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教案4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配套表格教案
课题第2节水的组成课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重点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难点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复习引入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一、水的电解: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有气体生成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液面下降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复习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回顾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直接点燃和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E .出现的不同的现象:阴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蓝色火焰;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实验结论:(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2)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思考: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做一做: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2、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与水通电后生成气体原理一样吗?归纳结论分析水的变化的实质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二、水的重要性质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天天要接触到水,你能说出水的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后填入下表例题:我们平常喝的矿泉水清澈透明,喝起来有一种甘甜的滋味,因此矿泉水是纯净水,这种说法正确吗? 思考题:1.冰山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船的沉没的原因。
2.海水为什么在越深的地方越蓝?课堂小结:颜色 沸点 气味 凝固点状态水的异常现象说说水的特点根据水的性质,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氢气 + 氧气水 通电。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认识水的组成成分,包括氢和氧元素。
2. 理解水的分子结构以及水的化学式。
3. 理解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成分构成首先,引入学生对于水的认知,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猜测水的主要成分元素,让学生猜测一番后,揭示正确答案,即水是由氢和氧两个元素组成的。
2. 水分子的结构和化学式引导学生了解水分子的结构,包括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用简洁易懂的图示展示水分子的结构,激发学生兴趣。
接着,简要介绍水的化学式,H2O,让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结构与化学式之间的关系。
3. 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科普文章、观看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包括各种生态系统、生物体生命活动等方面的作用。
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如清洁、饮用、农业、工业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加深对水重要性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1. 问答互动法:就“水的成分构成”这一部分采用互动问答,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和探究,从而引导他们理解水的组成。
2. 材料分析法:就“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部分段落中采用文章阅读材料和视频观看材料的形式,确定学生认知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图示分析法:就“水分子的结构和化学式”这一部分采用图示展示,借助鲜明、生动的图像展示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掌握学习内容。
四、教学形式本节课将采用互动课堂的形式,采用主讲、互动问答、个人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估通过以下形式,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评估:1. 问答评估:让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教学内容。
2. 作业评估:为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将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或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进行人员评估。
八年级科学上册 1.2 水的组成学案浙教版 精品
1.2水的组成【学习任务】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了解水分子的构成。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水分子构成。
【器材】一、【自主学习】1.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因为水在该过程中(填“有”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只是发生了变化。
在水电解实验中,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发生了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常温下,水是色味透明的液体。
在1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降低到以下水会结冰,而当水的温度达后继续吸热水就会沸腾,所以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水的沸点是℃。
3.水是由分子构成,氢气是由构成,氧气是由构成。
分子还能继续分成更小的微粒吗?4、氢气: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是0.09克/升(最轻的气体),难溶于水,氢气常温下性质稳定,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能多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的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4%至75%时都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氧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解于水,能帮助物质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合作、探究、展示】一、水的电解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实验时可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溶液以增加水的导电性),接通直流电;(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产生,两玻璃管内液面;(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这是气;(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极;(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水电解产生的氢气体积较,产生的氧气体体积较。
※※※记忆: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这里是氢二氧一是体积比,而非质量比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和,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水的电解是变化)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元素和氧气中的氧元素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和组成的。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2《水的组成》优秀教案
第二节水的组成【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主题】水的组成【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电解的产物以及验证方法。
〔2〕了解水分子的构成。
