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这项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输血与血型知识的传播意识。
4.收集生活中关于输血与血型的案例,与同学们分享,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这项作业有助于学生了解输血与血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结合课堂所学,为家人或朋友进行血型鉴定,并记录鉴定过程和结果。
这项作业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基本概念:讲解输血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3. ABO血型系统:介绍ABO血型系统及其遗传规律,引导学生判断自己的血型。
4.输血反应:讲解输血反应的原因和避免方法。
5.输血操作:演示输血操作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医疗器械。
6.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输血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输血知识,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与输血与血型相关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完成。这些题目旨在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课后辅导提供依据。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输血与血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我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生活中的输血案例,并撰写一篇小论文,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主题,如:“如何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不同血型的人在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观点和看法。我会在旁边观察,适时给予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深入探讨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4.4.4输血与血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4.4.4输血与血型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血型的分类及输血的原则,掌握血型检测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判断血型,并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2.重点: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科学的情感态度。
3.讲解血型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血清学试验等,为学生后续实验操作做好理论准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血型是如何遗传的?
b.输血时为什么要遵循同型输血原则?
c.如果血库中没有同型血,该怎么办?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4.4.4输血与血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输血的基本概念,掌握输血的原则和过程,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
2.掌握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能够判断输血时的血型选择。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提高观察与分辨能力。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案例和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血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血型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血型检测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4.针对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应善于运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b.如果血库中没有同型血,有哪些替代方案?

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d.信息化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输血案例,如影视剧中的输血场景、新闻报道中的献血活动等,引发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的好奇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血型吗?”“输血时为什么要注意血型的选择?”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多元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7.教学策略:
a.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b.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c.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掌握知识。
5.能够运用所学的血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输血反应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血型与健康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血型与输血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第1篇: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教案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目标: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学难点: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教学准备:教师模拟血型鉴定,配制模拟血液及血清,分别装入滴瓶中并作标记备用,载玻片、吸管。

另准备少量医用采血器、标准血清、消毒棉棒备用。

课前问题征集:关于输血和血型你了解多少?通过自学知道了哪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将收集的问题分类整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标范围内的问题,作为学习目标重点解决;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联,但不在课标要求的问题,印发阅读材料;其它问题,课下解决。

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并上交问题;分组进行血液制品有关的调查。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印发的学案教学设计:一、关注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情景出示并宣读报纸报道,由于意外事故,有大量人员受伤,其中部分伤员因失血过多,救治无效死亡。

二、问题(目标)呈现,协作探究学生提出的第一类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展示。

学生每3人一组,下发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

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认识,相互借鉴,达成共识。

[学案1] 学习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认识血液科学发展史。

学习材料:课本(插图及文字内容)、资料卡片学习建议:阅读课本第76页第一、二自然段,阅读资料,讨论思考题。

思考题:1、在了解了关于血型及输血的有关历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样看待和评价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和认识上的每一点提高?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说一说了解ABO血型有什么用途?资料库(详细内容略)内容包括:献血史话、最初在人身上输血的尝试、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学案2] 学习目标:说出输血的原则;简要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学习材料:教材、资料卡片、模拟“血型鉴定”的器材(模拟血样,模拟A型血清和B型血清,载玻片,吸管),通过实验,使学生会判断血型的方法,加深对于输血原理的理解。

第4章第4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第4章第4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三:血量和输血
出示预习题:①正常的血量是多少?②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③一次献血多少是不会影响健康的④献血有哪些好处。
出示老师自己的献血证,讲解无偿献血的益处,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书后抢答、争论。
学生讨论总结出献血对他人有好处,对家人的好处,及对自己的好处。
2、学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长大后无偿献血的愿望。
3、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这个表格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1、学生共同学习,对照表格讨论相互之间如何输血。
2、学生分成四大组,每一组分别代表各种血型,然后老师任意说出一种血型,问:谁可以为我输血?学生对照表格分析思考并举手尝试。
3、认真听、思考、总结规律:O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AB型血人是万能受血者,输血原则是输入同型血。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激发学生关注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确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前测
上节课有关内容
教师评价
小组长主持,学生轮流提问,轮流回答。小组加减分
引入
新课
见过献血车吗?在哪见过的?知道它是做什么的?献血有哪些条件?
提问,评价
观看献血车录像,并回答。
展示
目标
师生共同认定
简介
领会目标
导学
达标
导学
达标

