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

合集下载

健全乡村建设人才培育机制

健全乡村建设人才培育机制

健全乡村建设人才培育机制一、引言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建设人才培育机制的健全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关乎农业农村的持续发展,也影响国家整体现代化进程。

本篇文档将就如何健全乡村建设人才培育机制展开讨论,主要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人才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我们需要通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途径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培育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我们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培育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

我们需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技术推广能力,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五、培育农村产业发展人才农村产业发展人才是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我们需要针对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农村产业发展人才,促进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六、培育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我们需要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七、培育农村文化传承人才农村文化传承人才是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我们需要通过非遗传承、民间艺术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能够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人才。

八、培育农村公共服务人才农村公共服务人才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

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社保等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九、培育农村社会治理人才农村社会治理人才是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我们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一批具有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工作技巧的农村社会治理人才。

十、优化乡村建设人才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对于吸引和留住乡村建设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方案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方案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方案第1章总则 (3)1.1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背景 (3)1.2 规划目标与原则 (3)第2章农业人才需求分析 (4)2.1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4)2.2 农业人才需求预测 (4)2.3 农业人才结构分析 (4)第3章农业人才队伍现状 (5)3.1 农业人才总量与分布 (5)3.1.1 农业人才总量 (5)3.1.2 农业人才地域分布 (5)3.1.3 农业人才专业领域分布 (5)3.2 农业人才素质与能力 (5)3.2.1 农业人才学历结构 (6)3.2.2 农业人才能力素质 (6)3.3 农业人才流动与流失 (6)3.3.1 农业人才流动 (6)3.3.2 农业人才流失 (6)3.3.3 农业人才流失原因 (6)第四章农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6)4.1 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6)4.1.1 建立多层次农业人才培养体系 (6)4.1.2 完善农业人才培养机制 (6)4.2 农业人才引进策略 (7)4.2.1 制定农业人才引进计划 (7)4.2.2 优化农业人才引进环境 (7)4.2.3 创新农业人才引进方式 (7)4.3 农业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 (7)4.3.1 构建农业人才培训体系 (7)4.3.2 加强农业继续教育工作 (7)4.3.3 推动农业人才培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7)第5章农业人才激励与保障 (8)5.1 农业人才激励机制 (8)5.1.1 建立多元化的薪酬激励机制 (8)5.1.2 建立健全职业晋升通道 (8)5.1.3 强化荣誉激励 (8)5.2 农业人才保障措施 (8)5.2.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8)5.2.2 优化工作环境 (8)5.2.3 加强人才服务与关爱 (8)5.3 农业人才优惠政策 (9)5.3.2 财政支持政策 (9)5.3.3 金融支持政策 (9)第6章农业人才使用与评价 (9)6.1 农业人才使用策略 (9)6.1.1 优化人才使用环境 (9)6.1.2 建立多元化人才使用机制 (9)6.1.3 强化人才激励机制 (9)6.2 农业人才评价体系 (9)6.2.1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10)6.2.2 完善评价机制 (10)6.2.3 推进评价信息化建设 (10)6.3 农业人才选拔与任用 (10)6.3.1 规范选拔程序 (10)6.3.2 优化任用机制 (10)6.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0)第7章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 (10)7.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0)7.1.1 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11)7.1.2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11)7.1.3 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环境 (11)7.2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11)7.2.1 培养农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1)7.2.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11)7.2.3 深化农业教育改革 (11)7.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11)7.3.1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11)7.3.2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11)7.3.3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11)7.3.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2)第8章农业人才队伍区域协调发展 (12)8.1 农业人才区域分布策略 (12)8.1.1 优化农业人才区域布局 (12)8.1.2 加强农业人才区域梯度建设 (12)8.2 农业人才区域合作与交流 (12)8.2.1 深化农业人才区域合作 (12)8.2.2 加强农业人才区域间交流 (12)8.3 农业人才区域支持政策 (12)8.3.1 完善农业人才政策体系 (12)8.3.2 落实农业人才政策保障 (12)8.3.3 强化农业人才政策监督 (13)第9章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13)9.1 组织领导与协调机制 (13)9.2 政策法规与制度保障 (13)第10章规划实施与监测评估 (13)10.1 规划实施步骤与要求 (13)10.1.1 实施步骤 (14)10.1.2 实施要求 (14)10.2 监测评估体系与方法 (14)10.2.1 监测评估体系 (14)10.2.2 监测评估方法 (14)10.3 规划调整与优化建议 (15)10.3.1 规划调整 (15)10.3.2 优化建议 (15)第1章总则1.1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人才成为支撑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举措。

为此,本文将提出一些对策,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

一、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覆盖面不广,服务能力不强,推广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当务之急。

要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建立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建立起农技人员、科研院所、农民之间的信息互通机制,确保农业技术的快速、有效传播。

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理念转变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应用“面向农民”的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这一模式侧重于技术的传播,而缺少对农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

