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湘泉《劳动经济学》第二章
劳动经济学曾湘泉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曾湘泉课后答案【篇一:曾湘泉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目答案】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4.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
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 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 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 派生需求:8.9.10. 短期:在短期内可变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力,技术和资本都是不变生产要素。
11. 长期:在长期内,劳动力和技术是可变生产要素,只有资本是不变生产要素。
12.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13. 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14. 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15. 规模效应: 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数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劳动数量的下降,图中变现为从b点到c点的移动,劳动数量随之下降。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供给分析
二、影响个体劳动供给的相关因素
(一)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
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劳动时数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 变,收入上升,对闲暇的需求也上升。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 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如 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工资对家庭所用时间和物品的影响:
高工资的人选择A点生产, 使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多的物 品;低工资的人选择B点生 产,即使用较为时间密集的 技术生产家庭商品;高工资 能使人们接受更多的时间和 物品,因而高工资的人们会 进入一条更高的等产量曲线, 但仍使用更为物品密集的生 产技术,如在C点生产。
38
(三)家庭生产的劳动供给曲线
l 工资率与工作时数的乘积等于工作收入。
l 工资率、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 所谓的预算约束。它表明在既定的市场工资 率条件下,单个消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 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
预算约束线的性质:
1、其斜率为负 2、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3、当工资率变化时,预算 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4、当存在着非劳动收入时 ,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行向 上移动
二、劳动力供给的测度
(一)劳动力参与率
概念: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规 模。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劳动力 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 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 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公式:
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 口╳100%
替代效应 = △H/△W > 0 注意: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 。工资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 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或大小。
《劳动经济学》考试大纲
《劳动经济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目:详见学校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查目标社会保障学专业考试科目《劳动经济学》涵盖劳动经济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研究方法,是社会保障专业的基础学科。
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劳动经济学的概念,掌握劳动经济学的普遍规律、重要的理论观点、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劳动经济学(曾湘泉主编)劳动经济学(蔡昉著)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共分,小题,每小题分)简答题(共分,小题,每小题分)论述题(共分,小题,每小题分)考查范围考查范围:《劳动经济学》(版),曾湘泉主编第一章导论一、研究对象二、研究方法三、研究特点四、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劳动需求分析一、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1、派生需求原理2、影响劳动的因素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分析三、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劳动需求分析四、劳动需求弹性1、弹性的一般含义2、弹性需求的工资弹性3、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五、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1、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2、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和互补性与需求分析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一、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参与率1、劳动力范畴分类2、劳动力参与率二、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三、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1、劳动和闲暇2、偏好和无差异曲线3、工资、收入和预算线4、均衡的工作时数5、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6、工作时数与工资率变动7、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图形推导8、个人劳动供给曲线9、市场劳动供给曲线四、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和生命周期理论1、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2、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3、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五、劳动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1、劳动供给与福利制度2、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第四章人力资本投资一、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二、教育投资的分析1、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2、教育投资的分析三、在职培训1、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2、在职培训投资的主要模式3、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4、有关在职培训的总结四、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第五章劳动力流动一、劳动力流动的成因1、劳动力流动的概念2、劳动力流动的成因二、劳动力流动模型1、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2、非法流动与移民:外来劳动力对劳动市场的经济影响三、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四、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1、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2、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五、中