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巩固辅导七十八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1
民居----高中地理微专题拓展复习【考纲要求】与本主题相关的考纲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影响聚落形成与分布的地理要素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情分析】就近5年全国卷地理高考试卷分析来看,涉及“民居民俗”的地理试题考察多以考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为主。
试题多以民居为主题,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联系的情境,配合示意图、分布图,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及世界常见的民居类型2.理解民居与环境的关系3.分析小结“民居民俗”方向下的全国卷地理高考试题的常考方向、设问特征、答题角度。
【教学重点】理解民居与环境的关系,构建思维网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小结“民居民俗”方向下的全国卷地理高考试题的常考方向、设问特征、答题角度。
【教学方法】举例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教学课时】1--2课时【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播放动漫短片:《中国民居知多少》,简要介绍中国民居的发展历程、区域特色民居二、简要回顾初中涉及的中国著名民居1.主要民居:四合院、窑洞、蒙古包、水乡民居、傣家竹楼、骑楼、围屋……2.介绍重点:各民居的主要分布地区及突出特征、建筑目的三、以民居为主题的高考真题分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师生共同点评【真题类析】题目选取:(一)民居选址与环境(2018全国III卷)澳大利亚地下住宅,选择题一组3小题(2013海南卷)黄土高原“XX川”聚落,选择题一组2小题思考小结1:有哪些因素影响民居的选址?参考答案:宏观: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基础、交通、经济……微观:1.趋利: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自然、人文)2.避害:避开不利因素、自然灾害(二)民居规模与环境(2017海南卷)岭南山地集镇,二层三层开有外门,选择题一组3小题思考小结2:聚落的规模大小受什么因素影响?参考答案:1.自然因素:适宜聚落发展的自然地理空间(一般是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区)2.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活动规模、经济规模、交通联系……(三)民居形态与环境(2016海南卷)福建海坛岛面“房子像碉堡”,选择题一组3小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3
《城市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节内容主要是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市区位包括城市的位置和城市的分布两层含义。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
但在不同阶段,有其主导的区位因素。
课文按大纲要求,从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列出了影响城市区位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及政治、军事、宗教等六个主要因素,这六个因素彼此又有包含或交叉关系。
讨论影响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把眼光先放在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把这个城市吸引在一定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这样就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但需注意的是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远远不止这六项,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因素,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
教材处理:自然资源既属于自然条件,又属于社会经济条件。
在教材处理时,可先将自然资源列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以及地理分布和组合状况,对于某一生产部门的适合和保证程度是不同的,许多矿业城市都是随着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发展起来的。
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方式与方向,及其技术经济前提却属于社会经济条件。
可将其社会经济属性列在“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理解这些城市的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结合区位因素分析当地某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同学们综合分析复杂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社会调查活动,了解家乡城镇的发展变化,分析其主导因素的作用,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渗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影响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区位因素对不同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图片1][课件图片1]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回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16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 课程标准解读:本节课不是系统地学习各种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方方面面的影响,而是采用案例教学的思路,在自然条件中选择地表形态,利用图文资料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1. 本节课承接初中《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的知识,以及之前《河流侵蚀地貌与河流堆积地貌》的内容,探讨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同属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内容。
2. 本节的学习,对必修二城市聚落的学习埋下铺垫,对必修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必修三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本节课贯彻新课标要求,以河流地貌作为自然环境的代表,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是书本上缺少相关的案例和辅助材料,使内容略显抽象。
