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2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 板块3 新高考模式下的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真题体验 试做真题才能找准考向93

高考语文复习 板块3 新高考模式下的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真题体验 试做真题才能找准考向93

试做真题才能找准考向1.(2021·八省统一考试模拟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9分)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全诗情感:[提示]①暗示了诗人的仕途遭遇,含蓄地表达了对冷暖寒暑、苦辣酸辛的感触;②叹息人事的变化,对时序的周而复始感到欣慰;③企望重新回到君主身边受到信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D[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项,“为自己上寿”理解错误。

尾联的意思是向西遥望长安,希望回到朝廷,献酒于君王,祝他寿比南山。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联通过“去岁”“今年”两地的“梅”“雪”同期所见,一是江南春色,一是北国冬景,体现诗人时此时彼的仕途遭遇。

颔联中的“共知”写出了诗人叹息人事的变化不定。

“喜”写出了新年到来,周而复始,不失常度,才使人感到欢欣。

诗人流露出了一种世事茫茫难自料的深沉情感。

颈联和尾联写诗人身在边镇,心在京城,耳听着戍卒唱出的通宵不绝的歌声,眼却遥望着朝廷燃起的彻夜不息的烛火,殷切期盼尽快回到长安。

值此新春之际,举杯献酒,敬祝皇上寿比南山,企望重新回到君主身边,再次受到信任。

[答案]①通过描写景物、气候的变易,抒发对南北流徙、时光荏苒的感慨,喜中寓悲;②诗人身在边关,心系朝廷,渴望能早日回到长安。

2.(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备战2022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五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题与对比鉴赏题含解析

备战2022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五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题与对比鉴赏题含解析

备战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五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题与对比鉴赏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练案五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题与比照鉴赏题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第(1)~(2)题。

(9分)题君山方干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题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方诗首句写诗人游仙境,遇仙女麻姑。

“方外〞,指神仙居住之处。

“麻姑〞,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

B.方诗以“闻说〞引出其答案。

君山原是昆仑山顶上的灵石,被海风吹落至洞庭湖而形成的。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凝视君山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湖水的颜色比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湖山的色彩,然后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眼前。

(2)试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何异同。

(6分)2.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第(1)~(2)题。

(9分)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其三)姜夔黄帽②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清楚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姜夔三生定是陆天随③,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拼新年舟上过,倩④人和雪洗征衣。

注①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首。

②黄帽: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黄头郎〞。

③陆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仕,常携带书、茶具、钓具,乘舟浪迹江湖。

④倩:请。

(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

B.“舟尾春风飐客灯〞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春入旧年〞都写了水上的春意。

C.其五“倩人和雪洗征衣〞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

D.两首诗歌的前两句都点题:其三写“黄帽〞暗点“归〞,其五第二句“归〞字点题。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2)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2)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训练2)一、对比阅读。

[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乙]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①[宋]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②。

白鸥来往本无心。

选甚③风波一任。

别浦④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⑤。

闲管兴亡则其⑥。

【注释】①词人虽深受朝廷赏识,由临安赴任湖北转运副使,但朝廷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矛盾重重。

这首词是船行长江采石矶时所作。

②落日镕金:落日时的光像熔化的金子那样通红。

③选甚:论怎么,管什么。

④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

⑤沉沉:悠远。

⑥则甚:做什么。

1.下列对这两首词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中的“明月”和“鸣蝉”动中有静,描绘出半夜“清风”“明月”的景色。

B.甲词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运用对仗手法,与清幽夜色、聒噪气氛相吻合。

C.乙词中,上片后两句的意思:白鸥翔游是它的天性,既然风波无法预料又何必管它?D.乙词中,下片后两句借景抒情:前尘往事已随时间深埋,是兴盛风光还是衰败落寞又有什么关系呢?2.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所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注释分析:同样都是《西江月》,词人在两首词中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二)(含答案)

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二)(含答案)

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二)徐汇区(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12分)京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举官监当。

而权贵之家子弟亲戚,因缘请.托,不可胜数.,为三司使者常以为患。

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

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因缘请.托()(2)不可胜数.()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被三司使者常常当作是忧心之事。

