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进城农民工子女城市适应现状综合评价——基于湖南省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他们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学校资源不足、学业成绩滞后、心理健康问题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以便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帮助他们获取良好的教育资源,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学校资源不足由于城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寻找学校并不容易。

在一些城市中,农民工子女的学校通常是城乡结合部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质量都相对较差。

与此他们在城市中的户口问题也给就近就学带来了很多困难。

针对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首先需要增加城市教育资源的投入,建立更多并且更好的学校,提高城市教育资源的均衡性。

应该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就学的户口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公平的机会。

二、学业成绩滞后进城农民工子女来自农村,他们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加之在城市的学习环境也不够适应,因此导致他们的学业成绩普遍滞后。

与城市孩子相比,他们在学业上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为了解决学业成绩滞后的问题,需要加大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帮扶力度。

可以开设专门的辅导班、补习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学校也可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他们尽快跟上学习进度。

三、心理健康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因为父母长期在城市务工,常年生活在城市的偏远社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可能会面临孤独、自卑、适应能力不足等心理问题,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以及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的关注和帮助。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四、提高家长教育水平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家长多数是来自农村的低教育水平人群,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常常滞后于城市家庭。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摘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从乡村涌入城市,我国进入了人口流动迁移最活跃的时期。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进入到城市生活、定居,面对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入问题,政府应推进改革消除制度性障碍,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对策一、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入现状首先,农民工子女在观念认同、社会关系、社区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遭社会排斥,与城市居民尤其是同龄人缺乏社会交往。

1.观念认同排斥观念排斥是城市居民在意识层面上对外来农民工子女的排斥,这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因素。

由于我国长期执行户籍管理的城乡分割制度,对城市和农村实施不同的政策。

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和保障,而农村居民却不能;加上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差,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远高于农村居民。

因此,城市跟农村不仅仅存在生活地域上的差异,还存在着生活水平的差异,甚至城市居民是一种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认同是一种主观感受,农民工子女来到城市,对城市生活、文化认同感较高,他们希望进入到城市的生活中去,也希望能在城市中接受较好的教育,将来从事有较高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工作。

虽然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城市中工作、生活,但由于政策限制、城市居民的排斥和自身资源不足等原因,他们大多从事的是报酬低、劳动强度大的工作,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农民工子女作为农民工的后代,跟随着父母来到城市,同样遭受着城市居民的排斥。

外来人口的激增造成城市公共服务的短缺,许多城市居民认为外来人口影响了他们原有的生活秩序和质量,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多少俨然成了某些城市家长衡量学校质量的标准,而在农民工子女比较多的学校就读的城市儿童家长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与农民工子女打交道,认为农民工子女没有教养,学习差,禁止自己的孩子跟他们交朋友。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浅析及其教育策略初探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浅析及其教育策略初探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浅析及其教育策略初探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变化的加剧,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于是他们纷纷带着自己的家庭来到城市,孩子们也随之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

这些孩子在城市生活,有了城市的生活环境,但却因为父母工作的繁忙,往往陷入了教育资源匮乏、就学问题等方面的困境。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教育策略,应该成为社会各界重视的焦点。

1. 教育资源不足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集中居住区,这些地方的教育资源相对贫乏。

很多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陈旧、教学条件较差。

由于家长的收入有限,私立学校的高昂费用也难以承担,因此这些孩子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2. 就学问题较为复杂由于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夫妇工作时间较长,在他们的照顾下孩子们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而且由于户口迁移和学籍问题,这些孩子在城市的入学问题也较为复杂。

许多城市的学校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子女,要求提供一系列的证明材料和缴纳高昂的学杂费,而这些要求对于农民工家庭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3.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是因为教育资源不足,缺乏良好的教育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工子女生活环境的变迁,个别孩子面临心理压力大、学业成绩不理想等问题。

这些困难也进一步制约了他们的教育发展。

1. 政府制定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益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解决他们的学籍问题。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民工子女就学的经济援助力度,建立专门的资助体系,减轻农民工家庭的教育负担,以保障他们的教育权益。

2. 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力度,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教育资源,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入学率和教育质量。

