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CT诊断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表现多样
小结
➢ 50-70岁最多见,男性>女性 ➢ 周围型肺癌早期一般无症状,其检出及诊断主
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 实性结节观察边缘特征、内部特征及增强特征 ➢ 亚实性结节随访:大小、实性成分 ➢ 根据肿块特征、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转移进行TNM
分期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4、空泡征
表现:肿瘤内小的低密度影,多为1~3 mm大小,1个或多个,边界尚清,多个 者呈蜂窝状,仅限于1~2个层面见到,多见于3cm以下的肿瘤。 病理: 系癌灶内部分肺泡未受累及癌细胞呈覆壁生长而使该部肺泡仍保持充 气状。 意义:是早期周围型肺癌的重要征象。发生率肺泡癌>腺癌>鳞癌。
表现: 偏心、壁较厚且厚薄不均等,向内突起的部位称为壁结 节。
病理:肺癌的供血动脉来自支气管动脉。血管受压或受侵破坏 发生闭塞时,癌组织血供不足而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支气 管排出即形成空洞。
壁厚:最厚<1mm为良性; <5 mm,92%良性; > 15mm或最薄部 分 >10mm ,95%为恶性亦可有薄壁癌性空洞; 最厚部分5–15 mm , 51% 良性, 49% 恶性,故壁厚 5–15 mm 不能作为鉴别 良恶性的可靠依据
周围型肺癌的非典型影像学表现
---亚实性结节
病因:感染、炎症、出血或肿瘤 与肺其他恶性肿瘤相比,腺癌常表现亚实性结节 对于亚实性结节, 3月后CT随访观察病灶是否持续存在,因感染性或
炎症性病变通常在此期间消退,对于持续存在的亚实性结节可能代表 惰性生长的肺腺癌,故推荐行至少3年的系列影像学检查评估或获取组 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
分类
原位癌(AIS)
微浸润性腺癌( MIA )
病理
CT表现
小于3CM周围型肺癌的X线、CT诊断
S PLC
维瘢痕收缩牵拉 , 二是胸膜无增厚 、 粘连 ; 表现为规则线条影 自结 节牵拉胸膜 , 胸膜
凹入 形 成 典 型 喇 叭 口状 , 膜 凹 人处 为液 胸 体 , 连接 于 叶 间裂 时 仅 见 叶 问 裂 凹 人 而 但
周围型肺癌
孤 立 型 肺 结 节
周 围 型孤 立 型 肺 结 节 的 早 期 诊 断 至 关重 要 , 胸 片 及 C x线 T薄层 扫 描 的结 合 ,
60 5 。增强扫描采用 团注 快速静 脉推 注。
匿点 分析 ≤3 m, 实 为 周 围 型 肺 癌 的 孤 c 证
立结节的 X线 、T病灶的特征 。 C
结 果 ’
主要见于穿越肺 间隔的静脉 。Y n ag等做 血管造影 一病理相关型研究后认 为: 结节
边 缘 的血 管 聚 集 为 病 灶 内瘢 痕所 致 , 是 也
带血丝 2 , 3例 胸痛和胸 闷 1 5例。所有病 例均 为首先 由胸部正侧位片发现病灶 , 之 后作常规 C T扫描 , 灶层 面 加扫 薄 层。 病
1 8例做 了增 强 扫 描 。 检查 方 法 : 用 A K E 使 U L T螺 旋 C T扫
片显示更多征 象。平 片病灶 边缘 不清 的 原因有可能为肿瘤 向周 围浸润 或合并 炎 症所致。如毛刺有 自中心放射征象 , 长 且
外 生 长 的血 管 和 结 缔 组 织 等 可 引 起 肿 瘤
癌所特有 , 肺癌 与结 核 球 中 出现率 相 在
例, 毛玻 璃 样密 度 8例 。病 灶周 围 有尖 角、 胸膜皱缩 征 l 0例。邻 近叶 问胸膜 局 限型增厚稍变 硬 8例 。癌周气 肿 1 , 0例
似 。⑥支 气管 充气征 : 是支 气 管直 接
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课件
肿瘤组织可侵犯胸膜, 导致胸膜凹陷征等表 现。
肿瘤多位于肺实质周 边,呈圆形或类圆形, 可单发或多发。
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周围型肺癌可无明显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咳嗽、咳
痰、痰中带血或咯血等症状。
肿瘤侵犯胸膜可引起胸痛,侵犯 骨骼可引起骨痛。
晚期周围型肺癌可出现呼吸困难、 气促、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结核球
结核球通常呈圆形或椭圆 形,边缘光滑,密度较高, 有时中心可出现干酪样坏 死。
错构瘤
错构瘤通常较小,边缘光 滑锐利,密度不均匀,有 时可见脂肪密度区域。
04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 值与限度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
确定肿瘤位置和大小
CT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在肺部的位置, 以及肿瘤的大小和形态,为制定治疗 方案提供依据。
诊断。
03
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
周围型肺癌的基本CT表现
结节或肿块
在肺实质周围出现结节或肿块 ,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晰。
支气管阻塞
由于肿瘤压迫支气管,导致支 气管狭窄或阻塞,引起阻塞性 肺炎或肺不张。
胸膜侵犯
肿瘤侵犯胸膜,引起胸膜增厚 或胸腔积液。
淋巴结转移
肿瘤转移到肺门或纵隔淋巴结 ,导致淋巴结肿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周围型肺癌的CT分型
磨砂璃型
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形似磨砂 玻璃。
空洞型
肿瘤内部出现空洞,形态不规则,有时可见 气液平面。
实体型
肿瘤内部密度较高,边缘相对清晰,形似实 心肿块。
钙化型
肿瘤内部出现钙化灶,形态大小不一,有时 呈簇状分布。