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理念转变,转变推广方式,实行“面向市场、面向需求”的推广理念,注重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鼓励农业技术创新和实践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加强对农业技术创新和实践的支持和鼓励。

一方面,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力度,鼓励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要鼓励农民参与农业技术创新和实践,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奖励,积极开展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先进种植、养殖和管理技术。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支撑,但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组织力量不足、服务水平低、信息不畅等。

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推广能力。

一方面,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组织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投入,建立完善的农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确保基层组织能够有效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五、强化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强化政府引导和支持。

三农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三农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三农培训体系建设方案第1章前言 (3)1.1 培训体系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3)1.2 培训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原则 (4)第2章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需求分析 (4)2.1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现状 (4)2.2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需求预测 (4)2.3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需求分析 (5)第3章培训体系设计 (5)3.1 培训体系框架 (5)3.1.1 培训目标 (5)3.1.2 培训对象 (5)3.1.3 培训内容 (6)3.1.4 培训效果评估 (6)3.2 培训课程设置 (6)3.2.1 基础课程 (6)3.2.2 专业课程 (6)3.2.3 技能培训课程 (6)3.2.4 创新创业课程 (6)3.3 培训方式与方法 (7)3.3.1 面授培训 (7)3.3.2 在线培训 (7)3.3.3 混合式培训 (7)3.3.4 实践培训 (7)第4章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7)4.1 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7)4.2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与策略 (8)4.2.1 建设目标 (8)4.2.2 建设策略 (8)4.3 师资选拔与培训 (8)4.3.1 师资选拔 (8)4.3.2 师资培训 (8)第5章培训教材与资源建设 (8)5.1 教材建设 (8)5.2 数字资源建设 (9)5.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9)第6章培训项目与活动策划 (9)6.1 培训项目策划 (10)6.1.1 项目目标 (10)6.1.2 培训内容 (10)6.1.3 培训方式 (10)6.1.4 培训师资 (10)6.2 培训活动策划 (10)6.2.1 活动主题 (10)6.2.2 活动形式 (10)6.2.3 活动组织 (10)6.2.4 活动宣传 (10)6.3 培训项目与活动评估 (11)6.3.1 评估目标 (11)6.3.2 评估方法 (11)6.3.3 评估指标 (11)6.3.4 评估结果应用 (11)第7章培训质量控制 (11)7.1 培训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11)7.1.1 制定培训质量控制标准 (11)7.1.2 建立培训质量管理制度 (11)7.1.3 构建培训质量监控机制 (11)7.2 培训过程监控 (11)7.2.1 培训准备阶段 (11)7.2.2 培训实施阶段 (12)7.2.3 培训总结阶段 (12)7.3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12)7.3.1 培训效果评估 (12)7.3.2 培训反馈 (12)第8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12)8.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 (12)8.1.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概述 (12)8.1.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12)8.2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建设 (13)8.2.1 推广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13)8.2.2 推广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13)8.3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与策略 (13)8.3.1 推广模式 (13)8.3.2 推广策略 (13)第9章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14)9.1 政策支持体系 (14)9.1.1 制定培训政策规划 (14)9.1.2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4)9.1.3 落实政策扶持措施 (14)9.2 资金保障 (14)9.2.1 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14)9.2.2 设立培训专项资金 (14)9.2.3 加强资金监管 (14)9.3 组织管理与协调 (14)9.3.1 加强组织领导 (14)9.3.3 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 (15)9.3.4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15)9.3.5 加强培训队伍建设 (15)第10章培训体系建设实施与展望 (15)10.1 培训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15)10.1.1 立项与规划 (15)10.1.2 资源整合 (15)10.1.3 培训课程开发 (15)10.1.4 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15)10.1.5 培训基地建设 (15)10.1.6 培训项目实施 (15)10.1.7 培训效果评估 (16)10.2 预期成果与效果 (16)10.2.1 培训成果 (16)10.2.2 社会效益 (16)10.2.3 产业效益 (16)10.2.4 政策效益 (16)10.3 长期发展规划与展望 (16)10.3.1 培训体系完善 (16)10.3.2 培训内容创新 (16)10.3.3 培训模式优化 (16)10.3.4 培训资源拓展 (16)10.3.5 培训政策支持 (16)10.3.6 培训体系可持续发展 (16)第1章前言1.1 培训体系建设的背景与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发展已进入新时代。

“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切实提高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根据国务院农业农村发展领导小组、农业部的有关安排,我们制定了《“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以表达我们在未来五年内对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方面的计划和建议。

《“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建立和完善聚集多种类型、多层次、多性质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一是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建立以农民素质提高为主要任务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体系。

要发挥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农民的作用,积极发展各类农业领域的农民文化学习活动。

二是加强完善农业农村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农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努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人员、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农业农村管理人才等,不断提高农业农村技术创新和服务水平。

