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____蒋荣
(4)生分组实验,师巡查指导,并要求做好记录。
(5)出示实验记录表11
(6)生汇报实验结果,填写实验记录
(7)师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了相同的磁极靠在一起时,不同的磁极靠在一起时。。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同时板书
(8)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那么你们知道磁极为什么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吗?
环形磁铁并展示图片:
/i?ct=50331=%BB%B7%D0%CE%B4%C5%CC%FA&in=31146&cl=2&lm=-1&pn=23&rn=1&di=9773055075&ln=1582&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
(6)师实验验证
(7)师:同学们,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下面的物品哪些应用了磁铁能吸铁的性质。
应用1:门吸
/i?ct=50331=%C3%C5%CE%FC&in=22036&cl=2&lm=-1&pn=1&rn=1&di=46072494105&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
五、教学过程
4.研究磁铁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学生上讲台压缩和拉伸弹簧小球,说出感受。
师解释: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就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若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忽略。
现象归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液体能扩散
提问: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那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呢?
3、固体扩散
同学们观看视频/u15/v_NDU1OTc5NTY.html这说明了什么?
固体可以发生扩散。
举出生活中扩散现象例子
生答:妈妈在厨房炒菜,我在屋里能闻到香味。还有花露水的气味、汽油的气味。红墨水滴入水中,整杯水变红。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厚厚的一层都变黑了。煤矸石有的原来就是石炭岩,由于长期地跟煤挤压在一起,它的内部也变黑了。钢件表面渗碳提高钢件的硬度。
讲:我们刚才看到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可见气体之间能发生扩散现象。
提问:用喷雾器喷出香味剂,能闻到香味,为什么?生答
2、液体扩散
提出问题:气体能扩散,液体能扩散吗?
我们看一组图片来探究: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一天天过去,发生了什么变化?
四、教学方法
本节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观察·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 模式,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优秀教案评选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口答结果:3的平方5的平方6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x m×m 0.1×0.1 a×6 3×n χ×8 a×c
教学例3(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2题。
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1):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自学释疑法
3、分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冀明华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_教案设计.doc
1、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2、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形成英语学习的自觉性。
4、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Module4 Unit1 It’s red.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一年级起点第一册第四模块第一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在学生已掌握基本的英语问好、询问对方姓名及回答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各种颜色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识别、询问、回答不同颜色的能力。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询问和回答颜色,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
说明师将会说出某种颜色,让学生指出来。举例:
老师:It’s green.学生:(指绿色的气球)
③让学生两人一组做练习,当其中一人提到所有的颜色后交换角色。
活动3:游戏:Color Game.
请六位同学站到台前,老师发给他们不同颜色的卡纸蹲在地上,同在座的同学说颜色,持有这种颜色卡纸的同学站起来喊:“I’m…”例如:“Stand up, red!”持有红色卡纸的同学站起来并说:“I’m red.”反应快,发音准的同学,要以掌声鼓励。
2、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英语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
①准备彩色的Biblioteka 纸和彩笔②预习课文,找出其中表示颜色的单词。
③标出不认识的单词。
3、教学课题
知识与能力方面:
1、掌握所学的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
2、能用所学句型询问、回答常见颜色。
3、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并做出适当的反应,会唱=%B2%CA%C9%AB%C6%F8%C7%F2&in=25151&cl=2&lm=-1&pn=0&rn=1&di=10788412845&ln=200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王晓青
师:播放课件。思考:算一算,一个细胞经一次分裂形成2个新细胞,再经一次分裂,形成4个新细胞,那经n次分裂后,形成了多少个细胞呢?