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课件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表现
肿块的边缘特征 u 1.分叶征 u 2.毛刺征 u 3.棘突征 u 4.胸膜凹陷征 u 5.支气管血管集中征
肿块的内部结构 u 1.密度 u 2.钙化 u 3.癌性空洞 u 4.支气管充气征 u 5.空泡征
在增强形态上,肺癌多表现为瘤体完全强化
1、分叶征
指肿块外表常呈凹凸不平的多个弧形,形似多个结节 融合而成,通常可分为深分叶和浅分叶,是周围型肺癌最 常见的征象,发生率约为80~90%。
毛刺征
细短毛刺
细长毛刺
3、棘突征
影像上指介于分叶与毛刺之间的一种较粗大而钝 的结构,在结节边缘呈尖角状突起,如同小的三角形。 有时也称为一种特殊的分叶。
病理根底: 肿瘤发育先端的浸润性生长,是在分叶的根底上向外
先行浸润的肿瘤组织。
17
腺癌
18
4.胸膜凹陷征--胸膜尾征、兔耳征
脏层胸膜面见小三角形影或小喇叭状阴影,三角形的 底部在胸壁,尖指向结节,结节与三角形影之间可为线状 影相连。
4、支气管充气征
是指病变内出现含空气的支气管,CT表现为气体密度 小管影。
病理根底
癌细胞沿着支气管呈伏壁生长,肺的支架结构未被破坏, 肿瘤内的支气管结构仍保存。
多见于中高分化的腺癌,有此征象的肿瘤与无此征象的 肿瘤相比,具有相对低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
5.空泡征
为肿瘤内小的低密度影,大小多为2~3 mm,1个 或多个,CT扫描仅限于1~2个层面见到。
钙化发生的机制: ①癌灶内固有的瘢痕钙化; ②坏死区营养不良性钙化; ③肿瘤异位内分泌导致钙盐沉着等。
3、癌性空洞
肺癌的供血动脉来自支气管动脉。血管 受压或受侵破坏发生闭塞时,癌组织血供 缺乏而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支气管排 出即形成空洞。2%~4%肿瘤发生空洞,偏 心,洞壁厚而不规,其内缘凹凸不平,可见 壁结节。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分析孙波文,刘永玲,袁 华(山东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2737)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的方法与经验。
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6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分别行X线胸片检查和CT扫描,进行影像学特征分析。
结果 (1)X线检查,病灶呈现球形的患者有46例,而为不规则形的患者有22例,分叶征有49例,细短毛刺和伪足征有35例;空泡征有12例,空气支气管征有10例;血管集束征有21例,胸膜凹陷征有30例;(2)CT检查,分叶征有55例;细短毛刺和伪足征52例;空泡征31例,空气支气管征39例;血管集束征42例;胸膜凹陷征38例。
在误诊率方面,X线胸片>CT扫描,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中,两种方法比较后存在差异显著性(P<0.004)。
结论 利用X线胸片与CT扫描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分析,有助于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X线;CT扫描;诊断中图分类号:R 734.2 文献标识码:B早期诊断作为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重要环节之一,关系到患者的后期治疗的成效。
而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有效应用和获取有利的病理学资料,对早期诊断有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针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症状,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来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有利于患者的及时治疗,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自2009年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6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认定,具备完整X线正侧位胸片及CT扫描材料,病灶直径1cm为8例,1-2cm为28例,2-3cm为3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32-79岁,平均(54.5±3.5)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8例;咳嗽、咳痰、发热20例;无明显症状而在体检过程中发现的40例。
发病部位:左肺28例;右肺40例。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精品文档
分叶征
肿瘤边缘部分的瘤细胞生长率不一致,瘤内纤 维组织增生收缩或不同生长方向受支气管、 血管阻挡所致,也可由多个致密结节融合而 成
毛刺征
形成基础:①病灶周围的小 叶间隔水肿;②病灶外围的 小血管、小淋巴管、小支气 管周围有癌性或炎性浸润; ③小血管、小淋巴管、小支 气管阻塞或伴阻塞后扩张, 这些结构向肿瘤排列形成毛 刺--表现为瘤周放射状排列 的细短小刺。 细短密----粗长疏
(左上肺叶)中分化腺癌(腺泡样型和乳头状型为 主),侵及周围肺组织,紧邻胸膜。
腺癌
周围型腺癌
磨玻璃+结节
鉴别诊断
结核球:3cm以下,边缘光滑,可有长毛刺和尖角,周围常 可见到卫星病灶,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瘤灶一般轻 度强化,包膜可呈环形强化 肺炎性假瘤:一般位于下肺叶外围,圆形或椭圆形,边界 光滑,增强可有或无明显强化。 肺肉瘤:单发,发生于肺外围,体积较大,多呈分叶,边 界光滑,少见毛糙或毛刺,可有大片坏死,淋巴结转移少 且出现晚。 转移瘤:多发,棉花团样 肺内良性肿瘤(如错构瘤):单发,圆形,边界光滑,典 型者见爆米花样钙化,无强化。
