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无机化学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无机化学教案

初中无机化学教案

初中无机化学教案
主题:元素、混合物和化合物
教学目标:
1. 认识元素、混合物和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区分元素、混合物和化合物;
3. 了解常见的元素、混合物和化合物的例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元素、混合物和化合物的区分;
2. 化学式和化合物的命名。

教学准备:
1. 幻灯片或黑板;
2. 课件或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他们对元素、混合物和化合物的认识,并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15分钟)
1. 定义元素、混合物和化合物;
2. 区分元素、混合物和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
3. 介绍元素、混合物和化合物的例子。

三、实践活动(20分钟)
1. 学生观察实验,分辨元素、混合物和化合物;
2. 学生完成习题,练习区分元素、混合物和化合物。

四、总结(5分钟)
通过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答题情况,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指出学生需要重点关注
的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课堂反思(5分钟)
学生回答问题和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和辅导。

教学反思:
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元素、混合物和化合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区分它们,并能够举出例子。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巩固和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
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无机化学教案范文

无机化学教案范文

无机化学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并能够区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理解形成化学键的原因,包括离子的电荷互相吸引、共享电子和金属中的自由电子。

3.掌握计算离子键和共价键的键长的方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

教学重点:1.区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

2.理解化学键的形成原因。

3.掌握计算离子键和共价键的键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计算离子键和共价键的键长的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锂离子和氟离子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离子的概念,并询问离子键的特点。

步骤二: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离子键的概念,即带正电荷的离子与带负电荷的离子之间通过电荷互相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步骤三: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示范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从而让学生感受离子键的存在。

步骤四:共价键(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共价键的概念,即不同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子模型示意图的展示来进一步说明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步骤五:计算键长(15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计算共价键键长的方法,即通过实验测量共价键中化学键的长度。

教师可以使用示意图或实际实验结果来说明。

步骤六: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一些常见物质中的共价键的键长,并计算其平均值。

学生之间可以合作讨论并相互协助完成实验步骤。

步骤七:金属键(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金属键的概念,即金属中的原子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教师可以通过金属晶格模型的展示来说明金属键的特点。

步骤八:综合应用(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如离子键在盐的溶解和共价键在分子间的氢键形成中的作用。

教师同时提问学生如何通过化学键的性质来解释物质的性质。

步骤九: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理解程度进行概括。

无机化学教案

无机化学教案

无机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2. 理解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 学会使用化学式表示无机化合物;4. 掌握无机化合物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1.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2. 无机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

教学难点:1. 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2. 学会使用化学式表示无机化合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化合物的知识,如化合物的定义、化学式的组成等。

2.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有什么区别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如金属氧化物、酸、盐等。

2. 讲解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氧化物的命名、酸的命名以及盐的命名。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无机化合物的名称,让学生根据命名规则写出化学式。

2. 引导学生找出以及讨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四、教学练习(15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化合物名称写出化学式。

2.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无机化合物命名的重要性和使用化学式表示无机化合物的优势。

2. 激发学生对无机化合物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六、拓展延伸(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无机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氧化物的使用、盐的用途等。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无机化合物的有趣事实或案例。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练习写出无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并解答一些相关的问题。

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1. 教案设计合理,层次清晰,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使用化学式表示无机化合物。

2. 针对无机化合物命名规则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实例分析和教学练习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无机化学精品教案(完全版)

无机化学精品教案(完全版)

无机化学精品教案(完全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为无机化学课程完全版,适用于高中阶段的学生。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涉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本教案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 原子、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 常见物质分类: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等。

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焓变等。

3.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2) 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路易斯结构、分子轨道理论等。

4. 溶液与溶液化学(1) 溶液的基本概念:溶剂、溶质、溶液的浓度等。

(2) 溶液化学的重要现象:酸碱中和、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

5. 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1) 周期表的组成及其意义。

(2) 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6. 无机化合物性质与应用(1) 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用途。

(2)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用途。

(3) 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2.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化学现象。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

2. 终结性评价:定期进行笔试、实验操作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中级无机化学 教案

中级无机化学 教案

中级无机化学教案无机化学是一门涉及分子结构,组成,反应,性质和应用的化学学科。

它涵盖物质的各种形态,物质的物理状态,离子反应,电荷数,原子质量,几何结构,以及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在中级无机化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对各种特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以便更好地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分析物质的组成、储存条件、分离技术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级无机化学,本教案着重介绍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知识1)元素、分子和化合物要掌握中级无机化学,学生应首先掌握元素、分子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学习者应该深入了解元素在物质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结合形成分子和化合物,了解它们的化学结构,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及其在学习无机化学方面的重要性。