B.担任三司使的人常把这当作忧心之事。

C.这成为三司使者常认为的疾病。

D.担任三司使的人常把这当作疾病。

13.文中“三司”的工作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4.士大夫们认为田元均有“德量”是因为他(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答案】11.(4分)(1)请求,(2)计算(查点、计数)12.(2分)B(2分);A(1分)13.(2分)举官监当京师诸司库务(举荐掌管京师各司库的官员)14.(4分)(1)遣干请者/不走后门(坚持原则)【“深厌干请者”得1分】(2)温颜强笑/态度温和(为人宽厚、委曲求全)松江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书斗鱼予客建业○1,见有畜波斯鱼者。

其大如指,鬐鬣②具五采。

两鳃有大点如黛,性矫悍善斗。

人以二缶③畜之,折藕叶覆水面,饲以蚓蝇,鱼吐泡叶畔,知其勇可用。

乃贮水大缶,合之。

各扬鬐鬣,相鼓视。

怒气所乘,体拳曲如弓,鳞甲变黑。

久之,忽作秋隼击④,水泙然鸣,溅珠上人衣。

连数合,复分。

当合,如矢激弦,绝不可遏。

已而相纠缠,盘旋弗解。

其一或负,胜者奋威逐之。

负者惧,自掷缶外,视其身纯白云。

予闻:有血气者,必有争心。

高考语文复习 板块3 新高考模式下的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读文指导 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86

高考语文复习 板块3 新高考模式下的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读文指导 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86

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要想做好诗歌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歌。

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歌,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

因此,诗歌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歌。

那么,怎样去读懂诗歌呢?一、掌握诗歌必备知识(一)古代诗歌分类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每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二)古代诗歌结构特点古代诗歌语言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与一般书面语,成为一种特异的语言形式。

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形”:在语言方面,建立格律以营造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

但语言的“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标,而非文字游戏。

古代诗歌语言变形的地方,往往是读懂诗歌的难点。

省略压缩语言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古代诗歌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答话蕴含问话;②意象组合。

①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

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2022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2022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精讲本
方法指导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返回目录
技法四:利用文言虚词划分。文言文中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 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熟悉各类常见虚词,有助于文言句子断句:
(1)句首语气词,如“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词前应断句; 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应断句。
(节选自《夜航船》)
中考语文精讲本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返回目录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语之曰: “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⑪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⑫ 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⑬,更不复顾惜。居⑭身之道,亦犹是 耳。傥⑮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中考语文精讲本
考点 3 节奏划分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返回目录
划分朗读节奏是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一般来说,文言 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表示一个完整 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例4 (2017·河北)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如《曹刿论战》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何”,是“为什么”的意思; 又如《唐雎不辱使命》中“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中的“何”,也是“为什么 ”的意思。“是”: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 是”,为“这”的意思;《大道之行也》中“是谓大同”的“是”,为“这”的 意思;《鱼我所欲也》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为“这样”的意思。 解释时根据具体语境选择虚词的正确义项即可。 答 案 (2)为什么 (4)这样
中考语文精讲本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返回目录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 2专题九 课外古诗词阅读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 2专题九 课外古诗词阅读
【解析】B.颔联B.意颔思联是:意秋思霜是早早:地秋从霜北方早来早到地这里从,北北方方来的云到也 把这秋里色带,过北了方汾河的。云从也视觉把角秋度色写出带太过原了早秋汾的河特。点。从没视有觉听觉角。度写 出太原早秋的特点。没有听觉。
2.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一句。(2 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思乡之情比作绵绵不断的汾河水,借其无时无
类型四 咏史怀古 题组一:
题潼关①楼 [唐]崔 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②,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注释】①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 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②三辅:本指西汉时期治理长安 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 这里指此诗,认为“落句怨愤极矣”,请结合诗歌对该观点进行分 析。(2 分) 诗的最后两句说洞庭湖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 赏诗 让,的那这最些样贵后贵人两人们句们也许说欣可洞赏以庭,体会湖这到风样猿景贵啼雁壮人飞阔们、优也流民美许逐,可客可以行以体旅的画会奔成到波图猿之苦画啼,, 含雁蓄飞地流、露流出民羁旅逐漂客泊行之感旅和的对奔贵人波们之的苦怨愤,。含蓄地流露出羁旅 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分析。(2 分)
诗歌充满了农村生活气息。①描写一家老小冒雨插秧的日常劳动场景,
分诗工歌合充作,满秩了序农井然村,生显活得活气泼息而。富有①情描趣写;②一运家用老口小语,冒语雨言插浅白秧流 畅的,日生活常气劳息动浓郁场。景,分工合作,秩序井然,显得活泼而 富有情趣;②运用口语,语言浅白流畅,生活气息浓 郁。
类型三 山水田园 题组一:(2022·山东济南)
春中田园作 王 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①,荷锄觇②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注释】①远扬:桑枝。②觇(chān):察看。

