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灯下漫笔(节选)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课《灯下漫笔》
———————————————————————————————— 作者:
———————————————————————————————— 日期:
ﻩ
第一单元 抨击时弊 忧思家国
第1课 灯下漫笔(节选)
【文本导读】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一直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地位。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麻木;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革命昙花一现,紧接着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黑暗中国亟待彻底的革命。另一方面,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开始大声疾呼,要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并荷戟奋战,要“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但是,统治阶级及一些反动的复古主义者,却极力鼓吹中国的所谓精神文明,妄图维护封建主义的文化,维护人吃人的等级制度。这就需要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揭露复古派的阴谋,擦亮广大人民的眼睛,于是,作为已觉醒的先驱者之一的鲁迅写了一系列文章予以反击,本文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那个时代……
④题名·提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兑现·兑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练习:第一单元 第1课 灯下漫笔(节选) (含解析)
一、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
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
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
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能定。
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
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
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
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
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
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
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
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
【语文】高中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课《灯下漫笔(节选)》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1课灯下漫笔(节选)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嗜.好(shì)给.与(ɡěi)兑.现(duì)数.见不鲜(shuò)B.编纂.(zuǎn) 胪.欢(lú) 行.市(hánɡ) 及汝偕.亡(jié)C.累.赘(léi) 钦.定(qīn) 磕.头(kē) 溘.然长逝(hè)D.杀掠.(lüè) 不屑.(xiè) 避难.(nàn) 朝.三暮四(zhāo)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莫名.其妙名.副其实不可名.状不名.一文B.数.见不鲜数.典忘祖数.以百计劫数.难逃C.蒸蒸日.上日.新月异日.上三竿日.薄西山D.直.截了当心直.口快直.言不讳直.言贾祸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但外国银行的钞票这时就等于现银,如果..他借给你这钞票,也就借给你真的银元了。
B.对于..稍明事理的人,则不必是“特殊知识阶级”,也早不将沉重累坠的银元装在怀中,来自讨无谓的苦吃。
C.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
D.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所以..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课《灯下漫笔》
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国第1课灯下漫笔(节选)【文本导读】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一直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地位。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麻木;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革命昙花一现,紧接着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黑暗中国亟待彻底的革命。
另一方面,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开始大声疾呼,要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并荷戟奋战,要“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但是,统治阶级及一些反动的复古主义者,却极力鼓吹中国的所谓精神文明,妄图维护封建主义的文化,维护人吃人的等级制度。
这就需要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揭露复古派的阴谋,擦亮广大人民的眼睛,于是,作为已觉醒的先驱者之一的鲁迅写了一系列文章予以反击,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那个时代……【作者卡片】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累.坠( ) ②编纂.( ) ③嗜.好( ) ④兑.现( ) ⑤万姓胪.欢( ) ⑥折.价( ) ⑦杀掠.( ) ⑧数.见不鲜( ) ⑨国粹.( ) ⑩不肖.( ) ⑪鉴略.( ) ⑫时日曷丧..( ) ⑬新颁.( ) ⑭勒.令( ) ⑮木塞.( ) ⑯复辟.( ) ⑰黄巢.(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巢 窠 ②⎩⎪⎨⎪⎧ 兑 蜕 ③⎩⎪⎨⎪⎧ 鉴 签④⎩⎪⎨⎪⎧ 曷 溘 ⑤⎩⎪⎨⎪⎧ 孺 嚅濡⑥⎩⎪⎨⎪⎧ 嗜 耆 蓍 ⑦⎩⎪⎨⎪⎧ 胪 颅鲈⑧⎩⎪⎨⎪⎧ 殃 泱 怏 ⑨⎩⎪⎨⎪⎧ 倘 徜 淌 ⑩⎩⎪⎨⎪⎧ 纂 篡攥 ⑪⎩⎪⎨⎪⎧ 详 祥 佯 ⑫⎩⎪⎨⎪⎧ 偕 揩 楷 谐⑬⎩⎪⎨⎪⎧ 萃 粹瘁悴 猝3.近义词辨析①退化·蜕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兑现·兑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执迷·执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题名·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文章开始叙述“我”兑换现银一事有什么作用?点拨从结构上看,兑换现银起了一个引子的作用,作者从切身的生活小事中引出本文“漫笔”的话题——“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灯下漫笔(节选)_课件
杂文及其特点
1.含义 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
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 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 论等文体的总称。
2.杂文的历史演变
先 秦:诸子百家的杂文。宋玉《答楚王问》、 枚乘的《七发》
汉 魏:扬雄的《连珠》
南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杂文” 一章中第一次提出“杂文”这个概念,并把它当 作一种独立的文体 。
主要作品
小说集: 《呐喊》(1922)、《彷徨》
(1926)、《故事新编》(1936)。 散文集:
1927年北京北新书局初版 散文诗 集《野草》;1928年北京未名社初版 《朝花夕拾》(《旧事重提》)。
杂文集: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 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 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 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 文二 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
3.文中作者为什么要感谢“能疾首蹙额中憎 恶中国”的人?
