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8讲 机械波武汉理工大学
大学物理机械波
y
A
cos t
x u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2024/10/13
机械波
y
式
T
y Acos[2π(t x ) ]
波函数的 其它形式
y Acos[2π( t x ) ]
T
y Acos[ 2π (ut x) ]
如果波沿x 轴的负方向传播,则P点的相位要比
Acos[4π
(t
x1 u
1)] 8
波函数为:
y(x,t) Acos[4π (t x x1 1)] u8
(3) 以 A 为原点:
y(x,t) Acos[4π (t x 1)] u8
以 B 为原点:
y(x,t) Acos[4π (t x x1 1)] u8
2024/10/13
机械波
ul
E
E— 固体棒的杨氏模量
— 固体棒的密度
2024/10/13
c. 固体媒质中传播的横波速率由下式给出:
ut
G
G — 固体的切变弹性模量
— 固体密度
机械波
d. 液体和气体只能传播纵波,其波速由下式给出:
ul
B
B — 流体的容变弹性模量
— 流体的密度
e. 稀薄大气中的纵波波速为:
RT p
机械波
6.1.3 波的几何描述 波线: 沿波的传播方向作的有方向的线. 波面: 在波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媒质中振动相位
相同的点构成的曲面. 波前: 波传播过程中, 某一时刻最前面的波面.
注意 在各向同性均匀媒质中,波线⊥波面.
2024/10/13
机械波
6.1.4 波速 波长 周期(频率)
波长(): 同一波线上相邻两个相位差为 2 的质点之间的
大一物理知识点机械波
大一物理知识点机械波机械波是指通过物质介质传播的波动。
它是由质点在物质介质中传递的能量引起的,具有能量、动量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在大一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机械波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机械波的性质、类型、传播特性和相关公式等内容。
一、机械波的性质1. 振动与波动:机械波是由物质的振动引起的,振动是指物体围绕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
当振动的能量传递到介质中时,就形成了机械波。
2. 传播介质:机械波需要物质介质来传播,例如空气、水、弹簧等。
机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中没有物质介质。
3. 传播方向:机械波沿着与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传播,称为纵波;沿着振动方向传播,称为横波。
4. 能量传递: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会从波源处传递到周围介质中,周围介质上的质点会进行振动,从而传递能量。
二、机械波的类型1. 纵波:纵波是指粒子在传播方向上振动,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
例如声波就是一种纵波,声波的传播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中质点的纵向振动引起的。
2. 横波:横波是指粒子在传播方向上不振动,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例如水波就是一种横波,水波的传播是由液体表面上质点的横向振动引起的。
三、机械波的传播特性1. 波长(λ):波长是指波的传播过程中,两个相邻的振动状态之间的空间距离。
波长与波速和频率有关,可以使用公式λ = v / f 来计算,其中v是波速,f是频率。
2. 频率(f):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的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与振动周期的倒数成正比,可以使用公式f = 1 / T 来计算,其中T是振动周期。
3. 波速(v):波速是指波的传播速度,单位是米每秒(m/s)。
波速与波长和频率有关,可以使用公式v = λ × f 来计算。
四、机械波相关公式1. 振动周期(T):振动周期是指物体完成一次完整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秒(s)。
2. 振动频率(f):振动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大学物理机械波课件
折射
波穿过介质界面会发生改变,其速度和传播方向会 发生改变。
应用举例
地震勘测
科学家通过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和组成。
太阳能
太阳能电池板用太阳能将机械波转化为电能。
工程振动
对建筑物、桥梁、管道、航空器、汽车和其他 机械结构产生的振动进行研究,以改进设计和 性能。
地鼠探测
地鼠可以察觉波动并利用机械波与周围环境进 行通讯。
3 应用
机械波有许多广泛应用,例如地震勘测、超声诊断和地鼠探测。
机械波分类
横波
横波垂直于波传播方向波动。 最知名的横波为光波。
纵波
纵波平行于波传播方向波动。 例如,一位演说家通过空气发 出声波。
混合波
混合波包含横波和纵波。普通 的水波是一种混合波。
机械波方程
一维机械波方程
描述机械波在一维空间(例如绳 子)中的行为的方程。
探索机械波
机械波沐浴在光和海浪之中。日出的第一道光芒唤醒了生命,而波动传递着 能量。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一起探索机械波的奥秘。
机械波究竟是什么?