生:计算。汇报结果,2n。
师:你们计算得很正确。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也一分为二,在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经过复制也要分成相同的两份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3=%C9%F1%BE%AD%CF%B8%B0%FB&in=32166&cl=2&lm=-1&st=-1&pn=16&rn=1&di=28100159055&ln=1997&fr=&fm=detail&fmq=1331281704221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6&-1&di28100159055&objURLhttp%3A%2F%%2Fzh_cn%2Fnews%2Ftech%2F154%2F20050216%2Fimages%2F154_2005021608463046557400.gif&fromURLhttp%3A%2F%%2Fzh_cn%2Fnews%2Ftech%2F154%2F20050216%2F12111389.html&W300&H218&T10061&S16&TPgif
(二)细胞的分化
师:播放课件。(人体的几种细胞:红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请大家观看画面,思考:我们人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发育来的,为什么这1=%BA%EC%CF%B8%B0%FB&in=3852&cl=2&lm=-1&st=&pn=1&rn=1&di=84260669520&ln=1996&fr=&fm=rs7&fmq=133128119122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1&-1&di84260669520&objURLhttp%3A%2F%%2Fbaike%2Fpic%2Fitem%2Fd048addee928cc1acdbf1a49.jpg&fromURLhttp%3A%2F%%2Fimage%2Fd048addee928cc1acdbf1a49&W413&H324&T9064&S18&TPjpg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科学2,课时:第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一、课前预习p.31上水的毛细现象和p.32上水的表面张力。
二、准备实验材料:纸巾、硬币、水杯、滴管、红墨水、大的塑胶盘子、曲别针、垃圾袋;三、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分别有操作员、记录员、整理员、纪律员、汇报员。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的毛细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达到如下学习结果:1、使学生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2、使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了解表面张力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3、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性质的认识。
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从一般地认识水到了解水的许多特殊性质。
由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及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
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同时也渗透一些浅显的水的物理性质,为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一些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主要的教学方法有:1、示范引导法:实验前教师给学生适当点拨,实验时学生不至于盲目操作,缩短实验时间。
2、引导探究法:通过实验,意在让学生从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
3、启发讲解法:借助实验、图画和游戏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本上的概念,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真切地体会生活中的应用。
4、巩固练习法:通过课堂检测,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利于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弥补不足。
5、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6、资源欣赏法:利用网上优质教学资源,适时给学生动画展示,让学生在欣赏中巩固所学知识,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
2)Tell the students to pretend they are going on a picnic.Get them to think of things they might take. Write the words on the board.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think of both objects and food.
四、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学校:文登小学姓名:付正芹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电话:0536--3750140
电子邮件:fuzhengqin12@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文登小学
个人介绍
本人,女,1971年3月生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91年7月毕业于益都师范学校。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已任教21余载。先后在文登中学、文登小学任教,一直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二十一年来,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精益求精。我关心学生,服从领导。我深深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学的同时,我不忘学习,先后自学了专科和本科全部课程。我很注意自身的品德行为,努力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本学年担任四、五年级英语和一至六年级音乐。不足之处是很无能:二十年职称没变,仍是初级。最大的愿望是:努力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中级职称的老师。嘿嘿嘿……请不要取笑我。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英语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三、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Module3 PicnicUnit1 Will you take your kite?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电脑回答:I’m hungry.S: Here’s … for you.(二)1.(1)The little girl isn’t hungry now. Is Liu Tao hungry?Watch and judge:( ) Liu Tao is hungry.Answer: Liu Tao isn’t hungry. He’s thirsty.学习thirstyT: Liu Tao is thirsty . Can you help him?引导学生说:Here’s a …for you.We also can say: Come and have…学生自由说(2)教师故意咳嗽S:What’s the matter?T: I’m thirsty.S: Come and have…T: Thank you.Pair work学生表演的时候,最后一组,教师追问:Are you hungry/thirsty now?S: No.2.How about Liu Tao? What’s the matter with him?(1)Watch and matchLiu Tao is hungrythirstyilltiredhot(2)Do you know“ill”? What’s the meaning? If you are ill, you will go to see a doctor, drink a lot of water , take some medicine and stay in bed.(出示图片)/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9%FA%B2%A1 &in=20869&cl=2&lm=-1&st=-1&pn=14&rn=1&di=1189616523&ln=1997&fr=&fm=index&fmq=13317 74885640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14&-1&di1189 616523&objURL(3)Liu Tao isn’t ill. He’s just tired.学习tiredLiu Tao is tired, so his father told him: Why don’t you go to bed?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自己读,学习 why(4)let’s match: Can you give them some advice?3. Read, choose and fill in the blanks四人小组内,读书完成填空Check the answerRead it together4. T: If somebody feels not good, can you help him? Can you give him some advice? Can you ?(出示模拟情景)/v-5e9cb878-a566-11df-bdae-001e4f1f5c05.html。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根据问题“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能够往高处流?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学生讨论、交流
【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蒸腾作用可以促使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降低植物叶片表皮的温度,避免强烈阳光灼伤植物。(自制幻灯片)
二、回顾课前布置的小组实验: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各小组的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实
验现象。乘凉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1)课本图17-2中左图瓶内的水为什么变少了,水到哪里去了?