这包括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条件,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3. 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认知与行为选择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湖南省的实证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认知与行为选择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湖南省的实证调查
CEGEJOU H R Y N N● A
文 章编 号 :0 1 8 9 (0 00 — 0 1 0 1 0 — 7 42 1)9 0 3 — 2
●● l ●
209第8 0/ 总 2 期 1 0 4
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认知与行为选择的相关性研究
— —
基于湖南省 的实证调查
罗 竖 元
自变量
模 型 一
模 型 二
(t 女教育的认知) r子
( 变 量= 教 育 因 年
投 入 总额 )
( 变量 = 教 育投 因 年
入 占总 支 出的 比例 1
央农 村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办 公 室 副 主 任 唐 仁 健 表 示 ,新 生 代农 民 工, 目前 在 农 民工 外 出 打 工 的 1 . 人 里 占到 6 % . 约 有 l 5亿 o 大 亿 人 。而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子 女 的 教 育 状 况 不 仅 仅是 关 系 一 两个
的 重要 性 。 子 在 父 母 的 “ 孩 同感 ” 获 得 自我 意 识 , 试 图成 为 中 并 父 母 所 期 望 的“ 自我 ” ‘ 说 明 父 母 的教 育 认 知 与 行 为 选 择 是 。
表 l注: ( 表内系 数均为标准化的回归系 括号内 数, 为显著度)

从模型一中各变量决定的显著度可以看出。 其显著度分 别为 0 5 、. 00 7 , . 10 3 、. 2均大于 0 5 即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 8 4 4 .。 0 教育的认知对其子女教育的年投人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教 育认知并不直接反映在对其子女教育的年投入的金额行为
关 键 词 : 生代 农 民工 ; 女教 育认 知 ; 为 选 择 新 子 行 中图分类号 :75 G 2 文 献标 识码 : B

长沙市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长沙市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关于长沙市进城农民工子女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形成了民工潮,大量的农民工子女也随父母涌向城市。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自身的特点,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处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是城市高额的借读费将很多农民工子女挡在了教育的门槛外。

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日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对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仍不容乐观,由其引发的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教育体制、管理体制的缺陷,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本文对该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一些解决方案的建议。

一、引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来自农村的劳动力成为中因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正是有了价格极其低廉的农民工劳动力,中国的一般制造加工业才具有无以伦比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才以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高速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这一高速发展的背后,中国农民、中国农民工也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不仅农民工本人的报酬极低,家庭承受着沉重的压力,他们子女的教育和成长更是受到严重的影响。

进城农民工的子女由于贫困,户籍等各种原因很多无法正常入学。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将近有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即有180多万个失学儿童,在这个群体中,这180万游荡在城市街头的失学农民工子女耽误的不仅是自己的前途,还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定时炸弹”。

农民工子女失学问题,亟待引起各方重视和解决。

二、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调查对象: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特点,他们在家庭中参与决策的能力比较弱,对于调查问卷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他们的父母,其父母均为进城农民工。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一、本文概述本报告旨在对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教育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其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些孩子由于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往往面临着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质量不高、心理适应困难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揭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的现状,以期为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也随之迁移到城市。

然而,这些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努力保障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城乡差距、地区差异等因素,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一些城市学校的招生名额有限,无法满足所有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导致部分孩子只能就读于条件较差的学校,甚至无法接受教育。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随迁子女多来自农村地区,他们的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加上城市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农村有所不同,使得他们在适应城市教育环境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一些城市学校对随迁子女的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再次,教育公平性问题突出。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在教育方面与城市本地孩子相比,往往面临着更多的不公平待遇。

一些学校存在对随迁子女的歧视现象,如分班不公、待遇不公等,使得他们的教育机会受到限制。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的限制,随迁子女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保障他们的教育权益。

三、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探究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多重因素交织、深层次矛盾凸显的结果。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问题

(一)问题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1.心理适应问题:农民工子女心理比较脆弱,难以融入班集体的学习和生活,出现的心理适应问题比较多。

2.学习态度的问题他们普遍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多人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

3.学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问题他们普遍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能认真听讲,爱讲话,好动。

4.学习的内容问题教材的内容安排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导致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较多。

5.学习条件(基础)问题他们普遍学习基础较差,难以跟上正常的教学节奏;他们的家庭条件较差,难以提供正常的学习条件。

6.教师教学的问题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教师教学在难度、速度等方面超过他们的接受能力,导致他们不适应学校学习。