古诗文、文言文阅读 (2)

古诗文、文言文阅读 (2)

古诗文古诗文理解理解古诗中句子的意思(直译),先要准确理解句中的每个词语,再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连起来。

有时要联系上下文,有时还要联系时代背景或作者的处境、状况等,才可以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例1:把《回乡偶书》译成现代文。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例2:下列哪句的意思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基本一致(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例3: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浅草才能没马蹄。

D.草色遥看近却无。

例4: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说明好上加好,争取更大胜利。

(2)说明生命力强,比喻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

(3)表达在节假日对亲人无限思念之情。

(4)常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果实。

例5:读诗句,猜谜语。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猜一建筑材料()(2)一朵芙蓉顶上栽,彩衣不用剪刀裁。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唱千门万户开。

——猜一动物()古诗文积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记忆,多积累一些名诗佳句。

例1: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7)忽如一夜()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例2:下列文学家与苏轼同属一个朝代的是( )A.杨万里范仲淹王维王安石B.白居易辛弃疾范成大叶绍翁C.陆游杨万里王安石范仲淹D.李白王维杜牧李清照例3:下面题中有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请选出序号。

( )A.《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赠汪伦》C.《别董大》 D.《送元二使之安西》例4:下列诗句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1.第一类 山水田园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1.第一类  山水田园

第一类 山水田园
1.“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 用四字短语概括作答,并说明理由。(2分) 【答案】(2分)示例:踏雪寻春。理由:首句描绘了诗人骑着马踏着雪后 泥路寻找春天的画面,后三句为“踏雪寻春”后的所见、所想。
第一类 山水田园
2.同为欧阳修外出游玩之作,本诗与《醉翁亭记》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 请你简要分析。(2分) 【答案】(2分)不同。本诗写诗人一个人骑马闲游的情形,表达了诗人醉 情山水的悠闲自得(1分);《醉翁亭记》写欧阳修任职太守时和当地百姓 一起出游的热闹场面,表达了欧阳修与民同乐、寄情山水的情感(1分)。

小摊时还要问酒,嘉鱼上来后不用论钱。
鱼来丙穴不论钱 情感:诗人在锦官城不顾钱财,只为喜爱,这番自在没有写出,

但又处处可见。
【主旨】整首诗通过对锦官城外美景、美酒、美食的描绘,展现了锦官城的自然之 美和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在锦官城生活的惬意自在与对锦官城的喜爱之情。
第一类 山水田园
1.有人评价前两句:“着一‘红’字,景物全活。”请简要分析“红” 字的妙处。(2分) 【答案】(2分) “红”字从花朵漫天飞舞的奇妙效果着手,把“春雨飞 花”加深为更加冲击视觉的鲜明景象(1分),描绘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春景, 表现出诗人的自在心情(1分)。
第一类 山水田园
2.下面哪个选项更符合诗人在锦官城时的生活感受?请你作出判断并简 要分析。(2分) A.欢快愉悦 B.惬意自在 C.喜忧参半 【答案】(2分)选B。本诗前两句写诗人欣赏锦官城外的山和花,后两句 写诗人不管有没有钱,都要喝酒吃鱼,这表现出诗人在锦官城生活的惬 意自在。(也可从排除A、C两项的角度作答)
树树树梢啼晓莺 。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2节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2节