(2)水是通过什么结构到达塑料袋内壁的?
(3)水分是以什么状态从叶片出去的呢?
检测预习情况:针对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及时点拨搜索的方法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通过【搜索】/i?word=%D2%B6%D6%EA%D3%F1%C3%D7&opt-image=on&cl=2&lm=-1&ct=201326592&ie=gbk#pn=22
1.资料分析: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大约需要消耗200k以上的水,这200多千克的水的用途如下:
【点抜】植物体内的水从下往上运输就像这位
同学做了一个“拉”的动作,而这股拉力蒸腾
就是由植物的蒸腾作用引起的“蒸腾拉力”看图
通过小活动,使得学生对蒸腾拉力以及它的作用
有了一个形象的了解。
4.联系为什么菜农移栽白菜时,要把部分菜叶去掉?而不全部去掉呢?
四、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1.提问:绿色植物的叶片,并不悠闲,而是在忙碌地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还在进行着蒸腾作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气体是通过什么结构进出叶片的?同样,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水蒸汽是通过什么散发出去的?(引疑激发学生的思考)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利用太阳能电池使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太阳能电池的优点:
①使用寿命长;②保养费用低;③不需燃料
(4)太阳能电池的缺点:
1效率低;②制造费用大
三、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生:我们了解了有关能源的知识,并且会通过搜集事实获得信息,了解世界,了解人类文明。
【设置意图】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与学生展示的平台,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创造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借鉴,互相竞争的氛围。
师生共同探究总结
我们比较一下大家收集的结果,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1).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1的110倍
3、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使学生能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本课不足:
1.对教师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平时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充电。
2.要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中多交流,多合作。
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教学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特别市让一些缺乏自信的同学变得有自信。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辩源自法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把能量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让学生搜集事例和事实,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关注人类使用能源的前景,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人类利用的常规能源是什么?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呢?
生:常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和风力、水力资源等等,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等.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中学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第六中学程建华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利用百度搜索上网查阅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
(2)、到塔山工业园参观水的净化设备。
(3)、调查乐安江的污染情况分析原因。
二、教学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报告文学作家吴刚的一篇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在文中具体形象地报道了昔日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却变成今天一望无际、干枯萧条的茫茫荒漠的现象和原因,向人们强调了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更能唤醒和强化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通过阅读教材,通过百度上网查询罗布泊以往的历史知识,明确是什么造成了罗布泊最终的消逝?最终唤醒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是报告文学家吴岗的佳作,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它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揭示罗布泊这一曾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而闻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生态保护意识,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
本文极富文学性,有很多形象的描写,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形象鲜明的描述中,又饱含痛惜之情。
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体悟情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真正将本课上出语文味。
四、教学目标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消逝的原因。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四: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探索发现归纳总结
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图形位置
五、教学反思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教师充分利用了“图形变换”的问题情境,开展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动手操作中有合作交流,在交流讨论中达成对规律的认识。本节课,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施展,也有利于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有利于学生体会一些数学思想。
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
内容分析:本课属于图形的旋转内容,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空间想像还处于起步阶段,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Biblioteka 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4、谁能完整地再说一遍。
5、强调三要素。
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
图形A到图形C呢?