(三)学情分析:1. 知识基础:1)初中已经学习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2)通过之前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2. 认知能力:1)学生生活在珠江冲积平原上,对于河流地貌与聚落的分布有一定的感知;2)高中生思维敏捷,抽象思维、探究能力强,并且有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3. 不足之处:1)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提高;2)思考问题片面化,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3)实践经验少,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尚缺少认识,对地理现象的感性认知也较少。
(一)知识与技能:1. 观察珠江流域主要城市分布图,说出河流地貌与聚落之间的关系,描述河流从上游到下游聚落分布的大致趋势,进一步巩固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2. 对比珠江三角洲平原聚落分布图和华北平原聚落分布图,能辨别这两个冲积平原聚落规模有何不同,分析其原因。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学案)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学案导学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一)聚落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人类总称。
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设施和设施。
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2、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二)乡村聚落及其分布1.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等(2)社会经济因素:、、等2.乡村聚落形态:(1)乡村聚落按形态分哪两类?(2)在旱作农业区、丘陵地区、缺水的干旱地区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乡村聚落可分为三大聚落系统:(见下表)(三)城市与城市的形成1.城市特点:(1)以为主体。
(2)城市具有高度的性。
(3)城市是开放、不断运转的有机体。
2.城市的形成: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城市的形成条件:(1)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形成的物质基础(2)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四)世界城市的发展1.古城市分布: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上(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和便利的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
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2.古城市的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1)公元前3000——公元前1500年:城市的特点是:。
(2)公元1000年以后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的扩大和欧洲地中海沿岸的、文化,这时城市的特点是:。
(3)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欧洲的城市文明也长期衰落,这时的城市中心往往被所占据,道路常以为中心呈状分布。
(4)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突破了城墙、护城河的束缚,向扩展,城市与乡村的空间界限越来越模糊;城市不再只是消费中心,而成为中心。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选修4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共32张PPT)
最理想的地形 高原山区 热带地区
平原
多分布在山间 的盆地和谷地
多分布在高原 地势较高的地方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和 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而环境对人 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定限度,一旦人 类活动超越这一限度,就可能会造成生 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不尽 相同的,即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在城 市和乡村两类聚落地区,环境问题的表 现有何不同。
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 狮子山,东、南面比较开
夏季风 冬季风
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
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
分为三姑干流引入城中, 再分多股支渠流流贯大街 小巷。
青藏高 原
丽江
案例三: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山地
绿洲 山前塔冲克积拉扇玛 干 沙 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资源 丰富,交通便利………… 人类是在寻找一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包括房屋建
筑的集合体,
云南吊脚楼
以及与人们 生产生活相 皖南民居
关的各种设
施。 练一练:以下事物属于聚落组成部分的是( )
①房屋 ②工厂 ③公园 ④商店
客家民居土楼 ⑤道路
⑥教堂
⑦广场
窑洞(地坑院)
半坡原始村落
河谷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 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选择理由:
河谷阶地 河漫滩
接近水源 不会被洪水淹没 地形相对平坦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可以利用水运
课后探究
作为13朝古都,相对于更加平坦开阔的郑 州刘邦最终为什么选择定都长安?
影响聚落的分布除了地形还有什么其他因素, 如何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三、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1.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甲功能区是________,
乙功能区是________,其
布局特点是_________。
(2)图中绿化带的主要功能
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批发市场
区位选择的主要优势条件
是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15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0年10月,有烟雾从岛屿的火山口开始冒出
A
C B
在图中A、B、C中选出可供居民临时安置的村 镇,并说明原因。
A地,地形较平坦(与火山口之间有坡地阻 挡,处于风向垂直方向),交通便利。
。
(3)在a、b、c、d四地中,
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A.a
B.b
C.c
D.d
四、房地产开发选址的基本原则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大城市住宅小区示意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住宅小区由商业小区
、学校、医院和成片的
________、________组成。 该住宅小区位于________和 郊区之间。
思考: 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至象山、金虹山
丽江古 城远景
山:抵御西北风 海拔:海拔高,夏无酷暑
狮子 山
思考:塔里木盆地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 原因是什么?
