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基于东盟国家大众媒体涉华报道的舆情分析
推特上中国形象的主题与情感分析
推特上中国形象的主题与情感分析作者:肖明易红发来源:《对外传播》2017年第03期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即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总和)和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展示的整体面貌,以及国际社会对其综合实力、核心价值观和整体面貌的感受和评价。
传统的国家形象研究有两种途径,一是对媒体上特别是主流报纸上有关中国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二是针对民众进行调查,来了解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评价。
自2006年推特(Twitter)诞生以来,自媒体或称社交媒体成了传统媒介机构与公众发表意见的新平台。
本研究中,我们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对推特上涉及中国的英文热门推文进行了分析。
研究目的是了解和描述推特英语用户在发布的热门推文中,涉及中国时关注的是哪些主题,呈现出来的态度及情感又是怎样的,以期对对外传播工作有所启示。
一、研究方法推特平台上共有超过30种的语言版本,但主要语言为英语,本研究以英文版本为研究范围,研究对象是海外媒体及公众所发布的涉及中国、中国人的热门推文。
采用新兴的文本挖掘方法,对非结构化的推文文本进行挖掘和处理,工作流程包括了文本的获取、分词与过滤、主题建模、情感分析四个步骤。
1.文本数据的获取在获取文本数据过程中,我们不区分大小写,以“China”或者“Chinese”为关键词对热门推文进行了检索。
热门推文是被转推或被收藏过的推文。
搜索热门推文而不是全部推文,主要是考虑到了热门推文的影响力以及工作量问题。
所搜索语言为英语,这主要是考虑到推特用户的主要语言为英语,用户所发布的推文也多为英文。
推特是在2006年3月开始运营的,本研究的数据收集时间是在2014年初,所以搜索的时间周期为2006年3月到2013年12月。
利用爬虫软件GooSeeker对检索出来的热门推文进行了抓取。
GooSeeker是火狐浏览器的插件,包括两个部分:定义提取规则的MetaStudio和用于信息采集DataScraper。
利用爬虫技术获得的原始数据包括四个字段,分别是“用户名”“昵称”“推文发布日期”,以及“推文文本”。
复杂舆论生态下中国国际传播与舆论引导的思考
重点话题INTERNA TIONAL COMMUNICA TIONS复杂舆论生态下中国国际传播与舆论引导的思考张建峰 中国外文局办公室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部分西方政客却处心积虑造谣生事,企图抹杀中国的抗疫成果及对全球疫情防控的巨大贡献。
国际舆论场中杂音不断,污名化言论甚嚣尘上。
客观来说,这对全人类抗击疫情百害无利。
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生态,如何从“坚持人民生命健康重于一切”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加强国际传播,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积极引导舆论走向,对负面舆论进行纠偏,改善中国国家形象,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宣介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魅力。
精心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和领袖故事,生动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领袖的风范。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核心思想理念,准确全面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思维和世界胸怀,用情用心用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球传播得更广更深更远。
2.做好习近平总书记著作翻译宣介。
继续做好习近平总书记著作的多语种翻译工作,加大对外宣介力度,适时举办首发式、研讨会和读者会等,通过互联网、微视频、融媒体等多种载体,开展线上推介展示活动。
2020年7月24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3D虚拟展馆“中国国际云书馆”正式上线运行。
①“云书馆”特别设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展厅,集中展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摆脱贫困》《之江新语》等习近平总书记著作。
3.讲好全面小康、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
聚焦“人民眼中的小康”,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白皮书、拍摄电视专题片、制作微视频等方式,讲述中国人民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诠释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展示中国脱贫攻坚的历史成就和世界意义。
基于新闻报道情感分析的中国形象研究——以2000年—2016年美国主流
媒体报道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报道对象 所受到的关注度遥 笔者统计了不同年份涉华新闻
*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野 大外宣战略视角下关于耶 中国崛起爷涉华网络舆情研究冶渊 编号院1 7 X X W 009冤 研究成果之 一遥 项目负责人院王宏俐遥 * 作者简介院樊阳阳渊 1 993要冤 袁女袁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曰王宏俐渊 1 97 2 要冤 袁女袁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教授袁博士生导师曰刘书凝渊 1 996要冤 袁女袁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遥
渊 三冤 涉及不同话题的涉华新闻报道情感分析 为了解三大主题下不同话题的关注点和情感 态度变化袁 本研究以最能体现媒体态度的正面和 负面句子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袁 对中性句子则不 予考虑遥 1.政治 渊 1冤 争议地区
表 2 两个语料库中情感资源的分布
消极 积极 中性
句子数量 907 215 危机前涉华报道语料库
百分比 14% 3% 句子数量 1 2 89 4 09 危机后涉华报道语料库 百分比 1 1 % 3%
5512 83% 1 0431 86%
渊 二冤 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涉华新闻报道的情感 分析