提示:因为他们看清了中国当下的 现场,并当前中国社会的各种弊端表达 了不满,起码并不是所谓的征服者和外 来侵略者。
小结
作者借白人到中国后不愿回去 的故事,总结了中国当下的文明现 状,阐述了这种奴性文明产生的原 因,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及青年一 代的期望。在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剖 析中,对国民命运的高度概括中, 对未来时代的深切期盼中,充满了 鲁迅先生一种沉痛而炽热的情感, 充满了昂扬的战斗的激情。
唐 代:韩愈的《杂说》、柳宗元的《桐叶封弟 辨》
明 代:刘基的《卖柑者言》
3.杂文的特点 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语文版】高中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课《灯下漫笔(节选)》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1课灯下漫笔(节选)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嗜.好(shì)给.与(ɡěi)兑.现(duì)数.见不鲜(shuò)B.编纂.(zuǎn) 胪.欢(lú) 行.市(hánɡ) 及汝偕.亡(jié)C.累.赘(léi) 钦.定(qīn) 磕.头(kē) 溘.然长逝(hè)D.杀掠.(lüè) 不屑.(xiè) 避难.(nàn) 朝.三暮四(zhāo)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莫名.其妙名.副其实不可名.状不名.一文B.数.见不鲜数.典忘祖数.以百计劫数.难逃C.蒸蒸日.上日.新月异日.上三竿日.薄西山D.直.截了当心直.口快直.言不讳直.言贾祸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但外国银行的钞票这时就等于现银,如果..他借给你这钞票,也就借给你真的银元了。
B.对于..稍明事理的人,则不必是“特殊知识阶级”,也早不将沉重累坠的银元装在怀中,来自讨无谓的苦吃。
C.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
D.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所以..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灯下漫笔(节选) 学案 (2)
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灯下漫笔(节选)学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嗜.好(shì) 给.与(ɡěi) 兑.现(duì) 数.见不鲜(shuò)B.编纂.(zuǎn) 胪.欢(lú) 行.市(hánɡ) 及汝偕.亡(jié)C.累.赘(léi) 钦.定(qīn) 磕.头(kē) 溘.然长逝(hè)D.杀掠.(lüè) 不屑.(xiè) 避难.(nàn) 朝.三暮四(zhāo)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莫名.其妙名.副其实不可名.状不名.一文B.数.见不鲜数.典忘祖数.以百计劫数.难逃C.蒸蒸日.上日.新月异日.上三竿日.薄西山D.直.截了当心直.口快直.言不讳直.言贾祸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但外国银行的钞票这时就等于现银,如果..他借给你这钞票,也就借给你真的银元了。
B.对于..稍明事理的人,则不必是“特殊知识阶级”,也早不将沉重累坠的银元装在怀中,来自讨无谓的苦吃。
C.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
D.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所以..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名师精编--2015-2016学年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灯下漫笔(节选)课件9A
朗读1——5段 思
考
①作者从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小事联 想到重大的社会历史问题的?