输血与血型教案

输血与血型教案

输血与血型教案教案:1. 教学目标:- 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 掌握人类血液中不同血型的定义及遗传规律。

- 了解输血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

- 培养学生对于血液安全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2. 教学内容:A.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作用和功能。

- 血液的凝结机制及其在止血中的作用。

- 血浆中包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激素和抗体。

B. 不同血型的定义及遗传规律:- 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 A、B、AB、O四种血型的遗传规律以及血型间的亲缘关系。

- Rh阴性和Rh阳性血型的遗传规律及其在输血中的影响。

C. 输血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 输血的目的和适应症。

- 血型配对原则及其在输血中的重要性。

- 输血的步骤和操作规范。

- 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3. 教学活动:A. 探究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血液的结构和功能。

- 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探究不同血型的分布规律和遗传规律。

B. 讨论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血型配对原则在输血中的重要性。

-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血型进行输血。

C. 实践活动:- 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模拟输血的过程和操作规范。

- 学生观察和记录模拟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讨论预防和处理方法。

4. 教学评价:A. 学生个人报告:- 学生撰写关于血液基本组成及功能的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 学生撰写关于不同血型的定义及遗传规律的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B. 小组讨论和展示:- 学生根据案例分析,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其对于血型配对原则和输血安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C. 实验报告:- 学生撰写关于模拟输血实验的报告,包括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安全注意事项。

5. 教学延伸:- 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参观输血中心或相关医疗机构,了解实际输血操作和质量控制流程。

- 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探索血型与健康、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课题,并撰写科研报告。

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

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案一、教材分析《输血与血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

在学生对血液有一些了解的基础上,单独安排一节,虽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较少,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学生也很感兴趣,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

本节内容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也听说过血型、输血等名词,但对血型的发现,献血是否对身体有害等内容知之甚少。

本段教学面对的是初一学生,他们对生物课的热情高涨,对生活中的事件充满好奇心,而课堂正好提供了机会。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原理。

2、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1、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2、进一步形成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同型输血的相关知识。

难点:同型输血的相关知识。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方法:自学归纳法、分组比赛法、抢答法、讨论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以后才能进行输血。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有关问题。

1、输血原则阅读P70第二段,归纳出输血原则。

结论: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出示“输血关系表”。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

2、输血的方式(1)、输全血:一般的失血过多我们就采用输全血的方法。

(2)、成分输血:针对某些疾病采用成分输血的方法,成分输血可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和疗效:例如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应输入血浆,严重贫血的患者应输浓缩的红细胞,严重血小板缺少的患者应输入血小板。

认真阅读,了解输血与血型的基本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掌握。

让学生了解输血与血型的有关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献血(过渡:)输血可以救治人的生命,那么,血液从何而来?关于无偿献血,老师经常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对身体有害,有人说有好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3.输血的原则和方法:同型输血原则;紧急情况下异型输血的处理;输血反应及处理方法。
4.血型鉴定实验: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输血案例、亲子关系鉴定等)引出血型这一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介绍ABO血型和Rh血型系统,阐述输血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设想:
1.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动画、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突破重点。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血型遗传规律和输血原则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设计亲子关系鉴定、输血反应等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加深对血型遗传规律和输血原则的理解。
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了解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
1.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2.注重团队合作,与家人、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复习巩固,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素养。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提问:询问学生对血液、血型、输血等方面已有的了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引出血型这一主题。
2.案例分享:讲述一个真实的输血案例,如一位伤者因输血不及时而危及生命,让学生认识到血型与输血的重要性。