7.外部环境问题进城务工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教育子女的方法;进城务工农民工家庭环境较差,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原因分析1.心理适应问题(1)生活环境的改变的影响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由比较封闭和落后的农村来到城市,他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他们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生活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候这个适应过程是很艰难的,由此导致他们难以融入社会生活。

(2)频繁的转学的影响由于农民工工作的不稳定性,导致他们生活的地点也很不稳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子女转学很频繁,他们刚刚适应一个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就又不得不重新适应新的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普遍缺乏一种归宿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常此以往容易导致他们心理冷漠,不愿与他人和同学交往,因此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

(3)与父母缺乏交流进城务工农民工劳动时间较长,基本上每天劳动的时间超过12小时, 他们天不亮就要起床去工作,天黑了才能回家,每天和子女见面的时间很少,回到家里忙于家务和休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

另外他们和子女有着明显的代沟,子女关心的他们不理解,子女对他们的管教觉得厌烦,他们和子女的交流很少。

社会融合视阈下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述评

社会融合视阈下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述评

理健康知识体 系构建与普及途径研 究” 1 S E 3 、 (0 K 0 ) 重庆 市哲 学社会科 学规 划项 目“ 重庆市农民工子女融入城 市幸福指数研 究”
( 号 :0 1 B Y 6 ; 编 2 1Y J 0 5 主持 人 : 华 站 ) 阶段 性 成 果 之 一 。 尹 的 作 者 简 介 : 波 (9 3一) 男 , 庆 南岸 人 , 李 17 , 重 重庆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发 展 与 教 育 心理 学 专 业硕 士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理 咨 心


社 会 融合 概 述
种 共 同文 化 的过 程 ,即个人 与 群体 从其 他群 体获
目前 , 于社 会 融 合 尚无统 一 定义 。2 0 年 欧 关 03
收 稿 日期 :0 2—0 —0 21 1 3
得记忆 、 情感 、 态度 , 并且共享他们 的经 历和历史 , 逐渐
基 金 项 目 : 文 系 国 家社 科 基 金 项 目“ 城 农 民 工子 女 城 市 社 会 适 应 性 研 究” 编 号 :9 S 0 7 主持 人 , 本 进 ( 0X H 0 ; 张希 希 ) 重庆 市教 育 规 、 划 项 目 “ 城 农 民工 子 女 学 习适 应 性 与 培 养 建议 研 究 ”(O—G 一0 0 ) 重庆 市教 委 人 文社 科 项 目 “ 乡统 筹 背 蒂 下农 民 工 心 进 1 J 56 、 城
社会认 为应 该享 受 的正 常社 会 福利 。社 会 融合 要确 保他 们有 更 多 的参 与生 活 和获 得基 本权 利 的决 策 机 会 ”4 回顾 西方社 会 融合 研究 历史 , 照 现今 国内 f。 】 对
习适 应性 , 学 生在 学 习过 程 中根 据学 习条件 ( 习 指 学 内容 、 习环 境 、 习任 务 等 ) 学 学 的变 化 , 动做 出 身心 主 调 整 ,以求 达到 内外 学 习 环境 相平 衡 并促 进 学力 发 展 的 能力 。 适 应 ” “ 的标 准 有两 个 : 个人 满 足 和社会 认 可 。 人满 足 是心 理适 应 的结 果 , 个 而社 会认 可 则 是行 为适 应 的体 现 l。社会 融 合 (o i itgai ) l I sca ne rt n 是个 体 l 0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进城务工是许多农民工以及其家庭改变命运、走向更好生活的选择。

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问题。

在城市中,农民工子女面临着巨大的教育困境,这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成长,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我们迫切需要寻找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资源不均衡。

在城市中,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名校或者发达地区,而进城农民工子女所在的社区或学校往往教学条件有限,教育质量较差。

这导致了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

二、文化融合困难。

由于进城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在家庭、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中面临着与城市孩子融合的困难。

他们往往感到孤立,缺乏归属感,这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经济负担重。

作为进城务工的家庭,他们往往收入不高,生活水平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无法承担高昂的学杂费,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这使得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更加困难。

四、心理问题。

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面对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适应城市生活、与他人相处、学业压力等,这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为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