“钞票贬值”事件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 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以小见大
②“ 钞 票 贬 值 ” 和 “ 极 容易变成奴隶”两者之 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钞票贬值
联 系
“变成奴隶”
心 理 变 化 类 似 受损害不痛苦反快乐 开始:银元装在怀中 将人不当人,不及牛马 沉重累赘 后来:尽管打了折扣
(摘自《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补充注释
3 有关张献忠的记载
(1) 壬子,献忠复陷六安,将州民尽断一臂, 男左女右。 (2) 十六年(癸未,1643年)正月辛酉,张献忠 以二百人夜袭,陷蕲州。明日,令荐绅、孝廉、文 学各冠带自东门入,西门出,尽斩之,遂屠蕲州。 留妇女毁城,稍不力,即被杀。
(1)执迷:原指坚持错误,文中为“对某一事物 坚持不,不能解脱”之意。 (2)嗜(shì)好:特殊爱好。 (3)兑(duì)现:这里指钞票换银元。兑,换。 (4)降格以求:降低标准来寻求办法。 (5)乱离人:放战乱时代流离失所的人。 (6)皇恩浩荡:皇帝恩德广大无边。
(7) 时日曷 ( h é ) 丧:时日,指残暴统治者夏桀 ( 时在这里作“是”“这个”解 ) ;曷,何不; 丧,灭亡。 (8)厘定:整理制定。 (9)发祥:最初发生。 (10)先儒:这里指孟子。 (11) 国粹:原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有 讽刺之意。 (12)神往:心里向往。 ( 13 ) 一治一乱;一个时期太平,一个时期混乱。
2 有关黄巢的记载
(1)879年5月,黄巢暴怒之下攻占并洗劫了广州, 使这一大港口变成废墟。有的材料估计死者高达 12 万人,其中大多数是来自东南亚、印度、波斯 和阿拉伯地区的外国商人,而当时广州全部人口 才20万。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3灯下漫笔(节选)(第一课时)
13.灯下漫笔(节选)●从容说课《灯下漫笔》写于1925年末。
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已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并开始荷戟奋战,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鲁迅正是这少数觉醒的先驱者之一。
文中,鲁迅一方面深入了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特点,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得出一个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偏激却又深刻的结论,即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只有两个时代:一是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另一方面鲁迅思考国民性问题,批判了国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
这两方面融为一体,互相补充构成了文章的主题。
鉴赏时,结合背景和鲁迅思想,指导学生重点理解这一主题思想的深刻含义。
本文结构严谨,浑然成篇。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五段)是全文的引子,叙述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从钞票兑换现银这件事联想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第二部分(第六至第十一段),回溯中国历史,阐明观点,指出中国历史只能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第三部分(第十二至第十四段),讽刺当时的现实,实际上还是循环在这两个时代的阴影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实际上是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鲁迅杂文,包含着强烈的爱憎感情,全文感情基调以怒和怜为主,愤怒、讽刺、批判、同情融为一体。
因此文章的披情入理、情景交融的写法也是本文的一大鉴赏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鲁迅先生对国民奴性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刻解剖。
2.理解鲁迅先生所提倡的“第三样时代”的内涵,明确历史使命,创造第三样时代。
能力目标1.品味文章中含义丰富的语句,学习作者以情入理,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灯下漫笔(节选)》精品 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国第1课灯下漫笔(节选)【文本导读】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一直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地位。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麻木;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革命昙花一现,紧接着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黑暗中国亟待彻底的革命。
另一方面,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开始大声疾呼,要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并荷戟奋战,要“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但是,统治阶级及一些反动的复古主义者,却极力鼓吹中国的所谓精神文明,妄图维护封建主义的文化,维护人吃人的等级制度。