2)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学习者应该深入学习有关元素的性质,以及它们如何产生各种化合物,例如氢氧化物,碳酸盐,无机酸,酰胺,氧化物等。

同时,学习者需要掌握无机物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pH,离子方程式,离子库仑常数,溶解度,碳酸,食盐等。

3)无机反应认识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者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的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合成反应、溶剂取代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反应、衍生反应等,以及在无机化学中比较常见的反应类型,如溶解反应、沉淀反应、分解反应等。

二、常用实验在学习中级无机化学时,学生应该进行各种实验,以掌握和加深领悟有关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定性分析实验此类实验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包括变色反应、沉淀反应、添加剂反应等。

学习者应该掌握定性分析的过程,并掌握定性分析实验中常用的一些技术,如蒸馏、萃取、溶剂提取等。

2)定量分析实验定量分析实验是一种分析物质中不同组分的实验,并将它们置换为百分比形式。

主要方法有重量定量,金属雾定量,点滴定量,以及电位定量等。

同时,学习者应该牢记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中在使用各种仪器时的相关技术要求。

三、实践应用无机化学在生活中不仅仅是理论,它在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无机化学教案(在办公室打印格式正常

无机化学教案(在办公室打印格式正常

无机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化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理解无机化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2 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了解无机化学的历史发展,著名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了解我国无机化学的发展概况。

1.3 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熟悉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理论计算等。

了解现代无机化学的研究动态和趋势。

第二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掌握原子的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理解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镧系元素的特点。

2.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等。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命名规则。

2.3 元素的主要性质与周期表的关系掌握元素的主要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等。

理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与周期表的关系。

第三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3.1 化学键的类型熟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等化学键的特点。

理解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

3.2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掌握分子的轨道理论,如杂化轨道理论等。

了解分子几何形状与化学键的关系。

3.3 晶体结构与性质熟悉晶体的基本类型,如离子晶体、共价晶体等。

理解晶体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

第四章:化学反应原理4.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2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机制熟悉化学反应速率的定律,如一级反应、二级反应等。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4.3 化学平衡与反应方向掌握化学平衡的原理,如勒夏特列原理等。

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第五章:溶液与离子平衡5.1 溶液的基本概念掌握溶液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理解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如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等。

5.2 离子平衡与离子反应熟悉离子平衡的原理,如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等。

了解离子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5.3 溶度积与溶解度掌握溶度积的概念及其应用。

理解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6.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和重要性。

无机化学教案(五套)

无机化学教案(五套)

一、无机化学教案一1.教科书:卫生部规划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许锦善主编《无机化学》第三版,人民为生出版社,北京,2000年5月2.教学安排讲课:54 学时,实验:52 学时考试课:期中考试占15% ; 实验课占15% ; 期末考试占70%3.授课内容(1)普通化学原理部分:重点围绕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讲授四大平衡及其变化规律。

(2)结构理论部分:重点讲授原子和分子结构有关理论与应用。

(3)元素化学部分:选修自学。

4.教学参考书(1)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写. 无机化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1994 (2)曹锡章宋天佑王杏乔,武汉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 《无机化学》(上,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10,(3)朱裕贞,顾达,黑恩成编写. 现代基础无机化学(上下),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98(4)刘新泳,刘丽娟,柳翠英编著. 无机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 2001(5)徐春祥,韩玉洁.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哈尔滨出版社2000(6)章琦主编无机化学(第二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北京1992第一章绪论(1学时)基本要求1.了解无机化学在自然科学和化学学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史和重要分支学科及新的边缘学科。

3.掌握无机化学的研究基本内容。

4.了解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讲授无机化学在自然科学和化学学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化学的发展史和近代无机化学发展的重要分支学科以及新的边缘学科。

重点讲授无机化学的研究基本内容及与药学学科的关系。

本章难点内容:有关无机化学的现代研究方法。

基本概念无机化学;四大平衡;元素化学;稀土元素化学;配位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授课要点一.无机化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1.无机化学的发展基础化学包括四大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无机化学教案(在办公室打印格式正常

无机化学教案(在办公室打印格式正常

无机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分析方法;(2)了解无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3)熟悉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无机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等;(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元素分区、原子序数等;(3)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平衡等。

