理论研究成果未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幼小衔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幼小衔接问题的深入研究幼小衔接的效果评估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估标准和方法。
本文旨在对国内幼小衔接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总结经验和不足,以期为幼小衔接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同时,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对幼小衔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发展。
1. 阐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小衔接问题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广泛关注。
幼小衔接,即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与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此阶段对于孩子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幼儿园到小学,儿童需要面对诸多变化,如学习内容的加深、教学方式的转变、社交圈子的扩大等。
这些变化对孩子们的心理、生理和认知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幼小衔接下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幼小衔接下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摘要:近期,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及小学的教学方法应当向幼儿园靠拢,不是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向小学靠拢,而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内容应为有助于小学的学习而奠定基础,并不单单只是靠幼儿园的“一头热”。
在此基础上,幼儿园在幼小衔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解决“小学化”这一问题的同时,也能确保幼儿入小学后衔接的顺利进行又是幼儿园的一大重要切入点。
关键词:幼小衔接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幼儿后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基本都是围绕着“幼小衔接”这一切入点进行的,这样使得很多的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趋势加重,从而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更多的是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所以幼儿园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起有效的家校协同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在与家长协同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和入学适应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其意见与建议。
二、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好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再者,作为准幼儿教师的我们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积极配合好国家出台的政策与法规,抵制一切“小学化”的教学行为。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等原则,“尊重儿童”个体价值的理性表达。
我们要科学认识‘幼小衔接’的本质:让儿童在心理和身体发展上获得适合的发展,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应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健康、习惯养成、社会交往以及学习品质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入学准备,让儿童对小学的生活有积极的期待和向往。
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的入学适应。
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言,各级学校在课程内容方面应当是逐级向上衔接的,而从人才发展的连续性规律而言,各级学校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当是逐级向下衔接的。
学前教育对幼小衔接的影响
学前教育对幼小衔接的影响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进入正式学校之前接受的教育,它对于幼小衔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对幼小衔接的影响,并分享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促进社交适应能力的提升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协作和游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这样的经历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顺利融入新的集体环境。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创造社交对话的机会,鼓励孩子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积极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培养独立自理能力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洗脸、洗手等。
这种能力的培养使得孩子在幼小衔接时可以更好地适应自己独立学习、自主生活的需求。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自己做事情,引导他们逐渐掌握自理技能,增加自信心。
三、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如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为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观察、讨论事物,提问和回答问题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学前教育重视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和写的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交流。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朗读故事书、讲述故事,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可以与孩子进行日常对话,让他们多参与和观察社会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如坚持、自律、团队合作等。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孩子顺利衔接小学的重要保障。
家长可以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等。
同时,也要注意及时表扬孩子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集体活动。
总结起来,学前教育对幼小衔接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小衔接的学前教育政策