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中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2、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政策分析第六章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一、工资的历史、本质和形式二、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三、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1、工作的非货币特征2、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四、报酬制度和水平设计与员工激励1、工资与生产率的关系2、委托—代理关系与报酬制度设计3、效率工资理论的要点第七章劳动力市场歧视一、歧视问题的提出二、歧视定义与表现形式三、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1、个人偏见模型2、统计性歧视模型3、非竞争性歧视模型4、对歧视理论的评价四、政府对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管制五、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第八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一、收入不平等测量及变化的趋势1、国际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2、收入不平等测量的含义及难点3、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4、中国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变化二、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1、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2、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三、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第九章失业一、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二、失业的测量三、失业类型四、失业原因1、工作搜寻理论2、刚性工资理论3、效率工资理论五、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失业与就业问题1、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特点2、中国目前的失业原因分析考查范围:《劳动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践》,蔡昉等著绪论劳动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一、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共性和特殊性二、劳动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第一章劳动经济中的人口因素一、与劳动经济有关的人口学概念二、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一、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二、教育决策与回报第三章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供给概述第四章劳动力需求一、对劳动力的派生需求二、企业的短期和长期雇佣决策三、劳动力需求弹性第五章失业一、工作搜寻模型二、失业的类型和成因三、“奥肯定律”四、菲利普斯曲线第六章工资和收入分配第七章劳动力迁移一、劳动力迁移理论二、劳动力迁移的决策第八章劳动力市场歧视一、劳动力市场歧视的衡量第九章劳动力市场制度与规制一、劳动力市场目标模式第十章劳动力市场发育一、劳动力市场从分割到一体化二、发展阶段与劳动力市场演变。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曾湘泉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劳动: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的,即它指的是劳动⼒。
在另外⼀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种有⽬的的⼯作或活动。
2.劳动⼒:是⼈的劳动能⼒,即⼈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的体⼒和智⼒的总和。
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特指在⼀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不属于劳动⼒范畴。
3.劳动⼒市场:并⾮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是⼀种劳动⼒“租借”使⽤的市场。
4.⼈⼝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是⼈⼝的⽣产与再⽣产的经济问题。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统⼀运动,构成了⼈⼝经济运动及相应的⼈⼝经济关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经济学作为⼀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般来说,⼈⼝经济学属于应⽤经济学的范畴。
5.劳动经济学:对劳动⼒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需求和供给的⾏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这⼀特殊的资源进⾏有效开发、合理利⽤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法的总和。
⼆7.派⽣需求:是由阿弗⾥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书中⾸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产的产品的需求派⽣出来的,⼜称“引致需求”。
对⼀种⽣产要素的需求来⾃(派⽣⾃)对另⼀种产品的需求。
其中该⽣产要素对这⼀最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8.劳动的边际成本:使⽤⼀单位量劳动⼒所耗费的成本。
即⼯资。
9.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单位劳动量所增加的收益。
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劳动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水平也会相应越高。
工资决定的市场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的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工资水平。当劳动需求大于供给 时,工资水平会上升;反之,当劳动供给大于需求时,工资水平会下降。
工会和集体谈判
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可以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与雇主协商工资水平。在集体谈判中, 工会通常会提出一系列要求,包括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等,雇主则对这些要求进行评 估和谈判。
劳动供给弹性
劳动供给弹性是指工资水平变动一定幅度时,劳动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劳动供给弹性越大,表示工资水平的变化 对劳动供给量的影响越大。根据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可以划分为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和完全弹性等 不同类型。
02 工资决定理论
工资决定的因素
01
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
工资水平的高低受到生产要素供求关系的影响。如果某一行业对劳动的
或供不应求的情况。
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工具
就业促进政策
包括就业补贴、税收优惠 、贷款担保等措施,鼓励
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社会保障政策
包括社会保险、最低生 活保障等措施,为劳动 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培训与教育政策
劳动法规政策
通过政府投资,提供职业 技能培训、高等教育等机 会,提高劳动者素质。
制定和实施劳动法律法规 ,规范企业和劳动者的行
政府宏观干预
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工资水平进行宏观干预。例如,政府可以制定最低工资标 准,限制工资的下限;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对工资水平进行调节。
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是指某一特定行业内所有劳动者平均工资的绝对额 ,以及该行业内劳动者工资分配的离散程度。一般来说,行 业平均工资水平越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就越高。
劳动经济学2010[1](精)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地位及其研究意义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起源与发展
一、劳动经济学发展孕育阶段一特点?
二 、劳动经济学发展的萌芽阶段一特点?