三是积极发展各类技术人才队伍,培养农业农村财务预算、社会保障、农业保险、农业物联网、食品安全、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四是支持农民创业发展,倡导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推广农业现代化技术和管理,培养更多的农业现代化技术人才、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农业服务专业人员。

《“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将实施以下具体措施:首先,加大投入,科学组织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提高农业农村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农业农村技术推广服务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农民致富和发展综合能力。

其次,加强与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健全和完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强农民素质提高,开展一系列为农民提高技能、提升农民素质的活动;增强农民自主创业意识,支持农民创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最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科技开发,引进一批优秀农业农村人才,提高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水平和整体素质,为农业大省建设提供更多的发展支持。

农业技术推广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农业技术推广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农业技术推广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农业推广体制是农业科技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开展农业推广工作所采取的组织制度,其内容包括农业推广机构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技术推广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技术推广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篇一在我国的总人口中约有八成左右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对于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科学有效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本文将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意义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就是农业,所以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关键内容。

其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它能够为农业生产创新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技术体系的成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有利保障。

同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先进农业技术向农业生产成果的转化。

由此可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能够在更好满足农业科技成果发展需要的同时,实现我国农业的标准化、科学化发展。

二、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涉及较多部门,这使得具体农业技术推广出现了人事分离的问题,某一具体工作或者事项很少有专门的负责人。

这种情况下的农技推广部门和人员经常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部门间的有效协作更是无从谈起,进而导致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无序和无效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二)职能错位在当前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很多推广人员对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具体职能还没有有效地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技术职能的发挥,存在农业技术职能和实际农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不仅会产生不必要的技术浪费,很多资源也被大量消耗。

农业生产人才培育工程方案

农业生产人才培育工程方案

农业生产人才培育工程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形式不断转变,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不断涌现。

而农业生产的核心是人才,优秀的农业生产人才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技术更新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加强农业生产人才培育工程是当务之急。

农业生产人才培育工程旨在培养一支具备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农业生产人才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通过对农业生产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全面现代化做好准备。

二、目标和任务(一)目标培养一支具有扎实的农业生产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农业生产人才队伍。

(二)任务1.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农业生产人才的培养需求。

2.创新培养模式,结合实际农业生产需求,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农业生产新技术、新理念的培训,提高农业生产人才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

4.加强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优秀农业生产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整体水平。

三、重点任务和措施(一)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人才培养体系1. 完善农业生产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2. 加强高校农业生产专业的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学生招生规模。

3. 推动职业教育机构与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实际生产单位的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加强农村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开展农业生产新技术、新理念的宣传和培训,提升农民的生产技能。

(二)创新培养模式1. 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并将实践教学纳入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制定并实施农业生产实践教学指导方案,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实践,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试论农业推广体系建设