“沉”字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
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 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 住了描写的分寸。
2.形容词 . 这些词不仅可以从形、 这些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 特点,而且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特点,而且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黄河远上白 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 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 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尤其是颜色词, 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尤其是颜色词,大多能表现 心情,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渲染气氛。 “日 如 心情,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渲染气氛。 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 ”“绿 ”“火 ”“蓝 “ 红 ”“ 绿 ”“ 火 ”“ 蓝 ” 这些包含绚丽色彩的词 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 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
解析
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 地卑”即地势低。 “ 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 地卑”即地势低。 沉”, “
使动用法, ……沉没。 使动用法,使……沉没。“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 沉没 的主语是“江势” 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 字无疑了。 是 “ 山 ”。 这样 ,锤炼得好的字就是 “ 沉” 字无疑了 。 写出了水势之大, 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解答本题, “沉” 写出了水势之大 , 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 解答本题,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 ① 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 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 ② 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 , ③ 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 用。 答案
3.命题规律 . (1)炼字题型 炼字题型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 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时不能把该 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 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 析。 设问方式: 设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②×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字历来为人称道 ③请对×字进行赏析。 请对×字进行赏析。 ④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本诗的× 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高中语文古诗文共读二

高中语文古诗文共读二
(14)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15)庄子在《逍遥 游》中提出自己的 观点——“无所待” 才是真正的逍遥, 并列举了三类人的 句子是 “?,?,?”。
(15)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 (16)庄子在《庄 子·逍遥游》中认为 列子乘风而行不是真 正的逍遥,因为他还 “有所待”,而 “?,?,?”才算 是真正的逍遥。
2.《逍遥游》
• (2)《庄子·逍遥游》中以 “蟪蛄”为例来说明 “小年”一词的一句是
“?”。
(2)蟪蛄不知春秋
• 2.填两句
• (3)(2016·山东高考)《庄 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 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 之高的句子是“?,?”。
(3)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 上者九万里
• (4)(2015·全国卷Ⅱ) 《庄子·逍遥游》指出, “?,?”,就像倒 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 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 样。
暗箭伤人手段多
含沙射影写文章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暗中伤害人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暗箭伤人是比喻 暗地里用阴险的手段伤害人,手段不限于用语言、文章诽谤,而含沙射影手 段范围就仅限于语言、文章,语意较轻。
暗送秋波传爱意
眉来眼去太轻佻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用眉目传情的意思。它们 的区别在于暗送秋波偏重于暗中传情或勾搭,是 中性词,而眉来眼去多指男女之间行为轻佻、不 庄重,多含贬义。
高中语文古诗文共读二
一、成语天天看
爱不释手不放手 爱不忍释难割舍 手不释卷爱书刊
辨析:这三个成语都有因喜欢而不愿放下的意思。它们的 区别在于爱不释手和爱不忍释常用于一切令人喜爱的东西, 适用范围广,而手不释卷仅用于书刊。爱不释手和爱不忍 释的区别在于爱不释手强调动作上不放弃,爱不忍释强调 心理上的不忍心。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2(学生版)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2(学生版)

古诗文阅读延伸练习(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 9题。

陈咸字子康,年十八,以父任为郎。

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

父尝病,召咸教戒官道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父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父乃.不复言。

父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

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专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

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

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

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

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

复为南阳太守。

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

咸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

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

下吏畏之,豪强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

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用陈汤。

咸数赂遗汤,后竟征入为少府。

少府多宝物,属官咸皆钩校①,发其奸臧,没入辜榷②财物。

官属及诸吏,举奏按论,畏咸,皆失气。

为少府三岁,与翟方进有隙。

方进为丞相,奏:“咸前为郡守,所在残酷,毒螫加于吏民。

”咸坐免..。

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方进复奏免之。

后数.年,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

(取材于《汉书〃陈万年传(附陈咸)》有删改)【注解】①钩校:探究查对。

②辜榷:垄断、侵占。

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言事,刺讥..近臣刺讥:指责。

B.于是石显微伺..知之微伺:暗中探察。

C.然操持..掾史操持:筹划,料理。

D.与翟方进有隙,咸坐免..坐免:因……牵连被罢官。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抗直,数.言事 // 后数.年,立有罪就国B.乃.公教戒汝 // 父乃.不复言C.公卿以下皆敬惮之. // 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D.然亦以.此见废 // 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理解:我全明白您所说的意思,您主要就是教我如何巴结、奉承人。