1 定义
机械波是一种需要物质介质传递能量的波动,不同于光波等电磁波。
2 特点
机械波有许多特点,例如波长、振幅和频率;通过波动的传播方向分为横波和纵波,通 过波源容易区分。
二维机械波方程
描述机械波在二维空间(例如水 面)中的行为的方程。 方程(例如声波)。
波速、波长与频率
1
公式应用
2
通过对波速、波长和频率的测量可以计算
出波的性质。
3
数学表达式
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性质相关
波速、波长和频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波速越快,波长就越短,频率就越高。
理学大学物理课件机械波
理学大学物理课件机械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理学大学物理教材的机械波章节。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机械波的基本概念、分类、传播特性以及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1. 机械波的定义和分类:机械波是指在介质中传播的振动形式,根据介质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2. 机械波的传播特性:机械波的传播速度、波长、频率和振动周期等基本特性。
3. 波的干涉现象:两个或多个波源发出的波相互叠加时,产生的干涉现象及其解释。
4. 波的衍射现象: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产生的衍射现象及其解释。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机械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波的传播特性和波的干涉现象。
3. 学生能够理解波的衍射现象及其解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2. 教学重点:机械波的传播特性和波的干涉、衍射现象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片、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机械波的实例,如水波、声波等,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波的特点和分类。
2. 讲解:在黑板上用粉笔绘制波的图像,解释机械波的传播特性和波的干涉现象。
3. 演示: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波的干涉和衍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实验现象。
4. 练习:随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机械波的基本概念和传播特性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机械波的定义和分类纵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
2. 机械波的传播特性传播速度: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波长:波的一个完整周期所对应的距离。
频率:单位时间内波的周期数。
振动周期:波的一个完整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3. 波的干涉现象两个或多个波源发出的波相互叠加时,会产生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的图样表现为振动加强或减弱的条纹。
4. 波的衍射现象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会产生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的图样表现为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弯曲和扩散。
大学物理机械波课件
机械波的能量
01
02
03
机械波的能量定义
机械波的能量是指在一定 时间和空间内,波所携带 的能量。
机械波能量的单位
机械波能量的单位是焦耳 (J),国际单位制中的基 本单位。
机械波能量的计算
机械波的能量可以通过波 的振幅、频率和波速等参 数进行计算。
机械波的功率
机械波的功率定义
机械波的功率是指单位时 间内,波所传递的能量。
机械波的吸收与散射
机械波的吸收
吸收的定义
当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时,部分或全部能量被介 质吸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化学能等。
吸收的机制
机械波的吸收主要与介质的内阻有关,内阻越大,吸收越 强。此外,介质的密度、温度、粘性等也会影响吸收。
吸收与能量的关系
吸收的能量与传播的距离成正比,距离越远,吸收越明显 。
水波的应用
波浪发电
利用海浪的起伏运动转化为电能,为沿海地区的 供电提供补充。
波浪测量
通过测量海浪的高度、周期和方向等参数,进行 海洋环境监测、气象预报、航海保障等。
波浪模型试验
在实验室内模拟海浪的运动,用于研究波浪对海 岸工程、港口码头、海上平台等结构物的作用。
其他机械波的应用
电磁波通信
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实现无线通信和有线通 信,如手机、电视、互 联网等。
公式计算
根据已知的介质物理性质、波长 和频率,使用波动方程中的公式 进行计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测量
通过实验测量波的传播时间和距 离,计算波动速度。常用的实验 方法有干涉法和多普勒效应法。
