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2 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1-2章
发现 式学
习
(二) 教育系统的结构
1.教育系统从整体上区分为学校教育与非学 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 一定社会服务的人。非学校教育主要指家 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2.教育系统从性质上区分为制度化教育和 非制度化教育
(1)制度化教育:主要是受学校教育制度规 范的教育。
(2)非制度化教育:指学校教育之外的广义 上的教育。 学校教育也称正规教,非制度化教育也 称非正规教育。
教育经验是指符合 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
教育经验是教育规 律的实践形态,成功 的教育经验必定反映 着教育规律,教育规 律则潜藏于教育经验 之中。因此,教育学 研究的另一任务就是 总结教育经验,从中 找出教育规律,以更 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一) 古代中国 1.《论语》
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勒图尔诺 (Charls Letourneau,1831--1902)和英 国的沛西· 能(Thomas Percy Nunn, 1870--1944)。
二、心理起源论
美国教育家孟禄 (Paul Monroe, 1869—1947)为这 一观点的代表人物。 认为“原始社会的 教育方法从头至尾 都是简单的无意识 的模仿。”
1.教育者及其施教活动五大特点
• (1) 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 播者
• (2) 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 授者
• (3)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 者和实施者
• (4) 教育者是受教育者学习与发展的指 导者
• (5) 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教育能力 的学习者
2.受教育者及其学习活动五大特点
3.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与和谐发展教育:体 育、德育和智育。
高等教育学(第二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 高等教育 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结构
目录
高等教育的结构 高等教育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
一、高等教育结构的构成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 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 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的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 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 区结构(即布局)等。
学校教职工7.71万人,比上年减少0.7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59万人,比上
年减少0.45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为746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32万平方
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2279亿元,比上年增加233亿元。
《中国教育报》2011年7月6日第2版
安徽省2013年有高等学校103所。本科院校31 所。录取率为84%。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61.76万人,比上年增加22.27万人,增长3.48%; 在校生2231.79万人,比上年增加87.13万人,增长4.06%;毕业生575.42万 人,比上年增加44.32万人,增长8.34%。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208.43万人,比上年增加6.95万人;在校生 536.04万人,比上年减少5.31万人;毕业生197.29万人,增加2.90万人。
教育机构联合在一起或建立新的包括多种培养 目标、教育内容的机构;
其二,多样化模式。
这两种教育结构改革的启示
其一,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其二,高等教育应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其三,应该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 。
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建立的“两个 系列、三个层次”体系
三个层次包括:第一层次是研究生教育;第二 层次是本科教育;第三层次是高等职业教育。
考研教育学原理结构
考研教育学原理结构
一、教育学的概述
1.1教育学定义和分类
1.2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1.3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任务
1.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2.1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2.2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2.3社会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2.4教育学的学科范式
三、教育学的基本观念
3.1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3.2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3.3教育的社会功能
3.4教育的内在动力
四、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4.1教育的普遍规律
4.2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规律
4.3教育的基本过程
4.4教育的基本要素
五、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5.1实证研究方法
5.2比较研究方法
5.3历史研究方法
5.4质性研究方法
六、教育学的发展动态
6.1教育学的国内发展动态
6.2教育学的国际发展动态
6.3教育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6.4教育学的未来趋势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结构,实际写作时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适当的
调整和拓展。
每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进行详细的阐述,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
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和具有说服力。
同时,文章的结
论部分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对教育学未来发展的看法,
以展示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要注意文章的逻辑性、连贯性和
条理性,确保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紧密,使整篇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
2018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1(超长)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得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二、教育学得研究任务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三、教育学得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得萌芽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得著作就是我国得《学记》;教育方面得著作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得描述,缺乏理论得分析,没有形成完整得体系,所以只能说就是教育学得萌芽或者雏形。
2,独立形态教育学得产生与发展:原因:(1)教育学得创立源于社会实践得客观需要,主要就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需要;(2)教育学得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得总趋势与一般科学发展奠定就是有着密切关系;(3)教育学得独立同一些著名得学者与教育家得努力就是分不开得;(4)教育知识得丰富沉淀。
内容:(1)1632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得科学提了出来,与其她学科并列。
(2)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就是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著作。
(3)1693年,洛克出版了《教育漫画》,提出了完整得身世教育理论体系。
(4)1762年,卢梭出版享誉全球得《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
(5)1776年,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得开端。
(6)1781年,裴斯泰洛齐出版了《林哈德与葛笃德》。
赫尔巴特集成了康德得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就是一本自成体系得教育学著作,它得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得学科。