表 2 显示了野 危机前涉华报道语料库冶和野 危 机后涉华报道语料库冶中情感资源的分布情况遥 由 表可知袁 危机后报道中消极句子的比例下降了 3%袁但在危机前后两个阶段的新闻报道中表达积 极情感的句子比例都保持在 3%遥 此外袁在危机后袁 涉华新闻报道更加客观袁 中性句子比例增加到 86%遥 但总的来说袁在这两个阶段袁负面报道数量 均超过了正面报道遥 由此可知袁美国媒体涉华新闻 报道以客观报道为主袁但是对中国的态度偏负面遥
据库中检索叶 今日美国曳 尧叶 金融时报曳 和叶 华尔街日 报曳 上的相关报道袁 检索时间跨度为 2000 年到 2016 年袁共收集了 369 篇涉华新闻报道袁构成野 涉 华报道语料库冶遥 然后袁以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为 分界点袁笔者将野 涉华报道语料库冶分为两个子语 料库院野 危机前涉华报道语料库冶和野 危机后涉华报 道语料库冶遥野 危机前涉华报道语料库冶 包含 2000 年 到 2008 年 的 109 篇 新 闻 报 道 袁 共 计 105044 词袁野 危机后涉华报道语料库冶包含 2009 年至 2016 年的 260 篇新闻报道袁共计 181936 词遥
浅议官员素质与国家形象
该 是 借 助 政 府 这 个 平 台 来 解 决 社 极 和 被 动 的 态 度 ,不 懂 得 运 用 现
会 矛 盾 ,改 善 公 共 福 利 ,而 不 是 代 的 方 式 善 待 媒 体 和 运 用 媒 体 。
借 公 权 谋 私 利 。道 德 只 是 无 形 的
当 一 些 突 发 事 件 发 生 时 , 某 些 基
湖南张 家界市市长赵小 明通过卡通形 象为地方做宣传
霉 毒
员 社 会 属 性 的 本 质 , 即 官 员 个 体 众 庶 ,而 不 能 自饶 其 家 ” ,指 的 就 对 待 媒 体 的 态 度 不 同 ,我 国 政 府
与 各 种 群 体 之 间 发 生 的 联 系 , 具 是 有 道 德 的 人 做 官 的 出 发 点 ,应 官 员 对 媒 体 往 往 表 现 出 防 范 、 消 体 表 现 在 官 员 是 否 坚 持 了 “ 党 立 为 公 、执 政 为 民 ” 的 理 念 ,是 否 代 表 了 人 民 群 众 利 益 ,是 否 做 到 了 忠 诚 、廉 洁 、务 实 、高 效 、守 法 、
标 尺 ,唯 有 道 德 高 尚 的 官 员 才 能 层 官 员 对 媒 体 要 么 动 粗 动 怒 ,要 克 制 自己 的 各 种 欲 望 , 以最 大 的 努 力 造 福 于 民 。 从 诸 多 被 反 腐 败 淘 汰 出局 的 政 府 官 员 身 上 看 ,他 们 的 道 德 都 是 缺 失 的。环 球 网 2 1 0 0年 1月 7日报 道 ,在 “ 认 为 哪 种 行 您
言 语 , A- 中 国 官 员 还 屡 次 动 手 ' 别
打 人 , 摆 明 一 副 “ 是 干 部 我 怕 我
的 信 任 并 破 坏 了 立 宪 政 体 ,极 大 地 素 综 合 而 成 的 本 质 能 力 ;二 是 官
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
大数据挖掘技术
总结词
大数据挖掘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 析,以获取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的方法。
详细描述
大数据挖掘技术包括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机器学习 等技术,可以对海量的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通 过对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相关的大数据进行挖掘和 分析,可以深入挖掘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为相关部门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决策参考。同时 还可以预测未来的舆情趋势,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强化大众传播意识
提高大众对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的认知和传播意识,引导民众理性看待和回应涉华舆情。
加强文化交流与沟通
尊重文化差异,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减少误解和偏见。
加强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监测与预警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
通过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实时监测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和掌握不良舆 情信息。
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的传播途径
社交媒体平台
如微博、微信、Twitter、 Facebook等,通过这些平 台信息能够迅速传播。
新闻网站
许多新闻网站从社交媒体 获取信息,进行报道和分 析,进而形成涉华国际舆 情。
论坛和社区
如Reddit、Quora等,这 些平台上关于中国的讨论 和观点也能够影响涉华国 际舆情。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要点一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进行了广 泛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交媒 体涉华国际舆情的传播机制和影响因素、社交媒体涉 华国际舆情的情感分析和观点挖掘、社交媒体涉华国 际舆情的应对策略和效果评估等。
要点二
发展趋势
未来,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全 面。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将被 应用于舆情的收集、分析和挖掘中,例如自然语言处 理、情感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此外,随着全球化和数 字化的发展,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的影响力和重要 性也将不断提升,成为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研究的重 要领域之一。
浅析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与国家形象塑造
浅析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与国家形象塑造作者:刘新兰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9期【摘要】当前,中西方交流日渐频繁,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重要。
中西方交流处于深度磨合状态,西方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存在“位差”,媒体对我国的报道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因此,西方媒体传达的中国形象并不能反映中国当前的现状。