2. 第二章:无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离子化合物:离子键、晶格能、离子晶体等;(2)共价化合物:共价键、分子结构、分子晶体等;(3)金属晶体:金属键、金属的性质等。

3. 第三章: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实验基本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2)实验仪器与使用:显微镜、光谱仪、滴定仪等;(3)实验安全与防护:化学品分类、防护用品、应急预案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2. 实验法:进行无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无机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无机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化学教程、无机化学实验教程等;2. 实验材料:化学品、仪器设备等;3. 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动画等;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期刊、教学网站等。

六、第四章:无机化学反应类型1. 酸碱反应:酸碱中和、缓冲溶液等;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电子转移等;3. 络合反应:络合物、配位键等。

《无机化学》教案完整版

《无机化学》教案完整版
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与同 学和老师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相互 促进和提高。
谢谢聆听
了解无机化学在日常生活、 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 域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 性思维,为后续学习和职业 发展奠定基础。
教材与参考资料
01
教材
《无机化学》(第X版),XXX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02
参考资料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无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 解析》等。
03
网络资源
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在线课程平台的相关课程资 源。
常见无机化合物制备方法演示
氧化物制备
通过加热金属与氧气反应制备氧化物,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 铁。
利用金属氧化物之间的置换反应制备其他氧化物,如铝热反应制备铁氧 化物。
常见无机化合物制备方法演示
01
酸制备
02
通过非金属元素与氢气反应制备气态氢化物,再与水反应制备
酸,如硫化氢与水反应生成氢硫酸。
掌握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理解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理解 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及判断方法。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及性质,理解分 子极性、分子间作用力等概念。
酸碱反应与沉淀溶解平衡
了解酸碱质子理论,掌握酸碱反应的计算方 法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备酸,如盐酸与碳
03
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
常见无机化合物制备方法演示
盐制备
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制备盐,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生 成硫酸锌和氢气。
利用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制备盐,如氧化铜与稀 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无机化学教案

无机化学教案

无机化学教案教案一:无机化学基本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应能够:1. 理解无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如颜色、溶解度等;3. 了解无机化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无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a.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无机元素)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b. 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鉴定及其性质等。

2. 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a. 颜色:无机化合物的颜色是由其中的离子或配位体的色素发生变化引起的;b. 溶解度: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与其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关;c. 酸碱性:无机化合物的酸碱性可以通过其离解度和反应性来判断;d. 稳定性:无机化合物的稳定性与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3. 无机化学的应用领域a. 无机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如光电材料、催化剂等;b. 无机化合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废水处理剂、吸附剂c. 无机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如药物合成、化学分析等。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无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

2. 讲解(25分钟):依次介绍无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以及无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解释和讲解。

3. 案例分析(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解释一些真实的应用案例,加深对无机化学应用的理解。

4. 活动设计(10分钟):设计一道无机化学实验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进行结果展示和讨论。

5. 总结(5分钟):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无机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幻灯片2. 实验室设备和药品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和问题解决能2. 实验表现评估: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的评估。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深入了解无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和最新研究进展。

无机化学教案范文

无机化学教案范文

无机化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3.能够运用无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2.重点掌握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命名。

三、教学难点:1.名称中带有多个氧原子的无机化合物的命名;2.运用无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实际生活和实验现象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并茂地展示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1.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0分钟)a.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及其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b.无机化合物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c.无机化合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产活动中广泛存在。

2.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30分钟)a.阳离子的命名:金属元素名称+阳离子电荷;b. 阴离子的命名:非金属元素改为以“-ide”结尾的名称;c.阳离子及其个数和阴离子及其个数之间通过电荷平衡规律得到化学式。

3.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命名(40分钟)a.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通过化学式推导出名称;b.非金属氧化物和酸:通过化学式推导出阴离子的名称,并在其后面加上“酸”;c.盐类:通过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化学式推导出名称。

4.运用无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a.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推导出其名称;b.根据物质的名称推导出其化学式;c.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质量和产物的质量。

六、教学评价:1.教学设计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环境化学知识解决问题;3.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4.学生对无机化学命名和化学式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授课、实验展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无机化学教案-2

无机化学教案-2

无机化学教案课程:无机化学第 2 章第 1 节课题:化学基本概念(二)教学目的:学习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以及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三者的关系。

掌握溶液浓度的五种表示法,并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1.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溶液、溶液浓度的概念。

2. 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三者的关系。

3. 溶液浓度的五种表示法及其计算公式。

教法设计: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更容易掌握,增强了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采用反复强调、举例分析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概念、学会计算。