标志:(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得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得研究领域;(2)概念与术语方面:形成了专门得教育概念与范畴;(3)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学得研究方法;(4)结果方面:出现了一些重要得教育学专家与系统得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得《普通教育学》;(5)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得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就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得开端;四、20世纪以来主流得教育派别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得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得研究方法与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与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与比较得方法探索儿童得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得基本依据;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得狄尔泰、斯普朗格与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就是一种文化得存在;②教育得对象就是人,因此教育就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得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得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得方法即理解与解释得方法;④教育得目得就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得主要方法就是“唤醒”与“陶冶”。
教育学2
教育学第一章:绪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是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
2、有助于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总结教育经验,探索教育规律。
4、有助于学习其他教育理论学科。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的主体)、受教育者(学的主体)、教育影响(中介)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人教育的起源学说:1、生物起源论2、心理学起源论3、劳动起源论4、交往起源论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的发展表格:教育学的发展表格:被誉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是:昆体良的《雄变术原理》比学记要晚300多年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誉为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他也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试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并将他称为传统教育派代表。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教育活动、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作用和影响。
教育功能的种类:一、对象分:个体功能、社会功能二、性质分:正功能、负功能三、层次分:基础功能、派生功能四、客观分:筛选功能、协调功能社会功能主要包括:1、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变革)2、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产的手段、是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3、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文化的传承功能、文化的创新功能、文化交流功能、文化的选择功能)4、教育的人口功能(表现:改善人口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结构更趋于合理化、有利于人口迁移)个体发展功能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产生的一切变化,他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
教育学考点-教育的功能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学考点-教育的功能教育学考点- 教育的功能 ? 教育的功能作为教师招聘的常考点,常考形式有哪些和我们应该如何去梳理清楚里面的知识点,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呢,我们今天来对这个只是点进行一一的讲解。
? 一、教育的功能? ※考点一:作用对象 ? (一)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
其中,教育的个体功能包括个体社会化与个体个性化。
? 1、个体社会化: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语言社会化。
? 2、个体个性化:教育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个体价值的实现。
?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教育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 【考题再现】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
这体现了教育的() ? A.个体社会化功能 ? B.个体个性化功能 ? C.个体谋生性功能 ? D.个体享用功能 ? 【答案】A ? ※考点二:1 / 3作用方向 ? (一)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 这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 20 世纪 50 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的一个维度。
? 1、正向功能(enfunction):是那些有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
? 2、负向功能(dysfunction):是不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
? 【考题再现】下列现象中。
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 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 ? 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 ? 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 ? D.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 ? 【答案】B。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
《教育学原理》讲义
目录第一讲教育学概述 (3)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4)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4)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4)第二讲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0)一、教育的概念 (10)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2)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14)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5)五、教育的发展 (15)第三讲教育与社会发展 (17)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17)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9)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20)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22)第四讲教育与人的发展 (24)一、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24)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25)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7)第五讲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9)一、教育目的 (29)二、培养目标 (33)第六讲教育制度 (35)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35)二、学校教育制度 (36)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38)第七讲课程 (39)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39)二、课程类型 (40)三、课程编制 (41)四、课程改革 (48)第八讲教学 (53)一、教学概述 (53)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54)三、教学过程 (55)四、教学模式 (57)五、教学原则 (60)六、教学组织形式 (61)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63)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65)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66)第九讲德育 (72)一、德育概述 (72)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72)三、德育过程 (73)四、德育原则 (74)五、德育方法 (77)六、德育途径 (77)七、德育模式 (78)第十讲教师与学生 (80)一、教师 (80)二、学生 (83)三、师生关系 (85)【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本知识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阅读教材】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4.《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近3~5年来的文章【分数分布】2007:112 2008:102 2009:117第一讲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规范和艺术的科学。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使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掌握个人获得社会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