这就需要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揭露复古派的阴谋,擦亮广大人民的眼睛,于是,作为已觉醒的先驱者之一的鲁迅写了一系列文章予以反击,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那个时代……【作者卡片】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累.坠( ) ②编纂.( ) ③嗜.好( )④兑.现( ) ⑤万姓胪.欢( ) ⑥折.价( )⑦杀掠.( ) ⑧数.见不鲜( ) ⑨国粹.( )⑩不肖.( ) ⑪鉴略.( ) ⑫时日曷丧..( )⑬新颁.( ) ⑭勒.令( ) ⑮木塞.( )⑯复辟.( ) ⑰黄巢.(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 巢( )窠( ) ②⎩⎨⎧ 兑( )蜕( ) ③⎩⎨⎧ 鉴()签() ④⎩⎨⎧ 曷( )溘( ) ⑤⎩⎨⎧ 孺( )嚅( )濡( ) ⑥⎩⎨⎧嗜( )耆( )蓍( ) ⑦⎩⎨⎧ 胪( )颅( )鲈( ) ⑧⎩⎨⎧ 殃( )泱( )怏( ) ⑨⎩⎨⎧倘( )徜()淌( ) ⑩⎩⎨⎧ 纂( )篡( )攥( ) ⑪⎩⎨⎧ 详( )祥( )佯( ) ⑫⎩⎨⎧偕( )揩( )楷( )谐( )⑬⎩⎪⎨⎪⎧ 萃( )粹( )瘁( )悴( )猝( )3.近义词辨析①退化·蜕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兑现·兑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执迷·执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题名·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文章开始叙述“我”兑换现银一事有什么作用?点拨从结构上看,兑换现银起了一个引子的作用,作者从切身的生活小事中引出本文“漫笔”的话题——“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讲义:第一单元 第1课 灯下漫笔(节选)
灯下漫笔(节选)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纵横九万里;中国的历史有着漫长而复杂的过去,上下五千年,多少帝国王朝盛衰荣败,多少帝王将相粉墨登场,厚重的史书演绎了他们一个又一个风流倜傥的故事,却很少为普通平凡的老百姓撒一把同情之泪。
近代思想家鲁迅以他深沉的笔触,深刻地接触到这个层面,给我们以深刻地警醒……大连丸上那个时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那个时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热血报国”是无数爱国青年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
他们沸腾的热血,奔涌着激情;不屈的傲骨,支撑着尊严。
他们离开故土,满怀着希望,踏上航船,去寻求光明,寻找报效祖国的道路。
道士塔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有一种文化,灿烂辉煌,吸引各方贪婪攫取的目光;有一种文化,命运多舛,短短10年,就成为我们永久的痛——它,就是我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代表——敦煌文化。
它究竟怎样成为我们永久的痛?谁应为它的悲剧负责?第1课灯下漫笔(节选)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赏析】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明月的清辉洒落大地……开篇就用“雪净”、“牧马”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色里,不知哪座戍楼中的士兵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为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色和香洒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边境的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梅花,自然萌生思乡之心,但情绪却并不低沉,这是由于诗人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思考】赏析“借问梅花何处落”一句的巧妙之处。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嗜.好(shì) 兑.现(duì) 勒.令(lè) 偕.同(xié) 钦.定(qīn) 编纂.(zuǎn) 万姓胪.欢(lú) 妇孺.(rú) 2.多音字便⎩⎪⎨⎪⎧便.当(biàn )便.宜(pián ) 折⎩⎪⎨⎪⎧折.价(zhé)折.本(shé) 数⎩⎪⎨⎪⎧数.见不鲜(shuò)数.字(shù) 二、字形辨认⎩⎪⎨⎪⎧巢cháo (巢穴)窠kē(窠臼) ⎩⎪⎨⎪⎧兑duì(兑换)蜕tuì(蜕化) ⎩⎪⎨⎪⎧鉴jiàn (鉴定)签qiān (签名) ⎩⎪⎨⎪⎧纂zuǎn (编纂)篡cuàn (篡夺) ⎩⎪⎨⎪⎧孺rú(妇孺)嚅rú(嗫嚅)糯nuò(糯米) ⎩⎪⎨⎪⎧偕xié(偕同)揩kāi (揩油)楷kǎi (楷模)三、词语辨析1.执迷·执著 “执迷”,指因对某人或某一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练习:第一单元 第1课 灯下漫笔(节选) 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一、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
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
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
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能定。
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
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
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
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
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
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
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
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
《灯下漫笔(节选)》教学设计1