〔3〕通过比拟水的三态变化以及电解水之间的区别,理解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与观察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微观探析的过程,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三、教学方法1.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2.用电脑动画模拟水的电解过程,并形象化地模拟微观粒子的化学反响过程,使学生更易去承受和了解。
四、教学过程探析〕观变化。
对学生的演示给以点评肯定,并用多媒体动画再一次展示“水的微观变化〞。
总结: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深入思考 1.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2.氧气和氧、氢气和氢是否一样?3.能不能说“因为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所以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深入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提升认知新知呈现运用已有知识,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水有哪些重要的性质颜色无色透明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下为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多媒体展示“冰川〞的图片。
问题:冰川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漂浮的原因。
学生讨论完成表格小组讨论稳固练习下面关于水的组成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水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 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关于水的电解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物理性质的表现D. 产生的氧气体积较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A. 氢气B. 空气C.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D. 电解水时,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氢气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在产生水的同时还产生大量的热,所以 ( )A. 水中含有氢气B. 水中含有氢和氧元素C. 水中含有氧气D.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新课小结同学们请在纸上用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出来选取几位同学的框架图,用投影仪进展展示,请其他同学进展评价。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电解水实验的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知道化学变化的发生需要条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通过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掌握其文字表达式,解释水的电解原理,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微观粒子的拆解重组,培养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环节一:引入:水以不同状态存在自然界中的,并通过水循环得以不断更新。
其主要是在状态上发生转化。
正因为水的无毒无害和水循环,科学家在设计未来交通工具中,会优先考虑产物为谁的氢能源汽车,氢能源汽车主要是靠燃烧氢气来给汽车提供能量,其产物是水和极少量的氨气,氢气可以燃烧变成水,人们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否可以利用水来得到氢气呢?于是科学家们尝试设计了以下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并交代仪器名称、实验条件、观察内容等,同学们有目的的进行观察)请同学四到六人一组,观察后续实验,然后小组汇报分析总结。
环节二:实验一: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源。
药品:水、烧碱溶液和稀硫酸。
实验步骤:1.装满两支试管2.接通电源实验环节三:引导学生完成汇报分析总结水电解实验实验现象1.玻璃管:液面下降,负极液面较正极液面更低,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两倍。
2.电极:正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慢负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快通直流电环节四:通过实验得出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在正负电极上产生了两种气体,那么这两种气体是否是同一种气体?是什么气体?实验二:检验气体并完成表格学生选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点燃验证氢气和氧气,并指出正负极的气体都不是氯气 教师演示实验:演示氢气和氧气的检验方法,学生完善表格水电解实验实验现象验证气体1.玻璃管:液面下降,负极液面较正极液面更低,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两倍。
2.电极:正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慢负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快负极气体氢气: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实用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水的电解出发,以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的线索来学习水的组成,从而实现对水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的目的。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从实验现象出发,对性质进行总结,同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
在由浅入深的学习“水”的过程中,为进一步学习水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此外,这是教材第一次将分子与原子的概念放在一起,在这节课中建立好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模型,能为以后学生探索科学微观世界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电解的现象2. 掌握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和检验他们的方法3. 了解分子与原子微观层次上的关系,知道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分析、判断,进一步得出结论。
2.在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解水实验的探究,确定水的组成难点: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化学变化的特点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模型法、演绎推理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识【板书】结论:六、板书设计1.2水的组成一、水的电解(一)现象1、电极上出现气泡,玻璃管内液面下降2、阴阳两极产生气体体积不同3、阳极: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阴极: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二)结论二、水的组成: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5篇)
2020-2021学年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1.2水的组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掌握检验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的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3.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理解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水的组成》的学习,形成用实验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以及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水的电解【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2分钟)【教学活动】拿出一支水笔。
【提问】这是一支水笔,它有哪些部件组成呢?【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回答:笔套,笔芯等。
【提问】我们上节课中学到的水是不是也是由其他物质组成?我们是不是应该探究一下?或者: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的分布、种类以及它的运动转化过程——水循环。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三态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有没有变成其它物质呢?生:没有。