数值模拟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波的传播 过程,通过模拟结果计算波动速 度。这种方法在复杂介质和边界 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大学物理机械波的总结
大学物理机械波的总结引言机械波是通过介质的振动传递的一种能量,它在物质中传播并传递能量和动量。
大学物理中,我们学习了机械波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传播规律。
本文将对大学物理机械波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机械波的分类机械波根据传播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类。
1.横波:介质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为横波。
例如光波、水波等都属于横波。
横波的特点是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2.纵波:介质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称为纵波。
例如声波就是一种纵波。
纵波的特点是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
二、机械波的传播特性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1.波长:波长表示一个波的一个完整周期所需要的距离。
用符号λ表示,单位为米(m)。
2.频率: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波的周期个数。
用符号f表示,单位为赫兹(Hz)。
3.波速:波速表示波的传播速度。
用符号v表示,单位为米每秒(m/s)。
4.振幅:振幅表示波的最大偏离程度。
振幅越大,波的能量越大。
5.周期:周期表示一个完整波形所需要的时间。
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秒(s)。
这些传播特性之间满足以下关系:v = λ * f即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三、机械波的传播方式根据介质的不同,机械波的传播方式可以分为弹性波和表面波两种。
1.弹性波:弹性波是在固体或者类似固体的介质中传播的波动。
弹性波可以进一步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纵波是弹性波的一种,它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
–横波:横波是弹性波的一种,它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2.表面波:表面波是沿介质表面传播的波动。
表面波可以进一步分为Rayleigh波和Love波。
–Rayleigh波:Rayleigh波是地震波中的一种,其振动既包含横向也包含纵向成分。
–Love波:Love波是纵波无法在液体介质中传播而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的一种波动。
四、机械波的干涉和衍射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1.干涉:当两个或多个波同时作用于同一位置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形成新的波形。
大学物理机械波课件
大学物理机械波课件大学物理机械波课件一、什么是机械波?机械波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振动或振动的传播。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它就会产生振动,并且这种振动会通过介质传递给其他物体。
这种传递过程就是机械波的传播。
二、机械波的要素机械波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介质:机械波传播的物质载体,例如空气、水、金属等。
2、振动:波源产生的振动,包括振幅、频率、相位等。
3、波长:相邻两个振动相位相同的点之间的距离,是描述机械波的重要物理量。
三、机械波的分类根据振动方式和传播性质的不同,机械波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最常见的横波是地震波。
2、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的波,最常见的纵波是声波。
四、机械波的性质1、传递性:机械波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因为波的能量是沿着介质传递的。
2、周期性:机械波是周期性振动的传播,具有固定的频率和周期。
3、干涉性:当两个或多个机械波相遇时,它们会产生干涉现象,形成新的波峰和波谷。
4、衍射性:机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产生衍射现象。
五、机械波的应用机械波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声波用于通信、地震波用于地质勘探、电磁波用于无线通信等。
六、如何学好机械波要学好机械波,需要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基本概念:理解机械波的基本概念,包括波长、频率、振幅、相位等。
2、数学方法:掌握波动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分离变量法、傅里叶变换等。
3、应用实践:了解机械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声波、地震波、电磁波等。