灯下漫笔(节选)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灯下漫笔(节选)》的背景和作者;2.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文学特点;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灯下漫笔(节选)》的文学价值;2.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了解《灯下漫笔(节选)》《灯下漫笔(节选)》是中国现代散文作家余秋雨的作品,通过文笔婉约而充满情感的叙述,描绘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温馨画面。
学生们将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作品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 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学形式,它以散发性、抒情性、多样性为特点。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情感表达、意象的运用以及节奏感的把控等。
同时,通过对《灯下漫笔(节选)》的分析,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散文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和讨论,学生将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学生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灯下漫笔(节选)》的背景和作者,唤起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Step 2:阅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灯下漫笔(节选)》,理解其中的情感描写、人物刻画以及意象运用等方面的技巧和特点。
教师可分组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Step 3:分析散文特点(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灯下漫笔(节选)》的理解和感受,帮助他们逐步认识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情感表达、自由度和多样性等方面的特点。
Step 4:撰写读后感(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份读后感。
教师指导学生在读后感中结合《灯下漫笔(节选)》的情感描写、人物刻画以及意象运用等方面,展示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思考。
Step 5:分享与讨论(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读后感进行分享,并进行互相讨论和交流。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国第1课灯下漫笔节选课件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四、词语释义 ①执迷:__原 __指 ___坚__持__错__误__,__文__中__为__“__对__某__一__事__物__坚__持__不__放__,__ __不__能__解__脱__”__之__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降格以求:__降__低__标__准__来__寻__求__办__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乱离人:__战__乱__时__代__流__离__失__所__的__人__。_________________ ④皇恩浩荡:_皇__帝__恩__德__广__大__无__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时日曷丧:时__日__,__指__残_暴__统__治__者__夏__桀__;_曷__,__何__不__;__丧_,__灭__亡__。 ⑥厘定:__整__理__制__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国粹:_原__指__我__国__固__有__文__化__中__的__精__华__,__这__里__有__讽__刺__之__意__。___
4.如何理解本文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与剖析?
【点拨】 在本文第一部分中,作者对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刻 的剖析,认为中国漫长的历史,其实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 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两者的交替循环,这一根据极 其确切,因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 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 的”。所谓“下于奴隶的时候”就是指“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 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这两种时代的交替循环。作者对 中国历史的反思与概括,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压迫的本质,体现 了他那深邃的历史洞察力,醒人耳目,撼人心魄。
灯下漫笔(节选)
一、写法归纳 语言富有力度
鲁迅《灯下漫笔》(节选)原文
鲁迅《灯下漫笔》(节选)原文鲁迅《灯下漫笔》(节选)原文灯下漫笔(节选)鲁迅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
听说连一向执迷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很乐意收受,行使了。
至于稍明事理的人,则不必是特殊知识阶级,也早不将沉重累坠的银元装在怀中,来自讨无谓的苦吃。
想来,除了多少对于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的人物之外,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
但可惜后来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就是袁世凯②想做皇帝的那一年,蔡松坡③先生溜出北京,到云南去起义。
这边所受的影响之一,是中国和交通银行的停止兑现。
虽然停止兑现,政府勒令商民照旧行用的威力却还有的;商民也自有商民的老本领,不说不要,却道找不出零钱。