我们需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和配置。

政府应加大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资源投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可以通过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教室、提供更多的教学设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式来增加教育资源。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民工子女学校任教,提升教育质量。

我们需要加强农民工子女的文化熏陶和融合教育。

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农民工子女更好地融入城市文化。

可以开设农民工子女特色的课程,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

农民工在湖南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农民工在湖南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农民工在湖南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湖南省农民工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湖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重点分析湖南农民工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湖南省的农民工数量持续增长。

随着湖南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就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湖南省农民工人数达到了3200万人左右,占全省劳动力总数的近60%。

这一数据表明湖南农民工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其次,湖南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

过去,湖南农民工主要从事建筑工、务工等传统行业,收入相对较低。

而如今,随着湖南经济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转向服务业、电子商务、高新技术等新兴领域就业。

这些行业对技术与人才的需求量大,农民工有更多机会参与高薪就业,提高收入水平。

此外,湖南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农民工的发展。

政府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湖南省加大了农民工补贴和社会保障的力度,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待遇,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工稳定就业的信心和归属感。

然而,湖南农民工在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用工需求的减少。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一些传统行业的用工需求下降,给农民工的就业带来一定困难。

其次,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

湖南地处中国中部地区,周边省份也有大量农民工,他们与湖南农民工竞争同一个就业岗位,劳动力市场压力加大。

此外,一些农民工流入不适应的行业或地区,缺乏职业技能,也面临着就业的困难。

在未来,湖南农民工的发展仍然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湖南省的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对农民工的需求仍然旺盛。

尤其是湖南省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将给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此外,湖南省还将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为农民工提供更多返乡创业的机会。

流动经历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健康水平——基于湖南省的实证调查

流动经历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健康水平——基于湖南省的实证调查

流动次数
流动动 因 1
间断性 的到外县 市连 续务工半年 以上 的次数
生存型流动 =l ,其 它 = O
2 - 4 1
0 . 5 7
0 . 6 9
O . 2 3
流动动 因 2 流动 收入
工作条件
发 展型流动 = 1,其它 = 0 月工 资水 平 ( 元)
非常满意 = 5 ,比较满意 = 4 ,一般 = 3 ,不太满意 = 2 ,很不满意 =1
角探讨新生代农 民工健康恶化 的原因与解决的对策。 健康 作为 一种 重要 的人 力资 本形 式 ,不 仅有 助
于个 人 获得更 多 的就业 机会 ,提升 就业 的质量 ,而
和弱势地位 ,其身体健康面临前所 未有的威胁 。而维 系一个较好 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体力又是农 民工获得劳 动收入并能在城市 中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 J 0 农 民工是我 国城 乡二元分 割体制下 的特有 产物 , 在 国外 ,相关研究主要集 中于移民问题。在以往关 于 国际移民健康 的研究发现 “ 移 民健康效应” ,即新移民 的健康状况好 于当地居 民,这是因为输入 国的移 民筛
中国童年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别, 均应享有健康 的权 利 , 均应得 到优 质的 、 满意 的 、 负担得起 的保健 服务 的平等机会 ¨ 。 J o而新 生代农 民
工是 介于农 民和 市 民之间 的过 渡性群 体 ,其 身份 的
Q 墨 / 2 0 l 3
袁 1: 变量 的定义和描 述性统计
变量 变量解 释 均值 标准差
— 【 T c B i e pi H u a =======


