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及应用82页PPT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课件-新版.ppt
产业融合
使原来产品、业务 的功能边界被打破,推 进新兴产业的衍生,影 响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 变
第一部分
相关政策
2013年8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 年)》(工信部信[2013]317号)
行动一: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
提出采用管理体系的方法全面提升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
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
分类实施指南
企业应用案例
总结提炼规律
我国广大企业在信息化环 境下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 经验、规律和方法的总结 提炼。
引导企业发展
系统规范企业两化融合管 理,稳定获取预期的两化 融合成效。
整体提升产业
全面引导企业实现从单向 应用向综合集成跨越,加 速产业整体提升。
第二部分
基本概念
➢ 互联网+与两化融合
互联网+这一口号是互联网企业提出来的。意指互联网企业 要发展,不能只搞互联网,而要与各行业相结合,融合发展。
对工业企业来说,不能等互联网企业来加你,而要主动加 互联网。工业企业要加互联网,必须实现两化融合。一个没有 实现两化融合的企业是不可能加互联网的。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两化融合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将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要素,夯实 工业化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 力,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 展的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
行动目标----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成为引导企业战略调整、业务转型、组 织变革、新型能力培育的重要抓手。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条款详解.pptx
形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的目的,是为了向员工和其他相关方提供所需的 信息,传播和保护经验,提供必要的证据,从而进一步理顺和协调相关职能和层 次之间的关系,明确职责与权限,确保理解和执行。
企业应针对4.2.1中要求的内容形成文件,并根据所使用的方法、所需要的技 能、所进行的培训及所要求的管理力度,确定文件的详细程度。其中,对于两化 融合过程的策划、运行和控制应有途径和方法,是否编制文件取决于是否能够确 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若企业决定对某一程序不形成文件,则须通过交流或培训, 使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了解应达到的要求。
7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至少应包括: a)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b) 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 c)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包括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表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d) 本规范所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 企业为确保对两化融合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与记录。 注:文件的形式包括电子、纸质及其他。
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宜具备如下条件: 深入理解企业的业务和文化; 能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解决工业化发展不足的问题; 协调能力和执行力强; 在企业内具有较高的威望; 行政级别至少应是企业副职以上。
17
【主要障碍】
1. 管理者代表既要具备专业的信息化素养,又需要熟悉企业的业务和文化, 协调能力和执行力强,在企业内具有较高的威望和行政级别,对其综合素质和各 方面专业素质要求相当高,企业能否找到符合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并加以重用是一 个难点。
12
【主要障碍】
1. 记录不真实、不准确、不规范、不全面,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2. 两化融合对记录电子化提出了新需求,也提供了新手段,但现有法律法规 和制度要求可能是原始纸质凭证走向电子化的主要障碍。 3. 必要手工记录与信息系统记录并存,可能导致“系统外、系统内”记录不 统一,造成额外工作量,增加管理成本。 4. 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信息系统对各类记录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增加 了信息安全管理的风险。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理论和基本框架培训PPT课件
目录
一、 两化融合发展形势 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
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
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五、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重点 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推广策略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
六个导向:以效能提升为导向
六个导向:以数据为驱动
六个导向:以数据为驱动
六个导向:以新型能力为主线
工作组织体系——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
工作组织体系——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框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框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标准工作进展情况
市场化服务体系
市场化服务体系——建立基于两化融合的信用机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支持政策——地方省市
一个定位 – 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的主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
一个定位 – 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的主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与组织现有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
关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换版工作的几点考虑
目录
一、 两化融合发展形势 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 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 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五、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重点 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推广策略
工作组织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联合工作组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政府与市场采信机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政府与市场采信机制
平台和实验室建设
平台和实验室建设——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