教具(挂图)使用: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比较式、互动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业布置:35页23题,补充练习题。

课后小结:年月日教学内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PPT: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中含有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数多少的物理量,基本单元可以是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原子团、电子、光子及其他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规定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mol)。

每摩尔物质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 12C的原子数目(该数目为阿伏伽德罗常数NA ,约为6.02×1023 mol-1 )相等。

同一系统中物质的量的多少与基本单元的选择有关。

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1 mol)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符号M表示,单位是kg·mol-1,但常用g·mol-1。

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三者的关系为:n i = mi/ Mi式中:m 为质量,g;M 为摩尔质量,g .mol-1;n 为物质的量,mol;i为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讲述:举例说明1mol某物质所含的粒子数。

根据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三者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2.溶液浓度的表示法PPT:物质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分散体系都叫做溶液。

溶液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溶液。

中学化学教学优秀教案——无机化学知识的实践探究和应用展示

中学化学教学优秀教案——无机化学知识的实践探究和应用展示

中学化学教学优秀教案——无机化学知识的实践探究和应用展示无机化学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探究和应用展示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无机化学的知识和应用。

本文将就无机化学知识的实践探究和应用展示进行详细介绍。

一、实践探究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无机化学实践探究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项目,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物料及设备。

例如,可以通过气体生成和收集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金属与酸的反应并收集气体,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差异;或者通过还原反应实验,让学生探究不同金属离子的还原性质等。

2. 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仪器和化学药品,讲解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安全和有效。

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

3. 实验分析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百分比收率、摩尔比和摩尔反应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应注重数据精确性和正确性,加深对实验现象和化学原理的理解。

4. 实验报告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数据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等内容。

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科学写作能力,并对实验进行综合总结与评价。

二、应用展示1. 实物展示教师可以将实验中所使用的化学物质、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携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

这样的实物展示可以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设备有更直观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无机化学实验和应用的重要性。

2. 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是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无机化学实验的过程与结果。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无机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 探究性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无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无机化学教案一教学重点重点讲解第一章、第二章、第七章、及第九章,其中第九章因与普通无机化区别较大,在考题中所占比例小,稍微了解即可。

二教学难点难点主要在于第一章中的分子轨道理论及VSEPR,第七章的晶体场理论,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电子光谱,最后一章的EAN规则及其应用。

三教学内容(一)引言1 介绍本次考试试题结构: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回答问题(共8小题,1-4题每题6分,5-8题每题9分,共60分)2 本次考试重要考察范围为第一章原子、分子及元素周期性,第二章酸碱和溶剂化学第七章d区过渡元素(I)—配位化合物第九章有机金属化合物簇合物其中第九章为补充内容,考察量较少(二)知识串讲第一章原子、分子及元素周期性要求掌握:1 Slater规则计算电子的屏蔽常数2 了解电负性的几种标度,理解环境对电负性的影响和基团电负性的概念3 键参数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对称性知识4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一些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还要特别注意5 掌握周期反常现象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合理解释一原子的性质1 Slater屏蔽常数规则将原子中的电子分组(1s);(2s,2p);(3s,3p);(3d);(4s,4p);(4d);(4f);(5s,5p);(5d);(5f)等位于某小组电子后面的各组,对该组的屏蔽常数σ=0,近似地可以理解为外层电子对内存电子没有屏蔽作用;同组电子间的σ=0.35 (1s例外,1s的σ=0.30);对于ns或np上的电子,(n-1)电子层中的电子的屏蔽常数σ=0.85,小于(n-1)的各层中的电子的屏蔽常数σ=1.00;对于nd或nf上的电子,位于它左边的各组电子对它们的屏蔽常数σ=1.00。

2 电负性电负性χ表示原子形成正负离子的倾向或化合物中原子对成键电子吸引能力的相对大小(并非单独原子的性质, 受分子中所处环境的影响)。

有多种不同定义方法,定量标度也各不相同①原子的杂化状态原子的杂化状态对电负性的影响是因为s电子的钻穿效应比较强,s轨道的能量比较低,有较大的吸引电子的能力。

所以杂化轨道中含s成分越多,原子的电负性也就越大。

②键联原子的诱导作用一个原子的电负性可因受周围原子诱导作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例如,在CH3I中的碳的电负性就小于CF3I中碳的电负性。