幼小衔接的学前教育政策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它扮演着连接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重要桥梁角色。
幼小衔接的学前教育政策是指政府出台的旨在促进幼儿园与小学之间顺畅衔接的政策措施。
本文将就幼小衔接的学前教育政策进行探讨,旨在了解其重要性、实施现状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重要性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他们的认知、社交、情感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小衔接政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幼小衔接政策有助于促进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主要通过游戏和亲子互动等方式进行学习,而小学教育则要求他们逐渐适应正式的学习环境和方式。
对于许多幼儿来说,这是一段重要的过渡期,缺乏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可能导致学习上的困难和适应问题。
幼小衔接政策的实施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保证他们学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幼小衔接政策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确保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教育内容的衔接,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可以避免幼儿学习中的间断和重复,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幼小衔接政策还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再次,幼小衔接政策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
推行幼小衔接政策需要家庭、教育机构和社区之间的密切合作。
家长、教师和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支持和资源,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社会行为。
二、实施现状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认识到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桥梁机构。
这些机构旨在提供幼小衔接教育服务,帮助幼儿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桥梁机构的特点是提供丰富的衔接活动和资源,让幼儿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第二,强化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
教师是实施幼小衔接政策的关键力量,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
学前教育幼小衔接的教育政策
学前教育幼小衔接的教育政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学前教育幼小衔接的教育政策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教育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旨在推动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一、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对接为了实现学前教育幼小衔接,教育部门要求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建立有效的对接机制。
这意味着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需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研究衔接的教学方案,确保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小学教育相衔接,保证学生平稳过渡到小学阶段。
此外,政府还鼓励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共享教育资源,开展联合办学活动。
通过小学教师和学前教育教师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二、优化学前教育内容及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教育部门鼓励学前教育机构注重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和学习兴趣,提前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为他们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做好准备。
首先,学前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幼儿在小学阶段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学前教育机构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通过组织适量的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让幼儿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同时,学前教育机构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管理能力,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幼儿正确表达情感,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三、提供专业的教师培训和支持为了保障学前教育幼小衔接政策的顺利实施,教育部门要求提供专业的教师培训和支持。
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对幼小衔接至关重要。
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投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制定衔接教学方案、如何引导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等。
学前教育法对幼教课程图书市场的影响
学前教育法对幼教课程图书市场的影响
学前教育法对幼教课程图书市场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规范化市场发展:学前教育法对幼教课程的课本和教材提出了要求,要求教材内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幼儿综合素养。
这一要求推动了幼教课程图书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促使出版社和教材供应商提供质量更高、适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教材。
2. 安全与健康意识提升:学前教育法要求幼儿园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和条件,这也对幼教课程图书市场提出了相应要求。
相关教材和图书应注重引导幼儿学习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知识等,倡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 多元化教材供应:学前教育法鼓励幼儿园采用多种教育方式、方法和教材,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这一要求使得幼教课程图书市场出现更多样化的教材供应,包括故事书、科学知识启蒙书、美术课程书等。
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材。
总的来说,学前教育法对幼教课程图书市场提供了更高的发展标准和要求,推动了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材的多元化供应,更好地满足了幼儿的学习需要。