工业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工业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1.资源投入指标
-信息技术投入:企业在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和软件方面的投入比例。
-研发经费投入:企业在两化融合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比例。
-人员配备:企业在两化融合相关岗位的人员配备情况。
2.信息化应用指标
-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
-供应链管理信息化: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程度。
-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各级管理层面信息化水平。
-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企业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信息化程度。
3.产业链整合指标
-上下游企业关联情况: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之间的合作程度。
-供应链协同程度: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合作的协调性和信息流畅程度。
-产业链数字化: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数据共
享和协作情况。
4.创新能力指标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应用: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程度。
-战略创新:企业在战略制定和创新方面的实际效果。
5.绩效评价指标
-产能利用率:企业生产设备的利用程度。
-产品质量: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水平。
-客户满意度: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客户满意度评价。
以上指标综合评估企业在两化融合发展方面的水平。
可以通过定期收集数据,进行量化评估,并制定对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
同时,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两化融合指标体系可能会略有差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两化融合课件
• 1、建立完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投 融资政策。 • 2、设立 “两化”融合专项资金。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专业人才的培训工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作 • 1、定期举办信息服务培训班。 • 2、组织专家进行巡回演讲或利用远程教育,解决 企业忙于生产无法按时参加培训班的问题,为企 业学习提供便利。 • 3、委托专业信息服务机构,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 信息化讲座、论坛、成果展示和现场会等,以提 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意识,为企业导入先进的管理 思想,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 4、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信息化发展建设的高层沟通 会及实地考察。
关于工业企业“两化” 关于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 调研情况
银川市工信局 徐克军
Company
LOGO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情况汇报 工业企业“两化” 主要内容
一、信息化建设基本情 况 1、企业信息化和专兼职 负责人情况 2、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 情况 3、企业软件运用情况 4、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 要问题和困难 二、推动两化融合的思路 措施 1、基本思路、主要任务 及目标 2、促进两化融合的工作 措施
企业
电子商务 主导产业 信息化
目标
目标:工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大幅提升, 目标:工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大幅提升,信息 技术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装备、 技术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装备、生产过程控 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关键环节, 制、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关键环节,企业生产 经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 经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协 同化,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同化,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 度融合,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度融合,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促进我市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建议 促进我市工业企业“两化”
两化融合总结汇报ppt
两化融合总结汇报ppt两化融合总结汇报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XX公司的代表XX,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司在两化融合方面的工作。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我们公司的两化融合进行总结。
首先,我将从两化融合的背景和意义出发,介绍我们公司在两化融合方面所做的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传统工业也面临着从“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我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两化融合作为公司的战略重点。
我们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和制造业,实现了生产自动化、管理数字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其次,我将重点介绍我们公司在生产自动化方面的实践和成果。
我们公司将生产自动化作为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领域。
我们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如机器人、智能仓储系统等,实现了生产线的智能化、自动化。
通过机器人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公司在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实施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可视化、透明化,提高了生产调度效率,减少了人为错误。
第三,我将讲述我们公司在管理数字化方面的实践和成果。
管理数字化是实现两化融合的重要支撑。
我们公司注重提升管理水平,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决策的科学化。
我们建立了一套集成的信息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
这些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更新和交流,提供了科学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功能,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们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系统随时随地掌握公司的经营状况,及时做出决策,提高了公司的运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最后,我将介绍我们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的实践和成果。