典型代表:斯密、李加图;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理论;
1.劳动基本理论
2.劳动力理论 3.就业理论 4.工资理论 5.按劳分配理论
4、统计学意义上的劳动力(就业与失业)
外延从大到小。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特征、类型、作用
一、劳动力市场涵义、特征 (一) 劳动力市场涵义 1、理论界关于劳动力市场内涵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2、关于劳动力市场狭义与广义的划分: (二)劳动力市场特征:五点? 二、劳动力市场构成和类型 (一)劳动力市场构成: 1、劳动力市场主体 2、劳动力市场机制: 3、劳动力市场规则 4、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 (二)劳动力市场类型 补充:需求约束与资源约束型; 二元劳动力市场分类; 三、劳动力市场功能、作用
讨论思考题
1.劳动经济学:兴起与发展历程?何时?1925何人?(布拉姆)阶段性 特征?6一7页宁;9页 2.劳动经济学学科属性?(共同的逻辑起点:陆3页; 与经济学联系性及贡献8页,宁10页与管理学宁10页) 3.劳动经济学研究核心内容? (微宏观) 陆1页 4.劳动力资源是稀缺的吗?(如何界定稀缺?3页)
(1)何为劳动力市场歧视?
(2)劳动力市场歧视分类一工资与职业歧视; 偏见;品味歧视(雇主、雇员、顾客)垄断;(职业拥挤)信息不全; (统计歧视)
(3)歧视原因:
(4)歧视程度: 供求影响;可替代性强弱; “孤岛经济”能否有效提高少 数民族工资?
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第三版
劳动经济学考核知识点识记(Ⅰ):单选/填空领会(Ⅱ):名词解释/简答应用(Ⅲ):论述第一章导言(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识记:①劳动的定义;有些情况下,劳动就是劳动的主题而言的,即指“劳动力”;另外一种情况下,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②劳动力的定义;马克思认为,只有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因此,只有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才属于生产劳动者③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领会:①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886年,埃利·理查德《美国劳工运动》开创了对劳动力市场现象进行制度与组织分析的先河1925年,布卢姆《劳动经济学》历史上第一本以劳动经济学正式命名的劳动经济学教科书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开创了宏观经济学和宏观劳动经济分析的先河②劳动力的“准商品”属性。
“准商品”:劳动力不是可以买卖的商品(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识记:①实证经济学的含义;一种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理论②规范经济学的含义;一种价值判断的理论③交易障碍的含义。
一方面指交易活动可能因一些法律或制度的障碍因素而不能发生;另一方面的障碍可能是由于实现这种交易活动的一方缺乏足够资金领会:①实证经济学的两个假说;1.稀缺性2.经济人②规范经济学的判断尺度。
判断尺度:互惠原则1.市场交易行为活动涉及的所有各方均受益,即没有人在此交易行为活动中遭受损失2.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有一些人获得收益,而无人遭受损失3.受益者收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和数量应用:①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可以通过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反映②劳动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
人是理性的,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三)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识记:①劳动经济学的特殊性1.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如就业、失业、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水平等;投向了人们选择以及变换工作的行为,如劳动力的流动;投向了人们为工作而获得的货币和非货币的报酬方面,如人力资本投资、薪酬决定的因素等。
00164劳动经济学(曾湘泉第三版)
劳动经济学考核知识点识记(Ⅰ):单选/填空领会(Ⅱ):名词解释/简答应用(Ⅲ):论述第一章导言(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识记:①劳动的定义;有些情况下,劳动就是劳动的主题而言的,即指“劳动力”;另外一种情况下,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②劳动力的定义;马克思认为,只有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因此,只有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才属于生产劳动者③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领会:①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886年,埃利·理查德《美国劳工运动》开创了对劳动力市场现象进行制度与组织分析的先河1925年,布卢姆《劳动经济学》历史上第一本以劳动经济学正式命名的劳动经济学教科书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开创了宏观经济学和宏观劳动经济分析的先河②劳动力的“准商品”属性。
“准商品”:劳动力不是可以买卖的商品(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识记:①实证经济学的含义;一种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理论②规范经济学的含义;一种价值判断的理论③交易障碍的含义。
一方面指交易活动可能因一些法律或制度的障碍因素而不能发生;另一方面的障碍可能是由于实现这种交易活动的一方缺乏足够资金领会:①实证经济学的两个假说;1.稀缺性2.经济人②规范经济学的判断尺度。
判断尺度:互惠原则1.市场交易行为活动涉及的所有各方均受益,即没有人在此交易行为活动中遭受损失2.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有一些人获得收益,而无人遭受损失3.受益者收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和数量应用:①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可以通过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反映②劳动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
人是理性的,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三)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识记:①劳动经济学的特殊性1.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如就业、失业、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水平等;投向了人们选择以及变换工作的行为,如劳动力的流动;投向了人们为工作而获得的货币和非货币的报酬方面,如人力资本投资、薪酬决定的因素等。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1>、需求无弹性 2>、需求无限弹性 3>、需求单位弹性 4>、需求富有弹性 5>、需求缺乏弹性
37
三、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WORD补充内容) 1、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 弹性越大 2、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 4、该类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
30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 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决定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成本MLC曲线的交点确定了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 数量即L0点。W0为劳动的价格,由劳动供给曲线W(L)决定。