新生代女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的特点——以湖南省三市为例

新生代女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的特点——以湖南省三市为例

① 闲暇时 间利用 上 ,更加 贴近 城市 生活
“ ” 占 4 .% ,明显 高于其 他两 个亚 群体 。 是 25
② 在 归属 感上 ,城 市认 同感 、安全 感偏 低 由于 心理认 知水 平 的差 异 ,经 济 和社 会 适 应 性 不 足 ,
时 ,她们 选择 “ 不适 应 ” 或 “ 不 适 应 ” 相 对 于另 外 两 很 个亚 群体 来说 反而是 最低 的 。
沙 、永 州 、张家 界三市 的调 查 ,共发 放 问卷 3 2份 ,回收 5
很难选择合适的休闲娱乐方式 ;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她们 对培 训 的重视 程度 仍 十分不 够 的 问题 。
② 消 费方式 上 ,高 消费 特征 不 明显 调查 显示 ,对诸 如 “ 馆 子 吃饭 ” “ 街 看 电影 ”、 下 、 逛 “ 搭乘 出租 车 ”、“ 名牌 衣服 ” 等城 市 消 费方 式 问题 的 回 买 答 时 ,经卡 方检 验 ,仅 有 “ 馆 子 吃饭 ” 存 在 显 著 差 异 下
现 ,新生代女农 民工在职业稳定 性上 ,与其 他两个群 体相 比
亚群体 ,新 生代 女农 民工 更倾 向于城 市生 活 ,其 看法 也能 与城市 价 值 观 的 取 向 基 本 适 应 。在 “ 加 志 愿 活 动 ” 参 、
“ 报考 职业 等级 证 书” 等 意愿 统 计 中 ,我们 发 现新 生 代 女
[ 关键 词 ] 经济层 面 ;社 会 层 面 ;心 理和 文化层 面 [ 图分 类号 ]F4 中 21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0 6 3 (00 2 08 一 l 05— 42 2 1 )5 — 13 O
新 生代 女农 民工城 市 适应 性
本文数 据来 自于 2 0 0 9年 1 1月—2 1 O 0年 1 湖南 省长 月

2024年民工子女生活现状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范文

2024年民工子女生活现状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范文

2024年民工子女生活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对于民工子女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民工子女是指在城市从事建筑、城市清洁、家政服务等方面的工人的子女。

他们成长环境虽然简单,但是却能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那么,2024年的时候,随着经济的发展,民工子女们的生活现状会是怎样的呢?一、教育的改善我们的政府一直将教育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是对于民工子女的教育。

2024年,民工子女的教育将会得到更大的关注,政府将会出台更多的政策来支持和帮助这些孩子。

他们将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好的学习资源,学习条件也将更加优越。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育民工子女的方面也会更加有经验和专业,他们将会制定更全面、更科学的教育方案,让民工子女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

二、就业环境的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民工子女的就业机会会越来越多。

政府也将会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来保障他们就业的权益。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将会积极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

企业将会提高对民工子女的使用率,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工作环境。

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也将会更加广泛普及,为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

我们相信,2024年的民工子女将会拥有更加美好的就业前景。

三、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环境的改善是民工子女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将会不断得到改善。

城市将加强污染治理、保障水资源、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等,让民工子女们生活得更加健康和舒适。

此外,民工子女住房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

政府将增加住房建设权益、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让民工子女们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四、社会关注的加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民工子女的生活状态也将会得到更多关注。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民工子女的关注也将会更加深入和具体。

各种政策、资金、形象宣传、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将会变得更加充分和广泛。

社会各界的慈善组织、志愿者也将会积极地参与到民工子女的服务中来。

我们相信,在这样的关注下,民工子女们一定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问题研究

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问题研究
第 3卷 第 l 1 2期 21 0 1年 1 0月








Vo . 1 N . 2 13 o 1 Oe. 0 1 t2 1
J OURN F S AL O HA0Ⅺ NG UNI RS VE IY I
进城农 民工 子女学 习适应性 问题研究
张艳 艳
( 重庆师范大学
收 稿 日期 :0 1—0 21 9—1 6
作者简 介 : 张艳艳 ( 9 8一) 女 , 18 , 重庆巴南人 , 重庆师大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 尹华站 ( 99一) 男 , 17 , 湖南洞 口人 , 教授 , 重庆师大应 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硕士生导师。
5 2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教育教 学研究 )
区农调队最近一次专题调查结果 , 结合近年抽样调查数据测算 , 每外出 1 万个农 民工 , 将产生 40 00个处于
6一l 正在 接受 义 务教育 的留守 子女 , 6岁 并有 10 00个 同类子 女 随其 父母 进 城 接受 义务 教 育 。 由此粗 略估 算 , 国将 有 20 全 00多万农 民工 子 女在 城市 接受 义务 教育 , 成一 个 庞 大潜 在 受教 群体 。教 育 部 曾在 20 构 03
对 未 来研究 的展望 。 二 、 究现 状及 特 点 研
( ) 究对 象 一 研
上世纪九十年代 ,进城农 民工子女” “ 这一群体并没有被明确提出来 , 而是与“ 留守儿童” 被统称为“ 流 动儿童少年” 。后来随着研究者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增多 , 逐渐将这一群体区分开来 , 并赋予特定 内涵, 习惯 性 把“ 城农 民工 子女 ” 定 为 “ 我 国城 市化 进 程 中 , 同其父 母 离 开 农村 进 城 市 的子 女 ”【 。 由 进 界 在 随 2 J