两化融合不仅仅是公司内部的改革和提升,更重要的是构建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我们公司深知这一点,积极借助外部的资源和力量,加强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
两化融合评定
两化融合评定两化融合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两化融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中国构建“制造强国”提供了更大的驱动力。
为了更好地评估两化融合的效果,中国政府推出了“两化融合评定”计划,以支持这一产业发展模式的发展。
该评定是通过认知特性、能力弹性、转技能、创业创新等几个方面,来评估支持两化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和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对政策和支持体系进行完善,以促进两化融合发展。
首先,两化融合评定强调技术认知特性,即技术和人口特征的综合评价,试图从技术特征和人口特征的结合中发掘出技术的细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两化融合发展的需求。
其次,两化融合评定注重技能弹性,即技术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异构技术和混合技术的应用。
能力弹性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支持两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
此外,两化融合评定强调转技能,即两化融合过程中所涉及的技能转让与技能提升,这是实现科技成果生产力转化的关键,也是实现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两化融合评定强调创业创新,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经济的竞争力。
两化融合评定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维度。
它通过量化分析、政策审查、平台建设等来深入研究两化融合,对支持其发展的政策进行审查,从而为两化融合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有助于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总的来说,两化融合评定是评估当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有效工具,是支持其发展的重要依据,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和决策支持。
随着国家对技术改革的持续推进,两化融合评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实施两化融合发展政策,还是从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两化融合评定都将提供坚实的支持。
两化融合基础概念PPT幻灯片课件
20
管理原则三:领导的核心作用
两化融合 需要 各 级领导 合力推进
两化融合是组织战略级任务 两化融合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 两化融合涵盖业务和管理的优化和变革 两化融合覆盖组织的所有职能和层次 两化融合的整体性和动态性要求越来越强
最高管理者 管理者代表 各级领导
最高
管理者
持之以恒
4. 全员参与, 全员考核
5. 过程管理
6. 全局优化
12
以效能提升为导向
构建高效、灵活的管理模式 确保 战略可管控、可落地、可优化 精
准提升企业效能效益
基于两化融合的管理循环 通过过程有效确保结果有效
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 可持续竞争优势
跟踪评估所形 成能力的符合 性
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 的要求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是
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
持续发展模式。
5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我们需要一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使得这个过程更 加规范有效、持续可控,减少失误,提高效益;
能耗排放安全生产社会贡献率等获取预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战略落地跟踪评测寻求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新型能力互劢改进的机会创新能力构建高效灵活的管理模式确保战略可管控可落地可优化准提升企业效能效益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跟踪评估所形成能力的符合跟踪评估预期能力形成情况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准确定位策划提出目标规范控制实现过程形成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基于两化融合的管理循环通过过程有效确保结果有效13以数据为驱劢两化融合的四个基本要素数据技术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数据自劢采集数据自劢传输强化信息资源管理和数据开发利用数据自劢决策以数据为数据自劢运行数据自劢优化企业应建立基于数据网络新驱劢要素的组织管理模式机械自劢化替代人工体力劳劢数据自劢化替代人工脑力劳劢14以新型能力为主线协同研发设计研发创新两化融合应以新型能力建设为主线经营管控网络化经营管控围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互劢创新和持续改进识别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附件: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二〇一一年目录前言 (I)引言 (II)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1)1 范围 (1)1.1 总则 (1)1.2 应用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3.1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2)3.2 基础建设 (2)3.3 单项应用 (2)3.4 综合集成 (2)3.5 协同与创新 (2)3.6 社会贡献率 (2)4 基本原则与框架 (2)4.1 导向 (2)4.2 价值理念 (2)4.3 原则 (3)4.3.1 科学性 (3)4.3.2 实效性 (3)4.3.3 可操作性 (3)4.3.4 可扩展性 (3)4.4 评估框架 (3)5 评估内容要求 (7)5.1 基础建设 (7)5.1.1 概述 (7)5.1.2 资金投入 (7)5.1.3 组织和规划 (7)5.1.4 设备设施 (8)5.1.5 信息资源 (8)5.1.6 信息安全 (8)5.2 单项应用 (8)5.2.1 概述 (8)5.2.2 产品设计 (9)5.2.3 工艺设计 (9)5.2.4 生产管理 (9)5.2.5 生产制造 (9)5.2.6 采购管理 (9)5.2.7 销售管理 (10)5.2.8 财务管理 (10)5.2.9 质量和计量 (10)5.2.10 能源与环保 (10)5.2.12 项目管理 (11)5.2.13 其他经营业务管理 (11)5.3 综合集成 (12)5.3.1 概述 (12)5.3.2 产品设计与制造集成 (12)5.3.3 管理与控制集成 (12)5.3.4 产供销集成 (12)5.3.5 财务与业务集成 (13)5.3.6 决策支持 (13)5.4 协同与创新 (13)5.4.1 概述 (13)5.4.2 产品协同创新和绿色发展 (13)5.4.3 企业集团管控 (14)5.4.4 产业链协同 (14)5.5 竞争力 (14)5.5.1 概述 (14)5.5.2 质量提升与顾客满意 (14)5.5.3 业务效率 (15)5.5.4 财务优化 (15)5.5.5 创新能力 (15)5.6 经济和社会效益 (15)5.6.1 概述 (15)5.6.2 经济效益 (15)5.6.3 社会效益 (16)附录A(资料性附录)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内容要求细化指南 (17)A.1 基础建设 (17)A.1.1 概述 (17)A.1.2 资金投入 (17)A.1.3 组织和规划 (18)A.1.4 设备设施 (20)A.1.5 信息资源 (21)A.1.6 信息安全 (21)A.2 单项应用 (22)A.2.1 概述 (22)A.2.2 产品设计 (23)A.2.3 工艺设计 (24)A.2.4 生产管理 (25)A.2.5 生产制造 (25)A.2.6 采购管理 (26)A.2.7 销售管理 (27)A.2.8 财务管理 (28)A.2.9 质量和计量 (28)A.2.10 能源与环保 (29)A.2.12 项目管理 (31)A.2.13 其他经营业务管理 (31)A.3 综合集成 (33)A.3.1 概述 (33)A.3.2 产品设计与制造集成 (33)A.3.3 管理与控制集成 (34)A.3.4 产供销集成 (35)A.3.5 财务与业务集成 (35)A.3.6 决策支持 (36)A.4 协同与创新 (36)A.4.1 概述 (36)A.4.2 产品协同创新和绿色发展 (37)A.4.3 企业集团管控 (37)A.4.4 产业链协同 (38)A.5 竞争力 (39)A.5.1 概述 (39)A.5.2 质量提升与顾客满意 (39)A.5.3 业务效率 (39)A.5.4 财务优化 (40)A.5.5 创新能力 (40)A.6 经济和社会效益 (40)A.6.1 概述 (40)A.6.2 经济效益 (40)A.6.3 社会效益 (41)附录B(资料性附录)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估分析方法 (42)B.