为让外界了解中国真实的一面,就需要增强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针对性,而加强涉华舆情研究、尝试以他者眼光看中国,成为增强对外传播针对性、有效塑造国家形象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舆情研究国家形象文化落差随着中国的发展,中西方之间进入深度磨合时期,在这一时期,中西方之间有交往、融合,也有矛盾、冲突,世界对中国的看法更加复杂多元。
但是,境外媒体报道中呈现的中国形象与现实中的国家形象存在差距。
针对这一现状,要有所作为地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为中国当前的发展赢得有利的国内外环境,必须要加强对涉华舆情的研究、尝试以他者眼光看中国。
一、当前国际环境与中国国家形象1、国际环境现状西方看中国的视角,从十七、十八世纪对“天朝上国”的仰视到鸦片战争后的俯视;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这一视角逐渐转为平视,中西方之间进入深度磨合时期。
深度磨合时期是一个阶段,是不可能通过一次事件一蹴而就的。
在深度磨合时期,各种交往和融合都可能出现,各种冲突和矛盾也有可能发生。
①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世界大国力量的消长、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各类关系的复杂性更加明显;南海问题上的博弈、军力发展引发的关注、经济交往中的竞争等无不是其例证。
在这一时期,随着中国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度也自然不断提高。
中国问题、中国事件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世界舆论的审视与评说。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及当前不平等的国际传播秩序的影响,中西方之间存在“知识差距”,尽管中国在不断进步,但西方媒体的观念却还停留在“过去”,对中国的认知也带有过去的印记。
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相关著作
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相关著作德国媒体中对中国形象的相关著作非常丰富,从不同角度和视角出发,揭示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现状,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态度、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在德国媒体中涉及中国形象的著作的概述。
1.《中国——一场全球崛起?》(China – Der Aufstieg einer Weltmacht?)——托马斯·谢勒(Thomas Schmid)这本书讨论了中国崛起的经济现象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作者分析了中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崛起,并探讨了其对国际关系和全球秩序的影响。
2.《乌龟与鹰——活在中国的德国人眼中的中国》(Schildkröte und Adler – China durch deutsche Augen)——尤尔根·尤尔斯(Jürgen Jürges)这本书是一位德国摄影师的作品,通过摄影镜头记录了他在中国生活的经历和所见所闻。
通过独特的照片和文字描述,书中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多元的中国形象,从城市的繁华到乡村的贫困,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到中华文化的传承。
3. 《中国是个怪物吗?》(Ein Monster namens China?)——弗朗茨·笛尔茨(Franz Dietsch)这本书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入分析,以及对西方与中国之间的不同之处的探讨,试图回答中国对西方来说到底是机遇还是威胁的问题。
作者对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剖析了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复杂性以及对世界各国的挑战。
4.《魅惑中国:在一亿人之间寻找中国》(Verlockendes China: Auf der Suche nach dem Reich der Mitte)——斯图特·霍金斯(Stuart Hawkins)这本书是作者对中国多年生活经历的总结,他通过与中国人的交往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
2023-11-11contents •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概述•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的传播途径与影响因素•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的特征与演变规律目录contents •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应对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的策略与建议•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目录01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是指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涉及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舆情。
这些舆情包括公众对中国的看法、态度和情感,以及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相关的信息。
特点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和影响力大等特点。
这些舆情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舆情还具有匿名性和多样性,容易引发各种言论和观点的交锋。
反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影响中国的国际关系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的重要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交媒体涉华舆情的传播特征、影响因素和演化规律;社交媒体涉华舆情的情感分析、主题分析和话语分析等。