多数的聚落都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平原上 因为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特别是有相对丰富 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极地地区的冰屋
聚落的特征 聚落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河流
社会经济 因素
自然资源 交通 政治、军事等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巩固第五十三篇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巩固第五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乡村集市一般分布在( )①较大的居民点附近②人口较少的地区③交通便利的地方④乡村手工业不发达的地区⑤较小的村落A、①③B、②④C、③④D、③⑤【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读“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地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
回答题。
在城市规划时,运用的地理新技术手段是( )A、RS,GPSB、GPS,GISC、GIS,RSD、RS,GPRS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B、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D、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小,日照多【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城市发展后期,城市社会经济表现为( )A、第二产业向中心迅速集中B、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C、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地位明显下降D、第一产业的地位显著提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城市和乡村的区别是( )①城市数量多,乡村数量少②城市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乡村以第三产业为主③城市与乡村相比经济收益高④城市具有中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具有密集性、中心性、开放性的特征。
下面有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片住宅、众多厂房等高大建筑和密集道路组成的集合体B、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是区域的中心C、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聚居的场所,有商店、医院、学校等生活服务设施D、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形成的农业人口聚居场所【答案】:第6题【单选题】古诗云:一阵风来一阵沙,有人行处没人家。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4
选修4城乡规划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生答。
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环境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
人类是在寻找一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如果是我们的话,我们也会选择在这些地方,其他人也2.聚落按照性质和规模,可分为: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是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焦地,主要分两种:集镇和村落。
城市聚落:是达到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现场问卷调查:(学生思考15″) 我印象中的聚落: (1)你的户籍所在地属于聚落的哪种类型呢? 城市 乡村 (2)你家住在平原还是山区? 平原 山区 (3)你能说说你家所在的聚落有何特点吗? 规模:大 小 人口:多 少 分布:集中 分散3.聚落的特点:想一想:比较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学生思考2min ) 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案例一:平原与山区的聚落 (1)假设你是部落首领,从地形角度,你会更倾向于我国的第几级阶梯建部落?理由? 生答。
师点拨:大家还记得我国地形三级阶梯的分布吗?(师在ppt 图上指出)所以你会更倾向于我国的第几级阶梯建部落,理由? (2)图中哪个是北方平原的聚落,哪个是南方丘陵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
(提示:从分布、规模、形态等方面考差别 乡村 城市景观差别 景观简单,建筑物密度小,道路单一 景观复杂,建筑物密度大,楼层高,交通线路纵横交错规模差别 人口规模小、密度低,建设用地规模小 人口规模大、密度高,建设用地规模大 功能差别 功能一般比较单一,第一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占重要地位 功能多样,以第二、三产业为主,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环境差别 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环境最强烈的场所 联系 一般来说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的出现。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1
一
二
三
四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主要特点 18 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注入了 工业革命 新的活力,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城 以后 市数目迅速增多,城市人口空前增长,城市用地规模迅 速扩大,很快便形成了一大批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图表导读教材图1.12 美索不达米亚灌溉平原上出现的古代城市 城市的产生需要有足够的农业剩余产品的供应,而灌溉等农业生 产技术的发展是农业增产的保障,中低纬大河流经的平原地区有利 于实施灌溉。本图片则说明了古代城市的形成与河流和灌溉农业 之间的密切联系。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拓展延伸如何区分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 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同、聚落特点也不同,突出反映在以下几点: (1)北方多平顶房,住宅有院落;南方房屋多斜顶、无院落,房前屋 后都是农田、菜地。(2)聚落规模及密度不同。北方多为大型聚落, 密度较小;南方多以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较大;西部多散居,密度较 小。(3)聚落形式不同。北方多团状聚落;南方分散型聚落和带状 聚落各占一定比例;西部多散居、流动性村落。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 点一
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包括哪些?不同地理 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1.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条件 有足够的生活和生产 河、湖、泉附近的向阳高 水源、地形 用水,防范洪涝灾害的 地或台地 侵袭 气候、地形、土壤、水 自然 气候、 地形、 原始采集、 渔猎时期,分布 源条件良好,成为天然 因素 水源、土壤 在山林、河湖、海滨等地 的“食物仓库” 农耕社会,选择在地形平 地形、 土壤、 适宜农耕,可获得足够 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 水源 的食物 良好的平原地区 乡村聚落的区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 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优质学案(共4页)
4.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概念和分类;2、通过案例材料,学会分析地形对聚落的分布、类型、规模及形成发展的影响。
【预习案】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来源: (阅读教材88到90页课文内容,完成自主学习填空)1.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
2.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和。