M72-右上叶小结节,分叶、毛刺,强化显著,快进慢出
纵隔淋巴结转移
>1.5cm 融合 强化明显,可环样强化 坏死:绝对低密度 鉴别:
淋巴瘤:弥漫时张力大,全身性,无原发灶 结核:环样强化,相对低密度,融合少 结节病:不坏死,肺门对称,无原发灶
男 48岁 体 检发现右肺 占位
对比增强特征性100%,特
性76.9%)
﹤20HU 提示良性 20+5HU 慎重 ﹥60HU 良性结节 时间-密度曲线:肺癌-快速上升,缓慢下降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1)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1)
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常常依赖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
CT图像的解读可通过一些特征来指导诊断。
以下是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分析。
1. 激活征(lichenoid pattern)
激活征是由线型密度的结构组成的,其呈现出类似于羽状纹(feathery pattern)的形态。
激活征通常代表着中央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并随着其最终向周围型晚期发展。
在周围型肺癌中,激活征通常不明显。
2. 片状阴影(linar atelectasis)
片状阴影是由肺纹理阻断所形成的黑色区域,通常呈直线状并位于脉管附近。
片状阴影常见于周围型肺癌的癌栓(tumor emboli)区域,因此其可提示周围型肺癌的诊断。
3. 形态学阴影(morphologic shadow)
形态学阴影是指肺癌在CT图像中的表现。
周围型肺癌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阴影,并与邻近的肺组织有清晰的分界线。
此阴影也可以通过测量其直径来估计肺癌的大小。
4. 改变的肺纹理(altered pleura)
肺癌可引起肺纹理的改变,导致周围型肺癌的识别。
这些改变可以在CT图像中通过因肺癌而导致的肺血量减少来观察到。
5. 钩状标记(spiculated margin)
周围型肺癌常表现出钩状的边缘,随着其向晚期转变而显得更加明显。
因此,钩状标记是一种可以提示肺癌发展的征象。
总之,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需要结合以上特征进行,以期准确诊断
该疾病。
通过理解这些特征,可以更好地识别并处理周围型肺癌的早
期病变。
周围型肺癌CT影像征(病理基础、影像表现、鉴别诊断)
多边征、浅分叶征、深分叶征
结节聚合CT征
结节聚合征是指肿瘤由多个大小不一结节或结块,聚积堆砌排列而成,通常分三种类型: Ⅰ桑椹样结构:由数个或10个以上类园形结节聚 合而成; Ⅱ葫芦样结构:由多个椭园状结块堆积(砌)排列 而成; 状如宝塔,尖端指向肺门 Ⅲ串珠样结构:由多个小类园形结节,呈球状、串珠样排列而成。
1-9.中心闲置征 该征是对弥漫型肺泡癌的一个征象的描述: 实变病灶中央圆形正常或轻度气肿区.
1-10.假(性)空洞征
是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又一重要征象. 肺窗上表现为均匀的薄壁或厚壁空洞影,直径1-2cm不等,空洞内可见分隔,结节边缘仍可见空泡征、毛刺征等(真性空洞是由于肿瘤快速生长,血供不足,导致肿瘤中心坏死所形成的)。BAC 的非破坏性生长常不破坏受累肺血供,因而很少发生坏死,也就不易形成真性空洞。较合理的解释是:在终末细支气管水平发生活瓣样阻塞。这也可以更好的解释其内部的分隔,即为增厚的细支气管壁。
当肺血管进入结节或终止结节时,血管常狭窄.堵塞.截断等.文献认为其中以肺静脉包被(肺静脉包被征)意义最大,提示肺癌机会增加. CT血管影征最初被认为是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特异性征象(特异性92.3%);而最近这一观点受到怀疑,这可能与缺少明确标准有关; CT血管影征见于良性和恶性肺疾病,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肺炎、肺水肿、中心性肺癌导致的阻塞性肺炎、淋巴瘤及消化道肿瘤肺转移;但在其它病变中实变密度多接近胸壁肌肉;
1-8. CT肿瘤微血管征
Ø <2cm肺癌的肿瘤外带微血管多显示为强化的血管丛,呈放射状走行。 Ø >2cm肺癌的肿瘤外带微血管多显示为较紊乱的血管网环绕肿块。 “此微血管成像征”是肿瘤细胞内部的血管生成因子形成的,与“CT血管成像征”和“血管集束征”不属同一来源,是评价周围型小肺癌的又一较特异的CT征象。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报告
产生的原因有以下3种可能: a.真性肺大泡或 支气管囊肿内发生肿瘤;b.肿瘤广泛坏死;c. 肿瘤压迫或堵塞邻近支气管致肺气肿、肺大泡 形成,以后癌组织靠大泡壁生长而成。
空洞壁的厚度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一般认为,壁厚≤4mm偏向于良性,而壁厚 ≥15mm偏向于恶性。不论壁的厚薄,如显示内 壁不规则,尤其是当有壁结节时,则为癌性空 洞的重要依据。
图2
当肿瘤边
图3
缘光滑无分
叶,且密度
均匀,肺癌
征象不典型
时,应当考
虑穿刺活检
明确诊断
肿瘤内
图4
部有坏
死,密
度不均。
肿块后
界生长
受斜裂
阻隔而
显得较
为平直
与光滑。
病理证
实为鳞
癌
钙化:
多数人认为,肿瘤钙化的有无对良恶性 病变的鉴别以及原发与继发性肿瘤的区 分均无帮助。相对重要的是肿瘤内部钙 化灶的形态。
图13
图14
图7
若肿块中心部坏死,经支气管排除后可呈壁厚薄不均 匀的偏心性空洞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6空泡征
图17
图18支气管充气征
图19
同例术后标本扫描,使支气 管走行与扫描层面平行
右下肺外 基底段支气 管充气征