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 教案

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 教案

第四节输血和血型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3.认同无偿献血制度,建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导语:科学史记载:17世纪80年代的英国,有位医生曾经给一个生命垂危的年轻人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他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效仿,结果却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

1818年,英国一位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入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1900年,奥地利人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健康人的血清对不同人的红细胞有凝集作用。

通过大量的实验,卡尔·兰德斯坦纳提出了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从而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让我们共同来了解输血与血型的知识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血型,那么什么是血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节《输血和血型》。

二、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69—71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重点并划出来,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ABO血型?最早发现ABO血型的科学家是谁?2、输血的原则是什么?3、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输血与血量之间有什么关系?4、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什么?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后教:1、思考题1:过渡语:因为每个人的血型不一样,所以在输血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问题1要点: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实验时发现,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粘结在一起,也就是发生凝集;遇到另一些人的血浆时,却不会发生凝集。

经研究,他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这四种类型,这就是ABO血型。

2、思考题2:过渡语:当大量失血时,输血的原则是什么?要点: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大量失血时)3、思考题3:过渡语:对于少量失血而又没有同型血时应该怎么办?要点: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的人,除了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少量输入A型或B型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四节输血和血型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四节输血和血型的教学设计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血型吗?为什么输血时要注意血型选择呢?”通过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血型的分类、遗传规律以及各种血型的特点,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血型知识。
2.讲解输血的原则和方法,强调同型输血的重要性,解释为什么输血时要注意血型选择,以及输血不当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四节输血和血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血型的分类及特点,了解输血的原则和方法。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识别不同血细胞,提高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如为什么输血时要注意血型选择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的情感态度,认识到输血在救治伤病员中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无偿献血的意义,培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价值观。
三、教学评价
1.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血型知识、输血原则的理解程度。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观察血涂片实验中的表现。
3.课后作业:布置与Biblioteka 型、输血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欲望。在生物学科方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在血型及输血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相关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4:4.4.4输血与血型

教学设计4:4.4.4输血与血型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一、教材分析《输血与血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四节。

通过前三节(血液、血管、心脏)的学习,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了一个较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特意把与现实生活中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安排一节,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全章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二、学生分析本节教学面对的是一群七年级学生,他们经过半年的生物学习,已清楚生物学科的基本要求,师生关系也较为融洽。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课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好奇,所以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能力目标(1)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提高自己的调查能力和对不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对献血制度和献血量的了解,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情感目标(1)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2)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四、教学重点1.ABO血型2.同型输血的有关知识3.输血与献血五、教学难点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六、教学方法、学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我在这堂课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

综合运用合作——探究、问题——探究性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医生、护士,表演17世纪以前由于医生误将动物的血输入人体,导致病人死亡,医生又给另一位病人输入人血,结果有的病人活了,但有的病人还是死了。

通过学生表演,引导学生讨论,顺利导入新课内容。

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血型的发现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说明安全输血的原理。
3.说出无偿献血制度。
二、能力目标
初步运用获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对文字资料、视频等材料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目标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人体血量约4000毫升,占体重的7%~8%。
失血超过20%则需要输血救治。
阅读资料,了解输血的历史。
观看视频,了解血型的发现。
回答:A型、B型、AB型、O型。
回答:根据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倾听、理解。
观看视频,根据原理推测血型。
倾听
思考、回答。
输入同型血是最安全的。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紧急情况时,可以少量缓慢的输入的血型搭配。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与讲授法结合。
五、教学手段
利用视频录像、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视频资料: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的视频、血型检测视频。
2.教学图片
(1)红细胞示意图、凝集现象显微照片;
利用课件补充介绍凝集原凝集反应原理,推测视频中检测的是哪种血型。
三、安全输血
输血本是为了抢救病人,但如果处置不当,却可能带来更大的灾难。
【提问】有人说,O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你认为有道理吗?怎样输血才是最安全的?
【展示】输血关系表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教学设计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教学设计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输血与血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