须的技能 ►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个场合下自己所 处的角色 BACK
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
► 社会的每一统的方式结 合在一起,对整体发挥作用。 ► 例如,小学的显功能之一就是使学生打下阅 读、计算这样一些学科技术的坚实基础。小 学的潜功能就是教给学生诸如合作与组织这 样一些重要的社会技术。 BACK
社会化的具体内容
第二章 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四节 教育功能的实现
功能
►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
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
内部所具有的作用,由其结构决定 外部所具有的作用,由该事物的结构和外 部事物的结构共同决定
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
多维度分类
主观意向 显 性 客 观 结 果 正 向 负 向 A D 隐 性 B C 分析 人 社会
客观 结果
正向 A
负向 D
B
C
把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
把对象和性质结合起来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
是预期的正向功能。 ——显性正向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
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 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
的符合教育目的的结果。 ►隐性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 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 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 平等。
2020 SS 333
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考试内容《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五)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三)教育的社会功能: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教育学原理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教育学原理教育的结构与功能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美国教育学家谢弗勒探讨了三种定义方式,即“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任何一种教育的定义都是这三种定义的结合;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2.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来说,无论何种教育的定义都承认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外延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对教育进行分类;(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1)教育活动的结构①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②受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③教育影响,是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的统一;教育内部结构的运行是教育者借助教育手段、以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其结果是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2)教育系统的结构: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与其它社会系统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2.教育的功能:(1)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前者是教育的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是指教育对人身心发展所起的作用;后者是教育的派生功能(或工具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培养人来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莫顿提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总是同时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而已;(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莫顿提出);显性与隐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1.教育是上层建筑;2.教育是生产力;3.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5.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6.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1.生物起源说(沛?西能和勒图尔诺);有关教育起源正式提出的第一个的学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仅着眼于外在行为,未能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未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2.心理起源说(孟禄);认为原始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思模仿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实质上无本质区别3.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五)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的特征: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与道德知识为主;教育方法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师生关系是对立的、不平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2.近代教育的特征: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3.现代教育的特征:①教育和生活劳动发生密切联系;②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和普及化;③班级授课成为主要的教育组织形式;④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广泛使用;⑤教育形式多样化,并且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⑥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 (3)人员往来和 教育内容交流是发 挥教育融合文化的 主要途径。
4.教育的文化创 造功能
• (1)教育作为文 明进步的灯塔,不 能没有文化创造功 能。
• (2)按社会发展 需要,遵循文化的 时空特性,构建新 的文化特质和体系。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四)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体个性化的统一 1.个体社会化是其个性化的基础 2.个体个性化是其社会化的基础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1.教育赋予学生知识或技能,使个体习得谋生本领 2.教育把潜在劳动力再生产为现实劳动力 3.教育使个体习得社会角色行为规范及其意识,适应新的环境
习过程的情意发展;培育积极个性倾向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个性特征优势, 完善个体心理生活。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二)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1.个体社会化即个体由自然生物体到社会活动主体的变化过程
(1)学习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学习内容是个体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 习惯和各种思想观念。 (2)社会欲达到的目的:个体认同或践行社会期望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行为规范;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遵循行为要求。 (3)个体社会化的标准:掌握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认同社会文化;习得社 会性发展目标;学会身份认同。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活动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发生于 教育活动内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即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培养的人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发生的功能,是教育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 生,也叫工具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要受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 社会性质制约。