试论农业推广体系建设

( ) 四 培训工作滞后 ,素质有待提高 应、动物疾病诊疗 以及产后加 工和营销等 服务分离出来 ,按 农 技站 划归 乡镇政 府 管理 后 ,乡镇 农 技人 员普 遍反 映 照市场化方式运作 。鼓励其他 经济实体依 法进人农业技术服 参加业务培训 的机会明显少 了 ,原业务 主管部 门与农技站 已 务 领域 ,采取独 资、合资 、合 作和项 目融 资等方式 ,参与基 不存在行政隶属 关系 ,业务部 门想管也管 不上 ,想管也无权 层 经营性推广服务 实体 的基础 设施投资 、建设 和运营 ,对建 生农业服务组织给予扶持 。 管 ,造成业务 主管部门与农技 站的联系逐 渐减少 ,对农技人 设后 的经 营l
求 。 为 了更 好 的 服 务 “ 农 ” ,农 业 推 广 人 员 除 应 具 有 良好 三
长期 以来 ,我 国基层农业技 术推广体 系为农业增 产 、 农 的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奉 献 的精 神 ,有 过 硬 的 专业 素 质 外 ,还 应 民增收做出 了巨大 贡献。但 现行 基层农技 推广体系是 在长期 具备以下素质: 终身学 习能力 、创新能力 、信息能力 、商 贸能 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 形成 的,与改革开放 近三十年 ,农村 发 力、团队合作能力 、社会公共关 系能力 。 ( ) 高农 民科技文 化素质 ,增 强其对农业创新成果 二 提 生的巨大变化不相适应 ,主要存在 以下 问题 。 ( ) 一 管理体制不顺 ,机制运 行失灵 的采用动力和 吸纳能力 ,农 民是农业技术 和信息的接受者 , 2 0 年机构 改 革后 ,乡 镇农 技推 广机 构 的隶属 关系 由 02 根据农业知识与信 息系统理论 ,要提高农 业推广对象的接受 原来 的县管 或县 乡 双重 管理 改变 为 乡镇 管 理 ,人 、财 、物 效率 ,就必须培养 提高用户 系统。其 中最 根本 的一点就是要 (“ 三权” ) 下放 到乡镇政府 。县级业务部 门只负责业务 指 开发农村 的人力 资源 ,重视 提高全体农 民的科 技文化素质 , 导 ,而大多数农技人 员还要参与 乡镇其他工作 ,出现多头管 改 变以往农民安 于现 状 、不思 进取 、粗放经 营、低效 生产的 理现象 ,很多业务工作难 以协调 。机构改革 没有适应基层 的 状况 ;通过开展劳动技 能竞赛及 生产 、生活知识 比赛 来激发 需 要 ,农技 推广体 系 断层 ,体 系运 行不 够顺 畅 ,出现 “ 农 民热清 ,增强农 民的参与意识 。 网 ( ) 三 合理设置机构 ,理 顺管理体制 破 、线断 、人散”的局面。 ( ) 二 工作条件艰苦 ,经 费严重不足 为切实保证农业技 术推广体 系上下贯通 、网络健全 , 更 部 分 乡镇 的农业 技术 推 广站 除有 门 面开 展农 技咨 询服 好地发 挥县 、乡农业技 术推广机构 的职能作用 ,必须创新机 务外 ,没有集 中办公 的场 所 ,有 的乡镇 农业技术推 广站虽然 构设置 ,打破 目前依 附行政体制设 置的单一格局 ,整合社会 有 办公 室 ,但办公条件差 ,缺乏工作 经费 、检测设 备 、电脑 资源 ,优化 职能分工 ,理顺 县 、乡农 业推广机构管理体制 , 和交通 工具等。 由于县农业 局作为其业 务主管部 门 ,自身财 建立 网络化农 业技术推 广体系 。,因地制宜地设置公益性农 力差 ,负担重 ,无力给予 经费支持 ,而一部分 乡镇 政府又没 业技术推广 机构。根据农业 技术推广 工作特点 ,建立健全有 有将农业 技术 推广经费列入 财政预算 ,列入 了的数额 也是微 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业 技术推广体系作用 的管理体制 。 ( ) 四 创新人事制度 ,合理安置富余人员 乎其微 。乡镇 财政不能保证 农技站 的业 务经费 ,在 一定程度 上 ,导致 了乡镇 农技站存在 靠经营谋 生存 ,轻公益性 技术服 务 的现象 ,影响了农技 推广 的有效 实施。 ( ) 三 业务本末 倒置 ,推广工作弱化 乡镇政府 在管理过程 中管理错位 ,政 事不分 ,过 多抽 调 农业技术推广人 员从事政府 政务工作 ,造成服务功能 弱化。 据调查 了解 ,我县乡镇农技 站工作人员 被抽调从事 乡镇 政府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 兴。
主要任务
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鼓励企业、科研院所 、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参与推广工作。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接受新技 术的能力。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农 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 和技术水平。
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地方的农业技术推广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业技术 的推广效果和质量。
03
CATALOGUE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总体目标
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水平。
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才 队伍,加强基层推广服务能力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实施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各级政府对农业技术推 广工作的支持和投入。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 业技术推广工作。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全 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鼓励创新和示范,选取典型地区和典型案例进行示范, 总结经验并推广应用。
04
CATALOGUE
定义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指以政府为主导,通过科研、教育、推 广等机构,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系统化服务 组织。
特点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公益性、服务性、专业性和系统性等 特点,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升农 民收入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性
01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

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作用

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作用

农业推广体系建设,是我国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体现,能够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农业经济结构做一系列的优化,然后将当代市场发展动向考虑在内,以此来对农业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完善,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广作用,并且对推广体制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从而使我国农业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目的1、基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目标,政府部门会出台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特别是农业技术的深入推广,推动粮食经济作物取得了不小的发展和进步。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可以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广泛推动各种先进技术得到充分的应用,还实现农业技术很好的融合环保理念,将节能观念有效的融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中。

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农业体现现代化的建设,农业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促进了农业技术与互联网的结合。

结合当前的互联网+推动农业技术推广的实现,进一步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农业从业人员,同时也便于更好地宣传指导各方面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推动农业实现现代化。

注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的进行农业示范园的创建和创新,推动新技术和新的农产品能够在农业建设中得到的普遍的广泛的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实现各区域协调发展。

2、注重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可以进一步的加快我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效的提升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技术竞争力的提升在于农业技术推广在具体的农业实践活动中,才能发挥出农业生产力的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把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及科研成果有效的转化为科研成果加以推广,指导广大农民在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丰收成果。