本章分为四节,教材通过前三节的介绍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特意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安排一节,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

因此,本节内容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虽然文字量和知识量都不多,却与人类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也很强烈。

可以在课上安排实验和学生课前调查内容的交流,通过学生丰富的感性体验与深刻的感悟,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了解安全输血原则(3)介绍血型鉴定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本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说出ABO血型种类,安全输血原则,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难点: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展示课前调查成果。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采用创设情境、资料分析、分析讨论等手段,使学生感知人体的血量、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用多媒体手段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愉快全面接受新知,并顾及个别差异。

学生带着问题自己研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技能时,以练习法和实验法为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求欲。

激烈的谈论、成果的展示,愉快的血型鉴定试验,充分给学生空间和舞台,展现他们的精彩。

本节教学主要从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及课堂环境的创设几方面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旧知构建新知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

最新精品第4节输血与血型教案

最新精品第4节输血与血型教案

《第4节 输血和血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①列举ABO 血型的类型 ②概述人体的血量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①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②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概述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和问题,激发兴趣师:人难免有不测之风云,如512的汶川地震,房屋倒塌,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

如果你是一线的医生,你会怎么处理呢?生:轻伤的进行消毒包扎,如果重伤就需要输血。

师:那是否可以把血输给任何人呢?为什么呢? 师引出今天学习《输血与血型》。

2、认识血型的变迁史和发现史① 师:哪些同学知道自己的血型?常见的有哪几种血型?② 生:总结出ABO 血型包括A 型、B 型、AB 型和O 型,并提到RH 血型。

③ 师:ABO 血型是如何发展来的呢?(引导学习血型变迁和发现史) ④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和屏幕资料,简单认识血型的变迁和发现史,并通过回答出掌握知识点。

3、血型的鉴定 (1)血型鉴定原理红细胞凝集原血浆凝集素凝集反应原理:含有A 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 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 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 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A 型凝集原B 型凝集原 抗A 凝集素 抗B 凝集素①师:医院里是怎样鉴定大家血液的?②生:积极思考,个别同学说出鉴定需要用血清。

③师:你当小医生帮我检测血型。

讨论并简单设计步骤和思考可能出现的现象。

④生积极讨论,尝试说出方法:准备两份血浆样本→取血样→与血浆混合→观察对比现象(课件演。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火星学校涂必林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 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2.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3.学会运用所学的ABO 血型知识,尝试“模拟”血型鉴定,增强动手能力;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了解ABO 血型的鉴定,并认同同型输血;2.通过“献爱心”游戏,巩固同型输血原则,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3.通过观看案例视频,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我自身的献血实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激发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2.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我自身的献血实例以及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够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二、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推进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以此为依据,我构建了“主动参与”的教育模式,还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并让这些时间和空间发挥应有效益,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知识,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

为取得最佳效果,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视频辅助,启发设疑讨论,游戏、模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提出问题、观察方法、激发思维、资料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表达和交流等。

从而深化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使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乐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根据初中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在启发式教学原则指导下,我使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学生自己同学的相片、五指山地区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图片、学生模拟视频,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切实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能有效地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陈瑞兰
一、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的血量;
2、掌握ABO血型的类型;
3、理解安全输血的原则;
4、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BO血型的类型
2、教学难点:安全输血的原则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1、查:用5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教材P69—71页,找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问:(1)成年人体内的血量有多少?
(2)一次失血小于400毫升(少量)?
(3)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
(4)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5)安全输血的原则?
(6)血型的类型?
3、导:(1)红细胞凝集现象;(拓展:血型的发现)
(2)血型鉴定
(3)成分输血
4、练:当堂检测——《学习辅导》P29—30页,达标体验1—10题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血量:占体重7%~8%
输血失血:
和血型安全输血:1、原则:输同型血;2、成分输血(缺什么补什么):无偿献血:。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案 (优质)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案 (优质)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②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习分析归纳的过程和方法
②合作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真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无偿献血、安全用血献血的观念;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二、教学重点
重点: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难点: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珍爱生命情感的培养及无偿献血观念的树立。