2020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试卷汇编之古诗文阅读二

2020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试卷汇编之古诗文阅读二

2020年二模古诗文(二)20-2宝山初三语文(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逸马杀犬于道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9.对选段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4分)A.如果让你们撰写史书,再多卷册也写不完。

B.这样使得你们撰写史书,很多卷册都写不完。

C.即使让你们翻阅史书,再多卷册也看不完。

D.如果让你们翻阅史书,很多卷册都看不完。

10.下列三句句子都在写相同的“一事”,即“奔马毙犬”。

但是,A句和B句的不同处在于________;B句和C句的不同处在于________。

(4分)A.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B.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C.逸马杀犬于道。

11.这则故事启示我们,在写作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9.(4分)A10.(4分)(叙述)A、B句的主语各不相同 B句相对啰嗦(或者说C句更加简洁)(或者从语序角度、过错方角度回答,也可以)11.(4分)语言表达力求简洁(同一件事,可以从不同角度叙述)20-2崇明初三语文(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

翁捽①其御者,詈②且殴,索偿菜值。

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

”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

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

”公为之窘。

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③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

”翁始惶恐,叩首乞哀。

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

”指挥如数与之。

翁叩谢去。

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释:①捽(zuó):揪。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一 读懂古诗,明诗意,知题材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一 读懂古诗,明诗意,知题材

执行时间:月日第周星期总序第个教案古诗鉴赏复习专题专题一读懂古诗——明诗意,知题材教学过程:一、考纲把握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我们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二、掌握读懂研讨的基本方法A、标题切入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

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边练边悟1.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5·全国Ⅰ)答案①点明了“留别”的出发地、目的地。

②“留别”暗示了诗的类别——送别怀人诗。

③“临洮”“北庭”两个边塞地名,暗示了诗中将写边塞风景。

(2)《残春旅舍》(2015·全国Ⅱ)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的季节、地点。

②“残”字可透露出心情可能也“惨”。

③“旅舍”暗示此诗可能是一首羁旅行役诗,诗中要写的可能是一种思念、牵挂之情。

(3)《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2015·浙江)答案词题暗示词的内容是描写琵琶弹奏及听的感受。

(4)《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2015·江苏)答案①“秋日”点明了写作的季节。

②“题……新居”表明了写作缘起。

③“新居”暗示诗的内容可能要写“新居”的内外环境。

2020年上海初三二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二)

2020年上海初三二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二)

2020年初三二模古诗文二汇编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3 题(12分)崇①奏捕蝗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

崇奏捕蝗:“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瘞②,蝗乃可尽.。

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③耳。

”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

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

”拒御史不应命。

崇移书诮④之曰:“聪伪主,德不胜妖,今妖不胜德。

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⑤,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

[注释]①崇:宰相姚崇。

②瘞:yì,埋。

③特人不用命:只因为人们没有尽力。

④移书:传递文书。

诮:qiào,讥讽。

⑤无年:荒年。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蝗乃可尽.()(2)分道.杀蝗()11.文中画线句子“除天灾者当以德”的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消除天灾的人应当是品德高尚的人B.消除天灾能够使自己功德高尚C.消除天灾应当凭借德行D.消除天灾是因为有德行12.概括故事情节,在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崇奏捕蝗倪若水纵捕13.故事结尾倪若水“惧”是因为。

(2分)【答案】10.(1)完,没有了(2)路11. C12.倪若水上言拒御史崇移书诮倪13.害怕被扣上“无德”的帽子;更担心因为自己的失职造成荒年,自己难辞其咎杨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鷧鸟①中计人有鱼池,苦群鷧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

群鸬鹚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

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

人有见者,窃去刍人②,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

仍下啄,飞止如故。

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奋翼声假假③。

人曰:“先故假,今亦假耶?”[注释]①鷧(yì)鸟:即鸬鹚,俗称鱼鹰,喜欢吃鱼。

善于潜水捕鱼。

②刍(chú)人:草人。

③假假:拟声词。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二)一、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各题。

(40分)(一)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杨万里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

过了春江偶回首,隔江一片好人家。

1、这首诗是写回顾对岸所见到的景象,从诗句“过了春江偶回首”可以看出。

(1分)2、“嫩水新生尚露沙”写出了小河怎样的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特点:河水清澈,流速缓慢,河中有的地方水很浅,露出了沙。