这些研究为深入了解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研究现状未来,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社交媒体涉华舆情的生成机制和传播规律;二是加强社交媒体涉华舆情的情感分析和主题分析,深入挖掘公众对中国的态度和看法;三是探索社交媒体涉华舆情与其他领域(如经济、政治等)的交叉影响;四是加强社交媒体涉华舆情的国际比较研究,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参考和支持。
发展趋势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02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的传播途径与影响因素传播途径分析0302011影响因素分析23政治因素是影响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政治制度、外交关系等。
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也是影响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贸易关系、投资等。
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影响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文化差异、价值观等。
国家形象调查报告发布国外年轻人对中国看法更积极
10ZOOM聚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1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举行会谈。
会谈后,李克强与欧尔班共同见证了中匈人才交流、科学、旅游、医药、金融等领域的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和匈牙利国家创新署署长施鲍莱尔分别代表双方在人才合作交流备忘录上签字。
此次人才合作交流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匈牙利国家创新署的合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这也是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国外政府部门的合作协议首次被纳入两国政府的合作框架。
中国与匈牙利开展人才交流活动历史悠久。
除匈牙利国家创新署外,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匈牙利国际合作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也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
在引进专家方面,中匈合作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如大樱桃栽培技术、脱毒草莓种植技术。
在派出培训方面,双方合作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农业等领域。
(来源:新华社)2月21日,中国智库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指出,英美俄印等七国越年轻群体对中国的看法越积极。
18-24岁青年人是认为中国有吸引力、看好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比例最高的人群。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察哈尔学会和华通明略于2月21日在中国外文局正式发布。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与研究力度。
为了更加客观、系统地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及时掌握海外民众对我国国家形象国际传播活动的反馈,提升未来对外传播的效果,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察哈尔学会和华通明略联合开展了2013年度中国国家形象海外调查,选取英国、美国、南非、印度、俄罗斯、巴西和中国等七国,覆盖样本3017人。
调查发现,越年轻群体对中国的看法越积极。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18-24岁青年人都是认为中国有吸引力、看好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计划到中国旅游比例最高的人群。
中国旅游吸引力大,88%的海外民众未曾到过中国,60%的海外民众表达了来华一游的意愿。
新冠肺炎疫情舆情中的中国形象构建研究——基于阿尔及利亚媒体对华舆情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舆情中的中国形象构建研究——基于阿尔及利亚媒体对华舆情分析赵济鸿【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阿尔及利亚三家主流新闻媒体对中国抗疫持关切、肯定和支持态度,具有大量事实支撑的中国官方信源和话语在其涉华疫情报道中占据较大优势,对华质疑“病毒起源”和“隐瞒疫情”的少量负面报道也呈现迅速自我纠正的现象。
相较之下,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话语未占优势。
这些报道清晰诠释了中国一贯秉持“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勾勒出中国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中国外宣工作者在今后的外宣实践中应更加注重夯实对外宣传工作的基础,大力提升对外传播的软硬件实力,提高我国“媒体外交”的质量和影响力。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舆情分析 话语权 中国形象建构 中阿关系本文选取《曙光报》(ECHOROUK)、《国家报》(EL WATAN)和阿尔及利亚通讯社(Algérie Presse Service,后简称“阿通社”)三家媒体的官网新闻作为考察阿尔及利亚主流新闻媒体对华疫情报道的研究样本,前两家为阿尔及利亚最大的阿语和法语私营报纸,阿通社则属于国家官方通讯社。
三家主流新闻媒体的报道囊括了阿尔及利亚官方与民间的言论视角。
本研究基于数据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通过观察新冠肺炎疫情下阿尔及利亚新闻媒体对华报道及其话语产出的特点,深入解读其对华舆情背后的国内国际因素。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北非地区主流媒体中呈现出中国形象的建构特点与规律,还能为完善中国形象的海外传播与塑造提供相应的实证基础,最终为相关决策者作出准确的政策判断提供依据。
一、数据结果解读笔者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和“中国”(Chine)为关键词对三家新闻官网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20年2月16日至6月17日,对应时段分别为阿尔及利亚进入疫情期、中国“解封”前后及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召开期间。