总之,机械波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传递性、周期性、干涉性和衍射性。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要学好机械波,需要掌握基本概念、数学方法和应用实践三个方面。
大学物理课件:机械波大学物理课件:机械波一、引言机械波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声波、水波、地震波等。
机械波的研究对于理解自然现象以及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物理 第8章 机械波3
应用:测波节间距可得原来两列行波的波长。
(3)相位: 以
A
2 A cos (2
x
)
表示x
处质点的振幅,
A在波节两侧变号。
当
cos
2
x
0 时, y
Acost,
当 cos
2
x 0 时, y Acos(t ),
满 足cos
2
x
0的 所 有 质 点 同 相,为t。
5. 实际驻波的产生
让波在两种媒质的界面反射(无透射),由入射波
和反射波叠加而成为驻波。
u
(1)波疏媒质与波密媒质
折射率较大的媒质称为波密媒质;
折射率较小的媒质称为波疏媒质。 u
反 射 点
(2)反射点:(对⊥入射,可以证明(过程不要求))
①波密波疏,反射点无相位突变,形成驻波时该
处为波腹(反射点相当于自由端);
2
x
是波线上各x 处质点作简谐振动的
振幅,它随x 的作余弦式变化。
振 振因幅 幅此最为即即波波大 零22腹 节的 的的 的点 点xx位 位称 称置 置为 为(k::2波 波k腹节xx的,,1各(对对)k2点2k应应2;于于的, 1|各)2|k42点AA,。cc0oko,ss2120,,x21x,,| |22,0A
②波疏波密,反射点相位突变 ,形成驻波时该
处为波节(反射点相当于固定端,位移恒为 0 )。
(3)半波损失:
反射点相位突变 ,相当于λ/2 的波程差,常称反
射波有“ 半波损失 ”。
(4) 反射波及其描述 波疏媒质
波密媒质 波节
x
驻波 相位突变π 波密媒质
大学物理课件-第8章 机械波
机械波:机械振动在连续介质中的传播形 成机械波
电磁波:交变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
本章内容提要
机械波 波动式 波动方程 波强
多普勒效应 叠加干涉 惠更斯原理
8.1 机械波
1. 机械波的产生 2. 横波和纵波 3. 波面和波射线 4. 波长和波数 5. 波速
1. 机械波的产生
(1) 波源 (2) 媒质 y
1Tdt 12A2
T0
2
讨论:
pk1 22A 2sin2(tkx)
1)时间变化: 固定x:εk 、εp均随 t 周期性变化
2A2
2
o
p k x = x0
Tt
y
2)空间变化: 固定t:εk 、εp均 随 x 周期分布
2A2
2
o
u
t = t0
k p
解:能量守恒
I1
1 2
2
A12u
I2
1 2
2 A22u
I14r12I24r22
A 124r12A 224r22
A1 r2 A 2 r1
yA0 cos(tr)
r
u
S1 r1 A1
o
S2 r2 A2
点波源 各向同性介质
三、声波 声强级
声波是纵波
声强: I 1 u 2A2
例:对无吸收媒质:利用 I 1 2 A2 和能量守恒
2 可以证明:
平面波
A const.
球面波 柱面波
Ar const.,A1 r
A r const.,A 1 r
r —— 场点到波源的距离
例:点波源,各向同性媒质中的波速为u,媒质无吸 收,求球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y(r, t)
大物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大物机械波知识点总结一、机械波的基本概念1. 机械波的定义:机械波是一种通过介质传播的能量随时间和空间而传播的波动现象。
2. 机械波的分类:机械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
二、机械波的传播1. 机械波的传播特点:机械波的传播具有振动传递和能量传递两个基本特点。
2. 波的传播速度:波速实际上是波在一定介质中传播的速率。
它往往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和波的频率。
三、机械波的特性1. 波的叠加原理:当两个或多个波在同一介质中同时传播时,它们彼此之间会相互叠加。
2. 波的衍射:波的衍射是指波传播到某一障碍物后,在障碍物的后方会出现波的扩散现象。
3. 波的干涉: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在特定位置相遇时,彼此之间会出现增强或衰减的现象。
四、机械波的性质1. 机械波的频率和周期:波的频率是指波动在一个时间单位内的周期数,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
2. 波长:波长是指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通常用λ来表示。
3. 振幅:波的振幅是指正弦波图像中垂直于振动方向的最大位移。
五、机械波的能量1. 波动能量:波动能量是指波在传播过程中携带的能量。
2. 波的能量传递: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能量是从波源处传递到接收器处的。
六、机械波的数学描述1. 波动方程:波动方程是用来描述波动的物理规律的数学方程。
2. 波函数:波函数是波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的数学表示。
七、机械波的应用1. 波的传播:机械波的传播被广泛应用在通信、声学、医学等领域。
2. 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横波,被广泛运用在音响、通讯、医学等领域。
结语机械波是物质振动的传播方式,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以上的知识点总结,我们对机械波的基本概念、传播特点、特性、性质、能量、数学描述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波的知识。