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
逆时针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的过程,逐步找到图形中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做好引导工作,由小组合作完成,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体验了成功感。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搜索风车图片
/show/4/105/5473454k8c682d4a.html
1、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玩的风车。
2、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学生操作)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
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灌云县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2011-12-11
主备人
郭前奋
审核人
常秀萍
上课时间
2011-12-15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童话作品想象的特点。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及想象的能力
3.理解爱心的神奇并传递爱心。
2.走近作者,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作品。
3.给下列加横线的字词注音。
干涸()水罐()绊倒()舔净()
一瞬间()清澈()唾沫()
4.预习中遇到疑问了吗,请写下面。
【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播放各个著名童话的图片让学生说说那是哪篇童话上的内容)我们都喜爱这些陪伴我们长大的童话。那你能说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学生思考回答后投影呈现加深映象)……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托尔斯泰写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看看他要跟我们说些892.html
走进文本――合作交流、互动探究、精讲点拨。
(一)初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这篇文章后,思考本文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小姑娘的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2.是什么魔力让水罐变得如此神奇?每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如此神奇?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情节读一读,说说理由.
4.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拓展延伸】
一、放飞想象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第二段说“小姑娘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发挥你的想象用一百字左右描绘一下她梦中的情景。ian/201049325720570038.ppt#287,1,幻灯片1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音乐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请同学们在周末,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片段。
二教学课题:《音乐在我身边》是湘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材中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对音乐在生活、音乐在社会中的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为场景配置音乐。
体会“音乐在我身边”,“音乐伴随我们终生”的道理。
设计思路:说音乐——寻音乐——辨音乐——用音乐三、教材分析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对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分清“实用音乐”和“背景音乐”。
2、能力目标:对身边的音乐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情感目标:感受音乐的情绪和风格,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自信的展现出来。
4、教学重、难点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质。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合作开放式教学法;五、教学过程(一)、寻音乐1播放《锅碗瓢盆交响曲》/enttv/special/klqt/classpage/video /20110816/100720.shtml抓住青少年其玩游戏的特点,准备锅碗瓢盆以及自己准备的乐器,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
(师生互动,拉近距离融洽关系,引出音乐与我们的关系.)(二)说音乐(1)师: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荀况有这样一段话:“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者,故人不能无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2)启发学生说出身边的音乐(各抒己见: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引申总结: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点题:音乐在我身边。
)(三)、寻音乐(1)师: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下我的一天,请同学样启动你智慧的大脑,灵敏的耳朵,仔细听,用心找,看一看在哪些地方会出现音乐?(学生听,找,记。
挖掘小组的合作探究意识,发挥集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音乐.)(2)讲述我的一天3)各组代表陈述所找的音乐(小组合作探究: 各组代表陈述所找的音乐。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即左倾错误的影响。
延伸拓展:在中共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左倾错误:第一次长征途中王明的左倾错误,通过遵义会议得到纠正;第二次今天所学的内容,通过国民经济调整,恢复发展生产力;第三次后面要讲到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得到纠正。
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播放《社会主义好》这一歌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广东省
学校:龙山中学中学
姓名:张眉
职称:二级教师
通讯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龙江龙山初级中学(528300)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实践,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本人基本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科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完成得较好,学生成绩普遍提高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力求学生成绩更上一台阶。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努力,努力,再努力!
(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课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
二、新课: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观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视频,教师根据中共八大的基本知识进行提问,包括?videoId=VIDE1207818232148601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本节课内容为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
是在学生对除法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的第二次再学习。同时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本节教材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自我展示、小组合作、集中提炼的方法。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达成共识,最后全班集体提炼生成真知,再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知道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
学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块,
我想……18÷2=9(人)18÷3=6(块)18÷5=3(人)……3(块)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三)课堂练习:
1、自主练习1、2题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第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回顾除法的意义
(2)小棒、三角形若干
二、教学课题
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经历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1、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起去郊游。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
9个蛋糕、10碗方便面……
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3、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在这些过程中涉及到了很多我们初中物理就已经学习过得内容,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或者我们通过网络搜索来解释这些问题呢?