W,MLC
W1 W0
E
MLC
W(L)
L0
31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供给与需求曲线
29
二、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2、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VMP=MLC a、在买方垄断条件下,VMP=MP·P。 b、 MLC为劳动的边际成本。它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必须支付给增加的那些工人的工资,第
二部分是必须支付给所有其他工人现在已经变得较高的工资。
M [ L L W ( L ) ] C W ( L ) L d ( L ) W /dL
22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23
一、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1、卖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但在劳动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a、由于企业在劳动市场上为完全竞争者,故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仍然等于不变的工资率。 b、但由于企业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其产品价格不再是一个常数,而是取决于产量和销售量的一个变 量。因此,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
曾湘泉版劳动经济学教案
劳动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劳动经济学产生的时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研究对象和方法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产生劳动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1925年,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的出版,标志着劳动经济学的问世。
劳动经济学是伴随着劳动市场出现、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经济学的分支。
从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来看,工业革命后,产生了雇佣劳动,以及在雇佣劳动条件下的劳动力供给、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等劳动经济的问题。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雇佣劳动所产生的诸如工资、失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妇女与童工劳动、劳资谈判、罢工等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市场上的各类问题不断涌现,促使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经济学家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
埃利·理查德1886年出版了《美国劳工运动》一书,他分析了工会在劳动市场、劳动条件的决定方面的作用,开创了对劳动市场现象进行制度与组织分析的先河。
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劳动市场日趋成熟。
1925年出版了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这是历史上第一本正式以劳动经济学命名的教科书。
该书开始系统涉及劳动市场上的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劳动立法等主要内容的分析。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失业形势,引发了经济学家对宏观劳动问题的深入思考。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开创了宏观经济学、也是宏观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先河。
历史表明,市场经济国家社会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产生了对劳动市场分析和研究的需求,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应运而生,并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第二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劳动经济学家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表述。
一种定义是强调劳动经济学涉及人的行为的特征。
如1931年,朱通九在所著的《劳动经济》一书中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
00164劳动经济学(曾湘泉第三版)
劳动经济学考核知识点识记(Ⅰ):单选/填空领会(Ⅱ):名词解释/简答应用(Ⅲ):论述第一章导言(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识记:①劳动的定义;有些情况下,劳动就是劳动的主题而言的,即指“劳动力”;另外一种情况下,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②劳动力的定义;马克思认为,只有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因此,只有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才属于生产劳动者③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领会:①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886年,埃利·理查德《美国劳工运动》开创了对劳动力市场现象进行制度与组织分析的先河1925年,布卢姆《劳动经济学》历史上第一本以劳动经济学正式命名的劳动经济学教科书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开创了宏观经济学和宏观劳动经济分析的先河②劳动力的“准商品”属性。
“准商品”:劳动力不是可以买卖的商品(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识记:①实证经济学的含义;一种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理论②规范经济学的含义;一种价值判断的理论③交易障碍的含义。
一方面指交易活动可能因一些法律或制度的障碍因素而不能发生;另一方面的障碍可能是由于实现这种交易活动的一方缺乏足够资金领会:①实证经济学的两个假说;1.稀缺性2.经济人②规范经济学的判断尺度。
判断尺度:互惠原则1.市场交易行为活动涉及的所有各方均受益,即没有人在此交易行为活动中遭受损失2.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有一些人获得收益,而无人遭受损失3.受益者收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和数量应用:①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可以通过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反映②劳动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
人是理性的,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三)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识记:①劳动经济学的特殊性1.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如就业、失业、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水平等;投向了人们选择以及变换工作的行为,如劳动力的流动;投向了人们为工作而获得的货币和非货币的报酬方面,如人力资本投资、薪酬决定的因素等。
2.劳动经济学讲义第二章
2016/5/16
安徽理工大学
20