大学物理机械波课件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的能量,反映机械波传播过程中能量的 流动情况。
衰减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衰减原因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阻尼、 内摩擦等因素导致能量逐渐转化为热 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而耗散。
影响因素
介质性质(如密度、弹性模量等)、 波的传播速度、波长以及环境温度等 都会对机械波的衰减产生影响。
表面波和体波区别
1 2
传播范围 表面波沿物体表面传播,能量集中在物体表面附 近;体波在物体内部传播,能量分布在物体内部。
传播速度 表面波的传播速度通常小于体波的传播速度。
3
影响因素
表面波的传播特性受物体表面形状、粗糙度等因 素的影响较大;体波的传播特性受物体内部结构 和成分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色散现象和群速度概念
声子与格波关系
声子是格波的量子化形式,描述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集体振动行为。 声子与格波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声子概念及其在固体物理中应用
声子概念
声子是描述晶体中原子或分子集体振动行为的量子化粒子,类似 于光子在电磁场中的角色。
声子与热传导
在固体物理中,声子对热传导起到重要作用。晶体的热传导性能与 声子的传播和散射行为密切相关。
机械波分类
根据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 关系,机械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
波动现象与振动关系
波动现象
波动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表 现为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
振动与波动关系
振动是波动的起因,波动是振动的传播。 无振动则无波动,有波动则必有振动。
传播介质与波速关系
传播介质
机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干涉、衍射和叠加原理
大学物理机械波
通过测量血液中散射超声波的多 普勒频移来测量血流速度。
微波多普勒雷达
利用微波段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 进行目标检测和速度测量。
光学多普勒成像
结合光学干涉和多普勒效应,对 生物组织或流体进行无损成像和
流速测量。
PART 06
机械波干涉、衍射和偏振 现象
REPORTING
干涉现象及其条件
大学物理机械波
REPORTING
• 机械波基本概念与性质 • 线性简谐振动在介质中传播 • 非线性振动在介质中传播 • 机械波在界面处反射和折射 •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 机械波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目录
PART 01
机械波基本概念与性质
REPORTING
机械波定义及分类
机械波定义
机械波是指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现 象,其产生依赖于介质中质点的振 动。
波动方程建立与求解
要点一
波动方程建立
描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数学模型,对于一维波动,波动方程 可表示为 $frac{partial^2 y}{partial x^2} = frac{1}{v^2} frac{partial^2 y}{partial t^2}$,其中 $y$ 为质点位移, $x$ 为位置坐标,$t$ 为时间,$v$ 为波速。
求解方法
采用解析方法(如摄动法、变分法)或数值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求解非线性振动方程,得到 振动的时域或频域特性。
孤立波、冲击波等非线性波动现象
孤立波
一种在传播过程中形状和速度保持不变的局部化波动现象,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双重特 性。
冲击波
一种在介质中传播时波形陡峭、振幅大、能量集中的非线性波动现象,常见于爆炸、冲 击等过程。
大学物理机械波课件-PPT
2、t=t0为定值,y=y(x)
• 表示t0时刻波线上各质点离开各自平衡位置 得位移分布情况,称为该时刻得波形方程
• 对于横波,波形图就就是该时刻各质点在空 间得真实分布
• 对于纵波,波形图仅表示质点得位移分布
3、t与x都在变化
• 波动方程给出了各个质点在不同时刻得位
y 移,或者说包含了不同时刻得波形
结论:机械波传播得就是波 源得振动状态与能量
三、波线与波面
• 波传播到得空间——波场 • 波场中代表波传播方向得射线——波线 • 某时刻振动位相相同得点得轨迹——波面 • 最前方得波面——波前或波阵面 • 横波中,质元振动得轨迹与波线垂直,二者构
成得面——振动面或偏振面
波线
波线
平面波 球面波
波面
• P点t时刻得振动位移与原点 动位移相同
• P点振动方程为
时刻得振
沿x轴正向传播得平面简谐波得波函数
• 也就是x处质点得振ຫໍສະໝຸດ 方程沿x轴负向传播得平面简谐波得波函数
• 常用得波动表达式
(1)如图,已知 P 点得振动方程:
yP
A
y
cos( u
t
0
)
px Q x
O
x
求波动方程即波函数。
(2)如图,已知 P 点得振动方程:
平面简谐波——波面为平面得简谐波
?问题
• 如何用数学表达式描述一个前进中得波动?