三、教学突破
1.通过竞赛和抢答的形式突破出重点,突破难点。

2.通过阅读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情感及观念。

四、教师准备
1.准备竞赛和抢答题15~20题;将学生分成4个组,学生自己选择组长。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然课堂生动活泼,制作ppt。

五、学生准备
学生分成四组,自己选择组长,预习教材。

六、教学流程
七、板书设计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一、血型的发现
二、输血原则
三、血量和献血
八、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输血与血型

教学设计-输血与血型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能列ABO血型的类型。

能力目标: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思政目标: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播放《亮剑》这一电视剧中“为李云龙输血”的片段,导入新课,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引发学生思考。

二、预习(一)学生自读课本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预习教材第69-71页。

(二)预习检测出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检验自学情况,针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组内交流,小组长统计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在班内交流。

1、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2、血型是由谁发现的?这一发现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3、无偿献血有哪些注意事项?三、合作探究(一)、出示问题1、血型是由哪位科学家发现的?人类最常见的血型系统是什么?这种血型系统有哪几种血型?2、不同血型(ABO血型系统)之间的输血关系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简图表示同种血型及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关系。

3、请分析下列患者应当输入什么血液成分?(1)、大面积烧伤患者;(2)、非缺铁性贫血患者;(3)、血流不止者。

4、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毫升不影响健康。

一次失血超过(),就会有头晕、心跳、眼前发黑的症状。

5、哪种血型是万能的供血者?哪种血型是万能的受血者?6、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制度,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二)、小组讨论、交流四、检测(一)、教师出示以下题目:如果你已年满18周岁,血型为B型。

在一次旅行途中,由于交通事故致使一位B型血的旅客受伤并急需输血。

你会为这位旅客献血吗?(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4doc2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4doc2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四节,本节课是学习了有关血液、血管、血液循环的知识之后,向学生介绍的有关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等知识。

本节教材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能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对学生健康地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1、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对生物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全面。

2、对本节课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渴望获取有关知识的欲望强烈。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分析资料能力,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情感目标: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ABO血型的类型;2.输血与血型的关系;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难点:1.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利用PPT课件,运用以探究式、启发诱导式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创设各种情境、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多提供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乐学、会学。

六、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输血图片(车祸图片.地震图片.战争图片等)学生:查询书籍、网站,搜集一些有关“血型发现的历史”方面的资料。

2、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海南省五指山市五指山中学廖涌权
一、设计思想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解读《课程标准》是备课的前提。

《课程标准》对《输血和血型》没有明确的具体内容标准,但有理解血型与输血关系的活动建议,以及珍爱生命,提倡义务献血的情感目标。

基于此,通过模拟实验、献爱心游戏和相关视频,使学生能有丰富的感性体验与深刻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人的血型和输血是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血型鉴定可能会造成疾病感染和传播,国际上许多国家都禁止在中学阶段采用真人真血进行教学实验。

所以,我从《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选取模拟实验加以改进,帮助学生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知道血型鉴定的基本过程,掌握血型鉴定的基本技能;学习模拟实验等间接实验的方法。

二、教学分析
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中介,准确而深刻的理解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

血液对于人体来说很重要,只有维持血量的基本稳定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那么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输血需要注意什么?无偿献血有什么意义?这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本章前三节的学习,使学生对血液、血管、血液循环系统有了一个较为完善、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成为一节,是对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章节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本节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少,但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