论学前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
论学前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摘要: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语言和思维是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应用,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应当有意识的加强对于幼儿主体的教育培养,幼儿的思维发展依然处于在具象的思维认知当中,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语言能力是幼小衔接中最重要的能力培养,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学习。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小衔接;语言领域;教育策略引言:幼小衔接是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教育环节,从学前教育的兴趣化教学到小学阶段专业性,系统性教学,衔接过程决定了幼儿之后的学习成效,在幼小衔接的阶段,教师需要加强思想方法和知识技能层面的衔接,在启蒙的学前教育中,加强对于幼儿综合培养,增强学前教育的比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而在幼小衔接中进行有效的过渡,完成对于幼儿综合发展培养,实现学前教育中对幼儿的知识启蒙。
1.学前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意义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园、社会和家庭进行综合合作教育,实现对于幼儿身心发展培养,而幼小教育的相互衔接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成效,通过学前教育的综合性培养,科学性和计划性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培养,教师需要认识到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幼儿园的基础教育引导,完善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对幼儿的智育发展,同时幼小衔接并不是单一知识衔接,而是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对接,在阶段性的教育,明确教育和育人的两个核心层面,在知识教育中提升对于幼儿的育人发展,完善幼儿的心理建设和思想教育,在阶段性教育过程中,实现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1.幼小衔接中的教育策略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在对于幼儿的教育教学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立足于幼小衔接的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培养,重要的是对于幼儿思想观念的培养,发挥幼儿探索欲望,将个人的抽象感知和知识的形象认知相互结合,将简单的知识学习和趣味性活动相互结合,让幼儿趣味性活动中,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经验学习,以兴趣爱好为基础,在经验学习中,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发展,通过趣味性的知识探索,完成对于幼儿的教育教学,教师实现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深度融合,提升对于幼儿的快乐教育,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在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政策及建构意义
一、学前教育政策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进行的教育,是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关键阶段。
在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推动教育公平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智育、体育、美育和德育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促进教育公平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还可以促进教育公平,为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3.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也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有研究表明,早期的幼儿教育对后期的学习成就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提高幼儿受教育水平,可以提高未来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前教育政策的建构学前教育政策的建构包括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评估等多个环节,需要政府部门、学校、家长等多方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1. 政府部门的制定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主要是由政府教育部门负责,需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教育政策,结合幼儿教育的发展需求和特点,确定政策的总体目标、政策措施和政策保障措施等内容。
2. 学校的实施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主要由幼儿园、托儿所等幼儿教育机构负责,他们需要根据政策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教育活动,做好幼儿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3. 家长的参与家长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也需要积极参与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过程,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4. 监督评估机制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地和实施效果。
三、学前教育政策的意义和建构的意义学前教育政策的意义在于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推动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幼儿园教育的国家政策
幼儿园教育的国家政策一、幼儿园教育的现状中国幼儿教育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优先事业,并开始逐步加大对幼教的投入。
2009年,清华大学公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009》显示,全国幼儿教育覆盖率较高,逐步向普及化迈进。
然而,在城乡幼儿园教育资源分布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留守儿童、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子女等群体,因地理位置和经济原因等因素,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资源。
另外,幼儿园教育的人员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依《幼儿园教育法》要求,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应不少于幼儿园实有人数的50%。