• 如何描述各质点得振动位移y随平衡位置x与
t得变换规律
波函数
一、波函数得推导
• 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 设原点得振动方程为
• 设平衡位置为x得P点在t时刻得振动位移为y • P点得振动落后于原点,晚了 • 也就就是原点得振动状态传到P点所需得时间 • P点在t时刻将重复原点在 时刻得振动状态
大学物理第8章机械波
o
o 2. 当t 一定时,波函数为 y f ( x )
表示该时刻波线上各点相对 其平衡位置的位移,即此刻 o 的波形. 同一时刻,x1, x2两点的相位不同
x1 t x1 1 ( t - ) 2π( - ) u T x2 t x2 2 ( t - ) 2π( - ) u T
4
5
X
由图得O点的初相位为: (2) P点的振动方程 x=1 = /2
例4:已知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u=8m/s, 在t= T/2 时刻波形图如下,求该波的波函数。 解:可由0 点在t=T/2 u=8m/s 0.5 时刻的状态求0 的初 0 2 4 位相。 X(m) 4 2 T 0.5( s ); 4 u 8 T 2 T T T t 0 0 o点 t 时 刻 的 位 相 : (t ) 2 T 2 2 2 0点t 0 时刻的位相 : 0 - 2 2
X
O , P 两点 的相位差
2 ( x p - x0 )
2 o - p (t ) 3 0.1
6
2 2 3
0.3(m)
例6:如图简谐波 y t = 0 以余弦函数表示, A 求 O、a、b、c 各 a 点振动初相位 . π ~π ) (O 用旋转矢量分析
三、应用波函数求解的问题
t ) 1.已知原点的振动方程, y A cos(
x 波动方程 y A cos[ ( t ) ] u 2.已知p点的振动方程, y p A cos(t p ) 2 波动方程 y A cos[ t p ( x - x p )]
大学物理课件机械波详解演示文稿
y
u
(6)u
x t
与v
dy dt
不同
x
v ——质元振动速度
u ——波速即位相传播速度
二、波动动力学微分方程
一般说来,波动有其特有的微分方程。对于机械波,用动力 学方法(牛顿定律、胡克定律)可以得到机械平面波动力学微
分方程(推导略):
2 y x2
1 u2
2 y t 2
第二十二页,共114页。
2y 1 2y
落后于原点
x0处振动方程
O•
x• 0
x
x
a•
•
b
x
(2) t t0 , y y(x) 波形方程
yt0
Acos t0
2
x
Acos (t0
x u
)
第十八页,共114页。
y
Acos (t0
x u
)
A
cos
2
x
(
t0
)
特定时刻,各质点位移 与x 坐标 的y 关系。
t0 时刻质元位移分布曲线,或波的位形“照相”
2
(t-x)
3
m
y
0.05
cos
2
(1-x)
3
0.05
cos
2
2
x
3
y
y
0.05
cos
2
x
3
0.05
0.025
o
x
x 0, y 0.025
dy 0 dx x0
第三十一页,共114页。
(5)x=1m处质点在t=2s时刻的位相与原点在哪一时 刻的位相相等?该位相在t=4s时刻传到哪一点?
y Acos(t kx)
武汉理工大学振动和波动总结
初始条件 t 0
x x0
v v0
x 0 A cos
v 0 A sin
A x
2 0
v
2 0 2
tan
v0
x0
简谐振动的三个判据
1)、物体所受合外力(或合外力矩)恒与位移(或角位移) 成正比且反向时,物体的运动是简谐振动。数学表达 式为 F kx (或 M C )
A max 2 A
A m in 0
波腹 波节
相邻波腹(节)间距 2 相邻波腹和波节间距 4
1 (k ) 2 2
k 0,1,
(3)相邻两波节之间质点振动同相位,任一波节两 侧振动相位相反,在波节处产生 π 的相位跃变 . (与行波不同,无相位的传播). (4)相位跃变(半波损失) 波疏介质 u 较小 波密介质 u 较大 当波从波疏介质垂直入射到波密介质, 被反射 到波疏介质时形成波节. 入射波与反射波在此处的相 位时时相反, 即反射波在分界处产生 π 的相位跃变, 相当于出现了半个波长的波程差,称半波损失. 当波从波密介质垂直入射到波疏介质, 被反射 到波密介质时形成波腹. 入射波与反射波在此处的相 位时时相同,即反射波在分界处不产生相位跃变.