3.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____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空间分布聚落形态人口规模地区聚落规模平原地区集中呈型式丘陵和山区多呈状、状【探究案】案例1:黄河中游的原始村落——半坡村落(读课本P88阅读材料及图4-1和图4-2)(1)结合课本背景材料及上述图示,思考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2)当时先民选择这样的居住环境,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好处?案例2:高原上的水乡古城——丽江(读课本P89活动题2的材料及图4-5)丽江坐落在云贵高原上,坐落于丽江坝子的西北部,海拔2400余米,她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东诃、中河、西河)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流流贯大街小巷,使丽江形成独具风情的小桥、流水、人家,高原水乡。
(1)从地形角度分析,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来源:学#科#网Z#X#X#K](2) 归纳总结: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案例3:中国现代村落材料一:东部季风区——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高原和山地。
主要的地形区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主要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和华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最完整的二个大平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 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4)图中村落在未来最难形成城市的可能是________。 (5)如果未来丁形成城市,则其形成城市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
城市是达到一定人口 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
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1. 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 乡村——耕种,城市——上班 2、建筑等人文景观: 乡村——土屋,城市——钢筋水泥房 3、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乡村——差,城市——好。 4、其他……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镇)
中国
100万人以上
50~100万 人
20万~50 万人
6万~20万 人
中国人口:13亿
山间谷地和盆 地
干旱区 规模小而集中 点状、带状 泉水和河流附近 沙漠边缘绿洲
湿润区 规模小而分散
分散型
便于排灌,就近 管理
水稻种植区
交通发达 狭长,沿交通线
区
延伸
带状
便利的交通条件 临近交通线
商贸繁荣 区
规模较大
团状
商贸活动对人口 经济发达、交
的吸引
通便利地区
典例2 下列四幅图是“村落的四种平面形态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人口:2.47亿
美国
50万人以上
10万~50 2.5万~10 2500~2.5
万人
万人
万人
集市——城市
阅读:《我国早期的“村落”和“城市”》
城市的形成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课本中提到 的只是一方面,答案应该是多方面的,应 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古代城市规模小,四周多有城墙, 形态比较规则,以行政、军事为 主要职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43张PPT[可修改版ppt]
第三节 聚 落
因纽特人的住所——冰屋
严寒的气候环境和生活习惯。就地取材,建造冰屋。
热带雨林地区的民居
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雨 林乡村聚落常见双层竹楼,上 层住人,风大凉爽,同时避免 潮湿。而下层放杂物、养牲畜。
第三节 聚 落
东 南 亚 地 区 的 高 架 屋
热带斐济民居
热带地区的印第安人房屋
第三节 聚 落
第三节 聚 落
传统聚落是早先人类遗留给我们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恶化,许多传统聚 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通过了《保护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现在,许多传统聚落被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三节 聚 落
巴黎塞纳河岸
世界文化遗产——水城威尼斯
阿尔及利亚沙漠里零星分布的绿洲 聚落
第三节 聚 落
这些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所在的地区自 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在下面这些自然环境中的房屋应该设计成 什么样?
聚落与环境
第三节 聚 落
热带雨林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
内蒙古草原地区
沙漠地区
寒带地区
(提示:单击图片可链接到相关页面)
第三节 聚 落
观察不:不同的同自地然形环中境下的房屋有不同特点,主要考虑自然因素对生活、生 产聚的落影规响模。不聚一落多样建在条件优越的地区。
修四城乡规划第一
章第一节聚落的形 成和发展课件共43
张PPT
城市和乡村 聚落与环境 聚落的保护
第三节 聚 落
聚落
越来越多的居 所聚集起来,并建 有各种公共设施, 人们在这里进行劳 动生产和社会活动, 就构成了我们人类 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 聚 落
活动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答案:(1)东 平原 三 中低 降水 气温 河 流 航运 水源
这些地区首先出现城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连 天津 青岛 上海 (3)重庆 武汉 南京 上海 (4)西藏 海南省 宁波 福州 广州
栏 目 链 接
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示意图,完成(1)~(3)题。
栏 目 链 接
(1)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是: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丰富,便于______和为城市提供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2)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城市自北 向南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沿长江干流两岸,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自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 (2)从上图分析,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多诞生在______。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0
城市和城市化(学生版)二、主干知识思维导图考点一城市空间结构【高考真题】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变式训练】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城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7,回答第4-5题。
4.该城市A.I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II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IV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5.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考点二城市区位与城市等级【高考真题】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变式训练】4.图1为某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选修4
第十六页,共45页。
对点 演练
解析:一般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乡村和城市都 对地理环境和人类(rénlèi)的经济活动有重大影响;乡村和城市都 有区域差异,相比较而言,城市的区域差异要大一些。
答案:C
栏栏 目目
链链
接接
第十七页,共45页。
课前 演练
三、世界(shìjiè)城市和中国城市的发展
栏栏
目目
(fāzhǎn)水平较高,工业革命以来,城市不再只是消费中心,
链链 接接
而成为生产中心,城市一般以中心商务区为中心。
答案:C
第二十五页,共45页。
栏栏 目目 链链 接接
第二十六页,共45页。
例1 读以下我国“100万人口以上部分(bùfen)城市” 的分布图,完成(1)~(4)题。
栏栏 目目 链链 接接
高,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多。
目目 链链
在读图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沿海开放城市自北 接接
向南依次为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
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②西南三省一市一区指:四