教育学原理知识框架整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框架整理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其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教育规律;2.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学的理论建设⑴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⑵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⑶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构建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⑷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教育学的实践运用⑴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⑵教育学必须为当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⑶教育学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的转化为实践运用的问题。
(四)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西方⑴“教育学”在英语、法语国家被称为“pedagogy”,在德语国家被称为“padagogik”,它们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⑵到了19世纪,在英语国家人们先后用“education”,和“educology”取代了“pedagogy”。
我国⑴“教育学”一词是源自日本的译名:1901年,王国维先生译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并在《教育世界》上发表,至此,中国始有“教育学”;⑵早期,中国主要是向日本学习,20世纪20年代后又转向美国,但与此同时,国人学者也在努力建构自己的教育学。
2.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三个阶段阶段标志性著作或成果历史条件与特点教育学的萌芽《学记》乐正克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著作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教育学:详解教育的结构与功能2007年10月08日来源:百灵教育(一)教育的结构1.教育活动的结构(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主体)。
教育者通过自己的活动实施一定的教育影响,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其基本特征是具有主导性和社会代表性。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育个体)。
作为教育对象是在教育者的影响和指导下获得发展的,只有人才能成为教育对象。
(3)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些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它包括教育工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2.教育系统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是指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
教育系统的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①教育层次结构。
由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组成。
②教育类型结构。
由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特殊教育组成。
③办学形式结构。
由全日制、半工(农)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函授、刊授、广播、电视等学校组成。
④教育管理体制结构。
由公办、民办、社会团体办、企业事业办以及私人办学等组成。
(二)教育的功能1.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这是从教育作用的对象上进行分类的。
教育既具有个体发展功能又具有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
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
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这是从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的,亦称为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
正向功能是针对教育作用产生的积极的良好的效果而言,负向功能是针对教育作用产生的消极的不良的后果而言。
最早提出这一对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
20世纪50年代。
默顿将社会功能按性质、形态加以划分,得出正向—负向功能这对概念,与此同时还得出另一对重要概念即显性——隐性功能。
教育学(二),讲义 第五章
第五章课程结构课程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第一节教与学之间传递着什么——课程内容的组成和类型一、课程结构的要素与成分(一)课程要素的演化课程结构的要素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因素。
这里所说的“经验”,主要是指学生需要掌握的间接经验,即前人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所积累的基本认识成果。
所谓“经验因素,是新生一代必须从前人经验中吸取的“因子”。
课程要素演化的规律:首先,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课程结构的要素纯属于间接经验的要素,没有包含学生必要的直接经验。
这同当时生产力的水平和社会分工,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相适应的。
到20世纪上半叶,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和课程自身发展的内部矛盾,出现了杜威等人设计的以学生直接经验为主的活动课程。
其课程要素主要取自学生的直接经验。
至20世纪50年代,杜威的活动课程被否定,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间接经验为主、学生直接经验为次的新型课程,其课程要素比较全面,组合也日趋合理,这就是课程要素演化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二)我国现代课程的要素与成分新中国的学校课程基本上属于现代课程。
虽然它尚未完全摆脱传统课程的影响,但是,它正向现代课程转化。
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着认知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和健身经验要素。
认知经验要素:是新生一代需要掌握的人类科学文化中的基本知识以及人类有关的基本技能与基本能力的经验。
道德经验要素:是年轻一代需要继承的社会主义道德中最基本的观点、品质和行为习惯。
审美经验要素:是社会主义新公民需要学习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立于关于审美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观点。
健身经验要素:是儿童和青少年需要获取的前人关于健身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习惯。
课程要素确定后,还需转化为一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教育学基础 第二章 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
取决于教育本质,并 随之变化。 “教育能够干什么?”
一、教育功能的概述
(二)概念辨析
教育价值
教育应该发挥的作用 “应该干什么?”
教育功能
教育能够发挥和实际 发挥的作用 “实际干了什么?”
二者都是回答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教育功能的概述
(三)教育功能的特征
01
客观性
01
05
条件性
1、个体自身因素 成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自然结果,是指机体及其
各组成系统、器官在形态与机能的控制。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个体发展的阶 段性和规律,制约着个体发展的速度和教育的 可接受性。 成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对个体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第二章 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的概述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功能的形成与释放
目 录
CONTENTS
一、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定义
“
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所能够
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指对人
和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的促进 作用
一、教育功能的概述
(二)概念辨析
教育本质
教育固有的特质,是 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 本特征。 “教育是什么?”