1)频率相同;
2)振动方向平行;
3)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
s1 s2
r1
r2
波源振动
* P
y 1 A1 cos( t 1 )
y 2 A 2 cos( t 2 )
y 1 p A1 cos( t 1 2 π r1
点P 的两个分振动
y 2 p A 2 cos( t 2 2 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波:波长等于两相邻波峰之间或相邻波谷之间的距离。 纵波:波长等于两相邻密部之间或相邻疏部之间的距离。
3.周期T:一个完整的波(即一个波长的波)通过波线 上某点所需要的时间。 4.频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波线上某点完整波的数目。
1 关系: T
u
T
例:在波线上有相距2.5 cm的A、B两点,已知点B 的振动相位比点A落后30,振动周期为2.0 s ,求波 速和波长。 解:因在波线上相距两点的相位差为2p
波 面 波线 波 面 波 线
波的特征物理量
1.波速u:单位时间内振动传播的距离,也就是波 面向前推进的速率。 固体中横波的波速 u 固体中纵波的波速 u
G
(G为切变模量,为密度)
Y
B
(Y为杨氏模量) B为体变模 量,定义为
流体中纵波的波速 u
p B V V
2.波长:沿同一波线上相位差为2p的两个相邻质
y A cos[ (t ) o ] u
总结起来,波动方程的标准形式应为
y A cos[ (t
x ) o ] u
式中:“ ”号表示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 ”号表示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o是坐标原点的初相。 考虑到,=2p/T,=uT , 波动方程还可写为
t y A cos[ 2p ( T
l y A cos(t ) u
第三类:已知某时刻的波形曲线,求波动方程。
例3 波速为u=0.08m/s的一平面简谐波在t=0时的波 形如图所示,图中p点此时正向y轴正方向运动,求该 波的波动方程。 解 由p点此时正向y轴正方向运动, 可判定此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y(m) 由图可知, =0.4,又已知u=0.08, u 0.12 所以频率 =u/ =0.2, =2p =0.4p。 o x(m) 波动方程可写为 0.2
四
理解驻波及其形成,了解驻
波和行波的区别;
第8讲内容
机械波的形成 描述波动的物理量 波动方程的建立 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波的形成
一. 机械波的形成条件
波源—产生机械振动; 弹性媒质—传播振动状态。 波源处质点的振动通过弹性介质中的弹性力将 振动传播开去,从而形成机械波。 二、横波(transverse wave)和纵波(longitudinal wave) 横波——参与波动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 播方向相垂直的波,如电磁波。 纵波——参与波动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 播方向相平行的波,如声波。
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A=0.5m, T=2s, =1/2Hz, =4m, u= /T=2m/s, 原点的振动初相o=p/2。
x 1 y 0.5 cos p (t )( SI ) (2) 2 2 将x=2m代入波动方程就得该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y 0.5 cos( pt
p
x ) o ] y A cos[ (t u x p y 0.12cos[0.4p (t ) ]m 0.08 2
所以
2π 2 2.5 10 m 0.30m π 6
u
波速为
T
30 10 2
2
m s 0.15m s
-1
-1
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的建立
一. 平面简谐(行)波——机械波的理想模型
(1)行波:振动状态或振动能量沿恒定方向传播的波。 (2) 波源:作简谐振动 (3) 介质:无限大、 无吸收、 各向同性 (4) 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各介质质元也依次作简谐振动。 如果此简谐波的波面是平面,称为平面简谐(行)波。
P点的位相= [(t- x/u)+ o] 于是P点的振动方程(即波动方程)为
2 .沿x轴负方向传播
y
x y A cos[ (t ) o ] u
u
o
P
x
x
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则P点的位相比o点超前 x/u,于是:P点的位相 - (t+o)= + x/u, 这时波 动方程应为 x
x
) o ] 2px )
y A cos(t o
三. 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y 1. 当x 一定时,波函数表示了 距原点为x 处的质点在不同时 O 刻的位移。即x 处质点的振动 T 方程。
p
t
y
2. 当t 一定时,波函数表示了 给定时刻Ox轴上各质点的位 移分布情况。
u
p
O x
x