3.2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 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决定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VMP 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成本 MLC 曲 线的交点确定了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数量即L0点。 W0为劳动的价格,由劳动供给曲线W(L)决定。
W,MLC E W1 W0 MLC
表2-2 短期、长期和超长期分类
时间范围 短期
长期 超长期
变化的要素 劳动
劳动和资本 劳动、资本而后 技术
固定不变的要素 资本和技术
技术
2016/5/16
安徽理工大学
7
1.2.3 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以就业为目标
计划经济时代,企业以就业作为目标,导致企业 的实际劳动雇佣量大大超过了与按利润最大化行 为目标所要求的雇佣量,因而出现了人们常说的 “隐性失业”现象
安徽理工大学
2
第一节 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1. 1 派生需求原理
1. 2 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2016/5/16
安徽理工大学
3
1.1 派生需求原理
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不同性质:在产品 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所 谓“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在生产要 素市场上,需求是来自厂商,满足“利润”的 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 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 或“引致需求”。劳动的需求是一种生产要素 需求。
弹性系数 =
2016/5/16
安徽理工大学
24
4.2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定义: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 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 率的比值。 公式:
(整理)劳动经济学教案曾湘泉版.
劳动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劳动经济学产生的时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研究对象和方法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产生劳动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1925年,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的出版,标志着劳动经济学的问世。
劳动经济学是伴随着劳动市场出现、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经济学的分支。
从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来看,工业革命后,产生了雇佣劳动,以及在雇佣劳动条件下的劳动力供给、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等劳动经济的问题。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雇佣劳动所产生的诸如工资、失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妇女与童工劳动、劳资谈判、罢工等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市场上的各类问题不断涌现,促使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经济学家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
埃利·理查德1886年出版了《美国劳工运动》一书,他分析了工会在劳动市场、劳动条件的决定方面的作用,开创了对劳动市场现象进行制度与组织分析的先河。
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劳动市场日趋成熟。
1925年出版了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这是历史上第一本正式以劳动经济学命名的教科书。
该书开始系统涉及劳动市场上的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劳动立法等主要内容的分析。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失业形势,引发了经济学家对宏观劳动问题的深入思考。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开创了宏观经济学、也是宏观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先河。
历史表明,市场经济国家社会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产生了对劳动市场分析和研究的需求,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应运而生,并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第二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劳动经济学家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表述。
一种定义是强调劳动经济学涉及人的行为的特征。
如1931年,朱通九在所著的《劳动经济》一书中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
劳动经济学2
2、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 技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
3、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在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 还受到企业目标的影响。 1、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目标。 2、企业以就业作为目标。 3、企业以管理效用最大化和销售收入最大 化作为目标。
一、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劳动经济学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 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可变的劳动力投入增加 到不变的资本上,最初劳动力的增加会使边际 产量增加,但当劳动力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 继续增加劳动力要素投入将使边际产量递减。
(二)总产量 、平均产量 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二、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一)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
二、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二)最佳生产方法与劳动力需求决定 1、总成本既定的条件下,要素的最佳组合与劳动力 需求的决定 W*L+R*K=C MPL/W=MPK/R
二、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二)最佳生产方法与劳动力需求决定 2、总产量既定条件下,要素的最佳组合与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最低生活保障
包括国家救济、养老保险、免费医疗等社会
保障制度,确保人们维持基本生活所需要的
最低生活标准,即排除了劳动者在最低限度
的生存和安全无保障时可能产生的不合理的
劳动合同。
对工会组织和雇主权力在法律上的确认
承认工会是合法组织,工会就有权参与有关劳 动条件等方面问题的决策,并在监督企业雇佣 工人、遵守最低劳动标准等方面发挥作用,这 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雇主的权力,使力量的 对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劳动者。
O
LD
劳动经济学(全)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
48
.