通过去除重复项和无意义项,筛选出与目标内容相关性强的新闻样本共112篇。
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的构建与传播挑战与应对
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的构建与传播:挑战与应对李洪峰【内容提要】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在非洲进一步树立并保持良好的国家形象,中国发展模式受到肯定,中国影响力得到认同。
而近年来全球格局日益复杂,新冠肺炎疫情等历史大事件频发,塑造良好中国形象的任务更为艰巨。
影响中国在非国家形象构建及其前景的因素,不仅包括中国自身的话语传播能力建设,也包括西方价值观和对华态度在非洲的影响力,以及非洲基于自身利益对中国模式的解读与诠释。
未来,发挥好非洲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促进中非民间舆论良性互动,提升中非人文对话的效用,推动西方友华言论在非洲的传播,引导不同主体通过不同方式参与中国故事讲述,将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乃至全世界的塑造与传播。
【关键词】中非关系 中国国家形象 新冠肺炎疫情 非洲主流媒体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美战略博弈、英国脱欧等诸多历史事件的冲击下,世界经历了曲折动荡的一年,中国也因自身在百年变局中的地位而备受各国关注。
在此之前,世界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就已经前所未有地多元化立体化。
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对华态度存在较大区别,共识与分歧交织的复杂认知状况,已然是一种常态。
包括非洲各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整体形象的好感度持续上升。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凯度集团合作开展的第7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9)和皮尤研究中心近年的中国形象调查等报告都反映出这一趋势。
国际信息流动是影响国家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因素。
数字时代话语与观点的多维度飞速交叉流动,使得影响国家形象建构的因素变得更为复杂。
当我们关注西方意识形态对观点传播的影响时,也要考虑到非西方观点的形成、塑造和传播在中国海外国家形象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2020年全球抗疫背景下,中非团结得到高度彰显,真实而丰满的中国国家形象不仅在中非关系维度上具有重要意义,更在全球范围内能够起到去西方中心主义的作用,有利于我国国际话语权的上升和正面话语的多向传播。
本文主要结合2019—2020年非洲民意调查机构“非洲晴雨表”所进行的中国形象调查①和笔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对非洲部分国家涉华舆情的深度观察,②思考未来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构建与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社交媒体空间中国国家形象“他塑”的影响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01
02
03
文化传统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影响其 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包括历史、文学、艺术 等方面。
社会问题
中国在解决社会问题,如 贫困、教育、医疗等方面 的表现,也是影响其国家 形象的重要因素。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 面的表现和态度,对于提 升其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 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社交媒体空间中国国家形象 “他塑”的影响因素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9
目录
• 社交媒体平台特性 • 中国国家形象“他塑”现状 • 影响因素分析 • 应对策略与建议
01
社交媒体平台特性
用户基数活跃度
用户基数
大型社交媒体平台拥有庞大的用 户基数,这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 接触到关于中国的信息,从而影 响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内容创作与互动机制
内容创作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创作者是影响中国国家形象“他塑” 的重要因素,创作者通过发布和分享关于中国的信息来塑造 他人的认知。
互动机制
社交媒体的互动机制使得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这 种互动过程会进一步影响和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他塑”。
02
中国国家形象“他塑”现状
形象定位与塑造方式
03
影响因素分析
政治因素
政治体制
01
社交媒体上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存在不同的声音和评价,这会影
响到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外交政策
02
中国在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时的外交政策,也是影响其国家形
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治理
03
中国政府在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
中外自媒体视频关于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李子柒和“歪研会”为例
3、社交媒体推广:李子柒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抖音等,与粉丝互动, 扩大影响力。她通过与粉丝分享生活点滴、互动问答等方式,建立了紧密的社 交关系,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4、合作与品牌建设:李子柒与多个品牌合作,推广乡村文化和美食产品。她 通过与品牌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同时也为乡村文化和美食产业的发展 做出了贡献。
4、合作与品牌建设:通过与相关品牌和机构合作,拓展传播渠道和资源,提 升品牌影响力和社会效益。同时,要注重品牌形象建设,以诚信和专业赢得观 众信任和支持。