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适应特征的调查报告

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适应特征的调查报告

我 国是 一 个 以农 村 人 口为 主 的 国 家 ,而 随 着城 市 化 的推 进 ,有 越来 越 多 的农 村 劳 动 力进 入 城 市 务
工经商 . 2 0 1 0年 进 城 农 民工 总 量 就 达 到 2 4 2 2 3万
些 随着 农 民工 夫 妇一 起 进城 、在城 市 学 习 和居 住 但
为 0 . 8 2 7 。
( 三) 研 究 过程及 数 据处理
理 对 策提 供 依 据 , 对提 高 农 民工 家庭 生活 质 量 、 提 升
义 务 教育 水 平 、促 进 社会 和 谐 发展 具 有 重要 理 论 意
义 和现 实意 义 。


研 究 方 法
采 用 以教 学 班 级为 单 位 进行 团体 问卷 测 验 的方
应 特 征 与适 应 问题 ,为有 关 部 门制 定 教 育政 策 和 管
个维 度 。此分 量表 各 因素 的内部 一致性 信度 良好 , 生
理适应 、 情绪适应 、 人 际适 应 、 学 习适 应 、 社会适应 、 生 活适 应 六 个 维 度 的 同质 性 系 数 分 别 为 0 . 6 0 1 、 0 . 5 2 6 、 0 . 5 8 7 、 0 . 7 2 2 、 0 . 5 1 3 、 0 . 5 7 9 ,适应 分量 表 的 仅值
民工 子 女 的 心 理 适 应 能 力不 容 乐 观
关键词 : 心理适应; 心理教育 : 进 城 农 民工 子 女
中图 分 类 号 : C9 1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1 9 9 9 ( 2 0 1 3 ) 1 2 — 0 0 2 7 — 0 3

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

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

案例二
• 社会融入度低:部分学生初到城市,对城市文化和生活方 式不适应,存在融入困难。
案例二
解决措施
家访与家长会:老师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 庭情况,与家长沟通解决学生问题;定期召开家 长会,分享教育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
提供补习课程:针对学生基础差的问题,学校开 设补习课程,帮助学生弥补基础知识缺陷。
学业压力
与城市儿童相比,农民工子女可 能面临更大的学业压力,因为他 们需要应对升学和融入城市的挑
战。
社会因素
社会歧视
由于身份和背景的差异,农民工子女可能会遭受社会歧视和偏见,这可能影响他们的自尊 心和学校适应能力。
社会融入
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入程度对其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参与社区活动、与城市儿童的 交往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提高学校适应能力。
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问题关系到这些孩子的教育公平和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 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民工子女在学校适应的现状、问题及影响 因素,为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多种方法收集 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 析。
研究结论与展望
06
研究结论
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 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 速,农民工子女在学 校适应上面临更多挑 战。
学校适应情况与家庭 背景、文化差异等因 素密切相关。
研究不足与展望
需要进一步探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 农民工子女学校的适应情况。
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深入研究农民 工子女学校适应问题,为政策制定提 供科学依据。

农民工子女城市适应性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城市适应性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城市适应性调查报告摘要:农民工的经济地位以及文化素质影响着了子女的城市适应性,为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城市适应性社会与家长都应付出一定的努力,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城市的生活。

农民工子女在学校的一些基本状况反映了他们在城市适应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帮助那些孩子们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适应性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一直就在城市居住,由于家庭条件有限以及传统思想的束缚女孩的教育程度明显低于男孩。

经济条件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城市社会适应的主要家庭因素。

很多农民工家庭条件有限,很难为孩子提供较好的成长学习环境。

学校教学质量可以看出。

农民工所从事的对其子女的社会适应亦存在影响。

绝大多数农民工的职业多为体力活,他们的社会地位处于中下层,很容易遭到人们的歧视。

正因为如此,农民工很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希望他们学到真正的东西将来不要走他们的老路,认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子女的社会适应。