假如拿几十几百的钞票去买东西,我不知道怎样,但倘使只要买,一盒烟卷呢,难道就付给一元钞票么?不但不甘心,也没有这许多票。
那么,换铜元,少换几个罢,又都说没有铜元。
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怎么会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
但外国银行的钞票这时就等于现银,他如果借给你这钞票,也就借给你真的银元了。
我还记得那时我怀中还有三四十元的中交票④,可是忽而变了一个穷人,几乎要绝食,很有些恐慌。
俄国革命以后的藏着纸卢布的富翁的心情,恐怕也就这样的罢;至多,不过更深更大罢了。
我只得探听,钞票可能折价换到现银呢?说是没有行市。
幸而终于,暗暗地有了行市了:六折几。
我非常高兴,赶紧去卖了一半。
后来又涨到七折了,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的性命的斤两。
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
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⑤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
【灯下漫笔(节选)】灯下漫笔全文赏析
【灯下漫笔(节选)】灯下漫笔全文赏析教学设计示例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把握课文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构思特点。
二、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认识鲁迅对人对事件内心反应的关注,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注,从而领会课文思想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思路和结构来体会鲁迅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历史现象、社会现实和国民灵魂的深入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曾拜读过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认识了《故乡》里木偶人般的中年闰土,结识了《藤野先生》里挟着一叠大大小小书来上课的藤野严九郎,也曾为《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象征封建势力的雷峰塔的倒掉而拍手称快。
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近鲁迅,再一次捧读他的文章-------教师板书:灯下漫笔二、解题投影:“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一点声音也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萧红)投影:鲁迅先生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
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夜中观察,夜中思考,夜中漫笔)投影:“漫笔”——“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
“漫笔”,是散“漫”无拘、笔随心意、兴之所至的一篇随笔。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925年4月29日这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的1什么呢?鲁迅用他那双“看夜”的眼睛,看到了生活(历史)深处的什么?(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三)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1.作者从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小事联想到重大的社会历史问题?2.钞票贬值”和“极容易变成奴隶”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作者如何一步步推导出中国历史可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个结论的?4.鲁迅为什么号召青年“创造这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四)明确1.集体诵读课文,重点听个别字读音是否准确。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练习:第一单元 第1课 灯下漫笔(节选) 迁移运用巩
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钞.票(chāo)奴婢.(bì) 要挟.(xié) 难.兄难弟(nàn) B.畜.牧(xù) 嗜.好(shì) 讣.告(pù) 鞭辟.入里(pì)C.庇.护(bì) 兑.现(duì) 媲.美(pì) 万乘.之君(shènɡ) D.胪.欢(lú) 钦.定(qīn)编纂.(zuǎn)莘.莘学子(shēn)解析:选B。
B项,“讣”应读fù。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雷坠富翁服役心悦诚服B.勒令特殊杀掠太平盛事C.妇孺国粹便当莫名其妙D.漫不经心残羹冷灸荒诞不经雷霆万钧解析:选C。
A项,雷—累;B项,事—世;D项,灸—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科学自立是国家自立的基础,科学自立的前提是科学自信。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外科学得到大幅传播,技术创新能力也在提升,但________的是,目前科学自信的程度与民族复兴的需要还远不相称。
核心问题是,价值取向基本上唯欧美马首是瞻。
________,可能导致民族心理的附庸化,危及自主创新和国家主权。
科学是一种兼有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特殊文化,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有基础性和牵引性作用,因此有必要提升科学自信,使之成为国家自信的支撑。
科学的本性在科学潜质,这种潜质可以从哲理自信、语言自信和精神自信三个方面来体现。
技术背后是科学,科学背后是哲学。
关于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带来生态灾难而且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