第四节 社会劳动力供给
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如果劳动力市 场是个开放的市场,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 线就一定是一条从 左下方向右上方倾 斜的曲线。
劳动经济学
49
.
第四节 社会劳动力供给
三、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W S
C
W2
W0
A
B
W1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在同一条劳动力供
给曲线上的移动。
0
(罐)
(个)
0
100
0
1000
50
90
100
900
100
80
200
800
150
70
300
700
200
60
400
600
250
50
500
500
300
40
600
400
350
30
700
300
400
20
800
200
450
10
900
100
500
0
1000
0
总支出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劳动经济学
5
.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概述
一、劳动力
就业者(E):有工作可以做并且至少获得1个小时工资 支付的劳动者,或是从事非支付性的工作至少达到15个小时。
失业者(U):从某一工作岗位暂时下岗,或是没有工作, 但在参照周的前4周里一直在积极地寻找工作。
劳动经济学
6
.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 分析:
W W1 W0
W D W0 S0 S1
D
W2 L L0 L2 L
L1
L0
图(a)被覆盖部门
图(b)未被覆盖部门
经济中不完全覆盖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
• 效果:在未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的部门,可能会降低工资率
而提高就业量;而在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的部门,由于工资率 上升,可能减少了就业量。总体来看,整个经济是增加还是 减少就业量、平均工资率是上升还是下降,是不完全清楚的。
• 非正式制度,即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潜
在规范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 习惯等。
9
两种经济体制下企业劳动用工特点
• 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只有接受和服从国家劳动计划的义务,没有自主决定 劳动用工的权利,它们无法严格按照企业技术特征的要求来 确定劳动力需求数量和结构,也无法根据外部经济环境的变 动严格按效率原则裁减职工。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 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 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 劳动需求弹性 • 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
1
一、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 派生需求原理 • 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2
派生需求原理
• 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不同性质:在产
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 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
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 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 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 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 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 价值曲线要陡峭。
13
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 企业对劳动价格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的
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也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 量的方式以作出反应。
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是所谓“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在 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是来自厂商,满足 “利润”的需求。
•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
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 需求”或“引致需求”。劳动的需求是一种 生产要素需求。
3
• 产品市场 • 消费者:效用 • 生产要素市场 • 厂商: 利润
• 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的劳动用工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进行的自主行 为。但也受到政府的影响,政府通过法律形式确立的制度结 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最低劳动标准 2、最低生活保障 3、对工会组织和雇主权力在法律上的确认 4、对市场垄断和市场歧视的限制或利用 10
二、完全竞争下的企业劳动需求分析
21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 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决定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成本MLC曲线 的交点确定了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数量即L0点。 W0为劳动的价格,由劳动供给曲线W(L)决定。
W,MLC
• • • •
E W1 W0
MLC W(L)
L0
22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15
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
16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劳动 需求分析
• 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17
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 卖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但
在劳动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由于企业在劳动市场上为完全竞争者,故使用劳动 要素的“边际成本”仍然等于不变的工资率。 但由于企业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其产品价格不 再是一个常数,而是取决于产量和销售量的一个变 量。因此,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不再 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
31
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和互补性与需求分析
三个概念: • 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 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 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
素B的数量下降,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
• 独立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A价格的变化,数量的增加对生产要素
24
弹性的一般含义