农业技术的推广成功决定着科学技术能否变成第一生产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才能真正的把农业各种科研技术成果和实践有效融合起来,不断地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强做大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分析与建设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分析与建设对策
证 。据 统 计 , 界 发 达 国家 的农 业 科 技 进 步 贡献 率 为 世
点、 规律决定 的 。其 中 , 地级 以下机构 及人员数 量分 别 为 1289个 和 7 77 7人 ,分 别 占全 国 总 数 的 0 7 3 1
9 .6 95 %和 9 .4 , 我 国农 技 推 广 机构 的 主要 部 分 , 80 % 是 在 农 技 推 广 工 作 中 发 挥 了 重 要 的作 用 。我 国专 业 技 术 人 员 结 构 极 不 合 理 , 级 以 下 高级 职称 推 广 人 员 数 地 量 较 少 , 仅 为 2 2 98 1人 , 占专 业 技 术 人 员 总 数 的 41%; . 5 中级 职 称 的人 数 较 多 , 4 65 0人 , 为 9 3 占专 业 技
中图分类 号 : 3 3 S —3
文献标 识码 : A
我 国农 业 已经 进 入 了新 的发 展 阶段 , 业 综 合 生 农
共 同构 成 了我 国 的农 业 技 术 推 广 服 务 体 系 ( 表 1 。 见 )
产 能 力 连 续 迈 上 几 个 新 台 阶 , 业 经 济结 构 也 发 生 了 农
关 键 词 : 业 技 术推 广 ; 系 建 设 ; 状 ; 策 农 体 现 对
Ana y i n Cu r nt S t a i n f Ag i u t a c no o y Ex e s o y t m nd Co nt r e s e n t n t u t o l s s o r e iu t o o r c lur lTe h l g t n i n S s e a u e m a ur s o I s Co s r c i n
性 的特 点 。农 业 生 产 的 高 度 分 散 性 、 民 组 织 化 程 度 农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对于高水平、专业化的农业科技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基层科技服务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要加强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首先需要注重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在一些前沿领域的农业科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需要有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为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优化教育体系,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其次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供更好的实验设备和研究条件,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我国从事农业科技研究。

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我国农业高等教育机构数量众多、分散且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方面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

首先是加强高等院校与地方合作,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机制。

通过与地方领导、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就业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其次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可以采取引进优秀人才、培养骨干教师、加强师资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指导。

另外,还可以加强与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和实践基地。

通过与农业企业合作,将实践环节融入到人才培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农业技术的推广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仍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本文将从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1. 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不畅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不畅,信息传递效率低。

农民获取农业技术信息主要靠宣传标语和农技人员下乡讲解,但这种方式成本高,效率低。

农民往往难以及时获取到最新的农技信息,导致技术推广效果不佳。

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相关部门之间协作不畅,缺乏整体规划和组织管理。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过于单一,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导致推广效果不佳。

3. 农民参与意愿不高部分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意愿不高,传统观念难以改变。

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和接受速度与农业技术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导致新技术推广困难。

4. 农技人才短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不足,农技人才队伍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水平整体不高。

1. 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渠道要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不畅的问题,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渠道。

可以采用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技术培训班、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为便捷的农业技术信息。

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APP等,加强对农业技术信息的传播。

2. 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构建一个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起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规划和组织管理。

还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 加强农民参与意愿的培养为了解决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意愿不高的问题,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对新技术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

可以通过举办科普讲座、技术培训班等方式,提升农民对新技术的认可度。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结构不合理、培养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不足以及交流合作不畅通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制约了农业科技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人才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业科技队伍中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

培养机制不完善使得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存在断层和缺位,无法有效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激励机制不足使得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其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交流合作不畅通导致农业科技人才之间缺乏沟通和合作,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共享和推广。

建议通过优化人才结构、健全培养机制、完善激励机制以及加强交流合作等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2. 正文2.1 问题一: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高级人才相对匮乏。

虽然有很多普通科技人员,但高级人才数量有限。

这导致了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缺乏核心引领者,影响了整个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人才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人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导致了整体队伍的不均衡发展。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学科结构单一。

过于侧重某些学科领域人才的培养,而对其他领域人才的培养不足,导致了整个队伍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分布不均衡,影响了农业科技的全面发展。

为解决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优化人才结构、加强高级人才培养、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等措施,以促进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和提升。

加强农村工作人才培养的措施与建议

加强农村工作人才培养的措施与建议

加强农村工作人才培养的措施与建议一、引言农村工作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工作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难题。

本文将从政策、资金、教育、技术等多个方面探讨加强农村工作人才培养的措施与建议。

二、政策保障为加强农村工作人才培养,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和支持。

首先,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和引导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其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对农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资金支持。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的法律法规,为农村工作人才提供保障。

三、创新教育模式农村工作人才培养需要创新教育模式。

可以通过建立农村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农村环境中学习实践,加深对农村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加强农村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此外,还应加强与农村相关的科研和实践项目,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

四、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建设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是制约农村工作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需要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建设。

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另一方面,加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城乡间的教育资源互通共享,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

五、加强农村技术培训农村工作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农业技术和管理能力。

因此,加强农村技术培训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建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和农村技术推广站,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村工作人才提升自身素质。

同时,鼓励农村工作人才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提高。

六、加强农村工作人才的培养引导在农村工作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其的培养引导。

可以通过专业指导教师和行业专家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农村工作的需求。

同时,加强与农村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践和就业机会,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七、加强农村工作人才的心理辅导农村工作人才在农村环境下面临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工作人才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保持积极的心态。