3. 当t 和x都变化时,波函数表示了所有质点的位移 随时间变化的整体情况。 4. x前的负号表示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称为右行波; 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负号改为正号,即为左行波。
二.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的推导
1.沿x轴正方向传播 如图所示,一平面余弦行波在均匀无耗介质 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u,坐标原点的振动方 程为: y=Acos(t+o) 求:波动方程 (即坐标为x的P点的振动方程)。
y
o
u
x
P
x
注意: x表示各质元的平衡位置到坐标原点的距离; y表示各质元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振动曲线 图形
A o
y P
波形曲线
t
T
t0
A o t P 0
y
v
u x
v
研究 某质点位移随时间 对象 变化规律
由振动曲线可知
某时刻,波线上各质点 位移随位置变化规律
由波形曲线可知 该时刻各质点位移
物理 意义
周期T. 振幅A 初相 0
某时刻 v 方向参看下一时刻
波长 , 振幅A 只有t=0时刻波形才能提供初相
某质点 v 方向参看前一质点
特征 对确定质点曲线形状一定 曲线形状随t 向前平移
平面简谐波问题举例
第一类:已知波动方程,求振幅、周期、频率等物理量。 比较法
x ) o ] y A cos[ (t u t x ) o ] y A cos[ 2p ( T 2px ) y A cos(t o
任一波,例如:水波、地表波,都能分解为横波 与纵波来进行研究。
波的几何描述
1.波线: 由波源出发,沿波传 播方向的线, 其上任一点切线 方向为该点波传播方向。 2.波面: 某时刻介质中同相 点的集合。(球面波,柱面波, 平面波 ...) 3.波前:传在最前面的波面 4.在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波 线为直线,波线与波面垂直
中学所学机械波
第9章 机械波
一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描述简谐波的各物理量及各量间的关系;
二 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掌握由已知质点 的简谐运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 理解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 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 三 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 理解波的 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 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例2 一波动以速度u沿x轴正方向传播,p点的振 动方程为 yp=Acos(t+), 求: (1)坐标原点o的振动 方程; (2)波动方程。 解 (1)原点o比p点超前l /u,即 y u o点位相 - (t+)=l /u p o x o点位相= t++l /u l 坐标原点o的振动方程为: y=Acos(t++l /u) x ) o ] (2)波动方程: y A cos[ (t u x y A cos[ (t ) o ], o=(+ l /u) u
u
T
例1 已知波动方程:
x 1 y 0.5 cos p (t )( SI ), 2 2
求: (1)此波的传播方向,波的振幅、周期、 频率、 波长和波速,以及坐标原点的振动初相。 (2)x=2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及t=1s时该质点的 速度和加速度。 x t ) o ] y A cos[ 2p ( 解 (1)比较法 T t x p y 0.5 cos[ 2p ( ) ] 2 4 2
p
2
)m
t=1s时该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为
dy p t=1 0.5p sin(pt ) -0.5p(m/s) dt 2
d p t=1 2 a 0.5p cos( pt ) 0 dt 2
第二类: 已知波线上一点的振动方程,求波动方程。 法一:标准方程法 根据已知点的振动方程,分别定出 A、、u、0 , 再将其逐一“填”入标准波动方程。 法二: t t 法 在波线上任取一点P(距离原点为x),判断P点与 已知点在振动上的超前与落后关系,并求出超前 或落后的时间 t ,然后用 ( t t ) 去代替已知 点振动方程中的 t ,P点超前用+ ;落后用-
x l y A cos[ (t ) ] u
另解: 用 t t 法 先求波动方程: 已知p点的振动方程为 yp=Acos(t+) M(x)点比已知点p时间落后:
y o
u
p M
xl t u
l
x
x
波动方程:
xl y A cos[ (t ) ] u
令x=0得坐标原点o的振动方程为:
y
u
o
P
x
x
原点o的振动方程为 y=Acos(t+o) 要找出P点的振动方程,只要找出P点的振幅和位 相就行了。 因为我们研究的是均匀无耗媒质中的平面行波,所 以P点的振幅与原点的振幅相同,故仍是A。 如前所述, P点的位相比o点落后x/u, 写为等式有 P点的位相 - o点位相= -x/u 即: P点的位相 - (t+o)= -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