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大多文化层次不高,多是初中或者更低学历,他们的文化水平无疑会影响其家庭观念、能力、方式和方法。

一般来讲,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往往在子女教育上更为科学、合理和有效。

家长往往不注意教育和管理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家教的手段主要“打骂”为主。

他们在教育孩子时忽视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教育方式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其结果有时适得其反,容易使孩子走上极端,发生诸如逃学等现象。

另外由于为了生计,工作的繁忙让这些农民工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子女,导致很多家长放任子女发展,子女很容误入歧途。

家庭因素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城市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改善农民工及工子女的处境,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才能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竞争能力,改善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而改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

政府出面多开办一些农民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家长自身能力,使其在城市的竞争中能够从边缘地带走向核心,提高其经济地位,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经济条件。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研究文献综述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研究文献综述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研究文献综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变革,乡村地区大量的农民工已经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城市中去谋生,而他们的孩子就成为“进城农民工子女”(migrant children of farmers and migrant workers,简称MCFW)。

他们与其他城市孩子相比,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他们面对着许多心理困难,有些感情上的困惑,适应困难,以及担心家人的健康等。

这类孩子在成长中受到两个不同社会文化系统的影响,他们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以及表现问题。

为了了解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本文从政策、社会文化因素、教育、家庭和社会团体的关系、发展、保护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研究文献,分析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特点、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处理等。

首先,本文梳理了有关政策的研究文献,指出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生活受到政策的影响。

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民进城扶助政策、扩大城乡社会保险入户等政策可以为MCFW提供支持。

受到政策扶持,MCFW 的成长环境得到改善,他们的心理受到正面影响。

其次,本文综述了有关社会文化因素的研究文献,指出MCFW的心理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有歧视、社会心态、语言、宗教、文化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MCFW在心理上产生隔离感,缺乏自信,自卑感,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再次,本文综述了有关教育和家庭和社会团体的关系的研究文献,指出MCFW在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习困难、不同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均衡、社会地位的缺失和家庭和社会团体关系的不和谐。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MCFW心理不成熟,社会融入受限,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最后,本文综述了有关MCFW发展、保护的研究文献,指出城市和农村的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措施有许多,包括让他们重新返乡发展、建立保护环境、为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网络、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及他们家庭经济收入等。