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2)B.1.1 构建原则 (42)B.1.2 构建步骤 (42)B.2 加权评分方法 (43)B.2.1 权重设置 (43)B.2.2 底层指标评分 (43)B.2.3 加权评分 (44)B.3 综合评估分析方法 (44)B.3.1 水平与能力评估分析 (44)B.3.2 效能与效益评估分析 (45)B.3.3 综合评估分析 (46)B.4 评估判定规则 (47)B.4.1 水平与能力评估判定规则 (47)B.4.2 效能与效益评估判定规则 (50)B.4.3 总体水平等级评估判定规则 (50)前言本规范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与行业评估实践v20PPT参考幻灯片
发布阶段
评估工作全 面推广阶段
时间
评估工作历程
2009年-2012年间,连续三批开展共35个行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工
作实践,积极探索两化融合发展形势和规律
2009-2010年 钢铁、化肥、 造纸、棉纺织、 肉制品加工、 重型机械、轿 车等7个细分行 业
2010-2011年 钢铁、冶金矿山 、纯碱、水泥、 电解铝、机床、 船舶、商用车、 家电、棉纺织、 服装、乳制品等 12个细分行业
工
作 历 程
评估规范在国标委立项
举办两化融合评估规范高级 培训班
苗部长在2012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 会议上提出全面推进评估认定工作
启动民爆等18个行业评估
工作
评估规范通过专家评审
发布《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启动机床等12个行业评估
评估规范》(工信部公告〔2011〕39号)
工作,并启动规范制订工作
研究
测评
分析
发布
行业评估 实践
依据总评估框 架,研究行业 评估体系
充分开展调研 和专家研讨
依据体系设计 调查问卷
召开样本企业 测评培训会议
发放问卷,收 集数据
14
审查并提高数 据质量
开展数据分析
撰写行业两化 融合发展报告
召开会议,发 布评估结果
为样本企业提 供咨询意见反 馈
评估工作历程
各重点行业发布评估报告,并对企
业进行咨询意见反馈
启动钢铁等7个重点行 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
各行业发布评估报告,工作得到苗 部长、李部长、杨部长的高度评价
启动两化融合 评估体系研究
初步形成两化融合总 体框架体系
2008
2009
总体研究 设计阶段
两化融合评定要求
两化融合评定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两化融合成为了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
两化融合是指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促进两化融合的进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评定要求,以规范和引导企业的发展。
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和技术支持。
信息化基础包括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和网络设施,以及员工的信息化素养。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有效收集、分析和应用。
同时,企业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包括人才、技术设备和技术创新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条件,企业才能够顺利进行两化融合。
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智能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高效化。
企业需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线,并且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监控。
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手段,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
要求企业在产品研发中注重创新和差异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开发出具有差异化特点的产品。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市场调研和消费者需求的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要求企业加强与供应链的协同和整合。
供应链是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关系到企业的供应和销售环节。
在两化融合的评定要求中,要求企业加强与供应链的协同和整合,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通过与供应链的协同,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原材料的供应、生产进度的控制和产品的配送,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要求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和优化。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因此,企业需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优化,实现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企业可以引入先进的管理软件和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及应用
• 计算机辅助的产品工艺规划和工装设计水平与能力;计算机辅助的工艺过程动 态仿真与分析水平与能力;计算机辅助的工艺过程与参数优化情况;专用工艺 装备的优化设计水平与能力,工艺设计的集成化、智能化发展情况
生产管理:
• 信息化生产计划与调度的应用覆盖范围、业务内容和管理精度;物料需求计划 的业务覆盖情况和管理精细化水平;物料配送管理的业务覆盖情况和管理精细 化水平;外协计划和外协过程管理水平与能力
评估跨企业的业务 协同和创新情况
评估企业跨部门、跨业 务环节的业务综合和集 成情况
评估信息技术在企 业部门级单一业务 环节中的应用情况
评估两化融合基础 设施和条件建设情 况
评估企业经济和 社会效益水平
评估与两化融合 紧密相关的企业 竞争能力
9
评估规范解读—框架
三条主线
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三个一级指标的评估内容主要从产品、 企业管理、价值链三个维度展开
11
评估规范解读—框架
两化融合 水平与能力评估:
两化融合 效能与效益评估:
协同与创新 …
阶 段
综合集成
跃
升
单项应用
… …
… 竞 争 力
…
经济 效 和益
社会 提 效益 高
基础建设
级别提升
…
能力增强
持续改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能 力增强,实现市场竞争力 提升,并进一步促进经济 和社会效益提高,其提升 作用随企业两化融合阶段 跃升而跃进,并与各阶段 的水平与能力级别呈正相 关性。
我国针对两化融合的 首个体系类国家标准
全面剖析我国大量先进企 业典型案例基础上,提出 了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概 念和体系框架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制药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企业根本信息
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可修编
法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注册资金
企业地址
电子信箱网址
填表人手机
办公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1.评估指标体系需在12月27日前上报〔、、纸质上报均可〕
①上报:hlsia163.vip.②:05
③地址:市南岗区华山路12号311室芳收④咨询:82296441-8004
. 可修编
2.评估指标体系下载:hljzypg16
3. 密码:hlj123456
. 可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