参考内容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也在 不断变化。其中,以短视频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成为了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渠 道。本次演示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探讨自媒体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外 传播的特点、优势和挑战。
三、对中国短视频自ຫໍສະໝຸດ 体国际传 播的启示1、注重内容创新:中国短视频自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应注重内容创新,挖掘本 土特色和文化内涵,以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吸引观众。
2、跨文化传播意识:在国际化传播中,应具备跨文化传播意识,不同文化背 景观众的需求和兴趣点,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
3、社交媒体推广策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粉丝建立紧密,提升品牌 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注意维护良好的社交关系,及时回应粉丝反馈和关 切。
谢谢观看
二、李子柒短视频自媒体的国际 传播策略
1、内容创新:李子柒的短视频内容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她通过展示乡村美食和生活方式,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吸引了大量国 内外观众的。
2、跨文化传播:李子柒的短视频在内容上注重跨文化传播,通过展示中国乡 村的美丽风光和温馨生活,吸引了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共鸣。这有助于打破文 化壁垒,促进文化交流。
高考阅读中内容概括题示例与特练
高考阅读中内容概括题示例与特练考点:1.蒲宁《金庸:一代大侠的谢幕》、李亚男《金庸文学作品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建议》与马莲《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文化微探》——概括特征2.渠敬东《随李零先生回家》——概括人物与物象3.《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报告》《科幻有望成为“功夫”之后中国最大的文化输出》与《让未来插上科幻的翅膀》——方法性内容概括4.李成《抓住三个主体,讲好中国故事》、李子祥《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索》与李习文《李子柒走红海外的国际传播逻辑》——概括缺点(不足)【考点研究】一、常见组合考点1.方法性内容概括2.概括特征3.概括人物与物象4.概括缺点(不足)【考点示例】一、蒲宁《金庸:一代大侠的谢幕》、李亚男《金庸文学作品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建议》与马莲《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文化微探》——概括特征【考点解读】1.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信息正误3.最能体现材料二所论观点的论据4.行文思路5.概括特征二、渠敬东《随李零先生回家》——概括人物与物象【考点解读】1.加点词语的解说2.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3.概括人物与物象4.结尾句的涵义一、《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报告》《科幻有望成为“功夫”之后中国最大的文化输出》与《让未来插上科幻的翅膀》——方法性内容概括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较201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主要增长点仍然来自引进外国电影的票房,整体发展结构并不理想。
B.2017年到2018年,科幻阅读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持续增长,纸质书刊销量不断增长,2018年上半年,增幅较去年同期超过50%。
C.2018年上半年我国科幻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无论是阅读市场还是国产科幻电影,较年同期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D.从《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超越2017年的势头已经基本明确。
印尼主流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以《雅加达邮报》2018年报道为例
25第8卷 第6期2019年12月文化与传播Culture & Comm unication Vol.8 No.6Dec.2019收稿日期:2019-11-21作者简介:黄钰,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战略传播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及路径研究”(18BXW070)阶段性成果。
摘 要:《雅加达邮报》是印度尼西亚的英文主流媒体,报道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
本文选取了其2018年全年涉华报道,采用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来分析《雅加达邮报》如何建构中国的国家形象,并窥知其对华的态度,为我国对印尼传播、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出借鉴。
研究表明,印尼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大部分持客观中立的报道倾向,对中国有着较为肯定的看法,但同时对中国不断提升的经济实力等也有所忌惮。
关键词:《雅加达邮报》;中国;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也是东盟最大经济体,还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G20 中唯一的东盟成员。
因此,印尼长期被认为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发展中国家,更具有成为地区性大国的潜质。
作为东盟的创始国之一,印尼越来越多的参与地区和全球事务,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战略影响力日益凸显。
自古以来,印尼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邻国。