现实中的教育功能不是一种逻辑分类,而是以 各种组合的方式出现的; 在教育的个体功能中,对人的发展虽然是显性 占主导,但是也有隐性的影响,包括积极的影 响和消极的影响;
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都既显示出保守性
的一面,如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和适应现实 社会的要求,也显示出超越性的一面。
二、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个体自 身因素
A
环境因 素
B
活动因 素
比较教育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
比较教育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在社会功能中的
重要性。
在教育学中,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指出,教育制度是社会结
构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发展和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种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教育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机构,而且是许
多其他社会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结构功能主义的教育理论中,教育系统被视为社会结构的组成
部分,它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以确保他们能够
成为合格的成年人。
教育机构的结构构成,包括教学制度、教材、教师、学生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面的互相关联和互相作用,有助于确保
教育的顺利实施,使教育结构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
另外,结构功能主义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结构应该适应社会变
革和需要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延续和完善,需要因时制宜地进行改革
和调整。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技术和科学的进步,需要教育结构适
应这种变化,开设相应的科目和课程,以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
此外,
结构功能主义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发展需要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和保障,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投入。
总之,结构功能主义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制度的结构对社会功能的重要性,强调教育结构需要和其他社会机构协调配合,保证教育的顺利实施。
这种理论的优点在于着重于对教育结构的细致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结构的特点和本质。
然而,这种理论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和实践。
教育学原理二次分析法
教育学原理二次分析法
1.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本章主要内容是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结构与功能、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以及古代近代现代教育发展的特征,需要识记和理解的内容均较多。
其中在教育的概念和机构与功能部分容易考察选择题和大题,因此要看的较为细致,同时也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论思考;对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部分要着重理解内涵和区分异同;对古代、近代、现代教育的特征一般也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复习时要重点注意各阶段特征之间的比较以及每个阶段的“特色”特征。
2.教育与社会发展: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四部分。
整个一章涉及到教育的定位及其重要作用,因此应该成为考生重点把握的章节以便对教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第四部分易以选择题进行考察,而第二三部分很容易成为大题的考察内容。
这一部分在前两年的考研试题中至少出现了一道选择题,大家应该从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教育的影响正反两方面进行复习,也就是考点中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社会功能两部分。
同学们应该从准备主观题的角度积累一些材料。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大家作识记准备,这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考点,我们建议大家拓展一下思路,从宏观上把握,并结合当下的实践与现实热点问题,
多看一些论文,教育评论等。
3.教育与人的发展:本章是考点较多的一章,其中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可以以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等多种题型进行考查,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则可能成为辨析题的考查内容,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则易简答及分析论述等题型来考查。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自从有了人就有了教育。
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
当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超越了经验习俗的水平,从而形成系统科学理性的认识时,教育便成为教育之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有三:一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阐明教育的各种规律。
二是科学地揭示教育问题。
即对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
三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即通过对教育规律的揭示和对教育问题的解释,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进而成为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论语》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学记》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战国末期思孟派所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古罗马昆体良国外最早教育著作(二)独立形态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632年《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普及初等教育班级授课制1776年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三)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逐渐发展对教育学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1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主要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教育关系的理论。
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基本观点:(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于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处(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3)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4)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极大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进阶知识
教育学原理-进阶知识
教育学原理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如果想要在教育行业中获得成功并成为一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就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教育理论,进而继续研究教育学原理的进阶知识。
教育学原理的进阶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学的二级结构。
教育学的二级结构包括教育学的专门领域、教育学的相关学科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了解教育学的二级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各个方面,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育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
这些方面是教育学理论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显著特征之一。
了解这些方面,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学理论的实质和特征。
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性原理、社会性原理、人本性原理和科学性原理。
认识这些原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学的发展,更好地引领教育事业的发展。
4.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了解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核心内容。
总之,掌握教育学原理的进阶知识,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教育学的历史和现状,更好地应对教育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学的发展和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内部结构的运行是教育者借助教育手段、以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其结果是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2)教育系统的结构 :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与其它社会系统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2.心理起源说(孟禄);认为原始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思模仿
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实质上无本质区别
3.劳动起.古代教育的特征: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与道德知识为主;教育方法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师生关系是对立的、不平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
2.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来说,无论何种教育的定义都承认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外延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对教育进行分类;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1)教育活动的结构
①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②受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6.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沛?西能和勒图尔诺);有关教育起源正式提出的第一个的学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仅着眼于外在行为,未能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未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美国教育学家谢弗勒探讨了三种定义方式,即“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任何一种教育的定义都是这三种定义的结合;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近代教育的特征: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
3.现代教育的特征:①教育和生活劳动发生密切联系; ②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和普及化; ③班级授课成为主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④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广泛使用; ⑤教育形式多样化,并且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 ⑥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
(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莫顿提出);显性与隐性的区分是相对的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1.教育是上层建筑;
2.教育是生产力;
3.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5.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2.教育的功能:
(1)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前者是教育的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是指教育对人身心发展所起的作用;后者是教育的派生功能(或工具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培养人来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莫顿提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总是同时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