所以我把教学重点定在输血与血型的关系以及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

但是输血与血型的关系学生难于理解,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激发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仅凭教材内容很难落实,所以我把它们列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
2.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3.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模拟”血型鉴定,增强动手能力;
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了解ABO血型的鉴定,并认同同型输血;
2.通过“献爱心”游戏,巩固同型输血原则,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通过观看案例视频,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我自身的献血实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激发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我自身的献血实例以及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够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推进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以此为依据,我构建了“主动参与”的教育模式,还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并让这些时间和空间发挥应有效益,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知识,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

为取得最佳效果,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视频辅助,启发设疑讨论,游戏、模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提出问题、观察方法、激发思维、资料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表达和交流等。

从而深化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使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乐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根据初中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在启发式教学原则指导下,我使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学生自己同学的相片、五指山地区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图片、学生模拟视频,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切实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能有效地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六、作业设计
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份宣传广告、漫画或倡议书,形式不限,旨在号召大家都来关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奉献一点爱心。

七、板书设计
附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模拟血型的鉴定
实验目的:
(1)了解血型鉴定的过程;(2)理解同型输血。

实验材料:“______的血样”,“A血清(碘液)”、“B血清(橙汁)”、试管等。

实验原理:让血样分别与A血清和B血清混合,通过观察有无沉淀产生(有无凝集),从而判断血型。

实验步骤:
第四步:观察是否有凝集现象,并记录结果
第五步:根据现象,对照血型鉴定表,判断血型。

实验记录和结论:
注:本文获得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全国学术年会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

2011-11-21 人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2009-10-14 19:47:36)
转载▼
分类:生物教学研究
标签:
教学设计
教育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广州市双桥中学:黎淑娴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四节。

本节课是这一章的最后一节,学生在前面三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自己建构了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体系。

人的血型和输血是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但由于血型鉴定可能会造成疾病感染和传播,国际上许多国家都禁止在中学阶段采用真人真血进行教学实验,所以教材中并没有安排探究血型鉴定的实验,因此,本人从《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选取了“模拟…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知道血型鉴定的基本过程,掌握血型鉴定的基本技能,学习模拟实验等间接实验的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教学过程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多提供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概述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策略
依照“情景—问题—活动—概念”的教学模式,设计了“情景激发—问题点拨—活动探究—概念建构”的教学总体思路,具体策略为:
合作学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观看动画、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实验探究法:
设计了模拟“血型鉴定”的探究实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我解决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

课前准备
教师:配制模拟“A型血”(0.02mol/L Pb(NO3)2),“B型血”(0.02mol/L BaCl2),“O型血”(蒸馏水),“AB型血”(上述“A型血”及“B型血”等量混合),“A型血清”(0.02mol/L AgNO3),“B型血清”(0.02mol/L NaI)。

学生:查询书籍、网站,搜集一些有关“血型发现的历史”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点拨
教师展示“交通意外”的flash(一个小男孩遇到车祸,失血过多,生命垂危),鼓励学生描述看到的情景,教师提出问题:小男孩失血过多,生命垂危,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输血” 、“包扎伤口”、“进行止血”等等,紧扣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随便就给小男孩输血吗?引入“输血与血型”的探究实验。

(二)分组探究,自主学习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血型鉴定”的探究实验,将抽象的知识变为有趣的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先介绍实验用具、实验材料和实验要求:
实验材料:模拟“A”“B”“O”“AB”型血及“A型血清”和“B型血清”
实验用具:载玻片、吸管
实验要求:教师将配制好的4种“血液”分别标上“1”“2”“3”“4”,表示分别取自4位车祸伤员,他们急需输血。

要求学生阅读参考资料,设计如何利用“A型血清”和“B型血清”确定4人血型的方案,并根据鉴定出的4位车祸伤员的血型,确定输血用血液的血型。

参考资料:
4、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因为教学形式比较多样化,模拟“血型鉴定”实验花时间较多,学生对于flash游戏、知识问答兴趣大,课堂活跃,所以课堂时间一定要控制好,各环节的衔接要紧凑,时间分配要合理,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