但2019年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全国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年龄相对较高,且教师与大班人数的比例偏低。
二、政策背景1.《幼儿园教育法》200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园教育法》。
根据该法规定,各级政府应当把幼儿园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构筑幼儿园教育的全国性公共服务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2010年7月1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在每个县开办至少一所公办幼儿园,同时改造、升级和提高民办幼儿园质量。
3.《全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全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将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衔接,实现学前教育的全面普及和优质均衡发展。
4.《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年8月24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幼儿园教育包括在义务教育范畴内,并提出要重点加强中西部及劳动力转移地区等薄弱地区和困难群众的学前教育服务。
三、政策措施1.扩大幼儿园建设规模在国务院及各部委的政策引导下,我国新增幼儿园校园纵深、整体规模、职能区域和足球场等硬件设施,从而提高幼儿园的服务质量,改善师生学习和生活环境。
浅谈出版社如何助力我国婴幼儿早教托育发展
浅谈出版社如何助力我国婴幼儿早教托育发展0-3岁是婴幼儿发展的关键期,早期的照护服务质量直接关乎到其个人未来多方面的发展和生活的幸福感,关乎每一个家庭的福祉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0-3岁的婴幼儿托育备受社会关注。
十九大明确将实现“幼有所育”纳入民生目标,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养育、教育成本。
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文件。
2021年8月国家卫健委又制定并发布了《托育机构负责人培训大纲》《托育机构保育人员培训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为托育工作提供重要抓手,明确了到203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在国家从上至下的支持下,社会的广大需求和关注下,我国婴幼儿早教托育事业将蓬勃发展。
因此如何深入贯彻国家婴幼儿早教托育政策,切实助力我国婴幼儿早教托育事业的发展,是出版社作为文化企业必须去面对,也必须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
一、做好文化宣传工作,深入解读并宣传婴幼儿早教托育政策。
近五年国家对0-3岁婴幼儿的照护越发重视,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相关部委积极举措、各地方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1.国家出台相关政策(1)30个省市(区、市)出台了贯彻国办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2)上海、云南等地建立了省级婴幼儿照护服务领导小组或联系会议制度;(3)浙江、福建等地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了民生工程、为民实事项目;(4)江西、湖北等地开展了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活动;(5)北京、河北、四川、浙江等地出台了托育质量评估标准同时社会力量投资意愿显著增强,涌现出大量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涵盖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种服务形式;行业协会和民间团体自发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协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纷纷开展相关研究,举办行业论坛。
教育行业学前教育政策解读与实施指南
教育行业学前教育政策解读与实施指南第一章学前教育政策概述 (3)1.1 学前教育政策的历史发展 (3)1.1.1 新中国成立初期 (3)1.1.2 改革开放时期 (3)1.1.3 21世纪初至今 (4)1.2 学前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 (4)1.2.1 以人民为中心 (4)1.2.2 公平与普惠 (4)1.2.3 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1.2.4 因地制宜与分类指导 (4)1.2.5 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相结合 (4)第二章学前教育政策目标与任务 (4)2.1 学前教育政策目标 (4)2.2 学前教育政策任务 (5)2.3 学前教育政策实施策略 (5)第三章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5)3.1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5)3.1.1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定义 (6)3.1.2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构成 (6)3.2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3.2.1 改革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系 (6)3.2.2 改革学前教育服务机构 (6)3.2.3 改革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6)3.3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步骤 (7)3.3.1 调查研究阶段 (7)3.3.2 政策制定阶段 (7)3.3.3 改革实施阶段 (7)3.3.4 监督评估阶段 (7)第四章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7)4.1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原则 (7)4.2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策略 (7)4.3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实施与监管 (8)第五章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8)5.1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8)5.1.1 师资队伍结构 (8)5.1.2 师资队伍素质 (8)5.1.3 师资队伍培训与激励 (9)5.2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9)5.2.1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9)5.2.2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9)5.2.3 完善师资队伍培训与激励机制 (9)5.3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培养与选拔 (9)5.3.1 师资培养 (9)5.3.2 师资选拔 (9)第六章学前教育课程改革 (9)6.1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9)6.2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10)6.2.1 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幼儿 (10)6.2.2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10)6.2.3 优化课程体系 (10)6.3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策略 (10)6.3.1 更新教育观念 (10)6.3.2 优化课程结构 (10)6.3.3 创新教学方法 (10)6.3.4 完善评价体系 (10)6.3.5 加强教师培训 (11)第七章学前教育质量保障 (11)7.1 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1)7.2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监管 (11)7.3 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实施与推广 (12)第八章学前教育政策实施与评估 (12)8.1 学前教育政策实施流程 (12)8.1.1 政策制定与发布 (12)8.1.2 政策宣传与培训 (12)8.1.3 政策实施与监督 (12)8.1.4 政策调整与完善 (12)8.2 学前教育政策评估方法 (13)8.2.1 定量评估 (13)8.2.2 定性评估 (13)8.2.3 案例分析 (13)8.2.4 比较评估 (13)8.3 学前教育政策评估结果的应用 (13)8.3.1 政策调整与优化 (13)8.3.2 政策推广与复制 (13)8.3.3 政策宣传与教育 (13)8.3.4 政策监测与预警 (13)第九章学前教育政策宣传与推广 (13)9.1 学前教育政策宣传策略 (13)9.1.1 制定明确的宣传目标 (14)9.1.2 制定多元化的宣传内容 (14)9.1.3 创新宣传形式 (14)9.1.4 加强政策解读与培训 (14)9.2 学前教育政策推广途径 (14)9.2.1 主导 (14)9.2.2 社会参与 (14)9.2.3 家庭配合 (14)9.2.4 国际合作与交流 (14)9.3 学前教育政策推广效果评价 (14)9.3.1 政策知晓度评价 (15)9.3.2 政策满意度评价 (15)9.3.3 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15)9.3.4 政策推广策略评价 (15)第十章学前教育政策风险防控与应对 (15)10.1 学前教育政策风险识别 (15)10.1.1 政策制定风险识别 (15)10.1.2 政策实施风险识别 (15)10.1.3 政策监管风险识别 (15)10.2 学前教育政策风险评估 (15)10.2.1 风险等级划分 (15)10.2.2 风险评估方法 (15)10.2.3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16)10.3 学前教育政策风险防控与应对措施 (16)10.3.1 完善政策制定机制 (16)10.3.2 加强政策实施力度 (16)10.3.3 优化政策监管体系 (16)10.3.4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16)第一章学前教育政策概述1.1 学前教育政策的历史发展自我国成立以来,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改革。
我国关于幼小衔接政策
我国关于幼小衔接政策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幼小衔接政策是指建立和完善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机制,促进幼儿向小学的顺利过渡,确保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措施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我国关于幼小衔接政策。
二、政策目标1. 促进幼儿向小学的顺利过渡。
通过建立顺畅的衔接机制,让孩子们在升入小学后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避免因过度适应而产生心理问题。
2. 加强家校合作。
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人,在幼小衔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提高他们对于孩子教育的参与度。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幼小衔接中最重要的桥梁,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孩子们顺利过渡。
因此,政策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三、政策措施1. 建立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机制。
政策将建立顺畅的衔接机制作为首要任务,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规划和方案;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联合教育机构等。
2. 加强家校合作。
政策将家校合作作为关键环节,具体措施包括:开展家长培训活动,提高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参与度;建立家校互动平台,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等。
3.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政策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互相学习;加强教师评价和考核工作等。
四、政策实施效果1. 学生顺利过渡。
通过建立顺畅的衔接机制,让孩子们在升入小学后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避免因过度适应而产生心理问题。
2. 家校合作更加紧密。
通过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建立家校互动平台等措施,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提高他们对于孩子教育的参与度。
3. 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2023年学前教育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学前教育行业市场环境分析学前教育是指儿童3-6岁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智力、情感、道德、体质、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当前各种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学前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其市场环境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宏观环境和行业内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1.人口结构中国是一个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快。
同时,政策影响了家庭规模的变化,很少有家庭有两个以上的孩子。
这一趋势导致了学前教育市场逐渐细分。
儿童数量减少,增加了教育服务的需求。
2.家庭教育观念和经济条件中国家长将孩子教育放在首位,越来越注重幼小衔接和优质教育。
同时,一线城市或者大城市的家庭对于教育的期望值比较高。
在经济方面,家庭收入的增加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也越来越高。
3.政策方面政策方面也影响了学前教育市场的发展,如“二孩政策”的推出,2016年财政部已专项资金支持公立幼儿园,这些政策都有利于学前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行业内环境分析1.市场竞争学前教育市场竞争激烈,教育机构数量众多,各机构之间合作、竞争、互相吸纳等趋势都在上升。
当前,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市场也将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
2.课程和教学体系学前教育具备不同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容易受到政策和家长的影响。
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机构参与其中,也加大了学前教育机构的运营难度。
3.教师特点高质量的师资力量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保障,教师的素质和特点往往是个人的努力和机构建设的核心。
好的教师无疑是学前教育课程推广的重要内容。