师:水的物态变化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变化呢?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物理变化。
师:对,那么水是否真的不能变成其它的物质了呢?二、探究新知(30分钟)【实验探究】水真的不能变成别的物质了吗?师: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利用法国物理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堆已经发现了实验结果。
今天我们将踏着前人走过的足迹去感受科学研究后成功的喜悦。
1、水的电解【教学活动一】介绍实验装置。
【教学活动二】电解水①师:我们的目的是电解水,但纯水是不易导电的,怎么办呢?生:加入能增强导电性的物质。
师:对,所以我们还要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②注入水,关闭活塞,说明正负极要求学生观察两极附近通电前后的现象,注意哪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多,并观察两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
③接通电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1)开始时两玻璃管液面高度如何?(2)通电后两电极出现什么情况?④气体的验证。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讲 水的存在与组成教案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
水的存在与组成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练习:根据图1—1,写出图示有关过程的名称。
①______;③_____;④___。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2、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资料: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至1994年3月,大约有10亿人得不到充足的洁净饮用水供应。
在全世界X围内,每天有6000到万名儿童因缺乏饮用水或因缺水造成的后果而死亡。
讨论:地球表面分布了那么多水,为什么还会出现水危机现象?出现水危机的可能原因:1.淡水资源有限。
地球上虽然有丰富的水,但96.53%是不能饮用的海水,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 ,而绝大部分淡水是目前无法利用的冰川和深层地下水。
当今人们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其储量约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3.人类的生产发展过快,消耗大量水四、水资源的分布可利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
与该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1、时空分布不均衡。
赤道附近,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而热带沙漠地区、中纬内陆地区的水资源比较贫乏。
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南美的巴西,其次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和中国。
2、人均拥有量差异大。
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水平的1/4。
是世界的缺水国家之一。
五、我国的水资源【讨论】谈谈你对我国水资源情况的了解(夏秋季丰富,冬春季短缺,且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讨论】我们家乡水资源丰富吗?为什么?六、水与生命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黄瓜放糖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第2节 水的组成教案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水电解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0。
2、了解水分子的构成。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八年级上册的学生并未系统地开始学习有关化学式和物质组成的知识,所以水的电解实验对学生来说很新鲜,非常好奇,而且学生也没有电解方面的知识,似乎是一个全新的认识。
3重点难点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难点:用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解释水电解的过程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复习第一节水循环的过程活动2【讲授】提出问题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活动3【导入】引入新课若给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活动4【活动】演示实验:电解水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注: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增加水的导电性。
2、观察内容及步骤。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有气体生成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液面下降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D、验证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直接点燃和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E、出现不同现象:阴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形成蓝色火焰;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2.规律:负极:氢气正极:氧气负极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两倍3.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活动5【讲授】水分子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2、分子由原子构成,结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
3、分析课本的水电解过程示意图得出:1个水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2 水的组成 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
课题:水的组成-----水的电解 教 学 目 标
第_______周 第_____课时 总_____课时
课型:新授课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 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激发兴趣。
归纳: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有气体生成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液面下降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直接点燃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蓝色火焰 木条复燃 二、水的重要性质:填写表格 颜色 气味 状态 沸点 凝固点 水的异常现象
注意:
理论上与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应是 1∶2,但在实验操作中两试 管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 l∶2。这是为什么? ①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稍大。 ②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5、电解水的一简化装置
【补充】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 H2 和 O2 生成,所以水发生了化 学变化。
【讨论】冰山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船的沉没的原因。 补充:2002 年 3 月,南极巨型冰架在一个月内崩塌,一座面积为 3250 平方公里、厚 200 米
第 2 页 共 3 页
的庞然大物仅仅 31 天就不见了踪影,化成千万座冰山星罗棋布在南极洲东部的威德尔海。 事隔仅一年多,北极也传来了冰架破裂的轰鸣声,北极最大的一块陆缘冰,在冰天雪地中 坚守了 3000 多年后,终于耐不住热而崩解了。 通过该材料让学生感受全球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配套教学教案
第一章第2节水的组成一、教学内容:学习了解水的组成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教材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学生对实验的仔细观察和思考来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水的组成。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但还是难免有些浮躁,不够细心,所以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时刻提醒他们认真操作,细心观察。