2013年,两国关系升级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
《雅加达邮报》创刊于1983 年4月25日,是印尼发行量最大也是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以及综合性等方面,是了解印尼对外政策的重要窗口。
该报受众是学历较高的印尼本国以及外国读者,立场、观点较为中立,被印尼记者协会认定为“一份能好好秉持新闻道德及标准的报纸”。
[1]本文通过道琼斯新闻数据库 “china”为关键词对《雅加达邮报》2018年1月1日至 2018年12月31日的涉华报道进行了检索,共搜到新闻报道721篇,剔除相关性不大的新闻538篇,共有183篇报道作为分析样本。
韩国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研究
韩国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研究国家形象即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名片”,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各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对其他国家在该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和韩国不仅地理位置上邻近,在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外交等多方面也互有影响,韩国主流媒体如何向其国民展示中国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以韩国三大报纸②之一的《中央日报》为研究对象,使用网络工具,检索了《中央日报》20XX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上半年有关“中国”的所有报道,借此研究韩国主流媒体《中央日报》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并依据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大众媒体报道与中国形象建构的关系大众媒体一直是世界各国人民获得国际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成为一个“地球村”的现在,迅速、便捷的大众传媒传递出的讯息更是对各国人民关于其他国家形象的认知产生着重要影响。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名片”。
管文虎等学者在《国家形象论》中提出“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
③国家形象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可以分为政治功能、外交功能和商业功能。
④国外大众媒体尤其是该国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是向其国民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最直观媒介。
由于不同国家的不同媒体在报道类别的选择上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倾向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该国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来分析其呈现出的中国国家形象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中央日报》涉华报道分析1.《中央日报》涉华报道概况从《中央日报》对中国报道数量的整体特点来看,20XX年上半年《中央日报》有关中国的报道内容共有690篇,其中2、3、4月份整体报道数量比较平均,主要为国际、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报道。
“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形象在拉丁美洲地区的形塑
P UBLIC ADMINISTRATION评判自身和中国的关系,经济要素成为中国在拉美地区形象塑造的重要基础。
二、“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形象在拉丁美洲地区的塑造策略近些年,中国不断提升对外形象,在对外关系中的主体性愈发明显,为确保和拉丁美洲的关系获得进一步发展,应注重在拉丁美洲的形象塑造。
(一)和拉美各国继续保持密切交往拉美族群相对较多,殖民对其的长期性压迫,使得居民受教育水平偏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相对迟缓,在全球范围中的主流传媒受众偏少。
而主流媒体中高学历的群体较多,其掌握知识话语权,公众意见有着较大分歧的现象,主流媒介可发挥自身的正本清源功能,并通过非洲驻华使馆的积极评论,拉美人民对中国遭受的非议有着正确的判断[1]。
今后依然会积极注重拉美涉华舆情,促进中拉媒体多加互动,围绕着拉美共同关注的话题开展精确协作,注重中国形象塑造过程中拉美主流媒体引导作用的发挥。
(二)注重中拉民间交流渠道的延伸打造完善的中拉公共交流网,促进中国形象的有效塑造。
在互联网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消息的扩散愈发迅速,民众的各种言论都会在网络平台中快速引起谈论,因而需对中拉民间的交往引起高度重视。
并促进中拉的民间交流,讲好中拉友好故事,使得中拉的民众提升相互间的信任感,这对于中国形象的塑造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增加和拉美年轻人的良性互动年轻人和老一辈人的观念有着明显的差距,作为民族的希望,中拉年轻人的互动尤为重要,可有效促进中国形象的塑造。
塑造良好的中国民族形象,必须将中拉学界的力量充分利用起来,多加对年轻人进行正向引导。
对于如何提升在拉美年轻人中中国学者的演讲影响力,还应寻找有效的切入点,否则很难有突破性进展。
拉美学界需要将自身的关系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鼓励拉美年轻人积极发表自身的看法,以当地人的角色来展现中国的经历以及中拉的深厚友谊。
三、推动中拉深入交流协作的路径“一带一路”视野下,中拉之间的人文交流愈发密切,中国文化在拉美地区的有效传播,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极为关键的一环,可促进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
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俄罗斯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印象是进入21世纪后才开始加速转变的。