农村人才培养与农业技术推广规划

农村人才培养与农业技术推广规划

农村人才培养与农业技术推广规划标题:农村人才培养与农业技术推广规划一、引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农村人才培养与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

面对现代农业对高素质农民和先进科技的双重需求,我们必须制定并实施一项全面的规划,以提升农村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农村人才培养策略1. **教育体系改革**:优化农村教育布局,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基础的农业科技教育。

同时,推广职业教育,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2. **定向培养**:与高校合作,设立农业特色专业,定向输送农业人才,确保专业人才的供给。

3. **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技素养。

三、农业技术推广机制1. **科技服务站建设**:在农村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提供面对面的技术咨询和指导。

2. **信息化推广**: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开展远程教育,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3. **政策激励**: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农民和企业采用新技术。

四、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1. **产学研结合**: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与企业、农户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2. **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精准农业等绿色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 **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五、保障与评估1. **政策保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推广的政策法规,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2. **监测与评估**:定期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反馈调整优化。

3. **社会参与**:鼓励农民、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形成合力推动农村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推广。

六、结语农村人才培养与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科学规划,我们有信心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人才队伍,推动我国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农业强国梦。

(注:以上内容为1500字左右的农村人才培养与农业技术推广规划,内容涵盖了政策、机制、实践和保障等多个方面,以论文形式呈现,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促进农技推广与示范应用

促进农技推广与示范应用

促进农技推广与示范应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地区信息传递和技术推广的不足,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无法及时传递给广大农民,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质量不高、效益不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农技推广与示范应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科研与示范基地建设科研与示范基地是促进农技推广与示范应用的重要平台。

通过建设科研与示范基地,可以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先进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实用有效的种植经验和管理方法。

1.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科研与示范基地在建设科研与示范基地时,应充分考虑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引入先进设备、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提高综合性科研与示范基地的科研水平和示范效果。

2.加强科研与示范基地的管理与服务科研与示范基地的管理和服务是保证其正常运转和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咨询等方式,提高科研与示范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加强农技人才培养农技人才是农业技术推广和示范应用的重要力量。

通过加强农技人才培养,可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质量和效果,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养体系在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养体系时,应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课程、组织实践教学、开展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加大对优秀农业专家和团队的支持力度优秀农业专家和团队在农业技术推广和示范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应加大对优秀农业专家和团队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农技推广与示范应用的宣传与推广农技推广与示范应用的宣传与推广是提高农民意识、培养农民技术需求、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在我国农业发展 历程中逐渐形成的,旨在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 问题和提高农业效益。
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主要采用传统的农业技 术推广模式,即通过政府农业部门和农业科研机 构来推广农业技术。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提出
随着农业发展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多元化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渐被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可。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科研单位和高校参与
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科研单位和高校为主体的农业技术研发 体系,这些机构在农业技术研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广体系多元化
我国已经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包括政府推 广机构、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推广方式多样化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
目前,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投入不足、科研机构与实际生产脱节、企业 参与度低、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有限等。
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科研机构与实际生产的联系,鼓励企业 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教育。
提升农业整体竞争 力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通过推 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 质量追溯等措施,提升了农业整 体竞争力,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
04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通过培 训、示范和指导等方式,培养了 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这些农民 具备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技能 和知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 业发展的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需求,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包
括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技术推广项目人才培养计划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技术推广项目人才培养计划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技术推广项目人才培养计划第一章项目背景与人才培养目标 (2)1.1 项目背景 (2)1.2 人才培养目标 (3)第二章智能种植技术概述 (3)2.1 智能种植技术定义 (3)2.2 智能种植技术发展现状 (3)2.3 智能种植技术发展趋势 (4)第三章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4)3.1 人才培养模式 (4)3.2 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4)3.3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5)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 (5)4.1 教学资源整合 (5)4.2 教学方法创新 (6)4.3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6)第五章师资队伍建设 (6)5.1 师资队伍结构 (7)5.2 师资培训与引进 (7)5.3 师资评价与激励 (7)第六章实践基地建设 (7)6.1 实践基地规划 (7)6.1.1 选址规划 (8)6.1.2 功能分区 (8)6.2 实践基地设施配置 (8)6.2.1 基础设施 (8)6.2.2 实验设备 (8)6.2.3 生活设施 (8)6.3 实践基地运行与管理 (9)6.3.1 运行机制 (9)6.3.2 管理体系 (9)6.3.3 质量保障 (9)第七章产学研合作 (9)7.1 产学研合作模式 (9)7.2 产学研合作项目 (10)7.3 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 (10)第八章国际交流与合作 (10)8.1 国际交流项目 (10)8.2 国际合作项目 (11)8.3 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果 (11)第九章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11)9.1 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11)9.1.1 目标设定 (11)9.1.2 组织架构 (12)9.1.3 质量标准制定 (12)9.2 质量监控与评价 (12)9.2.1 监控机制 (12)9.2.2 评价体系 (12)9.3 持续改进与优化 (13)9.3.1 改进机制 (13)9.3.2 优化策略 (13)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评估 (13)10.1 项目实施计划 (13)10.2 项目实施进度监控 (14)10.3 项目成果评估与总结 (14)第一章项目背景与人才培养目标1.1 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之下我国各基层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方面的建设。