图20胸膜凹陷征
图21
图23
看标本
图24
斑片状钙化多发生在肿瘤的中心部 位,是因肿瘤供血障碍坏死后而发生, 肿瘤直径多在6cm以上。
图6
结节状钙化密度较高,多位于肿瘤边缘部 位,是因肿瘤生长增大过程中将肺原有钙 化包裹到瘤体内。年轮样钙化、爆米花样 钙化基本排除恶性。
X线和CT诊断周围型肺癌与影像学动态分析医学论文(共2篇)
X线和CT诊断周围型肺癌与影像学动态分析医学论文(共2篇)第一篇:周围型肺癌的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分析近20多年来,在X线临床诊疗过程中,笔者发现肺癌的发病率有显著的增多趋势,这可能与吸烟、大气污染、各种物理、化学致癌因子及慢性肺部疾病的侵蚀存在密切的关系,有文献报道吸烟是诱发肺癌的第一诱因[1]。
因此,控烟及环境整治工作将是今后民生工作的一项中心工作。
肺癌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可发生于各级支气管,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癌称为周围型肺癌,约占1/4,以腺癌较为多见。
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
在肺癌的防治工作中,X线初诊筛查是重要的手段,如何识别早期肺癌及进展期肺癌的各种特征,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将刻不容缓。
笔者于2011年2月-2012年6月对1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进行X线影像跟踪随访,总结其癌性肿块各时间段的变化。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例。
年龄在45-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3岁。
初诊临床表现:因发热、咳嗽,以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检查3例,因咳嗽伴痰中带血1例,常规健康体检8例。
初诊X线影像表现:肺内2cm左右单结节影8例,小片状影4例。
病灶位于右肺7例,位于左肺5例。
首诊提出可疑性诊断9例,炎性病变3例。
1.2 检查设备与方法:沈阳东软DRSDPXP-321或北京万东HF52-2数字胃肠机检查,摄常规正侧位胸片或在透视下加摄病灶最佳显示图像片。
2 结果2.1 早期肺癌X线影像表现①小结节影10例,大小在1.5-2.0cm 之间,密度较淡,轮廓较模糊;3例结节影中可见小泡征,与炎性病灶不易区分;②小斑片状状云絮影2例。
2.2 进展期肺癌X线影像表现①直接征象:肿块影像,呈圆形、卵圆形,其大小在3-8cm之间。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可以表现为小片状、结节状及叶段实变影,或者由多种形态混合。
本组10例为孤立性肿块,2例为混合性病灶影。
②间接征象:肿块分叶征象9例,毛刺征10例,癌块邻近胸膜凹陷征5例,癌块可出现偏心空洞征3例。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附33例报告)
TheCT d a n sso m a lpe i he a u a e ( r p r f3 a e ) i g o i fs l rp r ll ngc nc r e o to 3 c s s
HUANG- l Ha ,zH oU is e g,ZH ENG n p n Ha —h n Ha — e g
a ay e .Re u t : e e we e l a e fa e o a cn ma 0 c s s o l e l rc r i o ,2 c s s o q a u e l a c — n lzd s l Th r r 9 c s s o d n c r i o ,l a e f v o a a cn ma a e fs u mo s c l c r i s a
【 摘
要】 目的 : 讨 周 围型 小肺 癌 的 C 表 现 , 提 高 C 诊 断 的 准 确 性 。方 法 : 3 探 T 以 T 对 3例 经 病 理 证 实 的周 围 型 小 肺 癌
C 表 现作 回顾 性 分 析 。结 果 :3例 周 围 型小 肺 癌 中腺 癌 l 例 , 泡 癌 1 T 3 9 肺 O例 、 癌 2例 , 细 胞 肺 癌 1例 , 泡 癌 合 并 腺 鳞 小 肺
Th d oo y De a t n f Yu qn S o l s ia ,Yu qn f z ei n 2 6 0 P. C ia e Ra ilg p rme to e ig’ p eHop t l Pe e ig o h ja g 3 5 0 R. h n [ src] 0betv : n esa d frh rt eCT sg so mslp rp ea u g c n e n O i r v t ig o t Abta t jcie To u d rtn u te h in fs l eih rlln a c ra d t mp o eisda n si c
周围型肺癌CT诊断研究论文
周围型肺癌CT诊断研究【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301-01这些年以来,我国的肺部癌症的患病人数呈明显的升高的趋势,而大多为肺部癌症在被发现时已是中期或晚期癌症,这时对患者将会失去根治的治疗的会机,因此进行早期的治疗和诊断就会显得非常的重要。
ct在诊断治疗肺部癌症的周围型小肺部癌症的中有着非常不一般的作用,现将我院ct室诊断周围型的小肺部癌症的病例患者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病例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患者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平均55岁,常规的体检中发现患者63例,因发热、胸痛、胸闷、气短、痰中带血、咳嗽就诊时发现患者37例,为日本岛津公司全身扫描ct机,常规进行胸部扫描,扫描厚度每层10mm,用以判断病变的部位,然后对病变行部位进行薄层连续的扫描,扫描时叮嘱病人憋住呼吸,少数病变ct显示不清楚再做ct增强扫描。