其原因在于,F(3.98)的电负性远大于H(2.2),在F的诱导作用下,CF3I 中C的电负性增加,甚至超过了I(2.66)。

结果使得在两种化合物中C-I键的极性有着完全相反的方向二共价键分子的成键理论2.1 几种典型分子轨道σ轨道:原子轨道头对头方式重叠构成σ分子轨道。

σ重叠的电子云呈园柱型对称分布于键轴,s-s、s-p、px-px都可构成σ重叠。

π轨道:原子轨道以肩并肩方式重叠构成π分子轨道。

π分子轨道电子云对称分布于通过分子键轴的平面, py-py和pz-pz都可构成π重叠。

2.2 几种简单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O2和N2代表了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两种类型。

其中O2和F2属于O2分子轨道的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s 、pz 能量差较大,不会产生s -pz 相互作N 2O2用,此时σz的能量低于πx和πy;异核双原子分子( CO和NO)1 C原子的2s和一条2p轨道进行sp不等性杂化,O原子的2s和1条2p轨道也进行sp不等性杂化,各形成2条sp不等性杂化轨道,然后这四条sp杂化轨道再组合成4条分子轨道,即1条成键的4σ,1条反键的6σ,2条非键分子轨道3σ和5σ。

C和O各自未参与杂化的两条p轨道进行肩并肩重叠组合成2条成键的π分子轨道和2条反键的π分子轨道。

结果,在CO分子中形成了一条σ(4σ)和2条π键(1π),键型和N2分子相同。

2 N、O两元素的价电子总数为5+6=11,依次填入分子轨道, 显然, 最后一个电子填在反键上, 不成对, 因此, 在NO的分子中有一条σ键, 一条2电子π键, 一条3电子π键。

键级=(6-1)/2 =2.5由于有成单电子,NO分子具有顺磁性, 可以自聚合成为N2O2 双聚分子。

而且也可预料, NO 易失去一个电子成为NO+,NO+离子有二条2电子π键,一条σ键,键级为3,成键能力显然比NO高。

三价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3.1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基本要点为(1) ABn型分子或基团中,如果中心原子A的价电子层不含 d电子(或仅含d5或d10时), 则其几何构型完全由价层电子对数所决定.(2) 价电子对(VP)包括成键电子对(BP)和孤电子对(LP)VP=BP+LP其中 BP(成键电子对)=σ键电子对数(不计π键电子)=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数LP*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配位原子的单电子的总和±离子的电荷(负电荷取+,正电荷取-)]/2* 若算得的结果为小数,则进为整数。

(3) 由于价电子对之间的库仑斥力和保利斥力,使价电子对之间的距离应保持最远。

因此, 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与价电子对的排布有以下关系:2 3 4 5直线三角形正四面体三角双锥6 7 8正八面体单冠八面体四方反棱柱(4) 根据价电子对的排布确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的构型是指成键原子的空间几何排布,亦即成键电子对的空间排布)。

(5) 如果一个分子有几种可能的结构,则须确定谁是最稳定的结构。

确定稳定结构的原则是:①对仅含BP、LP的分子,其斥力顺序是:LP-LP > LP-BP > BP-BP②对含有多重键的分子,则叁-叁>叁-双>双-双>双-单>单-单③在ABn型分子中,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随配位原子B的电负性的增大而减小。

随中心原子A的电负性的增大而增大。

④中心原子周围在最小角度的位置上斥力大的电子对数目越少其结构越稳定例① XeF4,Xe:价电子数为8,四个 F 各有1个单电子,BP=4,LP=(8-4³1)/2=2,VP=4+2=6,价电子对在空间按八面体排布,分子有两种可能的排布方式:3.2 影响分子键角大小的因素1 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与键角的关系轨道最大重叠原理要求,有利的成键方向是杂化轨道的空间取向。

如果用 b 表示成键的杂化轨道,L表示由孤对电子所占的杂化轨道,则夹角大小顺序为∠L ,L > ∠L ,b > ∠b ,b2 中心原子孤对电子对的数目对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键角的影响的解释:(1) 孤对电子含s电子成分多,其电子云比成键电子对更肥胖;(2) 孤对电子只受中心原子一个核的吸引,它集中在中心原子核的周围。

孤对电子对对邻近电子对将产生较大的斥力, 迫使键角变小。

受孤对电子排斥使键角减小的其它例子a sp3d杂化的SF4电子对呈三角双锥排布,有一对孤对电子排在赤道平面, 它排斥其它键, 使平面上的另两个键角不是120°, 而是小于120°, 而上下两键已不再与平面垂直, 夹角小于180°;b 还有BrF3 , T形分子构型, 由于在电子排布的锥底平面上有两对孤对电子,使上下两键已不再与平面垂直,变成86.5°;c IF5,四方锥,键角也减小。

d 再比较一下NO2+、NO2、NO2-的键角也可以看出,NO2+没有未成键电子,在NO2上有一个未成键电子,NO2-有两个未成键电子,单个未成键电子所产生的斥力比孤对要小,所以它们的键角分别为180°、132°、115°。