从某种程度上讲,农业技术是关系农民收入以及乡村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但现阶段我国乡镇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乡村振兴战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及现代农业在乡镇的发展状况进行简单介绍,并进一步分析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和完善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引言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业技术与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持续加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对做好“三农”服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国家政策以及财政资金开始向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倾斜,但不可避免的是仍在多个环节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因此努力挖掘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是学界应着重关注的问题。

1相关概述1.1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特殊历史节点上所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这一战略的支持下不仅有利于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和要素流动,同时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良好基础[1]。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下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建设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贡献力量。

1.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是涵盖良种服务、农资服务、农机服务等服务的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

现阶段,传统农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也难以解决“三农”的相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明华我国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 [摘要]农业推广人才紧缺,已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建设以高等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骨干、县乡村教育为基础的农业推广教育网络,培养大量应用型农业科技人才,对于加快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将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 教育体系 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F32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70(2004)—07—0070(03)[作者]熊明华 博士研究生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7*本文为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浙江省农业标准监测管理的设计研究”(203GL13)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我国农业进入了发展新阶段,农业生产正朝着经济结构优化,并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农业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农业的全面、系统发展对国家整体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业推广专门人才的需求问题则凸现出来,有待切实解决。

一、我国农业推广队伍现状1.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

据农业部调查资料显示,在财政支农的各项支出中,农业科研、推广的投入一直居于末位;我国对农业推广的财政投资90%来自于地方财政,而农业推广投资的90%又集中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行业内;从经费的开支结构看,有很大一部分用于人员经费的开支。

与众多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推广投资强度(农业推广投资占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明显偏低,发达国家农业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但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

因经费不足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卸包袱”,使一些地方的推广服务部门被推向市场,有的甚至被拍卖或撤消,造成人员离岗和流失,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被动局面。

此外,推广部门与科研、教学部门没有联结成整体,推广网络体系不完善等都明显制约着农业推广工作的进展。

另据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委员会的统计,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科研、教育、开发、推广的技术人才约为31万人,占全国总科技人才的6.7%。

平均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只有农技人才3人;平均7178亩耕地只有农业技术人员1人;平均7000头牲畜只有畜牧技术人员1名;平均203万亩林场只有林业技术人员1人。

可见,我国专职农业推广人才的严重不足。

2.我国农技人才的分布过于集中。

由于环境及待遇的差别,基层农村推广部门很难吸引高学历人才,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员的进入,农业推广队伍中整体知识水平较低。

乡镇农技站工作环境更差,许多从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都纷纷想方设法到县市一级单位工作,乡村级农技人员越来越少,造成农业推广组织的供给与农业推广组织的需求错位。

由于我国农业具有地域广、区域性强、生产个体分散、生产规模小等特点,因而乡镇级农业推广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人们的需求多样化,农民对技术、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随时需要农业科技信息的指导,而农业推广人员的不合理分布,使得农民的这些需求难以满足。

此外,由于农技站挂靠在政府部门,这往往造成推广人员的角色错位,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演变成低水平的管理者,而非农业科技信息的指导者,丧失了教育和交流的功能。

3.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低下。

根据2002年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的“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研讨会”透露,目前,我国各类农业推广专业技术队伍中,研究生学历人员不足1%,本科生学历也只占15%,而美国县一级推广机构中75%的人员具有硕士学位。

另以浙江省为例,省、市、县三级农业推广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只占11%,中级职称人员占40%,初级职称人员占49%;乡镇级农业推广人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只占到37.4%,51岁以上人员占了25.7%。

二、我国农业推广人员培养现状目前,我国的专职农业推广人员培养主要由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和部分招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来承担。

自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以来,招生培养单位从当初的24个,发展到2002年底的41个,涉及种植、养殖、林业、农业机械等多个专业领域,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5000多人。

但截止到2002年,全国每个招生单位平均只招收100余人,部分培养单位在校生只有几十人,仅占统招研究生的15%左右。

根据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提供的抽样调查材料显示,截止到2002年,农业推广研究生80%以上来自地市级以上单位,其中,行政管理、研究、教学人员占了近70%,年龄在35周岁以上人员占了近40%,真正在县乡镇服务和年轻学员比例偏低。

此外,由于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属在职培养,学员在学习的同时,兼有繁重的工作任务,学习和工作矛盾十分突出。

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国农业人才的培养重点。

但由于受长期形成的“窄深型”专业培养目标限制,专业设置过于单一化,人才培养过于专业化。

对人才的培养侧重于科研学术水平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毕业后在较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农业推广系统的职业要求,特别是难以胜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商品化的需要。