这些对MCFW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性 相对 较好 , 是 其行 为表 明 , 学 习过 程 中 , 但 在 这
部 分 儿童 自身存 在 着 强 烈 的 自卑 感 , 中表 现 为 人 集
湖南 部分 ( 杭州 、 兴 、 州 、 嘉 湖 宁波 、 兴 、 绍 温州 等地 1 0
多 个 城 市 ) 5 4个 在 校 进 城 农 民工 子 女 问 卷 调 查 , 的 4
1 调 查 过 程 和 样 本 概 况
21 0 1年 9月 至 1 0月 , 我们 组织 了 10余位 学生 6
完成 了 2 0位农 民工 子女 的访谈 以及 4 0名 流 动儿 0 0
童 和 10 2 0名 留 守 儿 童 的 问 卷 调 查 。 笔 者 通 过 对 调
研学 生进 行 了培训 , 谈采 用 半结 构深 度 访谈 , 有 访 所 问卷 都 由他们 与被 调查 对象 面谈 后填 写 等方式 来 提 升调研 的实 际效应 。本 文 的数据 来 自该调 研项 目中
【 章 编 号 】 0 6—3 6 2 1 o 文 10 8 2( 0 2) 4—0 0 1 1—0 5
城 市 民 生
新 时 期 进 城 农 民 工 子 女 城 市 适 应 现 状 综 合 评 价
— —
基 于 湖 南省 的实证 分 析
肖 勇 何 梅 (. 1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长沙,1 0 ;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成都, 湖南 40 52 2 . 四川
我 们在 今后 的工 作 中给予 相应 的重 视 。
最 近几 年来 , 国专 家 学 者对 这 一 问题 进行 了 我 深 入 的研 究 和 探 讨 。根 据 相 关 部 门 提 供 的研 究 结 果 显示 , 城 务 工 农 民 工 子 女 的城 市 适 应 性 问题 , 进 流动儿 童 通 常 难 以在 短 期 内适 应 城 市 的生 活 和 学 习 。流动儿 童行 为 问 题 的 总检 出率 较 高 ; 围人 际 周 关 系 处理有 失 妥 当 ; 对 于 同龄 儿 童 , 习成 绩 较 相 学 差¨ ; 流动儿 童 广 泛 存 在 对 明天 的 焦 虑 心 理 , 分 部 出现 自闭问 题 ; 公 立 学 校 中 , 动 儿 童 的 城 市 样本基本情 况见表 1 。
2 农 民工 子 女 城 市 适 应 状 况
2 1 进 城 农 民 工 子 女 心 理 适 应 .
【 键 词 】农 民 工子 女 ;城 市 适 应 ;影 响 因 素 关 【 图分 类 号 】F9 . 中 211 【 献标识码】 文 A
引言
随着 我 国改革 开 放 程 度 的不 断 加 深 , 于 城 乡 对 户籍 制度 的改 革 , 得 我 国农 民工 成 为城 市 建 设 过 使 程 中 的重 要力 量 , 是 由 于长 期 的 传 统城 乡二 元 制 但 结 构带 来 的 影 响 , 论 是 社 会 制 度 还 是 其 他 的 观 无 念 , 于农 民 工 , 其 是 其 子 女 形 成 了有 形 的 和 无 对 尤 形 的 限制 , 很 长 一 段 时 间 内 , 民 工 子 女 都 无 法 在 农 真 正意 义上 的融 入 城 市 人群 。那 么 , 对进 城 务 工 针 农 民工 的子 女 问题 的解 决 , 成 为 我 国构建 社 会 主 就 义 和谐 社会 过程 中不 可 回避 的重 要 问题 之 一 , 得 值
流 动儿 童 的城市适 应 性 情 况 进行 了分 析 和研 究 , 但
是 生活 和学 习方 面 的适 应 性 的相 关 研 究 , 目前 来 说 还 先对 较少 , 中 较 为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有 : 其 以河 南 某 简 易流 动儿 童学校 为 例 进 行 的小 规 模 调 研 中 , 现 发 对 于流 动儿 童 城 市 适 应 性 产 生 明显 影 响 的 因 素 主
农 民 工 子女 城 市 适应 的 因 素进 行 了分析 , 包括 : 否 有 城 市 同龄 朋 友 、 学 交 往 、 习成 绩 、 师 态度 、 动 儿 童 的 性 别 和年 龄 是 同 学 老 流
等 内容 , 影 响 因素 中所 占 比例 较 高 , 以后 的 工 作 中应 该 引起 我 们 的 重 视 。 在 在
要 有如 下几 点 : 活 背景 、 住 时间 、 庭背 景等 。 生 居 家
基 于上 述情 况 , 者 在前 人 的研 究 成果 上 进 了 笔
深 入 的探讨 , 结合 笔 者 针 对 湖南 省 进 城农 民工 子 女
问题调 查走 访所 获得 的数 据 , 农 民工 子女 的城 市 对 适 应性 问题 进行 了 深 入 的研 究 , 同时 兼 顾 了其 学 习 适 应 性和 心理适 应 情 况 , 文末 计 量 分 析 了农 民工 在 子女 的城 市适应 的具 体 因素 。
际关 系 紧张 , 于敏 感 等 ; 过 等等 。应 该 看 到 , 对 流 针
动儿 童 的城 市 适 应 性 的研 究 虽 然 在 很 大程 度 上 为
基 金 项 目 : 文 获 得 湖南 省 “ 二 五 ” 点 建 设 学 科 以 及 湖 南 省 该 十 重 教 育 厅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隔代 教育 对 我 国 农 村 素 质 教 育 的 影 响 及 对 策 研 究 ( 目编 号 :8 1 ) 资 助 。 项 0 W0 9 的
606 1 0 4)
【 摘要】 通过对湖 南省农 民工进城务 工过程 中的子女适 应问题进行 了调 查问卷和走访 , 结合 自身所 学知识 , 重点对农 民工子女
在 城 市 中的 生 活 和 学 习以 及人 际 交 往 问题 进 行 了分 析 和 研 究 , 用收 集 整 理 到 的 数 据 , 过 L g t 利 通 o i i 归 方 法 的 应 用 对 影 响 s c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