教学过程通过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水的组成。
四、重点难点重点:水的电解的现象和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五、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六、实验准备:电解水实验装置、5~15%的氢氧化钠溶液、每组一杯纯净水七、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师: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大家都来说说你对这一每天都要打交道的水的认识。
生:水的颜色是无色、常温常压下状态为气态。
水可以在固、液、气之间发生变化师:水在固、液、气之间发生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
师:如果在水中通入直流电,这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水会变成其他的物质吗?引入水的电解实验,介绍水电解器实验装置。
老师准备电解水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下列:1.接通直流电,仔细观察:两个电极上出现了____,哪个电极气泡产生快_____ ;2.过一会儿两支玻璃管内液面_____________。
3.在相同电解时间里,哪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多____,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
分别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产生的气体呢?(生:从她们的用途中可知,氧气是支持燃烧,而氢气是自己本身能燃烧的。
师结:其实我们可以用我们生活中的木条来检验她们——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_______;用点燃的木条去点燃气体,能够燃烧的就可以检验出________。
八年级科学上册1_2水的组成1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3.多媒体的运用也超级到位 ,专门是水电解的Flash动画,帮忙学生建构模型,有利于本节难点的冲破。第二对水的反常膨胀的PPT,巧妙的利用多媒体的对照性,帮忙学生直观的看到到水的体积转变。第三,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高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
教学设计:
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即时生成的课,具体细节教学实际进程应该由教学实际情景决定的。但本节教学主线设计是:
通过引导同窗注意观看实验现象,从两电极上的现象,到两支试管内液面显现的转变,再到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和验证两种气体时所采纳的不同方式和显现的不同现象。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观看实验的方式,从这些实验现象,确认电解水产生了氢气和氧气,从而得出水的组成。为了冲破难点,借用课件的Flash动画,让学生形象直观的熟悉到水电解的进程,成立模型加深明白得。
课后作业
课本P8T1T2
《作业本B》P1第二节 水的组成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的地方:
1. 这是一节能够随课堂实际情形随时调剂的教案,本着“课堂是师生互动实际生成的,不是呆板由教师一厢甘心预设的”的思想,课件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立体的,为教师灵活驾驭课堂创设了条件。
2. 本节课能大体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堂气氛也超级活跃,专门是在水的电解时,学生 都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认真观看,踊跃试探,踊跃发言,课堂极度活跃。.
水的组成
学目标:
知识与技术:
1.明白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本质是事物外部现象的内在依照,现象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外部表现”这一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观看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明白水的组成。
1.2水的组成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学设计(浙教版浙江专用)
题目:请解释水分子极性的原因及其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溶解性的影响。
答案:水分子极性是由于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电荷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这种极性使得水分子之间能够形成氢键,从而影响水的三态变化和溶解性。
3. 水的制备和净化:
题目:请列举三种水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答案:水的制备方法包括蒸馏、过滤和吸附。蒸馏是通过加热使水蒸发,然后冷凝水蒸气来制备纯净水的方法;过滤是通过让水通过过滤介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吸附是通过使用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溶解物质,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2)水的性质:掌握水的极性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溶解性的影响,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来理解。
(3)水的制备和净化:理解各种净水方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净水方法。
(4)水的环境保护:通过实例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方法,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和环保知识来理解。
学具准备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的微观结构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水分子性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学设计(浙教版浙江专用)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八年级科学上册 1.2 水的组成(2)教学设计 浙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科学上册1.2 水的组成(2)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科学上册1.2 水的组成(2)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科学上册1.2 水的组成(2)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水的组成教材分析《水的组成》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中的第二节。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水在哪里》,知道常见水体、水与生命、水循环过程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水的组成。
个人认为“演示好水的电解实验”以及利用“动画—-模拟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来解释电解水的反应原理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性分析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关于水的物理性质可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来加以归纳整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实验基础上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能结合生活实际归纳水的重要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知道水的组成这一事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的重点:水的电解,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的原理过程。
(在借用动画微观呈现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分子、原子、元素三个科学术语形成初步的区分,这是本节课最大的难点.这个难点的初步突破对后续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课前准备1。
实验器材一:色拉油、矿泉水、白酒、稀食盐水、玻璃棒实验器材二:电解水实验装置,电解质溶液,电源,火柴,纯氧一瓶,木条,酒精灯。
浙教版科学八上水的组成word教案
水的组成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明白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说明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1.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
这是因为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份;而且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2.在人体中水分占人体总重的 2/3 以上。