以上是学前教育行业市场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不仅仅是市场因素,还包括宏观和微观的其他因素。
总体来说,学前教育市场的前景依然看好,但是必须克服市场竞争和不断创新的困难,才能够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与政策法规
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与政策法规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与政策20 世纪后半叶,普及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也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
一、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19 世纪中叶以前,幼儿教育一直是私人行为,但在20 世纪逐渐发展成为公众的责任。
[1]国家介入幼儿教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政府介入幼儿教育的方式很多,制定政策、加强管理固然是重要方面( 如严格幼教机构的审批制度,加强资产监控;制定幼教质量标准并监督执行;建立教师资格和培训制度等) ,但公共财政支持也是国家介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方二、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的理由目前,尽管一些国家将5 岁甚至4~3 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范畴,但总体来说,幼儿教育还不具有强制性,仍然属于“ 非义务教育”。
既然是非义务教育,为什么不像我们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完全可以交付市场”呢? 教育经济学家从幼儿教育的正外部效益和幼儿教育市场的缺陷两方面,论证了政府财政投资幼儿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幼儿教育是否具有正外部效益是政府应否给予财政补助的重要依据。
外部性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说的是如果一项经济行为附带地也对其他消费者( 第三方) 形成影响( 获益或受害) ,而相应的成本并没有反映到市场价格中,就出现了外部性。
使其他消费者受益的行为具有正外部性,反之就是负外部性。
按照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在存在正外部性的领域,必然会投资不足。
因为这类投资不仅给当事方带来收益,也给其他方带来收益,但当事方只能根据自身的收益来确定投资水平,因此,这个投资水平一定小于社会最优的投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财政投入就变得非常必要。
总结同类研究的成果, 200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的James Heckman 教授在“ 促进人力资本的政策”( Policy to Foster Human Capital) 一文中指出,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幼儿时期对一个人投资1 美金,将比在幼儿期之后投入同样的金额收益更大。
幼小衔接的教育政策研究
幼小衔接的教育政策研究近年来,幼小衔接教育政策备受关注,旨在提高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衔接质量,确保孩子们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持续、有质量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政策背景以及有效的实施措施。
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良好的幼小衔接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首先,幼小衔接可以减少儿童学习过程中的压力。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从幼儿园转到小学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师生关系和学科要求。
如果幼小衔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孩子们可能会面临学习上的困难和压力,甚至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
其次,幼小衔接也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学习连续性和稳定性。
持续性的学习经历有助于孩子们在学习中建立自信和自尊,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业成绩。
而幼小衔接不良可能会中断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导致学习中断、失去学习的连续性,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幼小衔接对于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至关重要。
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顺畅衔接需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和需求。
良好的幼小衔接政策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提供家长参与和支持的机会,确保孩子们得到全方位的关爱和教育。
二、政策背景幼小衔接教育政策的出台与我国教育改革的需求息息相关。
随着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体制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关注点被放在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上。
为了确保孩子们在学校教育中获得更好的效果,政府和教育机构开始关注幼小衔接的问题,并相继制定了相关政策。
例如,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稿)》明确提出了幼小衔接的要求和目标,强调了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建立联系、衔接起来,以确保儿童顺利过渡和持续发展。
此外,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指导意见,为幼小衔接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
三、有效的实施措施实施良好的幼小衔接政策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等。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实施措施建议:1. 建立沟通机制:学校和家长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定期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学前教育政策对幼小衔接教育出版市场的推动
作者:郑磊
来源:《出版广角》2016年第08期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出台,使幼小衔接过程中儿童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老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加速,催生了新的教育培训市场,也带动了具有广阔前景的细分教材出版市场。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材;出版市场
【作者单位】郑磊,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一、幼小衔接的定义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这个阶段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小衔接的核心内容是如何让该年龄段的幼儿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
二、国家教育政策解析