我们来把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一下,从火箭升空到太空遨游这个过程分成三个学习任务,全班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三个小组研究一个任务。
2、近几年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迅猛发展,开展航空航天科技教育使学生领会“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意志,并内化为良好的思想行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高新技术,加强身体锻炼,提高素养,终身学习。
三、教材分析
1、关注生活,关注科技发展,是近年来各地中考物理中考查的热点,以“嫦娥一号”,“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载人飞船为背景材料涉及知识点有: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力的相互性、力和运动的关系、新能源、物态变化、相对运动、简单运动的计算、压强、声现象、月球表面引力小等。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归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学习任务一:火箭发射升空的过程中,有哪些物理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学习任务二:飞船在太空遨游的过程中,有哪些物理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老师分配好任务后,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主要通过图片和视频搜索相关现象和事例。
【教学程序】提出问题——问题归纳与任务分解——分组浏览网站——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1.我国的“嫦娥工程”将按“绕月、落月和驻月”三步进行,预计2012年实施落月探测。已知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弱重力,在学校举行的“我想象中的月球车”科技活动,爱动脑的小强提出了以下有关设想,你认为合理的是()
A.必须配备降落伞,以确保安全落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韦丽云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尾巴》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a、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
b、收集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图片及相关动物尾巴图。
c、学生收集查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文字、图片、玩具或模型等资料,注意留心它们尾巴的特点。
d、初读课文,把自己了解到的资料记下来以便上课时用。
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通过看图学句认识图上的6种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2.能独立认读音节,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背诵课文。
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2、教育学生保护动物,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比尾巴》是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的第3篇课文,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练习朗读,教学难点是读好书中问句。
教育学家斯宾塞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从一年级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更有利于日后习作能力的提高。
教师想要引导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首先要从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着手,使学生对该事物产生兴趣,让学生产生观察的欲望;“想象”要学生愿意去想,自主去想,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教师教,学生听,这种学习方式被人称为“静听”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己的经验,而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奴隶”。
因此屛弃传统教师是放开手,让学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学生自由地去想,大胆地去探究,让学生敢想、敢说,爱想、爱说。
因此,教学之前我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比尾巴》这首儿歌的相关教学资料,下载了很多教案作参考。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通过看图片、视频等方法,让学生知道动物尾巴的特点,感受动物尾巴的神奇。
刘利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1)We speak English.--- English is spoken by us
(2)I cleaned theclassroom just now.
(2)Who was it invented by?——It was invented by Bell.
3、Showteacher’scomputer to the students and ask:
(1) What is it?
(2) When was it invented?
(3) Who was it invented by?
(2)To master Target Language:
I think the calculator was invented before the computer.
When was the telephone invented?
I think it was invented in 1876.
B: Ability Objects(能力目标):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Lesson plans background(教案背景):
1、面向全体中学生
2、学科:九年级英语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自己喜欢的发明物。
(1)图片、文字资料介绍
(2)视频网址、光盘
二、Teaching topics(教学课题):
(1) Some pictures;or real objects of the inventions;text information 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1、小学语文第十册,《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2、课时:第二课时
3、课前准备:搜索秦兵马俑视频、图片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网络资料,感受中国民族强大的力量与英雄气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网络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内容,本案例是第二教时,教学目标是通过文本的诵读感悟,理解兵马俑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以及古代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特别是农村孩子,对秦兵马俑的了解很是肤浅,有的甚至从未接触。
因此,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碍。
但是,由于计算机的普通教育,学生们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所以,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对学习本篇课文可行而必要。
教学思路:
首先播放秦兵马俑的视频录像,使学生初步感知兵马俑,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接着借助网络,让学生观察类型各异、惟妙惟肖的兵马俑图片,展开丰富的想像走近一个个兵马俑,聆听他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思想,触摸他们鲜活而灵动的内心世界;最后,播放规模宏大的俑坑视频,诵读抒情的文本,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借助于网络优势,创设情境,使课文变得直观、生动,使学生享受文、图、声、像多种光景的赏读意趣,提高教学效率。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尝试与猜想和学生实际参与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激情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这神奇的地下王国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
想去看看吗?
师:好,现在老师带你们到现场去,大家认真看,看完后要说说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师边讲述边播放秦兵马俑视频)
/u18/v_NDQ1MzE0Mzk.html
师: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刚才画面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来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句子)
二、自读品悟学习文本
学习第2自然段
1、师: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生自己读
3、指名交流
4、指名当小导游读第2自然段(还有谁?可邀请)(出示三维实景图片——一号坑的鸟瞰图)
/albums/2119/2119.html#0$4b90f603738da977f460899db051 f8198618e33d
师:“鸟瞰”是什么意思?
