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物理(八年级)课题: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2)、完成课后习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2、经历估测大气压强的过程,领会估测大气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本节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学内容———沪粤版的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神奇的压强》第三节《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

本节内容是在学过液体压强以后,进一步了解大气压强的知识,包括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量及其应用。

教材按照“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认识大气压的应用”的顺序编写。

(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日常生活现象,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去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能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达到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2)教材通过“信息浏览: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在了解科学发展史的同时,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再者通过活动2介绍了估测大气压强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大气压的测量过程,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体验大气压的大小。

(3)介绍托里拆利实验,标准大气压和两种气压计。

(4)对于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材分别从人对大气压的感受、日常生活应用和航天事业三个侧面加以介绍,从日常生活到科技领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STS”栏目介绍了离心式水泵和高压氧航等内容。

整节教材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由于本节课内容多,又要让学生观察实验,交流讨论,时间紧张,所以将本节分为两个课时。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位置与方向》(陕西省镇巴县泾洋小学 罗艳荣)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位置与方向》(陕西省镇巴县泾洋小学  罗艳荣)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学科:数学2,课时:13,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课题《位置与方向》1、知识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分析、交流等学习活动,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1)、通过制造冲突,确定方向,故意示错,确定距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

三、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可以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1)运用百度视频,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为学生提供充足、自由的探索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眼,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思维。

(3)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

(4)运用地图,联系实际,继续拓展,升华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课件出示巴拉拉小魔仙的图片)喜欢她吗?可是,小魔仙刚来到这个学校她还不知道东南西北呢,你能帮她介绍一下吗?(课件所用图片,均来自下列百度图片搜索:/domName/jyxx/201162720404171929.jpg/i?word=%C4%A7%CF%C9%D0%A1%C0%B6&tn=baiduima ge&ct=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f=3)(二)、探究交流,确定位置1.创设情境:了解定向越野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不错,小魔仙决定带我们去一个神密的地方。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体育场》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体育场》
本教案已用于实际教学,反思整节课,我有以下感受:
1.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已多次渗透了估计的思想。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生活当中的熟悉的体育场、报纸、营业额、大豆等不同素材,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在不同的数据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估算过程,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
这是什么地方?你知道里面有=%C4%F1%B3%B2&in=22638&cl=2&lm=-1&st=-1&pn=56&rn=1&di=7405316595&ln=1999&fr=&fm=index&fmq=1328065126843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56&-1&di7405316595&objURLhttp%3A%2F%%2F2008-10-20%2F2008102012543550_2.jpg&fromURLhttp%3A%2F%%2Fshow%2F1%2F38%2F46ac0bcc4ee3111b.html&W1024&H768&T6796&S216&TPjpg
生猜测。
2、一个看台有多少人?
(1)师:体育场太大了,很难看出或数出来有多少个人?怎么估呢?(分组讨论)

全国中国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全国中国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有用信息轻松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信息技术与网络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信息。

2)、搜集游览黄鹤楼的信息。

二、教学课题使学生轻松选择有用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辨别信息的时效性及辨别信息的真假。

2、体会有用信息的时效性,提高学生探究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有用信息轻松选》是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组编小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这一课是对生活中有用信息的挑选。

作者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文中设计了三大板块:“轻松学”“快乐做”“互动评”,且在其中穿插安排了“试一试”“说一说”“读一读”栏目,以便分层教学。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了解有用信息对生活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辨别信息的时效性及真假。

教学难点:领悟并处理信息的真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搜集游览黄鹤楼的有用信息和有关黄鹤楼的信息时效的资料,在百度中搜索黄鹤楼的图片资料,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黄鹤楼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图片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有关黄鹤楼天气预报、黄鹤楼天文镜观赏券、黄鹤楼特产、黄鹤楼工艺品等图片。

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有关手机中奖图片、河边禁止游泳信息图片高压电线塔上的防止触电信息、算命先生口中的人生祸福信息图片等制作成课件,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

还下载了几个PPT课件重新设计制作适用的课件。

使之更为适合课堂使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生实施研究性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2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2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搜索引擎。

2. 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搜索,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

二、教学内容:1. 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介绍互联网搜索的定义、原理和过程。

2. 常用搜索引擎及使用方法介绍国内外常用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必应等)的界面、搜索技巧及特点。

3. 互联网搜索技巧讲解关键词选择、搜索策略、结果筛选和信息评估等技巧。

4. 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介绍网络道德、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常用搜索引擎及搜索技巧。

2. 演示法:现场演示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及搜索技巧。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互联网搜索。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搜索经验,探讨网络道德和安全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互联网搜索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搜索引擎。

3. 演示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搜索技巧。

4. 学生实践操作,练习互联网搜索。

5. 分组讨论,分享搜索经验,探讨网络道德和安全问题。

6. 总结讲解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联网搜索基本概念和搜索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实践作业:布置课后搜索作业,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阐述。