3 多重键多重键所包含的电子较多, 斥力较单键大,结果是使分子内包含多重键的夹角增大,单键间的夹角变小,如 OC(NH2)2,sp2杂化,正常为120°,由于双键C=O斥力大,使∠NCO扩大至126°, ∠NCN=108°。

4 电负性的影响在ABn型分子中, 当原子B电负性减小时, A-B间的成键电子将愈来愈偏向A, 从而增加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 键角将增大。

5 p-d 键第二周期元素的氟化物键角小于相应氢化物,其它周期元素则有相反的规律四单质及其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周期性递变规律重点在于主族元素化合物的周期性性质1 氯化物的水解作用主族金属元素的氯化物, TlCl难溶于水, PbCl2的溶解度较小,其余的二元氯化物都易溶于水。

其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氯化物 (除LiCl、BeCl2及MgCl2外)溶于水, 在水中完全电离而不发生水解; 其他金属及Li、Be、Mg的氯化物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水解。

一般水解是分步进行的,有些金属在水解时生成的碱式盐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可沉淀出来:SnCl2+H2O=Sn(OH)Cl↓+HClSbCl3+H2O=SbOCl↓+2HClBiCl3+H2O=BiOCl↓+2HCl非金属氯化物,除CCl4和NCl3外均强烈水解生成二种酸:SiCl4+4H2O=H4SiO4+4HClPCl3+3H2O=H3PO3+3HClNCl3的水解产物是一种酸和一种碱:NCl3+3H2O=NH3+3HOClCCl4难水解。

2 关于主族元素氯化物的水解大致可归纳出以下几条规律:①正离子具有高的电荷和较小的半径,它们对水分子有较强的极化作用,因而易发生水解;反之,低电荷和较大离子半径的离子在水中不易水解。

②由8(2)、18到18+2电子构型的正离子,离子极化作用依次增强,水解变得容易。

③共价型化合物水解的必要条件是中心原子必须要有空轨道或具有孤电子对。

④温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较大,是主要的外因,温度升高时水解加剧。

⑤不完全亲核水解的产物为碱式盐[如Sn(OH)Cl、BiOCl],完全亲核水解的产物为氢氧化物[如Al(OH)3]或含水氧化物、含氧酸(如H2SiO3、H3PO4)等,这个产物顺序与正离子的极化作用增强顺序一致。

低价金属离子水解其产物一般为碱式盐,高价金属离子水解产物一般为氢氧化物(或含水氧化物),正氧化态的非金属元素的水解产物一般为含氧酸。

⑥水解反应也常伴有其他反应,如配合:3SnCl4+3H2O SnO2·H2O+2H2SnCl6除碱金属及碱土金属(Be除外)外的大多数主族金属的氯化物皆能与Cl-形成配合物离子。

如SnCl62-,PbCl42-,BeCl42-,AlCl4-,AlCl63-,InCl52-,TlCl63-,SnCl3-,PbCl62-,SbCl6-及BiCl52-等。

根据水解机理可以判断水解产物上述SiCl4是中心原子具有空轨道的例子,发生的是亲核水解反应。

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首先进攻中心原子Si的空d轨道,SiCl4作为电子对的接受体接受来自水分子的电子并生成一个配位中间体SiCl4(OH2),其中心原子Si的杂化态由sp3变为sp3d,而后脱去一个HCl分子,变回sp3杂化态;然后再发生类似的亲核水解,逐步脱去氯原子生成Si(OH)4水解产物:亲电水解产物的特征是产物的中心原子直接与氢原子成键NCl3+3H2O=NH3+3HOClPCl3是中心原子既有空轨道(d轨道, 可以接受孤对电子进攻)又有孤电子对(可以接受质子的亲电进攻),加上PCl3中配位数仅为3,远远未达到第三周期最大的配位数6这一数值,所以PCl3可以同时发生亲核水解和亲电水解反应:PCl3的在第一步发生亲电水解后,不再具有孤对电子,其后只能发生水分子的亲核进攻,其间也发生了构型转变及键的断裂与消去的能量变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