100例肺部肿块病变患者进行了64排ct薄层连续扫描检查,所有病例均取活检经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或手术切除证实。
根据患者的病灶范围大小直径,进行灌注治疗,根据软件的要求再选择患者的肺内肿物的流出的静脉和流入的动脉,再进行计算机分析,一起分析肺部癌症的恶性肿块与良性肿块的供血的情况,本研究选择患者右心室或患者的肺部动脉的主干为肺部肿块的流入的动脉,选择患者相对应的降主动脉为患者流出的静脉,符合本研究条件的肺部肿块共计例100例,男50例,女50例。
2. 结果100例周围型小肺部癌症中,小细胞癌21例患者,鳞癌32例患者,腺癌33例患者,细支气管肺泡癌14例患者。
ct的主要表现为,胸膜凹陷征图:肺部癌症病变与胸膜或叶间裂条相连续且胸膜或叶间裂内陷,本组例中出现8例。
血管集束征图:周围血管向结节聚集本组例中出现10例。
肺部癌症的空洞:病灶中较大的含气腔例中仅见2例。
蜂窝征图:肺部癌症的病变内多个小泡的聚集成蜂窝状。
肺癌的CT诊断
良性肿块的特点
•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锐利,密度 均匀round oblong smooth sharp •大多直径小于3cm
•结核球可有钙化,错构瘤钙化呈爆米 花样,并有脂肪
•周围有卫星灶,近胸膜处有胸膜粘连
精选ppt
98
恶性肿块的特点:
•肿块有分叶lobulated •有放射状,短而细的毛刺spiculated •胸膜凹陷pleural indentation •近肺门侧肺纹理聚拢crowding,紊乱 •肿块边缘之支气管呈截断,变窄,管壁增厚 •肿块内可见1~2mm的小泡征及支气管充气征, 常见于腺癌
2
(一)原发部位及生长方式
中央型肺癌:发生在叶或主 支气管者。
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亚 段支气管以下者
精选ppt
3
1、中央型肺癌
病理特征:肺门区肿块合并不同 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以鳞癌及小 细胞癌为代表。
生长方式:结节型、浸润型和结 节浸润型。结节型向腔内生长为 主,较早引起肺炎及肺不张,亦 可产生阻塞性肺气肿。
精选ppt
50
精选ppt
51
精选ppt
52
精选ppt
53
(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直径≥15mm或多个淋 巴结互相融合。
精选ppt
54
精选ppt
55
(四)胸膜及胸壁
1、胸膜胸壁浸润
2、胸膜凹陷征
由两部分组成:肿瘤侧细线条影 和胸膜侧对称的小三角形软组织 密度阴影。
3、胸膜播散和胸水
(1)在结核、外伤等所形成瘢 痕的基础上发生;
(2)癌组织在生长过程中刺激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显著的 瘢痕。
精选ppt
12
(二)肺癌的组织类型和生 长方式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课件
目录
• 肺癌概述 •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 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 •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流程 •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技术进展
01
肺癌概述
肺癌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 腺体的恶性肿瘤,是全球最常见 的恶性肿瘤之一。
通过组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证实肿 瘤为恶性,并确定其组织学类型。
分期评估
通过胸部CT、腹部超声、骨扫描等检 查,评估肿瘤的扩散程度,确定临床 分期。
疗中和结束后,通过胸部CT等 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的变化情况,以判 断治疗效果。
VS
随访复查
定期进行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监测肿 瘤是否复发或转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CT检查
CT检查是诊断周围型肺癌最常用和 可靠的方法之一。
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肺部肿块的大小 、形态、密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MRI检查
MRI检查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应用较少,但对于判断肿瘤 是否侵犯纵隔、胸壁或胸椎等结构具有一定的价值。
MRI检查对于评估肺癌治疗后胸膜转移和胸膜肥厚等并发症 也有一定帮助。
位。
胸腔积液与胸膜增厚
胸腔积液是指在肺癌 的进展过程中,胸膜 腔内出现液体聚集。
胸膜增厚是胸腔积液 的一种继发性改变, 表现为胸膜腔壁增厚、 粗糙。
胸腔积液可以是单侧 或双侧,量少至中等, 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困 难。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是肺癌扩散的重要途径之 一。
淋巴结转移的存在与否对于肺癌分期 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肺癌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呼 吸困难等。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分析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x线胸片与ct诊断对肺癌病灶的检出差异,比较螺旋ct和x线胸片技术对原发性肺癌病灶诊断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为肺癌治疗时确定靶部位积累影像学资料。