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直辖市和西藏自治区。
第二十九页,共45页。
答案:(1)东 平原 三 中低 降水(jiàngshuǐ) 气温 河 流 航运 水源
3.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城市普遍发展。
(1)一方面,城市规模不断(bùduàn)扩大,城市建设
水平不断(bùduàn)提高。
栏栏 目目
链链
(2)小城镇迅速发展,城镇数目增加,城镇人口比重
接接
提高
第二十页,共45页。
课堂 研究
1.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城市的发展与分布主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共同制约,如下 图所示。
高中地理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二、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1.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差异指标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数量
人 口 构成 密度
人口少、规模较小
以农业人口为主 人口密度小
人口多、规模较大
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人口密度大
经济 以第一产业为主,经济相对落 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差异 后 经济相对发达
功能 功能单一,与自然条件密切相 区域的政治、经济、文
带状
便利的交通条
件 商贸活动对人
临近交通线
经济发达、
交通便利地
规模较大
团状
【知识拓展】
我国乡村三大聚落系统
南方聚落系统 西部聚落系统 帐幕式住宅
北方聚落系统
住宅 多平房,住宅 多斜顶,房前屋后都
形式 有院落 是农田或菜地
规模、 大型聚落、密 中小型聚落为主、密 小型聚落、密度 密度 度较小 聚落 形式 农业 生产 团状聚落 度最大 最小
一、影响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
1.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乡村聚落的区位 区位优势条件
水源、地形
自 然 因 素 地形、土壤、 气候、地形、
河、湖、泉附近的向阳 有足够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高地或台地 防范洪涝灾害的侵袭
原始采集、渔猎时期,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分布在山林、河湖、海 条件良好,成为天然的“ 滨等地 农耕社会,选择在地形 平坦、土壤肥沃、灌溉 条件良好的平原地区 食物仓库” 适宜农耕,可获得足够的
三、世界城市的发展
黄河—长江流域
内部结构
城市数目 城市人口 城市用地
四、中国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特点
政治 环境影响大。 (1)受⑯______
(2)地域发展不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
和发展巩固辅导七十八
第1题【单选题】
下图为中国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
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 )
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
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
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
D、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我国乡村集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大型村落
B、乡镇政府所在地
C、交通道口
D、手工业产品生产地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02年,浙江省已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看,以下不属于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是( )
A、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B、就业机会多
C、文化设施短缺
D、交通便利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为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下列城市的形成经历了a过程的是( )
A、纽约
B、上海
C、鞍山
D、巴西利亚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关于我国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正确表述是( )
①我国城市发展历史久远,城市化水平较高
②我国古代城市的形态结构政治色彩浓厚
③近代城市畸形发展,租界内的城市形态布局、功能结构带有强烈的半殖民地色彩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面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近十年该城市( )
A、城区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B、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C、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D、郊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位于北京市西北山区的北沟村,面积3.22knl,,距北京市中心约50km,当地村民以售卖板朵、核桃等土特产品为生。
2006年起,不少国际友人在此租赁房屋,带来异域文化。
在美丽乡村规划中,北沟村和周边村庄联合打造国际元素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长城国际文化村”。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北沟村规划为“长城国际文化村”主要依托其独特的( )
A、地域文化
B、发展机遇
C、生态环境
D、山地风光
制约北沟村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基础
B、人口规模
C、土地资源
D、国家政策
建成“长城国际文化村”后,吸引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是
A、种植业
B、制造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具有密集性、中心性、开放性的特征。
下面有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片住宅、众多厂房等高大建筑和密集道路组成的集合体
B、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是区域的中心
C、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聚居的场所,有商店、医院、学校等生活服务设施
D、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形成的农业人口聚居场所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城市与乡村相比,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密集
B、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C、高效率和高效益
D、多功能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中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 )
①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②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普遍存在
③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差异大
④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发展速度滞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读下图,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安徽省将在统筹协调好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构筑以合肥为中心的“1+10”江淮城市群。
读江淮城市群城市分布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城市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合肥、安庆、无为
B、服务职能由多到少排序:合肥、滁州、定远
C、小学数量由多到少排序:六安、安庆、庐江
D、小汽车专卖店布局先后排序:合肥、马鞍山、庐江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城市和乡村的区别是( )
①城市数量多,乡村数量少
②城市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乡村以第三产业为主
③城市与乡村相比经济收益高
④城市具有中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