• 一般用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所引起的因
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的比例来表示弹性。 • 公式: 弹性系数 = 因变量的变动比例 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25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 定义: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
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 率的比值。
• 公式:
ed =- (△L/L)/(△W/W)=- (△L/△W)/(W/L) ed为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L和△W分别是劳
• 卖方垄断企业的市场劳动需求曲线: 卖方垄断企业的市场劳动需求曲线:
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就是n个卖方垄断企业的边际收 益产品曲线的简单水平相加,前提是将劳动市场所有企 业简化为卖方垄断企业。
20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 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在劳动市场上是垄断者,而在产品
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 在产品市场上,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价格,劳动的
27
五种类型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 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
某类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 性。(WORD补充内容) 1、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 大 2、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 求弹性越大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 4、该类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
边际收益就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MP·P。 在劳动要素市场上劳动价格是变化的,因而使用劳动的 边际成本不再等于劳动的价格。
• 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VMP=MLC
在买方垄断条件下,VMP=MP·P。MLC为劳动的边际成本。 它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必须支付给增加的那些工 人的工资,第二部分是必须支付给所有其他工人现在已经 变得较高的工资。
6
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 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术即生
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划分为短期、 长期与超长期。每一时期内,劳动、资本与技术 变化的步伐不一样。
时间范围 短期 长期 超长期 变化的要素 劳动 劳动和资本 劳动、资本而后技术 固定不变的要素 资本和技术 技术
7
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11
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 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劳动价 格相等。 • 公式表示为:VMP =W • 图形表示为: :
VMP=P·MP=d
W
L
12
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劳动需求曲线
在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 还受到企业目标的影响。
• 1、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目标。 • 2、企业以就业作为目标。 • 3、企业以管理效用最大化和销售收入最
大化作为目标。
8
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社式制度,即一定的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
就业制度、用人制度、工资制度、福利制 度等各项制度安排。
19
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 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 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两个因素造成的,
一是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二是垄断企业产品的边际收 益曲线,由于该曲线也是递减的,故也影响了劳动需求 曲线的形状。 • 结论:劳动的需求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完全重合。
•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区别: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区别:
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更为陡峭,而长期劳动需 求曲线则较为平坦。原因在于工资率变动对劳动 需求的长期调整幅度要大于短期调整。
14
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
• 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即替代效
动需求数量L和工资率W的变动量。
26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 取值范围(绝对值):
ed 的取值范 围 劳动需求曲 线的特征
W
ed =0
完全缺乏弹 性 ed =0
0< ed < 1
缺乏弹性
ed =1
单位弹性
1< ed <+ ∞
富有弹性
ed =+∞
完全富有弹 性
W ed =+∞ ed =1 L 1<ed <+∞ 0< ed <1 L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产品价格为常数P,故产品边际 收益MR等于产品价格,从而边际收益产品MRP等于边际 产品价值VMP = MP·P;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 格是根据产品的需求函数得到的变动的价格,故产品的 边际收益不再等于产品价格。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 不再等于边际产品价值VMP,而是等于更加一般的边际 收益产品MRP=MR·MP。
• 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
竞争的。也就是说,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 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 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 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1、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2、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3、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区 别
•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供给与需求曲线
由于买方垄断企业是劳动市场上的唯 一购买者,因此它所面临的劳动供给曲线与 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致的,而且劳动的 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劳动的供给曲线之上。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是不存 在的。
23
四、劳动需求弹性 • 弹性的一般含义 •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