3.地球上的水大部份以液态存在,另外一部份则是以固态和气态存在。
4.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
能给陆地上水取得补充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要紧由叶通过蒸腾作用将水散发到大气中成为气态水。
[科学探讨]一、水的电解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2)能够观看到:两个电极上显现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动气体体积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看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那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负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正极;(5)通过精准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那个进程的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电氢气+氧气。
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是从水中产生的,因此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二、水的重要性质[讨论] 同窗们在生活实际中明白水的哪些性质?分组讨论后,汇总填写下表。
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 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一定质量4℃时体积最小[课内练习] 1.依照电解水的实验填写下表。
气体体积 体积比 检验气体 是什么气体正极 少 负极正极V V =21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氧气 负极 多 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氢气2.通常情形下,水是一种 没有颜 色、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的 液 体。
八年级科学上册1_2水的组成教案新版浙教版
课题: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教学重点:依照电解水的实验确信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彼此关系,进一步明白得化学转变的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一、物理性质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文字表现:101Kpa,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凝固点0℃沸点100℃试探: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答:冰的密度比水小说明: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二.化学性质1.水的电解①实验进程:见书P7②实验现象:A.两个电极上显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看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看到(木条又从头燃烧—复燃)③V正:V负≈1:2④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正极气体: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查验方式;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查验方式⑤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
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确实是原子。
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境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
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水电解时,水分子割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能从头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转变中的最小微粒。
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附加:依照电解水实验现象得知:V(H2):V(O2)=2:1,试推导水的化学式(已知ρ氢气=0.09g/l, ρ氧气=1.43g/l)提示:V(H2):V(O2)=2:1ρ氢气=0.09g/l H2质量:O2质量=?:?ρ氧气=1.43g/l氢元素养量:氧元素养量=?:?氢原子个数:氧原子个数=?:?水分子的化学式为:依照精准的实验测定,水的化学式为H2O启发:一要物质的化学式都是依照定量的实验结果测定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水的密度
日 期
2003年9月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确认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该物质的密度。
2、知道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写出密度的定义式,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说出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4、能说出密度的含义,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
5、通过习题教学,初步掌握有关密度的简单计算。
1、体育课上用的铅球,质吗?
2、一根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800牛的缆绳,能提起体积是0.5米3的钢梁吗?
3、某工地需要用密度为1.4×103千克/米3的沙子50米3。若用一辆载重5吨的汽车运载,至少需运载几趟?
四、学生实验:
轶
事
记
录
课
后
反
思
3、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的差别:一般的说,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相差不大,气体比它们约小1000倍。
推出:固、液——》》气,气体体积增大1000倍左右
通常状况下,气体分子间的间距约为分子直径的 倍。(要求学生推理,即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间的大得多。)
4、记住:铁、水、酒精、水银的密度值。
四、习题教学:
【判断】某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正比。( × )
3、对于不同物质,V相同,则m大的ρ也大,m小的ρ也小。
【判断】“铁比棉花重”的说法
4、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5、应用:由讨论题引出——知道其中任意2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1判断何种物质;(打假) 例:有一块金黄金属,质量为2225千克,体积是250分米3,问这块金属是什么?
复习: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用天平测质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及操作重点。
实验结论:(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式一个恒量。即
质量/体积=1克/厘米3
含义:体积为1CM3的水的质量为1g
【演示】测量一定体积的酒精,铁的质量,写成0.8g/cm37.9g/cm3
结论: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
6、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重点:水的密度(概念,单位和测定)
难点:密度单位及计算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引入】从家庭生活用水这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
怎么样将水的体积转化为水的质量?
(回家观察水表,询问父母一月一般的用水量)
【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
2测大型物体的质量;(矿山的质量) 例:有一用纯铜做成的纪念碑,体积为15m3,问质量是多少?
3测难以测量体积的物体体积计算。(小石块或大理石碑)
三、密度表的教学:
1、说出密度表中物质密度的意义:ρ铁=7.9×103千克/米3
表示,or
2、据表得出: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密度,故密度是物质的特征之一。
问:物质的特性学过的有哪些?(晶体熔点,液体的沸点等)
一、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ρ=m/v
3、单位:克/厘米3或者 千克/米3
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二、公式教学要点:
1、ρ=m/v中ρ、m、v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
2、对于同一物质,ρ一定,反应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m、v大小无关,v增大,m也增大,ρ不变,即m/v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