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56例患者分别采用螺旋ct检查(ct 组)及x线胸片检查(x线组),对两种检查方法对肺癌病灶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ct组采用螺旋ct检查出49例患者的112个肺内病灶及30例患者的100个肝外病灶;x线组采用x线胸片检查出54例患者的164个肺内病灶以及36例患者的143个肺外病灶,x线胸片与螺旋ct监测方法比较肺内外病灶检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原发性肺癌病灶的检出,x线胸片检测技术与螺旋ct检测技术比较,其对肺癌的转移灶的检出前者与后者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x线胸片原发性肺癌病灶螺旋ct诊断【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11-02据多种文献资料表明[1],原发性肺癌是我国的多发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原发性肺细胞癌基因恶性程度及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患者最为常用的方法是螺旋ct扫描法及x线胸片检查[2]。
上述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各有优缺点,本文在次基础上对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分别在术前行螺旋ct多期扫描及x线胸片检查,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确诊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所有病例均按照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进行筛选[3]。
5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9例。
年龄27~86岁,平均年龄(57.4±21.9)岁。
其中高分化肺细胞癌患者24例,中低分化肺细胞癌18例。
周围型肺癌影像征象
周围型肺癌影像征象1、分叶征是周围型肺癌的重要征象,是指肿瘤表面边缘凹凸不平。
肿瘤分叶的原因是由于肿瘤向各个方向生长的速度不均衡和肺支架结构制约,它代表肿瘤的生长方式为堆集式或膨胀性生长。
2、毛刺征是指结节边缘有数量众多的线条状影,呈放射状或毛刺状改变。
毛刺征是肿瘤细胞向各个方向蔓延或肿瘤刺激引起周围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毛刺征在CT扫描肺部时显示清晰,且高分辨率CT较普通CT显示更清楚。
3、棘状突起是指结节边缘呈尖角状突起,如同小的三角形。
棘状突起的病理基础是肿瘤发育先端的浸润性生长,是在分叶的基础上向外先行浸润的肿瘤组织,也有可能是肿瘤突出部分与CT扫描层面部分相切而成尖角状改变。
棘状突起是分叶征的一部分,和分叶征一样,棘状突起是肺癌的的重要征象。
4、血管集中征又称支气管血管集中征,其表现为结节附近或周围的血管束向病灶集中,或直接与病灶相连,或受牵拉向病灶移位。
血管集中征并非肿瘤的供血血管或肿瘤血管,而是肿瘤瘤体内纤维化和肿瘤增殖破坏致使肺支架结构的塌陷皱缩对周围血管的牵拉,或肿瘤对穿过血管的包绕。
5、胸膜凹陷征又称胸膜牵拉征。
典型的胸膜凹陷征是近脏层胸膜面见小三角形影或小喇叭状阴影,三角形的底部在胸壁,尖指向结节,结节与三角形影之间可为线状影相连。
胸膜凹陷征的主要病理基础是肿瘤方向的牵拉和局部胸膜无增厚粘连。
肿瘤牵拉的动力来自瘤体内反应性纤维化、瘢痕形成,收缩力通过肺的纤维支架结构传导到游离的脏层胸膜而引起凹陷。
三角影内的密度为水样密度。
由于肿瘤的牵拉,邻近脏层胸膜内凹,与壁层胸膜间形成负压空间,吸引生理性液体向该处积聚;线状影为凹入的脏层胸膜相粘形成。
斜裂胸膜凹陷在CT上仅表现为局部向病灶侧移位,无喇叭口状阴影形成。
胸膜凹陷征为周围型肺癌的常见影像学征象之一,典型的胸膜凹陷征对周围型肺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6、癌性淋巴管炎在结节内侧与肺门之间、结节与胸壁之间或结节旁出现肺纹理增多、呈线状或网状改变,为扩张的淋巴管所致,称癌性淋巴管炎。
几种CT征象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价值周燕发
在诊断周围型肺癌时,应综合分析CT图像上的多种征 象,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动态观察
对可疑肿块进行动态观察,观察其变化情况,有助于 诊断。
结合临床资料
在诊断周围型肺癌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 等临床资料,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未来研究方向
新技术应用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未来 可探索将新技术应用于周围型肺 癌的诊断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钙化征象通常表现为散在或弥漫的点 状、块状或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晰 或不清晰。通过CT检查可以清晰地观 察到钙化征象,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 质和病理类型。
分叶征象
分叶征象是指肿瘤边缘出现分叶的现象。这种征象在周围型肺癌中较为常见,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 要依据之一。
分叶征象通常表现为肿瘤边缘呈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叶间裂呈凹陷或凸起。通过CT检查可以清晰地观 察到分叶征象,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浸润范围。