同时,培养的人才结构单一,重产中、轻产后,重生产、轻经营。

以浙江省为例,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中,从事种植业的科研人员占67%,从事养殖业的占27%,从事食品加工和开发的只占6%。

浙江大学与农业相关的学院师资队伍中,55%的教师是从事种植业教学和研究, 20%的教师从事养殖业教学和研究,从事环境、资源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占20%,从事食品营养和加工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仅占5%。

由于受传统“轻农思想”的影响,这几年高等农业职业技术和农业中专教育在全国呈现出整体滑坡趋势。

以辽宁省为例,省内国家级、省级重点农业中专学校其2001年新生入学率仅为招生计划的50%,仅有二三所学校录取新生达到650人,且第一志愿报到率仅占45%,不少市级农业中专学校出现了只招收到70至100人的两难办学境地。

学校连基本的教学都很难维持,更不用说考虑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等问题。

三、我国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思路1.改进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的办学和培养模式。

由于人们对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缺乏了解,因此,政府教育部门和各培养单位应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扩大宣传力度,把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的特点、重要性、培养目标、优秀学员典型事迹等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宣传效果,逐步消除人们思想上的片面认识,提高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的声誉。

同时,各培养单位要本着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指导思想,通过与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逐步探索“联合办学”、“合作培养”的新思路,拓宽生源渠道。

针对在职学员工作学习相矛盾的问题,各培养单位可通过分散学习和集中授课相结合、自学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为学员创造有利条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交互教学、现场教育,开设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方式,增加学员的知识信息量,帮助学员迅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

2.建立普教、职教、成教相结合的农业推广高等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农村由于推行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条件优势明显,为培养农业推广实用型人才,可借助农村中小学的设施,使之真正成为农村教育、科技、文化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普教、职教、成教相结合的农村农业推广高等教育体系,建立起具有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的农技教育网络。

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技术,建立起由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构成的远程教育网络,进而把农村农业推广高等教育体系纳入全国高等教育体系之中,为农村培养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3.试办综合型高中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渗透。

职教、普教渗透是当今世界应用型教育发展新的潮流和趋势,为满足农业推广发展的需求,加强农村职普渗透势在必行。

综合高中集高中阶段所有教育类型于一体,既有以完成普通高中教育为重点的课程,也有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课程,还有以直接就业为重点的课程,它为学生的升学或就业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目前,这一形式在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兴起,并已积累了很多经验。

为加强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各地还可将综合高中、普通高中、中等职校共同发展作为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目标。

在办学形式上,第一年开设与普通高中相同的文化课,用全国通用的普高教材;第二年实行文理分班,各增设1~2门农业职业技术专业基础课;第三年按学生志愿再分流,编成高职预备班、普通高校预备班和就业预备班,对前两类学生可开设和加强升学相关的课程,对第三类学生开设和加强相关的农业技术课程。

综合高中生两年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后参加各地统一组织的语文、数学、外语和专业基础理论课会考,合格者发给省高中会考证书。

三年后达到高中毕业水平要求的,根据学生第二年选择的志愿,发给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种毕业证。

试办综合高中或在中职学校开设综合高中班,一方面,可以为农村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为农村培养一批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技术型农民”,解决农业推广中农民普遍存在的接受科技知识慢、应用难的困境。

4.创建继续教学为目的的科技培训基地。

农村科技培训教育基地建设是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和有力保障,其中,创建科技培训示范基地,是开展农民职业继续教育和推广农业技术的重要阵地和有效途径,而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和开展农民教育,正是农科教的结合点和实现农科教结合的具体形式。

各地应充分利用当地农业科学教研院所的试验基地,通过现场示范、技术辅导等方式,培训当地农业技术应用能手,让这些培训对象成为技术应用的先行者、推广者,并通过这些技术能手的示范和宣传,吸引周围农户的参与。

由于农产品品目、种类不同,各地还可通过县设重点示范乡镇、乡镇设重点示范村、村设重点示范户的方式,有计划地建立起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做大做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

5.建设农村科技信息网络。

我国农村具有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和生产区域性强的特点,因此,通过现代化多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传播农民喜闻乐见、简明易懂的科普知识、技术和市场信息,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教兴农举措。

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发展计划也可利用县(市)级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借助现有农业推广队伍力量,开通科技咨询电话、制作农村科技VCD光盘和建立计算机网络体系,把农民最需要的农村科技、市场信息、致富经验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形式,传送给农民和乡村基层干部,使他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灵”。

参考文献:1.黄祖辉,何乐琴.浙江省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1,(05).2.李爱萍,介晓磊.农业推广硕士学位专业生源特点及培养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3,(05).3.高 翔,刘 申.设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高层次农技推广专门人才[J].中国农技推广,2000, (02).责任编辑:校 对:壬 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