2011年底,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规定: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等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照搬使用小学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方式,不得以拼音、数学和识字等为主要教学内容,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幼儿园(含学前班)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的生活。
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然而,对大多数孩子而言,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学生活,直接过渡到小学有条不紊的学习生活,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首先,学习方式的改变对孩子是个挑战。
小学教学活动不再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而是以学习为主,强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听、说、读、写、计算、应用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孩子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和完成一定的作业,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和刻苦精神。
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是孩子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保证。
由于各个幼儿园以及各个家
庭在早期教育上的差异,有些孩子在注意、观察、理解、逻辑、推理、计算、空间感知觉或者表达等方面相比其他孩子会差一些,因此导致在小学学习活动中表现落后一点。
其次,小学学习内容的要求不同,学习目标更具体化对孩子是个挑战。
幼儿园以“玩中学”为主,学多学少没有严格的要求;而小学以学知识为主,设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学起来没那么轻松。
虽然国家严令小学要实现“零起点”教学,但是,目前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并不是“零起点”入学就能实现的。
在常人看来,小学一至三年级应该所学的知识并不难,而事实上,从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看,对孩子来说,要学好一至三年级的功课实在不容易。
在此,我们以小学低龄段的主要课程为例做分析。
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一年级要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此外,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新的实验语文教材进行统计,一年级要认识950个汉字,二年级要认识850个汉字,这当中,有800—1000个汉字要会写。
还要求孩子在二年级即可阅读书报,这比以往提前了一年。
再看数学。
小学一至三年级要认识万以内的数,要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学习小数、分数和简单的几何体、平面图形,还要学习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这么多内容对一个6—8岁的孩子来说相当可观。
最后说英语。
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少基层地区还未开设英语课,但大多数一、二线城市已经开始上英语课,一般要求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级水平。
具体地说,在“听—做”方面,学生要能听懂老师在课上的英语指令,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英语小故事;在“说—唱”方面,学生要会相互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情感,要会唱15—20首英文歌,要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最后,教学方法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幼小衔接教育市场的升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尽管小学教材内容是“零起点”入门,但是其中很多内容是与学前班对接的。
加之小学对老师的教学进度有严格要求,很多教学内容以复习代教授。
例如对汉语拼音的教学,很多小学在一年级上学期只提供一到一个半月左右(40个课时,6周)连教带练的教学课时安排,甚至很多学校只练不教,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则是需要安排一到两个学期的课时来强化教学。
以上对教育政策内容的分析都在提醒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无论是在学习习惯方面,还是在学习内容方面都需要提前做好一定的准备,否则很难对接小学阶段的学习。
三、教育培训市场新机遇
按国家政策的要求,学前班课程正逐步从公立幼儿园退出,而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又不能实现“完美”无缝对接,这一客观存在的矛盾直接催生了幼小衔接培训课程。
目前,幼小衔接主要在以下几类教育群体中开设。
一是民办幼儿园。
根据教育部的通知要求,很多公立幼儿园的学前班课程已经被取消;然而,对大多数私立幼儿园而言,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满足家长的要求,在孩子升入小学前开设学前班类课程,提前帮助儿童了解、熟悉并适应小学低年级段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习惯。
二是教育培训机构。
因为优秀教育资源的紧缺,一些名校的小学录取依然需要通过应试环节,这就要求很多想让孩子上名校的家长把孩子送入到教育机构接受幼小衔接课程的专门辅导。
此外,由于很多公立幼儿园在小学低龄段教学内容上的缺失,迫使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再到教育培训机构中去回补幼小衔接课程的内容。
三是托管机构。
当今社会工作节奏非常快,很多年轻的父母是上班族,由于工作忙碌无法及时接送孩子,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社会托管机构。
托管机构不但要满足接送儿童的基本要求,还需要不断提高其品质内容,最佳的植入内容就是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
四、教育市场带动出版细分市场的发展
为了顺利对接孩子的“幼升小”,目前,从专做幼小衔接教育的培训机构到相关专业课程的开发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一是全国性规模的连锁教育集团开发的专属校本教材。
例如东方金字塔、贝尔安亲等知名机构,其课程和教材体系多为自主研发。
二是地方性的以幼小衔接课程为主的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迅猛。
如北京、南京等地的教育理念相对先进和发达,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只以幼小衔接班作为招生方向并且生源火爆,其课程及教材体系也多为自主研发。
三是教育咨询公司布局幼小衔接课程领域。
近两年,北京走向未来教育、上海惟乐教育等业内知名的教育咨询公司相继开发了一整套幼小衔接的拼音、识字、数学和学习力教材,并通过课程加盟的形式向外推广发售。
四是一些国有出版社和民营出版公司陆续开发出一系列幼小衔接的课程。
如外研社研发的《布奇乐乐园》,包括拼音、识字、数学和学习品质教学科目;湖北亿童文教民营公司研发出以练为主的拼音、识字和数学等产品,主要面向一些私立幼儿园,以满足家长对孩子的升学要求。
由此可见,幼小衔接课程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可开发的市场空间巨大。
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细分市场,当前还没有一家垄断性的教材掌控全局,各种势力都在跑马圈地,逐步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