随着中俄两国交往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了解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中国的印象和看法由此逐渐发生了转变,对中国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汉语专业以往是个冷门专业,学习汉语的学生也很少,而现在它的考录比例却达到了30:1,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俄罗斯人对中国关注度的提高。
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2007年4月,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举行了一次有关中国的大型问卷调查。
在回答“如何看待当前的俄中关系”的问题时,76%的俄罗斯人给予了肯定,否定性回答的比例只有14%,另有10%的人表示难以回答。
其中,认为俄中保持着“友好关系”的比例为19%;认为两国保持着“睦邻关系”的比例为17%;认为俄中两国关系“正常、发展平稳”的比例为40%;而认为俄中关系“冷淡”、“紧张”、“敌对”的比例则分别为10%、3%和1%。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5年7月,俄罗斯也曾经进行了类似调查。
将两次调查的数据相对比,我们看到了其中微妙的变化: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战略、经济伙伴”的比例从2005年的34%增加到了36%,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友好国家和盟友”的人则从22%增加到27%。
此外,认为自己在“最近十年间对中国的看法没有变化”的比例从38%增加到45%,而认为自己“对中国的看法向坏的方向发展”的人则从12%下降到8%,降幅达1/3。
令人关注的是,在对于“谁是当前俄罗斯最重要的亚洲伙伴”的回答中,受访结果表现出了很强的地域特点。
俄远东地区的居民认为是中国;西伯利亚地区民众对印度、中国、日本一视同仁;中央联邦区更青睐中国和日本;而其他地区的俄罗斯人则青睐日本。
总体来看,受访者心目中“俄罗斯最重要亚洲伙伴”的前三甲依次是日本(26%)、中国(21%)、印度(16%)。
中国在俄罗斯形象的提升不仅得益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推动,还来自于类似“俄罗斯年”、“中国年”、“俄语年”、“汉语年”这样的综合性交流活动的推动。
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曲 星 苏晓晖 李 静/文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逐步完善,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国际社会贡献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由于西方媒体囿于意识形态偏见,戴着有色眼镜观察解读中国,且西方几大主流通讯社发出的新闻占了每日国际信息流通量的80%,因此国际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仍非常复杂甚至负面。
尽管西方传媒恶意攻击中国的政治制度、渲染中国的社会问题,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中国崩溃论”等各种负面涉华论调,但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国际影响力上升的客观事实毕竟无法抹杀,近年来另一种声音已开始出现。
通过对近年来国际主流媒体涉华报导和主要民调机构研究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际舆论对中国形象的描绘开始出现“两分法”的发展趋势。
但从总体上讲,中国要建立一个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要在国际社会形成自己道义上的感召力和形象上的亲和力,任务还相当艰巨。
下面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环保等领域加以介绍。
在政治民主与政治制度方面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几代中国人外争独立、内争民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斗争。
至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摸索形成了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60多年来,这个体系保障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没有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这已经是历史的事实。
但西方囿于意识形态的偏见,把自己的制度作为判断民主的唯一标准,歪曲和诋毁中国政治制度,给中国扣上“不民主”的帽子。
2005年9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国际政策态度项目(PIPA)和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联合进行民意调查,对14个国家的民主程度进行打分(分值从低至高为0-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加坡。
目前新加坡媒体的两大传媒集团,分别是新加坡报业控股有限公司和新加坡传媒公司,主要股东是由新加坡财政部100%控股的淡马锡集团,是私人传媒国有化的国家。
新加坡媒体在涉及中国的报道中主要秉持中立的态度:在随机抓取的报道中,正面、中立、负面报道分别占比23.7%、54.6%、21.7%,主要以中立报道为主,正面和负面报道数量大致相当。
从涉华报道内容看,新加坡媒体关注“十九大”“习近平”“中国经济”等政治、经济等事件和人物;从报道类别来看,尤其是《海峡时报》和《联合早报》等报纸在消息上保持中立态度,但在时事评论和深度报道上则往往采取批判性的眼光来进行点评。
2.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媒体众多,目前5家媒体集团上市,但许多媒体渠道不是直接由马来西亚政府管理,而是由国家战线联合政府的成员党所有。
通过选取影响力境。
对于中国国内政治方面,当涉及“十九大”“习近平”“反腐”等报道,印尼媒体往往秉持中立偏正面的态度,认同中国政府治理的水平;而在涉及“民运”“人权”等问题上持批评态度;中国国际政治方面,特别是南海问题、台湾问题、中日领土争端冲突等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热点问题方面,印尼媒体往往对中国持批评态度。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印尼媒体塑造了“中国是引起东亚和东南亚问题的主要原因”的偏见,凸显了对不断崛起的中国的担忧。
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评价,印尼媒体总体持正面肯定的态度。
社会和生态报道则主要关注违法犯罪和自然灾害等负面新闻。
4.菲律宾。
菲律宾的媒体以英文、菲律宾语以及中文为主,在涉及中国报道时总体持中立态度。
在随机抓取的115篇文章中,正面报道34篇、中立报道55篇、负面报
图1 原创报道与转载报道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