师:(指着大屏幕)这就是鸟瞰图。
你看到了什么?
师:看到这恢弘的气势,你想象到了什么?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感情朗读)
师:从你们的读中老师深深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让我们走近它们,看看都有哪些类型和特点呢?
学习4-9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4——9自然段:
划出描写兵马俑外貌、神态、动作的词;
你喜欢哪一种兵马俑,为什么?和同桌交流交流。
(生自主读文,划词语,交流。
)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来看大屏幕(师出示“将军俑”的图片
/jinbuhuan2/xafch315/upfile/proimage/20114261623644673.jpg
预设:
师:猜猜看这是什么俑?
生:将军俑。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它“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根据学生讲边点击,在屏幕上出现: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
师: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生:喜欢。
因为它威风凛凛。
师:能用读把将军的威风给表现出来吗?
生:(朗读这段内容)
师:课文中还介绍了五种俑,分别是什么呢?
(出示: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的图片)
/2007-12-14/200712149263282_2.jpg
/2008-09-04/20089410513366_2.jpg
生:(根据教师的鼠标点击图片说出五种俑的名称。
)
师:你喜欢哪种俑?什么原因?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原因直接用读表现出来。
(相机指
导朗读)
指名摆出某一兵马俑的姿态,并读背相关段落。
小结:你会将他们的身份弄混吗?(这就叫“个性鲜明”)
师:想亲自去欣赏一番吗?
学习第10自然段
师:好的,现在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这个美好的愿望,让我们再次一同走进秦兵马俑壮观的阵容,欣赏一下它们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风姿吧!
(放视频/u18/v_NDQ1MzE0Mzk.html
师感情朗诵第10自然段)
师:看了这些兵马俑,你想说些什么?
师:课文的哪些词句使你感受到这一点?(生说,感情朗读第10自然段中“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等句子)
师:让我们近距离地再看一看。
观看兵马俑的各种神态
http://125.76.238.27/vnetcms2_files/upload/14/news/attachment/64/1214437390344.jpg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9%C2%CE%F7 %B1%F8%C2%ED%D9%B8%B8%F7%D6%D6%C9%F1%CC%AC&in=30852&cl=2&lm=-1&st=&pn=49&rn=1&d i=27074374455&ln=1964&fr=&fm=&fmq=1332077695348_R&ic=&s=&se=&sme=0&tab=&width=& height=&face=&is=&istype=#pn49&-1&di27074374455&objURLhttp%3A%2F% %2Fdata%2Fattachement%2Fjpg%2Fsite2%2F20090924%2F00221908694c0c2569c421.jpg&fro mURLhttp%3A%2F%%2Flvyou%2F2009-09%2F24%2Fcontent_12175_6.htm&W500 &H333&T11598&S52&TPjpg
师:这么多的兵马俑,这么多的神态。
他们“有的凝视远方,好像思念家乡的亲人。
这一句后有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师:谁能用“有的……好像……”的句式来替换一下?
生齐读这一段。
学习第11节
师生接读: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
发现之一”。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师:看到这儿,读到这儿,你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
三、激发鼓励,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回答,我也是又激动又佩服古代的劳动人民啊!的确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四、课外延伸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这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课文只介绍了概况,希望同学们继续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了解研究兵马俑,为秦兵马俑设计一份导游词。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13 秦兵马俑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教学反思:
课文《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辉煌的历史。
首先,我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学方法,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展开教学,迅速理清全文脉络,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准确。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做足功夫,确保有效的读的时间,确保了有效地朗读指导,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始终伴随读书的全过程,与文中的兵马俑们进行了一番零距离,书声朗朗的课堂显得情趣浓浓。
本堂课还是一节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型,课堂上,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结合课文内容,搜集了大量的兵马俑的资料、图片,以及有关视频。
学习过程中,适时地出示这些图片、视频,很快把学生带入了学习氛围。
这些电子资料,为学生更真切地了解秦兵马俑提供了视觉材料,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看的同时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