4. 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测试:检查学生对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的了解。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搜索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 搜索竞赛:组织学生进行搜索竞赛,提高学生的搜索效率和准确性。

3. 主题讨论:围绕特定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搜索,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4. 搜索引擎评价:让学生对常用搜索引擎进行评价,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七、教学资源:1. 互联网搜索教程:提供在线教程,帮助学生自学搜索技巧。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二)关注最近发展区,体验快乐
对诗中“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等句子,要指导学生领会其中思想感情,务必要发挥“读”的作用,使学生跟着采莲姑娘的情感进入到文本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很重要的。此设计,我注重了学生多元朗读来体验“江南”之美,关注了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如在设计第二句的教学环节时,先由学生找一找写鱼的诗句,贴一贴鱼儿的图片,在读中体验“鱼戏莲叶间”,在游戏中融入自己对“鱼戏莲叶东……北”理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最后在小小组合作表演中感受鱼儿的快乐。一步步落实读的训练目标,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让课堂更加鲜活起来。
3、配乐齐背。
/m?word=mp3,,,[%C3%CE%BD%AD%C4%CF%B9%C5%F3%DD]&cat=0&gate=1&F++sound+%B9%C5%F3%DD&si=%C3%CE%BD%AD%C4%CF;;;;57386;;0&lm=-1&mtid=2&d=7&size=3145728&attr=8,0&titlekey=2914897603,53188&mtype=2
读给同桌听听,读得好夸夸他,读得不好帮帮他。
(三)入情入境
学习第一句诗
1、认一认:(课件演示“莲叶何田田”画面)
/i?ct=5033=%BA%C9%D2%B6%C1%AB%C5%EE%CD%BC&in=6628&cl=2&lm=-1&st=-1&pn=31&rn=1&di=115279128165&ln=1992&fr=ala0&fm=ala0&fmq=1332002995768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31&-1&di115279128165&objURLhttp%3A%2F%%2F20100719%2F4589836_104029038516_2.jpg&fromURLhttp%3A%2F%%2Fshow%2F1%2F44%2Fbef5a0a38a161314.html&W1024&H768&T7924&S262&TPjpg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小学语文《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小学语文《
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力量无比的人!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不可多得的人!打着灯笼难找的人!神奇的人!)
3、怪不得海军的高级将领说――
他的原话是:“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这么多年来钱学森一直被他们阻挠,想想这么多年他们会怎么留下钱学森?请你想象一下。
(4)是啊,他的老师冯·卡门教授也这样评价:“火箭领域中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我的杰出门生。”
(5)此时,如果钱学森选择留在冯?卡门的身边,会怎样?
汽车、别墅、丰厚的待遇、一流的科研条件。
如果你是钱学森,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
但是这一切并没能吸引住钱学森,他抵挡住了所有的物质诱惑,仍然一心想要回到祖国。他却坚定地说……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
5、经过五年漫长的等待,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周恩来的努力下,钱学森终于获得了自由,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程,并出现了课文的开头一幕,自由读一读,从中感受到钱学森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这里用“轮船的甲板”和“火箭的舱壁”作对比。说明钱学森归国心切!
课文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钱学森思念祖国,拳拳报国之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光的直线传播教案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光的直线传播教案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光的直线传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定义及特点2.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3.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思考。

2. 理论讲解:介绍光的直线传播的定义、特点和规律,以及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案例,如光纤通信、阳光透过树叶的现象等,让学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搜索到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互联网搜索作业:评估学生在搜索过程中是否能有效获取信息,以及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以及是否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教学资源1. 互联网搜索工具:为学生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途径。

2. 教学PPT:展示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图片和实例。

3. 案例分析素材:提供相关实际应用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

4. 学习指南: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和步骤,引导他们有序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如“光线追踪”,让学生直观感受光的直线传播。

2. 主体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互联网搜索,寻找生活中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小组项目,让学生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学仪器,如潜望镜、放大镜等。