呼吸困难
随着肿瘤增大,可 出现呼吸困难、气 促等症状。
体重下降
患者可出现体重下 降、乏力等症状。
02 CT征象在肺癌诊断中的应 用
CT征象的定义
01
CT征象:是指在CT图像上显示的 异常改变,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 据。
02
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主要包括分 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 管集束征等。
CT征象在肺癌诊断中的重要性
肺癌的分类
非小细胞肺癌
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 胞癌等。
小细胞肺癌
恶性程度最高的肺癌类型,约占所有肺 癌的15%,生长迅速,易发生转移。
肺癌的症状
胸痛
常为钝痛或刺痛, 咳嗽或深呼吸时加 重。
发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型肺癌CT诊断CT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科,上海200003肖湘生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然而误诊情况仍不少见。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肺癌的影像研究也从单纯的形态学扩展到分子生物学、细微征像的病理对照等多层次上。
但目前影像科工作中主要还是应用形态学和密度及增强。
一、扫描技术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和研究主要还是应用CT,因为CT有着最佳的空间与对比分辨力的高度统一。
具体的应用技术有薄层扫描、HRCT、动态增强扫描、双能CT扫描、靶扫描等。
这当中我们倡导靶扫描,其含义是窄准直与小FOV相结合,技术参数:小FOV(包括纵隔和一侧肺,20~25cm),扫描层厚约为结节直径的1/3~1/2,根据结节大小而定,取2~5mm,p=1~2,重叠40%~100%,标准算法重建(使用高分辨力或称高频算法,增加了噪声,出现边缘增强效应,高估了象素信息;软组织算法正相反,低估了象素信息,只有标准算法即没有信息的增加,也没有信息的减少,接近结节的本来面目,适合密度测定)。
若FOV 小于20cm,则噪声等的增加将使分辨力不能进一步提高,甚至会降低;若FOV 太大,则分辨力下降,将失去靶的意义。
靶扫描一方面提高了分辨力,另一方面有助于详细的密度分析,在靶扫描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完成上述各种扫描,尤其建立时间-密度曲线,同时还可以结合选择性血管造影进行CTBA和CTPA 的研究。
缺点是覆盖范围较小,常需与常规扫描同时使用。
靶扫描与“靶重建”不同,后者在常规螺旋CT数据的基础上缩小FOV、并重叠重建,虽然图像较常规要好,但较常规螺旋CT并不增加信息,其优点是不需再扫描。
其它技术各有其特点:薄层扫描一方面提高了分辨力(高组织对比度下的空间分辨力),另一方面减少了部分容积效应,增加了密度对比,明显提高钙化等的检出;HRCT则明显提高了空间分辨力,有助于细节分辨,尤其显示结节-肺界面、支气管充气征等最佳,但噪声大、放射剂量大,缺乏容积性;双能CT扫描:通常选用80kv 和120kv或更高,进行同层面扫描和密度对比,密度对比(CT值)改变越大,钙质含量越多,但Swensen等的多中心研究(2000)否定了其作用。
动态增强扫描是近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Swensen等(2000)最近总结了一个包括了7个研究中心的多中心研究结果,肯定了其诊断价值。
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 TDC):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结节血供特点(强化特征):快速团注造影剂后,对结节最大层面进行连续同层面动态扫描,然后对同一兴趣区(ROI)进行密度测定,建立曲线。
为了比较真实地反映SPN的密度,通常建议以最大截面的60%面积或60%直径的圆形或椭圆形区域为ROI来测定平均CT值;若有坏死、钙化则应避开,选择实性软组织区域测量。
CT后处理的发展很快,但其对周围型肺癌的应用研究尚少,主要用于补充说明,包括多层面重建、3D-SSD、MIP、滑动薄层块技术及4D等。
二、征象评价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包括形态、内部结构、瘤-肺界面以及邻近改变等,血管相关性则贯穿上述各方面。
1.分叶征(lobulation):指肿块的轮廓并非纯粹的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常呈凹凸不平的多个弧形,形似多个结节融合而成,通常可分为深分叶和浅分叶,以分叶部分的弧度为标准:弦距与距长之比>2/5为深分叶。
病理基础一是与肿瘤边缘各部位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一、生长速度不同有关;二是肺的结缔组织间隔,进入肿瘤的血管、支气管分支、从肿瘤内向外生长的血管和结缔组织等可引起肿瘤生长受限,产生凹陷、分叶;三是与次级肺小叶的限制作用有关。
深分叶征对周围型肺癌有重要意义。
2.胸膜凹陷征(pleural indentation):胸膜凹陷征形成的基本条件是瘤体方向上的纤维化收缩而胸膜没有增厚粘连,瘤体内纤维化是该征的根本动力,这其中主要是胶原纤维,不同组织类型的肺癌,因其纤维化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胸膜凹陷表现;影响的外部因素主要是瘤体与胸壁胸膜的距离,距离太大难以形成该征。
表现为规则线条影自结节牵拉胸膜,胸膜凹入形成典型喇叭口状,胸膜凹入处为液体,但连接于叶间裂时仅见叶间裂凹入而无液体积聚(胸膜反应的病理基础包括炎性纤维化性反应或肿瘤性侵犯,导致胸膜增厚、粘连,尽管也有条状连接影,但没有胸膜凹入)。
CT上主要有三种表现:①当凹入中心与扫描层面平行时显示出典型的胸膜凹陷征──瘤灶与邻近胸壁间三角形影或称喇叭口,其尖端与线状影相切;②当扫描层面偏离凹陷中心时,线状影由1条分为两条或两条以上,有时见其与瘤体逐渐分开,三角形影由大变小,分成两个小三角形;③水平裂和斜裂胸处表现为曲线影。