汉语单词传递信息量与所用音节数的比例之高,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汉语思维的简明程度和快捷程度都遥遥领先于其他语言,对信息的理解和反馈相当有利,能充分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
自然经济的母体孕育出中国神话,中国神话充满________的精神,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
灯下漫笔(节选)知识要点
灯下漫笔(节选)知识要点一、关于背景1925年前后(此间鲁迅先生小说集《彷徨》问世),中国社会异常黑暗。
社会上章士钊的复古言论甚嚣尘上,胡适极力掀起“整理国故”的复古风潮,更有反动政府的文化围剿(杨荫榆、陈西滢等人便是御用吹鼓手)。
鲁迅先生冷峻、沉静地审视社会风云,虽有“彷徨”,但仍然不断地对“国民性”进行探讨,深刻揭示群众的思想上的愚弱、懒惰、巧滑等劣根性。
“议论文往往执滞在几件小事情上”,“遇到这些小事情,而偏有执滞于小事情的脾气”(《〈华盖集〉题记》),这种执着的精神在《灯下漫笔》中已经十分清楚。
为痛斥复古者的谰言,为痛击愚昧同胞一掌并使之猛醒,更为了激励青年开创未来而写下了本文。
第一部分发表于1925年5月1日《莽原》第2期,第二部分发表于5月22日《莽原》第五期。
二、内容分析课文只选了《灯下漫笔》的第一部分。
原文由两部分组成。
分别在1925年5月1日和22日《莽原》的二期和五期发表。
全文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所谓中国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青年的使命”!全文两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
第一部分侧重于谈古,第二部分侧重于论今。
两者既紧密贯通,又可以独立成文。
课文所选的第一部分,一共14段文字。
文章在准确剖析中国历史的基础上,把中国历史概括为“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这正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
由钞票贬值而引起对“人”的价格贬值的思考。
写北京的钞票兑现难,写自己的真实感受,钞票跌价,自己赔钱,反而“非常高兴”。
为下文做铺垫。
第1段,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开端。
“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见好,因此执迷现银的乡下人,稍明事理的人都乐意收受钞票。
本段的第④句陡然一转“后来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引出了下文。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节选)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节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鲁迅先生对国民奴性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刻解剖。
2、理解鲁迅先生所提倡的“第三样时代”的内涵,并明确历史使命,创造第三样时代。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构思特点。
2、抓住关键语句品位鉴赏语言,体味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
德育目标体会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冷静的理性分析中所包含的强烈情感。
2、学习本文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构思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概括——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并理解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
2、理解“人”的价格。
3、理解“第三样时代”的内涵。
[教学方法]点拨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解鲁迅先生对国民奴性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刻解剖。
2、理解鲁迅先生所提倡的“第三样时代”的内涵,并明确历史使命,创造第三样时代。
[教学过程]一、导入没有伟大民族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因鲁迅之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郁达夫《怀鲁迅》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1936年10月,鲁迅逝世。
就在安葬鲁迅的第三天,郁达夫带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段堪称警世格言的文字。
读了《灯下漫笔》一文,我们就更明为什么说“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二、解题漫笔: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既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还是散“漫”无拘、兴之所至的笔墨趣味。
鲁迅说到自己“动起笔来,总是离题有千里之远”“总是胡思乱想,像断线的风筝收不回来”(《在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所说的就是指写作时想象思维发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集外集》、 《南腔 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热风》、《三闲 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解析文题
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他写过《夜颂》,说自己是 “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 自在暗中,看一切暗”。那么,那一时刻,1925年4月29日这 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么 呢?
作者为什么说“极容易变成奴隶”?为 什么成为奴隶还“万分喜欢”?