情感:诗人用“嫩”“新生”形容水,流露出了喜爱和怜爱之情。

(二)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此诗作于苏舜钦因事获罪,闲居苏州时。

1、宋代词人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句,王国维道:“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本诗中的“弄”字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说一说这个“弄”字的妙处。

(2分)“弄”字有拟人的特点,一个“弄”字,写景状物,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月,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

2、这首诗流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这首诗流露出作者的幽独闲逸之趣和对沧浪亭的由衷喜爱之情。

(三)田园乐(其六)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阅读这首诗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宁静2、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以这首诗为例,谈谈其中“诗中有画”的特点。

(2分)粉红的花瓣上含着隔夜的雨滴,淡淡的晨雾中映现出碧绿的柳丝,落花江满地,莺啼声声,不是一幅柳暗花明的图画么?(四)五月十九日大雨刘基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1、人们说“一池草色万蛙鸣”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分)雨后天晴,宁静的小池中碧草青青,千万只青蛙在那里高声鸣叫,好一幅乡村清幽明净,又有丰收气息的画面啊!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五)酬张少府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卷
考试范围:古诗文阅读2 考试时间:30分钟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叶颙,字子昂,兴化军仙游人。

登绍兴元年进士第,为.广州南海县主簿,摄尉。

盗发,
州檄巡、尉同捕,巡检获盗十余人,归其劳于颙,颙曰:“掠美、欺君、幸赏,三者皆罪,不忍为也。

”帅曾开大善.之。

贺允中荐颙静退,遂召见。

颙论国仇未复,中原之.民日企銮舆之返,其语剀切,高宗嘉
纳。

除将作监簿。

后移颙知常州。

颙初至郡,无旬月储。

未一年,余缗钱二十万。

或劝献羡,颙曰:“名羡余,非重征则横敛。

是民之膏血也,以利易赏,心实耻之。

”召为.尚书郎,除
右司。

诏求直言,颙上疏谓:“陛下以手足之至亲,付州郡之重寄,是利一人害一方也。

”人称其直。

除吏部侍郎,复权.尚书。

时七司弊事未去,上疏言选部所以为弊,乃与.郎官编七司条例为一书,上嘉之,令刻板颁示。

御史林安宅请两淮行.铁钱,颙力言不可,安宅不能平,既入枢府,乃.上章攻颙云:“颙之子受宣州富人周良臣钱百万,得监镇江大军仓。

”御史王伯庠亦论之。

颙乞下吏辩明,乃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

上下其事临安府,时王炎知临安,上令炎亲鞫臵对,无秋毫迹。

狱奏,上以安宅、伯庠风闻失实,并免所居官,仍贬安宅筠州。

召颙赴阙,入见,上劳之曰:“卿之.清德自是愈光矣。


乾道三年冬至,不疾而薨,年六十八。

以观文殿学士致仕
..,赠特进,谥正简。

颙为人简易清介,与物若无忤,至处大事毅然不可夺。

友人高登尝上书讥切时相,名捕甚急。

颙与.同邸,擿令逸去。

登曰:“不为君累乎?”颙曰:“以获罪,固所愿也。

”即为具舟,舟移乃.去。

自初仕至宰相,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其旧。

(选自《宋史·叶颙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帅曾开大善.之善良
B.除吏部侍郎,复权.尚书权衡
C.御史林安宅请两淮行.铁钱执行
D.以观文殿学士致仕
..退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为.广州南海县主簿召为.尚书郎
B.中原之.民日企銮舆之返卿之.清德自是愈光矣
C.乃.上章攻颙云即为具舟,舟移乃.去
D.乃与.郎官编七司条例为一书颙与.同邸,擿令逸去
3.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叶颙个人优秀品质的一组是()
①掠美、欺君、幸赏,三者皆罪,不忍为也。

②除吏部侍郎,复权尚书。

③上嘉之,令刻板颁示。

④御史王伯庠亦论之。

⑤以获罪,固所愿也。

⑥自初仕至宰相,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其旧。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颙在绍兴元年考中进士,在担任广州南海县主薄时,曾拒绝把抓获十几个强盗的功劳算在自己头上,并说那样做是犯罪,自己绝不会去做。