我们也从CT、MRI二个角度重新分析了典型与不典型胸膜凹陷征的表现,通过合理运用这二种技术,可以提高典型胸膜凹陷征的准确性。
充分显示胸膜凹入处的液体及无增厚的胸膜是诊断关键。
3.毛刺征(spicula):瘤-肺界面清楚(即结节轮廓与含气的肺实质对比分明,轮廓清晰可辨),但不光滑,表现为自结节边缘向周围伸展的、放射状的、无分支的、直而有力的细短线条影,近结节端略粗,典型者也称放射冠;部分结节可见周围环绕的气肿带,晕轮状,衬托出明显的毛刺样改变。
需要与充血征鉴别,后者表现为结节周边向周围伸展的、模糊的、软而无力的略弯曲线条影,可有分支。
4.密度(density):密度是用以评价肺结节内部组织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密度评价包括平扫密度和增强后密度变化,其中一种热门而又较好的分法是建立TDC,日常工作中最少可用三个时间点替代:增强前、增强后早期(30~40s)、延迟(约4~5min)。
密度测定的技术要求:①图象重建采用标准算法;②使用区域值(ROI),区域象素不少于最小值(一般为14个pixel),如前所述对于均匀结节采用60%面积或直径取ROI,或者尽可能包括整个结节但避免边缘有部分容积效应的部分;③分区测定,对于不均匀的结节,应对不同密度区域分别测定和评价,避免互相影响,并应避开钙化、坏死及空洞等。
动态增强的研究近年较为热门,Swensen等的研究结果是恶性肿瘤组强化值(平均40HU)明显高于良性组(平均11HU),并认为以20HU为阈值可有效鉴别良恶性结节,Yamashita等的结果相似;最近在一个严格控制的多中心研究中,Swensen 等对356个结节(171个恶性)的研究结果是恶性强化值38.1HU,良性强化值10.0HU,以15HU为阈值,其敏感性98%,特异性58%,准确性77%,≤15HU 诊断良性可靠性高。
国内也有不少研究,并将结节分为三类,提出强化值≤20HU 高度提示良性,20~60HU提示恶性,>60HU以炎性结节可能性增加,我们的研究结果与此一致。
增强的方式上,早期瘤灶强化多不均匀,晚期多趋均匀。
Yamashita等将强化形式分为4型,认为趋中央的强化包括均匀强化提示肺癌诊断,而趋周边的强化或包膜样强化则提示良性病变。
对瘤体内微血管密度(MVD)的研究发现,微血管密度与CT增强幅度呈正相关,腺癌的MVD高于鳞癌,低分化者的MVD高于高分化者,且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预后相关,刘士远等认为高MVD意味着预后不良。
5.结节征(nodule sign)与空泡征(vocule sign):前者指病灶内呈多个圆形结节样,即由多个结节组成,见于早期肺癌,其病理基础是肺癌的多灶性起源,尚未融合;后者指病灶内1-2mm(或<5mm)的点状透亮影,单个或多个,也主要见于早期肺癌,其病理基础主要是尚未被肿瘤破坏、替代的肺结构支架如肺泡、扩展扭曲的未闭细支气管等,部分是肿瘤坏死腔、含粘液的腺腔结构。
这两个征像常共存,提示早期肺癌的诊断。
6.空洞征(cavitation):指病灶内较大而无管状形态的透亮影,病理上指结节内有坏死液化并排出所致。
影像上定义为大于相应支气管经2倍、且与上下层面支气管不连续的灶内透亮影,或大于5mm的圆形或类圆形空气样低密度影,有多种形态,包括薄壁/厚壁空洞、中央性/偏心性空洞、壁光整或不规则、有无壁结节等。
肿瘤空洞多为中央性厚壁空洞,壁不规则,可有壁结节。
壁厚度≤4mm 倾向于良性,≥15mm倾向于恶性。
7.支气管征(broncHUs sign):上下层连续、长条或分支状、与支气管相关或血管伴行的小透亮影定义为支气管充气征(air bronchogram, AB征) 。
这种结节内支气管影在不同的病理条件下表现不同,有研究者提出对这种支气管的形态进行分析有助于定性诊断。
良性病变中的支气管结构完整、没有破坏,其内壁光滑,因而管腔多为正常形态。
恶性病变中的支气管一方面受到侵犯,导致管腔狭窄、截断、内壁不光、管壁增厚僵硬等;另一方面,肿瘤常有粘稠分泌物,可导致支气管扩张,远端粗于近端,这种支气管扩张虽也可见于良性病变,但少见;至于支气管的外压性改变则无定性意义。
8.钙化:对于一个周围性肺结节而言,出现钙化并不能排除肺癌,但钙化的出现仍然高度提示非肺癌病变。
明显的钙化在普通CT上即可辨认,但细微的钙化常常遗漏。
国外作者将钙化定义为CT值大于164HU的结构,以此为标准的阳性率低,因而国内有作者将阈值修正为100HU,但据我们的经验,阳性率仍然偏低。
需要注意HRCT常可出现假阳性,由于高分辨力算法的边缘增强效应可将非钙化结构误为钙化,慎用。
视窗phantom CT技术是用于分辨密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调整窗宽至最小(0-2HU),凡密度在窗中心以上的结构均可显示。
国外将显示钙化的窗中心定为164HU,我们则根据实际情况,将窗中心根据需要设定不同值,多次评价可较好地了解密度分布情况而非单一评价,这样可提高敏感性。
9.棘状突起(spiculate protuberance):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其意义有待进一步评价,一般认为这是一种介于分叶和毛刺之间的结构,较粗大,至少一侧膨隆,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有积极意义。
10.血管集中征指肿瘤结节与肺内血管之间的密切关系,CT上将一支或几支血管达到瘤体内或穿过瘤体、肺血管被牵拉向肿瘤移位、血管达到瘤体边缘截止等归于血管集中征。
从影像认识上尚未明确该血管是何种血管,也有作者称为支气管血管集中征,按此含义应指肺动脉分支;黄佐良等认为该征形成主要是“支气管动脉和其它动脉”,病理对照可发现出入肿瘤的动脉和静脉,但也未区分何种动、静脉。
Yang等作血管造影-病理相关性研究后认为:结节边缘的血管聚集为病灶内疤痕所致,也是结核瘤毛刺征的病理基础,血管聚集征和肿块远侧血管扩张征并非为周围型小肺癌所特有,在肺癌与结核瘤中出现率相似。
一般认为该征的出现有助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而有的作者认为只有肺静脉强相关性才提示肺癌的诊断,我们的工作尚未见到这种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