明确:
“极容易”说明中国的“乱”是长期的, “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 隶而不得”;他们把做奴隶当成一种奢望, 甚至是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 了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就 “万分欢喜”了。这句话表达了对封建专制主义
“漫笔”,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借事抒 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 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 来”的思维方式。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其漫延无际的笔墨、 心绪、思维,从散漫无序中抓住其思想要点——作者独具“夜 眼”,对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历史的独特发现。
—郁达夫《怀鲁迅》
1936年10月,鲁迅逝
世。就在鲁迅安葬后的第三 天,郁达夫含着悲愤的心情 写下了这段堪称警世格言的 文字。今天,我们学习鲁迅 先生《灯下漫笔》这篇文章, 就会明白为什么说“中国还 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 国家”。
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灯下漫笔(节选)
教学目标 :
1.理解鲁迅对国民奴性的深刻认识 和对中国历史的深刻解剖。 2.了解鲁迅的爱国精神和伟大的人 格。 3.理解作者由小见大、情理交融的 写作手法。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 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 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 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 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 奴隶之邦。因鲁迅之一死, 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 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 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 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 的国家。
1.文章是由什么日常 小事引发出大话题的? 二者之间有何联系? (1——5段)
钞票贬值
联系
开始:钞票不能兑银
少换点也可以 后来:尽管打了折扣
变成奴隶 将人不当人,不及牛马 羡慕牛马 略等于牛马
沉甸甸的觉得 安心,喜欢
心悦诚服,恭颂 太平盛世
奴性心态:容易满足,安于现状,自我陶醉。
写法:直写事实,由小及大
文章做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 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 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 无比,它象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的寄生在国民身上, 禁锢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且麻木;另一方面, 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已经开始大声疾 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并开始荷戟奋战, 要“肩住了黑暗的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鲁迅先生作为少数的先驱者之一,从旧营垒中走来, 对中国历史有过深刻研究,对中国社会“吃人”的本 质看的十分清楚。
和蒙昧主义的统治、国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的 鞭挞和批判。
中国的老百姓,几千年来饱受重压和杀戮, 从来没有享受到做“人”的尊严和权利, 对此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哀其不幸”--同情、怜悯百姓的不幸遭遇 。
“怒其不争”--讽刺、批判百姓的国民劣根 性。
4.鲁迅先生为什么提 出“创造这中国历 史上未曾有过的第 三样时代,则是现 在的青年的使命”?
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是什么呢?
(12——14段)
鲁迅生活的时代是怎样的社会现实?
老百姓的愿望是什么?鲁迅又持何种态度?
明确: ①强盗官兵交互为祸——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 代”。
②虽对现实不满,但“神往”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 时代,丝毫没有走出奴隶时代的要求。
③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法掩饰内心的绝望与悲 凉,才不得不发出震天一吼:“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 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2.文中谈论的对象主要 涉及哪几个方面?
作者对他们分别下了 什么结论? (6——11段)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中国人(百姓)
——“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 过是奴隶”和“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 还万分喜欢”。
统治者(一种暴力) ——统治者对百姓只是进行压迫、剥削、杀戮,从来 没给过他们做人的资格。
写法:披情入理、情理交融
你认为“第三样时代”应该是一个什么 样的时代?怎样才能创造“第三样”时 代?
明确:
“第三样时代”是一个民主自由的 时代,是老百姓真正“做人”、掌 握自己命运的时代。
打破身上的枷锁,推翻旧制度。
思
现 实(引子)
路
事(兑钞) 现象(治与乱) 本质 做不成奴隶
共同本质:百姓始终是奴隶(牛马)
划分标准:按“人”的价格的贬值程度来划分。 “‘人’的价格”指做人的资格,做人的尊严。
文中举出了哪些例子属
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 代”?你能否再作些课外 补充?
文中的例子: ①五胡十六国的时候 ②黄巢的时候 ③五代的时候 ④宋末元末的时候 ⑤张献忠的时候
3.如何理解“我们极 容易变成奴隶,而且 变了之后,还万分喜 欢”这句话的含义?
做稳了奴隶
现实 (号召)
不满 创造(第三样时代)
感情: 对老百姓:同情、讽刺
对统治者:愤怒、抨击
对中国社会:不满现实、 期盼未来
主旨:
批统治者之专制, 揭老百姓之奴性, 号召青年创造“第三样 时代”。
5.本文在写作上有哪 些特点呢?请在文中 找出佐证。
中国社会(时代) ——概括为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
这两个时代分别有什么特征?其共同本质是什么? 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兵荒马乱 ,奴隶 规则被毁得粉碎,强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百姓是牛 马甚而不及牛马。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天下太平,有一 定的主子和规则,百姓纳粮磕头颂圣,意志却被主子 宰割。百姓是奴隶,是人而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