B.皇上下诏征求直言,叶颙上疏认为皇帝任用自己的至亲为州郡的行政长官的做法是不恰当的,人们都称赞叶颙很正直。

C.御史林安宅上奏皇帝的建议被叶颙否定后,马上进入宰相府,诬告叶颙收受他人贿赂,后来经临安知府王炎查明,这些都是子乌虚有之事。

D.叶颙为人小事不计较,大事不动摇。

为帮助受到朝廷指名追捕的好友脱身,他明知会受到牵连但仍心甘情愿地出手相助。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①是民之膏血也,以利易赏,心实耻之。

(3分)
②贺允中荐颙静退,遂召见。

(3分)
③上下其事临安府,时王炎知临安,上令炎亲鞫臵对,无秋毫迹。

(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8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越州北徙瀛州。

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

③筠:竹。

6.“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运用了什么修辞?赞扬了友人什么品格?(4分)
7.下片“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词意简要分析。

(4分)
古诗文阅读2
1.D
2.C
3.A
4.C你
5.
叶颙,字子昂,是兴化军仙游人。

绍兴元年,考中进士,担任广州南海县主薄、代理县尉。

当时发生了抢劫事件,州里命令巡检、县尉一起捕获强盗。

巡检捕获了十几个盗贼,把功劳归给叶颙。

叶颙说:“抢别人的功劳,欺骗皇帝,贪求奖赏,以上三件事情,都是罪过,我不忍心这么做。

”元帅曾开非常赞赏他。

贺允中向朝廷推荐叶颙,称他静肃谦逊,皇上于是召见他。

叶颙谈及国仇未报,中原百姓每天企盼皇上返回旧都,他的话非常恳切,高宗高兴地接受了,任命他为将作监簿。

后来调任叶颙为常州知州,他刚到任上,郡内没有十天、一月的蓄积,没到一年积余缗钱二十万。

有人劝他将盈余的钱进贡,叶颙说:“所谓盈余,实际上不是加重征收就是专横搜刮来的,这都是百姓的血汗,用百姓的利益来换取个人奖赏,心里实在对此感到羞耻。

”朝廷征召他为尚书郎,授任右司。

皇上下诏征求直言,叶颙上疏说:“陛下以手足之情对待至亲,交给他们州郡的重任,这是有利于一人而害了一方啊。

”人们称赞叶颙正直。

授官吏部侍郎,又暂代尚书。

当时七个官署的弊病未除,叶颙上疏陈说选部产生弊病的原因,于是他跟郎官把七个官署的条例编写成一个文件,皇上赞赏他,传令他把它刻在板上公布给大家看。

御史林安宅请求在两淮流通铁钱,叶颙极力陈说不行,林安宅内心不平,他入枢府后,就上书攻击叶颙说:“叶颙的儿子接受了宣州富人周良臣的百万贿赂,周良臣得以监守镇江大军仓。

”御史王伯庠也这样攻击他。

叶颙请求派官吏将此事调查清楚,于是他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掌管洞霄宫。

皇上把这件事下达给临安府调查核实,当时王炎为临安府知府,皇上命令王炎亲自审问上报,结果发现没有丝毫迹象。

案件审理结果上报后,皇上认为林安宅、王伯庠传闻失实,一起免去他们担任的官职,又贬林安宅到筠州去。

召叶颙进宫,叶颙进宫拜见皇上,皇上劝慰他说:“你的清白的德行从此更加光大了。


乾道三年冬至,他无病而死,终年六十八岁。

在观文殿学士任上退休,皇上封他为特进,赐谥号“正简”。

叶颙为人随便平易,清高耿介,与世无争,一到对待大事时却坚毅不可动摇。

友人高登曾经上书严厉责备当时的宰相,朝廷指名追捕很紧急。

叶颙跟他同住,指使他让他逃离,高登说:“这不是牵累你吗?”叶颙说:“如果因此获罪,实在也是我甘愿的。

”于是替高登准备船只,船走了叶颙才离开。

从刚做官到任职宰相,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原有的习惯和数目。

6.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手法”任写一个得1分,“品格”写全两个得1分,只写一个不得分)
7. 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

(1分)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

(适当引用诗句解说,2分)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1分)。

②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

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

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