4. 总结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评价其在项目中的表现,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丑小鸭》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第二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由生字欺负,讨厌,孤单引入课文。这三个词是描写谁的?丑小鸭
那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看看为什么会用这三个词来描写丑小鸭。
(三)、学习课文
学习第二段
1、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为什么会用三个不好的词语来描写丑小鸭了吗?你一定也知道了大家为什么叫它丑小鸭了吧?你是从哪知道的,能读读吗?(板书)
2、你找的真准,你们看(出示图),丑小鸭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所以大家都叫他——丑小鸭。那其它的小鸭子是什么样子呢?谁能来说一说。
学习第五段
1、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经历了种种磨难,丑小鸭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努力追求,依然执着的热爱生命,看(出示第五段)丑小鸭他在惊奇什么,又在羡慕什么呢?谁能用羡慕说句子?谁想来读一读这一段呢?
学习第七段
1、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到了,丑小鸭的新生活开始了,他不再是一只令人厌恶的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啊,同学们,如果你也为丑小鸭感到高兴,那就请你们放声的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丑小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这篇童话记录了一只丑小鸭的成长历程。它原来处处受嘲讽,处处受排挤,但是它不自卑,不气馁,经过他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
3、丑小鸭的苦与痛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老师想为丑小鸭分担这份痛苦,来为大家读一读这段好吗?同学们,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把自己的心情读出来吗?
学习第四段
1、丑小鸭在家里孤单极了,谁都欺负他,讨厌他,他忍无可忍,最终离开了家,当他离家出走之后,你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段,在文中画出你最替丑小鸭难过的句子。谁能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观察图画,理解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美丽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从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2、让他们纯真的心灵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共鸣,从而感悟到文章的主旨,初步体验到到人生的真谛。
发展方面:
(四)拓展
1、当这只丑小鸭变成的天鹅回到了以前的家里,那些欺负过他的人,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当丑小鸭听到了这些话又会说些什么呢?
2、经历了一番苦难的丑小鸭,终于变成了人见人爱的白天鹅,我们真为他高兴呀,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再次感受丑小鸭顽强的生命力吧!(读课文)
3、你们知道《丑小鸭》这个感人的童话故事是谁写的吗?(介绍安徒生)
2、是啊,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同学们想一想,小鸟会说些什么来讥笑丑小鸭呢,当猎狗追赶他时,又会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只丑小鸭,被别人这样的讥笑,嘲讽,追赶,撕咬,你的心情怎样,你的感受怎样?正是这种感受使得丑小鸭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多么令人心酸呀,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这一段吧。
嘴巴大大的 长长的脖子
身子瘦瘦的 美丽极了
六、教学反思
现代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利用了各种读文方式。在朗读课文中,他们会从中感受到丑小鸭的孤单、伤心、可怜以及对美好的向往。这时我采用引导学生想象等方法,使他们加深感受。比如提问:“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只丑小鸭,被别人这样的讥笑,嘲讽,追赶,撕咬,你的心情怎样,你的感受怎样?”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去想象当时的情境,去体会丑小鸭的心情,去感悟丑小鸭当时那种可怜的境遇。让孩子们在想象中品赏课文,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对于二年级小朋友来说,积累语言和词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丑小鸭丑的词句,并读出“丑”来。这个过程就是自读自悟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经过自主感悟才发现的。从中同学们不仅积累了“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等好词,同时在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4、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丑小鸭》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想说?
(五)总结全文
1、请同学们起立,现在你们就是这只重获新生的丑小鸭,再次发出幸福的呼喊吧(齐读最后一句)
2、愿你们能像丑小鸭一样顽强,热爱生命,成为人见人爱的白天鹅,扬起你们有力的翅膀,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的翱翔吧!
(六)板书
28丑小鸭
毛灰灰的 雪白的羽毛
学习第六段
1、多么孤单的丑小鸭,多么可怜的丑小鸭呀,同学们想像一下,他除了树林,还有可能去哪些地方?又会有着怎样的遭遇呢?是啊,丑小鸭来到这么多的地方,他最希望得到什么呢?然而他不但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遭遇着更大的不幸。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丑小鸭又将面临什么呢?读第六段。
2、同学们,如果此时此刻,你就在这只被冻僵的丑小鸭的身边,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做些什么呢?你们都是一群善良的孩子呀,有一位和你们一样善良的农夫救了他。下面,就让我们用声音传达自己的情感吧。(齐读)
3、相比这下,丑小鸭多丑呀!如里你是丑小鸭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你能来读一读这一段吗?
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家是幸福的,温暖的,然而丑小鸭来到世界上,因为自己的样子丑,在家里又有着怎样的遭遇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三段吧。
2、同学们读完了这段,你的心情怎样,你的感受又如何呢?那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呢?你从这一段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能给大家读一读吗?是啊,多么孤单的丑小鸭呀。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孤单的时候,当你孤单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七、教师个人介绍
姓名:胡玲玲
省份:辽宁省
学校全称:长海县小长山乡中心小学
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小长山乡中心小学
邮编:116501
联系电话:89744560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品读感悟法。
2、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古诗)
(二)、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童话中的好朋友——丑小鸭,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8课《丑小鸭》。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生字,(出示生字)
灰色 蛋壳 翅膀 鸭子 天鹅 冰雪 欺负讨厌孤单
2、你们觉得丑小鸭变成的天鹅美吗?(出示图片)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能读一读吗?(板书)如果你们变成了天鹅,你想说什么?你能用这种语气读一读这段吗?
3、是啊,多美的天鹅呀!
当丑小鸭看到湖面映出的影子,他最想说的是(齐读最后一句)
原来自己就是美丽的天鹅,他怎能不高兴,不激动,让我们的心和丑小鸭一起跳动吧!(齐读最后一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